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故事接引人,四大神兽对应时辰?
1 青龙
青龙,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天之四灵、四大神龙之一,源于远古星宿崇拜,是代表太昊与东方七宿的东方之神,于八卦为震、巽,于五行主木, 象征四象中的少阳,四季中的春季 ,同时也有记载是天之东陆。
《淮南子·天文训》记载:"天神之贵者,莫贵于青龙,或曰天一,或曰太阴,青龙所居,不可背之……天地以设……四维乃通,或死或生,万物乃成",认为青龙创造天地、四维、生死、万物。
汉时谶纬学说兴起,它的象征含义又多了生机、甲乙、仁德,汉后道教创立时吸取旧神体系,将青龙等四神纳入自身神系,称青龙为孟章神君。
道教承袭并演变了《淮南子》的说法认为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创造了世界,并有《混元八景真经》、《元始无量经》认为天之四灵所创造世界的诞生之初就有五亿座天地,青龙白虎等四神是至少五亿天地的主宰。
早期青龙形象与应龙相似,也是生有羽翼,此外应龙是传统神话中的龙族祖先,青龙却是道教神话中的龙族祖先 ,《金锁流珠引》中载:"东方青龙祖孟章, 姓孟,名章。是青龙将军、龙之初祖"。
青龙
2 白虎
白虎(bái hǔ)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天之四灵之一,源于远古星宿崇拜,是代表少昊与西方七宿的西方之神,于八卦为乾、兑、于五行主金, 象征四象中的少阴,四季中的秋季,同时也是天之西陆。
也是《淮南子》中的五兽之一,即是天之四灵与黄龙,又称天官五兽。 并认为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创造了世界,是天地之主。
汉时谶纬学说兴起,它的象征含义又多了军兵、庚辛、义德,汉后道教将其吸纳为护法神,称监兵神君。
白虎
3 朱雀
朱雀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天之四灵之一,源于远古星宿崇拜,是代表炎帝与南方七宿的南方之神,于八卦为离,于五行主火,象征四象中的老阳,四季中的夏季。在先秦被认为能接引死者灵魂上升于天,后世认为其能予人长生。汉时谶纬学说大兴,它的象征含义又多了典藏、丙丁、礼德,汉后道教将其吸纳为护法神,称陵光神君。
《淮南子》中的五兽之一,即青龙、白虎、朱雀、玄武,黄龙,又称天官五兽。 现代很多人将其认为是凤凰或是凤凰的一种,但实际上作为天之四灵与四方星宿之一的朱雀与礼记四灵之一的凤凰存在极大的不同 ,在汉代,凤凰更是被认为是朱雀所生 。亓鑫铭所著《泛亚论》称古越国以朱雀为图腾, 在甘肃等地区有祭祀朱雀等四象的民俗存在。
朱雀与凤凰意象的相互混淆的起源,是少数道教经书将象征太平的凤鸟与南方之火相配,但不管南方还是火实际都是朱雀的职权,朱雀也并非凤凰。在现代更由于网上某些文章将五凤中的"赤多者,凤"的"凤"字篡改成了"朱雀",导致这一错误变本加厉,流毒无穷。
辞书之祖《尔雅释天》云:"咮谓之柳,柳,鹑火也",郭璞、邢昺的《尔雅注释卷六·释天第八》又云:"鹑火,柳之次名也",皆以鹑火为柳宿,在《历体略》中鹑火则是柳宿、星宿和张宿。
《四库存目子平汇刊》:"奎娄胃昴毕觜参为白虎之神,井鬼柳星张翼轸为朱雀之神",《鹖冠子‧度万第八》则曰:"凤凰者,鹑火之禽",以鹑火之禽指代凤凰,可见凤凰属于南方七宿,却并不等于身为七宿的朱雀神。
朱雀
4 玄武
玄武,中国古代神话中的天之四灵之一,又名龟蛇 ,源于远古星宿崇拜,是指二十八宿按东南西北分为四象中的北方玄武七宿。四象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指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分别代表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北方玄武于八卦为坎,于五行主水,象征四象中的老阴,四季中的冬季。汉时谶纬学说兴起,它的象征含义又多了幽冥、壬癸、智德,汉后道教将其吸纳为护法神,称执明神君,后为四圣之一的北极真武大帝(又称荡魔天尊),排名第四,乃水神之首。同时也代表五帝之一的黑帝颛顼。
玄武亦称玄冥 ,龟蛇合体,为水神,居北海,龟长寿,玄冥成了长生不老的象征,冥间亦在北方,故为北方之神。是代表颛顼与北方七宿的北方之神。而玄武又可通冥间问卜,因此玄武有别于其它三灵 ,被称为玄天上帝、"真武大帝",是道教所奉之神。
玄武被后世的道士们升级做北方的大帝"真武大帝"。有别于其他三灵。其他的青龙和白虎,只做了山庙的门神,而朱鸟就成了九天玄女。真武大帝的身世,后人多说是在隋炀帝时,玉帝将自己的三魂之一,化身投胎于挣乐国皇后,厌恶尘世,舍位入武当山上修行,成功飞升,镇守北方,号曰:玄武。真武大帝的身世,后人多说是在隋炀帝时,玉帝将自己的三魂之一,化身投胎于挣乐国皇后,出生后成为太子。相传,古净乐国王的太子,生而威猛,越东海来游,遇天神授以宝剑,入湖北武当山修炼,经42年而功成,白日飞升,威镇北方,号玄武君。
广成子为什么收不回自己的翻天印?
