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武70装备满属性,蒙古十大功臣下场分别是什么?
蒙古开国十大功臣,分别是四杰、四獒和二勇。也就是木华黎、博尔术、博尔忽、赤老温、速不台、者勒蔑、哲别、忽必来、 畏答儿、术赤台。
在铁木真统一蒙古各部,争霸天下的过程中有着一大批的功臣宿将。这其中最知名的就是四子、四弟、四养子、四杰、四獒、二勇将了。实际上,大蒙古国建立后,成吉思汗分封的是是八十八位功臣,包括七十八位功臣,十位驸马,掌管着划分的九十五个千户。这就是蒙古汗国历史上著名的八十八功臣,他们都封授为千户长,在《史集》和《蒙古秘史》上列举了详细的姓名、出身、主要经历和千户组成情况。
一般来说,蒙古十大功臣是四杰、四獒和二勇。这十人都是功劳赫赫,也都是分封的千户长。对于这些功臣,铁木真给予的待遇都是非常高的,他们也都属于战死或正常去世。
十大功臣下场1、木华黎
木华黎是奴隶出身,很早就追随于铁木真了。在最初的时候,铁木真还没有那么强大,打仗屡有失利,木华黎总是紧随他的脚步,舍身守护,因此深得铁木真信任与赏识。
大蒙古国建立之时,木华黎已经立下了赫赫功劳。分封功臣之时,木华黎被封千户长兼左翼万户长,位列第3位功臣,与博尔术位列诸将之首。另外,木华黎的堂弟秃格位列第10位功臣千户长,他的叔叔哲不哥位列第44位功臣千户长,家族可谓显赫。后来,木华黎又担任征金大元帅,被封为太师、国王,持九斿白纛,全权指挥攻金。攻金之时,木华黎连克州府,最终渡黄河到闻喜时,他因病去世。
木华黎去世后,家族却极其显赫。蒙哥、忽必烈时期都曾大加封赏木华黎家族,在元代木华黎家族也是地位崇高,他的子孙袭国王称号者有12人,再建国王旗帜者7人,而且他们家族历来都是四怯薛之长。
2、博尔术
博尔术幼年之时就与铁木真结为按答,是最早来到铁木真身边的人。当初铁木真的父亲也速该去世,乞颜部只剩下八个人和八匹银灰色骟马。就是这八匹马也被人盗走,铁木真去追赶时遇见了博尔术。当时博尔术才13岁,就义薄云天地陪伴铁木真追回了被盗的马。自此,两人结为按答,博尔术一直追随于铁木真身旁。
在统一蒙古诸部时,博尔术屡次救铁木真于危难之间。因此,铁木真最是信任博尔术,被推举为大汗后,博尔术与者勒蔑同被封为众官之长。大蒙古国建立封赏功臣时,博尔术为第二功臣千户长兼右翼万户长,子孙世袭四怯薛长,并且享有九次犯罪不罚的特权。其后,博尔术又跟随铁木真征讨西夏,在路途之中病逝。窝阔台时期对博尔术家族大加封赏,并追封他为广平王,元朝时期传承六世八王,也是极其显赫。
3、博尔忽
博尔忽是许慎部人,是成吉思汗之母诃额伦的养子。因此,博尔忽既是四杰之一,也是四养子之一。
统一蒙古各部时,博尔忽屡有大功。在大蒙古国建立分封之时,博尔忽位列第15位功臣千户长,世任怯薛之长,享有九次犯罪不罚的特权,而且他的长子脱欢位列功臣第60位。不过,博尔忽去世较早,在1217年征讨秃马惕部时中伏兵而死,后来被追封为淇阳王。博尔忽虽然去世较早,战绩不如木华黎等人,但他的家族依然是顶级贵族,权倾朝野。不过,到了也先铁木儿时期,谋杀元英宗犯了谋逆罪导致家族爵位被削,但也只是惩治了一人也是很好了。
4、赤老温
赤老温是泰赤乌部人,早年和父兄救过铁木真。不过,赤老温虽然是最早认识铁木真的,却是最后归顺的,也是立下不少战功。大蒙古国建立时,赤老温并不在八十八位功臣之中,他的父亲锁儿罕·失剌位列第27位功臣千户长,实际上是赤老温代父领军,他们家族同样是怯薛之长,有九罪而不究之赏。
赤老温也是早早去世,具体原因不详。虽然赤老温的妹妹是铁木真的皇后,但他也是四杰之中唯一没有王爵的。在元朝时期,赤老温家族是贵族但不算顶级,不过中亚的一支却是混得风生水起。
5、速不台
