海棠书院自由阅读的小说网,哪座城市让你恋恋不舍?
记得第一次海南游,从湖南郴州坐火车到海南三亚,坐了差不多21个小时。那也是我第一次坐那么长的时间的火车!在火车上的交谈中得知,有来自山西到海南度假的富商,有来自海南的本地人,有在海南工作的劳动者,也有和我一样到海南旅游的人等等,因为我是第一次去海南,之前对海南也并不了解,而在与大家交谈中对海南也有了些许的了解!本来打算坐到海口,然后自由环岛行。后来在车友的建议下直接补票坐到了三亚,下火车后坐公交车直奔大东海风景区,在大东海附近找了个旅馆住下。第二天在大东海玩了一天,第三天去了天涯海角,第四天蜈支洲岛,第五天海南南山风景区……!总共玩了一个星期!还有很多的景区由于时间关系没有去玩!但给我的感觉是三亚非常不错,风景宜人,消费水平比一般城市稍高点,特别是蜈支洲岛上的普通盒饭是50元起,普通面条25元以上!可能是在岛上原因所以比较贵吧!其他的都还好,住宿价格还可以接受!三亚最值得去的景区是南山景区,景区里有南海观音和南山寺和陀螺寺,礼佛之人的好去处!还有海南的水果非常美味,特别是芒果香甜可口,回味无穷!特别的一点是回程的票特别难买,机票火车票最好都提前买,否则海南进去容易,出来难!
暑假自驾带孩子从西安到云南玩儿?
暑期带孩子自驾云南,可选择走云南北线,气候较为凉爽;西双版纳一线气候较热。线路上可从昆明入滇,有时间在昆明周边玩玩,然后途经大理,丽江直至香格里拉,最后游完泸沽湖,入川返程。时间上安排15—20天左右比较轻松。
全程线路规划参考:
西安——重庆(1/2晚,渝中区等)——昆明(2晚,石林/滇池)——普者黑(2晚,青龙山日出日落/摆龙湖/天鹅湖等)——元阳梯田(多依树/老虎嘴)——建水古城(窄轨火车)——抚仙湖(环湖)——大理(2晚,环洱海/崇圣寺)——丽江(2晚,古城/玉龙雪山)——途经虎跳峡——香格里拉(2晚,普达措/纳帕海/独克宗)——泸沽湖(2晚,环湖)——西昌(邛海)——成都(1/2晚,熊猫基地)——西安。全程20天左右,可根据自己时间安排增减行程。
云南路况整体良好,西北部地区山路较多注意驾驶,香格里拉等个别地方海拔3/4千米以上,基本无大碍。
常州园林有哪些历史故事?
您好,很高兴回答您的问题,以下是我为您整理的常州园林的历史:
常州园林属于古典园林建筑。虽不及苏州园林历史悠久,盛名卓著,但常州作为江南文化的重要代表城市之一,亦有着不少精巧别致的私家园林,诸如约园(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内)、近园(旧作静园,常州宾馆内)、意园(魁星阁,县学街西)、半园(雪洞巷内)、寄园(白家桥之上塘)、聊园(北直街翔源观巷)、未园(常州市少年宫内)、韵园(娑罗巷内)、怡园(东下塘)、暂园(新市路)等共有四十多处,尤以明清两代为甚,虽历经城市变迁多有损毁,现存的仅有近园、未园、暂园,意园等,占地面积不大,但依旧继承和保留了江南地区园林建筑的独具匠心,以及以意境见长,移步换景的特色,并且每个园林都有着一段独特的历史故事。
现如今,常州市区内最大的园林为红梅公园,被誉为常州第一园林,古典园林以东坡公园为代表,现代园林以城西青枫公园为代表。
