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明教圣猫的考验,我想问一下新版倚天屠龙记值不值得一看?
都说阅读金庸的小说非常的荡气回肠,深入其境,回味无穷,每部小说里的英雄人物刻画的也都是淋漓尽致,小编甚是喜欢金庸老先生的这些作品。小编对金庸的评价可是相当高的,武侠小说第一人,谁与争锋,可惜金庸老前辈已经永远的离开了我们,在另一个世界继续他的武侠魂。留下了“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
说完了对金庸老先生的缅怀,讲讲最近正在热播的武侠电视剧新版《倚天屠龙记》。“武林至尊,宝刀屠龙,号令天下,莫敢不从,倚天不出,谁与争锋“这部剧的整个情节一直围绕着这句话而跌宕起伏。今天我想讲讲这部翻拍的电视剧值不值得看。
首先我们来说说这部剧的演员阵容。这部剧的演员阵容堪称是豪华呀,由蒋家骏导演,曾舜晞、陈钰琪、祝绪丹、张超人、周海媚、曹曦月等等新一代的演员主演。不得不感慨现在的影视作品90后已经占据一片天了,那俊男美女的颜值真的是巅峰造极。
我们的男主角曾舜晞当下可是非常的火爆,97年的小鲜肉颜值无可挑剔,帅气的脸庞吸引了万千小迷妹,演技更是赞赏有加,他在剧中饰演的张无忌可圈可点,较之苏有朋版的倚天屠龙记有一种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感觉,希望剧中的曾舜晞能给大家带来眼前一亮的感觉。再来说一位大美女陈钰琪,她在剧中饰演的赵敏真心觉得很传神,一个小小的眼神,一个武打的动作,以及那一抹邪魅的笑容真的让人难以忘记,演出了属于她的版本的赵敏公主,非常符合剧中赵敏这个角色的定位,相信已经正在追剧的观众已经看到了。其他的角色都演出了属于他们自己的特点,就不一一去介绍了,总之看点真的非常多,还是赶快把剧追起来,演员的阵容可以用两个词形容:养眼、实力。
据说新版的倚天屠龙记的拍摄地点在横店、银川、新疆等地取景,横店就不用介绍了,相信大家心知肚明了,这里诞生了很多经典的电视剧。其次外景这次跑去了银川、新疆等地方进行取景,这些地方如果去过的人都知道,简直就是山水画,美丽的景色无法用言语形容,真的是画面感很足,用美如画形容绝对很到位。强大的拍摄队伍,超高颜值的演员阵容,再加上此山此景,敢说这不就是一幅幅可以摆放在展馆里的画卷吗?总之,推荐大家观看此剧时认真的欣赏这些美丽的景色。再者,该剧与原著的还原度还是挺高的,主要的剧情都还算演绎的完整,情感戏非常的浓厚,这里强调的是张无忌与赵敏、周芷若、小昭等和他有关系的女主角在感情戏方面很下功夫,很值得观众期待。小编要是张无忌该多好呀,这应该是广大男性同胞的一个梦寐以求的愿望吧哈哈。
总之,这部新版的《倚天屠龙记》确实值得我们大家好好的观看,毕竟是金庸老先生经久不衰的好作品,一直都在翻拍,至于好与坏还是留给大家去评判吧,小编是觉得还不错啦,最起码演员的阵容很让人欣赏,毕竟颜值高确实能瑕不掩瑜。这次就先介绍到这里啦,写的不好的地方希望大家海涵,可以留言向小编提出意见,小编我一定会好好改进。
为什么每一版倚天屠龙记都不拍郭襄上少室山?
