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史之乱天策,你心目中的十大将才都是谁?
我心中的大唐十大将帅:李靖、李勣、李世民、李孝恭、苏定方、薛仁贵、裴行俭、郭子仪、李光弼、李晟。(除李世民外,其他人选主要依据武庙十哲七十二将、十七史百将传)
1、李靖(571年-649年7月2日),字药师,雍州三原(今陕西三原县东北)人。著有《李靖六军镜》等多部兵书,但大多已经失传。后人辑有《唐太宗李卫公问对》,北宋时列入《武经七书》,是古代兵学的代表著作。
李靖才兼文武,出将入相,为唐朝的统一与巩固立下了赫赫战功。主要战绩:南平萧铣、辅公祏,北灭东突厥,西破吐谷浑。 唐太宗给予高度评价:“……尚书仆射代国公靖,器识恢宏,风度冲邈,早申期遇,夙投忠款,宣力运始,效绩边隅,南定荆扬,北清沙塞,皇威远畅,功业有成。”
贞观十七年(643年)二月二十八日,唐太宗命人画二十四功臣图于凌烟阁,皆真人大小,李靖名列其中,位于第八名。开元十九年(731年),唐玄宗为表彰并祭祀历代名将所设置武庙,它以周朝开国丞相、军师吕尚(即姜子牙)为主祭,以汉朝留侯张良为配享,并以历代名将十人从之,“唐尚书右仆射卫国公李靖”便是其中之一,同时代被列入“武庙十哲”的只有李勣而已。及至宣和五年(1123年),宋室依照唐代惯例,为古代名将设庙,七十二位名将中亦包括李靖。在北宋年间成书的《十七史百将传》中,李靖亦位列其中。
2、李勣(594年-669年),原名徐世勣,字懋功。唐高祖李渊赐其姓李,后避唐太宗李世民讳改名为李勣,曹州离狐(今山东菏泽东明县东南)人。李勣一生,经战阵无数,早在瓦岗寨时,他从李密征战,就为瓦岗军立下了汗马功劳;归唐后,又屡从唐太宗征讨,平王世充,灭窦建德,伐刘黑闼,为大唐王朝的建立,立下了不朽功勋;后来在攻灭东突厥,平定薛延陀、击灭高句丽等重大军事战役中,都做出了重大贡献,为大唐王朝的稳定、强大,立下了汗马功劳。他所得赏物,大都分赐手下将士。大功成就,常推功于别人,故而人尽死力。
李勣一生历事唐高祖、唐太宗、唐高宗三朝,出将入相,深得朝廷信任和重任,被朝廷倚之为长城。贞观十七年(643年)二月二十八日,唐太宗命人画二十四功臣图于凌烟阁,皆真人大小,李勣名列其中,位于第二十三名。开元十九年(731年),唐玄宗为表彰并祭祀历代名将所设置武庙,它以周朝开国丞相、军师吕尚(即姜子牙)为主祭,以汉朝留侯张良为配享,并以历代名将十人从之,“司空英国公李勣”便是其中之一,同时代被列入“武庙十哲”的只有李靖而已。及至宣和五年(1123年),宋室依照唐代惯例,为古代名将设庙,七十二位名将中亦包括李勣。在北宋年间成书的《十七史百将传》中,李勣亦位列其中。
3、李世民(598年1月28日【一说599年1月23日】—649年7月10日),唐朝第二位皇帝(626年—649年在位)。李世民少年从军,曾往雁门关救援隋炀帝。首倡晋阳起兵,拜右领军大都督,受封敦煌郡公,领兵攻破长安,拜尚书令、光禄大夫,受封秦国公、赵国公。唐朝建立后,领兵平定薛仁杲、刘武周、窦建德、王世充、刘黑闼等割据势力,为唐朝的建立与统一立下赫赫战功,拜天策上将,封秦王。“自古能军无出李世民之右者,其次则朱元璋耳!”这是伟人对李世民的评价。
4、李孝恭(591年~640年),陇西成纪人。隋朝右领军大将军李安之子,唐高祖李渊的堂侄,唐太宗李世民的堂兄,位列凌烟阁二十四功臣第二。主要战绩:攻略巴蜀,俘获朱粲,灭萧梁,破辅公祐,平定江南。
《旧唐书》:自大业末,群雄竞起,皆为太宗所平,谋臣猛将并在麾下,罕有别立勋庸者,唯孝恭著方面之功,声名甚盛。厚自崇重,欲以威名镇远,筑宅于石头,陈庐徼以自卫。孝恭性奢豪,重游宴,歌姬舞女百有余人,然而宽恕退让,无骄矜自伐之色。太宗甚加亲待,诸宗室中莫与为比。疏属尽封,启乱害公。河间孝恭,独称军功。