1、近园
近园又名静园、恽家花园,兴建于清朝的乾陵年间,坐落在常州市长生巷的常州宾馆之内,是江南地区最具清初明末风格的。系清顺治年间进士杨兆鲁所建。南北长80米,东西宽64米。“西野草堂”居中,“见一亭”、“天香阁”、“安乐窝”、“得月轩”、“秋爽亭”、“虚舟”、“三梧亭”、“垂纶洞”错落其间,步移景易。园内花木扶流,东侧廊墙内嵌有名人书条石30副。近园布局精巧,山水曲尽画理,极具江南古典园林的特色。
时任江西提学的清顺治年间进士杨兆鲁,在外为官多年,最终敌不住风雨和年事,于康熙六年(1667年)因病还乡。 龙城书院注经堂后有废地六七亩,还乡的杨兆鲁看中了这方宝地,于是买下此地建园筑宅,凿池堆山。历时五年,已“近似乎园”,主人故将此园谓之“近园”。
康熙十一年秋,近园竣工之时,杨兆鲁邀请清初六大画家“四王吴恽”中的虞山王石谷和毗陵恽南田以及镇江的著名诗人、书画家笪重光雅集近园,饮酒赋诗,游园赏景。
常州人在造园中历来不肆张扬。在私家园林中,有六七亩地,数十间房,已不是“近乎园”的概念,而是确确实实拥有一园之胜,寻常百姓不可多见。主人在园内开凿鉴池,池周环以亭、台、楼、轩,构思奇巧,穷尽画理,山峦花径,楚楚可人,更似惹人喜爱的小盆景,浓缩了明清园林的精华所在。
近园中的山水花木,亭台楼榭,精细而雅致,处处体现了“淡语皆有味” 的意境。再看其园林的造景,格局不俗,质朴大方。近园的亭台楼阕等建筑,大多环山绕水,错落有致,非常注重比例的适度。其北面的“西野草堂”傍水而建,是主人宴请宾客之地。西南方向有“天香阁”、“安乐窝”以及临池水的“得月轩”。再向北行便是“秋水亭”,一路下去是“虚舟”、“容膝居”、小径往还,清幽自然,极负“远山近水自成趣”的意境。东侧廊墙内嵌有名人书条石30副。
2、意园
意园位于常州市区后北岸4-8号。原为清康熙年间状元赵熊诏府邸花园。有宅第28进,占半条县学街。 乾嘉年间,赵熊诏的后人,毗陵七子之一赵怀玉曾大规模整修这座宅第,新建了方玉堂、云窝、水阁、亭榭等景。
1860年太平军占领常州,设为圣库,英王陈玉成还曾驻节于此。1864年李鸿章攻陷常州,大肆动掠圣库,为了毁灭罪证,一把火赵家房屋大部被烧,只大门、延桂山房和魁星阁得以幸存。光绪十二年(1886),做了十任知县的史干甫买下了这座院落,重建房屋,整修花园。“方玉堂”改建为“望月水榭”。龙形花墙把园一分为二,称内园和外园。外园有“凸”字形朝南五间经堂。东面一间与船厅相邻,壁上嵌经文石刻八块。中间凸出的三间为男经堂,左右两间为女经堂。堂前黄石假山奇峰峻岭,丘壑跌宕,山径回转。这座假山占了大半个园子,主峰与屋檐相齐。山上有老桂、黄杨,每到中秋,桂花飘香,溢出园外。
内园有延桂山房,明月廊,鱼池,亭榭。魁星阁挺立北墙下,墙外便是白云溪白云湾。延桔山房后廊房壁间,嵌有米芾、蔡襄等名家书法石刻十余方。园名便是集蔡襄书“以意为之”匾额而得“意园”。内园小巧玲珑,外园峻雄秀美。中间龙形花墙,墙上有精美双层花窗,为江南园林所罕见。
3、未园
未园是常州市著名的私家园林,位于常州市大观路原二十三中学(今市青少年科学艺术宫)内。木商钱遴甫建于1920-1923年。
