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敌灵猴,八仙过海说的是哪八仙?
八仙最早可以追溯到西汉,但那时的八仙,却不是所熟知的铁拐李等八仙。
相传在西汉时,淮南王刘安好幕仙道,于是广招天下贤客方士来著书立说、研究天象、编制历法,以及冶丹炼沙等。在淮南王的众多门客中,最有名的是左吴、李尚、苏飞、田由、毛披、雷被、伍被,以及晋昌等,这八人最早被称之为“八公”。
后来,淮南王刘安被神格化之后,他门下的八位门客也成了仙,从“八公”晋升为“八仙”,也就是所谓的“一人得道,鸡犬升天”。而到了晋朝之后,蜀之八仙的名声渐起,而蜀八仙则是容成公、李耳、董仲舒、张道陵、庄居平、李八百、范长生,以及朱先生等。
这蜀八仙都有一个特点,那就是都与蜀川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有很强的地域性。到了唐宋之后,八仙的人选、名次,以及事迹更是层出不穷,但这个时候的八仙,仍然不是后来的铁拐李等人。
从元代开始,后世所熟知的八仙逐渐登场,但是仙名仍有出入。就好像马致远在《吕洞宾三醉岳阳楼》中,吕洞宾所说的八仙里,并没有何仙姑,而是由许神翁所占据着。而这,也是元代时较为广泛承认的八仙。
直到了明代,吴元泰的《东游记》广为流传之后,八仙的名额和座次才真正地被选定下来,他们则是铁拐李、汉钟离、张果老、何仙姑、吕洞宾、蓝采和、韩湘子,以及曹国舅等。
所以说,八仙与其他道系的神仙不太相同,他们都是由人修仙得道的,其中有的是将军,有的是皇亲国戚,有的甚至是叫花子等。八仙性格不同,所代表的也不尽相同,分别代表了男、女、老、幼、富、贵、贫、贱等。
铁拐李,属于兑金之象,相传为八仙之首。在唐玄宗开元及代宗大历时期,在终南山学道,后在砀山洞中修行。他原本是一个相貌堂堂,十分魁梧的人,在一次参加太上老君的华山仙会时,元神出窍。
临行前,他让弟子以七天为限,若过了七天元神未归,便将尸壳焚化。但是,到了第六天时,这个弟子的家人前来报信,说他的母亲病危,让他赶紧回去。或许是铁拐李命中有此一劫,弟子擅自违背师命,在第六天焚化了尸壳。
到了第七天,铁拐李的元神无处可托。在这样的情况下,他在林中碰到了一个饿死的瘸子。无奈之下,他的元神只能进入其中,最后成为了一副黑脸蓬头,卷须巨眼,右脚跛瘸的样子。
铁拐李的法器是一个葫芦,相传为太上老君所赠,他专精于药理,炼得专治风湿骨痛的药膏,恩泽乡里,普救众生,被人称为药王。
汉钟离,又叫钟离权,地位仅次于铁拐李,属离火之象,有一把宝扇,一扇则出火,后来的火烧龙宫一事就是汉钟离所做的,而且其扇子亦能起死回生。
他一出生就像三岁的小孩一样大,天生一副福相,顶圆额宽,耳厚眉长,口方颊大,唇练如丹,乳圆臂长,被认为是神仙转世。成仙之后,汉钟离被玉帝封为太极左宫真人。
张果老,原为张果,因其在八仙中年纪最大,后被人加上一“老”字,以示对他的尊敬,属震木之象,有一宝器为渔鼓。
相传张果老常背负一个道情筒,倒骑白驴,云游四方,宣唱道情,劝化度人。
