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战王朝,说出您心中觉得最好看的5部电影或电视剧名字是什么?
看电视剧较多 大染坊 大宅门 浪漫满屋 康熙王朝 我的女孩
历史上有哪些令人难以置信的照片?
致敬!抗战时期
川军"死字旗"
这个叫雕漆松下高士笔。
也有笔帽,笔管中央也能储存墨水,也能调节出墨量,也能旋转下笔头,笔毛缩回笔杆内。。放现在也就是还算凑合的工艺品而已。。
但是,这是650年前(明初),我们祖先纯手工,自主知识产权造的自来水笔呀。。。。。
1981年,印度运载第一颗卫星你穿的鞋子是认真的吗?川普:那一年我还在听你的歌。金正恩在认真学习一战中,2颗子弹碰撞在一起,可想而知当时的战争有多激烈雕漆松下高士笔这个叫雕漆松下高士笔。
也有笔帽,笔管中央也能储存墨水,也能调节出墨量,也能旋转下笔头,笔毛缩回笔杆内。。放现在也就是还算凑合的工艺品而已。。
但是,这是650年前(明初),我们祖先纯手工,自主知识产权造的自来水笔呀。。。。。
一战时的大象战车……背着英国男子的锡金女士,西孟加拉邦,印度,大约1900年1936年,一位不愿做出纳粹手势的人从帝国大厦跳楼自杀的女子,看上去犹如睡着了一般,这张照片被称为“最美丽的自杀”,这是1947年的事历史上还发生过哪些大规模战争?
谢谢邀请。
问一战和二战之外,世界历史上还有哪些大规模的战争,咱们首先要界定下“大规模战争”的标准。在鄙人看来,大规模战争,无非从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兵力规模。大规模战争参战的兵力数量要多。当然,随着历史演进,人口增长,军队增多,古代的战争兵力一般较少,标准可以适当放低。但不管如何,几万人这个量级的称不上大规模战争。
其次是参战国家。大规模战争参战的国家要多,只有两三个国家参加的兵力再多也排不上。再者,大规模战争还必须是有强国参加。否则一群战五渣打来打去,没啥意思。比如非洲的刚果金内战,有八个非洲国家的黑叔叔军队参加了,没人对这种大规模战争感兴趣吧。所有内战为主的战争,比如美国南北战争、中国解放战争等都不算。
第三是战斗时间长,烈度大。只持续几个月的肯定算不上,至少得持续两三年以上。
下面先就这几个标准看看二战和一战。它们是当之无愧的第一和第二。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于1945年8月。即使按1939年德国入侵波兰算起,也持续了整整6年。如果以1937年日寇全面侵华算则持续了8年。战争卷入了60多个国家,当时世界上的所有强国几乎悉数卷入(仅有欧洲的二流强国西班牙和土耳其置身事外)。各国总共动员了1亿多军队参战(仅苏军就动员了3000多万人)。战争产生的军民伤亡,根据不同统计口径,在1亿-2亿之间。各种新式武器也在二战中出现和发展。战火席卷了欧洲、亚洲的大部分地区,也波及北非、太平洋、大西洋和大洋洲,确实是人类空前绝后的大规模战争。
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于1914年,结束于1918年,持续了4年多。战争卷入了当时世界上绝大部分国家,包括八大列强(英美法德日俄奥意)、两大弱国(中国和奥斯曼土耳其)。各国总共动员了6500万军队参战,军队战死近1000万人,平民死亡数百万,受伤者1000多万。战火主要在欧洲大陆,也包括亚洲、非洲部分地区和大洋。一战规模比二战小一圈,但依然是罕见的大战。
要选择其他符合要求的战争,需要明白一点:如果我们把中国古代多数战争看做内战,很少能找到符合要求的。而西方在罗马时代之前,参战方的数量往往极少,罗马时代之后,中世纪各国军队数量相当有限,一般几万人就罕见的大军。故而,基本只能从近代以后找。
(1)三十年战争。
三十年战争1618年爆发,1648年结束,是史上第一次全欧洲战争。当时整个欧洲的强国几乎全部卷入,以哈布斯堡家族的奥地利和西班牙为一方,反哈布斯堡的波西米亚、丹麦、瑞典、英国、法国等为一方,在德意志土地上展开了旷日持久的血战。参战各国前后动员了近百万军队,不但在战场上有大量死伤,而且使得数倍于此的民众惨死于战火。据估计30年战争一共造成了800万人死亡,几乎接近一战,使得德意志帝国的人口丧失了三分之一。战争结果是哈布斯堡王朝战败,德意志丧失了大片领土,完全沦为一个地理名词。