杨戬能克制翻天印,为何要广成子四处借旗?只因为一个协议
原创|2017-09-15 08:15:10
“当然,今天我们要聊的是,西岐有两人能克制殷郊的翻天印,那么广成子为何要四处去借旗来杀了殷郊呢?
殷郊为了给亲兄弟殷洪报仇,带着满腔的怒火,助纣伐周,点名要姜子牙出来受死。
其实,这一次的殷郊不能算是受了申公豹的蛊惑,因为任凭申公豹如何挑唆,殷郊都不为所动,并没有打算助纣伐周。
直到申公豹祭出了杀手锏,击中了殷郊的软肋。
殷郊的软肋便是殷洪。
就算申公豹不来挑唆殷郊,那么到时候殷郊知道殷洪是被姜子牙等人杀死,那他也依旧会反,毕竟他们兄弟情深。
当然,今天我们要聊的是,西岐有两人能克制殷郊的翻天印,那么广成子为何要四处去借旗来杀了殷郊呢?
杨戬有八九玄功,姜子牙有玉虚杏黄旗,他们两个都能克制翻天印。但结果是广成子四处去借旗来克制殷郊。
那么广成子为何要这么做呢?
因为这一次元始天尊的布局太过重要,必须广成子来执行。
元始天尊最终的目的便是完成封神大战,那么,现在他无论做什么都是为了完成封神大战而服务。
元始天尊杀了太多的截教门人,而且,有时候还是以大欺小,比如杀三宵娘娘这一次。
元始天尊早就料到与通天教主必有一战,只是这战斗发生的时间或许有早有晚,但绝对是不可避免的。
通天教主有诛仙四剑,非四圣不可破。可这天地间只有那么几位圣人,老子算是一位,与元始天尊算是站在一条阵线上。
西方教有两位,准提和接引。再有女娲娘娘,还有鸿钧道人。
鸿钧道人不会出手,因为他是通天教主的师傅。还有女娲娘娘,她的地位特殊,就好像是火云洞三皇一样,不方便插手圣人间的争斗。
我们回过头来接着看,广成子克制殷郊的翻天印都需要什么,一来需要玉虚杏黄旗,是元始天尊的,但此刻在姜子牙手中,二来聚仙旗,也叫素色云界旗,在瑶池金母的手中,三来玄都离地焰光旗,在老子手中,另外一个,便是青莲宝色旗,在西方教接引道人手中。
杏黄旗不用说,那就是元始天尊自己的。离地焰光旗,这是老子的,老子和元始天尊交好。这两面旗都很好说,当然,广成子借旗并不是试探老子,因为没试探的必要。
广成子借旗主要的目的,便是试探瑶池金母,和西方教二圣。
瑶池金母拥有聚仙旗,仿佛是仙人领袖,所以,她的意见很重要,假如她支持的是通天教主呢?所以,元始天尊必然要探知她的态度。
而瑶池金母愿意借旗,证明她是支持伐纣的。
那么接下来便是试探西方教二圣的态度。
广成子见了接引道人,他们之间的对话很有意思。
广成子说,老师,我要借旗杀了殷郊然后助武王东征。
接引道人说,我这西方是清静无为之地,不想沾染红尘。此刻接引道人的意思,便是说他想保持中立,谁也不想得罪。
但广成子又说,金丹舍利同仁义,三教本来是一家。我们都是一家人,怎么能不借呢?
