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暗历代记,大家看过的最好的书有哪些?
我要推荐的是托尔斯泰写的《战争与和平》。
以前我老觉得这本长篇太长而不敢去拜读一直望而却步。前一段在书店里又看到这部书,突然感觉我的人生已到中年。一些事情不能再等了,于是就专门买走在家认真阅读。说实在的,这是我读的最长的一个长篇,共1543页。刚读的时候由于里边那些人名太长,还不太适应。我还专门想了一个法子:每一个新人物出现的时候,我专门儿用铅笔标记着。读着读着渐入佳境。用了三个星期的时间才把这本书读完,感觉受益匪浅。之后消化了一段时间,我现在正在读着第二遍。我有一种看法:一本书你读第一遍的时候,可能是因为大家都说好,但是读完一遍后如果你还想去读第二遍,那么这本书对你个人来说肯定是好书。
我的理解可能和平时书评中的不太一样。我认为这本书给我最大的收获是三个人物给我的感悟。我认为每一个男人都有两面。有时他是安德烈,更多的时候,应该是皮埃尔。每个女人,都能从娜塔莎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
先说一下皮埃尔。我感觉皮埃尔是《战争与和平》这本书刻画的最为成功的一个人物。不论他的行为如何,他终究不是一个坏人,他始终在追求真善美。还可以说他那颗单纯的心捕获了千千万万位读者。不论是他在共济会中的种种表现,还是愿意为祖国奉献一切的行为,甚至刺杀拿破仑的举动,都在不断地牵动着读者的思绪。他很真诚,他虽然对安德烈公爵发誓说不再去华西里一家。但一离开安德烈,他立马就想到去那儿也不错。书中有一段表述的非常真切,相信我们每个人都有类似的经历:“但也像一般意志薄弱的人那样,皮埃尔极想再去过一次他非常熟悉的放荡生活,并且打定主意去。他心里还想到,他发的誓是没有意义的,因为它向安德烈公爵起誓前已经向阿纳托里公爵(华西里公爵的儿子)起过誓要去他家;最后他想,这种誓言都无关紧要,尤其想到明天他说不定死去,或者遇到什么意外,那就根本谈不上誓言不誓言了。皮埃尔常常用这种想法打消他的决心。于是他就到阿纳托里那儿去了。”这就是皮埃尔。一个就像在我们身边的朋友,又像我们自己的人。
如果用真善美去形容皮埃尔,那么用严肃认真去形容安德烈一点也不为过。他为了家族的荣誉为了个人的功利去参加战争这都正确,但他对待妻子的态度,却实在说不过去。后来他在妻子因为难产而逝世后,他又后悔莫及。再后来未婚妻娜塔莎被别人所骗,他却不能原谅她,真让人又感觉他的冷酷无情。其实这个世界并不完美,更没有完美的人。安德烈很优秀,但更感觉到它是一个工具,是某种精神的奴隶。所幸在他生命的尽头还有娜塔莎的陪伴。
对比安德烈和皮埃尔。前者可以叫做事业或工作,后者可以叫做生活和家庭。读读《战争与和平》,最好是两遍以上。一定了解的更加透彻。肯定会有新的内容让我们感悟。
至于娜塔莎。我相信每一位读者肯定会喜欢上这一位天真无邪,敢爱敢恨的女孩儿。无论是谁,我们都不能随意去用道德绑架她。
写到这里,我想起小时候跟着哥哥姐姐们去看露天电影的时候,我总是不住地问他们电影里的某个人物是好人还是坏人?其实哪有什么好人坏人,人都是在变化的。好人有时候也是坏人,坏人也有好的时候。而托尔斯泰在这部小说的序言里。就说要写一种你之前的俄罗斯作品不太一样的小说。
个人建议,如果时间充裕的话,每天也就是能抽出一两个小时左右时间的人,可以去读一读《战争与和平》的。他会让你收到很多想象不到的精神财富。
古代史中有哪些比较荒唐的历史事件?