看了这么多回答都没说中关键点,其实就是新版看老版都没拍,就一直偷懒省事了,我倒觉得拍出来无妨。
要说对这一段表现得比较完整的,就是86版梁朝伟的《倚天屠龙记》了,在这部电视剧里面用了将近半集内容,插在张三丰回忆里把这段故事表现了出来。而在此之后,也许是因为别的剧组偷懒,也许是因为拍摄起来太麻烦,都纷纷选择略过了这一段落。
对于看过原著再看电视剧的人来说,实在是有些遗憾的。
客观来说,如果是单纯看电视剧,就算不拍出郭襄上少室山,也没有多少影响。因为故事的主线并不在张三丰,而是他的徒孙张无忌。不过如果对于金庸的武侠迷来说,少拍了郭襄女侠这一段真的相当遗憾,因为相当于把张三丰的出身抹掉了,也没有交代武当派和峨眉派的起源,实在是不够完整。
我猜想他们之所以会略过这一段,应该是觉得麻烦。首先这一故事的场面并不小,这里面有不少《神雕侠侣》和《射雕英雄传》里面的重要人物,以及少林寺里的一众高手,要想呈现这段画面,请来的客串演员都要求很多。对于纯粹是想让观众看个张无忌的风流史的电视剧来说,省掉这一段的确是无关痛痒,还能省经费。
不过我还是希望之后有导演能够把这一段完整呈现出来,甚至这一段故事都能拍成一部独立的电影。这里面不止有郭襄上少林寺,还有襄阳城失守、倚天屠龙刀的来源、峨眉派和武当派是如何创立的等等,精彩度绝不亚于倚天屠龙记里面的故事。
关注头条号“星途迷影”,看更多精彩点评!金庸小说原型?
1:《天龙八部》萧峰
在作品中萧峰的历史原型是一名辽朝大臣南院大王,契丹乙室部人。在清宁九年,平叛了耶律重元父子的起兵谋反立下大功,顾被封为南院大王。可谓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最后萧峰是病死的而不是作品里跳崖死的。

2:《射雕英雄传》郭靖
在历史上,郭靖的真实名字叫郭侃,他是一名蒙古帝国的将领,而不是像作品里是南宋的将士。不过他和作品中的郭靖一样,十分威猛。一生攻下了约七百座城池,向忽必烈献策建国号与置国都,进言制压南宋。因此也被封为海宁知州。

3:《倚天屠龙记》张无忌
张无忌在历史原型里是叫做韩林儿,作品里的明教其实是历史上的白莲教。白莲教是他父亲韩山童组织,在他父亲死后,韩林儿在亳州被朱元璋奉承为帝国号大宋。后朱元璋叫廖永忠迎接韩林儿返回应天府,经过瓜洲时,韩林儿沉入江中被淹死,这件事有可能是朱元璋想成为皇帝而谋划的阴谋。

4:《鹿鼎记》韦小宝
在历史上韦小宝的原型参杂有两位历史人物一位是曹寅一位是隆科多。首先曹寅是康熙少年时代的好朋友,在康熙斗鳌拜时,为康熙出谋划策;然后隆科多是协助康熙擒拿鳌拜,受到了重用。同时,康熙多次考验隆科多,多次撤掉隆科多当时的职位。不过隆科多经受住考验,成为康熙最信任的人。可以看出韦小宝就是结合了这两位的特性。
孙权凭借什么三分天下?
刘邦论打仗不如韩信,论谋略不如张良,论治国不如萧何,在与项羽四年的楚汉战争中,没有打赢过一次,为什么刘邦能夺取天下?
没错,就是用人,当领导的不需要事事强于对手,只需要正确、合理的用人,用其所长,帮助自已成就事业,最终就能成功,而孙权就是这样的领导。
孙权15岁就被他哥孙策任命为阳羡(今江苏宜兴)县长,参与从政,19岁时,他的哥哥孙策遇刺身亡,年轻的孙权立即被推到江东军事集团的前台。
想想一个19岁的少年,成为一个军事集团的领导,而且这个集团内部纷争不断、叛乱四起,外部强敌虎视眈眈、随时进犯,孙权面临多大的压力可想而知。
当时江东的庐江太守李术公开反叛,孙权的堂兄庐陵太守孙辅私通曹操,孙权的堂弟定武中郎将孙暠准备起兵夺取政权,而江东六郡辖地内的山越人也准备起兵反叛,重重危机之下,孙权没有慌乱,沉着应对。
孙权重用了一批人,内部朝政由张昭处理,外部军事由周瑜和程普主持,自已坐镇中心,依靠兄长孙策留下的一批重臣、忠臣平定了李术的叛乱,剿灭了山越,稳定了宗室及江东政权的稳定。
这就是孙权成为领导后的第一次用人,就稳定了内部复杂多变的局势。孙权什么也不会,什么也不懂都没有关系,内部政事可以让张昭处理,孙权可以学习,外部军事镇压可以让周瑜和程普领导,孙权同样可以学习。
