拳皇十周年秘籍,拳皇风云再起八神秘籍?
特殊技
外式·梦弹 →+A·A泰拳是不是目前世界最强的搏击术?
张安邦聊聊武林中的事——
武侠小说里会有这样的排法,最强的武林秘籍,拿到了就可以天下第一,现实中是不存在的。最顶尖的运动员都是团队的产物,不是门派或个人的努力所能企及的,起码今天是这样的。如果二十年前,回答这个问题,我是要慎重的,那时候,我们还有些“恐泰症”,很容易引起群骂,那时候的移动互联网还没有今天的态势,那时候大家对域外武技的讨论更多是杂志的形式为多,信息相对滞后。那时候,散打碰到泰拳,真的不好打,这种情况持续了很多年,后来直到今天,中国散打、包括中国搏击、甚至包括MMA,中国力量都已经是亚洲强队,自由搏击我们有世界排名的拳手,MMA我们有UFC的金腰带,这时候再来回答类似的缺乏常识的问题,我是不怕的,网民已经有了清醒的认识!
这个世界上没有最强的搏击术,只要最强的运动员,所有的武术项目都是如此。泰拳五百年不败的威名早就被打败,欧美、日韩,还有我们都赶了上来,目前代表中国实战最高水平的体制内的散打运动员,他们的水平另世界刮目相看。但是泰拳对世界搏击的影响,至今犹在,包括对现代散打的影响都是显而易见的,泰拳对世界搏击的贡献很大,也曾经领先过世界绝大多数国家的搏=击,都是不争的事实。
关注张安邦,一起聊聊武林中的事!
小时候玩的最经典的一款游戏是什么?
红白机上的FC顽皮狗,它的本体居然是猫和老鼠精神续作?
当看到这一连串的游戏截图,你是不是觉得这画风特别眼熟,甚至还有一种小时候曾在红白机上见过或者玩过这款游戏的印象……
这款游戏在国内有着不少俗称,《古怪赛车》、《怪车大赛》……但是有一个俗称是最为人熟知的,那就是《顽皮狗》。当时年少无知的我因为先入为主的缘故,习惯了这一简单粗暴的游戏名字,在多年之后听到顽皮狗出了《神秘海域》系列的时候,不禁好奇“这顽皮狗怎么还自己做起了游戏来了?”,回想起来简直羞耻。
当然这文说的肯定不是这只“顽皮狗”
然而这款叫《顽皮狗》的 FC 游戏,其实它有着特别奇特的背景故事,那就是它的制作方是出品过“最强 JPRG”《女神异闻录 5》的 ATLUS,且它还是一款根据某部经典动画改编而来的游戏作品,更神奇的是游戏里面的内容竟然和原作要素毫不搭调!而至于这部原作动画本身也是大有来头,不仅在欧美地区和日本拥有庞大的粉丝群,从诞生到现在的这 40 多年来更会时而推出新作或衍生作品来保持着关注热度,且由于曾被引进过国内播放,所以它有可能还是不少国人的童年回忆……
游戏与动画,两种童年产物交织在一起,会产生怎么样的回忆往事呢?接下来在这里会带着你们走进记忆回廊,重温各种美好,并且还能对这部童年之作有着更深刻的了解。
它是猫和老鼠的搞笑精神后继者《顽皮狗》(怪车大赛)原名叫《Wacky Races》,是美国动画公司 Hanna-Barbera 在 1968 年 9 月播出的季番动画,一共 17 话(34 个短篇故事),曾通过小神龙俱乐部的方式引进到国内播放。由于小神龙俱乐部曾是国内一代人的童年回忆,因此只要是经历过那个时代的玩家,相信应该会看过这部《Wacky Races》。
不过即便脑海中还残留着动画的些许印象,Hanna-Barbera 这个名字大家却不一定会熟悉,那么在这里便提及一下这家动画公司的厉害之处,同时也方便《Wacky Races》的后续介绍。
Hanna-Barbera 是一家由威廉·汉纳(William Denby “Bill” Hanna)和约瑟·巴贝拉(Joseph Roland “Joe” Barbera)成立起来的动画公司,名字的由来则取自于两人的姓氏。汉纳和巴贝拉都是热爱做动画的人,且很具搞笑天赋,他们结识于米高梅公司,后来因共同打造出如同奇迹般存在的动画作品《猫和老鼠》第一季,两人瞬间声名大噪。借此机会,两人随即便有了从米高梅独立出来,设立新动画公司的想法。
虽说在 1944 年两人离开了米高梅组建了 Hanna-Barbera(当时叫 H-B 企业),做的事情还是帮米高梅弄《猫和老鼠》动画,直到 1957 年米高梅砍掉了自家的动画部门,Hanna-Barbera 才能够将这部分资源吸收过来,正式以独立身份成为了一家动画公司。也正因如此,无论是 50 年代的《瑜伽熊》还是 60 年代《摩登原始人》,Hanna-Barbera 初期的动画作品都透露着一股《猫和老鼠》的搞笑气息,直到 80 年代的《百变雄师》以及 90 年的《飞天小女警》,这家公司的风格才逐渐褪去了那股“软绵绵”的搞笑外表,改为棱角分明的武斗硬派路线。风格差别之大让人惊叹上述的这些动画真的是出自同一家公司之手的么?
