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舰核心,日本服役了26万吨的出云级直升机护卫舰?
对于日本发展10万吨级的航空母舰无论从目前的政治环境和技术层次上都是短时间内根本不可能的事情,所以我们可以说日本距离10万吨的航空母舰非常遥远。任何武器的发展都不是一蹴而就,作战舰艇吨位的提升只是表象,更重要的是技术上巨大的提升,所以万万不能认为能造2.6万吨的轻型航空母舰就能造10万吨级的重型航空母舰。
政治环境日本作为二次世界大战的发起国和战败国,战后的日本军事力量发展是受到严格管控的。虽然我们从表面上能看到日本海上自卫队的装备是比较精良的,但是我们仔细分析一下就发现日本的海上作战力量是存在两个极端,强项太强、弱项太弱,其海上反潜和反导力量基本是全世界仅次于美国,与美国第七舰队共同组成全球最大的海上反潜团队。但弱项是完全没有远程攻击和对地攻击能力,其主战反舰导弹仍然是美制“鱼叉”和日本国内“山寨”的90式,都是射程在180公里内的亚音速反舰导弹。
海上自卫队“严重偏科”的问题究其根本还是因为日本只是作为美国在亚太地区海上作战力量的补充而存在的,其海上力量的发展取决于美国而不是日本自己。根据《和平宪法》以及1951年在旧金山签署的《日本安全保障条约》,日本是绝对禁止发展任何带有进攻性和战略性武器。但是随着苏联在太平洋地区的威胁日益强大,为了阻止苏联弹道导弹核潜艇进入太平洋地区,美国允许日本发展反潜力量作为美国海军的补充对苏联潜艇进行拦截,所以日本海上自卫队的反潜力量一步步提升,除了常规的驱逐舰和护卫舰(护航驱逐舰)之外,日本一直发展所谓“直升机驱逐舰(DDH)”用来保证编队中的反潜直升机数量。而冷战结束后,虽然苏联消失,但是太平洋地区的潜艇威胁依旧存在,所以美国依旧允许日本海上自卫队的反潜力量不断扩充,到现在发展出可以携带超过10架直升机的“出云”级和“日向”级直升机驱逐舰。
而反导方面,日本海上自卫队是除美国海军之外唯一装备SM-3“标准-3”海基中段拦截弹的海上力量,这是要应对朝鲜半岛、俄罗斯以及中国强大的中远程和洲际弹道导弹,可以直接威胁美国本土。这就等于美国在借日本的手来保证美国本土的核安全,因为中段和初段拦截是成功率最高的拦截时机。这样,在美国需要的前提下日本海上自卫队造就了强大的海上反潜和反导实力,就这两个方面来说世界上除美国之外并没有谁能与日本相抗衡。
但是,美国放纵日本海上力量发展都只是选择性的,选择前提就是“美国需要”。就上述的反潜和反导来说都是为了保证美国自己的利益和安全,但是其他直接能威胁美国的方面则严格被美国控制,比如完全不具备的对地攻击、“阉割”的宙斯盾系统、中近程的对舰打击。在面对亚太地区其他国家海上力量强势的崛起,仅仅凭借第七舰队1艘航空母舰显然不够,所以美国再次需要日本作为“炮灰”冲在前面,替美国“挡子弹”,这样2.6万吨的“出云”级就在美国的“默许”下成为可以搭载20架F-35B的轻型航空母舰。但是日本可以继续向上发展吗?答案是否定的,现阶段美国只需要日本替他“挡枪”,如果日本发展出5万吨以上的中型航空母舰,此时就会对美国的海上力量形成对等的挑战实力,等于直接威胁美国,所以短时间内美国根本不会允许日本发展大中型航空母舰。
技术从技术上讲,2.6万吨的轻型航空母舰不能等同于10万吨级的重型航空母舰,吨位决定配置、吨位决定承载能力。就目前来看,世界全部轻型航空母舰都是采用垂直/短距起飞+垂直着舰模式运作舰载机作战,所以舰上并没有搭载关键的弹射器和阻拦系统。然而恰恰就是弹射器和阻拦索成为现代航母高效运作的2种关键性系统。下图为美国10万吨级的“尼米兹”级航空母舰布局,搭载4条蒸汽弹射器可以在1分钟内升空至少6架满载的F/A-18E“超级大黄蜂”舰载战斗攻击机。
