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进行夏眠的海洋生物是,海底动植物都有什么有趣的事情?
10条有趣的海洋动物冷知识
1.海参需要夏眠。
2.海兔是动物,但是它却能像植物一样进行光合作用。
3.章鱼拥有3个心脏,9个大脑。
4.水母是没有心脏的哦。
5.几乎所有雄性高等动物排泄和生殖共用一个器官,只有鲨鱼和几种蜥蜴例外,鲨鱼没有泌尿系统,它们通过皮肤排泄。
海底动物与植是相互衣存,植物是小型鱼类,贝类藏身的地方,因为那里最安全。大型动物不易发现。还些魚的身体颜色与海底沙子的颜色差不多,它能穿进沙里藏身。
翻沙海参怎么养?
翻沙海参(学名:Holothuria scabra)是一种海洋养殖的经济价值较高的动物,在养殖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 水质条件:翻沙海参需要清澈、透明的海水,PH值在7.5-8.5之间,水温在25-30℃之间。
2. 饲料:翻沙海参为底食动物,适合以海藻、藻类粉末等为主的人工饲料,同时也可以添加一定量的小型鱼类、贝类等动物性饲料。
3. 养殖方法:翻沙海参适合于用浅海区的沙质海床或沙地养殖,养殖密度视具体情况而定,根据底质情况逐年递增,但不宜超过每亩3000只左右。
4. 养殖管理:翻沙海参需要定期换水、清理底泥、控制水温等养殖管理措施,在出现疾病或异常情况时及时进行治疗和处理。
总体而言,翻沙海参的养殖需要综合考虑环境、饲料、管理等多方面的因素,才能达到较好的养殖效果。
海参是什么动物?
海参是什么动物?海参多少钱一斤?
首先谈一谈海参是什么动物?海参是海洋生物,属于无脊椎动物中的棘皮动物门,海参纲,海参属。海参是比较原始的海洋生物,在地球上生存至少有六亿多年的历史,被喻为地球的“活化石”、大海中的营养宝库。海参生活在2~40m深的海底。
世界上大约有1100多种海参,我国约有140多种。全世界有40种可食用海参,我国占一半,达20种。海参主要分为“刺参类”和“光参类”两大类。“刺参类”属于刺参科,“光参类”属于海参科、瓜参科和芋参科。
光参类和刺参类是不同的。很多商家为了宣传海参的营养功效,将刺参和光参混为一谈,其实是不科学的。刺参可入药,光参只是菜。所以我就主要谈谈刺参类的海参。
刺参类属于刺参科,包括仿刺参、梅花参、绿刺参和花刺参。仿刺参又称灰刺参、刺参、灰参、海鼠,也就是我们正常应该吃的刺参。这种成年刺参呈圆筒形体长20-40厘米,背面隆起有排列不规则、大小不等的圆锥形肉刺(称为疣足)4-6行。这刺参分布于中国的山东、辽宁和河北沿海,主产于青岛,威海、烟台、大连、长山岛等,是海参中质量最好的一种,被誉为“参中之冠”。梅花参又称凤梨参。体长一般60-75厘米,最长可达1.2米,宽约10厘米,高约8厘米,是海参纲中最大的一种。分布于太平洋西南部,中国主要产于南海的西沙群岛。体大肉厚,品质佳,在中国南海算是最好的一种。绿刺参又称方柱参、方刺参;花刺参又称黄肉参、白刺参、方参,它们都是南海很普通的食用海参。
再来谈一谈海参多少钱一斤?先简单说一下常见海参的几种形态,海参分鲜活海参、即食海参、半干海参、干海参这四大类型。其中即食海参又分水发即食和高压即食,干海参又分纯淡干、淡干、盐干、糖干、冻干等。
不同的海参不同的价格,品质不同,价格也不同。只能按鲜活海参、即食海参、半干海参、干海参这四大类型,简单说一下大概价格。鲜活海参价格一斤从几十元到一百多元都有;即食海参一斤从一百多到二三百多都有;半干海参一斤从几百元到一千多都有;干海参一斤从千元到万元都有,正常品种正常品质正常价格基本应该为三千元左右一斤。
以上是本人对这二个问题的回答,代表我的认知和看法。
我是山海堂YLT,欢迎大家点评互动交流关注,希望我的回答能对你有所帮助。
带来了哪些意想不到的结果?
