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c无限技能,摩尔定律有终结之日吗?
1965年4月19日,彼时的老牌专业杂志《电子学》发布了一篇名为“让集成电路填满更多的元件”的评论文章。在这篇文章中,撰稿人戈登·摩尔根据自己观察的前几年行业规律提出了一个知名的预言:“在最小成本的前提下,集成电路所含有的元件数量大约每年便能增加一倍(原文:The complexity for minimum component costs has increased at a rate of roughly a factor of two per year ,引自Intel官网相关文章)”。
当然,稍微关注消费电子领域的朋友们听到这句话,应该都能反应过来了——没错,这就是大名鼎鼎的“摩尔定律”。而且准确来说,这才是摩尔定律最初、也最原本的意思。至于大家可能更熟悉的“每18个月,电子计算机的性能提升一倍,或者价格下降一半”,那其实是后人从“摩尔定律”中穿凿附会而来,“18个月”并非摩尔的本意,“性能或价格”更不是他关注的重点。
那么,为什么我们要在今天详细地重提摩尔定律呢?一方面是应读者们的要求进行这方面的科普。另一方面更因为在准备相关材料时,我们三易生活的编辑们意识到,人们对于这条几十年前的半导体行业“金科玉律”,时至今日实在是有着太多太多的误解、扭曲甚至是刻意附会,因此在经过商议之后,我们决定用这篇文章来尽可能地给大家详述“摩尔定律”的意义、影响,以及它所谓的“失效”和对我们大众消费者所造成的实际影响。
摩尔定律,其实它根本就不是一个定律
首先,我们希望大家明白一件事——尽管我们为了传播和理解上的方便,使用了“摩尔定律”这个名称。但实际上“摩尔定律”并不是一个真正的科学定律!
当然,我们不否认“摩尔定律”的提出者戈登·摩尔作为全世界半导体行业的先驱,作为曾经有名的“仙童八叛徒”以及当今芯片巨头英特尔的创始人之一,老先生本人的权威当然是非常高的。但是,即便如此,他所提出的“摩尔定律”依然不是客观存在的自然规律,只是一种经验主义的说法。注意,这可不是我们说的,而是英特尔方面的说法。用英特尔官网上的的原话来说,包含着“摩尔定律”原句的那篇文章(让集成电路填满更多的元件),本质上也只不过是“专家对未来的愿景(The experts look ahead)”而已。
明白了这个道理,那么所谓“摩尔定律的有效性”其实就变成了一个非常吊诡的事情。首先,回顾历史,我们会发现摩尔定律其实在传播的过程中经历过多次“修正”。首先是在1975年,摩尔自己在将“摩尔定律”写成论文提交给IEEE国际电子组件大会时,便将原本理论中的“一年增加一倍”改成了“两年增加一倍”——据他自己说,这是“根据当时的实际情况进行了改动”。而许多人现在所熟悉的“每十八个月增加一倍”,则又是后来的英特尔CEO大卫·豪斯在摩尔定律基础上所做的“魔改”——而且,豪斯不仅将时间改成了十八个月,还将“元件数量增加一倍”曲解成了“性能提高一倍”。
奔腾4处理器的晶体管数量是符合摩尔定律的,但它的性能显然并不符合这一规律
对于半导体产品来说,晶体管数量翻番是不是一定就会带来性能翻倍呢?稍有常识的人都知道不一定。但是,经过大卫·豪斯这么一解释,“摩尔定律”的整个内涵其实就悄然发生了极大的改变:
如果说,原始的“摩尔定律”还只不过是一名行业专家对于业内生产工艺的一种推论,那么扯上了“性能”之后的摩尔定律,就已经变成了半导体行业自我标榜的一种符号——我很先进,因为我一直在进步。与此同时,它也无形中给了商家说服消费者换机的理由——根据摩尔定律,老旧的电脑/手机/游戏机淘汰起来是很快哒,所以赶紧买新的吧!
商业化时代的摩尔定律:它早已成为了一种促销手段
当然,不可否认的是,由于摩尔定律作为半导体行业“规则”的存在,它客观上曾经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促进了整个半导体行业的自我进步,但是,自从“摩尔定律”和消费电子、和商家们促进消费的心理扯上了关系,为了让普通的消费者能够认同这个原本很严肃但其实并不严谨的“定律”,行业大佬们可谓是煞费苦心——一方面,他们将摩尔定律中的“元器件数量”异化成了“性能”,另一方面又反复倒腾原本“在最优的成本下”这句话,将它歪曲解释成了“半导体产品(乃至最终的电脑)的价格”。然而,即便如此,所谓“计算机的性能每十八个月就翻一番,或者价格降低一半”这样的言论看起来依然不够有说服力——特别是这个所谓的“性能”,到底要如何才能让潜在的消费者更直观地感受到呢?
