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一位女子击鼓退金兵,姓梁的由来?
梁姓起源
在炎黄子孙的姓氏当中,梁姓的人数不算少,他们几乎都是伯益的后人,他们的始祖是叔鱼公。如果再追溯上去,梁姓的老祖宗是黄帝族的“赢”姓,这个姓氏已经有将近5000年的历史。
黄帝的后裔颛顼帝,别号高阳氏,他继承叔叔少皋族的金天氏而得天下。他的后人伯益擅长畜牧狩猎,后来帮助禹治水有功,舜帝封他为侯爵,他在“赢”这个地方居住,所以赐封“赢”姓。
大约在公元前820年周宣王的时候,伯益的后人秦仲大夫征讨西戍有功,周平王即位(公元前770年)时,赐秦仲的第二儿子康(名庆)为忠孝伯爵的官衔,封地在夏阳梁山(今陕西韩城南部),他就在梁山建立了“梁国”。
到了春秋战国,梁国被秦国所灭,梁国国君的后代,沿用原来的国名“梁”作为为姓氏,所以,康就成了“梁”姓的始祖。梁氏族人称他为“叔鱼公”。
不过,梁姓还有另一个来源,春秋时代的晋国有个地方叫“解梁城”(今山西临猗西南)。晋惠公用5个城贿赂秦国,解梁城就是其中之一。解梁城被秦国并吞后,解梁城居民的后人就以“梁”为姓。
此外,也有一些少数民族融合到梁姓来的,那是在公元前400多年,中国古代的少数民族当中,有个叫“拔列兰”三个字为姓氏的民族,这个民族到了北魏时,就改为单姓“梁”。
自叔鱼公以后,梁氏族人人才辈出,如女中豪杰的梁红玉,在历史上留下光辉灿烂的一页。当宋代江山危在旦夕时,她协助夫婿韩世忠奋勇作战,在黄天荡一役中,她亲自上阵击鼓助战,激励将士的士气,击退金兵。韩世忠在楚州创立军府时,她亲自织帘为屋,鼓舞士气。直到今天,梁红玉击鼓退金兵这段历史仍然是各地方戏曲剧种的题材。
古代史中有哪些比较荒唐的历史事件?
官员不顾事实,草菅人命,只是因为获得了皇帝欣赏竟然有了好名声;
雍正元年,海宁县名门望族陈氏家的仆人,到同在一城的贺茂芳家的店里买酒。在那里,发生了群殴。打架的原因,一说因为仆人过去欠人家的肉钱,不能及时还,人家屡屡索要,他们就是耍横不给,因此发生口角,后来就动了手。说仆人没有欠钱,更没有耍横,只因为这次买酒时双方出言不慎,火气很大,吵着吵着就动了拳脚。不管是什么原因,反正是打了群架,闹得满城风雨。
店家的伤情如何,不得而知,但陈氏仆体人被打的情形,陈家的人做了这样的描述:店家一伙子人把三个体人打得很惨,其中ー人差点儿丧命,调治了两三个月才好。这群架打得引人注目,也打得令人担惊受怕。因为那仆人并非一般人家的奴才,若是一般人家的奴才,或许打不起来,而这是威震一方、朝野闻名的陈家的奴才。
海宁的陈氏一门,是东南一方了不起的人家,由明至清,做过宰相、尚书、侍郎、巡抚之类的高官者可以数出一大串。康熙帝、乾隆帝南巡的时候,还曾下榻陈家,其威望可见一斑,其辉煌可见一斑,其势力可见一斑。那么,陈家同朝廷和皇帝的感情之深、关系之好也可见一斑。
仆人打架的时候,是在陈世倌这一代。那时候,他的父亲已经过世,但那历朝历代形成的威风犹在呀!不知道他的家人会不会时常眉飞色舞地对人讲:“老爷子当年…老爷子跟皇帝…”人家曾经为朝廷立过功,那是后人的骄傲,就有讲的资本。
陈世倌的父亲陈诜曾在朝廷里做过官,担任过工部和礼部的尚书,也在贵州、北京当过巡抚。且不说他的余威,陈世信本人也是炙手可热的人物。他是康熙年间的进士,也在朝廷里做过官,还在不少的省任过主考官。他从京城里出来之前,已擢升内阁学士,也算是中央的高级官员了。人们打架的时候,他任山东巡抚,官位在那里,且与雍正皇帝的关系如漆如胶。
雍正皇帝用的毛笔让他联系制作,他精心安排,一次就做了数百只,弄的雍正皇帝都不好意思了。这个时候,仆人们打架了,包括他在内的各色人等,或善或恶,或儒雅或野蛮,或混淆是非,或秉公办事,也就纷纷崭露头脸了。这是大吏家有了事情的时候,不管是什么事情,所经常出现的情景:众多的官吏开始忙乎!