“塔克拉玛干沙漠”发洪水了!谁也没能想到,极端缺水的“死亡之海”塔克拉玛干沙漠居然有一天会出现暴雨,更想不到的是当地沙漠居然会发洪水。是不是很“神奇”呢?此次洪水是由于近期新疆轮台县天山山脉普降暴雨,加之夏季高山融化雪水,叠加形成季节性洪水所造成。
此次位于塔克拉玛干沙漠的中国石化西北油田玉奇片区遭洪水袭击,油区道路多处冲堤溃坝、电线杆倾斜,给油区生产和勘探工作带来巨大影响,近50辆勘探车辆、3万套设备被淹,淹水面积广达300多平方公里。
塔克拉玛干沙漠,位于我国最大盆地——塔里木盆地内,我国最大的沙漠,世界第二大流动性沙漠。其面积33万平方公里,沙漠东西长1000公里,南北宽400公里。塔克拉玛干沙漠深居亚欧大陆腹地的干旱半干旱地区,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平均年降水不超过100毫米,最低甚至只有4、5毫米,而平均蒸发量却高达2500至3400毫米。
塔卡拉玛干沙漠,被称“死亡之海”,气候特点:多风少雨,气候炎热干燥,昼夜温差较大,蒸发量大于降水量,植被稀少,最不适合人类生存的地区之一。从地理条件来看,塔克拉玛干沙漠远离海洋,深居内陆。我们知道,海洋之中蕴含着丰富的水汽,但由于这里远离海洋,以至于海洋水汽难以到达这里。这还不算,更为重要的是,塔克拉玛干沙漠周围全是高大的山脉,山脉较高使得来自海洋的水汽更加难以进入到这里,因此,这里形成了世界上第二大流动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
如果有一天塔克拉玛干沙漠中出现大量植物,说明一个问题,全球气候真的“乱套”了。沙漠中是最缺水的地方,如果沙漠中能生长出大量绿色植被,说明该地区气候发生了变化,降雨量大于了蒸发量不让大量绿色植物很难存活。而影响塔克拉玛干沙漠的水汽来自四面八方,即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北冰洋,而塔克拉干沙漠距离四个大洋距离都在2000公里以上,包括:东南距离太平洋3300多公里、西南距离印度洋约为2500公里、西北距离北冰洋近4000公里、西距大西洋更是高达7200余公里。很难形成降水,必须有足够的的“动力”才行。
那么,如果塔克拉玛干沙漠出现大量植物,带来哪些意想不到的结果呢?第一、我国沙漠面积大大减少,塔克拉玛干沙漠面积33万平方公里,占我国沙漠面积的四分之一,沙漠变成绿洲后,我国植被面积江增加3.4%,我国第一大沙漠,世界第二大流动性沙漠将在地球上消失。
第二、我国内陆气候发生变化,有植被存在,减少水土流失,大量水蒸气蒸发,上升遇冷形成降水,滋润万物,植被茂盛,动物增多,附近人类生活条件发生翻天覆地到变化,形成良性循环,彻底改变我国西北地区缺水干旱问题,适合我们生存居住的空间增加,缓解东部沿海的人口密集压力。
第三、生态系统得到改变,气候的良性循环,降水量的增加,不止局限于新疆地区,还有周围的省市,国家,甚至我国千里之外陕西、山西也会受益于此。大量降水,会使我国最大的季节性河流——塔里木河变成真正的河流,不在受季节影响,车尔臣河、孔雀河、疏勒河等河流充满生机盎然,河道下游的台特玛湖、罗布泊等会重新再现,当然会有许多可喜变化,我们就不在一一列举。
当然塔克拉玛干沙漠出现大量绿色植物,必须长期有足够的水源才行,前提是持续的降雨,以及减少蒸发量。
长期以来,我们为什么没有将塔克拉玛干沙漠改造成绿洲?塔克拉玛干沙漠降雨量稀少,蒸发量非常大,是由地理条件形成的沙漠。由于没有降雨的维持,导致当地无法植树造林,否则植物即使能够存活,对当地也是一种灾难。这是因为植物的根系如果找到水源,那么沙漠底部的水源,将会通过植被的蒸腾作用,源源不断地流失到空气中,长期下去,加剧当地的干旱程度,后果无法承担。
虽然防风固沙是我们人类的责任,但是我们在权衡利弊的情况下才能付诸行动,改变塔克拉玛干沙漠成为绿洲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但是我们在治理沙漠方面也取得了宝贵的经验,像库布齐沙漠和毛乌素沙地就已经被我们征服。相信未来的某一,世界上第二大流动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也会被我们人类征服。以上纯属个人观点,原创作品,谢谢阅读。是不是脱了皮又是一个全新的生命?
