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l楼主,Maybe将ID换成豆豆?
目前来看,Maybe仍然是国内人气最高的选手,无论是巅峰还是低估,他的铁粉和黑粉都很庞大,所以比赛中的操作和大局观会被无限放大,当然了,也包括他ID的改变,同样会被拿来讨论,我们都知道梅皇一开始一直叫maybe,后来改回了老id :somuns.m,震中杯夺冠,当时他还留起了胡子,号称"野人王",然后虎了一年多,再后来状态有所起伏,快结婚的前几个月又改叫小可
现在LGD已经连输6个BO3,梅皇又玩了一盘玄学,游戏大号换小号,Somuns换成了豆豆,他们也顺利结束连败,2:0击败newbee,其实这场胜利也很有含金量,因为现在的Newbee已经不是鱼腩,自从Newbee被菠菜队放水之后,队伍几近解散,现在的他们没有赞助商,想要挣钱必须赢得比赛,所以迸发了他们的全部能量,毕竟输了比赛可能就要失业了。 在这两场比赛中,老干爹新人中单豆豆表现非常亮眼,第一场比赛使用黑鸟,拿下16杀3死5助攻的数据,也打出了近30%的伤害。第二盘比赛他使用火猫,拿下了8杀0死7助攻的数据,这局更是打出了将近40%的输出,比赛也仅仅持续了21分钟,可以说梅皇几乎凭一己之力就碾压了Newbee。
今天下午三点,老干爹还将面对OB海洋队,洛杉矶Major海选赛上被OB的烈火碾压,不知道这次他们会不会把气撒在烈火的兄弟战队上,敬请期待!
大家觉得梅皇换ID有buff加成吗?你如何评价他的表现?喜欢的朋友们,麻烦点下关注,谢谢!
上海五六年级的小学生可以读哈利波特英文原著了吗?
这是有可能的,但并不是大部分小孩子能达到的平均水平,阅读原著能大幅提高阅读能力,但局限性也是显而易见的。下面我讲下我家孩子的学习过程和效果。我家小孩初三暑假雅思考试7.5分,期中阅读和听力都是8.5分,作文和口语6~6.5分。初三被新加坡华侨中学选中,提供全额奖学金,成为一名Sm1小留学生,现在已经在新加坡大半年时间,也有点感悟。
我家从幼儿园大班开始就开始英语启蒙,方法和网络上的差不多,注重听力和阅读,初一开始读《训龙记》,大家去蓝思看看,阅读难度并不比哈利波特低,这是第一本正在意义上的原版小说,之前的桥梁书就不说了。后来陆陆续续读了几十部流行小说原著。课余当娱乐看看。
显而易见,通过这类方法学习英语的孩子有着很不错的词汇底子,比普通孩子强很多的听力能力。在国外雅思 托福类的考试中某些单项取得的成绩不错。但缺点也是存在的,第一,国内应试能力并不能达到最高水平,国内英语应试严重,和国外考试完全两个套路,英语词汇量大并不一定能取得高分。第二,写作能力还是一般,从雅思中国的考试能看出中国学生擅长阅读和听力,写作口语堪忧。第三,严肃类杂志阅读能力还是有限,这类小说多是口语化词汇,要看《经济学人》之类严肃杂志还需要更多的非英语词汇方面的能力。
总之,我认为,这类从小通过阅读学习英文的方法能大幅降低你初中以后学习英文的时间和难度,可以让孩子有更多的时间注重理科的学习。当然也和其他家长所说的一样,阅读原版小说只是让你在初高中保持了一定优势,其他同学通过以后的努力也是一样可以达到甚至超越的,并没有特别值得骄傲的地方。
回到主题,《哈利波特》七本书开始2本词汇量少,阅读难度较低,此后随着波特的长大词汇量逐步增加,加上有电影的辅助,市面上还有不少哈利波特的解析,阅读它并不是不可能的事。
出国留学一定要托福雅思成绩吗?