这些角色你又认识多少个呢?
总而言之,无论你是否知晓 Hanna-Barbera 这家动画公司,他们家的作品总有一部是你曾经看过的,这便足以证明 Hanna-Barbera 到底有多厉害了。
回到《Wacky Races》的话题当中,就在前期那股“猫和老鼠”的创作氛围下,Hanna-Barbera 打造了这部经典之作。这部动画本应和自家其他作品一样会是完全原创的作品,但是身为制作人的汉纳和巴贝拉却最终为《Wacky Races》选择了创作原型,即于 1965 上映的喜剧电影《疯狂大赛车》(The Great Race)。这部电影本身是根据 1901 年一场从法国巴黎到美国纽约,横跨三个大洲的全球竞速活动“大赛车(The Great Races)”这件历史事件所改编而来,并通过奇怪的角色造型和夸张的表演为观众带来欢乐,而《Wacky Races》基本上照搬了这部电影的套路(但不包括剧情),说它是《疯狂大赛车》的动画版也不为过。
无论是赛车的造型设计还是比赛过程中的搞笑桥段,《疯狂大赛车》给人的感觉就像是现代 COS 马拉松那般的胡来,《Wacky Races》也是如此,合计 11 辆风格各异的赛车进行公路上的“生死追逐”,配合上“猫和老鼠”式的搞笑手法,要是放在如今这个年代来看应该也是乐趣多多。
上:《疯狂大赛车》反派车 下:《Wacky Races》主角车
不过《Wacky Races》的重点可不只这些,身为主角却是唯一大反派的 Dick Dastardly 和爱犬 Muttley 他们俩每次闯大祸然后不断吃瘪的情景,才是观众们所希望看到的。值得一提的是,Muttley 负责 Dick 的执行赛车破坏任务,但它往往以捣蛋收场,而自吃其恶果的永远都是 Dick 本人……看到这种莫名熟悉的角色配置,你是不是已经联想到汉纳和巴贝拉最初创作的那对活宝“猫和老鼠”呢。
这只便是许多玩家口中的“顽皮狗”Muttley了
然而要撑起全 17 话内容,仅凭两个反派主角是远远不够的,你们可别忘了剩下那 10 辆赛车以及它们的驾驶员哦,要是没有这帮人,Dick 和 Muttley 的骚主意还真无法为观众带来欢乐。事实上,这么庞大的角色数量在当时的动画里可是很罕见的,幸好两位鬼才制作人脑筋转得快,他们巧妙地将过去作品的部分元素塞进了《Wacky Races》当中,减轻了创作压力。就比如一号赛车 The Boulder Mobile,其原型来自于《摩登原始人》的石头汽车;以及八号赛车 The Arkansas Chuggabug 背上的大熊,一看便知道在模仿《瑜伽熊》的 Yogi Bear……
The Boulder Mobile(左)The Arkansas Chuggabug(左)
这么一看,《Wacky Races》不仅是一款特别好玩的“模仿作”,它同时还能看作是 Hanna-Barbera 全明星大乱斗作品,那么该动画播出后人气又是如何呢?时隔一年的 9 月,Hanna-Barbera 竟然同时推出了两部关于《Wacky Races》的番外动画,一部自然是单独讲述反派主角 Dick 和 Muttley 的白痴故事,名叫《Dastardly and Muttley in Their Flying Machines》。
而另一部则是《The Perils of Penelope Pitstop》,是以五号赛车的萌妹子驾驶员 Penelope Pitstop 和七号赛车的黑手党为主线,叙述着梦幻少女般的搞笑冒险车途。
所以要是说《Wacky Races》当年人气不火爆,那肯定是假的。不说别的,每一年美国的部分漫展还出现不少《Wacky Races》相关的角色 COS 或者赛车 COS,以及今年年初播放的重制版动画,就足以证明这个系列喜剧至今依旧能获得不少人的喜爱。
另外说一件十分有趣(或是说可怕?)的事情,那就是除了推出动画重制版以外,《Wacky Races》还在去年登陆了 DC 漫画平台,画了名叫《Wacky Raceland》的漫画。里面的角色名字和原版一模一样,但是画风和剧情就……总之这是一部很具 DC 黑暗味道且帅气度十足的魔改漫画,要是感兴趣的话可以去找找看哦。
要是我说这两图里的人都是同一对主角,你信吗?
