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林外传私服网站,哪个游戏跟DNF模式一样?
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
《地下城与勇士》DNF是由韩国游戏公司发布的横卷2D格斗游戏。在2008年国服登录以来,目前稳定运行快十个年头。这十年间,一众游戏开发团队想要复制DNF的运营模式,压制住DNF在横版格斗领域的巨头地位。
目前国内的横版格斗游戏很多,其实,大部分都是效仿DNF的运营模式。但是,从游戏的运营视角到游戏的耐玩性上,超过DNF的横版格斗目前还真没有可圈可点的游戏。十年间,DNF磨死了一切国内上线的横版格斗网游。下面带大家了解一些,这些年有哪些横版格斗被DNF拍死在沙滩上。
鬼吹灯外传由盛大网络运营的格斗类角色扮演游戏。游戏一共分为四个职业,分别是:卸岭、搬山、摸金、发丘。
有没有一种改补丁,刷洛兰的既视感?
灵游记OL这款也是由韩国游戏公司开发的横版格斗游戏,角色Q版。并且游戏加入鬼力系统,在杀怪成功后可以吸取其精华,加强自己。
铁匠林纳斯有没有?
名将三国以三国角色为背景的格斗类横版网游。
DNF邪恶的木棒?
天关战纪由上海游戏公司开发的横版格斗类游戏。
游戏城镇玩家副本前聚会图。
类似召唤师一样的职业。
九年DNF老玩家:糖嘴。关注不走丢!
综上,DNF作为横版格斗类游戏的佼佼者,熬死了一众横版格斗类游戏。近十年发展,横版格斗类游戏的模式还能有什么突破?我们拭目以待DNF的后期发展。
现在,你还认为地下城与勇士DNF要黄了吗?
从构思到开发都是他们自己做的?
谢邀。腾讯和网易在如今看来,都有自己独立研发的作品,毕竟游戏企业发展这么多年了,很多公司之间的人才也相互流通,加上团队收购也等于人家腾讯养人养项目,自研已经是集团自己的分内之事。如果在腾讯和网易之间做对比,那网易肯定是这方面的领军企业,毕竟网易在代理风靡的时代,就是以民主游戏企业自居,并且坚持自主研发的思路。
网易最开始做的是邮箱,后来天下这个一代就几十兆的游戏,也是后来才纳入网易旗下的。网易真正意义上做的一款面向市场的是《大话西游》,这个一代作品当时上线收费运营过,但是点卡非常昂贵,在那个时代不是一般人消费的起的。后来到《大话西游2》和《梦幻西游》的时候,也就是04年前后,网易才有了地位。枫叔那个时代的人,总结网易的成功得益于非典,在那个哪都不敢去的时期,一根电话线撑起的虚拟世界,成了所有的娱乐首选。
举一个更容易被理解的意思,就好比枫叔现在给大家写问题,如果你看到我突然打了一个符号,比如#24的话,那么你是不是心有灵犀呢?#18其实,玩过网易游戏的人,都知道这套经典的表情符号,只是现在都图文化了,以前大家玩游戏输表情都是靠码,变字体颜色靠颜色代码,由此可想而知,自主研发的这套东西,确实有符合中国玩家习惯的内容。
早期的网易做的比腾讯好,毕竟腾讯是看到传奇走红后,去学的海外代理。二者一开始走的不是同样的路。但现在腾讯也很注重自主研发,不仅要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还要有可靠的保密条件,网易的很多自主研发游戏,根本没有私服,最多有个辅助脚本,可见拥有核心技术对产品安全的重要性。和腾讯突然宣布自主研发一款产品带给我们的惊讶不同,网易当年代理《飞飞》的时候也让不少网易粉惊讶,毕竟网易那是第一次代理非自研产品。
半身裙搭配什么样的棉衣比较好?
hi,大家好,我是利安。
话说现在天气是一天比一天冷,美们有没有穿上厚厚的棉服呢,看看各大爱豆的棉服出街,有没有发现去年底棉服已经配不上今年冬天的你啦!不过时尚圈是一个又一个的轮回,下面我们来看看冬季可以美美的凹造型棉服+半裙穿搭吧~
棉服+半身裙穿搭小知识
深色系搭配就容易埋没腰线,短款棉服就是很好地帮手,明确分割比例,如果区分不开也可以用亮色打底或者包包、胸针等配饰把视觉重点上移。
黑白色系的深浅搭配相对比较日常,更容易去尝试和模仿。只要能区分层次,就不怕穿不好。
同色系搭配的时候款式,材质,厚薄的对比就变得很重要,不然会显得人很臃肿
网纱半裙刚好中和棉服的厚重,轻盈的质感上身更灵气活泼。
半脱的穿法适合不怕冷爱凹爱作的时髦星人,展示外套穿法的同时也更好的展示了内搭,把视线转移到了露出的肩线上,弱化棉服的臃肿感。
叠穿让衣服更多层次感,但要考虑好自己的身材是否合适,层次感十足的搭配也要注意厚重感。
看完这些,让我们来GET一下冬季可以美美的凹造型半裙穿搭吧~
棉服+半裙
天气越来越冷啦,每天都要穿的温暖棉服,花式搭配中长半裙,内穿光腿神器或加厚打底裤都好看的不得了哦。
裙边在膝盖以上的A字短裙是可以很好的拉长身材比例,提高腰线,还能有效遮住大腿上的肉肉和小腿肚,不管是单独穿、还是叠穿穿法都可以很好地秀出身材。
小个子仙女们,比较适合外传短款羽绒面包服和A字格纹半裙,显瘦显高,俏皮可爱的同时还可以显得活力十足,下身同样颜色的运动复古网球鞋,马上变身时髦精。
短款面包服搭配暖色系灯芯绒半裙显得知性优雅,不过比较适合腿部比较纤细的小仙女们哟~
搭配面包服+针织半裙,可以很好地显示身材,针织半裙垂坠质感比较好,搭配蓬蓬的棉服也不会显胖,穿出去显优雅大方没错了。
短款棉服+飘逸纱裙,都是今年流行的王炸cp,网纱轻薄飘逸的质感显得下半身纤细修长,让人忽略上半身的蓬松感,随手挽一个韩式低马尾,知性成熟。
腿部肉肉的仙女就不要去尝试纱质材料的半裙,飘逸的材质很容易显露身形哦。
要说长款羽绒服,冬季肯定是人手一件,保暖防风,包裹性强。一般搭配连帽卫衣和格纹呢半裙穿搭,同色系的穿搭拉长身形,显高显瘦,格纹半裙穿出亮点,在室内脱下羽绒服也丝毫不落俗,少女感十足。
冬季不容易出错的穿搭就是半高领黑色针织打底+蓝色牛仔半裙,牛仔半裙高腰的设计更好的突出了腰线,隐藏在羽绒服下的好身材显露无遗。黑色毛衣加上一个精致的配饰,显露气质的同时拉长颈线,天鹅颈既视感。
呢大衣+半裙
相信每个时髦精都会种草经典的呢大衣,燕麦色毛衣打底搭配格纹迷笛裙,既甜美又知性,皮质马鞍包让整体穿搭俏皮感立现。成功的造型少不了每一个包包的功劳!
