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信微变传奇私服,你眼中的李一男是什么样的?
技术天才,创业斗士。
作者 l 粥左罗
2018年10月19日,小牛电动在美国上市了,曾经的天才少年李一男终于圆了敲钟梦,虽然他已经48岁了,但我相信他的传奇还将继续。这篇分享这位天才少年的传奇坎坷路。
0127岁任华为副总裁曾被认为是华为任正非的接班人1970 年,李一男生于湖南,15岁考入华中理工大学少年班,23岁硕士毕业后加入华为,从此开启了传奇的一生。
李一男在华为的晋升,是火箭蹿升式的:1993年6月,进入华为的第二天就升任华为工程师,当时任正非几乎每天都过来看望他,两个星期后便解决了一重大技术难题,被破格提升为高级工程师,后又主导了许多技术研发。
任正非43岁才创业,对李一男身上的那股“闯劲”颇为欣赏,再加上李一男本身就是个技术天才,因此进入华为的两年后就被提拔为副总裁。
那一年他才27岁,有报道说,当时在华为内部,任正非甚至在某些场合直呼其为“干儿子”。
任正非对李一男完全信任,研发方面大力支持。李一男亦不负众望,30岁时便已协助华为迈过了200亿大关,可以说当时李一男一举一动都会影响华为的发展方向,甚至许多使得华为前进的重大决策都是李一男做主。
高手云集的华为,李一男能在如此短时间站到如此高的位置,堪称奇迹。当时大家都猜测,李一男很有可能就是任正非的接班人。
这并非夸大其词,当时李一男持有的华为公司股权比例也一路攀升,最后到了仅次于任正非的第二位。
然而,这段关系可能从一开始就有bug:
任正非43岁才创业,李一男30岁时他已56岁,寻找接班人肯定要趁早,李一男技术天才,年轻有为,又是自己一手提拔培养的,必然是不错的人选;
但对李一男来说未必如此。一个15岁考入华中理工大学少年班的天才少年,初入职场便大获全胜,此等人龙岂愿久寄于人篱下?
02离职创业成为任正非最大的敌人六年厮杀后又被任正非收入麾下2000年,李一男辞去华为副总裁职位,带着从华为股权结算和分红的 1000 多万元设备北上,创办港湾网络。
李一男此举让很多人震惊,这在当时需要巨大的勇气,因为彼时的华为已经创业13年,拥有2万员工,年收入达到220亿。
华为给李一男的舞台不可谓不大,李一男在华为不可谓不得志,不可谓不风光。
但一个少年得志的人,怎会甘心把起点当成终点?他要打开另一个世界。
任正非和李一男达成默契,这次离职被定义为内部创业。李一男北上那天,任正非给足其面子,他召集所有高管在深圳五洲宾馆为其搞了一场仪式盛大的出征仪式——宾馆大堂里,大家唱着“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在现场还打着“预祝李一男副总裁北上创业成功”的横幅。
但其实最初,李一男就带走了不少华为顶尖的研发和销售人员,这种暗度陈仓的手段让华为损失惨重。
2001年,即李一男离开仅一年后,港湾就推出路由器和交换机等产品,直接打破了其和华为的关系,港湾从华为的代理商变成竞争对手。当时,在宽带 IP 产品领域,港湾网络市场占有率在 7%-8%,而华为也不过 10%-15%。
2001年到2003年港湾销售收入分别达1.47亿元、4.1亿元、10亿元,相继从华平创投、龙科创投等数家机构共获1.16亿美元资金。
真正让任正非怒了是在2003年底,李一男犯了大忌:他收购了华为光传输元老黄耀旭创立的钧天。
这次,李一男准备撬动华为的奶酪和命根了。
2004年,华为成立了打港办,不惜一切代价干掉港湾网络,手段相当狠,比如:
