侠道金刚,道德经开篇?
“道可道,非常道”,可道与常道是两个概念,范围与境界皆不同。可道之道属于人道范畴,包含在“常道”之内,它是“常道”的非常微小的部分,犹如个体之于宇宙,而“常道”是整体,是全部,是始终。
以小看大,是永远看不全的;而以大看小,却能看得明明白白,这就是我们求道得道的价值所在。“道”,除了哲学概念与宗教信仰之外,它更像一种新的视角,换一种新的视角俯视世间百态,这样更客观,更真实。
“道可道,非常道”,老子把可道之道与常道划分开来,是突出他提出的“常道”的独特性与超越性,“常道”绝对不是世人常讲的“人之道”,人是暂时的,人类是暂时的,人之道也是暂时的,它是变化的,而不是永恒的,而“常道”是“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的,是天地万物的总根源与总法则。
从历史的角度看,老子讲的“可道之道”,可以概括诸子百家,儒有仁道,墨有侠道,都在讲自己的一家之言,都有一腔热血渴望力挽天下无道于有道。除了道家,诸子所讲的“道”皆属于“人道”范畴,属于主观世界,是不出世间的,“人之道”是有条件的,是有局限的,是因时而宜的,往往也是背离“天道”的。
因此,诸子之道都不是究竟的永恒的真实的“天道”,老子所讲的常道,是宇宙之道,是天地万物之道,是绝对真理,人之道只是天之道中无限渺小的一丁点儿,是相对真理,可道之道,可名之道,属于盲人摸象,远不是客观真实的天道,就像画像永远不等于真人一样。
在《老子》中,天道与人道是常常分开来说的。当然,老子讲“常道”是不得已而为之,真正的“常道”是超越人的经验认知与逻辑推理的,是讲不出来的,是不可言说的,是不可思议的,是纯粹客观的存在。可以说,常道是绝对真理,而可道之道是相对真理,我们能讲出来的可道之道都是有条件的,是非常局限的,即便人们讲的相对真理无限接近绝对真理,但它永远不等于绝对真理。
在无穷无限的宇宙之中,我们人类的局限性是天然的,我们的思维是局限的,我们的认知是局限的,我们的语言文字更是局限的。因此,我们不要自恋于自己理解感悟的“天道”,这个“天道”与老子描述构造的那个“天道”是有差别的,老子不得已而为之的那个“天道”与究竟真实的“天道”也是有差别的,这两个差别是自然而然的客观存在,我们不能自以为是,也不能盲目崇拜,每个人都可以有自己理解的道。
我们不能否认老子所描述的“天道”的重要价值与意义。老子描述、指引给我们的“道”,是他体悟并描绘出来的道,老子所“画像”的“天道”也许更真实一些,更接近绝对真理。老子给我们树立了一个标杆、一盏航灯。道的意义与价值,在于启示我们、警醒我们、教导我们,学会换个角度看世界,这就是“以道观之”,突破认知局限,突破自我中心,对于我们而言,这就是智慧的觉醒,也是文明的反思,更是自我的反省。
“名可名,非常名”,何谓“名”,庄子言:名者,实之宾也。“名”是由实派生出的,“名”属于人的主观世界,属于人道范畴,“名”是人类根据“实”而创设的虚构的东西。
“名可名”,这个名不能简单等同于名称,名称只是“名”的最初部分,我们必须对“名”作引申理解,比如认知、知识、价值观等人类主观的内容都可以用“名”这个符号来代表。
在我们所认知、意识的世界范围内,我们可以称谓、定义或评判所接触到的一切,这些可以称为 “名相”或“概念”、“解释”乃至“思想”、“理念”等等,都是主观对客观的反映或描绘,这些所谓的“名”与天地万物这个“实”是一起变化的,因此都不是“常名”。