大翻领版型的格纹呢大衣,真是肉肉女孩的福星,格纹的线条感可以很好地修饰身形,拉长身材比列,显高显瘦,还可以起到修容的作用。
高腰半身裙可谓是肉肉女孩的另一大穿搭利器,,敞开大衣,将高领打底扎进裙子里,露出小腰线,很好的把肚子上的肉肉都藏进了裙子里,打造黄金比例,十分显瘦,这样的穿搭技巧,不管什么身材都可以驾驭。
今年的动物纹也是占据了时尚的半壁江山,爱美的时髦精不可错过。搭配简约纯色外套款就可以很时髦,光腿神器+及膝长筒靴,适当的留白,很好的拉长腿部线条,穿它立马显高显瘦。
经典的橙色牛角扣呢大衣减龄利器必不可少,冬季一身温暖色出街,内搭红色格纹半裙和学生马丁靴,满满学院风,搭配一个潮包,俏皮清新的学院穿搭get一下。
格纹真是时尚必不可少的元素,粉色格纹小翻领的短款呢外套搭配不出错的黑色百褶裙短裙,扎上一个蓬松的丸子头,真是谁穿谁可爱,娇小感十足。
羊羔毛外套+半裙
羊羔毛我已经不知道它火到什么程度了,不管是爱豆私服还是身边的朋友,人手一件羊羔毛单品,柔软的质感、加绒的厚度,保暖挡风还好穿百搭,时髦美丽的美们注意了。
搭配同色系打底拉长身材比例,内搭的连帽卫衣+经典的格纹半裙,乖巧可爱的学生模样,卫衣帽子还可以修饰肩线,穿起来显高显瘦,特别时髦。
充满学院气息的格纹的羊羔毛,搭配燕麦色迷笛半裙,完美遮住腿部的肉肉,搭配纯色帆布包包,让人眼前一亮的文艺范,好看。
冬季保暖所需,羊羔毛自带的蓬松,多多少少都会产生一点臃肿感,所以尽量遵循简单简约穿搭法则。
外套打开穿显露层次感,让人看起来不会那么的厚重,搭配亮色A字半裙更显瘦。
外套配色的小细节和包包相呼应,提升了整体的质感,马丁靴的加持又酷又帅,是时髦爆棚的街头look。
实在怕冷的仙女,束起穿的时候记得要打造腰线,这样穿才利落显瘦,不臃肿。
或者选择自带腰线的短款羊羔毛外套,再搭配高腰短裙,瘦上加瘦,温度较高的南方仙女可以大胆尝试。
微胖的仙女要是担心羊羔毛外套显胖,可以选择皮质拼接款,一个温暖一个硬朗,风度温度两不误。
好了,今天关于冬季“棉服+半裙”就说到这里啦,还想更多时髦穿搭,记得点赞关注我,贴心利安时刻在线等着你!
十年前你最喜欢的游戏是什么?