市场阻击:只要港湾参与投票的项目,华为的报价都比港湾要低。
业务阻击:专门“截胡”港湾的单子。甚至有的单子港湾已经拿下,打港办会找到招标公司,跟对方这个项目华为不收钱了,免费给你做。
人才阻击:高薪挖走港湾的整个产品线的研发人员。只要港湾跳槽到华为的,待遇优厚。
并购阻击:港湾寻求收购,华为以知识产权纠纷狙击了德国巨头西门子对其1.1亿美元的收购。
IPO阻击:港湾寻求美上市时,多次接到数据造假的匿名举报,上市最终折戟。而且“内鬼调查”的举动让港湾损失了数百员工。
2006年,港湾最终没有逃脱被华为收购的命运。当然这6年的厮杀,华为也损失惨重,最后的收购整合,单现金就支付了高达5000万美元,任正非称之为“惨胜如败”。
作为收购条件,李一男和华为还签署了MOU(谅解备忘录),李一男需要到华为工作两年,担任华为副总裁、兼首席电信科学家,但都是虚职——没有重大事件的决策权和参与权。
2006年—2008年,戴着金手铐的李一男,在任正非为其准备的“四周全景透明玻璃”的办公室待了两年,性情大变,对所有人都很和气。
03再度辞职华为相继任职于百度、12580、金沙江创投2008年,和华为的两年之约已到,李一男已经38岁,单近不惑之年的他不甘心,他再一次离开华为,之后开始了他“漂泊”的7年,被称为跳来跳去的天才。
第一跳:加盟百度,成为百度首席技术官。
2008 年 10 月 6 日,百度任命李一男为公司首席技术官。在百度期间,其领导了百度“阿拉丁”等计划的研发。
李彦宏曾放言:全世界能做百度CTO的人不超过三人,李一男是其中之一。
在百度,李一男凭靠自身能力获得了李彦宏的赏识,还曾因内部工作失误主动揽过所有过错而赢得了公司上下对其尊重。
李彦宏认为李一男是中国自主创新科学技术领域的顶尖专家,在全球领先的技术公司拥有杰出管理经验,相信他的加盟将带领百度的产品技术团队攀上新的高峰。
然而 2 年后,李一男再次选择离开。
第二跳:加盟中国移动,担任旗下12580公司CEO
2010年1月8日,李一男离开百度后,出任中国移动旗下的综合信息服务门户12580的CEO。
最初媒体评价说,李一男的这一次跳槽是源于对于CEO头衔的迷恋。但事实证明,李一男确实推动了中国移动的发展!
其任CEO期间,12580每天用户的使用量增加了一倍,这都是用户自发愿意使用的业务。公司来自千万商户的收入已经超过了中国移动给的支撑费,成为主要的收入来源。
然而火爆一时的12580最终没能成大器,因此也注定满足不了李一男的野心。
2010 年 7 月 21 日,李一男再次离职。
第三跳:加盟金沙江创投,担任合伙人。
2011年8月18日,金沙江创投发公告称,李一男以合伙人身份加盟金沙江创投,将专注于无线通信和互联网等领域的投资。
据李一男曾在华为的下属戴辉称:
李一男在金沙江当风险合伙人(venture partner),不是正式员工,不拿工资,如果合作做了项目,大家一起分成的那种。实际上,李一男最终也并没有与金沙江实际上合作过什么具体项目。
但从公开信息来看,李一男以个人身份直接入股了几个项目,投资了好车无忧、人人爱车、小矮人科技、艾拉科技、乐享在线等,这些项目大多是跟知名投资人、梅花天使创投创始合伙人吴世春共同参与。
李一男最成功的投资是数字天域,借壳了新世纪上市(后更名为联络互动),投了仅仅两三百万,但获利数亿。
历经华为、港湾、百度、中移动、金沙江创投,李一男被称为跳来跳去的天才。一颗年轻躁动的心,让他无法专注成就一个伟大的事业。但谁让他是李一男呢?
