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面视频棋牌游戏,戚继光曾用大竹竿杀倭寇?
可别小看这些大竹竿,那可是抗倭神器“狼筅”。
说到戚继光,人人都知道他是抗倭名将,也知道他是一个英雄,但很少人知道,他和他麾下的戚家军,到底厉害到什么程度。
这么说吧,在戚继光所处的十六世纪,戚家军属于是名副其实的“东亚地表最强战神军团”。
为什么会这么说呢?我们去看下戚继光以及他所率领的戚家军打下的辉煌战绩,就知道这个“东亚地表最强战神军团”的称号,是真正的实至名归。
嘉靖四十年(公元1561年),倭军大举进攻浙江台州的桃渚、圻头等地,戚继光临危受命,亲率戚家军迎战,在龙山一带大破倭军。
紧接着,戚继光一鼓作气,一路追杀残存的倭军直至雁门岭,最终手刃倭军首领,而倭军余党走投无路,全部坠入江中淹死。
到了嘉靖四十一年,倭军进犯福建,并且声势极为浩大,且在福建多处登陆后交相呼应,以至于古田、莆田、政和、宁德等地连连告急。
而当时的官军,看到倭军如此生猛,居然心生怯意,迟迟不敢对倭进攻。
危急之下,还得看戚家军,在戚继光的率领下,戚家军从横屿(地名)发起进攻,先是大破此处的倭军,斩首两千二百余级,之后,戚继光乘胜追击,又在福清端了倭军老巢,最终,戚继光一路追杀,连破倭军营六十余个,斩首更是无数。
这还只是戚继光和戚家军所经历的战役中,并不算太起眼的两次战斗,还没说诸如兴化之战、仙游之战等较大型战役。
总之,在经过戚继光和戚家军多地转战之后,明朝沿海的倭军,几乎被杀了个干干净净。
而这还并不是戚继光最厉害的地方,毕竟在古代,会打仗的将领也不少,别的朝代不说,单说明朝就有好几个,而之所以称呼戚家军为“东亚地表最强战神军团”,是因为几乎没有人能做到和戚继光一样的战损比。
史料记载,戚继光带领着戚家军,前前后后抗倭十余年,大大小小的战役经历了至少八十多场,在这些战役中,被戚家军斩杀的倭军,单是有记载的,就足足有两万多人。
而戚家军这边,在经历了十余年的战斗,打了八十多场仗之后,所有戚家军算在一起,总共阵亡了203人。
试想,如此低的伤亡率和战损比,在同时期的历史上,能做到这一点的有几个?所以,说戚家军是十六世纪“东亚地表最强战神军团”,一点都不为过。
而说到这里,可能有人会疑问,戚继光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呢?戚家军又是为何会让倭军闻风丧胆的呢?
要想弄明白这个问题,我们就得从戚家军抗倭时使用的大杀器“狼筅”说起。
“狼筅”是戚继光发明的一种武器,其整体就是一根带有多个分叉的大竹竿。
当然,如果单独一个“狼筅”摆在那里,随便找个锋利点的兵刃,几下就能够将其砍成几段,并且,即便是让一个人举着“狼筅”上战场,也没有太大的杀伤力。
毕竟这玩意,说到底主要材质也是一根竹竿。
而它之所以会成为戚家军的抗倭神器,主要是因为戚继光将它一番改造后,用在了合适且正确的地方,而这个地方,正是让戚家军扬名立万的“鸳鸯阵”。
鸳鸯阵乃是戚继光亲创,他创立这个阵法,说白了就是为了对付倭军,而阵法的精髓,则就在于“配合”二字。
按照戚继光的设计,每个鸳鸯阵包含十一个人,这十一个人中,一人为小队长,队长的职责,是负责用战旗进行指挥,对小队进行号令,指挥前进后退以及变阵等等。
除了队长之外,站在鸳鸯阵最前面的,是两个盾牌手。
这两个盾牌手,一个手持四四方方的大方盾,此人称作“长牌手”,他的职责,就是用厚实的盾牌,抵挡敌人的重箭、长枪之类的攻击,是一个纯防御型角色。
而另一盾牌手,手持的是一面藤牌,所谓藤牌,是指用藤制成的盾牌,这种盾牌自然没有方盾防御能力强,但也能抵御一些普通攻击。
最重要的是,藤牌较为轻便,这就加大了藤牌手的机动性。
所以,在鸳鸯阵的藤牌手身上,同时还配备有标枪和腰刀,这样一来,藤牌手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既可以远程输出,同时还能近战,以减轻长牌手的防御压力。
当然,不管是长牌手还是藤牌手,其终极目的都是为了掩护后队前进,而在这二人之后,就是我们前文提到的“狼筅手”。
既然名字叫做狼筅手,那么手里的武器肯定是狼筅,不过,对于这个看似是一根大竹竿的狼筅,究竟是如何制成,并且在战场上起到什么作用,下面我们就重点讲一下。
狼筅又名狼牙筅,其主要材质确实是由一根粗大的竹竿制成,一般用的是南方的毛竹,其长度大多为五米左右,在制作时,会在竹竿的分叉上,装有铁蒺藜、倒钩刺之类的东西。
并且,为了保证狼筅的韧性和耐用度,还会在整根狼筅浇上桐油。
这还不算完,为了达到最大的杀伤力,通常还会在狼筅上面,蘸上“金汁”或者是抹上毒药,总之,各种有可能会给敌人带来损伤的东西,全都招呼上。
那么,狼筅制作好之后,在鸳鸯阵中是如何运用的呢?