它是在异国迎来第二春的童年动画介绍了那么多关于动画的内容,相信各位玩家已经很清楚《Wacky Races》是一部正宗的美国动画。但你知道吗?它最初的改编游戏,也就是前面提到过的 FC 版《Wacky Races》(《顽皮狗》),却是一款彻头彻尾的日本作品。这里并不只是说其制作公司来自日本,而是说里面的内容也是极其的日式,丝毫感受不到这是美国动画改编的游戏。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这里就得说说《Wacky Races》在日本的发展情况了。
1970 年,《Wacky Races》在美国播放完结不久之后,很快便来到了日本这个国家,且改名为《チキチキマシン猛レース》。不得不说这个日本化名字其实还是很有特色的,因为它从 007 作者伊恩·佛莱明的同名小说改编音乐剧《飞天万能车》(日文:チキ・チキ・バン・バン)以及丸善石油 1969 年的汽油广告《猛烈 DASH》中取出了两组词汇“チキチキ”和“Oh!猛烈(Oh!モーレツ)”,然后再加上代指汽车的和式英语“マシン”一词便成为现在的标题。
两组词汇的各自源头都与汽车密不可分,组合起来的话自然是很贴切《Wacky Races》的主题了。
当然改名仅仅是最开始的一步,日版《Wacky Races》连动画主题曲也换了。如果说原版的 OP 是那种习以为常的美式唠叨开场白,那么日版的就是陈年老物级别的简单儿歌,倒也算是符合那个时代的整体氛围了。不过很神奇的是这首和日版标题同名的主题曲,竟然跟随着动画一同火了,一时间成为国民级歌曲的它直到 20 多年后的日本综艺节目里还能让人听见它的旋律,这就很能让当年追番的观众瞬间泪流满面了。
同样的,FC 版《Wacky Races》的标题 BGM 也是使用这首主题曲。由于该游戏的其他地区版本除了语言显示之外就没作出大幅度更变,因此这首原本只属于日本人的主题曲就这么漂洋过海传到了其他国家,逐渐成为了《Wacky Races》系列的又一标志。
主题曲的更变其实还不是日版的全部,动画里面的各种设定甚至角色台词都是日版独有,原版里并不存在的,这就十分神奇了。不过据说这是因为《Wacky Races》本身也没有剧本,台词全靠演员的即兴表演,所以日版也只能继承了这种“奇怪”的设定,让声优们自由发挥。即便如此,日版还是“很过分”地为原本毫无台词只有嘲讽笑声的 Muttley 加入了大量的原创台词,使得 Muttley 这个角色与其说是狗,不如说更像是套着狗皮的人。
赛车的日版命名据说是由赤冢不二夫负责的,就是那个画《阿松》的赤冢不二夫
《Wacky Races》日版播出后很快便受到了当地观众的喜爱,当时的东京 12 频道(东京电视台)更是把这部作品反复播放,简直是让人想不知道也不行。看到《Wacky Races》在日本迎来了第二春的 Hanna-Barbera 迅速将它其余两部番外篇和一部短篇动画《MAGNIFICENT MUTTLEY》引进到了日本,最终的成果自然不必多说了。
Dick 和 Muttley 的吃瘪精神深得美日两地区的观众喜爱,尽管直到 2007 年为止的这 37 年内《Wacky Races》系列都没有推出过相关新作,但你依旧能见到 Dick 和 Muttley 客串到自家的其他动画中,可见官方还是十分钟爱这两个搞笑担当的。