弹射系统:弹射系统极大的考验一个国家的综合工业实力和技术积累,下图为美国C-13-2型弹射器缸体,整条缸体是多节组合,由于缸体和活塞是处于频繁的往复运动,长时间受到高温高压蒸汽侵蚀,所以在弹射器研制过程中可靠性是极为重要的。但所谓“可靠性”目前的办法就是进行大量的载荷试验进行验证,验证过程中不断改进最终达到最优解。这个验证过程短则三五年,长的达到10年以上,极为费时费力,即便有钱也不是短时间能够研发出来的。目前真正有成熟弹射器制造和使用经验的国家只有美国,法国使用的C-13-3型弹射器也是由美国进口。
阻拦系统:另一种航空母舰的重要系统,保障舰载机以常规滑行模式降落。然而阻拦系统并不是我们想象的那样仅仅是几根钢丝绳,除了表面能看见的钢索之外还包括括滑轮缓冲系统、阻拦器系统、钢索末端缓冲系统、复位系统、冷却系统等等组成。整套阻拦系统涉及到材料、液压、机械、电子等等方面,真的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简单。世界上拥有阻拦索技术的国家到目前为止只有美国、俄罗斯和中国,其中最为成熟的是美国和中国,俄罗斯自己的产品也是故障不断。
动力系统:考虑到10万吨级的航空母舰还要驱动3-4条弹射器工作,为了达到30节以上的航速显然输出动力要达到25万马力以上。对于2.6万吨的“出云”使用的是4台LM2500型燃气轮机,单台输出动力3.5万马力,也就是需要至少8台LM2500才能满足10万吨的航空母舰正常运作,所以仍然采用燃气轮机显然不合适。这样能够入选的只有锅炉+蒸汽轮机或核反应堆+蒸汽轮机,要求单台蒸汽轮机输出动力为6万马力以上。即便使用核反应堆+电力推进,舰用核反应堆涉及到体积和热功率的平衡点,世界上只有美国和俄罗斯有成熟的舰用核反应堆。
弹射器、阻拦索、大型蒸汽轮机、核反应堆显然根本不是2.6万吨的轻型航空母舰所具备的技术,每种技术都够10以上的研发时间。就算我们抛开政治因素,仅从技术上考虑日本短时间内拥有10万吨级的航空母舰根本是不可能的事情。当然,非要打造成10万吨级只能飞F-35B的滑跃起飞航空母舰也不是不可以,无非就是继续扩大“伊丽莎白女王”,但是有意思吗?美国海军在舰载机选择上依旧还是采用了弹射+阻拦的F-35C而不是能垂直起降的F-35B,二者运作效率和打击半径显然都没有对比性。至于有人说日本二战就能造航母了,现在肯定也能。凡是有这种想法的都是没有在研发岗任过职的,先不说二战那群木甲板航空母舰已经不能起降喷气式战斗机,单单说二战造过航母=现代也能造大型航母这种说法有多可笑。不管是对于一个国家来说还是对一个企业来说,技术层面上的问题就怕“断档”,什么叫断档?以前你搞成过,中间没再继续发展或者从一开始就压根没搞出来,任何一种情况都会导致这个国家或企业在技术上和别人形成技术代差,自身的技术和人才积累已经不能适应新时代的技术。而日本就是这种情况,虽然二战研发过航空母舰,但是二战后世界航空母舰技术至少推进3代,而这重要的3代日本全都错过技术发展,想要造属于这个时代的航空母舰几乎是从头开始。所以不要认为以前的东西放到现在也是一样,技术差距实在太大了。
所以日本目前也就只能老老实实的在美国的大框架和作战体系内做好日本该承担的责任,至于其他的全靠美国进口也不能躲过美国的监察,不管从技术上和政治上日本根本不可能拥有10万吨级的超级航空母舰。
现代航空母舰都需要配备哪些类型的舰载机?
