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雪三界乾坤,孙悟空的真实身份是什么?
按照西游记的说法,孙悟空是一颗仙石吸收日月精华所化的一只石猴,书中说是天产石猴,但是很多人认为说,孙悟空的真实身份应该是“混世四猴”当中的灵明石猴。
所谓《西游记》中混世四猴,指的是“灵明石猴、赤尻马猴、通臂猿猴、六耳猕猴”,此四猴者,不入十类之种,不达两间之名。其中灵明石猴通变化,识天时,知地利,移星换斗,大家都知道的是真假美猴王中的那只假美猴王是六耳猕猴。大家认为说孙悟空那么的神通广大,而且是《西游记》当中唯一的石猴,应该就是“混世四猴”中的灵明石猴了。
但是其实我们仔细看看的话还是有很多的漏洞的,比如灵明石猴通变化,识天时,知地利,移星换斗这几个技能,孙悟空就会个七十二变,还是在菩提祖师那边学来的,并非是天生的技能。
还有“混世四猴”是不入十类之中,不达两间之名。也就是说不被列入物种分类,在阳间阴间都查不到他们的名字的。但是孙悟空在大闹地府的时候,明明被归在了猴属之类,而且在阴间的生死簿还是可以查到他的名字的。
悟空执着如意棒,径登森罗殿上,正中间南面坐下。十王即命掌案的判官取出文簿来查。那判官不敢怠慢,便到司房里,捧出五六簿文书并十类簿子,逐一查看。裸虫、毛虫、羽虫、昆虫。鳞介之属,俱无他名. 又看到猴属之类,原来这猴似人相,不入人名;似裸虫,不居国界;似走兽,不伏麒麟管;似飞禽,不受凤凰辖,另有个簿子。悟空亲自检阅,直到那魂字一千三百五十号上,方注着孙悟空名字,乃天产石猴,该寿三百四十二岁......生死簿上写的孙悟空是天产石猴,但是看看他做的那些事情,好像不是一般的猴妖或者说石怪做得出来的。很多人信誓旦旦的说,孙悟空的真实身份其实是女娲补天遗留下来的石头所化,所以他有补天的功德,所以有大造化,当然,这个在《西游记》当中并没有写,他们有个依据也是有意思的。
《西游记》当中描写:那座山正当顶上,有一块仙石。其石有三丈六尺五寸高,有二丈四尺围圆。三丈六尺五寸高,按周天三百六十五度;二丈四尺围圆,按政历二十四气,上有九窍八孔,按九宫八卦。四面更无树木遮阴,左右倒有芝兰相衬。盖自开辟以来,每受天真地秀,日精月华,感之既久,遂有灵通之意,内育仙胎。一日迸裂,产一石卵,似圆球样大,因见风,化作一个石猴,五官俱备,四肢皆全。《红楼梦》中描写:看官你道此书从何而起?说来虽近荒唐,细玩颇有趣味。却说那女娲氏炼石补天之时,于大荒山无稽崖炼成高十二丈、见方二十四丈大的顽石三万六千五百零一块。那娲皇只用了三万六千五百块,单单剩下一块未用,弃在青埂峰下。谁知此石自经锻炼之后,灵性已通,自去自来,可大可小......这本书中对于石头的描述,他们的数据倒是很相似啊。但是我还有另一个的想法,我们看看《西游记》当中对于孵化孙悟空的仙石的地点描述。
《西游记》:海外有一国土,名曰傲来国。国近大海,海中有一座名山,唤为花果山。此山乃十洲之祖脉,三岛之来龙,自开清浊而立,鸿蒙判后而成。花果山乃是十洲之祖脉,鸿蒙判后而成,也是个自开天辟地后就形成的风水宝地啊,所以我认为孙悟空更可能是鸿蒙遗脉,天命石猴,是花果山孕育的一个精灵。
天龙八部是哪八部?
