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下游淹没地,歙县的洪水跟下游的新安江水库泄洪到底有没有关系?
先有新安江,后有千岛湖。
歙县的洪水跟下游的新安江水库泄洪关系很大,正是因为新安江上游雨量超大,导致了下游的新安江水库扩容量大增,新安江水库史上第一次进行了9孔泄洪。
新安江发源于安徽省黄山市休宁县,流经歙县,经淳安至建德,属于钱塘江的干流。
新安江水库最为大家所熟知的名字是千岛湖,位于浙江省杭州市淳安县境内,钱塘江上游新安江主流上,是浙江省杭州市面积最大的水体。
上世纪50年代,建设新安江水电站,淹没了原淳安县淳城(又名贺城)、原遂安县狮城两座县城才有了如今580平方千米的千岛湖。
千岛湖水库蓄水之后,因为淹没了大片的土地和山头,最终形成了1000多个岛屿。
上世纪80年代开始千岛湖这个名头开始叫响,此后因为大力发展旅游,2010年千岛湖风景区被评为国家5A级景区。
水库库体部分大部分在淳安县,现在一般称淳安为千岛湖;
水库大坝在建德市,一般以新安江指代建德。
天津发生过几次洪水?
天津曾经发生过多次洪水。
从通俗的角度来看,洪水是指河流水位超过正常水位,造成河水溢出河岸,淹没周围地区的现象。天津位于海河下游,是一个河网纵横的城市,盛行的季风和台风带来的暴雨常常导致海河水位上涨,从而引发洪水。天津的城市建设很早,加之人口众多,城市的排水系统的建设一度无法满足需要,导致洪水后果严重。
从专业的角度来看,天津发生的洪水主要是由于两个因素相互作用造成的。一方面,天津位于海河与渤海之间,受到了暴雨和台风的影响,造成了大量的降雨,导致河水水位快速上涨。另一方面,天津市区的地势相对平坦,加之河道的狭窄,限制了河水的排放,使得河水难以及时排泄,从而引发了洪水。
近年来,为了防止洪水灾害的发生,天津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包括加强城市排水系统的建设和改造,改善河道情况,提高河水的流量,加强防洪工程的建设等。这些措施有效地减少了洪水对于天津市的影响,提高了城市的应对能力。然而,由于气候和自然环境的变化,洪水仍然是天津所面临的一项重要挑战,需要持续关注和应对。
2023年4月黑山峡水利工程消息?
目前无法明确结论。因为2023年4月距离现在还有一段时间,未来的情况难以预测。但是,我们可以通过注意相关新闻和政策动态,了解该水利工程的进展情况和是否出现重要消息,以便及时获取相关信息。同时,通过了解历史水利工程的建设情况和影响,对于该工程的基本情况有所了解,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关注和关注更多的行业发展趋势和工程建设进展。
葡萄牙湖面上神秘的地球破洞是怎么回事?
葡萄牙湖面上神秘的“地球破洞”,其实只是一个人工建筑,主要用于湖水的泄洪。
这个神奇的泄洪洞位于葡萄牙的埃什特雷拉山脉,由于该山脉的地理位置很高,早在1955年葡萄牙人在这里修建大坝的时候,就考虑到水位过高的问题,于是修建了这么一个“竖井式溢洪道”。
竖井式溢洪道的应用自古以来,人类就一直想征服大自然,其中与洪水斗争就成为征服自然最古老的方式。中国的大禹就是治水的典范,他一改父亲鲧的治水方式,将“堵水”改成“疏通”,成功治理了全国水患问题,也因此成为上古时期夏后氏的首领。
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洪水治理的方法也越来越多,不仅可以通过河道疏通进行治理,还可以修建大坝、水电站等方式,将水进行储蓄和排放,达到抵抗洪水和合理利用水资源的效果。
大坝的修建并非千篇一律,而是根据环境不同而设计不同的方案。有些地方修建的大坝会有直接的排水口,而有些地方就不适合,这时候就要用到“竖井式溢洪道”作为泄洪口。
竖井式溢洪道是在大坝附近建一个垂直于湖面的圆型泄洪口,这个井口高于湖面,井口高度就是整个大坝的泄洪高度。泄洪通道呈喇叭形,越往下会越小,就好像漏斗一样往下延伸,最后通往附近下游的河流或者湖泊。
这种竖井式溢洪道由花岗岩或者混凝土材料建造,井口的造型也不是固定的,通常圆型使用最多,但也有花瓣形状,还有些井口是阶梯形,往下是一层层的“楼梯”,这样可以减少水流对下方通道拐角的冲击力,延长泄洪通道的使用寿命。
葡萄牙的泄洪通道为什么能够引起人们的注意?其实葡萄牙埃什特雷拉山脉的竖井式溢洪道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就是一个非常普通的泄洪口,出名的原因主要来自媒体的报道。