航空母舰是现代海军的重要核心作战舰只,他的战斗力发挥全靠搭载的飞机,而就目前来看,不同的航母搭载的飞机也不同,有些航母搭载的飞机种类全、性能好,有些航母搭载的飞机则性能有限,种类也较少。
图为意大利海军加富尔号轻型航母,可见其搭载的舰载机相对简单。
比如说,意大利海军的“加富尔”号航空母舰,他的排水量只有2万吨出头,可以搭载10多架“海鹞”式垂直起降战斗机,够买美国F-35B战斗机后可以换装这种新型隐身垂直起降战斗机,但是垂直起降飞机性能较差,就算是F35B也受限于尺寸小、自重大,导致飞机的速度缓慢,挂载能力不强、机动性差,除了这些垂直起降战斗机,“加富尔”号航母还能搭载一些反潜直升机和运输直升机,可以执行反潜作战、两栖兵力投送作战,作为轻型航母而言,这已经很不错了。
图为泰国海军的“差克里·纳吕贝特”号航母,它搭载的战斗机种类少,而且性能较差。
同样是轻型航母,泰国海军的“差克里·纳吕贝特”号航空母舰就只能搭载5架“海鹞”战斗机,或者一些运输直升机,目前泰国海军因为维护经费问题,“海鹞”垂直起降战斗机全部不能使用,于是这艘航母已经退化为只能使用直升机的“直升机航母”了。作为世界上最小的航母,“差克里·纳吕贝特”号的排水量仅仅1万吨左右,性能如此也就完全可以理解了。
图为印度海军维克拉玛蒂亚号航母,排水量4.5万吨,可见其搭载的舰载机就先进许多了。
再比如说印度海军的“维克拉玛蒂亚”号航母,他就搭载了米格29K常规起降固定翼战斗机,数量可达20多架,还算是很不错了,反潜直升机采用了俄罗斯的卡-27,此外他还可以搭载印度国产的LCA舰载型战斗机,这种战斗机的性能非常差,这里不再赘述。但是对比起前面的两种轻型航母,印度这艘排水量4.5万吨的航母性能已经算是很强。由此可见,航母搭载的战斗机种类和战斗力与航母的吨位有直接的关系。
图为印度维克拉玛蒂亚号航母。
因此,我国排水量6万吨的001型辽宁舰就更强了,他可以搭载24架歼15重型舰载战斗机,以及直18Y、卡31两种舰载预警直升机,卡27和直9C两种反潜直升机,可以搭载直8运输直升机,搭载的飞机种类、数量和战斗力都有了提高,预警直升机虽然不能取代固定翼预警机的作用,但是有他总比没有强,也可以用预警直升机的数量优势来弥补对比固定翼预警机的质量差距,所以辽宁舰战斗力很强。
图为我国海军辽宁号航母,舰载机的种类和战斗力仅次于美国航母。
世界上搭载飞机种类最全的是美国海军的核动力大型航母,可以搭载E-2C/D固定翼舰载预警机,战斗机可以搭载F/A-18E/F和E/A-18D、F35C等战斗机,其中E/A-18D属于电子攻击机,可以用电磁压制掩护其他友军作战。除此之外,美国航母还可以搭载C-1“灰狗”舰载固定翼轻型运输机,也就是E-2预警机的载机平台,还能搭载反潜直升机SH60、搜救直升机、运输直升机等,算是世界上航空体系最全的航母了。
图为美国海军大型航母,可见其舰载机的种类已经非常完整。
所以说,现代航母搭载什么种类的飞机,当然还得分航母来看了,您看明白了吗?
航空母舰甲板用的是什么钢材?