更为疯狂的是,在 90 年代初 Hanna-Barbera 制作了一部《Fender Bender 500》的赛车动画,里面出现了 Dick 和 Muttley 的面貌,且还是以主角的身份登场,结果日方便将这部动画改名为《新・チキチキマシン猛レース ケンケンのフェンダー・ベンダー500》,一下子就钦定这是《Wacky Races》系列的续作了(然而并不是)。不得不说这狂热的情感还真是令人五体投地啊……
那除了动画方面以外,日本人对《Wacky Races》的这份狂热还能够用怎么样的方式表达出来呢?没错,就是电子游戏。至80年代开始,日本游戏界踏进了黄金时代,除了自行研发的作品,通过国外作品授权方式改编而来的游戏也是颇为常见,其中最为知名的那便是 CAPCOM 和迪士尼的合作了。Hanna-Barbera 有将自家作品游戏化的打算,同时也察觉到时机的成熟,再加上日本人对《Wacky Races》的情有独钟,于是便有了之后委托 ATLUS 将《Wacky Races》游戏化的故事。
动画(魔改版)在日本已经是现象级别的火热,而其改编游戏又是拿给日本人做,这就使得 FC 版《Wacky Races》无论是外表还是内在都十分“日本化”,到这里也算是为大家解开了本章节开头所提出来的疑问。那么关于游戏和原作要素毫不搭调的理由,又是为什么呢?
首先,大家已经知道《Wacky Races》是一款赛车题材动画,赛车动画要是做成游戏的话,最理想的类型想必是赛车游戏吧?然而 FC 版《Wacky Races》却是一款很正经八百的横版闯关游戏,这种操作就真的没见过了,那可是系列第一款作品啊。
其次,如果你稍微知道游戏的剧情,那么就能察觉到游戏虽然是《Wacky Races》改编的,却更像是 Dick 和 Muttley 自己的独立番外小故事。
FC 版《Wacky Races》设有 ABC 三条路线,按照常理来说这应该会有一条主线联系着之类的。实际上游戏允许玩家自由选择,这就意味着剧情其实并不重要,但好歹 ATLUS 还是有将它做出来的,所以就来看看游戏说了个怎么样的故事吧:
A 路线:Dick 为了捉信鸽而驾驶飞机追了上去,结果坠机了,Muttley一边嘲笑一边打算救助Dick,然而Dick却让它继续捉鸟去……(PS:信鸽是外传动画《Dastardly and Muttley in Their Flying Machines》登场的角色》);
B 路线:The Mean Machine 引擎坏了,Dick 要 Muttley 去找新的引擎,结果 Muttley 找了一个帆船的帆,自己一边凉快去了;
C 路线:Dick 被印第安人给捉住了,他想要 Muttley 来救他,结果最终 Muttley 也捉住了。
……大概就是这么个样子,丝毫没有一点原作那种大赛车乱斗的感觉。不过最后的结尾(制作人员名单)里出现了 The Mean Machine 撞车事故,倒是还原了动画的日常结局,可喜可贺了。至于原作那 10 辆赛车在游戏中的表现,也只是沦为了普通的 BOSS,不明不白就要把他们给打倒,弄得就像是个固有流程似的,所以才说本作更像是 Dick 和 Muttley 的独立番外小故事。
B路线第三关的BOSS战会发生BGM变化,这是外传动画《The Perils of Penelope Pitstop》的梗
尽管故事设定什么的都是走原创路线,但游戏却有一处是特别特别忠实于原作设定的,那就是路线分布与世界大地图。
