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nf绝望之塔98,监狱奇才李红涛?
但凡是“奇人”,都有一段开挂的人生,李红涛也同样如此。
1993年12月31日,本该是李红涛生命的最后期限,却凭借一项“居功至伟”的发明,成功实现“逆天改命”,他也成了中国死刑犯的一个传奇人物。
1966年,李红涛出生在湖北黄坡县的一个普通家庭,父母都是知识分子,虽然在当地不是大富大贵,但也衣食无忧。
父母把他当成了掌上明珠,从小对他严格要求,希望他将来成才,为国家的发展添砖加瓦。
李红涛从小就表现出和别的小孩子不一样,他聪明好学,别人还在玩泥巴的时候,他在家做数学题。
功夫不负有心人,凭借上天给他的天赋,终于在14岁的时候开始崭露头角,当年参加全国中学生数学竞赛获得第2名的好成绩,同一年他被评为优秀青年。
自从获奖之后,李红涛有了天才的称号,然而他并不满足于此,依旧埋头苦读。
四年后他考入了浙江大学学习电子技术,要知道在那个年代能考入名牌大学的,都是名副其实的天之骄子。
02在大学里,他谈了一个女朋友,毕业之后跟女朋友一同进了昆明的一家电子公司,并在那里安家结婚。
如果他的命运,从此安分的话,以后的生活也应该顺风顺水,谁也不会想到他和死刑会扯上什么联系。
然而他骨子里天生有一种不安分,就是因为他的不安于现状,给他之后的牢狱埋下了伏笔。
结婚没多久,他在大学里面邂逅了一位女大学生,开始心猿意马的生活,然而没有不透风的墙。
当妻子知道他在外面有人后,他本以为妻子能接受他的忏悔,然而根本不给他机会,妻子知道男人有第一回就有第二回,不久两人就以离婚草草收场。
离婚后的李红涛,在企业的前途也走入了低谷,于是他开始思考第一次直面自己的人生。
03正当自己的婚姻和事业遭受双重打击的时候,他碰到了他的大学同学张某。
张某知晓了李红涛的现状,劝说他的才华不应该浪费在工厂,外面有更广阔的机会,邀请李红涛辞职,和自己一起创业。
这个建议,对当时还很迷茫的他来说,无疑是雪中送炭,当时便辞了工作与张某一起创业。
然而创业并不是空口说白话,因为缺少启动资金,两个人捉襟见肘在寻找启动资金的时候,李红涛用自己的天赋走上了错误的道路。
通过制作一家企业的假银行印章,伪造了一张8万块钱的票据去银行取钱,看着从银行拿出来的厚厚几沓钱,两个人一下子飘了,钱越是来得容易越不知道珍惜。
创业再次缺钱的时候,他们自然而然地想到了故伎重演,伪造一张10万块钱的银行票据,然而让他们没想到的是警方早就有所准备。
041992年4月18日,再次作案两人同时被警方抓住。
当年的李红涛年轻气盛,被抓之后,非但没想过改过自新,反而觉得一路走来有些意外和兴奋,在警车上,他直觉告诉自己,可以尝试一下逃跑。
被带到看守所时,已经是中午时分了,两位民警把李红涛带进了一小房间里,李红涛试着来回挪动凳子,他的异常举动并没有引起两位看守警官的注意。
他觉得这是一个逃跑的最佳时机,用一根铁丝打开了手铐,并脱下鞋子,蹑手蹑脚地走下楼梯,随后走出了看守所大门。
逃亡出来之后,李红涛并没有第一时间跑路,而是先回一趟家,毁掉了家里假印章的证据,警察一旦没有证据也拿自己没办法,随后爬上了屋顶,点燃一支烟,静静地等待警察的到来。
正如他所料,没过多久警察就来他家里搜寻证据,此时就算挖地三尺也找不到证据,警察只能再次折回派出所。
看到远远离去的警察,李红涛从屋顶下来,开始思索自己的逃亡路线,原本打算逃往贵阳,甚至都买好了车票,但看着路上来来往往的私家车时,他又有新的想法。