速不台是兀良哈部人,大蒙古国杰出的军事统帅。铁木真统一蒙古各部时,速不台就经常担任先锋,屡立战功。大蒙古国建立时,速不台位列第51位功臣千户长。
在大蒙古国的征战中,速不台依然是最重要的将领。攻打金朝,击灭蔑儿乞部,大败花剌子模,速不台都是战功赫赫。第一次西征之时速不台与哲别越过高加索山脉进入南俄,打败俄罗斯联军,东还之后再次攻夏破金,第二次西征速不台依然为主帅,大军兵锋指向钦察和斡罗思等地,控制匈牙利和东欧等地,并且计划入侵中欧。因为窝阔台去世,西征大军返回,在贵由登基没几年速不台就在家去世了,元武宗时期被追赠河南王。
速不台勇敢、多谋、果断,西方国家普遍认为他是成吉思汗部属中最能干和最具才华的将领。四杰虽然厉害,但速不台才是征战世界的名将。速不台家族也是三代名将,速不台的儿子是兀良合台,孙子是阿术,都是大蒙古国和元朝的名臣宿将。
6、者勒蔑
博尔术是第一个跟随铁木真的,者勒蔑是第二个跟随的,是他最好的伴当。
自幼时起,者勒蔑就追随于铁木真,多次救助他于危难之间。铁木真初任蒙古部汗位时,者勒蔑和博尔术就是众官之长。等大蒙古国建立后,者勒蔑位列第9位功臣千户长,并且有犯九罪不罚的特权,还有就是者勒蔑的弟弟察兀儿孩也是位列第58位功臣千户长。不过,者勒蔑去世较早,因此功名不如速不台、木华黎。
7、哲别
哲别是别速部人,原名只儿豁阿歹,早年曾是铁木真的敌人。战争之时,哲别还曾射伤铁木真的爱马,不过最终还是铁木真胜了,哲别成了俘虏。哲别对铁木真说如果饶他一死,愿意为他赴汤蹈火。铁木真欣赏哲别的坦诚,就收下了他,赐名为哲别,担任十户长。
哲别骁勇善战,逐渐成为成吉思汗手下重要的战将。大蒙古国建立之时,哲别位列第47位功臣千户长,他的功劳都是一次次拼杀出来的。南征金国,平灭西辽之时,哲别依然立下了赫赫战功。第一次西征之时,哲别和速不台一直前进,哲别率军直打到克里米亚半岛。在东返之时,成吉思汗的这支神箭凋落了。哲别的后人没在元朝,基本都在旭烈兀建立的伊利汗国效力。
8、忽必来
在铁木真早期之时,忽必来就和兄弟忽都思跟随了他。大蒙古国建立之时,忽必来位列第8位功臣千户长,总管汗国军务。忽必来的弟弟忽都思也位列第42位功臣千户长,从分封就看出这两兄弟的重要性了。
忽必来去世较早,1211年就去病逝了。再看下其他人的去世时间,成吉思汗是1227年去世的,木华黎是1223年去世的,速不台是1248年去世的,哲别大约是1224年去世的,所以这些去世较早的人战功不如木华黎、速不台、哲别。
9、畏答儿
畏答儿就是忽亦勒答儿,是忙忽惕氏首领。 十三翼之战后,畏答儿脱离札木合投奔了铁木真,他勇猛善战,与术赤台并称为二勇将。当初铁木真与克烈王罕对战之时,铁木真命令术赤台率部出战,术赤台见敌军人数众多横鞭马鬃不应。畏答儿奋然出战,身先士卒破阵,这一战虽胜,他却脑部中流矢,没多久就去世了。铁木真非常惋惜,大蒙古国建立之时,追封畏答儿为21位功臣千户长,他的儿子忙哥合勒札也被封为第52位功臣千户长。
窝阔台时期感念畏答儿的功劳,又封忙哥为郡王,接连增封二万户。术赤台的孙子端真很是不服,忙哥的家臣没有自己多为何封地却比自己多。窝阔台只说了一句你忘了你先人横鞭马鬛之时了,端真哑口无言。后来,忙哥去世,他的孙子、曾孙都世袭郡王,很是显赫。
10、术赤台
术赤台是兀鲁兀部首领,依附于札木合。十三翼之战后,术赤台不满札木合的残暴,归附于铁木真。
术赤台勇冠当时,在征战之时经常率部为先。大蒙古国建立之时,术赤台位列第6位功臣千户长,并且铁木真准他家族世代统领兀鲁兀的四千人。术赤台也是正常去世,他的儿子是怯台,历仕四代帝王,被封德清郡王,封有两万户。
成吉思汗对手下的功臣是极其厚待的,功臣们都被封为了千户,并且享有世袭罔替的特权。十大功臣除了战死就是病逝,对武将来说也都是极其圆满了,他们的后人也都比较显赫,比很多王朝的功臣强多了。
炒房团是怎么炒房的?