公元782年(建中三年),礼仪使颜真卿向唐德宗建议,追封古代名将六十四人,并为他们设庙享奠,当中就包括“唐司空河间郡王孝恭”。及至公元1123年(宣和五年),宋室依照唐代惯例,为古代名将设庙,七十二位名将中亦包括李孝恭。在北宋年间成书的《十七史百将传》中,李孝恭亦位列其中。
5、苏定方(592年—667年),名烈,字定方,以字行于世。
苏定方少年时便以骁勇善战及气魄惊人闻名,曾随父征讨叛贼,安定乡里。隋朝大业末年,他投奔窦建德、刘黑闼领导的河北义军,屡建战功。直至唐太宗在位时,苏定方才开始为唐朝效力,并随李靖北伐东突厥,在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夜袭阴山一役中,苏定方率两百名骑兵先登陷阵,攻破了颉利可汗的牙帐,为击灭东突厥立下大功。
显庆二年(657年),累功升任行军大总管,开始独当一面,并以其非凡战绩和正直为人深受唐高宗的赏识与信任,多次被委以重任。苏定方征西突厥、平葱岭、夷百济、伐高丽,“前后灭三国,皆生擒其主”,史无前例地将唐朝的版图向西开拓至中亚咸海,国境直抵波斯,向东延伸至朝鲜半岛南部。此后,苏定方历任左骁卫大将军、左武卫大将军,封邢国公。晚年受命担任安集大使,全面负责对吐蕃的军事防御。
建中三年(782年),礼仪使颜真卿向唐德宗建议,追封古代名将六十四人,并为他们设庙享奠,当中就包括“右武卫大将军邢国公苏定方”。贞元五年(789年)九月二十三日,朝廷诏令史官考定功绩,“第其前后”,以褚遂良、苏定方等二十七人,“图形于凌烟阁,以继国初功臣之像”,“俾后之来者,知元勋之不朽”。宣和五年(1123年),宋室依照唐代惯例,为古代名将设庙,七十二位名将中亦包括苏定方。在北宋年间成书的《十七史百将传》中,苏定方亦位列其中。
6、薛仁贵(公元614年-683年3月24日),名礼,字仁贵,山西绛州龙门修村人(今山西河津市修村人)。
薛仁贵出身于河东薛氏世族,在贞观末年投军,征战数十年,曾大败九姓铁勒,降服高句丽,击破突厥,功勋卓著,留下“良策息干戈”、“三箭定天山”、“神勇收辽东”、“仁政高丽国”、“爱民象州城”、“脱帽退万敌”等故事。在北宋年间成书的《十七史百将传》中,薛仁贵亦位列其中。
7、裴行俭(619年-682年6月9日),字守约,绛州闻喜县(今山西闻喜东北)人,隋朝左光禄大夫裴仁基次子。裴行俭出身“河东裴氏”中眷房,裴行俭幼年时便以门荫弘文生。唐太宗贞观中期,裴行俭举明经,拜左屯卫仓曹参军。当时大唐名将苏定方任大将军,无意中发现了裴行俭具有很高的军事造诣,感到非常惊奇。苏定方爱材心切,便对裴行俭说:“吾用兵,世无可教者,今子也贤。”(《新唐书·裴行俭列传》)此后,裴行俭便随苏定方学习军事。拜苏定方为师,是裴行俭一生中的重要转折,为其将来建功立业,并最终成为一代名将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主要战绩:上元三年(676年),裴行俭参与防御吐蕃。调露元年(679年),计俘叛乱的西突厥十姓可汗阿史那匐延都支。次年,大破东突厥阿史德温傅及阿史那伏念所部,并以反间计逼阿史那伏念等来降,尽平东突厥残部。
裴行俭善于鉴别人才,其在军中所提拔的副将,如程务挺、张虔勖、崔智聅、王方翼、蚕金毗、刘敬同、郭待封、李多祚、黑齿常之等人,大都成为当世名将。
北宋宣和五年(1123年)宋室为古代名将设庙,七十二位名将中亦包括裴行俭。北宋年间成书的《十七史百将传》中,其亦位列其中。
8、郭子仪(697年-781年),华州郑县(今陕西华县)人,祖籍山西太原。