前文讲到,鸳鸯阵的最前面是两个盾牌手,而在盾牌手后面,就是两个狼筅手,这二人在盾牌手缓步推进的同时,或者是在倭军一拥而上的时候,操起长达五米左右的狼筅,照着倭军就是一顿猛划拉。
而这一通猛划拉,能要了倭军的半条命。
为什么呢?想象一下,本身倭军生来就个头矮小,如果用常规面对面的打法,倭军就可以仗着身材矮小的优势,变得异常灵活,在出其不意之间,给对方造成伤害。
但有了狼筅之后,五米多长的长度,加上多个分叉,就能把矮小的倭军架住,不让他们靠近,同时,狼筅上面安装的各种铁蒺藜和倒钩刺,在士兵的一通划拉之下,就算不能让倭军死,但至少也能给他带去点伤害。
最重要的一点别忘了,狼筅上面可都抹了毒药,在这些毒药的作用下,加上铁蒺藜倒钩刺所带来的伤害,当场就能让倭军鬼哭狼嚎。
这就是狼筅在鸳鸯阵中的所能起到的作用,不过,虽说狼筅在这里有奇效,但仅仅靠着这些还不足以让鸳鸯阵所向披靡,毕竟狼筅的杀伤力十分有限,其主要的作用,还是为了阻止敌人近身。
所以,狼筅手在整个鸳鸯阵中,也只是一个辅助角色,真正的伤害输出,是狼筅手后面的四个长枪手。
长枪手顾名思义,就是手持长枪的士兵,这些士兵手里的长枪,通常都在六米左右,他们的职责,就是在前面的狼筅手用狼筅架住倭军之后,操起手里的长枪上去就是一通输出。
在这种情况下,因为有了狼筅在前面,就让倭军不能近身,而长枪手则趁机收割倭军的性命。
有人说了,这要是有敌军绕到鸳鸯阵后面,来一个迂回攻击怎么办?别担心,在四个长枪手的身后,还有两个镗钯兵。
这两个镗钯兵,手里的武器自然是镗钯,什么叫做镗钯呢?这么说吧,它的大致形状,就像农村翻挑麦秸秆时用的三叉耙子,只不过不是木制而全部采用的是铁制。
这种铁制的镗钯,在战场上有两个妙处,一来,士兵能用它架住对方砍过来的兵器,毕竟镗钯上面有三个大铁叉子,这就轻轻松松的扛住了对方的大部分武器。
二来,既然是铁制的叉子,那自然也有杀伤力,试想一下,用这种大叉子对着倭军反手用力一刺,那还不马上给刺出几个血窟窿啊。
所以,有了这两个镗钯手在后方警戒,整个鸳鸯阵基本上就是形成了一个完美闭环,从防御到骚扰,再到攻击,最后到警戒全部都有,而这也是为何鸳鸯阵能扬名立万的原因。
并且,最令人值得称道的就是,鸳鸯阵中的任何一类武器,如果单独放在战场上都不堪一击,结果戚继光通过一个阵法,让这几种武器相互配合,就呈现出不一样的效果。
最重要的是,这个阵法,可以说是贴身为倭军设置的,由于其机动灵活,可以根据战场形势随意变阵,比如可以从一个整体的鸳鸯阵,变为左右两个小阵,还能变成三小队的“三才阵”,正好克制住了倭军,因此戚家军才会将倭军杀得魂飞魄散。
当然,阵法再厉害,配合得再好,如果运行阵法的人不行照样达不到效果,而戚家军之所以能所向披靡,靠的是两点,一是个个皆勇士,二是令行禁止。
先说戚家军的战士,这些士兵,都是戚继光当初精挑细选出来的猛人。
最早的时候,戚继光带着大明的官军打倭,那打得叫一个憋屈,本身这倭军性情残暴,嗜血好杀,而大明的官军在败了几次后,就对倭军极其恐惧。
