桌上网球,乒乓球从小球改到大球?
乒乓球运动最近数十年的最大问题,是如何发展的更壮大,更多人关注/更多人参与/更多地区普及,然后有更大的经济商业价值,最后才会出现竞技层面的良性发展。所以,所有改革的前提都是基于此;
乒乓球直径变大,受影响比较大的是中国队,这肯定没错。可背后最直接的支持者/推动者,也是中国队。把小球变大球说成是针对中国队的阴谋论,完全站不住脚;
整个改革前后的器材试制和测试,很多工作也都是中国完成的。比如红双喜承担了大球制作工作,中国乒协作为当时世界上唯一拥有测量动态乒乓球速度和旋转仪器的机构,主动承担了测试工作;
以及,电视转播费用直到今天依然是体育运动非常大的营收方式,除了直接的转播费用,它也起到了相当大的推广效果。甚至于说,电视转播直接决定了很多体育运动项目的生死,也不是特别夸张的形容。
——所以,从2001年10月1日起ITTF国际乒联修订了规则,把乒乓球的直径从38mm改到40mm,重量控制为2.7g。
因为,当时有机胶水等器材周边的出现,让乒乓球球速变得越来越快,观众也越难越看清高速飞行的球,这对电视转播的效果影响很大。更大的乒乓球就解决了这个问题;
大球让球速下降同时,马格努斯效应也会更强,旋转更弱,弹性更低,这对那些更偏爱旋转球的球员影响更大。也可以理解成改为大球后,球员间的对抗更加激烈、而非明显的一边倒了;
放慢球速又增加了每个回合的次数,一局比赛时长更长,这会让观众尤其是电视观众看的更过瘾。乒乓球的观赏性有了提升,电视转播商业价值变的更高了。
孔令辉和刘国梁,当年大球改革后打法影响较明显的两个人
有一次刘国梁做客金星秀,提到过小球变大球的主要原因:
节目里刘国梁也提到力主「小球变大球」的乒联主席,徐寅生老爷子:
中国乒乓球三巨头之一,1979年出任国际乒联副主席,1995年担任主席,1999年离任。
实际上,「小球变大球」最主要的推动者有两位,第三任乒联主席,日本人荻村伊智朗,和第五任乒联主席,徐寅生。
两人的人生轨迹非常相似。年轻时候都是亚洲数一数二的顶尖高手,退役后当教练带出过很多高手,而后又都进入国际乒联担任要职。
中间这位就是 荻村伊智朗
荻村伊智朗1970年起任国际乒联理事,1977年任第一副主席,1987年成为第一个亚洲人主席;比荻村小6岁的徐寅生1979年出任国际乒联副主席,这个副主席一做就是十几年——这多少也结合当时外交政策的指示,低调做事韬光养晦,力求乒乓项目的良性发展避免过于一家独大,所以一直担任副主席。
直到95年,荻村因肺癌去世、继任者瑞典人哈马隆德干了不到一年也去世了的情况下,乒联也实在没有更合适的人选了,徐寅生老爷子才最终出面当了主席。
第四任哈马隆德在任时间太短,第三任主席荻村和第五任主席徐寅生就成了是「小球变大球」最主要的倡议者及落实者,最终大球写入规则则是下一任沙拉拉手上了。
90年代初期乒乓球的欧亚竞争激烈度并不低,但乒乓球的发展却反而是倒退的,整个项目的商业价值并没有得到提升。
原因之一,当时乒乓球的球速越来越快,快到严重影响观赏性,尤其是电视转播的效果。
很多比赛往往一个发球就把对方给吃了,加上那时电视转播画面清晰度和转播技术不比现在,本身乒乓球台面积就很有限,观众在电视上想看清比赛细节就变得非常困难。
球速快回合少引发的连锁反应,看乒乓球的人越来越少,电视转播价值不断降低,乒乓球在全球范围推广停滞,收入每况愈下。
电视转播一直以来都是体育运动的生死父母,质量高、观赏性强的赛事转播能吸引大量观众,收视率的提高又能吸引来大量广告客户,广告和赞助的受益为体育赛事发展提供强大资金动力,这其中环环相扣。基本上,电视转播收入费用可以等同于一个体育项目的商业价值。
徐寅生和荻村当时想了很多解决方法,其中一个就是把乒乓球改大。