炒房团看似神秘,逻辑却非常简单:都是利用价格杠杆的优势,短时间哄抬价格,浑水摸鱼捞一笔,或者等待蝴蝶效应坐收渔利。
从这个角度来说,马云身为浙商,却有着徽商和晋商的习气,他从来不屑于采用这种玩法,而是和几百年前乔家大院或者胡雪岩的钱庄、票号一样,布局一盘大棋,注重长远发展而非短期的暴利。
但所谓“在商言商”,这种短线的操作也确实很适应变幻的大环境。90年代的时候,提到浙商,多半会是鲁冠球这样的实业家,但后来浙商逐渐演变成了了“温州炒房团”、“东阳高利贷”等现象的代名词。
不过,伴随着国内调控的收紧,越来越多的炒房团开始转战海外。
上周在洛杉矶,我有幸作为媒体代表参加了一场由ITPC、IIPC和美国联邦商务部联合举办的印度尼西亚招商论坛,之后的酒会上遇到了很多来自美国各地的华人投资者以及来自中国大陆的炒房者。一位业内人士告诉我:去年增长的高净值人群中,有接近15%的炒房者,而其中的相当一部分,将海外炒房作为主要战场。
其动机不言自明,海外资产的配置对于这一部分人来说是绝对的刚需,既有分篮避险的考虑,又有较为实际的打算。这部分人群不仅是海外购房的生力军,同样也是投资移民和美高美本家长的主力群体。
而这样的大势甚至影响到了当地的时局。前些年海外炒房团趋之若鹜的温哥华,房价一度涨到了爆点,当地民众极为不满,以至于政客在联邦大选的时候,将上台之后严控炒房的许诺作为拉票的宣言之一。
所以,炒房团中一部分人选择了转移战场,尽管加州阳光下的美国西海岸仍旧不失为优质资产的保底选项,但是开辟新的投资市场,还是成为了逐利的人群眼下最为焦灼的问题。
这也是他们来到这个论坛的原因——直接的面对当地政府的官员和华商群体,能够更好地一探虚实。
这部分中国炒房者,对于政策动向异常敏感。
众所周知,中国炒房者的逻辑非常中国特色,和股市一样,楼市投资的选择也往往是政策市导向,譬如城铁修到哪里,哪里的房价就会迎来几乎百分百的上涨预期。这种中国化的思维,也移植到了对海外房产的投资之上。
一名资本圈的老江湖告诉我,下一步他们预备开拓亚洲尤其是东南亚的房产投资,因为这一块的市场,潜力很大。现在的中国海外炒家们,不像过去那么盲目,譬如纸醉金迷的迪拜,不再列位他们的考虑范围之内,反倒是一些看上不太发达的国家,譬如柬埔寨、越南和印度尼西亚之类的,因为一带一路的关系,未来升值潜力巨大。
与此同时,对发展和GDP的渴求,让这些国家对于引入投资给予了良好的政策土壤。
论坛上,印度尼西亚方面的官员接受我采访时表示:印度尼西亚具有良好的财产保障政策和整体环境,爱投资者将会得到当地政府的背书,不会因为政局变动和商业环境改变而承担潜在风险。同时,近年来基础建设和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投入,也让印度尼西亚位列国力上升经济体的前列。
当然政府的承诺再好,也要看投资者是否买账。炒房团作为投资群体中热钱的存在,其动向无疑引人关注。在论坛的酒会聚餐上,我偶遇了一位熟人,也来自浙江,是我妈的朋友,很早下海的炒房客的一员。
这位阿姨和我攀谈,说到她对论坛的主题不甚感兴趣,因为多半是在鼓吹“现在印尼的投资环境有多么好,人力成本低廉,比中国还低,而且中国还有中秋国庆春节各种节假,他们没有,所以特别特别适合投资办厂。”众所周知,现在的印度尼西亚有点类似于本世纪头十年的中国,大量Made in China都转移了过去,这从一些像adidas、asics之类的运动品牌迁厂可以窥见一番。