正好刚刚有学生问到这个问题,我系统整理了一下,顺便在这里回答了
学生问的是伯克利金工的语言要求,下图来自伯克利官网
可以看到,伯克利在语言方面的要求是:申请者要么拿到了英语系国家的学位证,要么是在英语系国家有至少一年的全日制课程且要拿到B的成绩,要么就是有托福或者雅思成绩,且托福最低90,雅思最低7分。满足以上任意一条都是可以申请的,不需要全部满足。
那申请美国研究生,哪些人不需要提交托福成绩呢?1、海外本科生海外本科生是指那些从高中毕业后就进入海外高校攻读本科的学生,海外高校包括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英语国家。
美国学府设立托福考试的目的,无外乎是检验学生的语言能力是否达标,相比普通的申请人,海外本科生已经接受并适应了大学几年的锻炼和语言环境,无论是听力和口语方面都有保证,可以和教授、同学无障碍交流学习和生活的问题。
2、海外转学生
和海外本科生类似,海外转学生也属于免托福考试中的一类,但需要注意的是,并不是所有美国学校都有这个规定
海外转学生顾名思义是指在国内读大学期间转到国外继续本科学习的学生,他们通常在1-3年内完成本科学位,最后可以拿到美国学历。但往往这类学生的教育经历只有一半在美国,所以认可的美国学校并不多。
3、合作办学项目的学生
不少国内外高校开展的合作办学项目,都是按照2+2或者3+1的模式完成本科学位,跟转学生的情况比较相似,他们也是有部分教育经历在国外完成。合作办学的项目通常最多可以有两年的时间在海外学习。
和“海外学习两年以上的学生免考托福”的要求不同,这类学生在申请美国研究生的时候,往往是只完成了一年的学业,不符合大多数学校的免考要求(但少数学校会接受),学生还是做好托福考试的准备比较好。
4、海外工作人员
很多申请者中,有一部分是在美英加等国家工作多年,这部分申请者一般是要提供托福成绩的,但也有个别情况,有些学校规定,只要申请人在美国工作两年或更长时间,即可免交托福成绩。因此并不是每个人都要提交托福成绩的。普遍来说,在语言环境里生活或工作越久,越会适应这个环境,对自己的语言能力也是一种提高。
5、海外硕士研究生
这一点尤为特殊。有些同学在国内完成本科学位之后,会选择到英美国家学习硕士课程。这种情况下,经过1-2年的学习,他们可以获得硕士学位。
跟本科学位不同,获得硕士学位的学生,即使从研究生一年开始在国外读书,也不能完全确定可以免掉托福成绩。尤其是在英国完成硕士课程只需要一年。很多美国大学仍会要求这部分去美国读研究生的同学提供托福成绩。
如何让英语能力达到英语母语者的水平?
感谢头条官方邀请我回答本问题,我是一名大学英语老师,有着十多年的英语教学经验,关于如何让英语能力达到英语母语者的水平,我有以下的几点看法和建议:
很多人说你必须在英语环境中生活很长时间才能掌握这门语言。这样做当然会有帮助,但是却并非始终有这样的必要。而且有时候,即使是在英语环境中生活10年或更长的时间也无法保证你的英语一定会达到接近母语的水平。我的妻子和她最好的朋友同时去得加拿大。我的妻子在那里呆了大概6年的时间,我们认识的时候,她的英语已经达到了母语水平。但是,她的朋友仍然住在那里,现在我发现我用中文跟她对话更加轻松,因为她虽然呆了这么些年(在加拿大大约呆了14年),但是她的英文并提高多少。
她们之间的不同与生活方式有关。我的妻子与当地人有很多的互动。她参加俱乐部,做兼职,与当地的同学在一起消磨时间。她的朋友下课后直接回家,与她的几个中国的室友一起看中国的电视剧。环境对你的英语的流利程度不起决定作用,真正起作用的是有意识地使用目标语言进行互动和交流。
我们的行为和语言模式会根据我们花大量时间与之共处的某个人的不同而发生改变,我认为这是一个常识。总的来说,你的说话和行为的方式会与你的朋友们产生趋同性。举例来说,我之前与一个德国人做了三年的室友。那时候我们每天都有很多时间在一起共处,而且我甚至都没有意识到我自己的英语发音慢慢发生了改变。之后我回到了加拿大,有些加拿大人会问我来自哪个国家!我有一个中国朋友,她在六个月之前搬到了伦敦。她最近回国看父母的时候,我发现她的口音已经完全发生了变化。她的行为方式与以前相比甚至也有了不同!
婴儿是通过模仿周围的每个人来学习他们的母语的。他们模仿的不只是声音,还有举止,情绪,面部表情,手势,一切的一切。当人们学习一门第二或第三语言时,他们几乎都忘记了这些对沟通尤其重要!如果你讲一口流利的英语,但是你的身体语言,表情,和举止仍然是中国人那样的话,那么与你交流的那个人将会感到困惑!他们将花费更多的精力来理解你所传达的信息的真正意义。每个人都不喜欢费这样的功夫。结果就是这个人将会感觉你是一个交流起来比较困难的人。这可不是什么好事情。
我的那些沟通技巧最为出色的中国朋友并不是在英文考试中取得最高分数的那部分人。甚至他们的分数还差得远呢。相反,他们懂得了必须模仿语言的方方面面才能真正掌握一门语言。他们必须“成为”一个外国人。问题是,如果你没有生活在讲英语的国家的话,你该如何做呢?