“常名”对应的是“常道”,名是人为的,是暂时的,其实,“常道”对应“无名”更确切一些。在认知世界的道路上,我们不能自以为是掌握了绝对真理,我们总是走在接近绝对真理的路上。
我们要论道谈道,还是要借助语言文字,需要用一个“名”来表达、交流、传承,但“名”的局限性是显而易见的,这也是人类的天然的局限性,因为人类的能知所知都是有限的,除了自身能力之外,也更多地受到时代、立场、思维等种种条件的限制。
因此,我们所谓的“名”是不是“名符其实”,这是值得反思考量的。语言、文字等等只是传达思想的载体,除思想本身的局限性之外,语言文字本身的局限性也是客观存在的。《老子》之所以深奥难读,除了它那玄妙精深朴素另类的思想之外,语言文字也是其一,毕竟我们与老子当时所表达的历史语境之间已有两千多年的时代鸿沟,实现思想之间的无缝传达是不现实的。
再者,“道”,本身也是一个无法用思维来推理、用语言来表达的存在,它是超越人的理性认知的,也是超越人的逻辑推理的,它完全超越了人的认知能力与认知范围,但这并不影响我们的感悟与体证。
如果说宇宙存在的年龄有138亿年的话,人类文明的历史也只不过5000多年;如果说宇宙是无边无际的话,至今为止我们人类的文明还没有走出沙粒一样大小的“太阳系”。这种天壤之别的巨大反差无不证明一个事实,在宇宙面前,人类是无比渺小的。作为宇宙总根源与总法则的“天道”,也许我们只能触摸到它的无比细微的一部分,不可能是全部,这是一个无可回避的事实。
古今中外,形而上的哲学又没有形成自己独特的符号表达系统,不像音乐、数学等一样都有自己的表义符号。道,也是老子无可奈何勉强为之的“名”,不得已而为之,为了更好地表达这个“道”,老子选用了很多常见意象来表达,比如水、朴、母等。
因此,老子用语言来描述的这个“道”与那个客观存在的“常道”绝对不是同一个,只不过比较接近一点,相像而已,你不能肯定地说一个人的像片就等于其人。因此,可以说,“常道”与语言无关,与思想无关,这和我们用眼睛看到的万物并不是它们的真身一样,不同的生命感受的光线不同,看到的万物也有差异,哪个看到的才是真相呢?
天地万物只是我们能够看到的“实物”而已,是不是实际存在的“物”还是未知数。如果换一个角度看,我们所认识的世界也可以说是虚幻的,人生如梦,绝对不是诗人的感叹,而更像真实的现实。现代全息宇宙理论告诉我们,整个宇宙可能就是一个巨大的投影,万物皆是幻象。
在浩瀚无垠的宇宙面前,我们人类未知的东西太多太多,人类能够认知的世界只占整个世界的4%,就是占比4%的世界无法理解的地方还有太多太多。老子对可认知世界的探索追溯到天地万物产生之前,即人类的认知所能达到极点的高度,用庄子的话讲就是“未始有物”。万物未生之前是一个什么东西,这等于问我们现在讲的宇宙大爆炸理论的“奇点”之前是什么,这是不可思议的,也是玄妙莫测的。
老子认为天地万物的源头是无,是虚空,是天道;现代物理学理论也普遍认为,奇点是宇宙的起点,那么这个起点之前是什么,也许就是虚空,如果不是虚空,奇点又何以存在。奇点是时空无限弯曲的一个点,一切物理学定律在此失效,这是科学的禁区,但却是哲学的领域,老子正是站在科学巅峰回望的智慧圣者。
可以说,我们的认知与思想都是非常局限的,像盲人摸象一样,不可能摸遍“大象”的全部,就是摸遍全部,我们也不可能认识它的全貌,因为我们的认知之手是有限的,我们的思想之眼是有缺陷的,这是无法回避的人类宿命,况且,我们现在所摸的是无形的“大象”之道呢。因此,我们不要被自己的认知与思想所蒙蔽、束缚,从自我的陷阱中挣脱出来,学会用“道”眼看世界,才能更接近真实的世界与自我。
秦时明月之君临天下播完了?