园林建筑极具江南园林特色,布局曲折幽深,引人入胜。有四宜厅、滴翠轩、汲玉亭、乐鱼榭、月洞、垂虹桥、长廊、挹爽亭、长春亭等景。并有百年香樟、桂花、罗汉松等古树名木点缀其间,使园林显得古雅幽静。
4、约园
约园是常州市历史悠久的古典园林,位于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内。原系明代官府的养鹿场所。清乾隆初年,为中丞谢旻别业,经营成园,称谢园。后赵翼之孙赵起(字于鞶)购得此园,修葺后改名约园。
园中景物,以奇石见长,赵起于每石题一峰,成“约园十二峰”,即灵岩、绉碧、玉芙蓉、独秀、巫峡、仙人掌、昆山片影、玉屏、朵云、舞袖、驼峰和飞来一角。并有梅坞风情、海棠春榭、小亭玩月、城角风帆等24景。赵起又每景写一词,以增添约园的诗情画意,故名闻江南。现园中花木扶疏,清流回环,有紫藤一株自怪石缝中蟠曲而上,仿佛翠盖。池面叠石假山,有石亭、曲桥蜿蜒可通。
5、红梅公园
江南风韵,诗意红梅,国家4A级旅游景区,常州第一园林——红梅公园。位于天宁寺北侧,原为天宁寺林园旧址,后来逐步扩建而成。园内有红梅春晓、曲池风荷、孤山雪松等八景。东南部的红梅阁,始建于唐朝,现存建筑为清代重建,文笔塔建于南朝齐梁年间,是常州现存最古老的建筑之一,塔顶有一只重达1500千克的铜葫芦。
在公园的南部,有红梅阁和文笔塔。娱乐活动区在公园的西北部,有运动场、春晖茶室、青少年活动场所、游艇、听松楼和舞厅;另有科普教育区,在公园的东部,有盆景园、月季园和屠一道根艺藏珍馆等。在我国古都北京有着名的燕八景,那是人们到了北京后非去不可的地方,而在红梅公园里,根据各区景点的不同特色,也是分为八景:这就是红梅春晓、古刹钟声、曲池风荷、青峦倒影、凤桥花径、翠薇秋霞、孤山雪松、文笔夕照。因园内的着名古建筑红梅阁而得名的红梅公园分为三区八景,“三区”即文物古迹区(在公园南部的红梅阁和文笔塔)、娱乐活动区(在公园的西北部,有运动场、春晖茶室、青少年活动场所、游艇、听松楼和舞厅)和科普教育区(在公园的东部,有盆景园、月季园和屠一道根艺藏珍馆);“八景”:是红梅春晓、古刹钟声、曲池风荷、青峦倒影、凤桥花径、翠薇秋霞、孤山雪松、文笔夕照。
6、东坡公园
江南古城,水乡常州。古典园林——东坡公园(国家4A级旅游景区),位于常州第一园林——红梅公园东南侧,古运河东去的咽喉要地。属天宁风景名胜区一重要景区,整个景区是由一个三面环水的半岛和古运河中的半月岛组成,二岛间由一座明代古桥相连,面积虽然不大,只有4.3公顷,但也别有洞天,古迹众多。
7、舣舟亭
相传北宋大文豪家苏东坡先生曾11次来常州,曾乘船至此停泊。后南宋有人为纪念在常州终老的苏东坡,建舣舟亭以示怀念。舣舟亭位于园内南山顶,亭不大但造型精美,乾隆皇帝下江南时,曾4次赐诗,亲笔题“玉局风流”匾额。公园内绕过曲廊,豁然开朗,林木蔚秀,水石清奇,呈现出我国古典园林风格。大运河绕园东流,使其更富江南景色。
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帮到您
盱眙的历史?