亲爱的游戏玩家们,有游戏相关问题不妨关注9891游戏服务网,共同游戏、开心游戏,有任何游戏相关疑问,可以私信小编的,一定给你回答。
如今游戏很多很多,实话讲小编做为游戏行业从业者确也不知道该玩什么。一直觉得十多年前才是游戏的最美好年代,记得那个时候游戏不多,但都是很多兄弟一起玩真是超级热闹,印象中学校周边好些网吧基本是每家都对应的人群游戏,有的网吧全是玩幻灵游侠,有的是千年,后来又有了RO、魔力宝贝、MU、传奇等等,让我们一起来回味这些游戏吧。
1、幻灵游侠
毕竟游戏有些时间了,具体的上线时间已经记不清了,根据资料显示幻灵游侠在国内的初次登场是在2002年的3月,笔者和记忆深处的时间线对了一下,发现时间上相差不多。幻灵游侠是由福州天晴数码公司自行研发并自主运营的一款卡通回合制游戏,在大部人还认为梦幻西游、大话西游开启了国产回合制游戏的时候,其实早有一家小公司已经悄悄的开始了自己的传奇。以今天的角度来看,幻灵游戏的游戏模式还略显粗糙,但是在那个游戏匮乏的年代,作为一款国产自主研发的游戏,已实属不易。幻灵游侠中创造性得建立不少独特的游戏系统,如多样性的武器打造、人物的修仙飞升、造型各异的幻灵兽以及归属于武侠方面的武功招式,可以说幻灵游戏是一款披着西式游戏画风的中式游戏。别看笔者在这侃侃而谈,其实笔者当年只练到四十来级,别说飞升就是连那些暗器轻功都没有接触到,原因无他,点卡太贵了,买不起。
2、破天一剑
作为当年笔者有幸玩过的游戏之一,破天一剑在笔者的脑海中还有着极为深刻的印象。破天一剑当时的画风是相对来说比较顶级的,这也跟游戏出自于韩国有着不少的关系。尽管是韩国游戏,但是游戏中大量充斥着中国传统文化元素,轻功、修炼、武侠等元素让人以为这是一个东方玄幻的世界,尤其当年吸足了眼球的源自于易经八卦概念的角色系统,放到今天来看依旧可圈可点。破天一剑还有一点值得称道就是良好的游戏环境,在当时的游戏中,尽管也有着外挂、骗子,但是游戏整体的环境还是体现着人与人之间的真诚,那个时候,玩家与玩家之间有时候仅仅通过公众聊天内的寥寥数语就建立了真挚的友谊 ;那个时候,为了一件装备,朋友们可以组队通宵苦守一天一夜;那个时候,有太大的回忆,网络游戏之所以在当时能够火爆,就是因为网络真正的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心。
3.千年
千年这个游戏是榜单里面笔者少数的没玩过游戏之一,至于没玩过的原因是当时的小伙伴说这游戏贼费钱。但是虽然没玩过,不代表笔者对游戏就不了解,作为当年赫赫有名的游戏之一,千年的名气比起其他游戏来毫不逊色。《千年》是2001年3月由亚联互动推出,游戏主打的是中国特色的武侠风格,游戏中种类繁多的武功让人很难想到这是一个由韩国研发的网络游戏。《千年》那段时间的网络游戏基本上都是一个游戏模式,也就是我们后面熟悉的类《传奇》模式。但是游戏骨子里内涵的不同,决定了尽管是有着同样的外形,但是游戏不同的玩法使游戏发展向了不同的方向,而《千年》中,无数玩家切磋练武的画面恐怕也很难在其他游戏中找到。后来,由于随着代理公司的更换,盛极一时的《千年》最终也迎来了关服的命运。
4.精灵
2002年6月,网络游戏《精灵》在国内悄然上线,作为国内第一款3D网游,《精灵》掀起的热潮势不可挡,开始公测的三个服务器:东方不败,独孤求败和丝绸之路,在开服初始变迅速爆满,对于已经接触了大量2D游戏的国内玩家来说,3D风格的《精灵》就如同一种新的病毒一般,感染、扩散、再感染,没有人能够抵抗住它的诱惑,《精灵》在转眼之间遍占据网吧游戏的半壁江山,和曾经的王者《传奇》并肩而立,而这一切,只发生在短短的数月之间。不知道是不是《精灵》的崛起速度太过于迅速,作为代理商的网易还不是今天的游戏巨头,面对这种局面还有些生疏,《精灵》火爆后带来的问题也是随之而来,首当其冲的就是外挂,话说当年的韩国网络游戏,基本上最后都是毁在了外挂的手里。面对精灵里层出不穷的外挂,网易不作为的态度让玩家很失望,游戏玩家也迅速得流失。到了2005年4月1日,网易正式关闭了《精灵》,一代王者就这样黯然落幕。
5.天堂2
如果说《精灵》让玩家认识到了韩国游戏的魅力的话,那么《天堂2》可以说是强化了玩家的这种认知。《天堂2》国服的公测时间为2004年8月26日,而代理商则是当时网络巨头之一的新浪,说实话,新浪在游戏方面一直没有什么出色的表现,笔者认为《天堂2》国服的失败,作为代理商的新浪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天堂2》依旧是延续自《精灵》的3D风格,游戏的画风比起《精灵》则更为精致,而且游戏中的故事剧情也比《精灵》要更加得丰富,可以说《天堂2》是一个效果加强版的《精灵》。《天堂2》公测伊始的表现还是相当的不错,其较高的游戏素质吸引了不少的玩家,但是就像前面《精灵》所遇到的问题一样,《天堂2》也倒在了数不尽的外挂之中。《天堂2》从2006年开始被数度易手,代理商从新浪、NCSOFT、盛大一直到后来的腾讯,中间有过辉煌,有过落寞。对于《天堂2》,笔者觉得只有遗憾,本来是能够成为殿堂级的作品,结果却落得如此。
6.石器时代
如果玩家对于前面的《幻灵游侠》没有印象的话,那么接下来这一款回合制网络游戏,你们不可能不知道。作为国内最早接触的回合制网络游戏,《石器时代》以其Q版的画风,出色的游戏世界设定和极具特色宠物养成系统而深受玩家喜爱,尤其是《石器时代》的宠物养车系统,可以说开启了回合制网游里宠物养成的先河。
变形金刚的发展史是怎样的?