想到自己可能已经被警察通缉,去车站无疑是自投罗网,如果自己有一辆汽车逃跑的话,可以不经过汽车站,也可以避免很多的麻烦。
于是,他开始了自己的计划,经过几天的观察,他发觉一辆奥迪车每天来往很有规律,自己找了一把汽车钥匙,问车主奥迪车的钥匙是不是长这样子。
车主把车钥匙拿给他看一下,就在这短短的一两分钟内,李红涛记住了钥匙的形状和轮廓,回家依葫芦画瓢自己打造了一把车钥匙。
在一个下雨天的晚上,他用自己的那把钥匙,成功启动了奥迪车,也许是自己的驾驶技术并不熟练,也许是雨天路滑视线不好,驶出去没多久就滑进一个小沟里,幸亏当地的一位农民把他救上来。
此时的李红涛并没有迷途知返,他仍想着偷车逃跑,有了这一次的教训,他下一步的计划瞄上了警车,他认为警车对逃亡更有利。
于是又制造了一把钥匙偷了一辆警车,最危险的地方也是最安全的地方,他驾驶着警车返回了云南昆明。
回到昆明,他去了大学见了几次自己的女友,然而没有不透风的场景,警察再一次成功把李红涛抓获。
051992年6月,距离李红涛上一次逃跑差不多4个月,在昆明收审所,他交代了自己的逃跑路线和所偷的车辆。
年轻气盛的他对警察的办案速度提出了质疑,如果三个月之内不能给自己定罪的话,他一定会再次越狱。
然而他自己的一本正经,在警察看来,却是无理取闹,并没有把李红涛的话当一回事。
这样的画面,对李红涛来说是一种挫败感,他的心里再次泛起了一丝涟漪,他于是决定再次逃跑。
李红涛先后游说了另外两名狱友,三个人一拍而合、分工明确,然而在逃亡的过程中并不顺利,另外两个狱友刚逃跑就被警方当场抓获。
李红涛却利用自己的小聪明顺利地逃了出来,逃出去之后还给曾经抓自己的警察打电话,说自己已经成功逃狱了。
他又开始逃亡生活,或许是自己东躲西藏的日子并不好受,他在广西故意卖了一个关子,车子因为故障在汽修店修理的时候,广州警方抓住了他。
06在这次被抓之后,他开始第二次直面自己的人生,余生如果一直东躲西藏,被抓是早晚的事情。
这不是他想要的人生,来到这个世上也就几十年光景,总得留下些什么,做些更有意义的事情。
李红涛第3次被捕后,他向广州警方提出了自己想发明创造的想法,然而广州警方并不予以采纳,几个月后李红涛被遣返回了昆明。
再次回到昆明看守所之后,李红涛一反常态,主动交代了自己的罪行,这一次他不再琢磨如何越狱,而是一门心思申请做一些试验,完成脑海里早就想好的发明创造。
看守所被他的诚心打动,查阅了他的相关资料,认为他是个人才,经过反复讨论,最后决定给他一次机会,并给他准备了一些实验所需的材料,还特意提供了一间牢房单独给他做实验。
与此同时,云南昆明中级人民法院,也对李洪涛的案件进行了快速审查,于1993年11月下达了李红涛案件的最后批示。
李红涛多次越狱,性质严重,多罪并罚依法判处死刑,从那一天起,李红涛的生命已经开始进入了倒计时,然而他却一如既往地忙碌和平静,一门心思地专注自己的研究,和自己的最后期限赛跑。
昆明市看守所的老所长被他的行为触动,还特地邀请了相关领域的专家,协助他一同解决难题。
071993年12月31日是李红涛被执行死刑的最后期限,经过反复试验,最终在当天上午李红涛的发明获得了成功,它就是我国第一台“无刷电励磁电机”。
当天晚上,所长写了一份暂缓死刑请求书,连夜送到了昆明公安局。
随后在等待中级人民法院批复的同时,李红涛对自己创造的发明又进行了数次改造和更新,终于在1995年,电机的申请专利批复下来了。
