瑶族耍歌堂是哪个村,广东省内两天自驾游有什么好推荐吗?
欢迎来到粤北古城,连州丰阳古村过节!
“庐水绕前溪,南唐元戎隐居地;凤山枕后尘,北宋御史归故里。”读懂了吴氏宗祠里的这副对联,也就读懂了丰阳古村的人文和历史。
每年的农历四月十四,是连州市丰阳镇丰阳古村祖诞日,始祖南唐征南元帅吴敬元诞辰1090年的纪念日。
相传吴敬元是我国五代十国时期南唐的一名骁将,受南唐后主李煜委派率军征南,称“征南元帅”。然而不出一年,南唐即为宋所灭,吴只能弃甲隐居丰阳,开基立业,繁衍生息。在这个偏僻的山村里,敬元公立“崇文尚武,文武兼修”为家训,使吴氏家族不断壮大,人才辈出,北宋咸平三年(公元1000年),吴敬元之孙吴世范高中进士,官至中丞、御史等职。迄今,吴氏后裔已繁衍30000多人。
节日当天上午10时,村里在吴氏宗祠举行仪式,拜祭先祖,舞狮舞龙,鸣炮助兴,然后出游。游行的队伍由村里数名德高望重者用车拉着吴敬元塑像真身领头,依次为彩旗队、舞狮队、舞龙队、旗袍队、舞海仙队、花炮队、祁剧班、长鼓队、春牛队和花鼓队等,长长的游行队伍,浩浩荡荡,由南门楼出,沿街游经北门楼、西门楼、丰溪古庙、古戏台、铺头街、丰阳牌坊、上庐寺、东门楼,每到门楼、牌坊、庙宇都拜祭一番,家家户户在游行队路过时,都鸣炮致礼。
游行完毕,众人将花炮置放于村边的庐水河,燃放七响花炮,求祖先佑保吉祥,河里戏水嬉戏,热闹非凡。据说当年始祖敬元公带兵出征前都要燃放七响花炮以誓师,村里人燃放七响花炮便是对这位“征南元帅”的念记。河边的围观者人山人海,场面壮观!据说,每年来丰阳看祖诞日盛典者足有近两万人哩!
丰阳村祖诞日庆典活动,沿袭至今已有上千年历史。在庆典活动中注入传统的文化元素,体现吴氏后人对祖先的无比崇敬,对美好生活的无比热爱,是吴氏祖祖辈辈秉承”崇文尚武,文武兼修”家训的完美体现。
游古村
丰阳村是国家级传统村落之一,近3000人口,村里明清建筑保存完好,近三十个项目被评为广东省乡村旅游开发资源目录 (第一批)和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秦汉古道从村中经过,古道悠悠,古宅座座,一座家庙、两条古街、三坐祠堂、四坐门楼及千年古榕和古戏台古凉亭,各具特色。
一步一景一典故。
千年古榕见证着永不变迁的日日落落、饱经风霜依旧不改初衷的古戏台、磨砺得铮亮铮亮的鹅卵石铺头街、抬梁式砖木结构的凉亭、沙场折戟遥远而凄迷的故事、名闻遐迩、传承千年的牛肉干……
丰阳古村后的鹅卵石古道于近日评定为 第九批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到了明清时期,随着岭南的发展,广东与其他省份的贸易也逐渐繁盛。丰阳古道也因此成为了南粤通往湘南和桂北一带的通道。大量的农副产品和生活工业产品在驿道上流通,全凭挑夫肩挑背负运输,每天络绎不绝,最繁盛的时候每天行走在驿道上的挑夫达到上千人。 这条古道于近日被评定为“第九批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在丰阳古村,就连村名都有一个美丽的典故。据连悉,“丰阳”原名为“凤阳”,得名于丰阳古村后的几座形似翩跹凤凰的大山。据《连州市志》记载:“丰阳在凤山之南,曾称凤阳。古有连州一景‘彩凤朝阳’。清咸丰年间,北方南迁民众为与安徽凤阳(朱元璋故里)不致混淆,以近音字‘丰’取代‘凤’而成今名,民间至今仍依‘凤’音称其名。”丰阳村……为南唐(国君为李煜)征南大元帅吴敬元隐居地……”
丰阳村是镇府所在地,于2008年被评为广东首批古村落之后,成为市里着重保护和推广的古村之一,近些年频频曝光:连州国际摄影年展引用丰阳牌坊做釆风点,南粤古驿道第二届文化创意大赛连州优秀作品展览,第二、三届清远市乡村戏曲节等活动也在丰阳村举行。丰阳古村成为连州市古村落的示范村,集吃、住、游一体,有多家由古民居改造的民宿、丰阳古村酒楼和多家农家乐。在丰阳古村酒楼可品尝到新近由广州中国大酒店主厨为首的一支粤菜名厨团队研制烹饪出来的丰阳八大碗,不可错过丰阳特产的丰阳牛肉干和牛杂汤,非常的美味。