而她感兴趣的,是印度尼西亚“低廉”的房价和地价。
阿姨跟我说,那两年限购特别凶的时候,他们曾经一度转战二三线,但是终究没有恋战太久。
“还是要站在大局观的角度去看。”阿姨早年是原杭州商学院的老师,所以说起话来格外有知识分子的气质。“中国最值得投资的还是一线城市的房子,是绝对的优质资产,泡沫即便有,也是相对于短期的,二三四五线,就说不定了。这是我们当时的判断。”
我问她,为什么是相对于短期的泡沫。
她说:“中国的房价就好像往一个非常高的杯子里倒啤酒,虽然在某一个时刻看来,泡沫的高度是高于实际啤酒的高度,但是随着新一轮的倒酒,很快啤酒的实际高度就会超过之前泡沫的高度。”
阿姨说只留了北京和上海这两个“超一线”城市的房子,国内基本上没有操作了,抽出资金来炒外市。从美国到加拿大,集团化运作的资金杠杆,力量是巨大的,阿姨他们所到之处,房价“势如破竹,噌噌上涨”,顿时一片哀鸿遍野。
近两年,他们又盯上了“一带一路”,这也是她为什么要过来的原因。
阿姨说,她的朋友中,之前有在柬埔寨或者泰国买房的,现在已经赚了不少,别小看这些国家看上去不发达,但是GDP增速相当惊人,和十几二十年前的中国差不多。GDP和房价的相关性是最为显而易见的,所以在低位时上车就好。
不过,自从外汇管制之后,钱是越来越难出去了。最新出台的政策明令禁止买房,搞得不好还会被罚款。
但是他们仍然有办法,通过实业转房产的方式,可以将实业投资获得的收益投资房产,不过这种方法需要的周期会非常长。另外,还有其它钻空子的方式,估计比较敏感,在我的追问之下阿姨语焉不详。
我问到,东南亚市场未来会取代北美么?
她回答说,未来一段时间肯定是热钱涌入的地方,长久来看,肯定不比欧美了。此时此刻我们所在的地方,才是未来世界的中心之一,这是由强势文化和科技革命的地位决定的。无论是洛杉矶还是湾区,比钢筋水泥更硬气的是好莱坞和FLAG....它们才是确保房价保值不垮塌的钢筋混泥土。
实际上,像阿姨这样的买家,算得上是较高段位的,所以看到了问题的本质。
从买家的群体来看,有之前在北美炒房多年的老江湖,他们往往资金充裕,手握加国“二华”或者美国加州的房源,没有后顾之忧,便想来尝试一下新兴的市场;也有刚刚进入炒房领域的新手,觉得现在北美很多地区的房价处于高位,就选择了看上去潜力尚未发力的东南亚市场。如果说东南亚和第三世界市场是风口的话,北美的地产投资就是更像old money一些,稳健、长期的为置业人带来收益。
而在美买房的主流地产经纪公司,包括Re/Max在内名下都有不少华裔经纪人。与餐饮业、中低端娱乐业和汽车行等并列,地产经纪是老一辈华人立足北美的主流职业。华人地产网创始人许圳野表示:“正因为从业者背景复杂,容易让来自国内的置业者吃了信息差的亏。”从投资者的角度出发,缺乏第三方评估和信息整合机构的或许正是这个现象的成因之一。而Huarenhouse则代表了新一代华裔创业者做的尝试:或许拥有半个世纪沉淀的北美地产行业可以在互联网化中找到解决方案。
远在万里之外的中国,印着Deigned by Apple in California的机器源源不断地流向早早排队的人群中,院线每月轮番上映的出自五大片场的吸睛电影。这一切,和帝都地铁早高峰的人满为患一样,看上去似乎永远那么坚硬,那么一潭死水,那么牢不可破。