同一年,李红涛也由死刑改判死缓,1997年又从死缓改判为17年有期徒刑,2000年7月再减刑两年半,2002年7月再减刑一年半,最终在2009年刑满释放,随后被一家企业高薪聘请,从此隐姓埋名。
无刷电机的出现,无疑是一场技术革命,他解决了我国长期以来的技术难题,其中受益最大的就是电动车的普及与应用,说他是中国“智商最高的死刑犯”也不为过。
对于李红涛最后期限逆天改命,我有几点想说的:第一:法律对任何人都是公平的,触碰了法律的底线,就算你能暂时逃脱,也终究逃不出法律的制裁,内心更是要遭受谴责,被抓只是时间上的早晚。
第二:李红涛在生命最后关头能够改写命运,一般人很难做到,不仅有他的浪子回头,思想上主动坦诚错误,更有他自己的一身才华,行动上给国家的科技进步作出了不小的贡献。
第三:最后时刻的迷途知返,如果没有昆明市看守所的网开一面,给他一个机会,给他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也就没有这个传奇故事了。
李红涛的一生是聪明反被聪明误,判刑是罪有应得,以后的努力奋斗既帮助了祖国,也成全了自己,同时也遇到了好人,才有了最后的善终。
从年轻的时候走了歪路,到后来的浪子回头,对国家作出了贡献,从不安分到安分是李红涛的一生写照。
你们对这个“最牛死刑犯”,有什么看法?
你见过最邋遢的人有多邋遢?
到过一个村里的一户人家,说实话,真是惊到了,那不是家,就是一个垃圾场!活了四十多年,从小也是在农村长大,但这么邋遢的人家是第一次见到。
这是一户低保户,两口子都五十多岁,可能是智力有点缺陷,说话反应挺迟纯。村干部介绍说两人都脑筋有点问题,但还评不上精神残疾,父母去世多年,没有子女,亲戚们也不来往,村里早年给他们申请了低保,靠低保金生活。
走进大门,眼中便被满院的垃圾充斥,各种破烂堆了近百平方,中间只留一条进出小路,几条小土狗在垃圾堆里朝我们狂吠,刺鼻的气味呛得人恶心欲吐。窗户上罩了一床毛毯当作窗帘使用,一颗大白菜就扔在垃圾堆上面。
我们问捡这么多垃圾干嘛,能卖的废品可以捡回来,没用的放家里多脏啊。他们呐呐不作声,村里人说,两口子都有捡东西的毛病,成天往家里捡东西,也不管有用没用,村里一般半年安排人给他们收拾一次,但用不了多久又会堆满。
走进里屋,仍然是小山一样的垃圾堆,而且还拴了一条小狗,见到我们后窜出来猛叫,地面一个铁盆,里面还有一些狗食。看样子这只狗的吃喝拉撒全是在这屋子里,加上这些垃圾,这屋里的味道可想而知了。
来到另间屋子,以为卧室总会好一点,但放眼望去,就没有一处落脚的地方,炕上的垃圾堆了有一米高,地上也满是垃圾,找不到一丁点干净的地方,难以想象他们就是在这个环境里吃饭睡觉生活。
出来后,与村里人交流,村里人说他们两口子都是小时候高烧烧坏脑子了,智力比正常人低,别的没毛病,但没上过学,一直被父母照顾,从小也不干活,父母去世后就没了生活支柱,不会农活,也不知打工挣钱,就捡废品卖,后来村里给申请了低保,但捡废品的习惯却保留了,村干部做工作甚至吓唬都没用,给收拾干净了没多久又捡回来,久而久之也没人再阻挠了,家里就成了这个样子。
回来后的路上一直在思考,这种情况如何处理?俗话说帮穷不帮懒,这两口子该享受的政策享受了,村里该做的也做了,但是年轻时没学到一技之长,靠父母养活,到老了还有补助,却因为没有生活技能,活生生把一个家变成了垃圾场。
有一个没有人性的父亲是怎样的体验?