用人是一门学问,尤其是领导的用人,这种能力是孙权与生俱来的,作为江东政权的领导人,既要与父兄留下的重臣交流熟悉,又要对这些人才进行一个初步的评判,先知人再用人,孙权首先要先了解这些人,才能用这些人。
张昭文采过人,正直耿直,所以孙权信任张昭,即使张昭冒犯孙权,孙权终身也没有动过张昭;周瑜忠诚有军事才能,与孙权的兄长孙策情同兄弟,又对孙权首先行君臣大礼,是孙权可以重用的人才,孙权是个聪明人,知道如何用人,是孙权成功的第一步。
在战略方面,孙权重用了鲁肃,鲁肃在孙权即位之初就向孙权提出了著名的战略规划榻上对,劝孙权与曹操、刘表三分天下,作为刚刚即位的少年领导,孙权并没有表现出狂热和冒进,而且逐渐接受了鲁肃的战略,作为江东集团的整体战略,鲁肃的战略直到鲁肃去世前,都 一直是江东集团的整体战略。
在成功渡过即位之初的艰难之后,孙权稳定了内部局势,开始稳步向外扩张,孙权将荆州作为自已扩张的首要方向,三次攻打荆州江夏郡,并在最后一次攻打中杀死了刘表任命的江夏太守黄祖。
孙权杀死黄祖,最重要的同样是任用了一批人,孙权在军队中提拔了一批少壮派出军官,比如吕蒙、凌统以及从荆州投奔而来的甘宁,尤其是甘宁,甘宁是降将,但是孙权对甘宁非常信任,甘宁还向孙权提供了夺取荆州的计划,并得到孙权的批准。
凌统与甘宁有着杀父之仇,孙权处处调节凌统与甘宁的关系,尽量不让两人共事,同时告诫凌统不可因私废公,让两个有仇的人同在军中没有闹出大事。
孙权一生中最重要的决定,就是在自已27岁做出抵抗曹操的战略,当满朝大臣包括张昭都劝孙权投降之时,孙权在鲁肃、周瑜等少壮派的支持下作出正确的战略,以抵抗曹操获得政权的独立性,这个决定也是之后孙权能三分天下的原因所在。
赤壁之战中,孙权任命周瑜为左都督,程普为右都督统领三万大军与刘备合军一处作为抵抗曹操的第一道防线,而自已亲率军队驻守九江作为第二道防线,结果在赤壁前线,周瑜就击败了曹操数十万大军,赢得了赤壁之战以及之后的南郡之战,保住了江东政权,形成了三国鼎立的形势。
孙权的用人英明还体现在四任都督的任职上,周瑜作为江东集团孙策之后的第一位军事栋梁,用自已的所作所为证明了孙权的眼光是正确的,周瑜在稳定孙权政权上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又在抵御外敌曹操的对外战争中赢得了胜利。
周瑜之后,孙权作用了鲁肃这个文人和战略家作为东吴的第二任都督,鲁肃可不仅仅是一个文人和战略家,他在充当军事统帅的时候,同样不输武将,比如单刀赴会就是说鲁肃单独与关羽为争夺荆州地盘而进行的一次会面,鲁肃是毫无惧色。
鲁肃时代,总体来说是江东稳定的时代,鲁肃也成功也完成江东军事都督的过渡,鲁肃去世后,孙权提拔了昔日吴下阿蒙的吕蒙为东吴第三任都督,吕蒙是东吴内部少壮派的武将,主张各荆州扩张,正是吕蒙与孙权密谋,才夺取了蜀汉在荆州最后三郡的地盘。
白衣渡江,奇袭荆州,兵不血刃,占领荆州,正是吕蒙职业生涯的辉煌,自此,赤壁之战后,荆州的地盘皆归孙权所有,不仅如此,孙权还杀死了蜀汉政权二号人物,唯一的名将关羽,大大削弱了蜀汉的实力。
正是因为孙权这一系列的政治密谋,让蜀汉永远失去了发展壮大的实力和统一天下的所有机会,三国鼎立更加牢固不可破。
而孙权的行为引来了蜀汉政权的强力报复,刘备发动了夷陵之战,而这一切早在孙权的意料之中,而孙权重用的陆逊又成功的挡住了刘备的进攻,并且击碎了刘备的复仇梦,再次重挫蜀汉实力,而这也正是孙权的用人。
除了上面提到的张昭、周瑜、程普、鲁肃等人,孙权还重用了诸葛瑾、步骘、陆逊、徐盛、顾雍、顾邵等名将名相,为东吴政权的发展壮大提供了基础和保证。
正是因为孙权的用人,才稳定和保证了东吴政权的独立 ,才最终形成了三国鼎立的局面,当然除了用人,孙权身上还有很多帝王身上具有的品质,比如政治智慧,比如厚黑,比如容人之量。
所以曹操才说“生子当如孙仲谋”,生个儿子就要像孙权这样的人。曹操既是孙权的父辈,又是曹魏政权的领导人,他当然希望有个像孙权这样能力的儿子可以继承他的事业和庞大的帝国。
水浒传里征方腊一战?