这个时候,有趣的事情就发生了——当计算机CPU还处在单核时代时,厂商们用主频指代了性能;当计算机CPU开始进入双核、四核时代时,“制程数字”被拿来作为摩尔定律的直接指标;而到了如今,当主频、制程的提升都变得越来越困难时,“对飚核心数量、比拼XXXX跑分软件的成绩”又似乎成为了“证明”新时代摩尔定律依然有效的证据。
基于Intel Xeon W3175X 28核处理器和两块RTX2080Ti显卡的最强个人工作站,价格嘛…………
当然,这样变来变去的宣传策略,也同时带来了一些令人意想不到的负面效果——那就是所谓“摩尔定律的失效”。在十几年前,当奔腾4处理器的主频无法再提升的时候,人们开始质疑“摩尔定律是不是已经失效了”?在几年前,当Intel声明新半导体工艺的部署速度已无法再跟上“Tick-Tock”战略的节奏时,又有一些砖家学者开始声称摩尔定律已到极限。至于今天,当我们看到诸如i9-9990XE、RTX Titan这样的旗舰硬件产品相比上一代价格大幅上升时,相信也会有普通消费者产生这样的疑问:不是说好的十八个月之后硬件性能翻倍而价格不变么?是不是摩尔定律早已失效了?
摩尔定律失效了?技术上没有,但实际上早已发生
其实,原始的摩尔定律本来就是一种粗暴简单的猜测,它不是什么客观规律。自然也不存在有效没效——之所以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摩尔定律被大抵认为有效,一方面是源自戈登·摩尔本身的名人效应使人们选择性忽略了它的反例;而更重要的原因,则在于包括Intel、台积电、AMD在内的一系列相关厂商实际上是在主动用自己的产品规划去“支撑”着摩尔定律——支撑着大众消费者对于消费电子的信仰。说得更直白一点,就算有一天,半导体制程真的到达了物理极限,CPU厂商们也一样能够通过多层堆叠之类的技术继续造出更大、更强的产品,继续“证明”摩尔定律依然有效。
但是,你知道么?如果按照现代商业化的思路来解释的话,其实摩尔定律是早就“失效”了的!
这是什么道理呢?很简单,这么多年来,半导体巨头们一直以他们所理解的摩尔定律,告诉我们3C产品技术进步极快、性能一年翻一番、早买早享受、晚买享折扣……但实际上,他们口中的“性能”更多地只是一种理论上的算力,而并不是消费者能够实际感受到的流畅度。
IBM 5100型电脑,在那个时代,所有的电脑用户必然都是大神
之所以会发生这种现象,到还不是芯片厂商们的“锅”,而是我们人类的惰性使然:在戈登·摩尔所处的年代(上个世纪60-70年代),计算机并不普及,而当时能够接触到计算机的人、不是军方的高级技术兵、就是各大科研机构的研究员。他们用着极为复杂的机器码,写出晦涩难懂但运行效率极高的程序,以便它们可以在当时机能孱弱的电脑上运行。
尼克劳斯·维尔特,他同时也是一位知名的软件大神,自然有资格批评现在的程序员
但是,当时间来到上世纪90年代,情况已经不一样了:电子游戏、聊天软件、在线多媒体应用成为了电脑使用者当中最主流的程序表现形式,但一年到两年一换代的个人电脑却反而让专职的程序员们开始变得懒惰。1995年,计算机科学家尼克劳斯·维尔特观察到,由于程序员愈发懒于优化、软件愈发庞大臃肿、加上快速的开发周期带来程序质量的下降、以及软件公司管理的种种问题,软件速度的减慢已经抵消了硬件速度的提升,因此计算机系统一面遵守“摩尔定律”提升理论性能,一方面在实际的消费者可感知的性能上是不升反降的。对此,维尔特刻意用调侃“摩尔定律”的方式来命名自己的发现,将其称之为“维尔特定律”,其内容可以简单地概括如下:
“软件变慢的速度永远快过硬件变快的速度。”
科大讯飞推出了一款全语音人工智能耳机?