十年一剑,秦怀不变
三年相守,不舍再见
不知不觉《秦时明月》已经十年了,
从小学到大学,《秦时明月》已经伴随我十个年头了,那时候的我只识明月,不懂秦。只觉得这个动画片吸引我,那时候的我还是朦胧中加点叛逆。
不知不觉中,又学到了一些历史,秦时百家争鸣,思想碰撞,才有了后来的发展。现在想来,是《秦时明月》伴随着我的成长,我见证了《秦时明月》的发展历程。
第一次看见它,还是小学,而一开始吸引我的,就是“历史为骨,艺术为翼,中华文明,弘扬百世”,这16个字,还有那大气而古韵的画面,再然后,让我沉迷的,就是那一个个充满故事的角色。
自小颠沛流离仍怀赤子之心的天明,为复国而坚定前进的少羽,国破家亡却心地善良的高月,他们是乱世中的孩子,在乱世中求生仍然活出了自己。
百家争鸣的世道,他们为各自的道而战。
鬼谷,一剑当千却坚守侠道的剑圣盖聂。
墨家,舍弃身份家人甚至生命的巨子燕丹,入世医人却难自医的医仙端木蓉,同生共死不离不弃的高渐离雪女…
儒家,从韩国的相国之孙到齐鲁三杰之一的张良,坐忘含光过去成迷的颜路…
阴阳家,罗生堂中无言的少司命,往事颇多的月神焱妃,被抹掉前尘成为姬如千泷的高月…
道家的逍遥子,农家的田言、田虎、朱家还有被剥夺姓名的陈胜吴广和未来的汉高祖刘邦。
以及为法而生的流沙,非正非邪的卫庄,业火中蜕变的红莲公主赤练,想用速度飞跃命运的白凤…
从江湖沉浮到战场兵戈再到皇权更迭,这是一个磅礴的时代。
秦时明月第六季,我想看明月相会,我想看霸王虞姬,我想看搅得风云涌动青龙计划到底是什么样。秦时明月第六季,明年我等着与你相会。根据导演最后的说明不出意外应该是明年了。
十年之前我是懵懂无知的小孩子,十年之后我虽未成为理想中的人。但依旧在追梦~
十年秦时,十年回忆,不求昔岁月,但求十年秦时,再聚可期。时光不灭,秦时永存。
神雕侠侣是我们8090童年的美丽回忆?
作为90后,第一次看的是黄晓明版《神雕侠侣》。
剧中的经典人物杨过
剧中男主角,杨康与穆念慈之子,际遇奇佳,年纪轻轻便分别结识天下五绝并得其独门武功,后来受尽全真教欺凌而拜入古墓派门下,并与师傅小龙女发展为当世所不容的师生恋。遭郭芙断臂后,以玄铁剑练成独孤求败的剑法,又自创黯然销魂掌,达到绝顶高手之境。最后与小龙女相偕隐居。
小龙女
剧中女主角,古墓派第三代传人,肌肤白皙且清丽脱俗,容貌比实际年龄年轻的多,从未出古墓故不谙世情,最后与杨过于古墓隐居,不问世事。
郭靖
前传《射雕英雄传》的主角,与《神雕侠侣》主角杨过之父亲杨康有金兰之谊;武功盖世震铄古今、侠义为怀,身负降龙十八掌和《九阴真经》两大神功。
不仅是当世第一高手,也是领导襄阳反抗蒙古侵略的领袖,对故人之子杨过极为关爱。本故事结尾时承师父洪七公之位而成为“天下五绝”中的“北侠”。
黄蓉
郭靖的妻子,丐帮第十九代帮主,《射雕英雄传》中的女主角。足智多谋又美艳超群,有女中诸葛之称。
金轮法王
最终BOSS,属 于蒙古密教金刚宗,同时也是效忠于蒙古的国师。性格特征,不太突出,亦正亦邪,膨胀自大,心理素质,时好时 坏有时奇差无比。欧阳锋
“天下五绝”中的“西毒”,擅长蛤蟆功、灵蛇拳和透骨打穴法。因逆练《九阴真经》走火入魔导以致神智癫狂,收少年杨过为义子,得于晚年稍慰丧子之痛。最后和洪七公在华山相拥而死。
洪七公
“天下五绝”中的“北丐”,又称“九指神丐”,后辈称洪七公,曾任丐帮帮主,也是郭靖与黄蓉的师父。好吃美食,为人光明磊落,路见不平扶危济困。绝技为降龙十八掌和打狗棒法。最后和欧阳锋在华山相拥而死。
周伯通
王重阳的师弟,绝顶武林高手,身负《九阴真经》,自创空明拳与双手互搏。性情幼稚、行事胡闹,人称“老顽童”,与郭靖及小龙女颇为投契;后来成为“天下五绝”中的“老顽童”。
剧中经典地名桃花岛
桃花岛可以说是金庸笔下知名度最高的地名了,桃花岛主黄药师的桃花岛,海外之岛屿,到处都是桃花。
绝情谷
越是迷人的地方越为可怕。就说“绝情谷”此地,竹林幽幽、曲径深深,小溪蜿蜿蜒蜒,宛如世外桃源。
风陵渡
风陵渡为黄河上最大的渡口,是《神雕侠侣》中杨过和郭襄偶遇之地。风陵渡渡迟归人,无情雪雪塞归途。温暖客栈暖客心,神雕大侠惹芳心。
活死人墓
仙之侠道16用斗佛如何单通?