好家伙,这种事,怎么能少的了春秋各国的奇葩们呢。
No.3 齐襄公
齐襄公,姜太公的n世孙,姜猪儿,抱歉笔误,姜诸儿。
我们的诸儿还是世子的时候,就与自己的亲妹妹文姜产生了一段甜美的爱情,不,骨科故事。。。
其实,开始诸儿勾搭妹妹的时候,文姜可是鸟都不鸟的
文姜的心早就被郑国的世子忽骗跑了,这位世子忽,因为长得太帅,简直就是当时各国小公举理想的白马王子呢。
这一年,齐国被北方的蛮族入侵,郑庄公派了自己的宝贝大儿砸世子姬忽去带兵援助,大帅哥出马,三下五除二,把敌军打得人仰马翻。庆功宴上,终于找到机会的文姜饥渴难耐地就向姬忽提出了求婚。
可惜姬忽可能也有自己的梦中情人。帅哥找了个理由,说齐国是大国,恐怕将来主政郑国的时候受牵制,就推辞了,这也就是“齐大非偶”的典故。
文姜一下就跟失了魂一样,对忽哥哥是日思夜想,很快就得了相思病。
聪明的诸儿当然不能错过这样的好机会,打着探视妹妹病情的借口,原来只能在脑子里想象着妹妹样子,留着哈喇子的诸儿总算迎来了可乘之鸡。
想象一下,刚刚失恋的文姜面对一个一天来看自己八百遍,温柔体贴的哥哥,虽然是亲的吧,说不动心那是假的。
诸儿锲而不舍的攻势终于俘获了文姜的心,文姜一狠心,一跺脚,想着亲哥的长相比世子忽差不了哪去,再加上点感情不顺利报复社会的心态,本着得不到我爱的就接受爱我的道理,大无畏地和诸儿这个备胎幸福地在一起了。
要说俩人这是才子佳人,郎才女貌,好不般配,无奈逃脱不了天下有情人终是兄妹的定律。二位的老爹齐僖公心也是真大,几年了愣是没看出一点不对劲,真是让人琢磨不透,这还是亲生的吗?
甭管是不是亲生的,自己的闺女早晚得嫁出去,恰好这次鲁国又来求婚,齐僖公一拍脑门,准了!
文姜当然是不愿意去鲁国,准确来说是不愿意离开她哥。
文姜对老爹是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又哭又闹还上吊。齐僖公听了十分感动,说,
“我不要你觉得,我要我觉得。”
总之,文姜的胳膊拧不过老爹的大腿,终究还是哭着承受了所有。临行之际,诸儿又来看她了。按照一个春秋时人的修养,这时候该写点诗经了。
诸儿写道:“桃有华,灿灿其霞。当户不折,飘而为苴。吁嗟兮复吁嗟!”
文姜的回复是:“桃有英,烨烨其灵,今兹不折,讵无来春?叮咛兮复叮咛!”
时间过得很快,诸儿熬死了老父亲,做了齐侯,是为齐襄公。思念文姜甚急,赶紧邀请鲁桓公夫妇来对齐国进行国事访问,重点是得带老婆。
鲁桓公是个实诚人,没多想,乐呵呵带着文姜就来了。
于是,那夜,诸儿与文姜是软语温存,柔情切意,把十几年前没使出来的那股劲发泄了个痛快。
老婆一夜未归,配上下人的风言风语,鲁桓公就算再憨,也能猜出点发生了什么。
挨到早上,看见媳妇满面春光回来了,鲁桓公是忍不住了,跳起来就劈头盖脸对老婆一顿盘问。
文姜毫不示弱,随便编的谎言也能做到逻辑自恰。
小两口吵得正欢,却不知道已经有眼线把他们俩吵架的内容全盘报告给了诸儿。
诸儿当然是知道了妹夫已经知道了。齐襄公不愧是个狠人,当场就安排上了鲁桓公的死亡流程。
晚上,诸儿为妹夫践行,送他回鲁国,不对,是回黄泉。
诸儿看到了妹夫满脸写着不开心的样子,进一步确认了他已经知道自己被绿了的事实。看来,这人是留不得了。。。
几杯酒下肚,鲁桓公就醉了。诸儿便让人驾车送鲁侯回去。
被安排好的车夫开到一半,突然登上车,两手把鲁桓公架住,顺势一拉,直接把鲁桓公的肋骨给拉断了,果真是大力出奇迹。
鲨了妹夫以后,诸儿和文姜就能更开心地玩耍啦!