咪咕、科大讯飞联合发布全球首款全语音人工智能耳机,2018CES莫比斯惊艳世界
莫比斯海外首发,全球首款全语音人工智能耳机问世
据悉,人工智能和自动驾驶是本届CES的最大看点。当地时间1月9日上午,咪咕与科大讯飞联合发布了全球首款全语音人工智能耳机——莫比斯。科大讯飞董事长刘庆峰、科大讯飞执行总裁胡郁、京东集团副总裁及3C文旅事业部总裁胡胜利、中国移动终端公司董事长李连贵及中国移动咪咕公司董事长刘昕,共同参与了此次发布。这款被定义为“全球首款全语音人工智能耳机”的莫比斯Mobius,以咪咕内容与科大讯飞技术为核心,聚合语音操控,中英翻译,心率监测,健身指导,日程管理,出行导航,路线规划、音乐听书等的完整体系。据介绍,该耳机莫比斯Mobius,是以德国数学家的名字命名,寓意将“无限”科学的概念应用到生活中,并利用智能科技重构生活方式;logo也是以咪咕的两个圈作为视觉延续,塑造了一个更智能更现代的莫比乌斯环,同时这个彼此融合的无限循环符号也寓意着多元、融合、未来的无限可能。莫比斯耳机一经发布,就在CES展会现场引发了高度关注,吸引了海内外科技发烧友前来参观试用,引发了现场一波热烈的围观小高潮。凭借其富有科技感的外观设计、智能的操作方式与交互响应,收获了海外媒体及消费者积极反馈。人工智能+数字内容联手打造四大亮点,共同开启智能耳机新纪元据了解,耳机共有四大亮点功能,分别是全语音交互对话、智能操控语言翻译、心率监测健康指导及出行导航路线规划等一站式基础生活服务。依托于国内最大的智能语音领导者科大讯飞的技术支持,莫比斯通过与咪咕灵犀APP连接使用,搭载了一次唤醒、多轮交互、高识别率的语音识别和先进的语义分析系统,同时AIUI技术也使耳机具备了多轮对话的能力,使其能够精确识别用户所说的自然语言,响应用户的每一次唤醒,清晰理解每一次需求,让用户彻底解放双手。值得一提的是,莫比斯比市面上其他智能耳机更胜一筹的功能,就是它依托咪咕强大的内容资源,集成了咪咕系海量正版有声内容,超过1700万首歌曲,汇聚70万集、20万小时高清有声内容,涵盖原创、职场、经管、励志、少儿、悬疑、国学、军事、评书、资讯等84个分类,带着耳机不再无趣。除此之外,此次京东作为莫比斯耳机的国内首发平台,中国移动体系外独家销售渠道,通过提供零售基础设施、搭建无界零售场景,与咪咕开展多维度业务合作。顶尖的技术支持、丰富的数字内容与优质的渠道资源,彰显了咪咕致力于将智能语音、人工智能技术与数字内容产品相融合,为智能创造更多可能,为用户打造极致数字化业务体验,创新开启大众智能文化新生活的决心。上线10小时突破10万大关,超前完成京东众筹目标拥有多个颠覆性领先功能的莫比斯耳机,在国内已吸引了大量科技发烧友的关注。12月18日,莫比斯正式上线京东众筹,上线仅10小时就完成了众筹目标,第一天即突破10万大关。截至目前,众筹金额达480564元,目标完成度481%,支持人数1468名。据悉,莫比斯全语音人工智能耳机是咪咕公司首次推出的众筹项目。此次选择京东众筹这个科技爱好者、发烧友、极客聚集的平台,也是由于京东是中国移动重要的合作伙伴,服务中国9亿多用户和十几万品牌商,是中国最大的手机、数码、电脑零售商,2017年京东在3C线上市场占比超50%,稳居第一;且京东用户与耳机“科技发烧友、运动爱好者、音乐发烧友”的爱好者高度重合。未来,京东和咪咕将在产品、渠道、IP内容变现等方面持续开展深度合作,京东将全面承载咪咕数字化内容、智能硬件等产品。值得注意的是,莫比斯耳机仍在在京东火热众筹中,众筹将在2018年1月18日结束。本次众筹有4档众筹价格,分为11、699、799、1399元,不同档位拥有不同权益。众筹成功后,根据档位不同,除了获得全球首款全语音人工智能耳机,还可获得智能蓝牙体脂秤、《正义联盟》蝙蝠侠充电宝、全年悦听卡以及咪咕礼包等周边好礼。如果你想解放你的双手,抢鲜体验莫比斯,把握最新科技潮流趋势,那么就请去往京东众筹,与众多科技控和时尚达人体验莫比斯的独特魅力吧。2017 年最火爆的智能硬件,无疑是智能音箱。这一年,各种智能音箱争奇斗艳,将语音智能这一概念在大众中普及开来。
智能音箱已然成为家居场景下语音交互技术的最佳载体,那么在车载、户外、旅途等移动场景里,谁又会是最合适的语音智能载体呢?部分语音巨头已经开始在耳机领域进行下一轮的试水了。