(2)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
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于1701年爆发,1714年结束,持续13年。当时法王路易十四的孙子菲力被选为西班牙国王,英国、哈布斯堡王朝、荷兰等国为了阻止法国和西班牙合并成一个超级强国,而发动战争。战争中各国动员兵力达百万之众,造成的军民死亡人数约为50-100万人。战火不但在欧洲大陆燃烧,也波及到了北美,英法殖民军相互攻击。最终结果法国、西班牙失利,路易十四被迫承诺西班牙和法国永不合并,且割让部分西班牙领土给奥地利等国。
(3)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
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于1740-1748年展开,原由是德皇兼奥地利公爵查理六世病死后,其女玛利亚·特蕾西亚承位,普鲁士、法国、西班牙、巴伐利亚、萨克森、皮埃蒙特、撒丁王国、那不勒斯王国等拒绝承认其继承权,而英国、俄罗斯、波希米亚王国、匈牙利、荷兰、波兰立陶宛等则支持,为此展开了长达八年的战争。由于此时武器更新换代,加之作战主要是普鲁士和奥地利两国全力动员,其余各国打酱油居多,因此战争兵力比之前两次大战有所下降。马丽娅特蕾莎大约有20万军队(10万奥地利军和10万匈牙利军),对面普鲁士国王腓特烈二世拥有8万精兵,加上法国及德意志诸侯兵力大约也是20万左右,故而双方总动员兵力大约为50-60万。战争主要围绕德意志领土展开,也在北美有波及。最终结果,双方基本战平,奥地利成功维护了马丽娅.特蕾莎的地位,普鲁士则夺取了西里西亚等肥沃领土。
(4)七年战争。
7年战争在欧洲爆发于1756年,结束于1763年,而早在1754年就先在北美点燃了战火,导火索正是乔治华盛顿作为英国代表向法国挑衅。欧洲大陆的强国全部卷入战争,其中英国、普鲁士、普鲁士等为一方,法国、俄罗斯、奥地利、西班牙、瑞典等为一方,德意志中小诸侯大部分加入奥地利一方,少部分跟随普鲁士。战火在欧洲大陆主要围绕普鲁士及其周边展开,在美洲则是英国向法国和西班牙争夺殖民地。战争各国动员的兵力远远超过十年前的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各大国常年保持军队在20万以上,各国总动员兵力100多万。战争造成了约100万人的死亡。仅普鲁士就有18万人战死疆场,平民死亡高达50万。战争结果,普鲁士付出惨重代价,但避免了亡国,确立了中欧强国的地位;英国是最大的受益者,法国是最大的失败者,前者夺走了后者的大量殖民地,包括加拿大。
(5)美国独立战争。
爆发于1775年,结束于1883年。七年战争中,英国在北美打垮了法国殖民军,于是英国自己的殖民者失去威胁,开始闹独立。英国政府出兵镇压,法国、西班牙、荷兰等国则增援美国打击英国。而德意志不少邦国分别向两边提供了雇佣军。这次战争参加的国家不少,兵力规模却不大,毕竟远跨重洋。美国正规军不过4-5万人,民兵30多万,法、荷、西等国军队加起来不过几万人,英军前后调度的总兵力也不到10万。即双方加起来只有不到20万正规军和30多万民兵。战争结果,反英联盟取得胜利,美国独立。战争中美军伤亡约3万人,英军伤亡约5万人,加上民兵和法、西、荷军队伤亡,总伤亡(不是死亡)也不过10多万人,还不到前几次大战的零头。但影响确实巨大。
(6)法国革命战争与拿破仑战争
1792年法军与普奥干涉军交战为开始,1815年拿破仑退位为结束,前后持续20多年。战争基本是法国打欧洲的格局。战争中,法国及其仆从国(如波兰、莱茵同盟、意大利等)总共动员了100多万大军,而站在法国对立面的英国、俄国、奥地利、普鲁士、瑞典、比利时等动员的兵力更超过此数(仅战争末期,俄国沙皇号称拥有60万大军,普鲁士、奥地利的军队都在20多万以上)。战争也造成了巨大的伤亡。例如拿破仑60万大军入侵俄罗斯,就损失了九成以上的兵力。据估计,整个战争期间,一共有700万以上的军民伤亡。战争结果,代表革命的拿破仑政权被摧毁,但法国再也不会回到封建时代,全欧洲也被拿破仑的旋风扫荡,封建秩序开始崩溃,资本主义开始出现。