你们知道炒房团是怎么炒房的么?不仅仅是花钱买房这么简单,怎样高价出手才是重点。
所以今天,就让选楼君跟小伙伴们聊聊该如何炒房这一话题。些许浅谈,只为博君一笑,莫要忘了点个关注哦。
二、操作手法:
某新盘入市,均价大约在1万/㎡之间,炒房团看中该盘的升值潜力后,便会一次性买入100套(或是一两栋或是整个楼盘的所有二层跟顶层)。稍微过段时间,该盘的均价便涨到了1.1万/㎡,于是炒房团开始行动了,直接拿出10套房源在网上挂1.3万/㎡试下盘。
同小区的业主一看,哎呀,我买的房子这么快就涨价了?大好事啊,肯定是规划下来,某医院或是某学校或是某地铁口要落在小区附近了(不要小看这些人的想象力,给他们时间以讹传讹,他们会把市政府搬迁地都移过来),于是,众业主纷纷抬高自己的挂牌价至1.3万/㎡。
又过了一段时间,炒房团如法炮制按1.5万/㎡的价格挂了10套房子(当然,也借了全国房价上涨的东风!),不明真相的群众会怎样?肯定闭着眼跟风啊。
于是乎业主群就形成了这样一个共识:自己很牛,自己的眼光很好,自己所买楼盘的价格必然会在两三年内翻倍,别人啊,那是绝对没自己英明、神武、果断的;别人啊,绝对是羡慕不来的。这个时候谁还买房?谁卖谁傻。
所谓的普天同庆,莫过如此!
三、就在全民狂欢之际,炒房团出手了。
先拿两套商品房以低于楼盘均价的1.4万试试水,说是因工作调动或是公司需要等原因急于出手,这个时候各方的正常反应如下:
3.1)其他业主:这人是不是傻,竟然卖这么便宜,估计是公司真的快要破产了吧。我要有钱我就把他的房子买下来。
3.2)房产中介:泪流满面,这个盘连续不断抬价,已经很久没有成交了,这个时候能降价的都是衣食父母啊,赶紧推,赶紧跟老客户打电话。
3.3)接盘侠们:咦?好便宜啊,一楼跟顶楼都要卖1.5万/㎡,这个六楼只卖1.4万/㎡?难道是外地投资客不知道本地行情?难道自己要走大运了?
会怎样?当然是业主惜售,刚需纷纷出手抢着买。可令人奇怪的是,网上挂的那十来套房,不论怎么卖就是卖不光啊。
炒房客反复利用这个办法,把手里的房子全部变现离场。而本小区想卖房的业主在把价格挂在1.5万/㎡之后,月复一月,房子还是那套房子……
三、写在最后:我也不说大城市,就比如某个小县城好了,一年到头估计也就只能推一两个楼盘,五六百套商品房。
原本供需是均衡的,但当某一天有一个炒房团带着10亿资金介入的时候……。房价,是真的不会以当地老百姓那三千月薪可以决定的了的,然否?对此操作手法,各位看官觉得如何?欢迎留言探讨。
2001年8月18日,150多个温州人坐满了三节火车厢,浩浩荡荡抵达上海。他们不为旅游探亲做生意,而是在《温州晚报》的组织下,专程到上海来买房。
为此,上海房产协会甚至收到市政府领导指示:一定要把温州看房团服务好。这次,温州人砸下5000万,让上海人大喜过望。两个月后,又一波温州看房团莅临,成交8000万。
就这样,温州看房团在惊人的豪买中,跃上历史舞台。
温州人敢这么干,不是没有原因的。上世纪90年代,温州中小企业异军突起,大小老板个个手握百万,四处为钱找出路。此时,中国房地产业和城镇化的趋势渐起,嗅觉灵敏的温州人迅速捕捉商机,从1998年开始涌入温州楼市。短短3年,把温州房价从2000元/平方米炒到7000元/平方米。但温州人很快发现,500公里外的上海,才是风险更低、空间更高的地产价值洼地。
