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eyr aug a1,斯太尔是什么意思?
斯太尔是奥地利一公司名字,射击游戏里常出现的AUG无托步枪就是该公司的产品,公司主要产品就是军事工业,也兼民营重工。
斯太尔是中国生产的重型载重汽车。新中国成立后,为解决汽车工业严重“缺重”(载重8吨以上的重型汽车)的问题,我国组织了对重型载重汽车的仿制生产。
穿越火线平民神器有哪些?
直奔主题
《穿越火线》端游
第一把神器“M16”:新手玩家拥有的第一把步枪武器,威力和后坐力我就不说了,反正能够真正驾驭这把枪并且完成连六杀的都是大神!
第二把“M60”:在我们这儿叫“老牛”,不知道你们那边叫啥,这把枪不仅经典,还非常适合拿来装X,爆头感十足,适用于团队、爆破、生化、挑战等模式,秒杀部分机枪。
第三、四把“UZI冲锋枪”和“乌兹双枪”:这两把枪射速很快,威力稍微有点弱。
如果你拿这俩把枪,尤其是“UZI冲锋枪”去爆破灭一支六人队伍,你能狠狠地装一下X,你的队友肯定也会有些惊讶。
第五把“温彻斯特”:传说中的爆头神器!一枪只能打出一发子弹,是的没错就一发……除了打头打其他部位都不能一枪必杀。
第六、七把“MAC-10”和“M93R”:其实我一直搞不懂策划为什么会将这两把枪分到副武器里?应该分到冲锋枪里才对。
尤其是“MAC-10”子弹都比某些步枪还多,射速也可以媲美部分冲锋枪,就是威力差了点,非常适合用来遛僵尸!
至于“M93R”我就简单说两句,这把枪射的虽快,但同样是威力不够,子弹也没有“MAC-10”多,关键这是一把CF点枪。
无托步枪在战场上拼刺刀是否会很吃亏?
一寸长,一寸强说的没错,但还有一句话叫一寸短,一寸险,说的就是无托步枪拼刺刀。在拼刺刀这个事情上,比别人枪长,优势十分明显。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老纪录片里,我们经常能看到步兵们组成方阵参加阅兵,肩上扛着的步枪都插着白晃晃的刺刀,随着人体行进一波一波的真晃眼。
老式的栓动步枪一般讲究远程直射火力,因此枪管就很长,再加上四五十厘米的刺刀,轻易不能近身。那个年代的拼刺刀式也是很讲究的。双方刺刀在交锋时,去敌性命不仅仅取决于刺,还有贴着枪身的劈砍。不过步枪和刺刀太长也有弊端,首先是不容易携带。在某些狭窄的环境,例如战壕内,长长的刺刀核步枪反而坏事。不是露头过早被敌人发现,就是挂住障碍物而无法刺向敌人。
所以,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堑壕搜索战里大容量弹仓的手枪或冲锋枪崭露头角,自动武器第一次显露出其优良的战术性能,从而逐渐发扬光大。从二战开始,交战双方不再强调远程直射了,步枪的长度普遍缩短,有的步枪和卡宾枪甚至开始装上折叠枪托。大规模的刺刀对决慢慢少了下来。当然,抗战战场有其特殊性,日本人迷信远射和刺刀,其所装备的三八式步枪是当时世界上最长的步枪,而中国军队则因为轻武器技术落后,刺刀是最后的防身手段。
二战后,各种机械化平台逐渐装备各国陆军,车内空间比堑壕里又狭窄了不少,步枪的长度进一步降低。无托步枪作为步兵自动武器的一个种类也崭露头角。但无托步枪在拼刺刀上比起有托步枪,缺陷比较明显。首先是握持上不太方便。有托步枪拼刺,发力手一般握在枪托处,而方向控制的手则在前部枪身。无托步枪,后部枪身不好握持,前部枪管可能因为射击后温度过高,也不方便握持。拼刺时不好发力,冲刺时因为枪短,冲刺距离短,对手能够轻易躲避。
不过现代化的正规战争,拼刺刀只能算作基本防身手段了。很少有场合能够用上。在建筑物内和车辆内部的搜索作战,短一些的无托步枪更有优势,能够开枪,何必拼刺刀?很多国家的军队士兵也会装备手枪等辅助武器,在防身上的选呢更多。
冲锋枪和突击步枪有什么区别?
笼统的说,冲锋枪射程近,精度低;而突击步枪相对来说射程较远,精度高。
我们先来说说冲锋枪。
世界上第一款冲锋枪是意大利军官列维里在1914年设计发明的,叫做维拉·佩罗萨冲锋枪。该冲锋枪为双管,射速高达每分钟3000发,配备9毫米的手枪弹。但是由于该枪射速很高,精度太差,而且又比较笨重,很不受士兵的待见。但是设计者本人表示不服,认为我这是超轻型机枪,你们当作冲锋枪使,是大材小用了。(多会找借口啊!)