接引道人又说,我还是不想沾染红尘。不想得罪人。
正在广成子与接引谈话的时候,准提道人来了。
只听准提道人对接引道人说道,前番我曾对道兄言过:东南两度,有三千丈红气冲空,与吾西方有缘;是我八德池中五百年花开之数。西方虽是极乐,其道何日得行于东南;不若借东南大教,兼行吾道,有何不可。况今广成子道兄又来,当得奉命。
准提道人这番话,明着是对接引道人说,但其实也是在说给广成子听。而准提道人话中隐藏的意思,便是东方有很多人与我西方有缘,而且,将来我西方教还要去东方。你如果借旗,就答应这些条件,如果不答应,你自己看着办。
此刻,接引与准提答应借旗了,但其中附带着一些条件。
元始天尊需要仰仗准提接引将来帮忙对付通天教主,而且,就算不需要准提接引来对付通天教主,那也不能把他们这两个圣人推到通天教主的怀里。
这么一来,协议便达成了,西方教站到元始天尊的一边来对付通天。而元始天尊不能阻拦西方教东渡到东方来拉人头。
广成子这么四处来借旗杀了殷郊,并不是西岐无人能克制殷郊,而是他在元始天尊的授意下,要探知各方的态度,并与西方教结盟。
这才是阐教一方明明有人能克制殷郊,广成子却到处去借旗的原因。
通过广成子这一番借旗的行动,元始天尊也得知了各方的态度,接下来,便是放开手脚大干一番。然后,便有了广成子三谒碧游宫,刺激的通天教主发狂,然后摆下了诛仙阵。
或许在没结好西方教之前,元始天尊还不敢刺激通天教主,因为他怕诛仙阵,但结好西方教之后,他不怕了,他巴不得通天教主摆下诛仙阵,因为他已经找到了四位圣人。
阎王钟馗判官三者是什么关系?
传说中阴曹地府由十殿阎罗王掌控,麾下有判官、钟馗、黑白无常、牛头马面、孟婆、城隍、阴兵鬼将等。
阎王是地府的掌控者,钟馗、判官都是听命于阎王的,三者又各有所司。
阎王阎王是鬼界之王,阴曹地府的最高统治帝王,统领阴间十八层地狱,掌管着三界万物的生死存亡。
在早期神话中,地府中只有一个阎王。后来,地府中扩编成了十殿阎王,分别是秦广王、楚江王、宋帝王、仵官王、阎罗王、卞城王、泰山王、都市王、平等王、转轮王。这一说法最早起始于唐朝的时候,成书于元末明初的《西游记》中就已经明确提到了十殿阎王的尊号。孙悟空大闹地府、唐太宗游地府和真假美猴王去地府时,十殿阎王都有出面,他们自称是阴间天子十代冥王,掌管着地府。
俗话说“阎王叫你三更死,谁敢留人到五更。”这句话描述的就是阎王的一种权利,可以决定人的生死。十殿阎王是地府之主,还司掌地狱轮回。
在民间传说中,韩擒虎、包拯、范仲淹、寇准死后都成了阎王。关于韩擒虎死后成阎王的说法在魏征等编撰的《隋书》中都有记载,据记载韩擒虎病重时,邻居老妇人经常见他门外有仪仗如同王宫一样,问他们是谁,其中有人回答“我来迎王”。后来有一个人病重之下,恍恍惚惚走到韩擒虎家中,说“我想要见王”。韩家人问他见什么王,那人回答说“阎罗王”。韩家子弟大怒,上前就要打他,韩擒虎制止了他们说“生为上柱国,死作阎罗王,斯亦足矣。” 没过几天,韩擒虎就去世了,人们都说他做了阎罗王。正史之中绝少有这样的记载,收录入正史之中,可见韩擒虎死作阎罗王的说法在当时流传有多广。包拯、范仲淹、寇准都是耿直忠臣,在民间传说以及笔记杂谈中都有关于他们是阎罗王的说法,这也是人们理想中公正无私的阎罗王。
