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云播报,你回家路上的辛酸事有哪些?
记得是2008年的那场大雪才我在上海工作。我本来是提前好,要买车票回家过年的,经过一番折腾,终于买到了回家的车票。
2008年时,非常值得纪念的一年,北京奥运会,汶川大地震,还有那场大雪2008年。所以2008年是一个不平凡的一年,也是一个值得纪念和留恋的一年
2008年,我早早的就准备好了,回家的火车票。等到单位放假的那天我早早的就回家准备,明天要回家咯,终于可以回家了。但是不好的事情,要来了,遇到了雪灾,雪下的非常的大。当时我心里在想会不会封路啊?当时的心情是无比的忐忑,又着急回家过春节,迟来想后还是决定踏上回家的征途
我是晚上11:00多的时候,坐上了火车,当后者开到一半的时候,终于,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真的封路了,把我在车上困了好多天,手机没有电,带着吃的东西也基本上吃完了,怎么办呢?还好,有旁边村的老乡们带着泡面开水到我们那火车旁边去贩卖,但是价格肯定会比平常的要贵一点,没有办法,总不能挨饿吧。我也和他们一样,买了几桶泡面,就这样,等了两天,火车终于慢慢的启动了,此时的心情无与伦比。
经过长时间的长途跋涉,终于回到了我梦想的家乡,这一路走来是那么的辛苦,那么的心酸,还是回家好,有家的感觉真好。
你对每年自然灾害有哪些记忆?
国家的自然灾害,印象最深的有两个:
一个是98年的长江大洪水,数以万计的子弟兵和人民群众奔向抗洪第一线,朱镕基总理和江泽民总书记先后前往一线,鼓舞士气。印象最深刻的词有“众志成城”、“拉网式检查”、“管涌”等。
另一个是2008年汶川大地震,空降兵冒险空降,解放军步行奔袭,全国人民自愿支援灾区。温家宝总理亲赴一线指挥,胡锦涛主席深情探望受灾群众。印象最深刻的词:“堰塞湖”“五一二”。印象深刻的画面:温总理手拿书包,关切的望着废墟众救援的场面;胡主席与温总理握手的那一刻,一个个不忍直视的灾难场面。
珠峰每年向东北长春移动42厘米?
珠穆朗玛峰是世界最高峰,今年5月份,我国珠峰登山科考队再次登上珠峰的峰顶,迅速安装了GNSS(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天线,开展各项关于珠峰的测量工作。结合以往长期对珠峰的观测,人们发现珠峰并非静止不动的,有两个方面的运动特点,一个是会“长高”,另一个是会“跑路”。
至于会“长高”的原因,其根源在于地壳的板块运动。大家知道,地球目前各大洲、各大洋的地壳都“漂浮”于软流层之上,这个软流层位于地幔的上部,是一个组成物质具有塑性、可以缓慢流动的地层,目前各大洲和各大洋的位置,正是成百上千万年来,处于软流层之上的地壳不断运动的结果。
大约在1.5-2亿年之前,地球的大陆还是连在一起的,被称为“盘古大陆”,后来在地球内部地质构造运动的影响下,相连的大陆开始出现相对运动。在距今约7000万年前,印度洋板块开始向北移动,与现在的亚欧大陆相碰撞,在相互挤压作用下,在两个板块的交界区域地势开始抬升,原来这里的“古地中海”的海水逐渐退去,形成了古陆地,随着碰撞挤压作用的持续进行,这些区域的地势也持续抬升。
到距今300万年前,这块区域发生了大规模的地壳运动,学术界称为“喜马拉雅造山运动”,印度洋板块俯冲进入亚欧大陆板块之下,两者的挤压作用更加明显,使得亚欧板块一侧发生了大面积的地势抬升,最终逐渐形成了世界屋脊-青藏高原。而高原上部的岩层,在挤压作用下不断发生着弯曲、折叠和隆起,于是在两个板块之间的接触区域,形成了以珠穆朗玛峰为代表的从多高山,形成了喜马拉雅山脉。
从目前来看,印度洋板块对亚欧板块的俯冲挤压作用仍然在持续地进行,这种作用表现在垂直方向上,就是推动了青藏高原特别是喜马拉雅山脉的继续抬升,据长期监测,珠穆朗玛峰每年平均的增长高度大约在0.3厘米左右。而这种作用表现在水平方向上,就是推动了喜马拉雅山脉整体上向我国的东北部移动,其中在珠峰附近表现得更为明显,每年向我国东北方向平均移动4.2厘米左右。
至于问题中提到的为何移动方向是以长春为参照物,这种说法其实是不准确的。因为我国开展的地理坐标位置测量,无论是GPS还是GNSS,一般都是以亚欧大陆的整体为参考系,然后通过一个欧拉极为轴进行变换得出的地理位置移动速率。通过多个GPS或者GNSS监测点位多年连续的测量,所得到的珠峰位移场研究结果,正好将珠峰的移动指向了长春而已。
如果我们在珠峰的移动方向上,画一条直线(当然这种运动以十万百万年的尺度来看,不可能完全是直线),坐落在这条直线上的大城市,严格意义上来说只有长春符合条件。虽然在直线上分布的点位,肯定会包含很多的城镇和乡村,但是长春属于直线上城市规模最大、影响力最高且距离最远的都市。相比之下,北京、哈尔滨、沈阳、呼和浩特等大城市,与这个直线都有一定的距离。虽然银川、西宁两个省会城市也基本上处于这条直线或者距离不大,但是距离青藏高原却非常近,不具有很强的代表性;二来如果消除地图投影的拉伸影响,其实它们也并没有完全处在这条线路之上。
大家可以试想一下,即如在播报新闻或者做科普宣传时,说珠峰每年以4.2厘米的速度,向王家堡(十八里铺、赵家屯等)方向移动,这样的话,大家听起来肯定会觉得不知所以,根本不知道位置到底在哪里,也不会知道移动的具体方向了,效果肯定大打折扣。
下雪导致飞机不能起飞怎么办?