话说回来,这恶人自有恶人磨。齐襄公也是有自己的老婆的,别人也都是有自己妹妹的,大将军连称的妹妹就给诸儿做妾,诸儿就是连称的妹夫。
连氏还是很爱诸儿的,可诸儿一心只在自己妹妹身上,不由得由爱生恨。
连称也从她妹妹口中听说了些诸儿的荒唐事,爱妹之心,人皆有之。想想自己带兵在外受苦受累,妹妹还在宫里受冷落,是怒上心头来,恶向胆边生,借着手里有兵,不如杀入临淄,夺了鸟位。
机会说来就来,妹妹在宫里做内应,听说这昏君要外出打猎,连称是带着兵就往诸儿的行宫跑。
结果嘛,自然是诸儿被结果了。
No.2 晋景公说晋景公晚年病得厉害,请了秦国有名的大夫来医治。古时候不像现在,做高铁不用一小时就从陕西到山西了,大夫怎么也得花上半个月从秦国到晋国。
那时候都兴占卦,打仗,结婚,下葬,甭管是什么,都得占一卦。晋景公也请了一巫师给病情占了一卦。这巫师也真是敢说,说晋景公怕是吃不到这个月的新小麦了。
晋景公一天做梦,梦见鼻子里跳出俩小人儿,一个小人儿说:“听说秦国名医医术高超,我俩命不久矣啊。”另外一个小人儿出主意:“如果躲在肓的下面,膏的上面,他就找不着我们啦!”
梦醒之后,大夫也来了。神医果然是神医,把了把脉,下了结论:“这个病已经深入到膏肓了,您没救了,或许这就是人生吧。”
晋景公一寻思,我也没托梦给他呀,他咋知道这么准呢,真乃神医也!叹了口气,既然是天要亡我,也只好这样了,好好款待了一番,把医生送走了。这也就是病入膏肓的典故。
有一个服侍主公的小内侍叫江忠,这时候也做梦,梦见自己背着晋景公飞在天上。要说这么离谱的梦做也就做了,坏就坏在江忠还以为这是啥美事,大嘴巴成天跟别人说,传来传去,弄得人尽皆知了。
这天晋景公状态不错,忽然下面报告说这月的小麦熟了。晋景公一拍大腿,想起来有个巫师说过他吃不上这月的小麦,赶紧让人给这巫师抓过来,让他看着自己被打脸。
巫师被拷来了,晋景公端着碗糊糊在巫师眼前晃荡,“你不是说我吃不上月底的小麦了吗,怎么样?”
巫师歪嘴一笑,“这也未必。”
晋景公听了很生气,后果很严重,我能不能吃上先不说,你反正是看不到明天的太阳了,让人把这巫师给砍了。
把臭嘴的巫师砍了之后,晋景公这心里是痛快多了,可突然感觉到肚子有点不痛快,是要拉稀的节奏。
赶紧放下到嘴边的糊糊,一溜小跑上撤硕儿。
一个没蹲稳,晋景公他掉坑里了!