0445岁创立牛电科技李一男称这是他最后一次创业2014年,一名主业做潮牌设计的摩托车发烧友胡依林,带着他的智能电动车“小牛电动”的商业计划书,跑遍了北上广,也没几个投资人愿意为他的梦想买单。
投资人认为,仅有设计背景胡依林,很难挑起电动车这样的大型制造项目。但胡依林对这个项目很坚决,甚至表态:只要能找到合适的CEO,我不介意title,也不介意只占少数股份。
天使投资人吴世春一直看好电动车赛道,他认为小牛电动“是能做成下一个小米的”,而身边的李一男无疑是操刀这个项目的绝佳人选——他在华为、港湾做过硬件,在百度、12580做过软件,熟悉这种软硬件结合的综合性打法,也具备大型项目的操盘能力。
亚运村的一家咖啡馆里,吴世春对李一男说:“这个案子至少是小米级别的,而你可以成为下一个雷军。”
李一男出山了,这么多年他自己也在等这样一个机会。
2015年4月,44岁的李一男通过微博宣布“做一些让自己觉得激动的事情,将一切过往归零”。他创办北京牛电科技有限公司并担任 CEO。产品发布之前,他就拿到了 5000 万美元融资。
2015 年 9 月,牛电推出第一代产品小牛N1,在京东众筹上创造了 7000 万元的神话,刷新各种众筹纪录。
05天才的再次陨落小牛第一次发布会两天后他入狱了2015年6月1日,李一男开了一场终身难忘的发布会,这天是他45岁的生日,N1作为小牛第一款车发布。
面对座无虚席的人们,李一男谈成回顾自己的过去:“你要问我心里疼不疼,真疼啊!但是我想,谁没有在年轻的时候经历过彻骨的疼痛呢?但只要有足够的任性与执着,即便是到了我这样的年纪,依然有无限可能。”
然而,首款产品发布会之后,李一男就消失了,媒体都在找他。
之后,牛电科技发表声明:李一男病了,病的很严重,目前在美国休养。
事实是,那场发布会两天后,李一男因为涉嫌华中数控股票内幕交易而被带走。
2016年3月15日,李一男在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受审,被判处有期徒刑两年六个月,定罪原因是其犯了内幕交易罪。
检方提供证据显示,李一男在2014年4月即华中数控并购重组的敏感期,与对方总裁李晓涛多次联络接触,并通过其妹夫和母亲的股票交易账户,满仓华中数控股票,最后成交额1148万元,获利508万元。同时,李一男的妹妹,也在同期购入该股票,最后成交额499万元,获利236万元。
李一男曾经的下属戴辉称:
“检方其实并没有李一男内幕交易的直接证据,只有间接证据。但法院适用了《关于办理内幕交易、泄露内幕信息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中推定的原则,司法机关可在一定条件下,推定相关交易行为源于获知了内幕信息。
法院的判决也是符合有效的法律,经得起推敲。但归根结底,李一男不了解证券交易的相关法律,是悲剧的根源。”
想想也是,彼时的李一男早已身家过亿,怎么会为了区区几百万冒如此大的风险。
但不管怎样,这对李一男是又一次重大的打击。
某种意义上,小牛是国内电动车电商化探索的启蒙者。他在其他电动车企业宣讲“得屌丝者得天下”的时候以高于同行产品的价格在互联网上打开市场,让竞争对手感受到巨大的敌意,甚至当时出现了多家传统电动车企业联合斗牛的局面。
这个外表腼腆、内向、常常咧着嘴傻笑大男孩,其实内心无比狂野。他既有 4 年从职场鲜肉干到华为副总裁的才华,又有六亲不认跟大 Boss 任正非互撕 6 年的胆识和魄力。但在他最终选择要改造一个体量巨大的传统行业而且势头正旺的时候,倒下了。
06李一男在狱中两年半投资人不放弃,力挺到底李一男入狱后,小牛电动危机重重。
投资人吴世春回忆称:“谈好的机构要退出,打了钱的想把钱要回来。”
梅花创投另一位合伙人张筱燕称当时的境遇是:“你看着我,我看着你,一个人退,齐刷刷地,所有人就都退了”。