地府第五殿之主阎罗王是大家最熟知的阎王,我们说的阎王一般指的就是他。据传说阎罗王就是包拯,原来是第一殿之主。第一殿离阳间最近,进入的鬼魂还没有喝孟婆汤,都非常思念家乡,登上高山眺望家乡,却是再也看不到,因此常常彻夜啼哭。包拯心地善良,就命鬼差建筑了望乡台,并且迁到天子殿旁,让鬼魂眺望家乡和亲人。因为包拯太过慈悲,又多次放鬼魂还阳伸雪,就被降调到第五殿,司掌叫唤大地狱并十六诛心小地狱,望乡台也迁移到第五殿。正所谓,望乡台上再望乡,回首故国泪茫茫。
钟馗钟馗是道教的神仙,专门负责打鬼驱邪。
在古籍中有很多关于钟馗的记载。据说钟馗是唐朝终南山的进士,文武双全,刚正不阿,不过他相貌奇异,长得是豹头环眼,铁面虬鬓。武德年间,钟馗进京考试,因相貌丑陋而落选,性格刚烈的他一头撞死在大殿的台阶之上。皇帝听闻后,哀怜于他,就以状元之礼把他安葬了。
天宝年间,唐玄宗在骊山患病一直治愈不好。一天夜里,唐玄宗梦见一个小鬼,在宫中闲逛,随意拿宫中的物品。唐玄宗极为气恼,斥问他是谁。小鬼油腔滑调的说自己是虚耗,可以隔空偷取东西,还专门能让人喜事变丧事。唐玄宗大怒,正要下令让武士捉拿。这时冲来一个相貌奇异的大汉,他捉住虚耗,先剜出眼珠又将他吃掉。大汉声称自己是“殿试不中进士,钟馗”。唐玄宗醒后,疾病痊愈,就命吴道子将自己梦中钟馗捉鬼的情景作成一幅画,悬挂在宫中避邪镇妖。
自唐玄宗以后,钟馗成了捉鬼之神,避邪镇妖。后来道教也尊钟馗为门神,尊为驱鬼逐恶的判官,封号为“赐福镇宅圣君”。在民间更是有着很多钟馗的传说,有传说他被玉帝任命为阴阳两界的判官,也有传说他是阎罗王手下的平鬼大元帅,望乡台就是他建议阎罗王建立的。总之,在所有的传说中,钟馗都是为人正直,擅长驱妖捉鬼,斩妖除魔。
判官判官执掌人的轮回生死,惩罚坏人,奖励好人。平日里,判官就待在酆都城的天子殿,审判着一个个灵魂。
传说地府有四大判官,分别是赏善司、罚恶司、查察司、阴律司。赏善司审判的是生前积德行善的人,根据行善的大小多少给予奖赏。罚恶司与赏善司正好相反,凡是到地狱的鬼魂必须先照孽镜台,作恶的就要接受罚恶司的审判,根据“四不”、“四无”进行判处惩罚。查察司能看清世间一切善恶因缘,他负责让善者得到善报,恶者得到恶报,并为有冤屈的人平冤昭雪。阴律司主管查案司,赏善罚恶,管人生死,他左手拿生死簿,右手握着勾魂笔,一勾一点就可以判定生死。
民间传说中,赏善司是魏征、罚恶司是钟馗、察查司是陆之道、阴律司是崔钰。这四大判官中最有名的要数崔钰了,传说他本是隋唐时期的官员,断案如神,因此死后成了判官。在《西游记》中,魏征梦斩泾河龙王后,泾河龙王在地府状告唐太宗,秦广王命鬼差请来唐太宗。唐太宗魂归地府前,魏征写了一封信让他带给自己的结拜兄弟崔珏,定能魂魄还阳世。唐太宗到地府后,阎王查察生死簿,崔判官一看他的寿命只到贞观一十三年,阳寿已尽,他判官笔一挥将一改成了三,成了三十三年。这样一来,唐太宗有了二十年阳寿,阎王就放他回去了。
在民间有着很多关于阎王、钟馗、判官的传说,《聊斋》、《三言两拍》等书中也有着很多。一般来说,阎王的级别最高,钟馗和判官都是他的手下。
为何每次都要叫上孔宣一起上?
《封神榜》中准提道人两次对战通天教主为何都要叫上孔宣?