来丰阳,游览古村八景, 品尝古村八大碗。
自驾路线:广州——连州—s114线东陂—丰阳村
广州——连州—二广高速—朱岗出口—丰阳村
附近景点:朱岗古村和畔水古村
朱岗村,山环水绕村毓秀,商贸繁荣街五行。朱岗村也叫朱岗堡,曾驻军,千年古堡城墙,大东门前卵石路,曾见证这里的商贸繁荣。
畔水村也是美丽乡村。畔水村的博物馆和大夫第,极具特色,大夫第是由一家曾经为官人家的旧民居改造的民宿,极具特色,开业以来,每逢节假日都爆满。
丰阳东面的梁家村是红色古村,连阳战役中的22位烈士陵园,可联游参观。
英德东华镇好玩的地方?
东华镇有一些好玩的地方。
1.蒲岭文化广场可以进行广场舞、跳操等活动,同时可以观看到美丽的自然风景。
2.梅园景区是当地有名的旅游景点,里面有文化广场和拟山水景观等,非常适合休闲游玩。
3.蒲岭步道穿过山间,是近年来新建的村庄特色旅游项目,可以领略到蒲岭村的美景,非常值得一去。
4.当地还有一些美食店,比如土菜馆和小吃摊,可以享用到当地的特色美食。
总之,像东华镇蒲岭村这样的农村地区也有很多好玩的地方可以去看看,既锻炼了身体也愉悦了心情。
连湘民俗文化?
1. 是丰富多样的。2. 连湘地区位于中国湖南省,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地域文化,其中民俗文化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包括了丰富多样的传统节日、民间艺术、习俗和传统手工艺等,展示了湖南地区独特的风情和民众的生活方式。3. 在连湘地区,人们可以欣赏到丰富多彩的传统节日,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等,这些节日不仅有着深厚的历史背景,还有着独特的庆祝方式和活动。此外,连湘地区还有许多传统的民间艺术形式,如花鼓戏、木偶戏、腰鼓舞等,这些艺术形式通过音乐、舞蹈和表演等方式,展现了湖南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同时,连湘地区的民俗习俗和传统手工艺也是其独特之处,如婚俗、葬礼习俗、剪纸、刺绣等,这些习俗和手工艺代表了湖南人民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总之,丰富多样,展示了湖南地区独特的风情和民众的生活方式,是值得深入研究和了解的。
连樟村旅游景点介绍?
连樟村是广东省英德市的一个古村落,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底蕴。近年来,连樟村发展旅游业,开发了一些景点,下面是其中几个比较有代表性的景点介绍:
1、通村碧道:这是一条连接连樟村各个景点的绿道,全长约5公里,沿途风景优美,可以欣赏到村庄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
2、客家文化广场:这是一个展示客家文化的广场,有客家围屋、客家鼓楼、客家祠堂等建筑,还有客家文化展览馆和客家美食街,可以了解客家文化和品尝当地美食。
3、乡村学院:这是一个以传承客家文化为主题的学院,提供客家文化课程和手工艺制作课程,让游客可以亲身体验客家文化。
4、小量民宿:这是一些传统的客家围屋改造而成的民宿,环境幽静、设施齐全,可以让游客体验到当地的生活方式和文化氛围。除了以上景点,连樟村还有一些古建筑、古道、古井等历史文化遗迹,可以让游客感受到浓厚的历史氛围。
广东省内三天内自驾游有没有好推荐?