1) 船体用钢板:要求比较低,基本上就是潜艇用的耐压板,屈服强度通常为450兆帕和550兆帕,钢板厚度为22~28毫米。船体的水下部分为了防止鱼雷与潜艇导弹的轰击,采用钢板厚度达150~203毫米。也有制成双层或三层船体,当外层钢板被击穿的时候,还有一层保护层,这样就增强了航母的抗打击能力。以前的航空母舰还在易受攻击的部分采用增挂装甲板的方式,以抵御各种意外的攻击。航母需要的另外一种钢材就是装甲钢板。2) 装甲钢板:一般用在最为关键的核心部位。航母上有两个地方最重要,一个是指挥中心,指挥中心是航空母舰钢板最厚的部分,最厚达330毫米,有点类似坦克用的装甲钢板;另外一个地方是航母的动力系统。如果航母的机舱被破坏,那么航母就变成了挨打的活靶子,因此,机舱也要重点保护。重点保护的方式就是用装甲钢板。此外,炮台等地方也要用防弹装甲板进行保护。航母用钢的最重要部分是结构用钢板。3) 结构板:主要用于飞机跑道、隔仓及船体结构等,尤其是飞机跑道,要求极高。首先,要求飞行甲板能够承载20~30吨舰载机起飞和降落的沉重冲击。其次,还要承受喷气式飞机高达几千度的火舌的烘烤。所以,飞行甲板的屈服强度一般要达到800兆帕。还有,飞行甲板的厚度不能太厚,一般是40~50毫米,且要求不平度达5毫米/米以下,否则会影响飞机升降的质量。更重要的是,飞行甲板的板面越大越好,要尽量减少焊缝。总而言之,航用的结构钢板要求高强度、小厚度、大面积、能够在恶劣环境中使用。
那么能否利用导弹运送类似鱼雷的炸弹攻击航母底盘?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航空母舰一直是海军最强的主力战斗舰种,它以机动性好、攻防能力强而称霸于海洋,海湾战争以来的历次局部战争又一次次的显示其强大威力,成为海-空-地一体化战争的不可或缺的核心武力。正是由于航空母舰在现代军事行动中的核心作用,它也必然会成为敌方的重点打击目标。因此,航空母舰历来都十分强调自身的装甲防护和结构防护,这对于保证航空母舰的战斗力,提高航空母舰的生存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美国海军的现代化航空母舰为了提高其防护水平和生存能力,在航空母舰的舷侧设置了防护效能优异的防护结构,从早期的模仿战列舰的厚钢板装甲防护发展为新型结构形式、多功能舱室防护,在防护材料上也从单一的高屈服度防弹钢板发展为高性能复合材料和防弹钢板搭配使用。
从目前来看,现代化航空母舰的装甲-防护设计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综合现代化反舰武器的攻舰模式和防护效费比两个方面,现代化航空母舰的防护重点放在舷侧,对于顶部攻击,可以不做专门的装甲防护或者只在某些极其重要的舱室顶部设置防护装甲,且顶部装甲尽量靠近重要舱室,以免重心过高;
对于航空母舰的防护设计重点-舷侧防护结构,按照防御来袭武器的攻舰模式不同,分为水上防护结构和水下防护结构。水上防护结构用于抵御半穿甲弹头,主要采用高强度防弹合金钢和凯夫拉材料。水下防护结构用于抵御鱼雷和水雷的破坏,主要采用多个多功能舱室组合形成的多层防雷隔舱,通过破损吸能和液舱卸载将爆炸冲击能量控制在舷侧局部,从而达到保护舰内重要舱室的目标;
航空母舰的舷侧重要部位从舰底到机库甲板,都是双层舰体结构,双层舰体之间使用X形构件连接,可以使得外部冲击或者破坏能量通过舰体外部结构和X形构件的变形以吸收,用于限制向舰体内部的扩散。
世界主要国家海军的一个航母打击群?
航母战斗群一般是有四类舰艇组成。以美军航母为级,第一种舰艇就是构成战斗群的核心航空母舰本身。通常情况是一支战斗群一艘航母,但特定情况下也会出现双航母编队甚至是三航母编队。第二种舰艇就是航空母舰的水面护卫舰艇。通常会有三到五艘防空驱逐舰或远洋护卫舰,美军的航母编队中通常会有一到两艘提康德罗加级巡洋舰。第三种舰艇就是水下打击力量潜艇。虽然潜艇是一款进攻性极强的武器装备,但航母编队中的潜艇更多的是执行反潜,护卫航母的任务,因为整个战斗群的打击力量核心就是航母本身。第四种舰艇就是补给舰。一支航母战斗群最少要有一艘远洋补给舰对整个战斗群提供燃料,饮用水,食物,弹药等等的补给。以上四种就是通常情况下航母战斗群的舰艇组成种类。但根据执行任务的性质,航母战斗群舰艇会有小范围的改动。例如1983年美军对美洲国家格林纳达发动的军事行动中,其航母编队中增加了两栖攻击舰,并且出色完成了登陆作战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