历史沿革
春秋时,盱眙名“善道”,属吴国,曾是诸侯会盟的地方;战国时,后楚国东侵扩地至泗上,盱眙为楚邑,名曰都梁。秦始皇统一中国,实行郡县制度时,盱眙建县,县名初为“盱台”,后为“盱眙”。建县时间在秦王政二十四年至秦始皇统一中国(公元前223—前221年)之间。盱眙县先属泅水郡,后属东海郡。
楚汉之际(前208—前202年),盱眙属西楚东阳郡。秦二世二年(前208年)六月,反秦义军领袖项梁拥立楚怀王熊槐的孙子熊心为王,以号召天下,仍称楚怀王(后尊为楚义帝),建都于盱眙。九月迁都彭城(今徐州市境)。
西汉,高祖六年(前201年)在广陵置荆国,高祖十二年(前195年)废荆国,置吴国,盱眙先后属荆、吴两国。景帝前元三年(前154年)废吴国,盱眙改属沛郡。武帝元狩六年(前117年)置临淮郡,盱眙属之,为临淮都尉治所。新王莽时期(9—23年),盱眙改名“武匡”。
东汉,光武帝年间(25—57年),临淮郡并入东海郡;明帝永平十五年(72年),从东海郡划出临淮郡故地置下邳国,盱眙先后属东海郡和下邳国。
三国时(220—265年),盱眙入魏国,属徐州下邳郡,后期,盱眙为弃地。西晋,武帝太康元年(280年)以下邳郡的淮南地区置临淮郡;永宁元年(301年),临淮郡更名为临淮国,盱眙均为属县,且是临淮郡治所。永嘉年间(307—312年),石勒起兵攻晋,盱眙曾为石氏短暂占据,仍属临淮郡。东晋,义熙七年(411年),盱眙从临淮郡分出,以县置郡,属徐州。此时无盱眙县建置,盱眙郡辖考城、直渎、阳城三县。
南朝宋,永初二年(421年),加徐州曰南徐州,盱眙仍为属郡,郡辖考城、直渎、阳城三县。元嘉八年(431年)割江淮之间的地区为南兖州,盱眙郡改属南兖州。元嘉二十八年(451年),南兖州从广陵移治盱眙。元嘉三十年(453年),废南兖州,后复置,州治仍迁至广陵。宋末,盱眙郡增辖信都、睢陵两县。
齐,复置盱眙县,属南兖州盱眙郡。郡辖考城、盱眙、阳城、直渎、长乐五县。建元四年(482年),北兖州州治由淮阴迁至盱眙,盱眙郡改属北兖州。
梁,盱眙郡初属北兖州,后属淮州。武帝末(549年),淮南地区为东魏占领,于县治置盱眙郡,属淮州,郡辖盱眙、阳城、直渎三县”。后入北齐,盱眙郡仍属淮州,郡辖考城、盱眙、阳城、直渎四县。
陈,太建五年(573年)八月,盱眙入于陈,九月改属谯州,盱眙郡仍辖考城、盱眙、阳城、直渎四县。太建七年(575年),盱眙郡改属南兖州。后在盱眙郡治置北谯州,不久裁撤。太建十一年(579年),盱眙郡入于周,改属扬州,郡仍辖考城、盱眙、直渎、阳城四县。
隋,开皇三年(583年),废盱眙郡,考城、直渎、阳城三县并入盱眙县,属江都郡。
唐,武德四年(621年),于县治置西楚州,辖盱眙一县。武德八年(625年)废西楚州,盱眙改属楚州。光宅元年(684年),改属泗州临淮郡,隶河南道。五代时,盱眙入于吴。大和三年(931年),吴国升盱眙县为招信军。后入南唐,盱眙属楚州。周显德中(954—959年之间),盱眙入于周。
宋,盱眙初属楚州(今淮安市淮安区)。乾德元年(963年),改属泅州。建炎三年(1129年)六月,县升为军,隶淮南东路。次年九月废军为县,属濠州(今安徽省凤阳县)。绍兴二年(1132年)复属泗州。绍兴十二年(1142年)正月,升天长县为天长军,盱眙为其属县。五月废天长军,复升盱眙县为军,隶淮南东路,盱眙军辖天长、招信两县。乾道初(1165—1168年),盱眙入于金,仍为盱眙军。金宣宗南渡(1214年)后,盱眙军改为镇淮府,不久弃去,盱眙归末。宝庆三年门227年),盱眙再次入于金。绍定五年 (1232年),金将以盱眙降宋,宋诏改盱眙军为招信军,辖天长、招信两县,隶属于淮南东路。
元,盱眙初为招信军治。至元十三年(1276年),行招信路安抚司事,辖盱眙、天长、招信、五河四县。次年,在盱眙县。治立招信路总管府。至元十五年(1278年)改为临淮府。至元十七年¨280年),五河县划归泗州。至元二十年(1283年),废招信县,其地并入盱眙县。至元二十七年(1290年)废临淮府,盱眙县归属泗州。