但改革面临的阻力很大,运动员和教练不想改打法(包括后来推广“塑料球”也是),现有器材商不想出钱重新搞模具搞实验。「小球变大球」决策提上日程不久,荻村便被查出罹患肺癌,以及荻村并没有获得他背后日本乒协的支持(日本乒协至始至终是坚定的反对者)。继任的哈马隆德和背后的瑞典乒协都不算支持派,加上哈马隆德多数时候也都耗在医院里,改大球的事中间搁置了一段时间。
直到徐寅生上任,乒乓球从38mm到40mm的改革才算开始正式推动,并列入了国际乒联工作日程。
这里面当然有中国乒协和国内器材商们的强力支持。
比如上海的红双喜承担了大球制作工作,按要求生产出一批高质量的40mm大球,由国际乒联送给各会员协会试用;
比如中国乒协作为当时世界上唯一拥有测量动态乒乓球速度和旋转仪器的机构,承担了测试工作。乒协科学委员会科研人员做了“不同直径的乒乓球对击球速度和旋转影响的实验”。实验结论也验证了,直径大的球,速度慢于直径小的球,旋转弱于直径小的球。
大球小球各数据对比
大球的马格努斯效应也会更强,旋转更弱,弹性更低
一组数据,38mm的小球时代,王励勤和马琳的弧圈球最高转速超过了100转/秒,而在大球以后,球的转速明显下降;向来以发球最转的刘国梁,他的下旋球也只有75转/秒。
这可以明显看出来小球和大球的区别。
大球的马格努斯效应也会更强,旋转更弱,弹性更低
1999年8月4日,第45届世乒赛期间举行的国际乒联代表大会,“大球改革”第一次提案,124个协会,结果10票弃权,83票赞成,31票反对,支持大球的已经占绝大多数,只不过因未获得超过3/4的票没有通过提案。但大球显然已经是确定趋势了。2000年2月23日,国际乒联在吉隆坡终于通过40毫米大球改革方案,决定从2000年10月1日起,也就是在悉尼奥运会之后,乒乓球比赛将使用直径40mm、重量2.7克的大球,以取代38mm小球。
2000年10月15日,江苏扬州举行的世界杯上,第一次使用大球的正式比赛。当时落选了奥运会的马琳3比0横扫金泽洙,拿下了改大球后的第一个世界冠军。
从此国际乒乓球算正式进入大球时代。
第21届男子世界杯,马琳夺冠
上面提到改大球过程中投反对票的,主要有日本、瑞典、韩国、朝鲜等国乒协,差不多都是比较获益小球的国家,认为改大球会失去在乒乓球运动中的优势。相反中国乒协非但积极推进改革,也做了很多其它国家乒协的工作——说是另一种“养狼策略”也没什么问题。
徐寅生老爷子,当然也包括此前的荻村伊智朗和下一任沙拉拉,都是大球改革的推进者。大球改革在徐老爷子这走完所有程序,最终在加拿大人沙拉拉手中完成落实。
38mm到40mm的变化,让瓦尔德内尔、罗斯科夫、盖亭、刘国梁等人成绩出现比较明显的下降,一方面也与老将的适应力有关。对应的,年轻球员就适应的快很多。比如没能去悉尼的马琳,当年才20岁,后来也成了第一个大球世界冠军。而王励勤、王皓、柳承敏、波尔等,都算适应的比较快的。
现在这批球员,张继科、马龙、许昕等基本从小完全处于40mm大球时代,他们也谈不上什么适应了。
针对中国乒协的阴谋论完全是无稽之谈,不存在自己坑自己这回事,有的只是尽量做大乒乓球的蛋糕,让更多人能分上一口。
乒乓球发明地?
乒乓球的发源地是英国。19世纪末,欧洲盛行网球运动,但由于受到场地和天气的限制,英国有些大学生便把网球移到室内,以餐桌为球台,书为球网,用羊皮纸做球拍,在餐桌上打来打去。乒乓球是一项技能型球类体育项目,是中国国球。
乒乓球组织机构设有国际乒乓球联合会、亚洲乒乓球联盟、中国乒乓球协会。乒乓球运动的“大满贯”是指获得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单打冠军、世界锦标赛单打冠军、世界杯单打冠军。乒乓球因其打击时发出“ping pang”的声音而得名。乒乓球为圆球状,重2.53-2.70克,白或橙色,用赛璐珞或塑料制成。乒乓球比赛分团体、单打、双打等数种。
乒乓球运动是由韩国传入我国的?