甚至到了一见倭军冲锋,大明官军就连忙撤退的程度,这样的士兵,别说戚继光,就是诸葛亮在世那也赢不了。
所以,戚继光就寻思着去哪里找一些英勇善战的士兵,而在一个偶然的机会,让他在义乌这个地方,发现了不少好苗子。
公元1558年的时候,有人在义乌倍磊发现了一座银矿,要知道,发现银矿就意味着发财了,所以,眼红的人不少,义乌周边的村镇就想派人过来抢夺这个银矿。
抢自家的银矿那还了得?义乌当地的老少爷们自然不愿意,于是,双方理论不成后,就爆发了一场声势浩大的械斗。
而当时的戚继光,正好路过此地,也亲眼见证了这场械斗,而让他惊讶的是,那些义乌的老少爷们,虽说手里没什么像样的兵器,但干起仗来,那一个比一个猛。
于是,戚继光对这些人十分满意,一声令下,就从当地召集了一批人,而这批人正是最初的戚家军,也正是他们带着戚继光亲创的鸳鸯阵,将戚家军的名头越打越响。
不过,仅仅是骁勇善战还不够,为了保证鸳鸯阵发挥更大的伤害,戚继光还制定了极为严明的军纪。
比如在打埋伏战的时候,戚继光就规定,如果“遇贼不起”,或是“早起者”,不仅队长会因此被斩,同时,各个士兵也会遭到责打。
再比如,打仗的时候,如果有人不听从号令往后撤的话,那么不好意思,先割掉双耳,别以为这样就完了,等到战后回营的时候,谁没有耳朵,还是那个字“斩”。
还有,比如鸳鸯阵中的镗钯手,主要职责是为了负责警戒,同时保护长枪手,但如果长枪手被敌人击杀了,那这两个镗钯手同样也会因此被斩。
总之,靠着这种严明的军纪,让戚继光得以训练出一队又一队精于使用鸳鸯阵,且深谙配合的士兵,也正因为如此,戚家军不仅能将倭军杀得魂飞魄散,同时也让自身的战损率达到了一个极低的程度。
而回到问题本身,戚继光在抗倭时所使用的大竹竿,其真正的名字叫做“狼筅”,其主要材质确实是采用南方的毛竹制成,但却经过戚继光的改造,成为了一种能在鸳鸯阵中起到防御和骚扰作用的长兵器,同时也是鸳鸯阵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农村怎么农闲消遣?
你好我是河北这边农村的,现在家里第一种年轻人他们年纪在20--30岁因为刚结婚或者孩子小不能外出务工,只能在家干些零活维持生计,消遣时间无非是玩手机,喝酒,几个人凑一块玩牌,还有凑一块吹牛逼的,偶尔去城里唱歌。
第二中上了年纪干不了活的的,他们年纪一般在55--70他们就无聊了,像天气热的时候都去公路树下乘凉好几个村里的老人都去,一个乘凉地上百个老人很正常。现在天气不热了,他们就在村里胡同口3个5个的在一块坐着聊村里的闲事,他们是全村最闲的人,也是村里的广播站,只要让他们知道的事情,过一天全村都知道。
有人要问了30-55的人在做什么,其实这个年纪段的人在家里的很少,都出去务工养家糊口了。最累的阶段是40-45的人。孩子刚结婚有孩子还得补贴给孩子生活费用,上边有老人得赡养。还有大多数农村家庭结婚都会有外债,他们还得负责还债。所以在家里基本见不到他们这个年龄段的人。
好好陪陪父母吗?