上世纪80年代,一批温州人来到上海北京东路,扎堆开出了上百家电器店,打造出不折不扣的“温州街”。他们做生意、开市场、安家置业,成为典型的“新上海人”。遥望上海3000元/平方米的房价,温州人都不淡定了。很难想象,1994年为振兴房价,上海市推出过一个大利好:买房就送蓝印户口,一并解决子女读书、就业问题。机敏的温州人大喜过望,看准了机会来抢房,迅速与上海的开发商看对了眼。零敲碎打的买卖规模小,上海开发商干脆在《温州晚报》上投广告。结果天雷勾动地火,迅速点燃了温州人的激情。由于人太多,《温州晚报》干脆组织了个看房团奔赴上海,就此创造历史。
人们简直发现了一块新大陆,立刻把看房团的商业模式运作了起来。
上海开发商迅速在温州三大报(《温州晚报》、《温州都市报》、《温州商报》)上猛砸广告,让报社变成了“看房旅行社”,3年间组织温州看房团近百次,次次爆满;《温州晚报》甚至趁势成立购房俱乐部,会员一度超过6000人。“温州炒房团”迅速横扫中国,每到一处都掀起购房狂潮,引发的叫好与声讨都不绝于耳。有媒体估算,当年的“温州炒房团”号称规模10万,携资1000亿。这些数字显然并不确切,但它确实显示出民间的炒房资本正横扫一切。
印象中,“温州炒房团”通常一掷千金,让人以为个个是老板,其实并非如此。炒房团成员复杂,老板、白领、村民都有,甚至包括赋闲在家的太太和老太太。温州家庭男主外女主内,炒房热一起,男人们没空走四方,太太们就带着钞票闯天下。在温州农村,还有一股令人咋舌的“金融力量”——老太太。她们其貌不扬,却是村里公认的资金枢纽,讲信用、有地位;谁有闲钱,都会到老太太那去登记寄存,利息高、有保障。借钱融资数百万,老太太召之即来、挥之即去,信用极佳,以至于被戏称为“老太太银行”。这些没文化的老太太,一度把持着温州农村的金融命脉,借钱利息则高达20%,也非寻常人都敢借。温州媒体则看准了“太太”们手握重金,迅速组织起“太太看房团”。“太太们”犹如旋风,横扫上海房展会。比对着温州的高房价,觉得哪儿的房子都便宜。
不管干什么,温州人都爱抱团,做生意、炒房皆如此。起初,看房团是希望买房时能有个商量,一群人共进退,都相中的楼盘肯定错不了。另外,抱团买房能跟开发商集体砍价,折扣肯定比一个人来得大。
很快,江湖上便流传起各色温州人的炒房故事。
2002年,某温州炒房人以120万的首付在上海狂买20套商住房,每套约20平方米。然后,他为每套房配齐家具后出租,以每月每套3000元的租金顶按揭,每个月还净赚2万。
两年后,房价暴涨一倍,再将房子全部脱手。这个炒房故事堪称经典案例,至今被很多炒房人所效仿。
接着,温州某老板腰挂35把别墅钥匙的传奇红遍网络。但故事被多家媒体转载后,腰上钥匙的数量开始模糊不清,从22把到72把不等。有人表示,确实见过一位腰挂60把钥匙的温州炒家,每天唯一的工作就是挨家挨户收租金,一天两户,一月收完。更离奇的是,这位大富豪竟然挤着公交去收租,让人误以为是收水电费的。几乎所有的售楼处都能传出大同小异的温州炒房故事。他们大都是西装笔挺、面色灰黄的中年人,一口浓重的江浙口音,跟漂亮的售楼小姐站一起简直自惭形秽,却在人们最初鄙夷的目光中扔下几麻袋现金,几层或几幢地买楼,让所有人在财富面前大惊失色。类似的故事越来越多,极富视觉和心理冲击力。人们在惊叹于温州人太有钱的同时,也在飞涨的房价面前失去了任何抵抗力。