你还记得《Wacky Races》的设计是源自于实拍电影《疯狂大赛车》么?而《疯狂大赛车》本身就是改编自“大赛车”这个横跨三大洲的历史性赛车比赛。虽说动画没明确表现出来这群人是在环游世界,不过能在游戏中看到《疯狂大赛车》的这一隐藏梗,也算是给粉丝一个小惊喜了吧。
顽皮狗与它的赛车们的延续ATLUS 获得 Hanna-Barbera 的授权之后,并非只是做了一款游戏,在 FC 版发售后的 4 个月后(1992 年 3 月)他们选择了 GB 这台掌机,推出了名字和 FC 版一模一样的新作品。只是这款 GB 版《Wacky Races》不是 FC 版的移植,游戏类型也总算回归到符合主题的赛车竞速,并且还有各种道具,像极了《马里奥赛车》。然而游戏本身素质不怎么高,尤其是和前作相比更是一个在天一个在地,这就让本作变得更没存在感了。
GB版《Wacky Races》画面
在后来的日子里,Hanna-Barbera 还曾授权过几家游戏公司(不限于日本)开发《Wacky Races》的相关游戏,除了一小部分是赌博游戏之外,无一不是赛车类型的,这一情况的出现让动作游戏出道的 FC 版《Wacky Races》变得更加独特了。
且不知道是不是 ATLUS 带坏了开头,后续的《Wacky Races》游戏在玩法上都是道具竞速;更厉害的是大家在起标题方面,几乎都照搬“Wacky Races”或“チキチキマシン猛レース”,丝毫没作任何改动,只有极少数作品是会加个副标题以示区别。这就表示,这些游戏如果混在一起的话,你基本上很难从名字和玩法方面分辨出它们究竟哪里不一样,一下子便显得这些游戏缺少了自己的特色。
左上:GB版 右上:GBC版 左下:PS版 右下:街机版,大家名字都一样
不过在这里面也不是没有佳作,就例如 Wii/NDS 平台上的《Wacky Races: Crash & Dash》,基本上很完美地还原了“10 台车比赛、主角队捣蛋”的故事流程,笑点还挺足的。只是竞速到一段过程便进入小游戏解谜的这种极其繁杂的替换玩法是否会好玩,那就真的是见仁见智了……
如今的 Hanna-Barbera 已经不复存在,我们也很难再看到那份独特、又极具年代气息的 H-B 式搞笑动画,但是现在能以其他形式见证着这些动画的继续发展,可以说是粉丝所期盼的结果。虽然我不知道新生的《Wacky Races》系列能否重拾过去的辉煌,不过至少可以通过本文的回顾来再一次唤醒我们那段美好的童年回忆了吧?
对了,除了动画、漫画和游戏之外,《Wacky Races》还在前些年推出过真人版的,只是这个真人版其实是标致汽车的一个广告,好在作品中全 11 台赛车都有登场,还原度还挺足的。
PS:欢迎小可爱们微信搜索“任玩堂”或“appgamecom”关注任玩堂微信公众号,更多新游资讯尽在任玩堂!
还记得在游戏厅买10个币可以和小伙伴玩一天的游戏吗?
哈喽大家好,我是书生,投币游戏机是书生的童年,也是80 90后的童年,他承载着许多人的美好回忆,在这里书生也是把我最喜欢的几款游戏做了个排名,下面一起来看一下吧。
第一名:魂斗罗魂斗罗是非常经典的游戏。因为它其中的很多关卡的内容吸收了1979年的美国科幻片《异形》的元素而深入人心。FC上的两部魂斗罗影响了整整一代游戏玩家,在当时与《超级马里奥》齐名,几乎成为FC时代电子游戏的代名词。此外KONAMI于1989年还在日式计算机MSX2上推出了大型游戏机的同名移植版。游戏的英文名叫做Contra,译成日本语就是コントラ 而コン,ト,ラ三个词在日语中对应的日文汉字就是“魂斗罗” 。“魂斗罗”的含义是“具有优秀战斗能力和素质的人”,它是赋予最强战士的称呼。这段话出现在日本魂斗罗的开场画面之中。因为当年国内几乎都是美版魂斗罗,所以看过这句话的人很少。