小内侍江忠马上深入屎坑,粪不顾身地把主公背了上来。
背上来一看,气早就断了,晋景公也光荣地成为了古今中外历史上唯一一位掉茅坑里屎了的君主。
故事还没有结束。由于江忠背了晋景公,之前的梦应验了,那时候都讲究殉葬,人们觉得江忠跟晋景公的屎有缘,就让他殉葬了。。。
不知道江中牌健胃消食片是不是就是来纪念江忠的。
No.1 齐顷公话说晋景公虽然死相难看了点儿,但好歹也称得上一代明主,因为这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啊。与晋景公同时期的齐顷公,那简直就是奇葩中的奇葩,操作令人迷惑到了什么程度呢?恶作剧搞到了差点儿亡国的程度。
晋国在邲之战中败给楚国,丢了中原霸主的位置,晋景公很是郁闷。于是,晋国便派出使者到齐国修好,希望可以一起对抗楚国。
晋国对这次出使是相当重视,派出的是中军副帅郤克,也就是差不多今天国防副部长的级别。郤氏也是晋国的一个传统贵族,郤克在晋国的地位是很高的。
美中不足的是,郤克瞎了一只眼。郤克来到齐国,用一只眼看到了我们这个故事的主人公——齐顷公。
机缘巧合,除了晋国的郤克,当时鲁国的季孙行父,卫国的孙良夫,曹国的公子首,也都来到了齐国。
齐顷公见了这四个人,脸上还仍然尽力保持着礼貌的微笑,内心却已经是狂笑不止。
打发走了四位,齐顷公按照惯例,去看他的老母亲萧夫人。每天,大孝子齐顷公在忙完公务后,都会去陪他妈聊会儿天,给身处深宫的她老人家说点这一天外面的世界发生的好玩的事。
这次齐顷公是一路憋着笑,见着他妈就迫不及待地与她分享这次与四国高层领导的会晤。
原来,郤克瞎只眼,季孙行父是光头,孙良夫瘸条腿,公子首是罗锅。没错,古人的标准高,秃头都给你算是残疾人。这四个身体各有缺陷的人往那一站,这场面想让人不笑都难。
萧夫人自然是被逗得直乐,齐顷公一看笑果有了,那就让老人家再笑一场,找来几个下人,把这出戏吩咐下去。
第二天郤克乘车赴国宴,无意中发现了车夫也是个瞎一只眼的,只是感觉有点巧,并没有多想。没过多久,突然听到台上有笑声,下车一看,是齐顷公他妈跟一群侍女在那儿笑,便开始疑惑起来。国宴没吃两口,就起身回馆。
很快,鲁、卫、曹三国各有人来报告,说给秃子季孙行父驾车的是一秃子,给瘸子孙良夫驾车的是一瘸子,给罗锅公子首驾车的是一罗锅。齐顷公让他妈登上高台,往下观赏这俩秃子,俩瞎子,俩瘸子,俩罗锅依次路过。
这纯属是开国际玩笑了。齐顷公开罪的这四个人都是本国有头有脸的人物,那就别怪个人恩怨上升到国家冲突了。齐国因此被晋、鲁、曹、卫四国围攻,险些亡国,这也就是著名的齐晋鞌之战。
你读过最惊艳的现代诗是什么?