要弄明白这个问题,首先来看看他们的法力和战绩。
1、通天教主
《封神演义》中通天教主为截教之主,修成五气朝元,三花聚顶,历万劫不坏之身。法力神通达到再立‘地水火风’,换个世界”的境界。是混元大罗金仙之一,历万劫不磨之体。是老子(太上老君)、元始天尊的师弟,道祖鸿钧老祖的小弟子。在分宝崖上大部分上鸿钧亲赐诛仙剑阵,为天道第一杀阵。主宰天道杀伐法则。
主要法宝有:诛仙四剑、青萍剑、渔鼓、紫电锤、穿心锁等(六魂幡是否为法宝存在争议)。
2、准提道人
在封神演义中,西方教的二教主准提道人,法力非常强大,拥有十八手二十四首金身。法宝有:七宝妙树、加持神杵、六根清净竹等;曾从西方来到东方帮助姜子牙收伏孔宣,还曾和接引道人一起帮助元始天尊阐教大败截教通天教主。破了诛仙阵和万仙阵。
3、孔宣
孔宣,原为“瞠目细冠红孔雀”(世间第一只孔雀),殷商驻三山关的镇关总兵,后调往镇守金鸡岭,骑马持刀,独门神通是“五色神光”,五行内无物不收。
1.孔宣VS洪锦:黄光直接刷走
2.孔宣VS姜子牙:红光刷走打神鞭,子牙败逃
3.孔宣VS姜子牙、哪吒、雷震子和黄天化:姜子牙让哪吒劫他辕门,黄天化劫他左营,雷震子劫他右营,被掐指算出,二更天黄光刷了雷震子、白光刷走哪吒(黄天化被高继能连叮带枪的弄死了)
4.孔宣VS五岳(崔英、闻聘、蒋雄、黄飞虎和崇黑虎):直接刷掉
5.孔宣VS杨戬、韦护和李靖:先收了哮天犬、红光刷走降魔杵、黄光刷走玲珑塔、红光刷走李靖
6.孔宣VS金吒和木吒:红光刷走吴钩剑和遁龙桩,后刷走金吒和木吒
孔宣
7.孔宣VS姜子牙和邓婵玉(龙吉公主偷袭):被姜子牙用戊己杏黄旗挡住,被邓婵玉用五色石打中右脸,被龙吉公主用鸾飞剑砍中左肩
8.孔宣VS陆压:不到四五合,陆压欲出斩仙飞刀,见五色神光,立化虹遁。
9.孔宣VS土行孙(邓婵玉偷袭):先是被土行孙逼下马来(土行孙在地灵活,孔宣在马不灵活······)下马后又被土行孙打了几下,五色神光没来得及刷走土行孙,又被邓婵玉偷袭用五色石击中面门,逃走后又被邓婵玉击中脖颈。
10.孔宣VS燃灯道人:先打了二三合,后刷了定海珠、紫金钵盂,燃灯招来他的门人大鹏羽翼仙,被孔宣用红光两个时辰打趴下,燃灯败逃
11.孔宣VS准提道人:孔宣的大杆刀和金鞭被准提道人的七宝妙树刷掉,五色神光也被准提的法身所破,结局都知道,不用说了······
在封神大战中,准提道人遇到最强大的对手应该就是通天教主,准提道与通天教主的交手,其实就是圣人与圣人之间的较量,如果败了,西方教将颜面无存。
原著中,二人共有两次交手记录: 一次是诛仙阵大战之时:只见准提道人把身子摇动,大呼曰:“道友快来!”半空中又来了孔雀大明王。准提现出法身,有二十四首,十八只手,执定了璎珞、伞盖、花贯、鱼肠、金弓、银戟、加持神杵、宝锉、金瓶,把通天教主裹在当中。
另一次是万仙阵大战之时:准提同孔雀明王在阵中现出三十四头,十八只手,执定璎珞、伞盖、花贯、鱼肠、金弓、银戟、白钺、旛幢、加持神杵、宝锉、银瓶等物来战通天教主。通天教主看见准提,顿起三昧真火,大骂曰:“好泼道!焉敢欺吾太甚,又来搅吾此阵也!”纵奎牛冲来,仗剑直取。准提将七宝妙树一刷,把通天教主手中剑打得粉碎。
这两次大战,准提道人均以胜利告终,尤其是第二次胜得更加明显,七宝妙树竟然将通天教主的青萍剑刷得粉碎,须知青萍剑乃通天教主先天至宝,随身佩带,也是他最拿手的兵器。因此,万仙阵一战,准提道人一战成名,奠定了他在封神世界中成为圣人强者的地位。
不过,准提道人两次对战通天教主,均叫上了孔宣一起上。在诛仙阵大战时,准提见到通天教主向他奔来,立即大叫"道友快来",然后与孔宣一起围战通天。万仙阵大战时,他也是与孔宣一起来战通天教主,还现了三十四头(比原来多了十头),最后合力打败对手。