事情要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说起。
在1970年的时候,TAKARA公司买下了美国孩之宝当家产品《Combat Joe》人形的使用权。TAKARA公司把它改变成了《变身生化人》(変身サイボーグ)系列。
然后在1974年,TAKARA公司打算推出一个微缩版的“变身生化人”,《微星小超人》(ミクロマン)。这时候的微星小超人没和机器人有任何关系。
而在1982年,《微星小超人》系列开始加入机器人的角色,推出了“微星机器人”(ミクロロボット)系列。
这其中一些机器人已经可以简单的变形为飞行器之类的交通工具。在1983年的时候,TAKARA推出了一个名为“微星变形”(ミクロチェンジ)的分支系列。在这个系列中,人物更像纯机械的生命体,不再是以往单纯的改造人形态。而变形种类与变形方式也较以往更为丰富且复杂。变形从小型家电、设备、工具、武器,到迷你汽车为主,还包括卡带式单放机、显微镜、手枪等。
1980年,TAKARA推出了《戴亞克隆》(ダイアクロン)系列。《戴亞克隆》系列分为非常多的小系列,包括了可以变成汽车的“汽车机器人”(カーロボット),或是变成恐龙的“恐龙机器人”(恐竜ロボ)。
而《戴亞克隆》的设定,主要在Studio Nue(スタジオぬえ)完成,该制作组当时的主要机械设定是宫武一贵和加藤直之,而当时还在筑波大学读书的河森正治,以打工的身份参与了《戴亞克隆》的设定工作。其他参与设计的人尚有荒牧伸,伊东岳彦和明贵美陀
《戴亞克隆》系列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孩之宝开始与TAKARA洽谈合作的事情。
在欧洲方面,意大利的GiG公司于1983年开始以“Trasformer”的名字开始引进《戴亞克隆》及《微星变形》两个系列。
1984年
《变形金刚》系列之发行
TAKARA为了更加开拓市场,与在美国孩之宝合作:TAKARA负责玩具提供,孩之宝负责销售策略。在1984年,孩之宝选出《微星小超人》与《戴亞克隆》两个系列中的部分商品,以《变形金刚》之名称引进美国,并由漫威漫画创作相关的漫画。除了漫画系列之外,为了更好的推广该玩具系列,由Sunbow Productions制作了卡通影集《变形金刚》于电视台播出。(作画为外包,负责的公司时为日本的东映动画,时为韩国的AKOM。漆原智志、大张正己和羽原信义曾参与作画)同时为了弥补人物设定中的一些不足,孩之宝还从别的日本玩具公司买来一些变形机器人玩具版权放到了变形金刚系列中,如震荡波, 大力金刚和天火等。
孩之宝的这一计划得到了空前的成功。在1984年2月的美国国际玩具展上,孩之宝凭借还未正式上市的变形金刚,在7天内创下了价值1亿美元的批发订货纪录。在玩具正式上市后的8周内便卖出了3百万个变形金刚,在7个月内卖掉了1千万个变形金刚,占掉了当时玩具市场的43%的份额。这一年,孩之宝共推出了26款变形金刚人物。
1985年
在1984年推出的《变形金刚》角色,大部分是利用TAKARA公司原积压的库存加以重新包装上市的。从1985年开始,孩之宝在玩具上加上了热感标志重新推出,而且在包装上有了些变化。比如1984年推出的迷你车人物都是以车形态放在包装中的,而1985年再发行版则是变成人形包装的。而且在几款“迷你车”中还加附赠了“迷你间谍”,是一种简单变形的回力车。
除重新发行的产品外,孩之宝又推出了更多的角色,包括了“恐龙派”(Dinobot)、“挖地虎”(Constructicons)、“机械昆虫”(Insecticons),与“三变战士”(Triple Changers)等源自于《戴亞克隆》系列的产品。原本在《戴亞克隆》系列中,“工程车六合体”(《变形金刚》中的大力神)与“火车六合体”(《变形金刚:头领战士》中的雷电)是配对登场的,但由于当时在美国火车玩具并不是很受青少年欢迎,因此火车六合体没有被选入《变形金刚》系列。另外,《戴亞克隆》系列有两位“三机器管家”,一位是入选变形金刚系列的闪电;另一位是变形为直升机与X形翼战斗机的角色,后者没能入选变形金刚系列,取而代之的是在《戴亞克隆》末期已经设计完成的大火车,直接以变形金刚的身份登场。同时,孩之宝也展开了一些集点换玩具的活动:只要收集包装上的点数寄回公司,就可以换回一些无法通过商店买到的人物。来自《戴亞克隆》的“Power Dashers”“Omnibots”成为了集换对象。
1986年
电影《变形金刚:The Movie》上映
经过两年的市场培育,《变形金刚》已经成为当时家喻户晓的玩具品牌。孩之宝从1986年开始推出了许多原创人物,这些人物有部分的原型是在《戴亞克隆》后期所设计中。这一年中推出的新产品开始有了新的特点:合体机制。原本《戴亞克隆》中的合体基本都是六个或更多人组合,之后TAKARA设计师把合体部队规范为五人合体,体型较大的队长作为合体时的躯干,四名体型较小的队员作为四肢。大无畏与飞天虎、守护神与混天豹等角色陆续配对登场。
在卡通方面,孩之宝策划了电影版《变形金刚:The Movie》。在电影中,很多既有的人物被安排阵亡,并添加了新一代的人物。因此《变形金刚:The Movie》的实际作用是为玩具产品的更新换代做铺垫。新一代变形金刚的设计风格也产生了很多变化,有别于用既有的交通工具做为变形之后的模式,设计开始朝未来风格。这不只是因为剧情开始从地球转移到其他星球,更重要的是这样可以不必为从汽车公司购买车型版权而花费大量资金。当时孩之宝负责剧情与设定案,TAKARA及东映动画则负责动画制作和玩具开发以及人物设定。由于当时公司之间只能通过定期打长途电话来讨论工作,导致了设计过程中的沟通不足。为了防止大电影的剧情泄密,孩之宝把补天士与惊破天的设定案交给TAKARA及东映动画时并没有告诉对方这两个人物是新一代的首领。TAKARA设计师以为惊破天只是个要塞参谋,而补天士则只是个普通中型变形金刚,于是设计时并没有像设计首领那么投入,致使这两个人物的玩具出来后令很多玩家失望。事后TAKARA的设计师很后悔,说如果当时知道他们的身份,会设计的更好。