郭子仪早年以武举高第入仕从军,积功至九原太守,一直未受重用。安史之乱爆发后,郭子仪任朔方节度使,率军勤王。在平定安史之乱的战争中,郭子仪指挥或参与指挥了攻克河北诸郡之战、收复两京之战、邺城之战等重大作战;安史之乱后,他计退吐蕃,二复长安;说服回纥,再败吐蕃;威服叛将,平定河东。他戎马一生,功勋卓著。史书称他“再造王室,勋高一代”,“以身为天下安危者二十年”。郭子仪不但武功厥伟,而且还善于从政治角度观察、思考、处理问题,资兼文武,忠智俱备,故能在当时复杂的战场上立不世之功,在险恶的官场上得以全功保身。
唐朝建中三年(782年),礼仪使颜真卿向唐德宗建议,追封古代名将六十四人,并为他们设庙享奠,当中就包括“太尉中书令尚父汾阳郡王郭子仪”。北宋宣和五年(1123年),宋室依照唐代惯例,为古代名将设庙,七十二位名将中亦包括郭子仪。北宋年间成书的《十七史百将传》中,郭子仪亦位列其中。明朝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明太祖取古今功臣三十七人配享历代帝王庙,其中就有郭子仪。清朝康熙年间,遵循明朝旧例,取古今功臣四十一人配享历代帝王庙,其中有郭子仪。
9、李光弼(708年-764年),营州柳城(今辽宁省朝阳)人,契丹族人。李光弼足智多谋,治军威严而有方,善于出奇制胜,以少胜多,与郭子仪齐名,世称“李郭”,被誉为“自艰难已来,唯光弼行军治戎,沉毅有筹略,将帅中第一”。著有《将律》《统军灵辖秘策》及《李临淮武记》,今已佚。
李光弼于唐天宝十五年(756)初,经郭子仪推荐为河东节度副使,东出井陉,参与平定安史叛军。安史之乱平定后,李光弼“战功推为中兴第一”,获赐铁券,名藏太庙,绘像凌烟阁。晚年为宦官程元振、鱼朝恩等所谗,拥兵不朝,声名受损,因此愧恨成疾,最终于广德二年(764年)在徐州病逝,享年五十七岁。获赠司空、太保,谥号“武穆”,世称“李临淮”“李武穆”。北宋宣和五年(1123年)宋室为古代名将设庙,七十二位名将中亦包括李光弼。北宋年间成书的《十七史百将传》中,其亦位列其中。
10、李晟(727年-793年)字良器,洮州临潭(今甘肃临潭)人,左金吾卫大将军李钦之子。主要战绩:屡破吐蕃 ,讨伐河朔 ,平定朱泚 ,克复京师。唐末诗人皮日休写诗称赞:“吾爱李太尉,崛起定中原。骁雄十万兵,四面围国门。一战取王畿,一叱散妖氛。乘舆既反正,凶竖争亡魂。巍巍柱天功,荡荡盖世勋。”
“年十八,往事河西王忠嗣,从击吐蕃。悍酋乘城,杀伤士甚众,忠嗣怒,募善射者,晟挟一矢殪之,三军欢奋。忠嗣抚其背曰:‘万人敌也。’”(十七史百将传)
大历四年(769年),吐蕃进犯 灵州,当时李晟在节度使李抱玉麾下任右军都将。李抱玉让他率领五千士兵抵抗吐蕃,李晟却道:“以众则不足,以谋则太多。”于是,李晟只率一千士兵,出大震关(在今陕西 陇县西),直奔 临洮,扫平定秦堡,生擒堡帅慕容谷钟,解除灵州之围。战后,李晟被授予 开府仪同三司,兼右金吾大将军,泾原、四镇、北庭兵马使。不久,节度使马璘在盐仓与吐蕃军交战失败,李晟率所部士兵,救出马璘,因功被封为合川郡王。马璘对李晟非常忌惮,遣他入朝,任右 神策军都将。
建中二年(781年),率军平定河朔三镇叛乱。建中四年(783年),泾原兵变之后,亲往奉天勤王,拜尚书左仆射、同平章事、 诸道兵马副元帅。 兴元元年(784年),收复长安,平定朱泚之乱,拜司徒兼中书令,领凤翔、陇右、泾原三镇节度使、行营副元帅,册封西平郡王,世称李西平,驻守泾州,防御吐蕃进攻。贞元三年(787年),册封太尉兼中书令,管理尚书省事务。九年(793年),去世,时年六十七,追赠太师,谥号忠武 ,配飨唐德宗庙廷,图形凌烟阁。
北宋宣和五年宋室依照唐代惯例,为古代名将设庙,七十二位名将中亦包括李晟。北宋年间成书的《十七史百将传》中,李晟亦位列其中。洪武二十一年,明太祖取古今功臣三十七人配享历代帝王庙,其中就有李晟。
剑网三几年出的?