在金庸的武侠中不仅有侠义云天,也有情义绵长,更是暗含佛法道义。《天龙八部》正是这么一部经典著作。它以宋哲宗时代为背景,通过描述宋,辽,大理,西夏,吐蕃等王国之间的武林恩怨和民族矛盾,从哲学的高度对人生和社会进行审视和描写,展示了一幅波澜壮阔的古代生活画卷。
所谓“天龙八部”,出自佛经,也叫“八部众”,许多讲大乘佛经的佛对菩萨、比丘等说法时,八部也往往会聆听学习。这八部天龙在佛教中,代表的是巴中护法神,指的是一天众、二龙众、三夜叉、四乾达婆、五阿修罗、六迦楼罗、七紧那罗、八摩呼罗迦。
《天龙八部》这部小说,出现了很多佛家经典,如《法华经》、《地持经》,又描述了如少林藏经阁扫地僧那样一个超然的存在,三个主角更是与寺庙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乔峰是少林玄苦大师的徒弟,虚竹是少林寺的僧人,更是方丈之子,段誉也与皇家寺院天龙寺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更是在那里练就了六脉神剑。
天龙八部中的人物形象生动鲜明,而这些人物与八部天龙也有联系,分别代表其中的一部,下面一一介绍下:
“天”,梵语deva,又称提婆族,包括三界的诸天,佛家道“三界二十八天”,“三界”分别指欲界、色界、无色界。著名的有婆罗门教的创世神大梵天,天帝帝释天。对应的是乔峰,他行侠仗义,义薄云天,颇具领袖风范,只是仍有很多不明事,难逃轮回之苦。
“龙”,Naga(那伽)众,虽然被翻译为龙,不过实际上并非中国古代的龙,而是一种蛇神。naga这个词本身就有眼镜蛇的含义。对应的是段誉,作为大理世子,他出身显赫,对应于龙,彰显身份。
“夜叉”,是梵语音译词,在古印度神话,是一种半神,属于乐善好施,对人类态度友善的神。对应的是虚竹,出身少林的虚竹,心怀善念,终得善报。
“乾达婆”,以香气为食,能凌空作乐,无私豁达,多被描述为少女形象。书中对应的是阿朱,为了父亲不惜牺牲性命,临终还将唯一放不下的妹妹阿紫托付给乔峰照顾。
“阿修罗”,本是古印度神话中的恶神,他与天帝“帝释天”是冤家对头,争斗不休,是与天神队里的最高恶魔。书中对应的自是与北乔峰总是相提并论的南慕容,慕容复,他为了个人私欲,不惜与天下为敌,辜负王语嫣的一番深情。
“迦楼罗”,是四大洲大树上居住的金翅神鸟,因为捕食的龙太多太杂,中毒而死。与之对应的是鸠摩智,他练功导致内力混乱,被段誉吸了内力后,反而开悟,回吐蕃宣扬佛法,成为得到高僧。
“紧那罗”,是歌神,头上有角,有说是人躯马首,也有说是马躯人首。对应的是玄慈方丈,虽有犯错,却也护寺有功。
“摩呼罗迦”,人身蛇首,是蟒神,毁戒邪谄,对应游坦之,只因心生杂念,虽然武艺高强,却被人不齿。
《天龙八部》人物形象众多,历史背景宽泛,故事情节跌宕起伏,引人入胜。书中“无人不冤,有情皆孽”的主旨,写出众生皆苦的事态人情。
大家给我推荐几本好看的文学作品好吗?
您好,我是八哥,很高兴回答您这个问题。
八哥推荐以下9本文学类好书给您,都有配图。
图1:活着
很应景的一本书,好好活着,为了逝去的人,更为了活着的人。
图2:文学回忆录
爱恨情仇都是孽,一句文评任乾坤。木心先生讲述,陈丹青著。
图3:红楼梦
中国古典文学巅峰之作,没有之一。
图4:撒哈拉的故事
三毛,一个活出了自我和自由的女人,她写的散文值得一看呦。
图5:庄子
江湖未曾有过,但你我确实来过。物我两忘的化境。
图6:黄金时代
我们都摆脱不了时代的烙印。就像王小波这黄金时代。
图7:万历十五年
文学角度写历史也可以很精彩。
图8:情人
情人终归从白玫瑰变成了红玫瑰。
图9:坛经
智慧本自具足,但我们需要悟出来。这本书里叫明心见性。一本给您带来自信,智慧和力量的好书。
八哥,禅意即兴发起人,IP和内容营销策划人。关注八哥即兴,八哥问答区为您带来更多精彩内容。欢迎点赞,评论和转发支持八哥呦。
爱你,比心心❤️
什么是世界?
一、什么是世?什么是界?
1、世,本义是三十年。古礼规定,男子三十岁结婚生孩子,产生新的一代,所以古人以三十年为一世。现在,我们说人(生命体)的世,是指其从生到死的一个过程。
那么,人是否只有今生这一世呢?依生命观的不同,有三种不同的回答。
一世的生命观,认为人只有今生这一世。认为人生之前没有我;死后也没有我,人死,就意味着包括肉体和精神的生命彻底终结了。人死如灯灭,一了百了。唯物论者和唯科学论的人,就持这种观点。这种人对生命有较强的紧迫感;有及时行乐的想法。
二世的生命观,认为人有今生和来世。基督教就认为今生的死只是对肉体的抛弃,而灵魂没有死,会在世界末日接受上帝的审判,有可能升上天堂,也有可能下到地狱。还有,中国古人认为有阴间和阳间,人死后其魂魄从阳间去到了阴间。持二世生命观的人的现世行为,会对上帝或祖宗负责。
多世的生命观,认为人已有无数个前世、今生和未知数量的来世。这种生命观从古印度那时就开始了,认为是神识贯穿了前世、今生和来世,在六道中轮回不已,没有穷尽。相信的人,其现世行为,会对轮回和自己负责。
2、界,本义是边垂,边境。宇宙中,由于各各存在的生命形态及其特质的不同,进行界定和界说,得出不同的界别,也可以说是生命的不同维度空间。
现代科学把宇宙分为物质界和非物质界。简单来看,人被界定为动物界,脊索动物门,哺乳纲,灵长目,人科,人族,人属,智人种。
而佛教把众生所居之所分为欲界、色界和无色界三界。人居于欲界中“六道”之一的人道。
而道教则把宇宙分为天界、地界和人界这三界。
二、什么是世界?