格威龙玩具设计师是大野光仁,洛迪文玩具设计师是国弘高史,合体战士中大无畏与飞天虎、冲云霄已于《戴亞克隆》构思好设计。大力神亦是《戴亞克隆》年代的构思,草图名为“新机器人基地”(新ロボットベース)。
宇宙大帝也是TAKARA玩具设计师幡池裕行(漫画家伊东岳彦)《Micro Change》年代的构思,草图名为“Planet-Robot”。
合体战士冲云霄玩具及动画机械设计师都是明贵美陀。
美日双方各有为宇宙大帝设计玩具,但是两种版本后来都取消发行。大野光仁已设计好了宇宙大帝的玩具,但最后没有推出。
1987年
1987年导入了在现有的变形金刚上增加了人类角色的新产品“Master战士”:“头领战士”(Headmaster)与“靶子战士”(Targetmaster)。这些人类角色能够变成头领战士的头部或是靶子战士的枪械。头领战士的头部在人型模式时也能进入驾驶舱。不过日本的《变形金刚:头领战士》则是将人类更换为体型大小与人类一样的变形金刚。
美国方面播映了卡通《变形金刚》第四季(日版标题为《Transformer: The Rebirth》)”,一共三集。美版《变形金刚》卡通到此完结。
日本方面当时在头领战士与靶子战士等产品加上原创商品,另行展开了新的系列《变形金刚:头领战士》,并播映了由东映公司所制作的第一部日本变形金刚电视动画《变形金刚:头领战士》,作为《变形金刚2010》之续集。《变形金刚:头领战士》与《变形金刚》第四季是互为平行世界的关系,因此内容与设定有冲突。
TAKARA玩具设计师大野光仁表示头领战士灵感来自钢铁吉克(港译《金钢飞天钻》),大野光仁曾笑说如果当年没有想到三变战士、合体战士、头领战士、巨大基地、隐者战士,超神战士等点子当年可麻烦了。
大野光仁当时设计了《变形金刚》系列中最大的玩具巨无霸福特。
1988─1990年
· 1988年 - 日本展开《变形金刚:隐者战士》系列
· 1989年 - 日本展开《变形金刚之胜利斗争》系列
· 1990年 - 日本展开《变形金刚Z》系列
1991─1995年
孩之宝在1990年与1991年期间推出了“Action Master”系列。这个系列的特点在于使用了许多《变形金刚》卡通中的经典角色,而且造型与卡通中的人物模组较为接近,可动度也较高。但除了武器、载具与Action Master Elite之外,这个系列的变形金刚产品却无法变形,因此引起了两极化的评价。该系列的玩具大部分是由斋藤正胜(斎藤まさかつ)所设计。
TAKARA则分别于1991年与1992年推出了《变形金刚:擎天柱的复活》(トランスフォーマーリターン・オブ・コンボイ)与《变形金刚:合体大作战》(戦え!超ロボット生命体トランスフォーマー 合体大作戦)两系列。
1992年后期,孩之宝推出了《Transformers: Generation 2》产品线。该产品线初期的玩具大多都是将既有的玩具搭配上新的零件或是配色来贩售,只有少部分的新玩具,直到后中期之后才开始制作玩具新模,但部分商品却随着系列销售不佳而取消。
美国也于1992年推出了卡通《Transformers: Generation 2》。不过这部卡通其实只是将卡通《变形金刚》取出了52集,利用电脑动画制作了全新的片头与片尾,外加场景转换镜头的画面加工后重播的作品,在当时引起了话题。
由于TAKARA负责玩具设计,所以“Action Master”与《Transformers: Generation 2》玩具铭文印有TAKARA字眼。TAKARA设计师江岛多规男在G2系列发明了玩具关节的球状连接法,当时打开了一个加强了关节连接的新机器人玩具的时代。
1995年,孩之宝结束了《Transformers: Generation 2》产品线,并开始了由子公司Kenner所制作的新产品线《超能勇士》(Beast Wars)。TAKARA则是在这年将《Transformers: Generation 2》中的新玩具以《变形金刚 G-2》(トランスフォーマー G-2)之名发行日本版玩具。
1996─1999年
· 1996年,加拿大动画公司制作了卡通影集《超能勇士》,是一部全片由电脑动画所制作的电视卡通。这部作品使得《变形金刚》再度大卖,并且陆续制作了许多新产品。而多年没有合作的麦当劳也拿《超能勇士》作为快乐儿童餐所附赠的玩具。
· 1997年,《超能勇士》进入了第二季,剧情上与之前的《变形金刚》系列建立起了更为明确的关系。另外有限定贩售的《Machine Wars》系列于美国玩具连锁店K&B上架。TAKARA则将《超能勇士》系列引进日本,同年也引进《超能勇士》第一季。
· 1998年,《超能勇士》进入第三季,也是系列尾声。日本方面则自行制作了《超级超能勇士》产品线与动画。
· 1999年,孩之宝推出新产品线《猛兽侠》,同名卡通影集也在该年开始播映第一季。日本方面则制作了《新超能勇士》,作为《超级超能勇士》之续集。播映结束之后,将《超能勇士》第二季与第三季合并为《Beast Wars Metals》于电视台播映。
2000年─2001年
· 2000年,《猛兽侠》进入第二季,并画下了句点。日本则是自行制作了《变形金刚:汽车人战记》产品线与动画。
· 2001年美国将《变形金刚:汽车人战记》搭配原创产品,以《Robot in Disguise》之名引进美国,为接下来的美日合作定下基础。
· TAKARA同时推出了15周年复刻版《变形金刚》玩具。
2002年─2005年
· 2002年,美日合作推出了《邪神三部曲》系列(Unicron Trilogy)(日方称为《微型三部曲》,マイクロン三部作)第一部《变形金刚:雷霆舰队》(Transformers: Armada)。
整个系列的重点在于“微型金刚”(マイクロン / Mini-Con)引导的整个故事主线和多元的玩具特色。
2002年底,日本制作了动画《变形金刚:微型传说》(超ロボット生命体トランスフォーマー マイクロン伝説),在美国以《变形金刚:无敌舰队》之名引进。不过这部动画在放映时间点上是美国先上映,日本则于2003年初播放。