《剑网3》是由金山软件公司西山居工作室开发的一款MMORPG游戏,于2009年8月28日正式开启公测。游戏以多样化的轻功玩法为主要特色,凭借自主研发的“国家863计划”引擎与浓郁的武侠氛围相结合,展现出一个恢弘壮丽的大唐世界。《剑网3》获得2021年度优秀客户端游戏十强提名。游戏配置要求是,处理器Intel Core i3 – AMD Ryzen 3,内存4G,显卡GeForce GT 610分辨率1280*720,系统《剑网3》基于DX11开发,不支持XP系统,建议使用win7、win8、win10 64位系统。
哪个姓氏的名将最多?
其实,这个问题是没有准确统计数据的。而且,何为“名将”,这个“名将”的标准是什么,也是明确的衡量指标的。因此,基本上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不过,理论上来说,姓氏人口最多的几个姓氏,其所出的“名将”(或者说军事历史人物)数量,应该说也是相对于其他姓氏的要多,比如陈、李、张、王、刘等极大姓氏。在这里,小编也不一一展开来陈述,否则很难说得完。但在这里,小编却想分享下马姓的军事历史人物。
因为,在百家姓中,马姓的人口只能排在第17位,并不算是最大的姓氏族群。但马姓却还是出了不少军事名人。关键是,马这个姓氏的起源,也正是源自于先秦时代的一名军事名将。
马姓的得姓始祖,就是战国时期赫赫有名的赵国名将赵奢。因赵惠文王赐赵奢的封号为马服君,因此其后世子孙便以“马服”为姓,之后又改为单姓“马”。所以说,马姓本来就是名将之后,后世族人自然也在军事上出了不少名人。
东汉初年,马姓出了一名战功显赫的名将,他便是伏波将军马援。他戎马一生,二定交趾,西平羌乱,为东汉开疆拓土。
到东汉末年,马援后人又在西北大放异彩。以马腾、马超、马铁父子为核心的西北马氏,割据凉州,称雄西北。
明朝中期,有名将马芳,虽然他的光芒被同时代的戚继光、李成梁和俞大猷等名将所掩盖。但实际上,马芳绝对是一个传奇,当时军中素有“勇不过马芳”之说。他八岁时不幸被鞑靼掳走,但马芳始终心系故国,于是长大后难逃归国,从此为大明戍守边疆。
《明史》称其“大小百十接,身被数十创,以少击众,未尝不大捷。擒部长数十人,斩馘无算,威名震边陲,为一时将帅冠”。到民国时代,马姓西有著名的西北四马: 马步青、马步芳、马鸿宾、马鸿逵;东有东北抗日名将马占山、抗日民族英雄杨靖宇(原名马尚德)。
哈哈哈,说句题外话!到了今天的和平时代,马姓在商业战场上有涌现出大名鼎鼎的“三马”:马云、马化腾和马明哲......
(图片来源于网络)
本文作者:小贱贱
剑网三出了多久?
剑网三2009年就出了。
2009年8月28日剑侠情缘叁公测 万花 纯阳 少林 七秀 天策
2010年6月3日剑侠情缘叁之藏剑山庄公测 藏剑
2011年5月19日剑侠情缘叁之巴蜀风云公测 五毒
2011年11月17日剑侠情缘叁之一代宗师公测 唐门
2012年11月22日剑侠情缘叁之日月明尊公测 明教
2013年6月8日剑侠情缘叁之安史之乱公测 丐帮
2014年11月24日剑侠情缘叁之苍雪龙城公测 苍云
唐朝最出名的大将有几个?