何仙姑,出生时头顶出现六道毫光,天生就是仙道之体。13岁时,她在山中遇一道士,吃了道士给的仙桃,从此不饥不渴,且能够预见人生祸福。15岁时,在梦中得神人传授食云母粉,于是轻身如飞,往来于山顶之间,每天早上外出,晚上采山果孝敬母亲。
她属坤土之象,其宝器是荷花,治世渡生。
吕洞宾,属乾金之象。在他出生时,屋里异香扑鼻,空中仙乐阵阵,有白鹤自天而下,飞入其母亲的帐中就。吕洞宾自小聪明过人,日记万言,出口成章。
汉钟离曾十试吕洞宾,在他经过考验后,才传授他道法。习得道术和天遁剑法后,吕洞宾常游历世间,斩妖除魔,被全真道奉为北方五祖之一。
蓝采和,属巽木之象,手拿兰草,挎有百花篮,篮内有神果异花,能广通神韵。他常穿破蓝衫,一脚穿靴,一脚跣露,手持大拍板,行于闹市,乘醉而歌,周游天下,精通酿酒。
韩湘子,属坎水之象,擅吹洞箫,曾拜吕洞宾为师,在终南山修道成仙。
位列仙班后,玉帝赏赐他三道金书、三面金牌,上管三十三天、一十八重地狱,中管人间善恶、四海龙王,下管地府冥司、府州县城隍,又赐其缩地花篮、冲天渔鼓等宝物,并封为开元演法大阐教化普济仙。
可以说,韩湘子在八仙中的宝器是较多的一位,但其最出名的,莫过于洞箫,不仅能降雨,还能令万物生灵。
曹国舅,属艮土之象,位于八仙之末,出现的时间最晚。他天性纯善,不喜富贵,却好慕仙道,后背汉钟离和吕洞宾收为徒弟。他有一宝器为玉板,也叫阴阳板,仙板神鸣,万籁无声。
而“八仙过海,大显神通”一事,是说有一次在蓬莱仙岛牡丹盛开之际,白云仙长广邀上洞八仙及五圣共襄盛举。在宴会完毕,回来的时候,吕洞宾建议不乘船,而是以各自的神通过海。
其余7仙同意之后,各自使出自己的宝器,铁拐李用的是葫芦,汉钟离使得是芭蕉扇,张果老的纸驴等。但是,因为他们所弄出的声势较大,再加上宝器在东海行过时,把东海搅得天翻地覆,由此惹怒了东海龙王。
东海龙王派出了龙子及虾兵蟹将和八仙对峙,最后东海龙王更是抓住了蓝采和。八仙为了面子,也为了救回蓝采和,和东海龙宫发生了一场恶战,就连龙子也被斩杀了。这场恶战越闹越大,东海龙王甚至把西南北等三海龙王也请了过来。
最后,由南海观音菩萨出面调和,这场恶战才结束,蓝采和也被放了回来。
为什么取经路上大部分时候不是妖怪对手?
谢邀。
首先啊个人非常喜欢《西游记》,以前最美好的时光就是搬个小板凳,时间还没到,情愿多看一会儿的广告。
灵猴出世,烈性十足:
灵猴不好意思放错了,再来。
吸取天地精华后的猴王:
本身极具叛逆性,从刚开始的不合群(这也可以理解,一个石头蹦出来的,我要是猴子我也不跟他玩),然后就是想当猴王,一马当先,进“水帘洞”。
石猴奠定猴王随着一声“天造地设的家当”后,美猴王横空出世,随后庆宴,各自欢喜。
一猴年迈,倒地。
问。
须求法。
然后灵猴拜菩提为师,赐得大名“孙悟空”。
学得筋斗云、七二变等法术。
靠着“半夜敲三下”的极强悟性,先后学得非常快。
可孙悟空的缺点立马显现出来了,爱炫耀,还喜欢捉弄师兄。
这时候的孙悟空已经把猴子的顽劣展现的一清二楚。
这时候免不了那些在门派下的俗人,于是,多重原因下,孙悟空被赶走了。
临走前,还要谨遵“不师”的承诺。
这时候,其实菩提老祖早知道灵猴迟早会“灵一下”,所以有撇清关系的嫌疑。
孙悟空学艺归来,然后就是花果山除魔,认了几个妖将,七魔王是一个潇洒。
“大王何不弄一副兵甲?”