1、世和界,是不能分开的。世界是一个类似于时间(生命长度)和空间(生命维度)相结合的概念。某个生命体,必然存在于某界,并结束其世。
持一世生命观的人认为,人只有一世一界。
持二世生命观的人认为,人有二世,或有三界(天堂、人间、地狱)或有二界(阳间、阴间)。
持多世的生命观的人认为,人有多世(前世、今世、来世)和多界(六界)。作为生命体所在之“世”的生灭及使命与其相应的“界”的形态及体验都是紧密联系的。
2、百度上说,“世界,广义上来讲,就是全部、所有、一切。现在一般来讲世界指的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世界也代称有天地、天下、此岸、世间、万物、世上等。”这是现代人对世界的基本看法,偏重于空间方面的意思,时间方面的内涵很弱。
三、世界到底是什么?
1、从上面可以看出,要回答这个问题,肯定是有不同的答案,因为回答的人必然从各自生命观出发,进行表述。所以,意见分歧是肯定的,争论辩驳也是必然的。
2、我从多世生命观出发,认为这个世界归根到底是由“想法”创化的一个虚拟实景。人生真的如戏!场景就是这个眼前的世界。但是,这个戏是有主题、有意义的!戏里的角色一旦对生命主题有了领悟,完成了使命,戏就结束了,作为虚拟实景的世界对他来说,就不复存在了。
如何评价笑傲江湖?
天下风云出我辈,一入江湖岁月催。黄图霸业谈笑间,不胜人生一场醉。
题记
喜爱武侠的我,对于金大侠的“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这十四部小说(至少是电视剧)早已烂熟于心,而我依旧喜爱的还是这部《笑傲江湖》。
这些小说中,“笑傲江湖”这个名字特别突出,也直接点出了小说的主题,霸气十足。而“笑傲江湖”四字何意,则需我们仔细品读。“江湖”一个令人向往的地方,远离高高的庙堂,无拘无束。在这个地方,无江山之社稷,无礼数之秩序,无世界之桎梏,正义是唯一的真理。人们不用因衣食之虞而趋炎附势畏首畏尾,“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是个永恒的梦,也更是一段不灭的情。
江湖虽尚侠义之道,但也不乏阴风恶浪;虽没有庙堂上同床异梦的政治婚姻,但也有岳不群为争夺剑谱牺牲女儿一生幸福;虽没有庙堂上勾心斗角陷害政敌,但也有余沧海为争秘籍灭人满门;虽没有庙堂上的弑君篡位,改朝换代,但也有东方不败幽静教主,重开门户。庙堂有他的腐,江湖亦有他之黑暗。殊不知江湖早已成为庙堂的投影,种种恩怨纷争只不过被一种叫“替天行道”的理由所掩盖。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君,处江湖之远则忧其民,进亦忧,退亦忧”竟成了把戏。无论是入市者和江湖客都喜闻乐见的便是退隐。一壶酒,一竿纶,世上如侬有几人?那一份恬淡和洒脱,确实令人敬佩,但真正要想远离名利,又有几人?告老还乡,金盆洗手,是连袁世凯都会想要的猴把戏,这不过是要重新崛起的前奏,飞黄腾达的路引。退隐,这如此旷达的心境并非凡人皆有之。即使真有大智者想要隐居,他又躲到何处呢?有朋友的地方,便可寻到仇人的足迹,有人的地方就有那个江湖。连那纯净的桃花源,都沾染了武陵人的气息,太守等人接踵而至。“一如深沪深似海,再回首已百年身。”要想要真正隐居,恐怕只有那囚禁任我行的西湖底,或是华山思过崖的石壁中吧。
《笑傲江湖》没有特定的年代背景,没有明确的朝代君王,他是每个时代都存在过的武林纷争。正如鲁迅先生没有给阿Q冠以姓名,他不是你,也不是我,但却是每个人。
“有人的地方就有恩怨,有恩怨的地方就成了江湖”,进与退,人始终进退维谷。
千万年云烟过眼,谁能够常胜不败,江湖泪,儿女情长,有几人笑傲江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