错的。从日本
乒乓球起源于英国.欧洲人至今把乒乓球称为"桌上的网球",由此可知,乒乓球是由网球发展而来.19世纪末,欧洲盛行网球运动,但由於受到场地和天气的限制,英国有些大学生便把网球移到室内,以餐桌为球台,书作球网,用羊皮纸做球拍,在餐桌上打来打去.
20世纪初,乒乓球运动在欧洲和亚洲蓬勃开展起来.
1926年,在德国柏林举行了国际乒乓球邀请赛.后被追认为第一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同时成立了国际乒乓球联合会.
乒乓球运动的广泛开展,促使球拍和球有了很大改进.最初的球拍是块略经加工的木板.后来有人在球拍上贴一层羊皮.随著现代工业的发展,欧洲人把带有胶粒的橡皮贴在球拍上.在50年代初,日本人又发明了贴有厚海棉的球拍.最初的球是一种类似网球的橡胶球,1890年,英国运动员吉布从美国带回一些作为玩具的赛璐珞球,用於乒乓球运动.
在名目繁多的乒乓球比赛中,最负盛名的是世界乒乓球锦标赛,起初每年举行一次,1957年后改为两年举行一次.
1904年,上海一家文具店的老板王道午从日本买回10套乒乓球器材.从此,乒乓球运动传入中国.
乒乓球八大技术?
一、推攻战术
特点:主要运用正手攻球和反手推挡的速度和力量,并结合落点变化和节奏变化来压制和调动对方,以争取主动或得分。推攻战术是左推右攻打法对付攻击型打法的主要战术,有反手推挡能力的两面攻运动员、攻削结合运动员等也常使用它。
方法:
1、左推右攻 2、推挡侧身攻 3、推挡、侧身攻后扑正手 4、左推结合反手攻 5、左推、反手攻、侧身攻后扑正手。
注意事项:
1、推、攻都要有线路变化、落点变化和节奏变化,这是推攻战术争取主动和创造扣杀机会的主要方法。
2、推挡一般以压对方反手为主,然后突然变正手,以创造进攻机会。如果对方正手较差,才可以推对方正手为主。
3、在推挡中突然加力推对方中路,使对方难于用力回击,然后用正手或侧身扣杀。
4、遇到机会球时要果断扣杀,这是推攻战术得分的主要手段。
5、推攻战术要坚持近台,又不能死守近台,要学会近台和中台的位置转换,掌握对手节奏。
6、推攻战术对付弧圈类打法应坚持近台为主,用快推和加、减力推挡控制落点,伺机采用近台反拉或中等力量扣杀弧圈球,然后进入正手连续进攻。
二、两面攻战术 特点:主要利用正、反手攻球技术的速度和力量压制对方,争取主动和创造扣杀机会。两面攻技术是两面攻打法对付攻击型打法的主要战术。
方法:
1、攻左扣右 2、攻打两角,猛扣中路。
注意事项:
1、正、反手攻球都要有线路变化和落点变化,以便创造扣杀机会。
2、要以压对方反手为主,然后攻击对方正手或中路,以创造扣杀机会。
3、遇到机会球时要大胆扣杀。
4、两面攻战术在主动进攻情况下要坚持近台,被动情况下可适当后退,在中近台或中台进行反攻。
5、两面攻战术对付弧圈球打法应坚持近台,用快带顶住对方的弧圈球,伺机采用近台反拉或中等力量扣杀弧圈球,然后转入连续进攻.