如果有一个人遇到一个没有人性的父亲,真是生不如死。
我刚进城时的邻居,一个嗜酒如命的男人,还是一个家庭暴力的始作俑者。
这个父亲是每天必喝,每次喝醉,家里都是鸡飞狗跳的。
他一共有三个孩子,老大老小是女孩,老二是男孩,老婆是从农村来的。
他喝醉了后,都是先把老婆打一顿,再把儿子吊起来抽一顿,儿子每次都是鬼哭狼嚎,老婆也是哇哇大哭。有一次儿子竟然被他打休克了。两个闺女吓得都不敢回家。
我们给他老婆说,要不报警算了,这种家庭暴力不能纵容的。
她老婆不敢报警,三个孩子都在上学,需要他的工作,需要他赚钱养家。他坐牢了,也就啥都没了,孩子还小怎么办?
最可恶是,有一次他又喝醉了酒,竟然把来不及跑的大女儿的衣服都扒光撕烂了,大女儿衣不遮体,她老婆再也无法忍受了,和她打起来了,她的儿子大女儿也帮手一起打他。
也许是怨恨太大了,三个人下手狠了,竟然把他打的断了几根肋骨。
这种大战下来,这个男人在医院躺了好几个月,两口子实在没法过了,就办了离婚。
没有一个孩子跟他,都跟着母亲回农村了。他还是照样喝酒,只是喝酒后不能在家发酒疯了,又过了几年,我搬了家,就没见过他。
一次听其他同事说,一次他喝醉了酒,尾随一个女同事,预行不轨,被抓起来了,判了刑,也失去了工作。
他的结局一点都不意外,妻离子散,没有工作,身陷牢狱。一个没有人性的父亲,酒精就是他的助推剂,把他的恶的人性暴露的一览无余。
有哪些存在备忘录里的句子值得分享?
使用备忘录一直是我多年的习惯。我觉得自己有一对好耳朵、一双好眼睛;并且是一个,对那些精典语言句子格外灵敏的人;只要听到、看到了,就会如获至宝,立即把他记录下来,并存在专用的备忘录里边。下面摘选几条让家分享分享!
(1)、红军時期,一个名叫曾志的女红軍战士在闽西对毛主席说:"你扑向书籍的样子,就象肌饿的人扑向面包一样"。
(2)、如果地球病了,没有人会健康。
(3)、你要我帮忙吗?答曰:求你给我一个机会,让我一个人成长。
(4)、人不能软弱,,但一定要敬畏自己的对手。
(5)、有時,即使松开手也是一种拥有。
(6)、人生两件事不能做:一是不能过度低估自己,二是也不能过度低估别人。
(7)、我是我生命的主宰,我是我灵魂的统帅。
(8)、爱情都是一个一个谬论拼凑起来的。
(9)、浙江义乌——是一个买全球、卖全球的超级超市。
(10)、人总是在成长中长大,又在长大中得以成长。
(11)、人生没有早知道,只有走过才知道。
(12)、我从不愿跟喝过酒的人说话,因为说的是酒话;我更不跟喝醉的人说话,因为说的是废话。
(13)、我始终这样认为,智慧比黄金更值钱。
(14)、我提醒你,小心猎人最后变成猎物。
(15)、人,如何走出人生低谷?答案是多走几步。
(16)、一个女人谈男人:那个男人的坏毛病啦,就象男人长胡子一样,括了又长、括了又长。
(17)、如果,一个人爱一个苹果,你就是给他一车梨也是无济与事的。
(18)、一个坚强的姑娘说:姑娘生来就是菜籽命,撒在荒野也能生茬。
(19)、你现在不要急于说爱我,等你心里完全只有我一个人時,再说你爱我也不迟。
(20)、朋友们,今天我不想就昨天事作任何解释了;相信我的人不用解释,不相信我的人解释也没有用。
有没有遇见让你难忘的事情?