第二名:赤色要塞
当初名为“Jackal”(豺狼部队)的游戏被翻译成“赤色要塞”,是因为同年发售的日本任天堂磁碟机版的名字是“FINAL COMMAND:赤い要塞”。于是,“赤色要塞”这个我们耳熟能详的名字就这样被保留下来了,并传入了国内,成为了许许多多人童年时难忘的一段记忆。[1]
剧情中,玩家的战友被关押在敌方战线,你是他们重获自由的唯一希望。然而,要解救他们,你要面对的火力非常密集。解救敌方大楼里关押的战俘!你需要用豺狼般的凶猛(the ferocity of a wild Jackal)来创造奇迹!解救人质的勇士有:Decker上校、Bob中尉、Quint军士、Grey下士。这是一场让你热血沸腾的战斗!此游戏
不光在红白机平台,在后来的街机平台上也推出了更新的版本,游戏难度更为加大。
游戏中玩家开着一辆吉普车与敌人作战,可以进行解救人质。游戏过程中,玩家开战车驶入敌方,与敌方作战,遇见牢房,则解救人质,在指定直升机场将人质送到接应直升机。每一关的末尾都要经过一场激烈的战斗才能进入下一关。有多个场景与不同的武器,解救人质或者获取积分宝物时,火力会增强,游戏紧张好玩。赤色要塞是风靡20世纪90年代的一个经典游戏。
第三名:雪人兄弟
《雪人兄弟》这个游戏不同于一般动作游戏,它每一关的场景都是固定的,主人公是一对圆呼呼的雪人兄弟,而这对兄弟的敌人也是胖胖的显得挺憨的一些怪物。没有了面目可憎的敌人和刀山火海一般的场景,玩起来也就不那么紧张,并且游戏中各个角色的形象都让人忍俊不禁,因此这个游戏适合的玩家范围非常广,在各个游戏平台上面的受欢迎程度都相当不错,堪称经典。
游戏过程是要消灭敌人的,而敌人是狡猾的。雪人要用自己的武器雪球,来把敌人封住,然后把变成一个大雪球的敌人推开,而变成大雪球的敌人也可以被当作武器砸飞其他的敌人,并且被大雪球砸飞的敌人会留下一些奖品,有的是寿司可以加分,有的是彩色的药瓶,分别可以加强雪人的攻击力,红瓶可以使雪人行走加速,蓝瓶可以加强雪人的火力,绿瓶可以使雪人变成巨型雪人并暂时无敌等。
对于《雪人兄弟》这么一个经典游戏,相信任何时候玩都不会烦,虽然不能像以前的家用机或街机那样与手足兄弟般的好友共同游戏,但是在自己一人闲暇时,捧起手机玩上一会感觉应当也是不错。
第四名:恐龙快打
《恐龙快打》是由日本CAPCOM公司研发的一款街机游戏,改编自1993年美国CBS放送的《Xenozoic Tales》 。游戏主要讲述靠经典商业题材——“恐龙”来卖座。
舞台设定在恐龙和人类共存的26世纪。在此作品中,道具的作用得到了很大的强化,所有的枪械道具都有弹药的概念,弹药用完就只能作为一次性的投掷道具了,甚至可以抢到Boss的武器来反制。像木桶一类的容器道具不再是仅仅为得到其中的物品被砸破了,它们可以被抬起投掷出去。
第五名:拳皇97
《拳皇97》是由日本SNK公司于1997年发行的一款街机格斗游戏,相比拳皇系列前三个版本在各方面均有较大改进,是拳皇系列的成熟之作。
《拳皇97》在中国非常受欢迎,直至今日,KOF97在全国各地街机厅也依然长盛不衰。此外,《拳皇97》也有一些经过修改的版本。
喜欢的小伙伴记得留言 点赞 转发 爱你哟么么哒。
天龙八部中一僧二挂三老四绝?