完了,我严重怀疑老龙王和这个猴子有仇,血海深仇!
“我是花果山的天生圣人,是老龙王的邻居,你怎么会不认识我。”
噔噔噔……
随着金箍棒愈来愈小,老龙王心里也是噔噔噔!
“一会告御状。”老龙王心想。
这又不一会,手拿判官笔,划了猴属的生死簿,间接造成六耳猕猴之乱。
太白也可能很看好孙悟空,那要不招安?
玉帝:“好的呢,好的呢,这边都挺白哥哥的呢!”
众卿家:“呕。”
正是春风得意的时候,不巧……
观众:“王炸你能不能快一点!”
好好好,快一点。
话说孙悟空,哦不,齐天大圣,直接打上天,那时候,吓得玉帝躲到……
这时候,齐天大圣真正意义上做到了齐天,哦不对,应该叫“超天大圣”、“越天大圣”。
什么风头都拿走了,鄙视了李靖的塔,熬过了老君的炉。
直接就走上了人生巅峰,哦不对,猴生巅峰。
本着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的大道理,藐视一切。
先不管后来是不是被如来诱骗还是实力碾压。
至少大闹天宫时,孙悟空,齐天大圣是为了自己。
赢了,自己三界第一。
自己“隐姓埋名”七年为了啥,冒着花果山一切生灵做赌注为了啥,不就是为了齐天吗?
所以说,这次闹,孙悟空全部拿出来了齐天大圣的看家本领!
输赢,就是这一把。
这也就是为什么都感觉前期猴子很强,到了后期,什么神仙坐骑都打不过。
你说太上老君吧,一个坐骑青牛,下凡,偷个圈,收收收!俩童子,个个法宝,个个秀。实在打不过还得变个老太太。
观音菩萨吧,一个宠物金鱼,听了几天佛经,“吧”一声,一个“河王”!这个没法宝吧,打不过,还把龙三太子请来了。你说狡辩不善水战吧,情有可原,毕竟龙太子和八戒都是和水打交道。
可你现在还是菜啊!(超小声)。
又想起了收服二师兄猪八戒,个人感觉也是太强被削弱的。
做神仙的时候,多潇洒,天界水军总司令,十万水军,这得多少弹幕啊。
不好意思走错场地了。
刚开始是吧,和孙悟空匹敌数百回合。可后期越来越菜,越来越菜。
有人做过调查,貌似猪八戒全程只除了:
黄风怪的虎先锋,捡便宜,就像碾死一只蚂蚁。摩云洞玉面公主,柿子捏软的。南山豹子精,猴哥瞌睡虫一放,一耙子筑死。杏仙一行吟诗作画,未曾害人,更没攻击性,啪,全部筑死。碧波潭龙王、公主,一波双杀。老龙王哀哭、公主争夺匣子。金平府犀牛精,活捉俩,缴枪不杀,一波双杀。很容易看出来,全部都是孙悟空带飞,八戒就是躺赢,还不忘抢人头,刷刷战绩。你别忘了:
“他两个自二更时分,直斗到东方发白。”两个能打一夜的人,(确切是半夜)肯定不止三百回合吧。
有一种说法是五百年的铁果子会不会被“施了某种法术”,毕竟,这个活有一个专门的人来干。
前期强,是因为自己孤身一人,只能自己拼!
取经时则颇有三个和尚没水喝的意味。
只不过自己毕竟还齐过天,不能太放水,容易被举报,然后就嘻嘻糊涂的打。
又或许是说,从最初“刚入社会”的秒天秒地秒空气,到最后被打输、不打服,然后变乖了,像不像一个职场人,被生活磨光了所有的棱角?
为何唐僧很少再对孙悟空念紧箍咒?
