伙伴医生,日本战败后?
二战战败对日本这个民族的打击和摧毁几乎是全方面的,不论是对日本国民的肉体还是心灵,都产生了巨大的毁灭性打击。
被遣返回乡的日本复员军人
先从战败后日本官方给出的数据来看看,经常被引用的军队死亡人数,截至投降时大约是174万之多,这一数字可能相对准确。另一方面,一旦计入在空袭中死亡的平民人数,评估数字就相当混乱了。日本战后的历届政府,都倾向于对这个棘手的问题采取鸵鸟态度。总计可能至少270万军人和平民死于战争,大致相当于日本1941年7400万人口总数的3%到4%。还有数百万人受伤、患病或严重营养不良。
而对物质损失所作的估算数据显示,同盟国对日本本土的作战,几乎让日本整个国家大约1/4的财富付之一炬。其中包括4/5的船只,1/3的机器设备,1/4的运输工具和机动车辆。农村的生活水平降到了战前水平的65%,城镇生活水平则降到了35%。包括广岛和长崎在内的66个主要城市几乎被夷为平地,这些城市接近一半的地区遭到盟军打击,造成至少大约30%的人口无家可归。在最大的城市东京,65%的住宅被摧毁。在全国第二和第三大城市大阪和名古屋,这一数据分别是57%和89%。
第一支抵达日本本土的美国先遣部队,对沿途看到的日本城市废墟,无不感到震惊。据当时第一位进入东京的外国记者拉塞尔·布莱恩斯报道说,“所有的一切都被夷为平地……只有孤零零的一些建筑矗立在平地上——公共澡堂的烟囱、笨重的仓库,偶尔还有铁门紧锁的低矮建筑”。”眼前除了无尽的残破的城市街景,别无其他。日本国内的基础设施显然遭受了很沉重的打击,可是相比于日本国民因为战争而遭受的旷日持久的苦痛,则不值一提了。
实际上在战争后期,日本国内的老百姓已经很难吃到大米了,在此情形下,当权者们推荐了一份紧急时期匪夷所思的食谱,从中就可以看到当时的日本老百姓惨到什么程度了。
天皇的臣民被鼓励吃橡子、谷糖、花生壳和锯末来补充淀粉摄入的不足。至于矿物质的摄入,人们被鼓励以沏过的茶叶、玫瑰的种子、花和叶子来补足。蛋白质的不足,则可以通过食用蚕蛹、蚯蚓、蚂蚁、家鼠、田鼠、蜗牛、蛇或是一种由牛、马和猪血干制的粉末来补充。看来为了填饱饥民的肚子,当时的日本政府也是脑洞大开了。
这一时期,日本人均摄入的热量值,已远远低于从事轻体力劳动的人每日所必需的数量。1946年小学生的平均个头,比1937年的数据还要矮。出生率也急剧下降,婴儿死亡率则直线上升。
战败不仅是切断了日本从亚洲获取粮食资源的途径。本来国内的粮食储备已经岌岌可危,再加上上百万疲惫不堪的平民和复员军人被遣返回国,更加雪上加霜。然而,屋漏又逢连夜雨,由于气候失调、人手不足、工具短缺和化肥减产,1945年成了继1910年以来最大的荒年,粮食产量比正常年景减少了接近40%。
有个很有趣的故事反映了这一切,1946年5月,战后日本最受欢迎的广播节目之一,是一档独创性的观众访谈节目:“街头录音”,这个节目是以这样的方式开播的:在东京的银座大道上,记者向来往的行人询问这个新时代最熟悉的话题:“你是怎么解决吃饭问题的?”
而老百姓的回答,真的堪称是“时代之声”了。
因为无法向学生们提供午餐,许多地方学校只得关闭数星期或者只开设上午的半日制课程。直到1947年7月,还有一位神户的老师写信给报纸说,一位中学生要求降级到小学去,以便能够分享那里免费的午餐。公务人员因找粮食果腹而造成的缺勤率上升到15%以上,甚至连东京警视厅也不得不为员工提供每月的“食粮休假”。
与粮食相关的活动和话题深深地吸引着公众的注意力。1946年9月,“吃面包比赛”开始在小学运动会上大为流行。在这种广受欢迎的竞赛中,选手们必须尽力跑向用绳子吊起的面包卷,然后不能动手就将它吃下去。不用说,在这样的比赛中,根本就不会有失败者。
大约与此同时,在横滨人们已经习惯自己带饭团参加婚礼,而不是由新婚夫妇摆设婚宴。饭馆的剩菜,甚至高级餐厅的垃圾,都成了人们赖以生存的来源。常有受人尊敬的长者因为偷了几个红薯而被捕的悲惨新闻见诸报端。一家鼠患成灾的旅馆的老板,不得不放弃放置有毒食饵的灭鼠方法,因为人们会捡起饵料一口吞下去。
更为可怕的是,不早不晚的,一场瘟疫又向这个战败的国度袭来。在战争时期曾广为流布的传染病,现在又在战败带来的肮脏、混乱和贫穷的环境中滋生蔓延。1945年因赤痢死亡的人数几乎翻了一番,超过了两万人。1945年到1948年间,据报告有超过65万日本人染上了霍乱、赤痢、伤寒、副伤寒、天花、斑疹热、猩红热、白喉、流行性脑膜炎、脊髓灰质炎或脑炎。
后来据官方报告说,其中有9万人在这场瘟疫中死亡。而那个时候,肺结核夺去的生命比其他所有疾病加起来还要多。自1930年代中期开始,每年的肺结核死亡率一直稳步攀升。1935年,这种疾病致死13万人,1942年则为16万人。直到1951年,每年肺结核的死亡人数才降到10万人以下。每有一人死于肺结核,就有其他数人被传染。感染肺结核的总人数可能有上百万人之巨。
总之,战后的日本的确是很惨,城市破败不堪,人民饥寒交迫,传染病肆虐,然而,这一切只是底层的老百姓所承受的,战后没有被美国废黜的日本皇室依然在自己的宫殿里养尊处优,人民的疾苦似乎与他们无关!