案子发生在海宁县,海宁属浙江,巡抚黄叔琳对这么有影响的案子不可能不插手。他是想为财大势大权大的陈家出气,捞捞脸面,还是想为陈世倌做出尽心尽力办事的样子,取悦于陈世信,再沿着这条热线往上,取得雍正皇帝的好感?抑或仅出于官官相护的心理?不管出于什么样的目的,必是不那么光彩,要硬着头皮办下去,只能于理于法而不顾了。
按说,打架这事儿,不管有没有背景,总归是年轻人血气方刚而动手,由地方官吏调解一下就是了。但是,这么简单的案子,在黄叔琳眼里却不简单,他要弄出点动静来,亲自过问,实行逼供,“不究陈仆之罪,反责店家。”
黄叔琳这个人极其野蛮,做事经常是肆无忌惮。有一年,他那位任御史的弟弟到台湾巡礼,路过杭州。弟弟的人们到街上办事,耀武扬威,仗势欺人,跟商人发生了摩擦。此时,若是有教养的人,会把弟弟及仆人教训一番,平息事端就行了。黄叔琳可没有这么做,他把自己的权力看得很重,把自己的面子看得很重,认为别人不给他弟弟面子,就是不给自己面子,有意挑战他的威严。因此,他要抖一抖巡抚的威风,就只听弟弟及仆人一面之词,为他们撑腰,无端地治罪商人。
因为他做事没有节制,属吏们也看他的脸色行事,竟然把无辜的商人治于死罪,结果引起公愤,商人们纷纷罢市。这一次,他故技重演,把店家贺茂方捉拿狱,严刑拷打。无疑是狱卒在黄叔琳的指使下残忍地折磨那贺茂方,很快就将其“杖毙”,也就是乱棍活活打死。事后,不知道黄叔琳是否到陈氏家人那里邀功请赏了,也不知道老百姓是如何诅咒他的恶行,但却知道有人看不下去了,向雍正皇帝告他的状了。
这是难能可贵的表现,因为在很多时候,面对权贵的恶行,人们多是明哲保身,忍气吞声,害怕权贵的欺凌。尤其是下属,更不敢得罪上司,有的不仅不去得罪,还助纣为虐呢!此时的告御状者需要正义感,更需要胆量。他们明白陈家的势力,也明白黄叔琳的势力,虎口拔牙,精神实在可嘉。
边打死了人,一边有人告状,陈世倌以怎样的姿态出场呢?他心里志忑,行动犹豫,几次上疏雍正皇帝,先拿父亲给家里添彩挡箭,说自己的父亲很讲规矩,“严束家人,不令稍有滋事。臣兄弟等谨守庭训,不敢陨越(违背)。”接着,又拿母亲来求情,说母亲已届八旬,一生小心从事,听说仆人打了架,“惊惧无措,未免萦心,精神不无恍愡。”为了教训家人,惩治仆人,母亲把三个仆人都开除了。
铺垫了一番之后,自然也谈到了自己,说人们打架的时候,自己远在外地,不知道内情。现在知道了,就差人把该料理的事料理好。他甚至还做出了极高的姿态:让皇帝因此恩准他卸任,别当官了!瞧瞧,多耐人寻味!
在这个节骨眼上,雍正皇帝对陈世倌的深情厚谊就看出来了。他并没有责怪陈世倌,更没有让他把事情弄个水落石出,以此给“杖毙”的贺茂芳有个什么交代,而是柔情蜜意地抚慰陈世倌那颗不知是真痛还是假痛的心,甚至还派人千里迢迢地给陈世倌送去哈密瓜。
雍正皇帝这么做,他人想都不敢想,把个陈世倌感激得如痴如狂,涕零飞溅。更加出人意料的是,雍正皇帝竟然在陈世倌要求卸任的奏折后批道:“此奏大错了。况事尚未明,即便是此案,不要说家里的仆人,就是亲生儿子也难保他必遵约束。为这事精神恍偬就大不该了。何况那黄叔琳,总办不成什么好事,我是知道的,与你没什么关系。”后来,又开导陈世倌说,这案子是你家人的事别太往心里去了。黄叔琳总负圣恩,不是人!看来那黄叔琳马屁没有拍好,倒是有官运性命之忧了。
人命关天的事儿,皇帝如是说,别人还敢怎么样?那贺茂方死了也就死了,黄叔琳挨骂也就挨骂了,陈世倌的官该怎么做也就怎么做下去了。不光一路把官做下去了,还落了个奖善惩恶,体民情,崇节俭,有政绩的好名声。
形容女人最强句子?
一、她,有着与常人与众不同的坚强与刚毅,但又有谁能觉察到那投足间的孤独与寂寞。
二、坚强的女人会哭,但不会认输。
三、作为女人,首先要争取经济独立,然后才有资格谈争取什么,15到25岁,争取读书以及旅游机会,25到35岁,努力工作,积极进修,组织家庭,开始储蓄,必需活泼乐观,不厌其烦地工作…这双手虽小,但属于我,作出成绩来,享受成果,不知多开心……
四、你有没对自己说过呢?让自己坚强起来,每天都是更明媚更快乐的一天!!!