1. 斗佛单通的方法是通过与敌人战斗并战胜他们。
2. 斗佛的技能和属性使他成为一名强大的战斗者,在战斗中可以利用其技能和属性优势击败敌人。
3. 斗佛可以利用自己的技能来增强攻击力、防守力和生命值等属性,同时还可以学习更强大的技能和技巧来应对各种敌人。此外,合理的装备选择也能增强斗佛的战斗能力,使其更容易单通。
金庸小说前五绝和后五绝对打?
前五绝和后五绝之间的较量,最大的争议便是前五绝第一王重阳和后五绝第一郭靖之间,究竟谁更加高明的问题。
一、首先谈谈应该如何比较的问题前五绝分别是:中神通王重阳、东邪黄药师、西毒欧阳锋、南帝一灯大师和北丐洪七公。
后五绝分别是:中顽童周伯通、东邪黄药师、西狂杨过、南僧一灯和北侠杨过。
由于东邪黄药师和南帝一灯两个人,同属于前后五绝,这两个人不用做比较,可视为水平是一样的。
因此,看似前后五绝一共十个人的比较,其实只是六个人之间的相互比武。
那么,我认为,他们之间的比试应该分为三组:
1、北侠郭靖和中神通王重阳
中神通王重阳是第一次华山论剑,已经明确,没有任何争议的江湖第一人,其他四绝虽然都是人杰,有着自己的骄傲,却对王重阳十分敬佩。
而北侠郭靖,作为唯一一个修炼过完整版九阴真经的强大选手,又会双手互搏术,在后五绝之中,其战力应该当属第一。
所以他们两个人应该比。
2、西狂杨过和北丐洪七公
北丐洪七公和西毒欧阳锋,两个人最后一次交手是在华山之巅,拼劲内力,耗尽生机,同归于尽,但是,西毒欧阳锋直到最后,用了一天一夜的时间,才破解了北丐洪七公的打狗棒法之天下无狗。
因此,这样比较,西毒欧阳锋实则比北丐洪七公要差上一招半式。
西狂杨过在百花谷之时,与周伯通有过一次半个时辰的比武,最终,在没施展出黯然销魂掌的情况下,周伯通无法攻破杨过的防御。
因此,我觉得,杨过比周伯通要强上一些。
所以,后五绝的第二杨过和北丐洪七公分在一组。
3、中顽童周伯通和西毒欧阳锋
一共六个人,只能分三组。
剩下的中顽童周伯通和西毒欧阳锋自然要组成最后一个小队,进行比武论剑,看看谁才是真正的王者。
二、中神通王重阳和北侠郭靖一直以来,很多人对王重阳有一个误解,认为王重阳的武功止步于第一次华山论剑,毕竟,后来王重阳已经去世了。
而二十多年后,以洪七公的谦虚,曾经说过,当年他自己的武功并未大成,若是此时去和王重阳比,谁是天下第一,且不好说,这是来自北丐洪七公的自信。
曾经,我也是坚持这一种观点,认为王重阳的巅峰水平也就是多年以后洪七公的水平,并且,达不到《神雕侠侣》中洪七公的水平。
但是,《射雕英雄传》里,洪七公说出这一番话时,其多对比的是第一次华山论剑的王重阳,然而,王重阳并非第一次华山论剑后便去世了,而是又等了数年。
一个人,创造出一个武功流派,又创造出一个门派,并且使得这个门派成为彼时的江湖第一,王重阳的天赋和才情,绝非是寻常人可以相比拟的。
因此,洪七公对王重阳的论断也许准确,却不能表达数年以后的王重阳之实力。
毕竟,以王重阳的天赋和那惊才绝艳的才华,其武功绝不可能止步。