三、拉攻战术
特点:连续运用正手快拉创造进攻机会,然后采用突击和扣杀来作为得分手段。拉攻战术是快攻打法对付削球类打法的主要战术。
方法:
1、正手拉后扣杀 2、反手拉后扣杀
主要事项:
1、拉、扣的力量要有较大的悬殊,以使对方措手不及。
2、拉球要有线路和落点变化以调动对方,争取主动和创造进攻机会。
3、遇到机会球时要大胆扣杀或突击。
4、采用拉攻战术要有耐心,不要急于求成,对没有把握的机会球不要过凶。
四、拉、扣、吊结合战术
特点:由拉攻与放短球相结合而成,是快攻型打法对付削球打法的常用战术。
方法:
1、在拉攻战术的扣杀或突击后放短球。
2、在拉攻战术中放短球后,结合扣杀或突击。
主要事项:
1、拉攻中放短球,要在对方站位较远并且来球比较近网时进行,这样,放短球的落点容易靠近球网,可增加对方向前移动的距离和难度。
2、放短球后扣杀时,如果对方靠台极近,可对准对方身体方向扣杀,这样,往往能使对方难于让位还击。
五、搓攻战术
特点:主要运用“转、低、快、变”的搓球控制对方,以寻找战机,然后采用低突、快点或拉攻等技术展开攻势并进入连续进攻;在搓球中遇到机会球时进行扣杀,常常带有突然性,往往可以直接得分。搓攻战术是乒乓球各种打法都不可缺少的辅助战术。
方法:
1、正、反手搓球结合正手快拉、快点、突击或扣杀。
2、正、反手搓球结合反手快拉、快点、突击或扣杀。
注意事项:
1、搓攻战术既要尽可能早起板,以争取主动,但又不能有急噪情绪,否则,起板容易失误。
2、在搓球中遇到机会球时要大胆扣杀,这是搓攻战术的主要得分手段。
3、在搓短中摆短,可使对方不易抢先进攻,故有利于创造进攻机会,以便伺机用正、反手或侧身进攻。
六、削中反攻战术
特点:由削球和攻球结合而成,常以逼角加转削球为主,伺机反攻;或以转、低、稳、变的削球,迫使对手在走动中拉攻,以从中寻找机会,予以反攻。这种战术有“逼、变、凶、攻”的特点,是攻、削结合打法的主要技术。
方法:
1、正、反手削球逼角,结合正手攻或侧身攻对方右侧空当。
2、正、反手削两大角长球,结合正、反手反攻。
注意事项:
1、正、反手削球都要注意旋转强度的变化。在削加转后用 削加转球相似的手法削不转球,是使对方拉出高球,以进行反攻的有效方法。
2、削球时要尽可能压低弧线,以避免对方扣杀或突击。
3、削球逼角时要适当配合削另一角,以使对方在走动中击球。
七、发球抢攻战术
特点:发球抢攻战术是以旋转、线路、落点以及速度不同的发球来增加对方回击的难度,使其出现机会球,或降低回球质量,然后抢先进攻,以争取主动或直接得分,这是乒乓球所有打法特别是进攻型打法的主要战术和得分手段。
方法:
1、发下旋转与“不转”抢攻。
2、发正、反手奔球抢攻。
3、发正、反手侧上、下旋球抢攻。
注意事项:
1、发球要有线路和落点变化,以使对方前、后、左、右走动中接发球。
2、发球后要有抢攻准备,以不失抢攻的机会。
3、自己发什么球,对方可能以什么技术回击,要做到发球前心中有数。这样,才能较好地做好抢攻的准备。
4、抢攻要尽可能凶,又不能过凶,否则,会影响命中率。
八、接发球抢攻战术
特点:由某一单项攻球技术所形成,进攻性强,可变接发球的不利地位位为主动地位,也可直接得分,是乒乓球运动各种打法特别是进攻型打法的主要战术。
方法:用快点、快攻或中等力量突击进行接发球抢攻。
注意事项:
1、由于接发球抢攻是在对方主动发球,自己处于被动的接发球地位时所采取的进攻性打法,所以难度较大。接发球抢攻一般不可过凶,要看准来球的旋转方向、旋转强度和高度,采用适当的方法进攻。例如对方发加转下旋球,接发球抢攻时要采用提拉手法,以免下网。同时,攻球的力量不可过大。
2、接发球抢攻动作结束后,要立即作好对攻或连续攻的准备,以便继续处于主动地位。
3、接发球抢攻、抢冲的力量越小,应越注意球的路线或落点,一般应多打在对方反手;若对方反手强而正手弱,则可多打在对方正手。
说说你遇到的咸猪手事件?