(6.5)苏俄内战:尽管苏俄内战中,英法美日等14个协约国出动了近百万大军干涉,但外国干涉在苏俄内战中不占决定性因素,这里就排除了。
(7)朝鲜战争
以朝鲜半岛内战开端,随着两大阵营的不断加入而扩大,成为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第一次大规模交锋。战争一方为朝鲜人民军和中国志愿军、苏联空军,另一方为美国为首,韩国为主力,包括英法等16国的“联合国军”。这是一次五常国家全部出马的大战。双方在战场上保持的最高兵力均有100多万,算上轮番上阵,则先后参战总兵力在四五百万以上。战争结果,中国伤亡近40万,朝鲜伤亡约60万,美国伤亡近20万,韩国伤亡90万。双方在战略上打成平手。不同之处是朝鲜半岛维持分裂,新中国则宣告了新的时代。当然,朝鲜战争唯一的局限是战场范围太小了。这大概是有史以来兵力最密集的一次大战吧。
他们都打过哪些经典的战役?
战国三大战神
吴起,阴晋之战。公元前409年,吴起率军攻克秦国河西地区,公元前389年,秦国出兵五十万攻打魏国,吴起率五万将士大胜秦军。
白起,长平之战。一生大小七十余战,没有败绩。伊阙之战歼灭二十四万韩魏联军,俘虏魏将公孙喜,又连夺数城,为秦军东进之路奠定基础。丹阳、蓝田之战大破楚军后,攻占楚国都城郢,迫使楚国迁都,楚国也从此一蹶不振,白起被封为武安君。长平之战一举歼灭四十五万赵军,大大的削弱了赵国的实力。
孙膑,桂陵之战。首创围魏救赵战法。353年,齐王派田忌为将,孙膑为军师率军救赵。孙膑认为魏以精锐攻邯郸,国内空虚,于是派小股部队围攻魏都大梁,使魏将庞涓赶回应战。魏军回救本国,孙膑率主力部队在桂陵伏袭,大败魏军,并生擒庞涓。
西汉三大战神韩信,垓下十面埋伏。
在楚汉战争中,韩信率军平定了魏国,又背水一战击败代、赵,之后他又率军北上降服了燕国,率兵击齐,攻下临淄,并在潍水全歼龙且率领援齐的二十万楚军,后来和刘邦等人会师垓下,围歼楚军,迫使项羽自刎。
卫青,北击匈奴,收复河套、河朔。元朔元年,卫青率三万骑兵大破匈奴。元朔二年,卫青率大军进攻匈奴,采用“迂回侧击”的战术,大败敌军,被封为长平侯。元朔五年,卫青率三万骑兵出击匈奴,大胜,卫青被拜为大将军,元朔六年,卫青两次领十万骑兵出击匈奴,歼灭匈奴军过万,元狩四年,卫青和霍去病各率五万大军出击匈奴,击溃了匈奴在漠南的主力,匈奴逐渐向西北迁徙,十几年内再无南下之力。
霍去病,大破匈奴,封狼居胥。,十七岁的霍去病被汉武帝任命为骠姚校尉,随卫青击匈奴于漠南,霍去病率轻骑八百出击,俘虏匈奴单于的叔父和国相,斩单于的祖父等2028人,被封为冠军侯。元狩二年,十九岁的霍去病为骠骑将军。两次率兵出击占据河西地区浑邪王、休屠王部,歼敌4万余人。元狩四年,卫青和霍去病各率骑兵5万,分别出定襄和代郡,深入漠北,寻歼匈奴主力。
明朝两大战神徐达,与常遇春率军灭亡陈友谅,张士诚,攻破元大都;多次北伐元朝残余势力。洪武元年,与常遇春攻入元大都,元朝灭亡。以后又连年出兵打击元朝残余势力。
常遇春,一生为将未曾败北,自言能将十万军横行天下,军中有“常十万”之称。出身贫苦,初为盗匪,后来投奔朱元璋,攻占集庆后,开始受到朱元璋的信任,由渡江时的先锋升至元帅。至正二十年,在龙湾大破陈友谅军队。至正二十三年,参与灭亡陈友谅。
共和国两大战神粟裕,1944年1、2月间,粟裕发起春季攻势作战,解放国土近三千平方公里、村镇一百五十多处,争取日伪军一千余人反正。3月,组织指挥 车桥战役,歼日军三泽大佐以下官兵460余人、伪军480余人,摧毁日军碉堡50座。 6月26日,发起 南坎战役,共拔除日伪据点七八十处。9月21日-10月31日,组织指挥讨陈战役,歼灭 陈泰运部及日伪军2300余人。
彭德怀,1940年,彭德怀在华北发动大规模的交通破袭战(史称 百团大战),沉重地打击了日伪军,使全国军民受到鼓舞。1950年10月,当美帝国主义侵略朝鲜、严重威胁中国边境安全时,彭德怀坚决拥护抗美援朝的决策,出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指挥中国人民志愿军,同朝鲜人民军一起,在七个月内连续进行五次战役,把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赶回到“三八”线,迫使其转入战略防御,接受停战谈判。经过两年边打边谈,于1953年7月签订停战协定。
能打得过朱元璋吗?