12 月 18 日,科大讯飞与咪咕联合打造的一款语音智能耳机悄然上线京东众筹,在第一天便获得三百多位支持者,众筹金额突破十万。
▎利用智能语音贯通多重生活场景?科大讯飞人机交互落地 AI 耳机
这款耳机被命名为 Mobius,与数学上著名的「莫比乌斯环」同名,寓意追求极限。Mobius 由科大讯飞与中国移动旗下的内容平台咪咕联合推出,同时具备语音对话、运动监测、智能翻译、出行导航等四大功能,官方称其为一款「全语音人工智能耳机」。
据了解,Mobius 的用户画像是 25-35 岁的都市青年白领,因而产品会更多的关注商务、旅行、健身等细分应用场景。
商务层面,例如每日被工作填满双手的企业高管,可提供通过语音交互进行日程管理、接通电话;健身时,Mobius 能自动监测距离、时长、卡路里、及运动者的心率、步数等运动参数,也可提供健身训练语音课程;出行旅游时,可以开启 Mobius 语音导航,在遇见外国友人时能够支持五国语言的精准互译。
科大讯飞表示,Mobius 搭载了不久前刚发布的讯飞 AIUI 2.0 平台,集成了科大讯飞的麦克风阵列方案,具备优秀的远场语音识别、降噪及回音消除能力,能保证其在驾驶、旅行、运动等多重场景中均有优异表现。
另一大特色是具备多轮对话功能,Mobius 采用了科大讯飞 AIUI 的上下文对话场景智能识别技术,集成智能语义断句解决方案,可以结合交互的上下文进行语义理解,可以同时管理多个对话场景,跨场景信息共享长时记忆。
服务方面 Mobius 则能连通「咪咕灵犀」与「咪咕善跑」两款 App,分别应用于商务与运动场景;内容上则与咪咕平台接通,汇聚了 1700 万首歌曲及各类有声资源。
当被问及 Mobius 与目前市场上的各种智能耳机有什么不同时,科大讯飞认为目前市场上已经商业化的智能硬件,会比较注重场景的垂直分化性,例如有专门的降噪耳机、运动手表、语言翻译机。
而 Mobius 的特色在于利用全语音交互和可连接多重智能生活的场景,可以与更多场景深度融合。「耳机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使用频次极高的硬件,具有成为智能生活入口的巨大潜力。」
▎语音智能将在移动场景满地开花?巨头们已经开始骚动
智能耳机的智能,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首先是被整合进入语音助手,如 Apple Siri、Google Assistant,能通过语音对话进行指令操作;第二是支持生物识别运动追踪(biometric sports tracking)的运动耳机,例如可监测用户心率、计算运动过程中燃烧的时长、路程、卡路里等,细分市场需求看好;第三就是实时翻译。
AirPods而今年卖红了眼的 AirPods 便是第一类。AirPods 在刚推出时饱受质疑:设计奇葩、容易掉落、频繁跳票。然而开售后却很快被抢售一空,好评如潮。据分析师预测今年 AirPods 的销量可达到 1300 万副,独占无线耳机市场 85% 的市场份额,明年销量更是会翻一倍。
AirPods 的火爆迅速催化了一批智能耳机的出现,如三星于今年 6 月推出了一款名为 Gear Iconx(2018) 的无线耳机,目前已在欧美地区开售;Google 于今年 10 月发布的 Pixel Buds 开售后很快被抢购一空。
各巨头厂商智能耳机信息一览表,资料由深圳湾整理除了上面列表中的产品之外,据深圳湾社区内产业链人士透露,语音巨头亚马逊早在 2016 年 8 月便申请过一款降噪耳机的专利,目前也正在研发打磨一款智能语音耳机;此外还有老牌耳机厂商 Monster 魔声也爆料将会更新其 Monster Talk 系列耳机,并将植入一款名为 Melody 的智能语音助手。
▎智能耳机是语音交互在移动场景的最佳载体?Maybe
事实上,耳机行业正如传统的音箱领域一样,已经形成了一条非常稳定成熟的产业链条。音箱行业在 AI 技术的「入侵」下已然改变,那么语音智能下一步是否会真的高举人工智能的大旗,像变革音箱领域一样变革耳机行业呢?