还有另外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王重阳和林朝英两个人相爱相杀了一辈子,王重阳虽然只是得了“九阴真经”的保管权,自己也没有练,但是,他曾看过“九阴真经”几天几夜,并且以此来破解古墓派的武功绝学。
也就是说,王重阳曾经借鉴过“九阴真经”,并且将之融会贯通了,须知,周伯通为了逼迫郭靖背诵“九阴真经”,自己虽然无意去学,却学了一个遍。
因此,我们可以推测,王重阳虽然没有学“九阴真经”,但已经融会贯通,换句话来说,到了王重阳的那个境界,已经不用按部就班去学“九阴真经”了,只要借鉴一下,便可以了。
那么,王重阳和郭靖谁的武功更高呢?我个人觉得,郭靖的武功是要胜过王重阳的,即便假定王重阳的武功得到了继续提升,原因如下:
1、王重阳虽然借鉴了“九阴真经”,但是,总纲看不懂,而郭靖却是看了完整版的总纲,总纲代表了武学至理的境界,而郭靖的确也将降龙十八掌练到了刚柔并济的境界,因此,我认为这个是郭靖的优势。
2、双手互搏术是周伯通所创,当初,在桃花岛被困之时,周伯通一直不敢离开那个洞,只因他清楚并非是五绝对手,但是,当郭靖来了之后,点出双手互搏术可以用来与人比武,周伯通十分兴奋,立刻认为可以胜过黄药师,因此,这是一个很大的神技。
3、张三丰在《倚天屠龙记》中可以无敌,内力深厚,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他乃是纯阳之身,一辈子没有娶妻。因此,在《射雕英雄传》里,我们也可以将这个视为王重阳的优势。
但是,黄裳六十多岁才开始练武,自创武功,并且登顶江湖第一,足以见得,“九阴真经完整版”并不会受郭靖结婚的影响,导致武功进展缓慢。
因此,王重阳的优势与“九阴真经完整版”互相抵消。
所以,在这一点里,郭靖和王重阳两个人的优势互相抵消了。
综上所述,郭靖相对于王重阳而言,的确存在两种优势,因此,我认为郭靖比王重阳要强上一筹的。
三、西狂杨过和北丐洪七公丐帮虽然有两大绝学,一个为打狗棒法,一个为降龙十八掌,但是,这都属于外功的范畴,这也是丐帮的一个致命缺陷,缺少顶尖内功修炼心法,因此,到了史火龙的那个时候,史火龙天赋不行,内功一直无法提升,强练降龙十八掌,导致走火入魔。
当然,洪七公天赋奇才,从外功转而提升到了内功的修炼上,因此,可以暂时忽略他的内功修炼,杨过也是如此,杨过并没有修炼一个完整版的高深内功心法,而是在大海之中,与海浪对抗,练就出了一身刚猛内力,犹如海水一般,汹涌不绝。
《神雕侠侣》剧情之初,郭靖和欧阳锋两个人有过一场比武,两个人都受了重伤,其结果自然是伯仲之间,不分上下。
我们假定,数年以后,两个人的武功是同步增长的。
数年以后,欧阳锋和洪七公两个人在华山之巅同归于尽,彼时,两个人的武功相差不大,基本可以算得上旗鼓相当。
而在几乎是同一时间,郭靖和金轮大王有过一次比较,虽然两个人一分即开,没有过多纠缠,但可以看出,在内力上,两个人也是旗鼓相当的。
又过一年,杨过拿到了玄铁重剑,学会了重剑剑法,重阳宫大战之时,强势击败了金轮大王。此时,不能说杨过比郭靖强,毕竟,我们都知道,金轮大王的实战能力确实不行,但是,至少杨过和郭靖几乎已经持平了。