明朝建国初期发生过骇人听闻的蓝玉案,随朱元璋打天下的开国功臣蓝玉被朱元璋以谋权篡位的罪名剥皮实草。其后,朱元璋又将跟蓝玉有关的大臣杀的杀,贬的贬。这就是朱元璋建国后大肆屠杀开国功臣事件。
蓝玉之所以被朱元璋杀,就是因为功高盖主,让朱元璋感到了威胁。如果蓝玉造反,能不能打得过朱元璋建立新政权?我认为:如果蓝玉造反,一定能打得过;但如果朱元璋在,蓝玉一定不敢造反。
(一)蓝玉实力雄厚
蓝玉的实力到底如何?首先可以看他的作战能力。蓝玉作战风格多样,可以说,蓝玉身上有所有明朝将领的影子。而且蓝玉随朱元璋打天下,屡战屡胜,战功显赫,足以见得蓝玉在军事上的实力确实是很强的。
其次,政治上,蓝玉收了很多义子,个个都对他忠心耿耿。在朝廷中,蓝玉也安插了很多亲信,对朝堂有一定的控制。他跟随朱元璋这么多年,党羽众多,要不也不会因为一个蓝玉就牵连了这么多人。
另外,蓝玉是标准的外戚。他的姐姐嫁给了常遇春,生下一个女儿嫁给了朱标,并生有两个儿子,其中一个就有朱允炆。他同太子朱标的关系也不一般,蓝玉是朱元璋安排来辅佐朱标的,为的就是日后朱标铲除北元的时候能助朱标一臂之力。 这么看的话,造反的实力蓝玉是有了。放在其他任何一个朝代,蓝玉都会造反的,只可惜他是在明朝。
(二)明朝君权高度集中
可以想象一下,为什么朱元璋这么久以来不杀蓝玉,偏偏朱标死了之后就立刻杀了蓝玉。因为朱元璋拿捏的准,认为自己和朱标一定能驾驭住蓝玉,而性情温顺怯懦的朱允炆却压制不住蓝玉,所以朱标死后,朱元璋既已决定立朱允炆为太子,那么为了不让明朝的江山断送,落到蓝玉手中,朱元璋便立刻杀了蓝玉。
明朝是君权高度集中的国家。因为朱元璋性格敏感多疑,所以将权力高度集中在了皇帝一个人的身上。这点可以从明朝的制度看出,先是费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丞相,皇帝一人独尊。后来觉得皇帝事情太多太累了,就开创了内阁制度,设立了只能提建议帮助处理政务而没有实权的内阁。明王朝还规定:兵部有出兵之令而无统兵之权,五军都督府有统军之权而无出兵之令。有军事行动时,兵部奏请委派某一都督府某一都督率兵出战,而分调其他各都司、卫、所的兵丁归其指挥。军事行动结束,将帅即归回原都督府,兵丁归回原工所建制。这样高度集中的制度下,想造反,很有难度。
而后来的明成祖朱棣之所以造反成功,是因为明朝虽然对大臣防得严,对藩王却比较放松。所以最后朱元璋万万没想到,防得了蓝玉,却躲不过朱棣。
本文作者:笑谈历史zz(原创)
图片来源:来自网络,有侵权联系作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