感谢邀请
回家 在我记忆中
我上小学时是一天两次
上初中时一礼拜一次
上高中时三个礼拜,有时四个礼拜回家一次
上大学时我是半年回家一次
现在工作了一年才回家一次
我们已经渐渐离家越来越远了,见父母面的次数也越来少了。
过年 小时候最想过得节日
现在我认为最稀松平常的节日,已经没有了小时候过年的激情与欢乐了。
可能是我长大了吧,内心活动也逐渐丰富起来,就连狭小的琐事把我们这些成年人,也磨砺的毫无脾气,再也不是那个想哭就哭,想笑就笑的孩子了。
言归正传,手机作为21世纪必不可少的通讯工具,现在已经不再单单是移动通讯这么简单了,随着现在手机游戏的开发普及以及拥有简单实用的通讯软件(QQ,微信等...)和现在已经彻底进入无需现金通行全国的时代,手机更加让人们不舍得放下它一分一秒。
我实话说不会放下手机,也没办法放下手机,一旦放下手机,工作将会脱轨(领导嘱咐放假期间保持手机通讯正常)然后我的生活将没点乐趣。
然我会减少对手机的使用,留足充分的时间陪父母聊聊天,散散步,毕竟一年也就回来这几天时间。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牢记,切记,尽本分,尽孝心,不在以后,在当下!
你是怎么度过工作的迷茫期的?
找到一个自己喜欢并擅长的工作,是很不容易的。因此我觉得,你应该珍惜这份工作,不过如果这个工作养不活自己,那就应该要考虑考虑,可以先做一份自己不喜欢和擅长的工作,来养活自己。
毕竟人首先要生存才能谈到生活的质量,当你养不活自己时,就先不要谈梦想。
而且有些事情你不去做,可能并不知道你是不是真的不喜欢或者不擅长。就如《终身成长》这本书里说的,人的自我认知是有限制的,你不一定完全了解自己喜欢什么擅长什么。
在很多书里面都说到我们人的潜能是巨大的,绝大部分人有95%的潜能都没有发挥出来,你如果不去尝试,怎么知道那95%的潜能在哪里呢?
而且《终身成长》介绍的成长型思维模式,强调知识能力水平和情感关系等等都是可以改变的,我们喜欢和擅长的东西自然也是可以改变的。
书中还指出:就是因为不擅长,我们才要去学习,学习的过程就是把你不懂的不会的东西,变成你懂的会的东西。
你现在不喜欢不擅长,只是代表你现在的状况和水平,并不能代表将来和永远的情况。也许你之所以不喜欢,不擅长,只是因为你没有去尝试没有去努力,或者努力的方法不对呢。
只要你努力,一切都有可能,也许眼前这份可以养活你的工作,将来可以变成你喜欢并擅长的工作呢。
当然,也许你发现自己就是不喜欢不擅长这个工作,那也可以像爱因斯坦那样,用一份自己不喜欢的工作来养活自己,在业余时间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等到自己有能力将兴趣爱好变成自己的职业再去做也不迟。
就像《充分调整》这本书里说的,你应该有自己的梦想并把它写出来,它应该是一个可以不断追求的目标,但同时,它也不应该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包括你核心价值观的变化进行充分调整。
有哪些生意必须要实体店做而电商无法取代的?
现如今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尤其近几年移动互联网兴起,随着5G技术的普及,势必越来越多的新鲜事物将走向了我们生活,其中对我们影响最大的当属电子商务了,彻底改变了我们的购物方式,足不出户,就可以买到衣服、鞋子、家电、食物等等,只要你能想到的,基本都能够通过线上购买,那到底有什么行业是电商取代不了呢?
而无法被电商行业所取代的行业应当是无法通过互联网就可以简单的确认所有交易流程的行业,而这样的很大一部分是服务行业,客户需要在线下获取体验感。虽然无法取代,但是这些行业仍然可以采用线下结合线上模式,即“新零售”,线上推广、销售,线下体验。具体行业包括:
第一,医疗行业。我们生病了总得去医院看,需要医生望闻问切,需要仪器设备检查,打针输液肯定是不能通过互联网远程操控。
第二,餐饮行业。虽然有美团等外卖平台,想吃什么可以点外卖,但是人是感情动物,一些活动聚会必须有场所,有一个活动载体和朋友、家人聚在一起,吃吃喝喝,交流感情。
第三,保健美容行业。虽然我们可以在网上购买到保健品,类似于医疗行业,必须要去美容院,要技师、要美容设备给顾客做护理保养。
第四,文体教育行业。比如各种舞蹈、芭蕾、声乐、乐器、武术、跆拳道需要线下“面对面”指导,同时对场地也是有要求的,是无法被电商取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