五、我若不坚强,没有人会懂我到底有多痛。我若不坚强,没有人会懂我到底要怎么继续生活下去。我若不坚强,没有人知道我经历了怎么样的生活。我若不坚强,没有人知道我微笑背后所隐藏的伤痛要怎么激励我若不坚强,没有人知道我在想哭的时候却发现原来没有了眼泪。
六、人从出生面对的就是死亡,烦恼算什么。
七、我假装可爱,假装漂亮,假装我没在假装,而你假装你不知道我在假装,是最完美的当。
八、有些人你得不到是因为你不懂贪婪,有些人你会失去却是因为你过份贪婪。做人难,做女人更难,做个能把握住贪婪分寸的女人那是难上加难!
擂鼓战金山的典故?
梁红玉击鼓战金山的故事:
在1130年的时候,金兀术率领着十万名金兵,乘坐着几百艘战船准备攻打镇江,南宋时期的名将韩世忠当时在镇江驻防,于是带领着八千名水师准备阻拦金兵
梁红玉和韩世忠商量了准备利用地形的优势把敌人引进黄天荡然后把他们包围歼灭的对策,为了提高士兵们的士气
梁红玉站在金山的妙高台上面为士兵们击鼓振威,使得韩世忠大获全胜,金兀术损失惨重,向北面逃去。
你家乡有哪些古代名人名将?
那真是太多了。小编故乡是山东淄博,其中的临淄区就是以前齐国的国都,当时临淄区堪称中国东部第一大城市,而且作为齐国首都长达七百多年。
名人名将自然辈出,比如以下这些位:
1、齐桓公&管仲
↑齐桓公离开管仲就不行了……
齐桓公姜小白,春秋五霸之首,而他之所以称霸中原,离不开管仲。
管仲其实是颍上人(今安徽颍上),但他一生功名业绩全部都发生在辅佐齐国过程中。
↑管仲成为后世许多政治家的偶像
担任齐国国相期间大胆改革,有些改革内容至今都令人昨舌: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买卖,承认土地私有化,给予商人空前的税收优惠政策,齐国于是变成强国,称霸诸侯。
2、姜子牙
↑姜子牙一榜封神
严格说来,姜子牙不是临淄人,他是山东莒县人(今属山东日照市),但他的封地是在齐国,也是齐国的始祖。这位人物已经被神话了,一榜封神,家喻户晓!
3、孙武&孙膑
↑一代兵圣孙武
孙武是我国春秋时期著名军事家,他到底是哪里人,仍有争议,有乐安说,惠民说,临淄说三种,但他出身齐国是确证的,不过他嫌弃齐国内斗纷乱,离乡千里,前往吴国寻找发展机会,并在吴国都城姑苏(今江苏苏州)城郊穹窿山写下千古军事名著——《孙子兵法》。
↑孙膑的复仇堪称痛快人心
孙膑,是孙武的后代,战国初期杰出的军事家。他出生地是山东阳谷县(今属山东聊城),孙膑本来被同门庞涓请到魏国,结果被陷害,几乎被杀,后来逃到了齐国,以一出“田忌赛马”的博弈论手法,赢得齐王与田忌的赏识,并最终在马陵之战中逼迫庞涓自杀,成功复仇!
4、房玄龄
↑房玄龄办事,李世民放心
初唐名相,小编始终认为,房玄龄绝对是一个被低估了的历史人物。他是齐州临淄人(今山东淄博临淄区北),玄武门之变时,他位列功劳第一榜单,辅佐唐太宗李世民开辟了贞观之治,为人却非常低调。
其实,越是这种低调的,功劳全部归给皇帝的,其智慧城府越是深不可测,遗憾的是,他的儿子不太争气,几乎把他打下的老本赔光……
6、蒲松龄
↑世界短篇小说之王蒲松龄
明末清初著名小说家,山东淄博淄川人。
他一生并不得志,直到71岁才被补为贡生。平时除了种地,就以教书和幕僚为生,闲下来的时光就用来写小说。40岁时写出《聊斋志异》,奠定青史英名。
值得一说的是蒲松龄的座右铭,也是他经常用来当鸡汤的自勉对联: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来来来,干了这碗老鸡汤!
7、焦裕禄
↑人民的好干部——焦裕禄
由于宣传工作不到位,导致很多人都认为焦裕禄是河南兰考人,实则不然。
焦裕禄是淄博博山区北崮山村人,1922年出生,其父在抗日战争中被日军逼死,焦裕禄本人则被掳去辽宁抚顺当童工苦力,1941年,焦裕禄设法逃出,流落到了江苏宿迁,抗战结束后回到家乡。
1946年,焦裕禄在家乡入党,1962年,焦裕禄被调到河南开封兰考县当县委第一副书记,当时饥荒刚过,焦裕禄率领当地老百姓积极展开生产自救,最终因肝癌病逝在岗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