小雅音箱的硬件方案供应商东莞佳禾智能在 4 年前便开始布局智能耳机产品,其高级副总陈亮认为,消费者是在 Alexa 火起来后,才真正关注到智能语音交互这一领域。智能音箱的战局已经渐趋稳定,大众对语音智能也已经形成了足够的认知。这时候苹果 AirPods 的大卖,Google 耳机 Pixel Buds 的不错反响,也在一定程度上促使业界的关注的焦点开始逐渐过渡到移动场景。
「如果说固定场景最适合的语音交互载体是智能音箱,那么移动场景就应该是耳机。无线耳机是天生的人体可穿戴设备,其最适用于移动的 Handfree 语音交互场景,未来将会诞生比语音音箱成百倍数级应用机会。」
Google Pixel Buds当然,也有人不太看好,因为耳机的核心功能一是音乐,二是通信。而所谓的智能耳机,虽然看似日程管理、车载导航、语言翻译、运动健身等样样可行,却局限于各种因素而一时无法做到全场景的贯通。「智能耳机要从耳机本体的的角度来设计打磨,但过于强调 AI 技术,容易舍本逐末。」一位业内人士如此评论道。
智能语音助手其落地主要有家居、车载以及移动三大场景。目前家居领域里智能音箱已经打得不可开交,不少语音厂商正在倾尽全力将其势力范围延展到更多的汽车、智能穿戴领域。
然而需要认识到 AirPods 的成功奠定了耳机向无线方向进化的趋势,却不足以论证 AI 在耳机这一载体上的重要性。在 AirPods 之前便已经有很多无线、支持语音交互的「智能耳机」出现,却在 AirPods 出现后的短短一年里被夺走了市场,至今为止它们依旧只是在默默迭代产品,教育细分领域市场。仅此而已。■
// 又见音箱系列课程//12 月 27 日,百度 DuerOS「唤醒之旅」系列沙龙将来到天府之国成都,向成都的科技创业者全面介绍百度 DuerOS 的产品及生态,并通过业内专业嘉宾的深度讲解以及合作伙伴、开发者的案例分享,对企业及开发者关心的 DuerOS 能力接入、DuerOS 技能开发、DuerOS 商务合作接入等细节进行一一解读。
LINNER携手科大讯飞推出首款人工智能语音降噪耳机,火爆美国CES展! 北京时间2019年1月8日,一年一度的国际消费类电子产品展览会(International Consumer Electronics Show,简称CES)于美国拉斯维加斯正式拉开帷幕。作为中国降噪耳机领先者,声源科技携旗下最新智能产品精彩亮相,吸引了众多观展人员的咨询及体验。Linner主动降噪耳机大放异彩CES展会的第一天,Linner降噪耳机纷纷集中亮相。涵盖运动款、商务款、入耳式、头戴式等多款产品,每款产品都采用了主动降噪技术,三频均衡的音质,同时具备超长的续航能力和亲民的价格,引来参展观众们的纷纷赞叹。2019 CES展|Linner降噪耳机现场2019 CES展|客户现场咨询Linner降噪耳机2019 CES展|客户现场试听Linner降噪耳机人工智能语音降噪耳机亮相作为第三次参加CES展的中国降噪耳机代表,Linner聆耳早在去年的CES展上亮相了首款头戴式混合降噪耳机。而今年,Linner与科大讯飞联合打造的人工智能语音降噪耳机 NC50 FLY 正式在CES展上亮相。2019 CES展|科大讯飞现场Linner NC50 FLY采用了奥地利微电子(AMS)的主动降噪芯片和Linner独特的降噪算法,一键控制主动降噪功能,低频降噪量最高可达到28dB-30dB。高灵敏度复合振膜材质的10mm动圈单元,结合入耳式耳塞与防脱落耳挂,无论是佩戴舒适度还是声音表现都有着优异的表现。内置电池的MicroUSB充电口设计,提供13小时的续航,能够满足全天佩戴的使用需求。