《水浒传》宋江,占领了水泊梁山,称王称霸,带领一百单八将,所向披靡,最终由于宋江个人的私心,接受了朝廷的诏安,朝廷又岂容猛虎睡于卧榻之侧?于是利用宋江南征北战,消耗梁山一伙的有生力量,在最终一战“征方腊”,梁山军队成功捉拿方腊,自身也被方腊打的残缺不全,最终两败俱伤。
这是《水浒传》中的桥段,情节跌宕起伏,然而却与历史事实相距千里。那么,真实历史上的“方腊”是如何被灭的呢?又与宋江有多大关系呢?下面让我给大家讲解一下。
方腊起义军咋回事?当时的皇帝叫赵佶。这位皇帝赵佶了不得,和别的皇帝不一样,别的皇帝都喜欢文治武功,标榜自己。皇帝赵佶不同,他喜欢逍遥自在,为人随性,一生追求艺术,不追求帝王成就。
皇帝赵佶
皇帝赵佶都喜欢玩什么呢?琴棋书画、女艺歌舞只要是能寻开心的事情,他啥都喜爱。不过,只要是人都有玩腻的时候,皇帝赵佶也是人,所以他也玩腻了宫廷中的这些事情,整体闷闷不乐,于是身边谄媚之人献计,对皇帝赵佶说,皇上,要不您试试玩石头如何?皇帝赵佶纳闷:“石头有啥好玩的呢?”
带着这样的疑问,皇帝赵佶开始玩起了石头,那些投其所好之人,看到了皇帝赵佶的新喜好,开始搜集各式各样的石头给皇帝赵佶,一时间皇宫之中堆满了石头,五花八门,样式繁多,颜色各异。
皇帝赵佶十分欣喜,于是沉浸其中,时间一久,皇帝赵佶开始对这些石头也失去了兴趣,他想找到更多更奇特的石头,于是童贯和蔡京两位太监亲自出马,给皇帝寻找石头。
朱冲和朱勔
童贯和蔡京都不是一般的人,他们很快打听到了一种奇特的石头,形状怪异,石头上全是洞,而且有的石头非常巨大。
于是童贯和蔡京直奔苏州,在这里见到了“太湖石”,取回给皇帝看后,龙颜大悦,这样一来,苏州热闹起来,成立了一个“苏杭应奉局”,专门负责为皇帝寻找好玩有趣儿的石头。
徽宗颇垂意花石,京讽勔语其父,密取浙中珍异以进。初致黄杨三本,帝嘉之。后岁岁增加,然岁率不过再三贡,贡物裁五七品。至政和中始极盛,舳舻相衔于淮、汴,号"花石纲",置应奉局于苏,指取内帑如囊中物,每取以数十百万计。——《宋史》当时负责“苏杭应奉局”的人是一个叫朱冲的人,他本是农民出身,但是却有商人的伶俐,于是童贯和蔡京认可他,让他帮忙办差。朱冲虽然是穷人乍富,但是朱冲毕竟是农民出身,守得住自己的本分,尽管没少赚钱,但是并不欺压他人。
不过朱冲的儿子朱勔可不是一个省油得灯,身为富二代的朱勔不管那许多,欺压百姓,鱼肉乡里,这些损事儿他没少干。当地官府也不敢管他,毕竟他可是为皇帝办差的人,得罪不起呀!