据统计,在小说《西游记》中,唐僧前后总共念了十次紧箍咒:其中前两次发生在小说第十四回,唐僧骗取孙悟空戴上紧箍咒后为了试验效果而为之;第三次到第五次发生在小说第二十七回,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犯了唐僧不杀生的忌讳,先后念了三次;第六次和第七次发生在第三十九回,唐僧为说服孙悟空去救乌鸡国国王念了一次,孙悟空为了分辨真假唐僧主动提出让唐僧念了一次;第八次和第九次发生在第五十六回,因为孙悟空打死强盗唐僧念了两次;最后一次发生在第五十八回,唐僧为了分辨真假孙悟空念了一次。
从唐僧这十次念紧箍咒的经历来看,它们呈现出这样的特点,即这些念紧箍咒的场景均发生在西天取经的前半程,具体来说发生在真假美猴王故事之前。而真假美猴王故事之后,唐僧不是很少念紧箍咒,而是再也没有念过一次。直到顺利抵达灵山大雷音寺,孙悟空修成正果,紧箍咒自此也消失不见了。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才让唐僧彻底放弃念紧箍咒了呢?接下来我们就结合原著来分析一下。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紧箍咒的由来和作用。唐僧在五行山救出孙悟空之后,孙悟空正式拜唐僧为师并加入了取经团队。但由于他生性顽劣、野性未改,自恃法力高于唐僧,不服师父管教,为此两人经常发生冲突。于是观音菩萨便将紧箍咒传授给唐僧,为的就是约束孙悟空的行为,让他听从于唐僧。小说第十四回写道:
老母(即观音菩萨)道:“……我那里还有一篇咒儿,唤作‘定心真言’;又名做‘紧箍儿咒’。你可暗暗念熟,牢记心头……他若不服你使唤,你就默念此咒,他再不敢行凶,也再不敢去了。”
不过,从之后故事情节发展来看,唐僧实际上并没有严格遵循紧箍咒的使用规则:除了两次为了试验紧箍咒效果,两次为了分辨真假被动念诵之外,其余六次都是因为孙悟空的行为招致唐僧不满而主动念诵的。不过孙悟空其实并没有什么过错,完全都是出于对唐僧乃至取经团队的保护而杀生,主观上并没有恶意。因此,从这一点来看,唐僧实际上有点滥用权力的苗头,念动紧箍咒越来越频繁,稍有不如意就拿孙悟空开刀。而真假美猴王事件的发生,则彻底扭转了这一局面。
真假美猴王事件其实是孙悟空为了争夺在取经团队中的地位而自导自演的一出戏码,六耳猕猴其实并不存在,它只是孙悟空的二心幻化而成。在此之前,取经团队内部矛盾重重,相互之间勾心斗角、谁也不服谁,唐僧两次赶走孙悟空就是这种矛盾激化的具体表现。作为取经团队中能力最强、出力最多的孙悟空当然对此感到非常不满,于是便一手策划出真假美猴王事件,以此来确立自己在取经团队中的地位。从结果来看,孙悟空大获全胜。通过真假美猴王,唐僧终于看清孙悟空的重要地位,并因此改变了对孙悟空的态度。
在此之前,唐僧对孙悟空的定位仅仅是自己的贴身保镖,缺少对其最起码的尊重。在唐僧心目中,孙悟空、猪八戒、沙僧、白龙马都是他亲自救出来的,几人之间没什么区别,无非是时间先后不同。八戒、沙僧都能乖乖听话,为何你孙悟空搞特殊化?唐僧认为自己是取经团队中的核心人物,应该具有绝对的权威,孙悟空本事再大,也只是为自己打工的,只要你不老实就收拾你,绝不手软。第二十七回,孙悟空打死白骨精惹怒了唐僧,于是唐僧准备将他撵走。书中写道:
行者道:“师父错怪了我也……去便去了,只是你手下无人。”唐僧发怒道:“这泼猴越发无礼!看起来,只你是人,那悟能、悟净,就不是人?”