省内三天自驾,可以沿着清连高速往连南、连州方向行进。
连南油岭千年瑶寨
广东西北部连南瑶族自治县,瑶族人居住的面积占了全县80%,“ 百里瑶山”连绵百里的高山峻岭上,到处是瑶家村寨。世界唯一的连南“八排瑶”油岭千户瑶寨,它的历史已有一千多年,清一色青砖吊脚楼的瑶寨建在海拔800多米的山腰上,错落有致的民居层层叠叠,远远观望慰为壮观。 寨子横1300多米,纵900多米,是连南八排瑶风情中最丰富、最生动、历史文化保存最完整且知名度最高的一座古老瑶寨。
这座古老的瑶寨,扩建于宋,鼎盛于明清,最多时有房屋近900幢,占地近400亩,1000多户,7000多人。他们信仰道教,崇拜多神,他们认为,“盘古王”是开天辟地的英雄,是他们的祖先。
每隔三至五年举行一次全部落性的“游神”大典,俗称“耍歌堂”,一般要进行三天。1996年,油岭千户瑶寨被广东省文化厅授予“广东省民族民间艺术之乡”称号;1998年,又被国家文化部授予“中国民间艺术之乡”称号。
进入古老瑶寨的路上,喀斯特小盘地上是一片片绿油油的稻田,处处生机勃勃。
依山而建,高低错落的瑶寨,道都是石块磊起来的陡峭弯曲小路,曲曲折折通往各家各户。
房屋多是青砖木瓦、底层用石头砌成,木桩加固支撑顶层,时不时有老人家在门口坐着,盖了些吊脚围栏,像观景台类似。
寨里的老人们穿的大都是瑶族服饰,妇女用白色的缠腰带绑住蓝色的襟衣,男人戴着红盘头巾———据说,这红头巾放下来有一丈多长,能驱鬼辟邪。
拾阶而上,房子虽然很简陋,风景还不错,政府出资翻新了的房子,屋顶换上了瓦片,刷了白条。
寨子的部分房子已经残破不堪,人虽然稀少,但还是有居民仍在居住着。
瑶寨正在慢慢地开发,山顶上一座重新修建的古庙,也是古寨其中的一个观景台。
山顶的观景台上白天有很多游客过来观光,俯瞰油岭瑶寨的景色还是相当的给力,但现在仍旧是“养在深闺人不识”的处女地。
交通指南:从广州出发,沿广清高速行驶,后转入清连高速,在三排/九陂出口出,沿S261行驶10公里,左后方转弯行驶5.2公里后,向右前方转弯行驶约4公里到达终点。全程约4小时。
顺头岭秦汉古道
这条瘾匿于连州与湖南交界的古道,是当年赵陀率军挥师下岭南时开垦出来的临时道路,后东汉章帝时期(约公元76—82年)的大司农郑宏,奉命将古道铺设成了由岭南通往京城的“康庄大道”。
顺头岭村始建于何时已无从考证,村民都来自临近的湖南,依附着古道的兴旺势头,村里人家家开起了客栈。
直至上世纪的30年代,村里的生意仍然非常兴盛,街道两旁的青石条上坐满歇脚的客商,往返的挑夫络绎不绝,几十家客栈全部“爆棚”,主人家的床位甚至要腾出给客人借宿。
顺头岭村一边通向湖南,一边是一座古凉亭“南天门”,始建何时难以考证。凉亭有用青石条架成的两个拱门,拱门各有一块题写亭名的石匾额。
北门的石匾上刻着“广荫亭”三个楷体大字。“广荫亭”亭名有二层含意:一是过了凉亭就是广东,广东会给商旅带来“福荫”;另一层意思是这座凉亭能“荫庇”过往大众。
南门的石匾额上写着“南天门”三个大字,意思是登上了这座凉亭就如登上了天界之门,也告诉行人,到了凉亭就已经登上了山顶。
从“南天门”放目,但见远处群山叠嶂,四野茫茫,偶然有受惊的鸟低空飞过。
走出“广荫亭”,是宽度为3米的青石板路,800步的梯级向山下延伸,两旁尽是丛生的树木杂草。
半山的“怀清亭”过往客商遮风挡雨的地方,内有碑文记载着建亭的历史。凉亭始建于顺治十八年(公元1661年),重修于乾隆五十八年(公元1793年),至今已有三百多年历史了。
上世纪八十年代时,附近村民到大路边镇赶集都走这条古道,如今却非常冷清。
山野苍蟒,杂草丛生。当年赵佗挥师南下的这条古道已辉煌不再,它渐渐地被遗忘、甚至消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