明,盱眙为县,属泗州。泗州,洪武元年(1368年)属临濠府(今安徽省凤阳县),次年直属中书省,洪武四年 (1371年),改属凤阳府(今安徽省凤阳县)。
清,盱眙初属凤阳府泗州。康熙十九年(1680年),泗州城沉没水中,泗州州治移置盱眙。雍正二年(1724年),升泗州为直隶州,隶安徽布政使司,盱眙仍为属县。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裁凤阳府虹县为泗州,州治由盱眙移至虹县(今泗县)。
民国,盱眙开始直属安徽省。民国三年(1914年)6月,属安徽省淮泗道(治凤阳县)。民国十七年(1928年),再次直属安徽省。民国二十年(1932年)5月,安徽省分区设首席县长,盱眙属第七区。同年10月,改首席县长区为行政督察区,盱眙属安徽省第六行政督察区。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10月,盱眙改属第五行政督察区。
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7月,改第六行政督察区为第四行政督察区,盱眙属之。民国三十年(1941年)初,盱眙改属新设立的第九行政督察区。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裁撤第九行政督察区,盱眙改属第五行政督察区。
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7月,新四军淮南主力北撤山东,盱眙为游击区。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6月,复建人民政权,成立泗盱边防办事处,11月又成立盱嘉办事处,盱眙县政府(三个名称,一个机构),先后隶属于淮南津浦路东专员公署和江淮第一行政区。
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盱眙、嘉山、来安、六合四县合并,成立盱嘉来六县政府。12月,盱眙全境解放,成立盱眙县政府 (民主政府),仍隶属江淮第一行政区。
新中国建立后,皖南、皖北合并为安徽省,盱眙属安徽省滁县专区。
1952年底江苏省成立,为加强洪泽湖管理,盱眙于1955年划归江苏省,属淮阴专区。
1966年,改属新设置的六合专区(现南京市六合区)。
1971年六合专区撤销,盱眙又属淮阴地区。
1983年,江苏省实行市管县体制,盱眙县属淮阴市。
2001年三淮一体,淮阴市更名为淮安市,盱眙隶属于淮安市。
2015年5月18日,江苏省政府批复同意调整盱眙县部分行政区划,撤销盱城镇、古桑乡、王店乡,设立盱城街道、太和街道、古桑街道、天泉湖镇。
株洲市郊游最佳地方?
株洲芦淞区卦石村
红瓦白墙衬托着盛开的桃花,野花斑斓的田间步道,鸭子都在悠闲散步,路边的菜地里,黄瓜的嫩芽缓缓钻出,正等待一场春雨的洗礼。
地址:湖南省株洲市芦淞区
株洲九郎山森林公园
九郎山森林公园占地面积1000余公顷,有上林寺、九郎寺、石峰禅寺等寺庙3座,有洪武寨、天鹅池、龙洞等数十个自然景点。
九郎山主峰海拔328米,适合大家登高望远,目光所及,城市楼群巍峨,远山层峦叠嶂。
地址:湖南省株洲市石峰区320国道北侧
神农公园
神农公园位于株洲市区中心,前临建设路,背倚湘江。株洲市的标志性建筑——神农阁,雄踞奔龙山顶,阁内敬奉中华民族的始祖之一的炎帝神农氏,是弘扬炎帝文化和精神的重要场所。每年春天,从公园正门一进来就是扑鼻的花香,玉兰花、山茶花、海棠花百花争艳,每一处都有不同的风景。公园里还有一条河,一座桥横跨两岸,很多人在桥上看河岸的风景,春天嫩绿的柳枝随微风摇摆,不时飘出一些毛茸茸的柳絮,让神农公园又增添了一份美感。
地址:湖南省株洲市芦淞区建设中路36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