吴世春有两个选择:
第一个选择:把公司清算掉,账上剩下的钱退回来,肯定能少一点损失。
第二个选择:顶住,和创始团队一起坚持下去。
第二个选择,无疑需要胆量。但吴世春做到了,“我们不仅不退,还要加码,占更大份额。”
吴世春的基金当时只有20亿人民币的天使盘子,但先后拿出1亿力保小牛,同时动用自己全部人脉资源,游说其他人留下或入局。
就这样,小牛保住了。
李一男被高墙隔绝的两年多,小牛电动车虽说没有起大势,但从N1之后相继发布N1s、M1、U1,从初期不被看好,到后来北京满大街的小牛乱窜。
36氪报道,吴世春称,梅花全力押注,不全是因为李一男,而是小牛的确值得投资。甚至说如果没有这次黑天鹅,这必然是一个一线机构会争抢份额、抬高估值的项目,梅花也不会有机会低价入股小牛。
072018年10月19日小牛赴美上市,少年天才终于圆梦2017年12月2日,服刑两年零六个月后,李一男出狱了。
狱中的两年半,李一男错过了将小牛做到小米级公司的机会,也错过移动互联网最好的时机,但或许是因为出狱未满5年不得担任企业高管,李一男出狱后不久便离开小牛,加盟了在狱中一直力挺他的吴世春的梅花创投。
2018年6月1日,李一男过了他出狱后的第一个生日,今天他48岁了。吴世春称生日现场,李一男很开心,“他谈起狱中两年,并不觉得不光彩。我认为他保有一颗赤子之心,出走半生,归来仍是少年”。
2018年10月19日,牛电科技终于上市了,纳斯达克的敲钟仪式上,此前被报道“不是主敲钟人”的李一男现身。
对李一男来说,从港湾开始,敲钟都是他想做却未能完成的事,如今少年终于圆梦。李一男虽然已经从小牛离职,但他依然是其最大的股东。
小牛电动早期投资人、明势资本合伙人黄明明今日表示:
虽然大市非常不好,但是小牛还是站到了那里,敲开了纳斯达克的大门。
真实创业故事永远比我们想象得更残酷和曲折。小牛出生在聚光灯下,一开始就万众瞩目,中间跌落低谷,在褪去光环后慢慢通过产品实力再次赢得大众的青睐。
过去四年,我们亲身见证小牛团队在各种质疑和困难中百折而不挠,愈战而愈勇。如今迎来上市,四年来的跌宕起伏,每一幕都历历在目,令我感慨良多。
外界总喜欢用天才的灵光乍现和领袖的雄才大略,笼统概括创业成功的理由。唯有身处其间,才会更深刻地明白团队的力量——无兄弟,不创业。
2017年,李一男出狱前两个月,他的下属写了一篇长文《戴辉:我所知道的李一男》,钛媒体创始人赵何娟老师在评论区留言:
“不管多少人骂李一男,虽然我也觉得这个少年天才很可惜很多遗憾,但是我依然还是相信他能东山再起。因为他还有常人无法理解的压抑在隐忍下的野心。当年12580出事(相关内幕我都有写过),他在离开12580时,我问他要去做点什么,他只是说,他还是想好好做一款产品,这句话,反正他说得很真诚,把握时机,我信。”
本文来源:公众号 @粥左罗,作者粥左罗。
你在微信摇一摇上发生过什么有趣的事?
说到微信摇一摇发生过的事情,有趣不有趣不知道,可哭笑不得是真的。
前几年吧,和几个没有回老家的同事一起过春节,那年春节联欢晚会举办摇红包的活动。
或许是酒喝多了,或许是太高兴了,总之那天发觉自己的手气特别好,几元,十几元的红包到手特别多,三个小时内,摇到了几百元的红包,心情是特别好。
同事们也闹腾着要我发几个红包给他们抢,想到这红包是自己摇来的,而且有五六百呢。就很大方的发了188元让他们四个人抢。
等摇红包结束,已经是第二天,想到大年初一可以提现大红包就特别的兴奋。
可等打开手机,想领取红包时,才看清楚,所谓的红包分二种,一种是现金红包,可以直接提现。另外一个是购物红包,只能用于购物抵扣部分物款。
结果红包没给我惊喜,而是惊吓,我的现金红包只有九元六角八分。还有六百五十三元七角是购物红包,根本不能提现,而我也不想购物。
结果这摇红包呀,不仅白高兴一场,还真的把自己的江包摇出来送人了。
富豪都是做什么的?