1;购买旅游不便险:旅游不便险包含许多细项,无论是班机延误/取消、行李遗失等因素造成的损失都可以索赔,但天灾(台风、地震、火山爆发、大雪等)则不一定在赔偿范围内,建议旅客投保时先跟投保单位确认清楚。
2.听从航空公司安排:飞机误点时,机场会主动播报误点情况,时间若不是太长,通常不会改变飞行计画,旅客此时仅需耐心等待就可以了。
3.不要离开机场:遇到飞机误点,建议旅客在候机大厅等待消息,不要离开机场,有关航班或后续安排的消息都会透过广播通知旅客。
4.务必索取《航班延误证明》:在确认原定航班因气候因素而延误时,务必前往航空公司柜台索取《航班误点证明》,作为后续申请相关赔偿时的证明文件,办理后续航班的相关手续也会更为方便。
5.办理改签和退票业务:如果飞机误点时间较长,可以跟柜台要求改签,航空公司会安排就近航班。如果是因为飞机误点旅客要改变行程或办理退票,手续都会较为方便,也不收手续费。
6.密切注意航空公司与机场的公告:遇到班机误点或取消时,务必留意机场广播,以及航空公司柜台人员是否公告最新的状况及处理办法,有时航空公司与机场也会主动安排旅客食宿。
7.到转机机场办理相关手续:如果需要转机,建议先去确认是否需要办理转机改签手续,即便不是搭乘同一航空公司,航空公司通常也都会为转机误点的乘客提供相关安排及服务。
8.了解误点补偿标准:如果遇到航空公司无故的班机延误或取消,通常得向航空公司索赔,但是天灾等不可抗力因素造成的飞机误点,航空公司是不会赔偿的。补偿办法也会因地区的不同而有所差异,像是欧盟地区会根据误点的时间与飞行距离赔偿,而由于廉价航空兴起,许多旅客会买不同航空的去、回程机票或转机,赔偿办法就得参考各家航空公司自己的规范,依票种及航空公司规定来处理。
四川可能发生8级地震吗?
四川位于青藏高原东缘,距离喜马拉雅地缝合线较近,深受新生代造山运动影响,是一个地震多发的省份,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和未来,地震是不可避免,遇上了一个能“折腾”的邻居了。从目前来看,四川几乎每月都有小地震发生,这种大的地震仍有可能存在,主要由这里的地质构造所决定的。我们先看一下四川的地质构造图:
印度板块向北俯冲到亚欧板块下发生碰撞,会传导到四川西部,引发地壳断裂,形成了一系列大大小小断裂带,其中对四川影响最深的主要有两条断裂带。上图:
龙门山断裂带
鲜水河~大凉山断裂带
这两条断裂带北东向和北西向延伸,包围在四川盆地南侧和西侧,四川有80%的地震发生与这两条断裂带有关,从断层年龄来看,生成较新,多在1万~12万年之间,目前来看,这里还会有新的断层形成。
上图是四川省地震分布图,图中地震大小用圆圈来表示,可以看出四川地震很多,主要分布在龙门山和鲜河~大凉山断裂带上,其中龙门山断裂带附近发生两次8级大地震:
08年05月12日汶川8.00级地震。
1879年07月01日,四川与甘肃交界的陇南市文县,震级 [Ml]8.00级地震。
7级以上地震发生6次。
鲜河~大凉山断裂带周边7级以上的地震发生16次。
如果统计全省地震发生的次数,7级以上地震发生了28次,5~6级地震还没有统计,恐怕达到上百次。对于7级地震破坏力已经是很惊人了,唐山7.28大地震是7.8级,辽宁海城7.5级,这些地震对我们人类伤害都有耳闻,而四川7级上地震发生了几十次,表明了四川省是我国地震多发的省份,而且震级也很高,那么8级地震概率偏高了。
这么多地震,这么大的地震,是不是让我们的生活如履薄冰,寝食难安呢?从地貌上来看,这些地震主要分布川西山脉和川南的大凉山周边,这些地方人口密度较稀少,破坏性与唐山大地震相比要小了很多,如汶川地震、2013年雅安市芦山县7.12级地震。
从四川盆地人口发展来看,四川盆地内部地震并不多,盆地面积约15万平方公里,人口7000多万,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538人,人口密度在我国也是非常高的,而且称之为”天府之国““米粮仓”,尽管这里的地震这么多,对四川未来发展并没有太大影响,人民在这里安居乐业,过着幸福生活。
四川盆地天然气丰富,探明天然气储量1.2万亿立方米,天然气年生产能力120亿立方米,这些油气井主要集中在盆地中心,近些年来,宜宾周边有一些2~3级小地震了发生,与这里的采油、采气并没有多大关系,宜宾周边已处于盆地边缘,有一些活动性较强的断裂带,这些小地震的发生与这些断裂带有关,它们多是12万年前早更新世前形成的,并没有大的地震发生,从长远来看,这些地震带有可能处于消亡阶段了,所以我们应科学看待采油采气与地震之间的关系,澄清事实,理性对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