一些得罪了朱勔的百姓,可就遭殃了,朱勔利用手中的职权,到得罪他的人家中溜达,看到家中有什么好看的石头,就下令拿走,如果不给,就将主人抓起来治罪。如果房子是石头盖的咋办呢?好办,直接拆了就行了,毕竟办的是皇差,一时间百姓怨声载道,苦不堪言。
除了朱勔的祸害之外,太湖巨石的运输也成了苏州百姓的一大劫难,从苏州运往京城,这段漕运路程不短,在百姓的生活区,有许多的建筑和桥梁成了漕运巨石到京城的阻碍。
巨石必须得运,因为这是当地官员升官发财的敲门砖,一切都得给漕运巨石开路,那些阻挡了去路的建筑和桥梁直接被拆除,当地的百姓成了苦力,生活也受到极大的影响,一不小心没能按期完工,等待他们的就是流放。
方腊起义
本来方腊的家庭还算富裕,衣食无忧,他的家乡清溪县,特产一种竹木漆。正是因为竹木漆,招来了“苏杭应奉局”的人,一下子打破了方腊的小日子,从生活滋润到生不如死,方腊决定造反。
花石纲是中国历史上专门运送奇花异石以满足皇帝喜好的特殊运输交通名称。久受花石纲之苦的苏州百姓,在方腊登高一呼之后,一呼百应,纷纷响应了方腊的造反行动。一时间呼声满天,官府衙门被打砸无数,造反的队伍也迅速扩大到了百万以上,过了一个多月,皇帝赵佶才知道这件事儿,为啥啊?因为当地官府隐瞒不报,想自己压下去,结果造反未平,等到皇帝赵佶知道的时候,方腊已经有了百万之众,这时候皇帝赵佶也有点蒙,赶紧派童贯去镇压。
童贯虽然是太监,但是打仗贼猛,尽管如此,童贯来到江浙的时候也有点头大,这地方与其说是造反,不如说是国中国,宋朝的货币都不流通了,宋朝的官府也不好使了。在深入了解之后,童贯决定攻心为上。
童贯代皇帝写了一份“罪己诏”,先和广大百姓认个错儿,然后又表明了一下态度,意思是大家不造反的话,之前所犯之过全都一笔勾销,而且“花石纲”的事情是有补贴的,之前都是这群贪官给贪污了,以后会给大家补贴。
大家一听没事儿了,也不用打仗也不用死,还给钱,那还造反干啥?于是方腊的起义军纷纷瓦解,从归宋朝管辖了。
但是童贯可没打算放过方腊,最终将方腊围在了他老家的山上,最终在一个山洞内,被韩世忠给活捉了。
宋江咋回事?历史上真实的宋江,是一位起义军首领,有勇有谋,攻城略地,但是他的规模不大,和方腊完全不是一个级别,方腊是猛虎,宋江的最多算是毒蛇吧。
《宋史·侯蒙传》载:“宋江寇京东,蒙上书言:‘江以三十六人横行齐魏,官军数万,无敢抗者。其才必过人’。”在方腊百万大军作乱期间,曾有侯蒙提出招降宋江,再派宋江的三十六人去征讨方腊,是的,你没看错,只有三十六人。不过侯蒙的计划被打乱,他在准备去招降的时候,突然死了,这件事儿也就搁置了。
后来宋江攻打大宋城池的时候,让宋将张叔夜用一千多人给收拾了,宋江一看大事不妙啊,赶紧表示愿意接受招降。只不过真实的宋江可不是一个省油的灯,后来时机一到,他又带人起义了。
“有赤身为国,不避凶锋,拿获宋江者,赏钱万万贯,双执花红;拿获李进羲者,赏钱百万贯,双花红:拿获关胜、呼延绰、柴进、武松、张清等,赏钱十万贯,花红;拿获董平、李进者,赏钱五万贯,有差。”(王士祯《居易录》卷二四)这是张叔夜当时征讨宋江时发的榜文,里面确实有一些耳熟能详的名字,可见《水浒传》中宋江的原型确实是他。
不过,在征讨方腊的宋军中,真的有一个宋江出现,不过,很可能与起义军首领宋江不是一个人,应该是宋军中另有一位宋江。当然了,此事没有确凿的证据,都是学者们的猜想。
历史上真实的宋江不可能率领梁山起义军去征讨方腊,因为宋江的队伍三十六人,方腊的队伍百万。宋江接受招安是在被打败的情况下,至于被招安期间,是否随军去征讨过方腊,就不得而知了。
▲文/野史日记 欢迎大家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