这是本人这两天准备参加东莞佛灵湖诗歌大赛一首作品,现初步成稿,请大家赐教。。。《东莞情诗》(抒情诗)岭南的天啊,你怎么这么蓝?东江的水啊,你怎么这样清?来到东莞,我一个时代陌名的诗人,禁不住浮想联翩。四麒麟,是东莞四条街道。二十八凤凰,是东莞二十八座城镇。多情的风,含着莞香淡雅的清芬,吹拂我的脸靥。温柔的雨,挟着荔枝桂花的甘醇,落在我的额头。世界工厂的王冠,尚戴在头顶。创业沃土的美誉,正张开羽翼。如今,妩媚动人的东莞,又悄悄变成郁郁葱葱的森林城市。东莞有多美?让我们走进佛灵湖郊野公园。山如玛瑙,水似碧玉。棵棵荔枝,遍布山岗。株株龙眼,遮天蔽日。东莞有多靓?让我们走进佛岭仙境。在蝴蝶泉欣赏蝴蝶照镜,在鸟语林聆听百鸟啁啾。我曾去过全国很多城市,也曾不止一次来到东莞。但还是每每惊艳于她的日新月异,一次和一次不同。东莞的性格是前卫动感的。如长安,别墅高楼栉比,火热浪漫。东莞的品质又是传统细腻的,似虎门,沙角,威远炮台,天生正气。早晨,我迎着冉冉升起的旭日,逡巡雕梁画栋迎恩门城楼,默默感受她千年沧桑。夜晚,我流连忘返于新时代广场。看男女老幼载歌载舞,欢声笑语,喷泉霓虹,繁星皓月融为一体。啊,东莞,东莞,一座古老而又年轻的新一线城市。啊,东莞,东莞,一座萦绕在灵异与梦幻之间的山水之城。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已撩动我,一个异乡客的心弦。于是,忍不住伫立在清澈见底的运河堤岸。手抚婀娜古榕,为东莞唱一曲最天籁的情歌,为东莞谱写一首最炽热的诗篇。。。
你听过最干净的句子是什么?
1、保持分寸,时常理性
2、冷眼旁观,不问世事
3、清醒自律,知错就改
4、眼之所及,满目欢喜
5、见好就收,不行就撤
6、散场难免,尽兴而归
7、是个凡人,偶尔烦人
8、享受孤独,适度温柔
9、人生本苦,唯有自渡
10、真话太少,笑话太多
11、温柔分人,留走随意
12、三分爱人,七分爱己
13、明明是戏,偏偏入局
14、一念放下,万般自在
15、别爱太满,物极必反
16、不亏不欠,感谢相遇
17、一切尽意,百世从欢
18、要么孤独,要么庸俗
19、世态炎凉,别太善良
20、心有山海,静而无边
21、保持熱爱,奔赴山海
22、减少依赖,降低期待
23、晚晚皆安,夜夜皆空
24、世界一般,但你超值
25、你与星河,皆可收藏
26、和光同尘,与时卷舒
27、储存阳光,必有远芳
28、心有山海,静而无边
29、一别两宽,无你也安
30、以梦为马,不负韶华
31、生活需要长远的清醒
32、生来平凡,但也是限量版
33、都是风景,幸会
34、天越来越黑星星会越来越亮
35、比起尽我所能,我更喜欢全力以赴
36、上了生活的贼船,就做快乐的海盗
37、错过落日余晖,请记得还有满天星辰
38、努力的最大意义是让自己随时有能力跳出自己厌恶的圈子
39、先努力让自己发光,对的人才能迎着光而来
40、零星的变好,最后也会和星河一样闪耀
41、认真生活就能找到被生活偷藏起来的糖果
42、夏天这么热,会把暗恋变成热恋吗
43、重要的人 要干干净净放在心上
44、心动一下,心动一夏,一夏又一夏
45、海和日落不归属任何人,但又是每个人向往的浪漫
46、放平心态,偷偷厉害,不动声色,慢慢发光
47、在无法预料的未来里我们平平安安就好
48、先讨好自己,至于别人,分交情,看心情
49、喜欢你,没有生产日期,也没有保质期
50、穿自己喜欢的衣服和不累的人相处
51、不需要建议,不需要认同,我喜欢就值得
52、所有的事情只要你觉得值得就好
53、很多人不知道,其实大部分人已经见完彼此的最后一面了
54、季节交换,好多人忘记好多人
55、少攀谈,多沉潜清醒而独立!
56、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
57、不知道原谅什么,诚觉世间皆可原谅
58、手就这么大,不能握住的东西有太多太多了
59、喜欢清晨的风,好像什么都可以重新开始
60、愿你最后的生活,不是选择而是热爱
61、我挡不住要走的风,也保不住整个天空
62、所得,所不得,皆不如心安理得
王明阳的思想和著作内容是什么?