· 2002年4月TAKARA推出了《变形金刚》复刻版玩具《Transformers Collection》
· 2003年,日本与数家车厂推出了合金模型车加上可变形为焦点的全新系列《变形金刚:钢魂转生》,以及以现代的技术将过去的人气角色完全呈现的《变形金刚:Masterpiece》(トランスフォーマー マスターピース)系列。
· 2004年日本制作了动画《变形金刚:微型传说》的续篇《变形金刚:超能连结》(トランスフォーマー スーパーリンク),在美国以《变形金刚:能量晶体》(Transformers: Energon)之名引进。
玩具设定的重点在于透明零件所组成的能量武器和角色之间的合体功能玩法。
本作品首次采用3D卡通遮罩渲染上色方式进行变形金刚们的动画。
· 由于2004年为《变形金刚》20周年,除了主线的超级连结系列之外,同时也推出了其他具有代表性的产品线:
· Transformers: Robot Masters(トランスフォーマー ロボットマスターズ)
于日本2004年展开的玩具系列。由多种不同的宣传方式,展开原创的故事剧情,从多部日本《变形金刚》与《超能勇士》产品线选出数位角色,并增加原创角色,借由全新的故事平台聚集在一起,概念类似美国的《Transformers: Universe》系列。该系列在发售一年之后随着故事的连载完结而结束。
· Beast Wars Returns(超生命体トランスフォーマー ビーストウォーズリターンズ)
日本引进《猛兽侠》。
《猛兽侠》卡通在日本从2004年11月开始放送,在日本视为是使用3DCG的第三部《超能勇士》作品。
· 2005年,日本方面由GONZO制作了《微型三部曲》系列的最后一部动画《变形金刚:银河之力》(トランスフォーマー ギャラクシーフォース),在美国以《变形金刚:塞博坦传奇》(Transformers: Cybertron)之名引进。
玩具的设计特点在于插入特别设计的芯片来产生多元的玩法。
在剧情设定上,《变形金刚:塞博坦传奇》是接续前作《变形金刚:能量晶体》系列的同一世界,但在日版《变形金刚:银河之力》中则是与先前两部互为平行世界。
2006年
美国孩之宝于《变形金刚:塞博坦传奇》系列结束之后,于2006年底开始推出了数个为了填补产品线缺口的新产品线。其中一个产品线《变形金刚》(Transformers: Robot in Disguise)是将早期《变形金刚》的经典角色重新制作出新的玩具,因此又被称为“经典系列”(Classics)。
由于这个系列原本就是为了填补缺口的关系,所以刚开始没有计划搭配任何的卡通或漫画作品作为宣传,不过这系列相当受到玩家欢迎,甚至于年会会员限定会刊漫画中有独立推出全新漫画。该系列之后被纳入2008年发行的《Transformers: Universe》系列之下的产品线之一。
“经典系列”玩具由TAKARATOMY负责设计。
另一方面,在美国播映《变形金刚》的卡通频道于2006年后半宣布将制作新的卡通《Transformers: Heroes》,该作品在次年正式更名为《变形金刚08动画》(Transformers Animated)。
除此之外,孩之宝也推出了《变形金刚:钛合金系列》(Transformers: Titanium)。该系列在2007年8月下旬日本贩售。
日本则推出了《Transformers: Kiss Players》(トランスフォーマー キスぷれ)。
2007年
由迈克尔·贝导演的真人电影《变形金刚》于2007年夏季在全球上映。由于角色的造型设定和传统的角色造型相差很大,因此遭到部分变形金刚迷的反弹。该片上映之后获得了3.6亿美金的票房,并宣布了开拍续集的计划,本片玩具由TAKARATOMY设计,日本与美国在电影版上映的同时推出了玩具。
TAKARATOMY与耐吉合作推出了《Transformers Sports Label》(トランスフォーマー スポーツレーベル),为耐吉当时的新产品“Free 7.0”作宣传。擎天柱及威震天变成了一只左脚的 Free 7.0。除了头部及整体配色外,两款产品的模子是一样的。
TAKARATOMY并推出了音乐设备的产品《Transformers Music Label》(トランスフォーマー ミュージックレーベル),产品有货柜可以做为苹果公司iPod音响的擎天柱、MP3声波、迷乱及轰隆隆耳机。
日本在2007年时重播《超能勇士》第一季,同时发售《超能勇士电视玩具》(ビーストウォーズ テレもちゃ)系列产品。该系列的产品是选出几款《超能勇士》的旧玩具,并将之重新上色后发行,各产品随盒附属一片日语版《超能勇士》的DVD。
孩之宝则与卡通频道合作推出《变形金刚08动画》(Transformers Animated)。产品由孩之宝与卡通频道的制作群负责设计造型,由TAKARATOMY负责设计玩具。
2008年
孩之宝推出新的《Transformers: Universe》系列,该系列之下包括了“经典系列”、“Generation One”,以及“无敌舰队”等产品线。商品由TAKARATOMY设计。
部分“经典系列”的商品在日本于2008年3月以《变形吧!变形金刚》之名称贩售。涂装与美版有极大明显差异,日本版的涂装较接近《变形金刚》卡通中的配色,并于部分零件上施加了电镀处理。TAKARATOMY推出了原创漫画作品。
2009年
· 2007年真人电影版《变形金刚》续集《变形金刚2》于2009年夏季在全球上映,本片玩具由TAKARATOMY设计。
· TAKARATOMY与华特迪士尼公司合作推出了《Transformers Disney Label》(トランスフォーマー ディズニーレーベル)。
· TAKARATOMY与车厂合作推出了《Transformers Alternity》(トランスフォーマー オルタニティ)。