先从两个维度笼统回答一下:第一,从职业上看,富豪多是老板;第二,从行业上看,分别是IT、房地产和制造业
这个问题还是很有意思的,能为未来自己的职业、创业方向,找到依据。
下面我用数据来回答你的问题。
1、富豪都是老板先看这张表。
这是今年胡润百富榜排名最后十多位的上榜人员,他们的财富是20亿元,已经排到第1727位(其实不止,并列1727的有几十位)。
想打工赚到20亿,几乎不可能。
打工皇帝唐骏,够牛了吧,当年说是1亿,其实不是单指工资,还有股票。
平安的马明哲,领导管理着一年收入上万亿的商业帝国,多年来都是A股上市公司薪水最高的人,可能是之一或之二,但6000万的年薪已经引起巨大的争议。
王石打造了宇宙第一大住宅房地产企业,年薪也不过1000万。
他们都没有上富豪榜。
也说是,想打工成为富豪,很难,基本不可能。
2、看首富所在的行业。这是今年胡润榜排名最靠前的12位富豪。
从中可以看出,IT尤其是互联网的最多,共有4位,其中马云和马化腾占据前两位。
其次是房地产。不过今年房地产富豪有所减少,其实IT也有所减少,去年京东的刘强东和百度的李老板也很靠前。
其实,最近20年,中国的首富基本被互联网和房地产占据,可能也就三四年被这两个行业之外的富豪占据。
3.再来看具体的行业分析数据上面一张是2015年的富豪所在行业分布情况,下面一张是2019年的。
对比可以看出,最近5年来,没有任何变化,第一是制造业,第二是房地产,第三是IT,第四是金融,第五是医药。当然,制造业是一个十分宽范的概念。
5年没有变化,意味着,这是一个稳定的趋势。
所以说,实业兴邦是有道理的,不仅兴邦,也兴家。哈哈!
5、看全球的富豪的行业分布情况。再看来世界富豪的行业分布情况,与中国略有差别。
科技电信等排第一。他们的科技不仅仅指中国的互联网,而是真正的科技公司,比如苹果、微软、思科等,其实谷歌也是科技含量很高的公司。
电信行业,在中国没有可比性,电信在中国属于国家垄断行业,民营企业不能涉足,所以不可能出富豪。
值得注意提是,第四第五是投资和零售。这是与中国差别最大的地方。
比如巴菲特属于投资,沃尔玛的沃顿家族属于零售。
投资行业不出富豪,说明中国的投资行业还不发达,不成熟。中国的零售,其实不是不出富豪,只是近年式微了。国美的黄光裕就是零售,他07年和08年都是首富,可惜犯事至今身陷囹圄。
好了,总结一下,IT和房地产,无论是全球范围内看,还是中国范围内看,都集中了最多的富豪。
回答结束,希望对您有所参考,谢谢阅读!
布拉格家族的历史?
布拉格传奇家族也叫布拉格网游公会。
布拉格不灭神话网游公会以传奇SF起家!现以发展成为拥有60多个网游部门100多万注册会员的大型网游娱乐公会!布拉格家族以2001年9月由布拉格の道神创立!
布拉格家族于 2002年06月进驻传奇SF,在此后的6年里!一马平川,纵横六载,获SF届唯一王者封号,号称王者布拉格!
2005底布拉格创始人布拉格の道神开始提出家族公会化的设想并且付诸实施!转型之路正式开始!
2006年03月布拉格网游公会进驻盛大103区流星。创全区最大行会,获沙主封号!