(维拉·佩罗萨冲锋枪)
所以大家公认的世界上第一款实战冲锋枪,是德国人施迈塞尔在1918年设计的MP18冲锋枪,德国制造,血统纯正。
一战后期德国为了打破堑壕战的局面,采用了一种叫做“暴风突击队”的小分队渗透战术,这种精锐步兵小组配备步枪、冲锋枪、手枪、火焰喷射器,以及大量的手榴弹。MP18冲锋枪火力非常凶猛,发挥很大的作用。
MP18冲锋枪最开始配备32发蜗牛弹鼓,一战结束后,又配备了20发子弹的弹匣。MP18冲锋枪子弹采用鲁格手枪使用的9mm口径派拉贝鲁姆手枪弹,减少了后勤压力。
(配备蜗牛弹鼓的MP18冲锋枪)
(配备20发弹匣的MP18冲锋枪)
MP18冲锋枪流入中国后,大受各地军阀好评和喜爱。被亲切的称之为“花机关枪”。由于该枪结构简单,制作容易,所以在中国的上海、南京巩县、汉阳以及广东、山东等各地的兵工厂都有大量仿制。
在德国制造出MP18冲锋枪之后,各国鉴于这种枪火力猛烈,携带方便,所以纷纷研制出了自己的冲锋枪。比如较为著名的有美国的汤姆森冲锋枪、英国的司登冲锋枪、苏联的波波沙冲锋枪、德国的MP40冲锋枪。
(志愿军39军某部,苏制冲锋枪和M1卡宾枪混编)
这些冲锋枪都这么几个特点,火力猛烈射速高,射程近,精度差,和手枪子弹通用。
可以看出,冲锋枪是一种火力猛烈的近战武器,射程近和精度差是它的先天基因所致。
接着我们再说说突击步枪。
冲锋枪出现后,各国枪械专家们纷纷开始研制一种连发步枪,其射程比冲锋枪远(300-400米),但是又避免像毛瑟枪(98K)等因射程远而具有过大的后座力,导致连发射击时精度下降。
根据这个思路,法国人、德国人、苏联人都进行了实验尝试,但由于需要克服的问题较多,所以一直没有大规模量产装备部队。
世界上第一支全面量产的突击步枪,是德国人于1942年设计制造的MKB42突击步枪,该枪采用7.92mm步兵用短弹,此弹将原7.92大威力弹弹壳由长57mm减至33mm,装药量由47格令(约3克)减至24.6格令(约1.6克),弹头重由198格令(约12.8克)减至123格令(约8克)。为了绕开希特勒的反对(希特勒认为采用新型步枪短弹的连发枪械,会给后勤带来较大压力),该枪被命名为MP43式冲锋枪。后来该枪在库尔斯克战役中大放异彩,广受德军官兵好评。于是希特勒改变初衷,命令量产,因此该枪于1944年正式定型,被命名为Stg44突击步枪。
(德国Stg44突击步枪)
从1944年到1945年德国战败投降,在当时遭受密集轰炸和原材料匮乏的情况下,StG44突击步枪一共生产了40多万支,数量也是相当惊人的。当时德军的很多精锐部队,比如卡昂之战中的希特勒青年师,以及柏林战役中保卫国会大厦的党卫军部队,都使用了清一色的StG44突击步枪,给他们的盟军对手留下了深刻印象。
二战结束后,各国纷纷开始研制突击步枪,比较著名的有苏联AK47突击步枪,美国的M16突击步枪,我国的95式突击步枪等等。
那么我们来小结一下突击步枪的特点:最远有效杀伤射程在300-400米,使用中型枪弹,能够连发射击而且保持较好的精度。
(德国突击步枪采用的短弹)
综上所述,冲锋枪和突击步枪的区别在于:冲锋枪基本使用手枪弹,射程近,射击精度较差,火力凶猛,是作为近距离战斗(室内、巷战、堑壕战、密林战)的自动连发武器。而突击步枪使用中型枪弹,射程为中近距离,射击精度比较高,可广泛使用于400米以内的各种环境。当然,在重量上,冲锋枪要比突击步枪稍轻一些,使用的弹药也较小较轻,而且和手枪弹通用,减少了后勤的压力。
95式自动步枪在国际上什么水平?
笔者来说,有很多个人看法多数人未必认同。首先成本,网上说95要3000元???哪81是多少?笔者不知道(建议不要说给笔者知,已免泄露军事机密)。而需要技术程度对比,哪个容易生产?81主要继承AK(56冲)的工艺,可以很容易生产(连日本东京毒气事件的邪教,曾想在日本生产AK。缅甸克钦族反抗军能山寨81。而菲律宾想山寨M16,由于M16过于复杂,只好求助美国COLT原厂。),而95呢?不用答,一定困难多了。试想一想,如果你是第三世界小国发生战争,你会生产95吗?