1998年,我的曾祖母去世。棺材在家里停了五天,棺材下面却一直流出一些不明液体。下葬那天,抬棺材的人放下棺材,马上就跑到海边去清洗。
当时我才上小学三年级,十岁的孩子根本也不懂得是怎么回事。那也是我第一次碰见亲人的去世。当时只是觉得有些害怕,但是又不敢问大人。后来一直惦记着这个事。
一直到我成年后,才知道原来这里面藏着一个大秘密。
1998年,我们这里还是实行土葬。曾祖母是农历九月份去世的,新历大概是10月份。到了1999年元旦,我们这里就开始实行火葬了。当时已经明文规定,什么时候要火葬了。村里的很多老人就特别怕,曾祖母也怕,说她不想火葬。其实那时候她还健康,我们还安慰她,那一天还早呢!
老人怕也是可以理解的,他们的观念是落叶归根,落土为安。一想到被一把火烧了,内心就开始难过,觉得人生不值得。那阵子是殡葬改革,电视里经常也会看到老人藏的棺材被烧毁的新闻。曾祖母当时还开玩笑,等她去世的时候,就偷偷把她埋了,不要什么仪式。
曾祖母是一个苦命的女人。她出生在1920年,当时家里条件不好,就把她送给别人当童养媳。童养媳的日子就不多说。当时大家都很苦,能吃饱就是奢侈的事情。童养媳就是婆家这边为了省一笔结婚的钱,在儿子年幼的时候就找个女孩过来养。等到他们长大了,就让他们洞房。女孩过来后就成为婆家这边的劳动力,重活干不了,至少可以承包家务活。
比如,养猪养鸭,照顾小弟小妹。童养媳就是一个小大人。曾祖母的日子似乎一眼望到头,只要婆家的儿子长大,他们就结婚,以后她也生儿育女,重复的日子一天一天过。但是,意外发生了,婆家这边儿子长大了,却不想娶曾祖母。因为男人有读书,有文化,反对包办婚姻。他说,一直把曾祖母当姐姐。如果父母坚持让他们洞房,他就离家出家。
婆家这边就这么一个儿子,怎么都得顺了儿子。儿子要娶老婆容易,而曾祖母一个童养媳,想要再找一个婆家谈何容易。婆家这边觉得曾祖母就在家里,有些碍手碍脚了,毕竟儿子要娶别的女人进门的,总不能在家里还放着一个童养媳!当时婆家这边的孩子也都长大,曾祖母又不能当媳妇,作用不大了。于是,婆家这边就把曾祖母送回亲生父母那里。
亲生父母当时就是家里穷,才会把女儿送出去当童养媳。曾祖母回到家乡的时候,父母已经去世了。一个嫂子好心收留了她。当时农村妇女,也没有什么办法赚到钱,一年到头都看不到几分钱。曾祖母过的依然是一穷二白的生活。大嫂就开始给她找夫家,无论如何女孩子是要嫁出去的。可是当过别人童养媳的女孩,在婚姻上是没有多少选择的。
曾祖父是一个读过书的青年,并且在当地任职一个小差,长得一表人才。曾祖父在和曾祖母结婚前是有过一次婚约的。当时他已经和那个女孩定亲了,而且也定了结婚的日子。可是,日期还没有到的时候,这个女孩却得了疾病,在很短的时间里就病逝。这个女孩我们现在是称她为“前曾祖母”,她祭日的时候我们也会给她烧香。
一个是别人不要的童养媳,一个是未婚妻因病去世。后来通过媒婆,曾祖母就和曾祖父在一起了。曾祖父这边家庭条件也就那样的,而且人丁稀少,只有他和一个妹妹。这种情况在当时是很少见的,其实曾祖父本来也有很多兄弟姐妹的,但是他们都陆续因病去世。当时医疗条件不好,经济条件也不好,有的孩子甚至一出生就夭折,这也是见怪不怪的事情。
只是,曾祖母从来没有想过这事情后来也会发生在她身上。