一位养蛇20多年的老师傅告诉我:看到蛇脱皮必须马上脱掉上衣,否则就会有不好的事情发生?影响蛇寿命的因素很多,但这点最为重要。
蛇是自然界中少数几个能让所有人都产生“毛骨悚然”感觉的动物。现在全世界共有3425种蛇,我国就有其中的241种。
老师傅告诉我,很多人只听说过蛇会冬眠,没听说过蛇也会夏眠。
进入夏季以来,蛇的活动愈加频繁,这是因为蛇是变温动物,活动频率受其温度的影响。但是蛇也不喜高温,气温超过35℃,蛇也会找一些相对来说水源充足和凉快的地方。
对于蛇来说夏眠和冬眠本质都是一样的,就是因为蛇是变温动物,这是对环境的一种适应和自我保护。
农村老人常言:千年蛇、万年龟。
在电视剧《新白娘子传奇》中白素贞是修炼了1700年的蛇精,小青姑娘也有500年。
虽然这都是神话故事,但很多人都好奇蛇这种动物的寿命如何?自然界的蛇是否真的有长寿蛇吗?蛇的寿命跟哪些因素有关?
蛇的寿命跟哪些因素有关?很多因素都对蛇的寿命有影响,即使是同种类的蛇,不同的环境寿命可能有差别。
1、温度。
蛇在地球上已经存在了1.3亿年,但是进化过程却非常慢,这跟蛇的习性有关。我们知道在极寒地区没有蛇的影子,这是因为其活动受到了气温的制约,所以寿命自然也受到气温的限制。
主要原因就是气温会影响蛇体内的包括酶在内的催化效果。
当气温较低的时候,酶的催化就慢,蛇类活动减弱,蛇会去造个温暖的洞躲起来了冬眠。
当气温过高,酶的催化变快,蛇类活动就变得频繁。如果温度进一步升高,蛇会出现不适,会找相对凉快的地方躲起来。
总之,温度是会影响蛇类寿命,也是非常重要的因素,甚至危机生命的。
2、体型。
一般来说蛇的寿命还跟蛇自身的体型大小有关。
就拿我们农村常见的菜花蛇、银环蛇,这种小型蛇,体长不超过2米,寿命差不多3~7年之间,取个平均数也就5年。
体长2米~5米之间的蛇在自然环境下差不多能活10~20年。比如大家熟知的眼镜网蛇,寿命在5~12年之间。玉锦蛇在6~10年之间。
体长5米以上的蛇有专门的科目,被称为蟒或蚺。这些蛇普遍生活在热带地区,这里面就有亚马逊森蚺,网纹蟒,缅甸蟒,寿命大概在15~20年之间。
目前有记载的最长的蛇是亚马逊森蚺,长度可达10米,重量居然有250斤重,最粗的地方跟成年人男子的躯干差不多,这种蛇当然是恐怖的。
一般人工环境饲养的蛇会比野外更长寿一些,即使一些中小型蛇平均也能活10年。
3、天敌数量。
蛇类是有天敌的。比如野猪、猫头鹰、刺猬、蜜罐、黄鼠狼、大型飞禽等。
如果蛇类生活在天敌比较多的地区,蛇恐怕活不过平均寿命,这也是自然界的一种平衡。