心即理也。
天下又岂有心外之事、心外之理乎? ——《传习录》
王阳明是心学的集大成者。
王守仁(1472—1529),因曾筑室于会稽山阳明洞,自号阳明子,学者称之为阳明先生,亦称王阳明。
浙江绍兴府余姚县(今属宁波余姚)人,官至总督两广、南京兵部尚书,被封为新建伯。他一生的著作被后人收集编为《王文成公全书》(现名为《王阳明全集》)。
据年谱记载,阳明37岁时,困居龙场驿,一日半夜忽然大悟儒学的“格物致知”之旨。在半醒半睡的状态下,似乎有人在耳边告诉他这一旨意。他惊起跃呼:“原来圣人之道,我们每个人的本性具足。如果一味向外物求之于此理,当为大误也。”这是阳明内圣学的开端,也是他做学问的一个大的转折点。
龙场悟道以来,王阳明所悟的学术宗旨,可以概括为“良知”二字,正如他自我评价的那样:“我此良知二字,实千古生生相传一点滴骨血也”。良知并非是心的普通能力,它是人心的本然状态:“心者身之主也,而心之虚灵明觉,即所谓本然之良知也。”晚年,王阳明曾写信谆谆教导儿子,强调:“吾平生讲学,只是‘致良知’三字。”
此良知观念,虽直接导源于孟子,然其意义已经深入许多。一是“现成良知”。此词为王龙溪首创,为良知最低层面的意义。又即孟子所说的“良心”或“本心”,为一般是非善恶、价值判断的标准。二是本体良知,又称良知本体,由现成良知作基础,透过证悟工夫而来。这是形而上的明慧之本体。三是发用良知,即对本体良知磨练完成之后,向外作多方面的放射(过去称之为发用流行),用以建立人文社会之道德观念、是非善恶及价值判断之客观标准。
阳明良知哲学思想的形成可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龙场“悟得良知”,指悟得此形上昭灵之本体。第二阶段是“存省良知”。在此阶段,阳明倡导“知行合一”、“事上磨练”等方法,目的是达到“动静合一”的境界。心性本体在静中展现比较容易,但在动中显现难。赖极深厚的定力工夫的修养,阳明自37岁“见道”后,又整整做了13年的存省工夫始臻此境界。第三阶段为“应用良知”。由“动静合一”再推进一步为“体用合一”或“体用一源”。又有学者称之为“即体摄用”或“即用摄体”。由本体良知的“体”,显为发用良知的“用”;再由发用良知回摄于本体良知。这就是阳明所说的:“即体而言,用在体;即用而言,体在用,是谓体用一源。”第四阶段为“完成良知”。把本体应用于实际人生,进而作极度的推广应用。从以上阶段来看,王阳明的学问,从工夫的方面而言,确有一套步步可行的“实证”的方法与阶梯。
总而言之,良知是个体(自家)的,是每个人都有的,是人内在的道德判断与道德评价的基石,“与愚夫愚妇同的,是谓同德。与愚夫愚妇异的,是谓异端”。良知这个自家的准则又是每个人都固有的、完全相同的。王阳明的学生曾对他说:“出去看到满街都是圣人”,他回答道:“这是平常的事而已,何足为异?”良知作为内在的道德意识和准则,以天理为内容,所以,良知又等于作为道德法则的理、天理。良知就是天理的昭灵明觉处,所以“良知即是天理”。
在良知与物的关系上,王阳明将物分为人的行为与客观事物两种。他说,“心之所发便是意,意之本体便是知,意之所在便是物。如意在于事亲,即事亲便是一物;意在于事君,既事君便是一物;意在于仁民爱物,即仁民爱物便是一物;意在于视听言动,即视听言动便是一物。所以某说,无心外之理,无心外之物”。
王阳明的哲学将儒家的思想通俗化,带有世俗人情的味道,从而容易为普通人所接受。王阳明心学不但对明中叶以后的思想家影响巨大,对近现代思想界、学术界及教育界都发生了深远的影响。王学还传播到海外,影响世界文化,成为具有国际影响的学说。特别是与中同一衣带水的邻邦日本,有着历史悠久的“阳明学”发展史。此外,王学对后期朝鲜、欧美文化也有着深远的学术魅力。
有一年,春暖花开之际,王阳明与好友相约去山间郊野游玩。
有好友指着长在岩石缝中的花问王阳明:“你经常说,心外无理,心外无物。天下一切物都在你心中,受你心的控制。你看这朵花,在山间自开自落,你的心能控制它吗?难道你的心能让花开或者花落?”