婚后,他们夫妻和睦,男主外女主内,日子过得一天比一天有盼头。不管日子过得怎么苦,曾祖母总是觉得这么多年来,这里才是她的家,属于她的家。后来,他们陆续生下了四个孩子,两儿两女。曾祖父每天都是忙忙碌碌的,曾祖母在家里更是一天忙个不停。她要出门砍柴,还要帮别人洗衣服,做衣服补贴家用。
只要家人平安健康,再苦都不怕。当时,意外还是发生了。曾祖母的大儿子在三岁的时候,亲戚结婚过去帮忙回来就病逝的。我们这里结婚有很多的风俗,其中有一项就是请新娘出轿子。就是新娘到了婆家,必须找一个宗族的男孩过去请她出轿。因为重男轻女,所以必须是男孩,觉得是好彩头。
这个男孩并不是随机挑选的,还得看出生年月。一直到现在,我们这里还保留着这种风俗,虽然新娘从以前坐轿子换成现在坐轿车,但是请新娘出轿的人这个男孩是不能少的。一般仪式完成,主人会给男孩一个红包。
大儿子在请新娘出轿回来后就开始生病。当时家里条件不好,孩子的营养肯定是跟不上的。曾祖母认为孩子在酒席上大吃大喝,吃坏肚子了。一开始也没有当一回事。谁知道后来孩子越来越严重,没有几天就去世了。
曾祖母的二儿子同样是死于这种情况,也都是在三五岁的时候去世。两个儿子的夭折对曾祖母的打击很大。所以,在后来曾祖母就拒绝任何人找我们家男孩子去请新娘出轿子的。从父辈到我们这一代人,没有人再去做这种事。
我的奶奶是曾祖母的二女儿,后面留下来找上门女婿的。这是后面的故事,以后有机会我会好好讲。
当时,曾祖母和曾祖父都还小,想生儿子还是有大把的机会。但是,后来发生了一件大事,直接把曾祖母推向苦命的深渊。当时,家里的条件是很差的,奶奶说她经常要去捡别人不要的菜根回来吃。
就在曾祖母32岁那年,曾祖父去世了,留下两个女儿,还有年迈的母亲。前面说过,曾祖父只有一个妹妹,但是这个妹妹在出嫁没几年,只生了一个女儿,就两夫妻就去世了。当时这个女儿是养在娘家这边的。
曾祖父的母亲也是一个苦命的人,老的时候身边没有一个孩子,还要照顾一个外孙女。就这样曾祖母年仅32岁就开始守寡。当时,一个家庭没有一个男人意味着什么?除了没有经济收入,还会被别人欺负。于是,身边的好心人就来跟曾祖母说媒,让她再嫁。可是,曾祖母却说什么都不愿意再嫁很倔强的那种。
从那天开始,曾祖母开始拉扯三个孩子和一个老人。那种日子有多苦,只能大家自己脑补了。本来家里就是穷,曾祖父去世的时候连棺材都没有,还是把门板拆下来订的棺材。因为没有兄弟姐妹,所以帮忙的人也少,甚至连墓地都没有挖,直接葬在别人用过的墓坑里。
日子熬啊熬啊,曾祖母给婆婆养老送终,也终于熬到孩子们都长大了。当时是曾祖母的二女儿也就是我的奶奶选择留下来,找了同村的爷爷当上门女婿。这才有了后来的我们。曾祖母是一个慈悲的老人,从来不想麻烦别人。生前,曾祖母和奶奶经常会吵架,其实这也是很正常的事情,就像现在的婆媳问题。
奶奶一共生了六个孩子。很多时候,奶奶都是在上山下海,而曾祖母负责一大家子的后勤工作。日子依然是苦的,但是相比以前已经是好太多了。种的菜可以卖钱,去海边捡的海蛎壳为能卖钱。六个孙子孙女平安健康,又乖巧懂事。后来,这六个孩子长大独立,也结婚有孩子,曾祖母也一天天变老了。