最初媒体报道是葡萄牙有三位年轻人来到埃什特雷拉山脉的保护区,用无人机拍摄了竖式泄洪口,然后上传到网络引起大家的讨论。不明真相的网友们纷纷提出自己的观点,有人认为这是通往地底世界的入口,有人认为这是“时空隧道”,还有人认为这里是“地狱之眼”,从这里进去就是地狱。
未知的事物最能引起大家的兴趣,很多人对这个不断吸入湖水的洞口不仅好奇,也有一些恐惧,有人怀疑这是外星人的杰作,甚至与麦田怪圈等超自然现象联系起来,觉得埃什特拉雷山脉隐藏着外星基地。
葡萄牙这个竖井式溢洪通道出名后,世界上其他的这种溢洪通道也被报道出来,其中最出名的是美国国州蒙蒂塞洛大坝的泄洪口。这座大坝离旧金山约200公里,大坝的竖井式泄洪通道井口直径达到22米,垂直落差有84米,泄洪峰值高达每秒1370立方米。
这种竖井式泄洪的好处就是可以实现“自动化泄洪”,只要把井口修建到泄洪水位,当水达到这个高度的时候会自动从井口溢进去,再流到下游的河道里。但这种方式也有缺点,那就是当水位上涨较快时,泄洪速度会受到影响,有可能造成泄洪不及时;当水位在泄洪高度附近,泄流量很小的时候,水流的流态不稳定,会对泄洪通道进行连续冲击,造成空蚀等现象,俗话说“水滴石穿”就是如此,从而减少泄洪通道的使用寿命。
因此这种竖井式溢洪道建成以后,每年都需要进行检修和维护,并不是造好后就放着不管。至于葡萄牙的三名少年发现了这种泄洪通道,实现上早就已经存在,只是比较少人知道罢了。
地球上真的存在“地球破洞”吗?讲完竖井式溢洪道后,我们再来说说“地球破洞”。如果说这种泄洪口是地球破洞,那我们真的太小看地球了。
世界上有很多洞穴,有些洞穴非常深,比如位于美国乔治亚州加格拉山脉的库鲁伯亚拉洞穴,直到目前为止,人类已经探测深度最深的天然洞穴,探测深度达到了2191米!而且这还不是该洞穴的最终深度,因为探测难度太大,目前只能到达这个位置。
相比之下,世界上最大的竖井式溢洪道垂直高度才84米,这个高度与库鲁伯亚拉洞穴比起来就是小巫见大巫。但二千多米深的洞穴也不能称为”地球破洞“,因为在前苏联时期,苏联科学家制造了一个更深的洞穴——科拉超深钻孔。
科拉超深钻孔于1970年开始动工,至1993年停工,整个钻井深度达到了12262米!有人把苏联的这项工程称为“钻穿地球计划”,这个名字听起来相当霸气,苏联人也非常给力地钻到了一万多米的深度,但对于地球来说,就像是挤了一个“粉刺坑”。
苏联之所以要实行科拉超深钻孔计划,主要源于“莫霍面”的探索。1909年,南斯拉夫地震学家、气象学家莫霍洛维奇提出地壳与地幔中间有一层界面,这是一个突变的边界,可能影响地震发生的原因,人们把这层界面称为“莫霍面”。
“莫霍面”只是一个理论,并没有科学家能够证实。上世纪50年代,美国率先提出要对莫霍面进行钻探研究,但由于资金不足被迫中断。当时美苏处于冷战时期,只要美国想做的,苏联一定会想办法去做,而且要超越美国,于是苏联也加入了莫霍面的研究。
苏联的钻探工程进展比美国要好,成功钻到了12262米的深度,这个深度对于地面上的我们来说,已经是深不可测,甚至有人认为苏联停止钻探的原因是钻到了“地狱”,把里面的魔鬼放了出来。其实这些都是谣言,科拉超深钻孔计划停止的原因有两个,一个是技术,一个是资金。
钻井越深,需要的技术要求就越高,据当时苏联的工程师回忆,钻井达到一定深度的时候,钻杆就像面条一样柔软,根本就钻不动,一转就被拧成麻花,而且钻头也而不住地底下的高温,很快就被熔化了。所以必须要研究更先进的材料和技术才能继续往下钻,但这一切都离不开经济的支持。
科拉超深钻孔的一万多米深度,对于整个地球来说有多深呢?目前科学家探得地壳的深度为17千米,这个深度是从海底往下测的,如果是普通的陆地,那么地壳深度可以达到40千米左右,如果在高原地区,比如我们国家的西部地区,那里测得地壳深度高达60千米以上!
一万多米的科拉超深钻孔,连地壳都没有钻穿。如果把地球当成是一个生命体,用医学上的话来说,科拉超深钻孔也就在表皮层钻了个洞,都没有触及真皮层!所以“地球破洞”这个词确实过于夸张。
结束语大自然非常奇妙,也非常强大!人类总是希望可以征服大自然,古人也会用“人定胜天”来激励自己,我觉得有这样的想法可以,但想实现却很难。
人类在大自然面前显得微不足道,我们喊着“征服自然”的口号,多少有点“螳臂挡车”的味道,我们更应该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大家觉得呢?
安康恒河水厍淹没区有哪些地方?
大河镇关坪村
安康恒河水库淹没地区中有大河镇关坪村。因为根据相关资料,大河镇关坪村位于恒河水库上游,而安康恒河水库淹没地区包括恒口示范区,汉滨区大河镇在内的多个村,因此关坪村也在淹没范围内。关坪村是大河镇的一个村庄,灌溉条件良好,河流土地肥沃,随着淹没地区的形成,该村庄将不得不面临迁移和重建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