王阳明回答:“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当你看此花时,此花的颜色一时明亮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花开花败是遵循自然界规律的,但是能不能让我的内心波动,却是由我决定。
即使某一天天灾或者人祸来临了,只要我心中波澜不惊,那么永远都会处在一个美好的桃花源和艳阳天中。
这便是万法唯心造。
心灵的一切问题,追到根子上,其实都只是心自己的问题。世间种种无论怎样险恶,只要我心不动,便奈何不得我分毫。
当下的我们,除却这些人事之外,更兼以生态灾难、环境报复乃至外力侵凌,种种灾祸叠加层累,内心之彷徨、无奈以及苍白只能是愈演愈烈。人们发现,尽管也曾找寻出诸如科学、理性、建设性之药方,而疗治起来,不过止痛而已,琥珀般包裹的效果或不错,但那种无力感,却是始终如重重雾霾,驱之不去。
这个时候,也就有必要重回内心,树立强大的内在意志,以抵达一个崭新的人生境界。人们越来越相信,当年在贵州龙场悟道的王阳明,一旦心思通达,并应和着大自然的脉动而起舞,想必一定会有心旷神怡之慨。他的目光,也注定会穿越云贵高原的层层山峦,而臻于一个前所未有的自在之境。当时及后人之景从,想来并非如神学一般将灵魂托付于虚妄之神,而是坚定了自信之心。
你当然可以将这种自信解读为学问的、人生的、道德的乃至世俗的信心,无论是立德,立功,立言,还是配享孔庙,绍续前贤,都是一样的。内心之大、之深厚,与天地齐、与百代同。这样,也就有可能暂时从尘世的纠结之中跳脱出来,心无旁骛,专注于想做、愿做、能做的事情。而若是做到了这一点,任何人、任何时候的任何事情,当然也都能做成事业,也就不存在什么阻隔了。
心学之行动性,也正在于此。冥思不是目的,更不是归宿,而是路径;修习也不是方式,更不是皮相,而是本体。力量从来不会无端地产生,也不可能随意施加,关键在于你有没有可能唤醒它。不要问世界能为你做什么,还要问问你能为自己做什么。一味的纠结、纠缠,只能在相互无谓的倾轧中虚耗生命,并拉低整个社会的道德底线、信任底线,不可能产生任何有价值的精神资源。
无论社会如何变化,不变的是我们坚韧的内心。蒙昧未开,往往更多的指向内心的浑浑噩噩,心智不开。与拥有知识的量无关,也与教育程度无关,更与其现实的成功无关。现代科学固然还难以深入幽暗的内心世界,更不可能搞出来什么清晰的图谱。不过,循着王阳明这样的先贤们走过的心路,或可一窥其间的山谷沟回,并认真检视我们的内心,从而激发出继续走下去的强劲力量。“震霆启寐,烈耀破迷”,这是黄宗羲先生对于王阳明的评价。现在看来,可谓确当。沉迷于利益迷津、功业诱惑、俗世欲望之中的人们,有必要“启寐”、“破迷”,走出我执、我固,挺立于自然与人事的腥风凄雨中。
《大学》有云:“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王阳明也劝诫人们:放松你的心,使充盈的“天理、本心”呈现在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