我认为每个人都可以观看英语电视节目,但是你是否有充分利用这样的学习机会呢?不要再简单地阅读字幕了!将你的屁股从椅子上挪起来,这些演员做什么,你就模仿他们去做什么!模仿他们的身体语言,他们说话的语音语调!他们脸上的表情!久而久之,你的大脑将会与之建立语言和非语言的联系,如此你 将能够更好地交流。
其实很多人学习英语过程中,都会遇到以上的这些情况,为了帮助更多人学好英语,我自己整理了一份英语相关的考试学习资料,适用于每个阶段,学习英语的朋友,希望可以帮到大家! 想要获得考试学习资料的朋友可以直接点击我的头像私信留言“英语学习资料”,即可!如果有其他英语学习方面不懂的问题也可以私信问我,我看到会在第一时间回复!也很开心能和你们讨论英语相关问题!
是什么让我们英语四六级挂了一次有一次?
先上图吧,考四六级几年前的事情了。
一次过,虽然结果还行,但我在准备考试的时候,是比较不自信的。
可能正是因为不自信,所以,才会额外花时间在备考上。
从成绩单来看,其实我听力和阅读都算强项,分数都提高了一点,写作和翻译倒退了点。
我仔细想了一下,还是有迹可循的。听我细细道来:
英语学习是一个拉锯战,不是百米冲刺。
说一下背景,我就读的是一个普通二本师范院校,英语在大学之前并不是我的擅长科目。
不过,因为有前辈指点,以及大学指导老师在我们入学第一天就强调了英语的重要性。
不知道其他同学是不是和我一样,总之,我是非常注重长者的教诲的,不是说不会去质疑,只是我觉得先去执行做了之后,才出真知。
所以,从大一开始,我就知道,四六级肯定要尽早准备的。现在来看,真的很感激自己从一开始就做出的努力。
单词方面:军训的时候,俞敏洪的四级词汇书,就成了我的床头读物。除了刷刷刷、买买买,大学生的日子也要有记记记才完整的。可惜的是那本快被我翻烂的单词书不知踪影了,不然,也可以贴张图让我追忆一下那时候记单词的日子。
记单词肯定是有技巧的,找到方法也没有想象中那么枯燥。
我的战略是:
先打开一个单元,一般5页左右。
第一遍,扫略单词,遮住中文释义部分,感觉自己有点印象的,就一遍过。要是想不起,就拿笔做个记号,下次从记号开始复习。(Plus,其实,做记号的方法,就可以避免每次打开单词书,就从第一页开始复习,导致前面的单词滚瓜烂熟,后面的单词还是一个不会的局面)
一天搞定一个单元,就过。
之后再定期复习,只看有记号标志的地方。
一般单词书33个单元左右,这样下来,一个月就差不多可以搞定第一遍,将自己不熟悉的词划出来了。
后面的复习工作,随性就可以。最好是根据那个记忆遗忘曲线,做一个复习计划表,隔7天,14天,30天,再去回顾。
单词就轻轻松松过了。
听力方面:我个人是将听力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专业听力,一类是娱乐听力。其中,专业听力,我是指的四六级听力真题,娱乐听力,就是除四六级听力真题之外的听力。
大一那一年,我对自己的听力训练就是听各种podcasts ,以及煲美剧,主要是提高自己对英语的兴趣为主,平常吃饭 ,逛街,以及碰到无聊的课的时候,都是带着耳机狂听。
因为有了单词的基础,听力材料选的也比较合适,所以这一年下来,对耳朵的训练效果也蛮显著的,至少打开一个没有字幕的ted演讲,能听懂百分之八十。
听力材料,我推荐喜马拉雅里的"ESL Podcast",这个podcast,语速慢,发音很饱和,也有很多期,都是围绕一个话题讲,讲完只会主播又会将里面有趣的英语习语列举出来。
不光练了听力,平常有事没事跟着读,口语也会有进步的。
比这个难度大一点的是"Englishpod"。它是有两个主持人,开端有一个简短的日常对话,内容总是很有趣,不像VOA,BBC那么呆板。
对很多人来说,之所以坚持很难,就是因为他们都在逼自己做一些无趣的事情,不难才怪!
还强烈推荐的是www.ted.com,里面各种演讲,各个领域的专家学者,各行各业的佼佼者都有自己新颖的想法,还可以下载到手机里,中英字幕也很齐全。或者,手机app里搜索,网易公开课,里面视频资源也很多。肯定你能找到你感兴趣的。
比如,哈佛幸福公开课、人生七年纪录片、BBC-宇宙究竟有多大等。
我曾经每天早上六点雷打不动拿着手机,跟着它模仿练习,四年,就这样坚持下来了。
美剧,大一大二的时候,疯狂追吸血鬼日记,绯闻女孩,以及越狱,八季的老友记,数不胜数。
总觉得,读大学的好处之一就是,还算有一大把时间,追一大把喜欢的剧,随着剧里主角的喜怒哀乐而开心时大笑,悲伤时偷偷抹眼泪,激动时和室友击掌跳跃,实属青春里不可或缺的一个精彩篇章。况且,追美剧还随便练了听力,何乐而不为?