读者们给《天龙八部》中的高手做了一个排名:一僧二挂三老四绝。一僧是扫地僧,二挂是虚竹和段誉两位运气王,四绝是萧远山、慕容博、鸠摩智和萧峰。逍遥派三位高手天山童姥、无崖子和李秋水被称为逍遥三老。
由于逍遥三老基本上没有和其他的高手交过手,所以不少人认为他们的实力被高估了。灵冲霄个人认为逍遥三老的实力并没有被高估,他们称得上是绝顶高手。
无崖子是被李秋水和丁春秋联手偷袭打伤的很多人认为逍遥三老的实力水分大,是因为无崖子比徒弟丁春秋偷袭打落悬崖后全身残废,并且一蹶不振。于是不少的人就以此认为逍遥三老如此表现确实不怎么样。但是注意一下,三联版中无崖子的伤是丁春秋偷袭后,落崖摔的!不是丁春秋以一人之力把他打的全身残废的。无崖子落崖之后还没摔死,就足见他武功了得了。
再者新修版中,金庸先生也对无崖子受伤的剧情做了调整,无崖子落崖不是丁春秋一个人干的,而是李秋水和丁春秋两人联手打的。李秋水的实力虽然在逍遥三老中算是垫底,但终究是同一等级的对手,她的武功与无崖子虽有出入,但相差肯定不大,再加上一个实力不弱的丁春秋,无崖子不敌也是可以预见的事。就像《倚天屠龙记》中张三丰武功天下第一,刚相偷袭时,他能一掌拍死刚相,那么假如是张无忌和刚相两人对他突袭呢?
游坦之以冰蚕寒毒和易筋经(新修版为神足经)内劲击伤风波恶等人后,得了无崖子内力的虚竹在苏星河的指点下三招两式间就治愈了。要知道张三丰为治张无忌的玄冥神掌寒毒,可是拼尽全力都没能治好。玄冥神掌再阴毒比得上冰蚕寒毒吗?星宿派的毒术冠绝天下,强如萧峰都不敢让阿紫的毒近身,要知道阿紫在星宿派中毒术和武功都基本上是垫底的。丁春秋亲自施的逍遥三笑散毒死了苏星河和玄难,但身怀无崖子内力的虚竹却恍若无事的承受了下来。
李秋水凌空出掌还能曲直如意李秋水的实力在逍遥三老中算是最弱的了,不过即便是李秋水,依然可以算得上是绝顶高手了。李秋水在冰窖中连战天山童姥和虚竹之时,曾以白虹掌力出击。金庸武侠中,能做到凌空出招的高手很多,但李秋水的白虹掌力能凌空出招后,还操作得曲直如意,这就在整个金庸武侠中都极为罕见了。
李秋水左掌拍出,右掌一带,左掌之力绕过虚竹身畔,向童姥攻去。童姥心下暗惊:“这贱人竟然练成了‘白虹掌力’,曲直如意,当真了得。”
射雕三部曲中欧阳锋的灵蛇拳,张三丰所创的绕指柔剑都能曲直如意,但欧阳锋的灵蛇拳是胳膊柔弱无骨,武当的绕指柔剑是以内力逼弯长剑,终究比李秋水以凌空掌力的曲直如意难度低了不小。
新修版中,李秋水和丁春秋联手将无崖子打落悬崖后,丁春秋还想下杀手,但李秋水拉了他就走。后期李秋水也将丁春秋从身边赶走。这说明什么?说明李秋水实力远在丁春秋之上!新修版中丁春秋还巴巴的跑到姑苏,去教李秋水和无崖子的女儿王夫人小无相功(鸠摩智的小无相功就是从王夫人那儿偷的)。丁春秋的武功要是真比逍遥三老高的话,以星宿老怪的心性早就杀人夺秘籍了。然而丁春秋连劫持人质去换秘籍都不敢做,只能巴巴的跑到姑苏去烧王夫人这口冷灶。
全盛时期的天山童姥能压着李秋水打李秋水的实力已如此了得,能追着她打了一辈子的天山童姥就更厉害了。七十二岛三十六洞中高手辈出,但是无一敢反抗,不说求生不得求死不能的生死符,单是天山童姥杀人不用第二招就已是极厉害的威慑了。天山童姥早年遭李秋水暗算,八荒六合唯我独尊功(新修版为天长地久不老长春功)未能修习圆满,使得身型矮小如女童。但饶是如此,天山童姥仍能压着李秋水打,并好几次将李秋水逼得几近绝地。只有在返老还童的时候,李秋水才能出一口恶气。
虚竹得传无崖子毕生的内力,能以之免疫丁春秋冠绝天下的剧毒,但依然被玄功未成的天山童姥用生死符制住。在童姥最后一次的返老还童中,她被李秋水斩断一指一腿(元气大伤),又在神功未能圆满的情况下仍能与李秋水拼了个同归于尽。
我是灵冲霄,擅长金庸武侠和文学名著点评!欢迎关注评论!
(图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