唐朝是我国古代一个比较繁盛的时期!而在这个时候呢,也是名将辈出。题主既然问了有哪些名将,那肯定不可能一一作答,只举几个具有代表性的来回答一下!
国宝会说话,今天带你来认识三位唐朝比较有名,大家也都比较有印象的将领。
第一个是初唐时期的将领李靖:这个李靖是唐朝时期的将领,可不是什么神话里边的托塔李天王。为什么要提他,就是因为他的名字和托塔李天王一样,比较有象征性也比较有代表性。说到李靖,这里得提一下他的舅舅,隋朝凉州刺史韩擒虎。(死后被封为阎罗王十殿阎罗之一)据说李靖的一身武艺就来源于韩擒虎,韩秦虎常说:“能和我一起探讨孙武,吴起兵法的人,只有我这个好外甥”…
李靖从李渊晋阳起兵以后,就开始效力于唐,主要的功绩:灭萧良。灭东突厥,平定吐谷浑!李靖明察事件,善于见微而知著。唐太宗要他教侯君集兵法,后来侯君集上奏唐太宗,说李靖将反,因为每到精微之处,李靖则不教授。唐太宗听后责备李靖,李靖却回答说:“这是侯君集想要谋反。如今中原安定,我所教他的兵法,足以安制四夷。如今侯君集求学尽臣的兵法,是他将有异志啊。”---后来大家都知道,侯君集反了!就这几样就足以笑傲朝堂了。另外李靖与红拂女,虬髯客风尘三侠的故事,也广为流传。因为这个属于传奇小说类不可以当正史看。李靖享年79岁。李世民册赠司徒、并州都督,给班剑、羽葆、鼓吹,陪葬昭陵,赐谥号为“景武!
第二个我们要说的是一人灭一国的洛阳人王玄策:王玄策是唐太宗时期的人,他在太宗时期第1次是作为外交官副使,相当于现在的外交官武官,出使过当时的天竺,也就是现在的印度。等到他正式作为外交官初始印度的时候,被中天竺的新国王,把这个使团给抢劫了。你说这个中天竺的新国王也真是个信球不长眼。你惹谁不好,你惹了一个不该惹的人。王玄策就到吐蕃和尼泊尔借兵共8000余人,直接把中天竺国给灭了。打的整个天竺心惊胆寒…
而由于当时的唐朝没有把天竺当作什么强大的对手。这个事情呢,也没有过多的宣扬,也没有重视,以至于很多时候都会忽略到唐太宗时期还有王宣策这么牛掰的一个外交官。由于没人重视这个外交官,王玄策被淹没在历史长河之中(和他从天竺国带回来给李世民制药的事情可能有关)
第三个我们要说的就是那个郭子仪:至唐玄宗晚年安史之乱以后,唐朝已经不再繁华,变成了残唐。而晚禅堂与风雨飘摇之时的这个时候,就要提到这个人——郭子仪。
郭子仪这个人也是大起大落。早些年的时候他是靠武举的身份而从军的。但是一直是不受重用的。因为只有乱世的时候才能出英雄。这个时候机会来了,这个机会就是安史之乱。
安史之乱中,郭子仪任朔方节度使,他在这个时候他的战争才华得到了发挥。收复河北、河东接着又收复两京,这功劳大了去了。在公元758年的时候进位中书令!
后来由于相州兵败,又被解除兵权。然后又因为绛州兵变被封为汾阳王。后来又被解除兵权。再后来,固怀恩勾结吐蕃,回纥入侵,长安失陷。老郭才再次被启用。接下来收复长安,两年以后,吐蕃,回纥再度内侵,长安城也真是多灾多难呀。郭子仪再次击溃胡兵镇守关中。
这期间皇帝也为了巩固老郭的关系,把自己的闺女也到给了老郭。两家结成了亲家!中间也发生了一些不太愉快的事情,毕竟是Z治联姻,现在戏曲里边演的那个《醉打金枝》讲的就是郭子仪家孩子和公主的事情。
国宝会说话,带你了解更多历史文化!喜欢就关注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