在第三世界,步枪是一种消耗品,类似工具,不是一种精品豪装。简单易用便宜为王道。所以美国援助外国叛军武器多是AK,不是M4、M16。
维修性:工程塑料外壳的95,可以说在战场上无法进行修复。而81或AK可以靠焊接修复,数枝凑合一枝。
95是什么世界水平,就由各位自行评论。
有人说95使用小口径,所以一流。但在多个战场上,7.62mm×39未有被5.56等小囗径取代,東欧甚至重开生产,这代表什么,笔者认为小口径子弹对7.62mm×39优势不明显,7.62mm×39弹至少5年内不会被取代,10年后还是主流弹药。另一个要说的是有人说5.56弹比7.62mm×39贵?笔者不知真假。
而后弹夹(BP)步枪在未来步枪发展上来说,已经停滞。SA80(L85)破东西不用提、FAMAS会被传统步枪取代、AUG世界最好的BP步枪但市场占有率只有减少(比较新的斯太尔STM556是传统构型),而美俄德新一代步枪都是传统步枪。95的bp构型还可以说先进未来性吗?
在易用性方面:每一次看部队一秒甩开弹夹时,感觉如玩特技。在第三世界未受训练或训练缺少情况下,要用多少时间才能造出这样的动作呢?有一句话形容AK:天才的设计蠢才都会用。95是否可以用这句话来形容呢?笔者不作评论。
精度方面:笔者发现大部分狙击枪和精准步枪,较少使用后弹夹构造。由于瞄准基线较短,所以AUG和SA80(L85)要加装瞄准镜补偿精度。在实际操作上,国内一般士兵与武警很少或没有使用快速光点瞄准镜和狙击镜,同美国有很大差距。
笔者偿试总结一下:在过去二十年内的战争,发展中国家区域来说AK可说包打天下,原因无他,由于使用者贫穷资源有限,AK对他们来说非常适合,可见的将来(至少五年以上)现状不会变。已发展发达国家来说,战术导轨巳成主角,要快速反应用红点反射镜,要精度用狙击镜,夜间可用夜视镜、电筒灯,在战术导轨上互换非常方便。作为对比95式可说非常差,大一点口径的夜视镜或瞄准镜同腰射差不多。(参考自网上侯知建文章"官媒镜头:95步枪开枪瞄准镜前后乱跳,瞄准基线高下巴挨不到枪"图片最尾图)。一定有网友说95式不需要装上奢侈的夜视镜,但我可以肯定地说是这些配件是能大大增强效能增益器。以夜视镜为例:抗美援朝时美军有句话:白天是美军的,夜晚是志愿军的天下。
西方虽然有互换口径步枪概念,但笔者来说,在发达国家来说有必要淘汰现有步枪用新的互换口径步枪来代替吗?我看不会。
(题外话有网友话56式7.62mm×39弹精度差。在未有79狙前,我们用56半作狙击枪用{79年越南边境战争立功狙击手就有用56半}。
几年前笔者在电视上收看看美国国家地理杂志上介绍一款枪上小形火控系统,能大幅提高射击精度。据闻10式12.7mm大狙已装备,除了10式外,还有什么国产枪装备?。)
有网友说"如果能用火炮和坦克解决的,为什么要拿士兵的生命去换呢?",步枪可以不用认真发展;情况真的可以吗?美帝在伊拉克试过了,现实不可以。如果每一个居民点有一两声枪响反抗,就可以整个居民点用坦克大炮轰平吗?结果还是要用到步兵{未来可能用人工智能解决}。步枪优劣会景响整个战斗效率,M14步枪在越战说明一切。每隔一段时间美国都有先进步枪发展投标。G11和XM8步枪还记得吗?双头弹、飞镖弹和无壳弹有印象吗?美帝对步枪技术的跟踪是非常认真。
笔者引述网上文章:“15年之前,208所负责的轻兵器论坛上就有军警人士指出,95式步枪瞄准基线过高,工程塑料材料工艺差,以及操作不便等诸多问题。
老95的塑料提把是禁止用手提的。因为当时采用的塑料材质强度不高,提枪奔跑操作容易令其产生形变,继而影响提把中间的燕尾槽的水平角度,对瞄准镜射击精度不利。但在实际使用中,提着95四处飞奔的情况司空见惯"笔者不作评论是否真假。
部队有使用战术鱼骨道轨官方板本枪械吗?笔者不知道,所以求证一下。)
据网上消息(侯知建的文章“中国靠5.45发射药给5.8步枪弹救命?俄称这口径性能落后将被放弃")俄罗斯可能放弃5.45mm,重回7.62mm。笔者不作评论。同作者另一篇文章“”国外专家实弹测试中国无托冲锋枪:9毫米口径的枪再差也就这样了""说到“在评测中,主持人称CS/LS2是97式步枪的9毫米版本,这不太确切,不过都是95家族的衍生型号,也不必过于纠结。""对于枪械本身,评测者的抱怨主要来自两个方面:首先是这把枪不支持换肩射击——因为抵左肩的时候,贴腮瞄准的情况下,脸会堵住抛壳口,弹壳抛不出去枪械就会卡壳故障。""有网友说95式枪身短,所以CQB好用。如果95式在CQB上不方便(不是说不能)换肩射击,哪95式在CQB一定会减分。而笔者习惯了传统步枪了,对95式更换弹夹方式很不习惯。而在CQB快速更换弹夹是可以说决定生死,哪95式在CQB算什么水准?笔者95式用得少,笔者不作评论。
网上传闻美军会用6.8mm代替5.56mm。笔者不作置评。
下图:绿色的81式是山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