2006年05月布拉格网游公会进驻AC霸王大陆公测扩军16群。
2006年10月布拉格网游公会进驻shaiya神泣。创全线最大行会,并以官方和2方阵营共谱首次千人战场。
2006年12月布拉格网游公会进驻完美世界国际版攻成掠地,战绩显赫。
2007年01月布拉格网游公会进驻盛大108区,如期获得沙主封号。
2007年05月布拉格网游官方论坛注册突破6W大关,公会进驻sun奇迹世界,征战至今。
2007年07月布拉格网游公会喜获太平洋游戏网首届十大明星公会称号。
2007年08月布拉格网游公会组建PRG战队正式宣布全力进驻苍天。
2007年11月布拉格网游公会入驻卓越之剑,在电信一奥修服取得据点之王称号。
2007年12月布拉格网游公会正式进驻梦幻西游!创全区第一大帮。
2008年1月至5月布拉格网游公会先后进驻赤壁.诛仙.问道.风云.时空on line等等最新网络游戏以及QQ飞车.QQ炫舞等Q版游戏 .均取得辉煌成绩.同时家族致力于发展竞技类游戏.组建CS战队.跑跑卡丁车队的竞技战队。
据说无线供电技术将进入家庭?
这个技术恐怕不太现实,虽然马上就有人会反驳说科技发展这么快,谁知道几年后会发生什么。但是我要说,“一切皆有可能”并不等于“一切皆可以实现”。
无线供电技术,给低功率的设备供电或许可行,实际上目前已经实现的近场芯片(NFC和RFID)就是实例,这些微小的芯片只需要毫瓦级的能量功率就可以工作,并且还可以发送回复的无线电信号。但是要给高功率的家电(往往都是千瓦级)供电就不大现实了,这里面存在着电磁波本质的科学原理限制在里面。虽然近年有磁场感应式的无线供电的解决方案,但实施起来的可行性还是比较堪忧,能够提供的功率也不大。
何况,很多人有恐辐射心理,如果无线电波都能供电了,他们愿意用吗,或者用着心里面会舒服吗?
下面来全面讲解下两种无线供电的方式:
一种是电磁波无线供电——靠电磁波辐射
一种是交变磁场感应无线供电——靠交变磁场覆盖
电磁波无线供电这个原理并不复杂,就是通过电磁波作为载体将能量传输给用电器。雷达和天线就是典型的例子。
电磁波实际上就是光,它的基本粒子是光子。光有这么个特性,就是光子的频率越高,能量就越高,但是频率越高,意味着电磁波(或者光波)的指向性越高,就越容易被障碍物遮挡。
我们采用的无线电通讯就是利用无线电所承载的能量来传递信息和数据,而无线供电必定也必须采用这样的原理,没有其它选择。
刚才所提到的电磁波的基本特性也是目前发展数字通讯会遇到的基本问题。例如5G通讯,如果采用高频率的电磁波作为载体,如毫米波,就会遇到相比4G的低频波段来说有更严重的覆盖范围限制问题。
此外,要承载上百瓦甚至千瓦的功率,那么无线发射端的功率就要高于用电器功率数个数量级才行。因为电磁波是辐射的,是在各个方向上都要散射的,即便是用高指向性的天线来发射也不能防止波束散射,距离一远,功率就迅速衰减了,这个大家用wifi都有体验的。因此要满足在电磁波覆盖范围内的某一个用电器的功率需求,那么那个用来发射电磁波的天线可能需要超级强悍才行,太阳照射到地球表面的功率都达不到这个量级(想想:至少我们没有被太阳给烤熟,家用电器的功率烤熟一块肉还是足够的)。
人类的安全功率密度是 1mW/cm2 (每平方厘米1毫瓦),是个很低的功率。一个100瓦的用电器就需要10万平方厘米(合10平方米)的面积来接收。超过这个功率强度的电磁波对人是不安全的。上图:电磁波无线信号随着街道地形和距离衰减的分贝图。