小结:蛇的寿命受到温度的影响,这点最为重要,因为蛇是变温动物,温度影响其体内的新陈代谢速度。另外,体型大的蛇普遍可活10年以上,小型蛇寿命较短,平均5年左右。
蛇死亡后,蛇的尸体都去哪了?不管是大型蛇还是小型蛇,在野外死亡后,大概率会被昆虫或腐肉动物吃掉,热带地区这个过程还会加速,数周后并不会留下什么。
蛇脱皮是怎么一回事?许多在农村长大的孩子可能都看到过蛇脱下的蛇皮,看起来还是一副很吓人的样子。
1、什么是蛇脱皮。
蛇脱皮是蛇类的一个生理现象。蛇的外皮实际上包裹着一层角质鳞片,这个角质鳞片一方面对蛇有保护作用。因为蛇是爬行动物,需要贴地活动,这个鳞片不仅能保护蛇的身体和器官,也能防止水分流失。
你可以把蛇个角质鳞片理解为蛇的“外衣”,随着蛇的长大和“外衣”的磨损,以及受到细菌或寄生虫的破坏。这个“外衣”不仅容不下的蛇的生长,也难堪重负。所以,蛇需要换一个新的“外衣”。
蛇的皮肤由外表皮和真皮两部分组成,外表皮即角质鳞。,在脱皮前,内表皮会迅速增生新成新的角质鳞片,不过这个时候还非常滑嫩柔软,也方便与旧皮分离。
蛇把这个“外衣”即角质鳞片脱掉的过程,就叫蛇脱皮。
2、蛇为什么要脱皮?
一个原因就是蛇长大了,需要新的“外衣”;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旧皮已经磨损严重,需要换新。
这就相当于我们长大要换合身的衣服一样,只不过蛇换这个衣服的过程非常痛苦。
3、蛇脱皮的时候疼不疼?
有人说蛇脱皮的时候不疼,有人说蛇脱皮的时候是经历生死劫。
蛇脱皮是从嘴巴位置开始的,但最疼的时候是在眼部,因为蛇要在这里脱掉眼外面的透明膜,这是非常疼的阶段,一旦过了这个阶段,疼痛就稍微好多了。另外,这个阶段也容易卡皮,卡皮的蛇严重情况会死亡。
有人说蛇脱皮不就是脱袜子吗?脱袜子是借住自己手的,但蛇脱皮的要借助摩擦力脱皮,疼痛感肯定是有的,说完全不疼是错误的。
蛇要脱多少次皮?蛇的一生相对来说还是比较短暂的。但是蛇脱皮的频率可不低,成年的蛇一年要脱3到4次皮,幼蛇处于生长发育期,频次会达到5次,甚至更多。
温度也会对蛇脱皮产生影响,蛇冬眠的时候是不脱皮的。到了夏季,食物丰富,活动频繁,蛇脱皮的频率也会增加。
蛇脱皮后是全新的生命吗?前文说过了,蛇脱皮的过程就是蛇自己给自己“换外衣”。蛇还是那条蛇,虽然换了新皮,但是本质没有变。
蛇脱皮的过程并没有产生新的生命,这只是蛇类正常的生理现象。
野外遇到蛇脱皮怎么办?农村老人言,看到蛇脱皮必须马上脱掉上衣,否则就会有不好的事情发生,这有科学依据吗?