· TAKARATOMY另外了电脑周边商品《Transformers Device Label》(トランスフォーマー デヴァイスレーベル),产品有录音机USB集线器、老虎与黑豹随身碟、钢锁与铁甲龙鼠标。
2010年
· 美国推出新产品线《变形金刚》,作为接续《变形金刚2》之产品线。
· 美国推出《Transformers: Generations》,作为接续《Transformers: Universe》之产品线,商品由TAKARATOMY设计。
· 美国推出原创游戏《变形金刚:赛伯坦大战》(Transformers: War for Cybertron),故事设定在另一个新的平行世界。部分角色有做出玩具商品,于《Transformers: Generations》产品线之下贩售。
· 美国推出以合体为主题的新系列《Transformers: Power Core Combiners》,商品由TAKARATOMY设计,玩具于2012年以《Transformers United ex》之名称在日本发行,涂装与美版有极大差异。
· 《变形金刚08动画》在日本2010年4月3日起开始放送。玩具于2010年春季贩售,部分角色有施以金属涂装。
· 日本将《Transformers: Generations》与来自2010年《变形金刚》产品线的经典角色增加金属涂装之后,以《Transformers United》(トランスフォーマー ユナイテッド)之名称发行。
· 美国于2010年底开始播映卡通影集《变形金刚 Prime》。本作品是由Hasbro Studios负责企划,Digitalscape与Polygon Pictures两家日本动画工作室经手CG绘制作业。因为TAKARATOMY要设计次年的《变形金刚3》玩具系列,使得《变形金刚 Prime》系列玩具没法和动画同时推出。
2011年
· 《变形金刚3》于2011年夏季在全球上映。
· 6月美国推出了《Kre-O 变形金刚》玩具,产品由韩国玩具公司Oxford设计。
· 7月TAKARATOMY与时装品牌A Bathing Ape合作推出了《Transformers x BAPE》,限量产品有BAPE迷彩擎天柱、Baby Milo x Transformers TEE。次年推出限量产品BAPE黑色擎天柱。
· 《变形金刚 领袖之证》玩具在美国10月贩售。日本于2011年12月贩售,卡通影集日本于2012年4月播映。
· 《变形金刚 金刚救难队》美国于2011年底开始播映卡通影集。
2012年
· 多人线上电玩《变形金刚 宇宙》(Transformers Universe)将会推出。
· 6月TAKARATOMY与赤城乳业合作推出了garigari君冰条机器人,产品是玩具冰条变形成机器人。
· 美国推出了《金刚爆弹》(Bot Shots)系列玩具,商品由TAKARATOMY设计,9月TAKARATOMY以《BeCool!》之名称发行日本版玩具 。
· 作为《赛伯坦大战》续篇之电玩《变形金刚:赛伯坦沦陷》(Transformers: Fall of Cybertron),将在秋季推出,玩具7月在美国贩售,商品由TAKARATOMY设计。
· 《领袖之证》电玩版本年12月推出,由Altron与NOW Production两家日本工作室负责开发。
· 12月TAKARATOMY与品牌NEW ERA合作推出了《Transformers Cap Bots》,产品是59FIFTY帽子变形成机器人。
· 12月TAKARATOMY以《Transformers Generations》之名称发行《变形金刚:赛伯坦沦陷》日本版玩具,有金属涂装与美版涂装有明显差异。
2013年
· 美国推出《变形金刚 Prime Beast Hunters》系列玩具,商品由TAKARATOMY设计。
· TAKARATOMY再度与时装品牌A Bathing Ape合作推出限量产品BAPE红色擎天柱,新设计的Baby Milo x Transformers TEE及鞋子
· 4月TAKARATOMY以《参乘合体 变形金刚 Go!》之名称发行《变形金刚 Prime Beast Hunters》日本版玩具 。
· 5月TAKARATOMY与SUPER GT赛车冠军赛合作推出了《Transformers GT》。
· 6月TAKARATOMY举行"Masterpiece Fan's Choice"投票,由玩家投票决定Masterpiece版司令官玩具。
· 7月推出了《变形金刚组合机器人》(Transformers CONSTRUCT-BOTS)系列玩具,商品由TAKARATOMY设计。
· 《Transformers Generations》产品线推出了比G1巨无霸福特玩具高的泰坦级猛大帅(Titan Class Metroplex)玩具,玩具由TAKARATOMY设计师幸日佐志负责设计。
· 9月TAKARATOMY与丰田汽车公司合作推出了《FJ Cruiser x Transformers》系列玩具。
· 12月TakaraTomy Mall与eHobby合作推出了《Transformers Cloud》限定玩具。
2014年
· 2014年为《变形金刚》30周年,真人电影版《变形金刚:绝迹重生》于 2014 年 6 月 25 日上映,本片玩具由TAKARATOMY设计,设计理念崇向简单的变形方式。
· 7月TAKARATOMY与MEDICOM合作推出《BE@RBRICK×TRANSFORMERS》产品,4款产品是Bearbrick变成擎天柱及威震天,大黄蜂,红蜘蛛,2015年再推出《变形金刚:绝迹重生》版擎天柱。除了头部及整体配色外,5款产品的模子是一样的。
· 世界各地举行了《变形金刚》30周年展览,8月日本举行历来最大的《TRANSFORMERS博》,博览展推出的限量玩具产品引来了不少回响,台湾乐队五月天歌曲《DNA》被选定为博览展主题曲。
· 8月TAKARATOMY再度与时装品牌A Bathing Ape合作推出限量产品MP-10A 擎天柱 Bape Ver。