2019 CES展|新品Linner NC50 FLY除此之外,人工智能语音降噪耳机Linner NC50 FLY 通过采用科大讯飞前端麦克风DSP方案,实现精准拾音、准确识别的AI语音交互。用户在使用过程中无需再动手操作手机,通过唤醒词即可激活语音助手,通过语音操作功能接听拨打电话、询问天气、翻译、智能问答、新闻播报等,获得真正解放双手的多场景智能交互体验。LINNER 聆耳与IFLYTEK 科大讯飞的本次合作,实现了智能设备优势的相互融合。在过去的几年里,人工智能驱动的设备和服务一直是全球技术展会上最受欢迎的项目。在未来,LINNER将致力创造智能化生活,让科技带来无限可能。关于 LinnerLinner是声源科技(深圳)有限公司创立的品牌,只专注于智能主动降噪声学产品的研究、开发、生产与销售。Linner拥有国际一流的技术水准,在降噪功能、通信和音频解决方案的研究、开发和制造方面走在国内前列,是中国降噪耳机的领先者。短短两年以其产品的实用性、可靠性和创新性闻名。智能主动降噪技术是Linner品牌的最核心竞争力。主动降噪是Linner的核心技术所在。“不骄”是Linner人追求理想的态度,让生活环境变得“不噪”是Linner不断攀登的理想高峰。“不骄不噪”与时代共勉。
3c无限技能中如何克制圣骑?
黑油 恐惧 光游 剑圣这4个可以无视圣骑死骑 没到30级就可以拆掉家 白虎出匕首 放猫头鹰 插眼睛可以克制死骑 远处直接T 然后BTBTBTBT直到死 有30可以秒杀
为什么有人玩英雄联盟只玩无限火力?
是因为无限火力不常开的原因,得不到的才是让人最心动的,所以每次无限火力一开,大家都会去玩。
众所周知,LOL无限火力只有在某些节日期间才会开放,无限火力这个模式较比普通模式激战程度更为刺激,所有的英雄CD超短,而且是无限魔法和能量的,玩过这个模式的玩家应该了解,例如一些十分变态的英雄,像贾克斯、小丑、EZ、杰斯等等一些玩起来非常过瘾的英雄,但为什么TX不常开这个模式呢,下面我们来分析一下。
第一、无限火力对于正常模式属于一种BUG或者外挂形式的模式,TX为了不影响玩家正常的模式进行游戏,只能不定时开放,就好比曾经的魔兽澄海3C,最经典的比赛模式的5.45和5.49两个版本玩的人非常多,在之后的无限技能无限蓝版本出现以后,前面的两个版本玩家骤然减少,因为无限技能的版本可以让玩家尽情的对战,不必考虑技能CD和耗蓝这块,从而导致游戏格局打乱,完全毁掉了澄海3C的比赛模式。TX应该也有这方面的考虑,长时间的玩无限火力将会导致正常排位匹配之间模式乱掉,大批玩家奔赴无限火力,正常模式玩家减少,系统匹配人数变少,会影响正常模式玩家的游戏平衡体验,所以这也是不常开的原因之一。
第二、TX为什么专挑节日期间开放无限火力,因为TX知道无限火力模式非常受大家欢迎,在这期间TX会相继推出一些活动,例如:拉克丝的璀璨魔法石(就是10元、5元抽奖的活动),再就是退出新款皮肤礼包和一些周边商品等。这就是所谓的营销策略,就好像用免费体检的方式让你做一些项目一样。所以,大家不妨看看下次无限火力开放时出现的一些所谓的活动吧。
第三、无限火力模式是TX收集在线人数高峰值的一个手段,LOL官方每年都会有几次统计全网同时在线人数并发布公告,已证实LOL的火热程度和玩家数量,每当无限火力开放的时候,的确会有大批量的玩家回归游戏参与其中,因为这个模式真的很刺激,所以TX将借此契机获取同时在线人数的高峰值,因为平时LOL的在线率真的照往年低了很多,由此,无限火力模式将不定期开放。
让你觉得印象最深的游戏是哪一款?
俩个游戏,吃鸡和MC,经典啊!
我还记得第一次进游戏时被打成这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