炒房团不是老板们的专利,工薪白领、机关干部都参与其中。据说苍南县某机关干部,听说上海有块好地,被人撺掇着合伙“拿下”,便一狠心一跺脚卖了自家的房,搬进了出租屋。他跟着炒房团合资拿下土地搞房产开发,一年就把110万投资翻成了1000万。
温州人有多狠,炒房前敢让自己无家可归;温州人有多疯,炒起房来全村全家总动员,老太太都敢来上阵。
“温州炒房团”迅速“攻占”上海、杭州,接着开始向全国进军。他们足迹遍及各大中心与省会城市,后来连二线、三线城市也不放过。
“温州炒房团”不仅买得多、买得急,他们的炒作手法也不一般。
通常情况下,炒房团先集中拿下几个楼盘。然后,统一商量出个高价,报到当地的二手房市场挂牌,让人们感觉到房价涨了。
而在炒房团内部,又会订立“同盟条约”,谁也不许低价出手,否则会被“清理门户”。由于温州人爱抱团、重信用,价格同盟这招简直战无不胜,足以为抛售房产创造出令人满意的价格空间。很快,有人觉得不过瘾,干脆在楼盘边开家地产中介公司,专注炒高自家楼盘。本地人只见房价飙涨,不知内在玄机,时间一长,渐渐也认同了高价。来自温州农村的大量小炒家,则以家族或同乡集资参股的方式,参与到这场史无前例的炒房盛宴当中。
他们集中大笔资金,以口头托付的形式委托给牵头人,让他跟随炒房团四处豪买。炒房委托人则见识不凡,不仅懂得观察各个城市的城市规划、政策风险、楼盘地段,还会特别考察当地的二手房市场,估计有无炒作空间、退出机制,绝不做无谓冒险。
而一旦看准,便会迅速出手,联手杀价后又联手提价。这种集资炒家最看重风险,有时候为了快速获利,甚至会直接转手卖给其他炒家,赚的就是个万无一失。
即便本金极少的“房虫”,也有独有的炒房之道——炒房号。他们看准了热销楼盘后,或给售房员回扣直接拿房号,或一天100雇农民工排队拿号,再以数千或上万的价格将房号转卖。这种炒作方式极其经典,至今都能见到这种炒作手法的各类翻版。
我弱弱的问一下三国时期没有空军?
哈哈,三军可不是指的海陆空三军!三军一词始于春秋时的晋国,晋献公时设上下两军,晋文公时,建立三军,晋国六卿就是三军将佐,依次为中军将,中军佐;上军将,上军佐;下军将,下军佐。中军将为正卿,执政晋国,六卿出将入相,掌管晋国军国大事,是中国最早的内阁制度。
先来说说晋献公为何设上下两军:
晋献公的太子本来是申生,申生之母齐姜早逝。晋献公征服骊戎后,得到两个喜爱的战利品:骊姬姐妹。骊姬年轻貌美,又会讨好迎合晋献公,晋献公对他宠爱有加,骊姬生了个儿子叫奚齐,骊姬妹妹也生了个儿子叫悼子。
晋献公共有八个儿子,除了太子申生,还有两个有才能的儿子,就是公子重耳和公子夷吾,重耳的母亲与夷吾的母亲是亲姐妹,重耳与夷吾共同的外公就是狐突。
晋献公宠爱骊姬,就想废了申生,立奚齐为太子。就不把申生按照储君的礼制对待,给他最高的爵位,给他封地。
公元前661年,晋献公组建上军、下军去伐霍,他统领上军,让申生统领下军。出发前有士进谏,说太子是国君继承人,怎么能有官位?现在国君分封给他土地,还给他安排官职,这不合适。
晋献公却说下军是上军的副职,我统领上军,申生统领下军没什么不合适。士继续谏说,太子是国家的栋梁,栋梁已成,让他带兵不是很危险吗?