· 9月TAKARATOMY ART与出云重机,FIOBOT,千値练合作推出Mega Drive威震天,千値练同时推出了"CONVOY PEN”擎天柱笔,2015年2月推出了擎天柱featuring OriginalPlaystation 。
· 10月TAKARATOMY推出《Transformers Legends》产品系列。
· 11月TAKARATOMY MALL与EVA STORE推出了MP-10 擎天柱 Mode "EVA"限定玩具,同时TAKARATOMY推出了《Q Transformers》产品,推出了手机游戏《Q Transformers 擎天柱归来之谜》以及在2015年1月推出了《Q Transformers 擎天柱归来之谜》卡通作为宣传。
· 12月美国推出《Combiner Wars》产品系列,组合关节不再使用插拔式而是采用滑槽式,商品由TAKARATOMY设计,2015年以《变形金刚 Unite Warriors》之名称发行日本版玩具,涂装与美版有极大明显差异,日本版的涂装较接近《变形金刚》G1卡通中的配色。
2015年
· 2015年春季美国开始播映卡通影集《变形金刚-领袖的挑战》,本作品由日本动画工作室Polygon Pictures经手绘制作业,玩具商品由TAKARATOMY设计,日本2015年3月15日起以《变形金刚:大冒险》之名开始放送,同时推出日本版玩具。
· 2015年7月9日TAKARATOMY推出动画《Q Transformers 擎天柱归来之谜》的第二季《Q Transformers 擎天柱归来之谜:更高人气者之路》,以及与《新世纪福音战士》、《Hello Kitty》、《史奴比》 合作推出crossover商品。
· 《Combiner Wars》产品线推出了泰坦级大力神(Titan class Devastator)玩具,玩具由TAKARATOMY设计师莲井章悟负责设计,日本版《变形金刚 Unite Warriors》六位工程战士有枪配件,玩具关节有大改正。
· 10月推出电子游戏《变形金刚:破坏战士》,由日本游戏工作室白金工作室研发的游戏,特色为回归80年代原始卡通外型。
· 11月TAKARATOMY再度与时装品牌A Bathing Ape合作推出限量产品MP-10R 擎天柱 Bape Ver RED CAMO VERSION。
2016年
· 美国宣布将于秋季推出《Titans Return》做为《Combiner Wars》的后续,而《Combiner Wars》和《Titans Return》将会和未定名的第三个系列成为三部曲,并将其合并称为《Prime Wars》,《Titans Return》玩具商品由TAKARATOMY设计,日本将产品放到《Transformers Legends》系列推出,涂装较接近《变形金刚》G1卡通中的配色,脸部改正为日版《头领战士》卡通中的脸孔。
· 《变形金刚-领袖的挑战》第二季动画于2月20日在北美首播,第三季和第四季已经开始制作,将于2016秋天公开第三季的详情。《Combiner Wars》动画版于7月网上播出,共8集,每集6分钟,本作品由日本动画工作室龙之子制作公司经手绘制作业。
· 2016年为《变形金刚:大电影》30周年,美国为此推出一系列纪念产品,大部分为《经典系列》和《Transformers: Universe》产品重涂,日本方面,TAKARATOMY 2月推出了全新设计的《Masterpiece》版热破玩具。
· 《Titans Return》产品线推出了泰坦级巨无霸福特(Titan class Fortress Maximus)玩具,玩具由TAKARATOMY设计师莲井章悟负责设计,玩具部分由泰坦级猛大帅玩具改模。
· 另一方面,本年为《超能勇士》20周年,TAKARATOMY为此推出《Masterpiece》版黑猩猩队长玩具。
2017年
· 《变形金刚5:最后骑士》于2017年夏季在全球上映,本片的玩具和前四部同样是由TAKARATOMY设计,TAKARATOMY设计师幸日佐志在2016塞伯坦年会接受访问时透露本片玩具没有足够的开发经费。
· 1月TAKARATOMY第三度与时装品牌A Bathing Ape合作推出限量产品MP-10K 擎天柱 Bape Ver GRAY CAMO VERSION。
· 2月TAKARATOMY与日本移动电话网络au进行众筹,推出变形金刚手机玩具。
· 2017年为变形金刚真人电影10周年,TAKARATOMY为此将前四部电影部分玩具产品做出修改及重新配色推出10周年纪念产品线《Transformers: Movie the best》系列,另以第一集中的角色造型推出重新设计的《Masterpiece Movie》系列大黄蜂与擎天柱,MPM-03大黄蜂玩具由TAKARATOMY设计师大西裕弥负责设计。
· 《Titans Return》产品线推出了泰坦级铁甲龙(Titan class Trypticon)玩具,玩具由TAKARATOMY设计师莲井章悟负责设计。
· 《Prime Wars》三部曲第三部分定名为《Power of the primes》
· 《变形金刚-领袖的挑战》第三季动画《变形金刚领袖的挑战:组合神力》4月29日于北美首播
· 继《Masterpiece》版黑猩猩队长后,TAKARATOMY再次推出《Masterpiece》版黄豹勇士。另外《Masterpiece》版魔龙也正在设计中
· 《Titans Return》动画版将于11月开始在网络上播出,每集11分钟,一共10集
2018年
· 变形金刚真人版电影首部外传作品《变形金刚宇宙:大黄蜂》将于2018年12月21日上映
· 孩子宝将推出新的变形金刚动画《变形金刚:Cyberverse》,第一章将于2018年播出。内容有可能是《变形金刚:G1》的重制版本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