准提同孔雀明王在阵中现三十四头,十八只手,执定璎珞、伞盖、花贯、鱼肠、金弓、银戟、白钺、幡幢、加持神杵、宝锉、银瓶等物来战通天教主。通天教主看见准提,顿起三昧真火,大骂曰:“好泼道!焉敢欺呈太甚,又来搅吾此阵也!”纵奎牛冲来,伏剑直取。准提将七宝妙树架开。正是:西方极乐无穷法,俱是莲花一化身。且说通天教主用剑砍来,准提将七宝妙树一刷,把通天教主手中剑打的粉碎。通天教主把奎牛一拎,跳出阵去了。准提道人收了法身。
通天教主看见,大呼曰:“接引道人,你前番可恶,破吾诛仙阵;今又来此!吾与你见个高下!”道罢,把奎牛催开,用剑来取。西方教主也不动手,只见泥丸宫舍利子升起三颗,或上或下,反覆翻腾,遍地俱是金光。通天教主宝剑架隔,不能近身。通天教主大怒,复用渔鼓打来。准提用手一指,一朵金莲架住,亦不能近身。老子与元始请曰:“二位道兄暂回,今.日且不要与他较量。
由此可见,与通天教主斗法,准提和接引以一己之力均无必胜的把握,只能不相上下,而孔宣作为准圣的存在,就是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有了孔宣,虽不能伤害通天教主,但他的实力足以影响通天,准提也就有把握击败通天教主了。
女娲娘娘一人可以破诛仙阵吗?
诛仙剑阵乃是天道圣人通天教主执掌的杀阵,由诛仙四剑诛仙剑、戮仙剑、陷仙剑、绝仙剑与诛仙阵图组合而成。诛仙阵为鸿蒙开辟以来的天道第一杀阵。主宰天道杀伐的无上阵法。是通天教主开创截教的立教至宝、护教大阵。
传说盘古开天辟地时,三千大道天魔不明,天数强行阻挠,大道有感,故而降下诛仙剑阵斩杀三千大道天魔,盘古开辟洪荒世界后,忌惮诛仙四剑与诛仙阵图有伤天和,便将四剑与阵图封印在洪荒世界西方大陆的祖脉须弥山下,龙汉初劫时,罗睺魔祖利用整个西方世界的灵脉地气与龙、凤、麒麟三族精血怨气强行冲开了盘古封印得到了诛仙四剑与阵图。
无穷毁灭之气笼罩混沌,无尽杀戮之色覆盖鸿蒙斩杀生灵。众生顿时陷入生死大难。之后道祖鸿钧道人将罗睺斩杀并收复了诛仙剑阵,鸿钧老祖在分宝岩上将诛仙四剑与阵图传授给最宠爱的通天教主。并说道:你刚正不阿,性格耿直。现赐你诛仙四剑及阵图。主宰天道杀伐法则。但切记要谨慎不可轻易拿出。
诛仙阵,一位圣人布阵,非四位圣人联手不破。剑阵之中玄妙诡变、杀机无限、凶险万重。非天道圣人,纵然是大罗金仙,一入此阵顷刻飞灰烟灭。
诛仙阵摆下之后,会自成世界,汇聚三界杀气、戾气,要破此阵必须要有四位混元大罗金仙齐聚,每人攻克一门,镇住一把仙剑,再由其他人去夺取仙剑,才可破此阵。
在《封神演义》中,女娲娘娘的实力并不是最强的,最强的应该是鸿钧道人,他修炼到无极混元大罗金仙级别的圣中之圣,乃天道的化身,至高无上的存在。
女娲娘娘凭借着无量功德成圣,其综合实力在封神大战中出现的圣人当中,应该能排到上中等,但女娲娘娘并没有亲自参与其中,未展现自己实力。
原著中描述,女娲娘娘的实力非但不是最强的,甚至还可以说是圣人当中实力最弱的。
诛仙剑阵的威力绝非一般,女娲娘娘要是一个人进入此阵中,可能也会被杀死。诛仙剑阵只能靠四位先天圣人级别的神仙才能镇住,因此每一个先天圣人要镇住一把仙剑,否则就会被其它的仙剑杀死。
所以,要是女娲娘娘单独进入诛仙剑阵,她也只能镇住一把仙剑,但是其它的三把仙剑可能就会把她杀死。
因此,通天教主所布的诛仙剑阵,其实是封神大战中最厉害的,也只能联合四位圣人才能破掉此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