我四岁那年,奶奶倾尽所有,还借了不少钱,盖了一个大房子。正当大家准备搬新家的时候,曾祖母却执意要留在老宅。不管别人怎么劝说,她都要住在老宅。一个人住老宅,虽然安静了不少,但是她也没有闲着,种菜养鸡鸭,然后把这些收获都送过来给孙子和曾孙吃。记忆里,她就是这样一个为了孩子愿意付出一切的老人。在别人给她几颗龙眼的时候,她都舍不得吃,必须留着给我们吃。
曾祖母一直不愿意麻烦别人,哪怕自己的女儿,孙子。有一天,她生病了,但是她谁也不告诉,觉得生老病死是人生常态。一辈子过来,实在是看透了生死。细心的母亲发现了曾祖母生病,执意要把老人接来新房住,也比较方便照顾。
母亲在奶奶的房间架了一张小床,当时我是跟奶奶睡的。所以很多时候我都会跑去跟曾祖母睡一会儿。那个时候,我觉得她只是有些累,并没有大毛病。我每天早上还跟老人家打招呼才去上学。
她去世的那天中午,我背着书包从学校回家,在路上还碰到步履匆忙,脸色很难看的姑姑。姑姑手里还提着一包龙眼,我还笑着跟她打招呼。等我回到家,发现曾祖母已经去世了。姑姑准备的那包龙眼,曾祖母还是来不及吃。当时,龙眼是奢侈的东西,一般人家也舍不得。前面我提过,曾祖母会把别人送给她的几颗龙眼留下来给我们。她是一个非常爱子孙的老人。
多年以后,姑姑曾经跟我说,当时看到我嬉皮笑脸跟她打招呼的时候,她心里很不开心。虽然我才十岁,但是多少懂事,怎么会在曾祖母病重的时候还笑得出来。其实,当时我真的不知道曾祖母病重,甚至不知道她已经病逝了。我只记得前面几天,老人家突然摔倒了,没有很严重,就是突然没有办法说话。我每天都跟她打招呼。
曾祖母去世得有些突然。但是她在生前已经把自己的寿衣都准备好了。在我们这里一般去世是在家里停灵三天或是五天,曾祖母当时儿孙满堂,而且声望很好。爷爷和奶奶就决定停灵五天,多陪陪老人。
但是停灵的第三天,棺材下面开始流出一些水状的东西。父亲还找人在棺材下面加固密封,但是水状的东西还是继续留下来。所以,抬灵的人好不容易撑到棺材下葬,赶紧就到海边洗洗,估计那东西也流到他们身上了。
棺材下面流出来的那些到底是什么东西呢?
成年后,在一次偶然间听到母亲和父亲谈起,原来曾祖母在摔倒后,不仅不能说话,食欲也很不好。除了吃点米汤,什么都吃不下去。大家怕她营养不良,就每天早上叫医生过来输液。那个时间段我都去上学了,即使我在家也不顾懂是怎么回事。
大概输液一个星期。当时其实曾祖母已经病重,各种器官都衰竭,不起什么作用了。在她去世后,器官停止了运转,之前输进去肚子的东西就流了出来。那个时候也没有什么防腐处理,大家也没有想到会出现这种情况。棺材的密封性又不好,这才导致不断流出东西。
事后父亲也跟抬灵的亲戚说起这件事。但是大家居然表现得很淡定。曾祖母是自然衰老去世的,而且她是一个非常善良的老人,大家都表示没有什么好怕的。
前两年因为遇到家乡开发,曾祖母沉睡的那片山头也要被开发了。现在我们这里已经彻底实行火化了,二次葬是不可能的。只能把老人家的骨灰捡起来放在灵堂。每年清明过去祭拜一次。
虽然曾祖母去世的时候,我才十岁,但是她对我的影响非常大。处于逆境的时候,她不卑不亢,不怨天尤人,只管努力。当生活好起来的时候,她又退到一边,不去打扰儿孙。对于周围的人,她总是满怀感恩,乐于助人。说话永远轻风细雨,儿孙给她的每一分钱她都是藏着,找个机会又花在儿孙们身上。
就是这样一个老人,留给我太多的念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