大二开始,正式开始备考四级,将听力重心从娱乐听力转到了专业听力。
我买回了近五年的四级真题,将所有的听力音频转到手机上。
减少了自己看剧,听其他材料的时间,早上六点到七点,就拿着手机到学校的小树林,边听,边跟着听力读。
读完之后,在上其他非专业课时,就翻出听力原文,划出自己不熟悉的单词,将所有的填空单词,写在了一个笔记本里,确认自己知道每个单词的拼写,以及发音。
2个月疯狂听、读听力真题,导致有时候听着前一段话,都知道下句话是什么了。
我记得我的大学六点的模样,楼梯那里发着泛黄的灯光,安静的校园,只有四级听力的播放声,以及风吹过打落的树叶声。
我记得在空荡荡的教室里,拿着纸笔,记着单词,做着真题,看着时针滴答滴答走着转着。
不过,幸好,我对自己听力分数还是挺满足的。一分耕坛一分收获,用在这里再适合不过了。
阅读方面:阅读速度可以通过训练提高,解题是有技巧的。我记得我是买了一本专门用来练阅读的练习集。
备考前2个月的时候,每隔2天每个题型做一篇,隔日再修改。修改的时候,我注意看的是两个地方。一个是造成我阅读障碍的生词,还有一个就是那些出题者设置的坑。
我会将每篇短文中的生词,先用记号笔标记,再挪到一个笔记本里,跟着单词书一起记。
看题目以及选项的时候,有意识的去原文中找对应的段落,尽可能多的找出那些坑,排除了错误的答案的能力越高,离正确答案也就越近!
最后一个月,反复查看真题,那本真题到我去考试的前几天,竟然散架了,里面密密麻麻都是我写的笔记,标注。
另外,阅读也是可以通过读英文原著来加强的。
那么如何选择适合你的原著呢?
一定是你感兴趣的领域的书籍,或,如果你也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的话,看简爱,John Green的爱情小说,也能保持你兴趣高涨的。
我在大学大概读了四十本原著,读原著也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既休闲又养脑。下面是我整理的书单:
《The little prince》、《Jane Eyre 》、《Three days to see》、《How to stop worrying and start living》、《How to win friends and influence people》、《Tuesday with Morrie》、《The five people you meet in heaven》、《The catcher in the rye》、《The art of loving》、《The bear came over the mountain》、《The pursuit of happiness》、《The book thief》、《The great Gatsby》、《Brave new world》、《A constellation of Vital phenomenon》、《Think and grow rich》、《1984》、《I am the messager》、《Mere christianality》、《The fault in our stars》、《The giver》、《Animal farm》、《To kill a Mocking bird》、《Dear life》、《Breakfast of champions》。
多去图书馆,或买个kindle,资源总是取之不尽的。
写作和翻译:这个我分都不高,翻译和写作对我来说,确实是最难的。所以,就写的少一点,
我练翻译的时候,是在学习借了一本English digest,里面有中英文双语,平时也试着去翻译整理。
写作都有模板,多写,多改,再去看优秀范文,到考试时,只要不走题,分也差不了多少,只是可能拿高分需要额外下工夫的。
之所以说,英语学习是个拉锯战,不是百米冲刺,是因为其实你只要认真准备,过肯定是没问题的。
但是,就学习本身而言,你越早开始学习准备,拿高分一点问题都没有。
何必要因为其他人都高举“压线过了就是真理“的旗帜,你就想耍小聪明,要临时抱佛脚呢?
你可以不拿高分,但是,下次在面试时,当你看着拿高分的竞争对手一路畅通就不要愤愤不平了。
结语:
去年六月份毕业,告别了校园生活,也告别了大大小小的考试。
可是,生活的考验才真正开始。因为大学时轻松过了四六级,分数也算理想。
一直告诫自己,要以备考四六级时用的战略,应对即将遇到的各种挑战。
尽早准备,详细计划,踏实执行!不要指望别人栽培,只有自己努力的人,才能存活下来。
我都可以,你为什么不行?
一个月也可以突击训练,高强度去研究真题,而不是自我欺骗。考四六级只是一个大学必经的过程,多多准备,早早准备才是王道。
最重要的是,毕业之后你会发现,那几张纸也没有什么用,你提高英语实力才是你应该努力的方向。
愿共勉,点赞的高分过四六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