最后,接收无线供电的用电器还需要配备专门的接收天线,如果天线小了还不行,跟电磁波的波长不匹配也不行。如此一来对用电器的外观设计带来巨大的困难,本来用电器就要求小巧,但是得背一个大天线,那简直是倒行逆施。毕竟供能跟通讯不同,通讯只要有一点点能量就可以工作了,但供能则需要大量的能量。能量发出来了,但接收不良,那也是无线供电技术的巨大瓶颈。
电磁的波段特性限制了其各种应用的可行性
在5G可能采用的毫米波波段之上就是光波的红外波段了,这个波段对一般的物质有明显的热效应,这是我们感受到太阳温暖的原因。如果使用这个波段来做通讯或者做无线供电也是不妥的。
而红外波段之上则是可见光波一直到紫外、X光和γ射线波段,这些波段的光波频率极高,指向性极高我们是非常能够体会的,这些波段作为无线输电是可能(只能走直线,并需要),但不可能向WIFI那样进行广泛覆盖的无线授电。
高频无法实现广泛覆盖,而低频电磁波能量又不高(每个光子的能量低),因此只能靠提高低频电磁波的发射功率(增加光子)来实现大能量的传送,但这样使得电磁波的总体强度大大增加,带来的副作用也随之增加,高强度低频电磁波可以使金属内部产生电流,在实际应用中往往。由于低频电磁波指向性差,那么能量可以在广泛的空间散布,因此没办法确认能量的使用者是谁。那么盗窃能量变得轻而易举,例如你的邻居完全可以蹭你家的电(就跟蹭wifi一样,蹭能量可不需要密码)。所以这也限制了中低频电磁波端用于输电的可能性。
所以实际上无线通讯和无线供电受到电磁波不同波段性质的影响,不是随便哪个波段都可以用的。
交变磁场感应无线供电目前如苹果设备所采用的无线充电技术,实际上只是一种非常短程的磁场感应无线供电(或电传输)技术,这要求非常短的距离内才能实现,并不能实现如题主说的像用WIFI一样,随处可用。这种无线充电技术,主要是解决一个导体接触的问题,这样可以更方便接驳(无需插接)和确保用点安全性(使用者可以完全不接触到导体)。
磁场感应供电技术并不新鲜技术,因为在我们广泛使用的变压器里面都是采用了这样的原理,而且传输的功率可以上数千千瓦。交流变压器内部,电缆是不连接的,而是靠磁场感应来传输电力,并同时改变电压,基本原理如下所示。这种电能传输方式首先要求交变电流,并且只能在较短的距离内,为了延长距离,那就需要采用铁芯来约束磁场,确保磁场尽可能少地泄露到接收线圈外。
上图:磁场感应式的无线电传导原理——通过磁场来无线传递交变电流的电能:短距离内可以实现高功率传输。
上图:采用磁场感应式来传输电能的原理简单到你可以DIY(你可以自行试验可用距离是非常短的)
2015年报道的一项所谓“突破性的”研究成果,但用起来并不是那么像WIFI2015年就有报道香港大学发明的一种磁场感应式无线电传输技术(原理跟上述无线充电基本相同),但这种技术需要设备内置大的平面线圈(如下图所示),所以最后与宜家合作,推出了一系列内埋线圈的家具(因为只有家具有那么大的体积来容纳线圈),通过家具内的线圈引出电流,为小型电子设备提供充电接口。在其他应用场景下似乎没有太多发展。
这种技术虽然也有不小的创新突破,但仍然受到物理法则的硬伤限制,达不到题主所说的像WIFI那样使用的地步。
上图:艺术家对于磁场感应式无线充电场景的描绘(宜家所采用的),但这仍然局限于小功率的电子产品。线圈需要隐藏到家具里面。(艺术家描绘的不完全科学,诸如线圈尺寸以及指向等)
总结一下像WIFI那样使用的无线供电基本上是不现实的,这不是科技先进不先进的问题,而是物理规律的限制。我们不能总是一句“一切皆有可能”来过于乐观地看待一切问题,遵循自然规律来思考问题可能会更有效率,更有眼光,从而选取真正有前景的技术方向开发出可用的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