在唐僧心目中,孙悟空与八戒、沙僧没什么两样,把他撵走了,八戒、沙僧照样可以降妖除魔保护我西去。这种内心上的轻视表现出来就是频频念诵紧箍咒,一言不合就写贬书把孙悟空撵走。而在真假美猴王事件中,唐僧深刻认识到孙悟空对于取经团队的重要性,并且这种重要性得到了官方的认可:如来佛祖为孙悟空预留了成佛指标,观音菩萨亲自带回孙悟空要求唐僧接收,并借机警告了唐僧。第五十八回:
如来道:“你休乱想,切莫放刁……好生保护他去,那时功成归极乐,汝亦坐莲台。”……菩萨道:“唐僧……你今须是收留悟空。一路上魔障未消,必得他保护你,才得到灵山,见佛取经。再休嗔怪。”
孙悟空的话唐僧可以不听,猪八戒的话唐僧可以选择忽略,但观音菩萨的话唐僧是绝对不敢违抗的。从观音菩萨的话中,唐僧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如果团队中没有孙悟空,根本就不可能取经成功。这才明白孙悟空对取经团队意味着什么,因此才彻底转变了态度。
除此之外,通过真假美猴王事件,唐僧也看到了孙悟空背后所拥有的人脉资源。为了所谓的辨别真假,孙悟空先后拜访了南海珞珈山、天庭凌霄殿、地府幽冥界以及灵山大雷音,期间观音菩萨、玉帝、托塔天王、十殿冥王、地藏王菩萨、谛听、如来佛祖都在明知孙悟空意图的情况下非常配合的帮助孙悟空演好了这出戏,展示了孙悟空异常强大的人脉资源:无论在佛界还是在道家,无论在天庭还是在地面上,甚至在海里、地下,孙悟空都能游刃有余,这种强大的气场让唐僧不得不给予其尊重。
综上所述,在真假美猴王事件之后,唐僧之所以再也没有念诵过紧箍咒,主要原因在于他认识到孙悟空对西天取经的重要性是其他任何人都不能取代的。与此同时,孙悟空在真假美猴王事件中所表现出来的强大实力和背后拥有的人脉资源,也为他赢得唐僧的尊重增添了砝码。由此可见,要想得到别人的尊重,拥有强大的实力才是王道。
关注传统文化,解读经典名著,我是三夢遊水,欢迎与我交流讨论,一起成长~
孙悟空在生死簿上看到自己342岁?
第一名的当然在凡间
《西游记》中孙悟空大闹冥府,是一个非常经典的片段,原著中对于阴曹地府中十大阎王、牛头马面、鬼判官等人物的塑造,以及地狱环境、统治结构的建构都达到了极高的艺术成就,可以说是仅仅凭借想象,就构造除了一个匪夷所思的“地狱世界”。
孙悟空大闹冥府更是“荒诞不经”,人常说,阎王教你三更死,谁敢留你到五更,他倒好,大闹龙宫,大闹冥府,还有后面的大闹天宫,上天入地,入海寻龙,无所不能,这更加体现出他不服管束,敢于挑战一切的精神。
看了很多回答,有的答案确实优秀,能够自圆其说,但是大家似乎都搞错了一个基础的设定——生死簿。很多答主竟然把天界很多大神都排进去了,有的说排第一的是如来佛祖,有的说是玉皇大帝,还有说是菩提老祖的。
这么搞前提就已经错了,后面任凭你说得天花乱坠也没用,因为一开始就没搞清楚《生死簿》是为谁而造的。
阎王的管辖范围是哪里呢?他当然是天庭有正式编制的公务人员,虽然办公地在冥界,但是还是需要常常上天回报工作的,什么月总结半年回报也是少不了的。还有就是如果有比较棘手自己搞不定的事情,可以先向直接上级地藏菩萨反映,如果直接领*导也搞不掂,就继续向上上报天庭。
阎王的主要辖区是冥界,十八层地狱都归他管,阴间的各种鬼魂统统都是他的子民。可以这么理解,冥界就相当于人死后的一个监牢,生前所作所为就决定了你在地狱会被关在第几层,那些好事做得多,被评判为“好人”的有两个去向,一个是再次投胎直接重生,还有就是算是给你的奖励,可以延寿。