这当然是毫无根据的,蛇脱皮跟倒霉之间没有任何联系,只不过是对无法解释想象找个说辞罢了。
但是如果你不果断采取行动,可能会有不好的事情发生。
这是因为蛇脱皮的时候正在经历“蛇生”的生死劫,脱皮不成功的蛇多半是活不成的。虽然蛇脱皮的时候比较脆弱,但攻击性还是有的,而且会变得更加警觉和敏感,这个时候千万不要去招惹蛇,赶紧离开最好,免得被蛇咬。
野外遇到蛇怎么办?今年露营热持续火爆,有不少人选择了野外露营过夜,除了准备好露营的装备,还要做好野外露营的防蛇工作。
1. 做好防蛇的充分准备。
要防蛇首先就不要选择蛇易出没的地方,像非市政公园的草地、水边、茂密的灌木边,都有可能有蛇出没。露营地区应该选择有人管理的公园或露营营地,可提前购买市售驱蛇粉,撒在露营区域,对于打算露营过夜的人,也可以购买彩灯,蛇也不会贸然闯入。
2. 感觉有蛇时候可以这么做。
蛇是一种非常敏感的动物,怕震动。如果你感觉到有蛇或者担心有蛇,可以用力跺脚或者用竹棍、等上涨敲击地面,都可以有效驱蛇。
3. 不主动惹蛇。
野外遇到蛇也不用怕。蛇是爬行动物,爬行的速度最快也只能赶上人的步行速度,所以只要还有一段安全距离,你可以选择马上跑,蛇的耐力也有限,无法追上全力奔跑的人。
如果你跟蛇的距离只有几步怎么办?
这种情况下,切莫直接撒腿就跑,因为这会惊吓到蛇,因为你要对它发起攻击。正确的做法是,缓步向后退,慢慢移动,直到距离蛇有一段安全距离后,再跑。
如果你发现蛇挺直了腰板,试图跟你比一比“身高”的时候,你可要小心了。
四目相视后,蛇对人发起攻击前,会比一比“身高”,这个时候就是非常紧急的时刻了。如果要跑一定要用“S”型走位,切莫走直线,这是因为蛇只能看到直线。
4. 徒手抓蛇
“打蛇打七寸”,“野外碰到的蛇都是无毒的,不要怕,上去撕烂”。
这些不负责任的话,大家还是不要相信,因为蛇一般不会在你注意到它的时候发起攻击。
据统计,绝大部分蛇咬事件都发生得很突然,被咬人事先没有发现蛇,又惊吓了蛇,所以野外放蛇是第一位的。
遇到蛇最好的办法就是离开,毕竟要即使无毒,被任何动物咬一下,几百上千元就没了。
如果很不幸,你真的被蛇咬了,这份急救指南请收下。
被蛇咬了怎么办?不要惊慌!不要惊慌!不要惊慌!
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1、首先确定是无毒还是有毒。
蛇有没有毒很好分辨,看下被蛇咬的伤口是否只有两个毒牙印。
如果有两个毒牙印,这就是有毒蛇,需要立刻开展自救。如果是半圈牙印,那就不要担心,简单用清水多次清洗伤口,酒精或碘伏消毒,不放心也可以去医院检查。
2、立刻拨打120急救电话。
不要急,毒蛇的毒素是靠血液流动传播的。冷静下来后,你需要立刻拨打120电话,或者联系家人送医,切勿剧烈跑动或走动。同时一定要记住蛇的样子。如有可能拍下蛇的照片,这样医生才知道用哪一种抗毒血清。
3、等待中记得包扎好。
毒蛇的毒素随血液流动传播,所以可以用外套衣物或绳子在距离伤口靠近心脏的位置,也就是伤口的上部结扎,以减缓血液的流动,另外还有牢记不要结扎得太死,每隔十多分钟松开重新结扎。
小结:野外被蛇咬后,最关键的是就是不要惊慌失措,首先确认毒蛇的种类,记住蛇的样子,拨打120等待救援外,自己也要学会结扎伤口,大部分情况下都会没事。
最后:蛇的寿命不仅跟温度有关,也跟自身的体型大小有关。一般小型蛇5年最右,中型蛇不到10年,大型的蛇类,比如蟒可活超过10年,人工饲养下的蛇会活的更久一些。
蛇脱皮是蛇类正常的生理现象,这期间并没有新生命产生,只不过是“换外衣”而已。
野外遇到蛇或者遇到蛇脱皮,最佳做法是赶紧离开,切勿招惹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