晋献公却说,减轻他的责任,虽然有危险,有什么害处吗?其实在晋献公的心里,就巴不得申生战死,这样就可以立奚齐为太子。如果申生不战死,就说他有战功,给他更多的封地,总之,就是让臣子们知道申生不再是储君的合适人选。
申生当然没有战死,骊姬就想别的办法陷害申生,申生被迫自杀,公子重耳和夷吾流亡他国。晋献公死后,年幼的奚齐即位,荀息辅政,大夫里克杀死了奚齐,想拥立公子重耳为新君,重耳认为时机不成熟,没有回晋国,结果公子夷吾即位,就是晋惠公。
晋惠公背信弃义,帮助过他的秦穆公很反感他,臣子们也反对他。晋惠公死后,他的太子圉即位,就是晋怀公。晋怀公害怕重耳危及他的君位,就让太外公狐突(就是重耳与夷吾的外公)召回两个儿子狐毛、狐偃(辅佐重耳的)杀掉重耳,狐突没有照办,结果晋怀公把狐突杀了,这一下激起了晋国士大夫的公愤。
公子重耳在秦穆公的帮助下,回晋国即位,就是晋文公,晋怀公出逃,晋文公派人追杀晋怀公于高梁。
晋文公四年,城濮之战前,晋文公设三军,每军各设将佐一名。地位从高到低分别为中军将,中军佐,上军将,上军佐,下军将,下军佐。并按照“长逝次补”的原则,轮流执政,称为三军六卿。哪些成就送110的马?
成就名,千里丹心万里路,送110%的马,这个成就要打完70年代所有的团队本,包括大小战宝,大小荻花后山,再加上宫中神武遗迹,持国天王殿,10人的,25的普通和英雄,一共10个本,刷完给110的黑马,马具的话,70级的五小四大刷完就有了,五小包括空雾峰,天工坊,无盐岛,三才,凌霄峡,四大包括荻花前山,风雨稻香村,日轮山城,天子峰,当然这些全得是英雄级别的才可以,具体的成就名忘了
关羽的墓穴在哪里?
全国现有三处关羽陵墓,一是河南洛阳厚葬关羽首级处,称为关林;二是湖北当阳埋葬关羽身躯处,称为关陵;三是关羽故里山西解州衣冠冢,称为解州关帝庙。这三处被称为三大关帝庙。据史料记载,东汉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孙权巧袭荆州,占据江陵,遣将击关羽,追至当阳,于临诅杀关公。但恐刘备兴师问罪,于是将关羽首级献给曹操,又按诸侯之礼葬其尸骸于当阳境内。曹操识破东吴计谋,也以诸侯之礼将关羽头颅葬于洛阳南门外。这就是关羽“身卧当阳,头枕洛阳”传说的由来。除了洛阳和当阳两处是埋葬关羽身首之处外,山西解州修建的关帝庙则为葬其魂之冢,比较有名的还有位于四川修建的葬其衣冠之冢的成都关羽墓。
关林
关林,为埋葬三国蜀将关羽首级之地,前为祠庙,后为墓冢,位于河南省洛阳市洛龙区关林镇。中国古代只有圣人的葬地才能称为“林”,如孔林、孟林等,而洛阳关林则是其中名气较大的一处。关林占地130余亩,位于洛阳市南7公里,是我国唯一的冢、庙、林三祀合一的古代建筑群。
关陵
关陵,原称“大王冢”,位于湖北当阳城区西北3公里处,占地70余亩,中轴对称式帝陵规制。陵冢为一圆形封土堆,高7米,围70余米,石墙、石栏环抱。已有1700余年历史。关陵,开始是座土冢,自隋唐以来,历代皇帝为关羽加封,使其成为武圣人,直至关帝,他的陵园随之扩大,形成宏伟规模。关陵是为纪念三国蜀将关羽而建,乃关羽之陵寝。
解州关帝庙
解州关帝庙为武庙之祖,地处山西运城市解州镇西关,创建于陈、隋(557年—618年)时期,总面积22万平方米,共有房舍200多间,分为正庙和结义园两部分,是现存规模最大的宫殿式道教建筑群和武庙,被誉为“关庙之祖”、“武庙之冠”。 是中国传统道德文化的神圣殿堂,关公被人们奉为发财致富、招财进宝的武财神。该庙曾数次失火,损失惨重,但在民国年间又予以修复和重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人民政府对解州关帝庙这座古老的建筑群落极为重视,将它列入了国家重点文物单位予以保护,对这座庙宇进行维护修复,使之基本上恢复了历史的原貌。
古时候,百姓的墓叫坟,王侯的叫冢,皇帝的叫陵,圣人的才能叫林。从对关帝庙的命名不难看出关羽在人们心中的地位,随着对关羽的不断加封,直到和文圣孔子齐名,被称之为武圣,大大小小的关帝庙全国遍地,也反映出关羽文化的源远流长。以上总结的几处关帝庙不论哪座均具有非常深远的历史意义,都是学习关公文化的必去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