根据各种指标KPI,如果被判定为“恶人”,就开始分“宿舍牢房”了,罪越重所处的地狱就越靠下,第十八层地狱就是阿鼻地狱,又被称为“无间地狱”,永远无法再超生人间。
《生死簿》当然是给凡人用的,相当于一个“生命银行”,谁能活多少岁,几时几刻死,上面写得清清楚楚。所以《生死簿》上的排名相当于一个目录索引,方便查阅,会有以下几种可能:
第一,延续人间的做法,根据姓氏笔画排名,谁的姓氏笔画少就会排在前面,比如“乙向民”姓“乙”,姓只有一划,当然会排名靠前喽,“欧阳”是个复姓,笔画多,自当往后排。
第二,据说地狱十殿阎王中最大的是秦广王,他就是铁面无私的包公包拯的化身。包公判案能力自不消说,如果他锐意改革,推行国际通行的“拉丁字母排名法”也不是不可能,或者他会更开放,采用英文字母排名,按照英文26个字母对应汉语拼音的排序来安排概率会更大。
如此一来,姓“阿”或者说姓氏中以字母“a”开头的就会排在前面。举例:阿娇,这个人就会排在前面。
第三,按照如来所说,三界之内凡有生命者,““周天之内有五仙:乃天、地、神、人、鬼。有五虫:乃蠃、鳞、毛、羽、昆。”神仙自然是长生不老的,不在五行之中,自然是不在《生死簿》里,只有“五虫”是有寿命设定的,五虫之中,人类排第一,所以很显然,人类的排名就可以参照以上几种排名办法,或者按照寿命长短来排,又有两种:升序和降序,寿命最长的排前面或者寿命最短的排前面。
以上几种设想,基本已经穷尽了《生死簿》最有可能的几种排名方法,不管是按照哪一种,都可以肯定,排名第一的肯定是凡人,不可能是神仙,因为神仙的名字根本不在《生死簿》里。这也是孙悟空大闹冥府的根本原因,因为他认为自己在菩提老祖哪里学到了地煞七十二变以及躲过“三灾”的本领,早已成仙,“不在五行中”,自然长生不死,就不应该在《生死簿》里,而阎王这厮竟然没有及时更新数据,导致自己的寿命还是被设定为342岁。
所以他要把自己和花果山猴子猴孙的名字从《生死簿》中划掉,从此就都长生不老了。
所以,那些把神仙排进去的筒子们肯定是搞错了,《生死簿》排名第一的肯定是个凡人。
孙悟空为何拒绝了7200斤重的方天画戟?
在神话小说《西游记》中,孙悟空之所以能降妖除魔,保护唐僧顺利抵达灵山求得真经,他手中那根金箍棒可以说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这根金箍棒最初来自东海龙宫,是孙悟空从东海龙王那里“借”来的。当时,龙王为孙悟空提供了大刀、九股钢叉等多种兵器供他挑选,甚至还包括方天画戟这样重量级的兵器,但都被孙悟空一一拒绝了。那么,孙悟空为什么对其它兵器无感,而独独选择了金箍棒呢?接下来我们结合原著来分析一下。
在前往东海龙宫寻宝之前,孙悟空是有兵器的,乃是一把大刀。这把大刀连同花果山群猴的兵器都是孙悟空从傲来国兵器馆和武库中偷来的。起初还可以凑合用,但没过多久这种凡间兵器就难以满足孙悟空需求了。第三回写道:
美猴王正喜间,忽对众说道:“汝等弓弩熟谙,兵器精通,奈我这口刀着实榔槺,不遂我意,奈何?”四老猴上前启奏道:“大王乃是仙圣,凡兵是不堪用……”
由此可见,孙悟空作为神猴,凡间兵器由于太过普通,是难以满足其使用需求的。于是,在老猴们的指点下,孙悟空前往东海龙宫向龙王借宝。
见到孙悟空不请自来,东海龙王起初是非常谦卑的,亲自率领众虾兵蟹将出门迎接,并为孙悟空举行了一个非常隆重的小型欢迎会。孙悟空说明来意之后,龙王二话不说,直接让手下搬出了一把大捍刀奉上,结果被孙悟空当即拒绝:
悟空道:“老孙不会使刀,乞另赐一件。”
孙悟空拒绝接受大捍刀的理由很简单,就是因为自己不会使刀。俗话说:“术业有专攻”,即便是孙悟空这样武艺高强的圣仙,也不是对什么兵器都精通。紧接着,龙王又叫手下拿出了一捍九股叉和一柄画杆方天戟,重量分别达到了三千六百斤和七千二百斤,已经算是东海龙宫里的顶级兵器了,但都被孙悟空以“太轻”“太小”或者“不趁手”为由拒绝了,可见孙悟空对兵器的重量、大小和使用体验的要求是非常高的。
直到孙悟空见到了如意金箍棒,此次借宝之旅才告一段落。而之所以他对金箍棒情有独钟,我认为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方面,金箍棒自带逼格,成功引起了孙悟空的注意。在此之前,无论是大捍刀、九股叉,还是方天画戟,都是由虾兵蟹将抬到孙悟空面前的,而金箍棒则需要孙悟空亲自去看,没人能拿得动,这就营造了一种金箍棒非常神秘且与众不同的气氛。正所谓“上门的不是买卖”,只有那些自己付出精力的东西才更值得珍视。因此,这根派头十足、不肯轻易见人的金箍棒便成功吸引了孙悟空的注意。
等到孙悟空跟随东海龙王来到金箍棒跟前,又发现了其它与众不同的地方。一方面,这件兵器自带光芒,远远望去非常耀眼,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非常厉害。书中写道:
龙王果引导至海藏中间,忽见金光万道。龙王指定道:“那放光的便是。”
孙悟空见过的兵器不少,但能够放光的仅此一件,这对他有着致命的吸引力,于是他迫不及待走上前去一探究竟。走进之后,看到金箍棒上还有字迹,这进一步勾起了孙悟空的兴趣,让他觉得金箍棒与众不同。正是因为金箍棒拥有重量大、可以放光、有字迹等与其它兵器不同的特征,给孙悟空留下了非常深刻的第一印象,才最终从众多兵器中脱颖而出,被孙悟空选中。
另一方面,金箍棒可随心变化,孙悟空使用起来很顺手。有了良好的第一印象,孙悟空便迫不及待的尝试与它进行“接触”,结果发现金箍棒有更多的优点。根据前文分析我们知道,孙悟空对兵器重量的要求是非常高的,连七千二百斤的方天画戟都嫌轻。但通常而言,重量大的兵器看起来都很笨重,孙悟空身材不足一米二,大兵器使用起来一般体验并不好。但金箍棒恰好能满足孙悟空需求:一方面重量达到了一万三千五百斤,另一方面大小又可随心变化,匹配孙悟空身形,因此他使用起来体验非常好。
与此同时,金箍棒还可以变成绣花针大小,正好藏在孙悟空耳朵里,这解决了兵器不易携带的难题。在此之前,孙悟空在菩提祖师那里学到了七十二般变化和筋斗云,这些本领的特点是灵活、机动、速度快。如果孙悟空随身带一柄方天画戟或者一把大捍刀,势必会影响这些法术的发挥。因此,孙悟空对武器便携性的要求也是非常高的。基于此,可随心变化大小的金箍棒当然更能打动孙悟空。
综上所述,金箍棒在众多武器中脱颖而出,被孙悟空选中,主要原因在于它不仅重量大、可以放光、有字迹,自带逼格,更重要的是金箍棒使用起来体验和性能良好,同时携带方便,与孙悟空的需要相匹配,也与他学到的法术相契合。正所谓“适合的才是最好的”,方天画戟固然不错,但并不适合孙悟空,自然也不会被选中。
关注传统文化,解读经典名著,我是三夢遊水,欢迎与我交流讨论,一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