我至今遇到过两次“咸猪手”事件,两次的时间间隔还挺久的,而第一次的时候,我还傻傻地不知道什么意思,最后是同学看出来的,帮我解围,还教会应该怎样做,才有了第二次的反击。
第一次遭遇咸猪手是我读初中的时候,那时候老实的我只知道读书学习,不太懂感情,也不渴望感情,整天一副高冷的神情,让人看不懂,也不敢靠近。因为那个时候正值青春期,学校里偷偷谈恋爱的人也很多。
我一直以为感情是你情我愿,相互有好感才可以,却没想到不渴望感情也避免不了被纠缠。初二的时候,每天课间休息的时候总会有几个隔壁班的男生在窗口张望,同学们都说是为我而来的。
可我怎么也不相信,后来我才相信那是真的(冲着我来的),因为有一次我被他们拦住了,其中一个同学说:“美女,我们注意你很久了。”我看了看他们,还没开口,他又说了:“因为我们老大喜欢你,这是给你的信,你记得看完。”
说完他们给我了一个信封,就离开了,进教室之后,有几个知道情况的同学赶紧凑了过来,闹着要打开看看,还有一个女同学大声念了一遍,然后笑着问我:“是不是被感动啦,会不会从了他呀?”
瞬间,全班同学的眼睛都齐刷刷地看向了我,我红着脸说:“不可能!”这个消息自然传开了,我以为他们也不会纠缠我了,谁知他们“阴魂不散”,虽然再也没有给我写信了,但脸皮更厚了。
感觉他们一天没事一样总是围着我转,先是几个男的把我围着,他们“老大”这才出现,远远地先说一句:“你们干嘛对美女这样?”接着快速走过来,把他们推开,一把拉住我。
我看得出来,这是他安排的,并没有理会他。过了几天又上演了这样的事,一次放学回家,我刚出校门就被几个男的拦住了不让走,这几个人并不是学校的同学,而是社会上的闲散人员,都是一副猥琐的表情。
与他们并没有过节的我不知所措,这时候“老大”又出现了,还是推开了那几个人,拉着我说:“你们想干啥?这是我女朋友,我不允许任何人欺负她。”而对方也不服,冲过来和他动手了,直到有两个被他打倒了才跑走。
而他搭着我的肩膀,说送我回家,走着走着他的手就到了我的腰间,我看了他一眼,他笑了笑。这时一个班上的女同学走了过来,一把把我拉开,指着他说:“你最好走开,离我朋友远一点,不要耍把戏!”
两人对视了一会,他欲言又止,转身走了,这时同学说:“我看到他们在一起玩过,明显是一伙的,又在耍小计谋。这就是想揩油,骗你的。有我在就不会让你受欺负。”因为这个女同学的爸爸是警察,我再也没被纠缠过。
她还告诉我说:“凡是刚没认识多久,就动手动脚,摸这摸那的男人,都是不怀好意。不要客气,直接勇敢地拒绝,呵斥。”没想到的是,他教我的后来还是派上了用场。
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我就见识了一个猥琐同事,这个同事一直给我们一种很正直的形象,因为和我住得不远(小区挨着的),有时候上下班就一起,那时候都是乘坐公交车。
记得有一次我和他正好在路上遇到了,就一起等车,上车后,人特别多,我走的前面,同事在后面,上车后他就站在我身后,挨得有点紧,他笑着说:“人太多了,挪不开。”我就没说什么了。
可后来一路上,他时不时地用身体碰我一下,因为路不平,我也认为是颠簸造成的,还是没有说什么。可他渐渐暴露了猥琐的心理,一直贴着我,还用身体某个部位顶着我。我意识到有问题了。
往前挪了一步,转身瞪着一脸享受的他,他红着脸说:“对不起,因为我喜欢你才这样的。”我没有顾忌他的面子,大声说道:“你还有脸不?简直就是道貌岸然的人渣,离我和别的女孩都远一点!”
这时车里的人也明白了什么事情,都看着他,周围的女性朋友都鄙夷地走开了,而他只是低着头,没有说话。后来我再也没有和他有过交集了,当然也没有对其他同事说起,但他也还是辞职离开了。
经历了那一次,我后来坐公交车和地铁的时候都会注意周围的情况,毕竟现实中猥琐的人还是很多的。最后也建议女孩子在外面一定要保护好自己,遇到这样的事不要怕,大声呵斥或者报警处理,让他们受到应有的惩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