杨过略大于金轮,金轮略小于郭靖,杨过约等于郭靖,郭靖约等于欧阳锋,欧阳锋约等于洪七公,所以,此时的杨过应该是约等于北丐洪七公的。
不过,在我看来,此时的郭靖比之欧阳锋应该略强,毕竟,多年前,两个人的差距不可谓不大,但是一个正练九阴真经,一个逆练九阴真经,数年之前,郭靖已经追上了欧阳锋,数年后,郭靖应该是胜过欧阳锋的。
因此,我觉得,此时的杨过应该略大于洪七公。
并且,小龙女跳崖之后,杨过并未停止自己的修炼之路,而是远走东海之滨,继续修炼自己的武学,在这十六年里,他的武功得到了恐怖的提升。
因此,杨过比之十六年前的洪七公要更强。
四、周伯通和欧阳锋周伯通和四绝的年纪相差不大,属于同一代人,起点不可谓不高,直接修炼得是中神通王重阳的绝学。
他的天赋和才情也是有的,毕竟开发出了空明拳和双手互搏术。
但是,第一次华山论剑之时,他的武功却远不如五绝,只因周伯通太过贪玩,并不能专心于武学,直到被东邪黄药师困在桃花岛十五年,无聊之下,无事可做,被逼无奈,只能每天修炼武功玩。
因此,才渐渐追上了其他四绝,又遇见郭靖,被郭靖点出,双手互搏术可以用来比武,此时,周伯通的武功略胜于四绝,直到他在教郭靖背诵九阴真经之时,无意之间,学会了九阴真经,已经完全超越了四绝。
这一点,无论是欧阳锋,还是东邪黄药师,都是最终承认了的。
第二次华山论剑之时,欧阳锋表现无比厉害,一个人单挑东邪黄药师、北丐洪七公、未来的第一高手郭靖,还能占尽上风。
其实,这是一个意外,不能说欧阳锋的武功已经远超了其他人,就像《倚天屠龙记》里张无忌以无敌之姿,遇到风云三使之时,却也被那些怪异绝伦的武功,打了一个猝不及防,让谢逊一众高手手足无措。
因此,此时的欧阳锋武功并不比四绝高明太多,只不过东邪黄药师和北丐洪七公对欧阳锋太熟悉了,因此,每次出招都是按照常规思维,可是,欧阳锋已经疯了,每次出招都与从前大不一样。
所以,到了《神雕侠侣》之中,华山之巅时,欧阳锋已经又略逊于洪七公了。
根据第三点,我们已经得出结论,杨过比之洪七公要强上一些的。
杨过和周伯通在百花谷曾经有过一次大战,彼时,以杨过之武功才华,当周伯通施展出九阴真经武功时,一下子还忙不过来,差点失败。
虽然,后来两个人都专心应对,相互交手,一直打了半个多时辰,没有分出胜负。
我们这时,就完全可以得出一个结论:杨过和周伯通的武功其实是不相上下的,当然,杨过此时没有用出黯然销魂掌,但是,杨过后面寻找到了小龙女,进入不了黯然销魂状态,这掌法等于是废了,优势不在。
因此,杨过和周伯通两个人还是不分上下。
杨过等于周伯通,杨过又大于洪七公,洪七公又等于欧阳锋。
因此,可以得出最终的结论:后五绝之中顽童周伯通对上前五绝之西毒欧阳锋,应该会是一个完胜的状态。
青衣客最后有话说洪七公和欧阳锋两个人天赋才情都不会弱,只因去世有点早,否则,也是能达到周伯通和南帝之水平的。
不过,总而言之,综上所述,通过一一对比,后五绝的水平比之前五绝,是会完胜的,因为后五绝选手在中年之时,便已经超越了前五绝六七十岁时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