##以史为鉴,以史为思,以史为炬## ,欢迎关注@凯撒观天下 ,欢迎评论,转发!
是如何度过每一天的?
婆婆80岁去世的时候公公已经90岁了。从那以后老爷子就自己一个人在家,他老人家把生活打理得井井有条,一直到97岁时无疾而终。
公婆一公养育了7个孩子,年轻时候吃过的苦、受过的累,是我们这个年代的人没法想象的。
但是公婆没有在困难面前消沉,两位老人家一直乐观、豁达,把老公他们7个孩子教育得很好。
因为老公是最小的孩子,我们婚后一直和公婆生活在一起,有了孩子后一家祖孙三代5口人生活的和谐而温馨。
图片来自网络
婆婆在80岁的时候离我们而去,我们很担心公公一个人会孤单寂寞,想要让其他兄弟姐妹白天回家照顾他。
公公拒绝了,他说他自己一个人能够照顾好自己,他喜欢清静,不喜欢家里人多。
婆婆在世的时候,公公属于“油瓶子倒了不扶”的“甩手掌柜”类型
那个年代的男人基本都是这样子吧?家务活都是女人的事,男人负责在外面闯荡、挣钱养家。
婚后,公婆这种相处模式我也没有觉得有啥违和感。
婚姻生活,只要夫妻之间觉得舒适就是最好的模式,与别人没有半毛钱关系。
婆婆去世后,我每天早上给公公准备好午饭,老人家只要把饭热一热就可以吃,饭后他老人家也不会洗碗,只要把碗筷放进厨房水池,我们晚上回家洗刷就行。
如果有一天公公主动把碗洗了,我回家都会大大的表扬和感谢他一番,老人家就会像个幼儿园的孩子一般开心,会再接再厉地干两天。公公他老人家一天的生活安排得非常丰富:吃饭、养花、养鸟、看电视、午休,出门和老伙计们聊天。
规律的饮食:每天早上公公都会在6点起床,早餐非常准时地在7点开始。老人家的饮食超级规律:饭前一杯蜂蜜水;无论冬夏,早上坚持喝一碗羊肉汤加一个火烧,并且这份汤是不需要加盐的。
曾经很好奇没有盐的汤好吃么?公公坦言说习惯了,人上了年纪不能吃太多盐分。
午餐11:30-12:00之间准时开餐,无论什么事情发生,午饭雷打不动。我们有时候遇到事情觉得吃不下饭。但是公公却不会,他会要求我们无论如何必须吃饭,他老人家的话就是:天大地大不如吃饭大。
每天中午2两白酒,夏天还会再加一瓶瓶酒,荤素搭配低盐为主。
晚饭,公公吃得超级简单:一碗稀饭,两块最喜欢吃的老婆饼。偶尔也会吃点喜欢的青菜。但是坚持7分饱的原则。
养鸟种花:早饭后到午饭前这段时间就是公公伺候他的小鸟和花草的时间。
公公养的小鸟只有一种:红玉。但是养的特别好,每年小鸟们都要孵出小鸟,虽然小鸟的繁殖能力强,但是公公都不舍得送人,除非是公公很喜欢和信赖的好朋友才会有幸得到公公的馈赠。
图片来自网络,当年没有给公公的小鸟留下照片,有点遗憾
他每天都要给小鸟清扫鸟笼,鸟屎用来养花;
每天清洁小鸟们的水具、石槽,换水、换米。虽然家里养的小鸟很多,但是没有一丝异味。
公公会戴着老花镜,用棉花给鸟儿们做窝;
鸟妈妈们孵小鸟的时候,就是他最喜欢的小孙女都不能到阳台去以免惊扰鸟妈妈。
每天清晨都是在鸟鸣声醒来。
大姑姐们回家曾问过我:天天鸟叫,烦不烦人?我有点微楞:没有啊。鸟叫不是很好听么?
每当这时候,公公都很得意:你们懂什么?还是小悦有情调。
这可能也是我和公婆一直和谐相处的原因吧?
我尊重公婆他们的所有生活习惯,从不指手画脚并且很喜欢他们的淡然。
照顾好小鸟们后,公公就会摆弄他的花花草草。
虽然公公养的花草没有名贵品种,但是却一年四季我们都能看到花开。
公公养的文竹,在公公去世后竟然开花了
公公养的水仙花,每年过年之前,公公都会买了花头自己养,而且正好在过年时候开花。后面同框的是小鸟红玉
绣球花,来自于叔叔送的花种子。从去年这棵花也沉寂不开花了,无论我们想尽什么办法挽救
最喜欢公公养的一棵桂花,每年8月花开的时候,家里飘着淡淡的桂花香,我们一家人在这花香里有说有笑,真的平添一份温馨和幸福。
还有君子兰也是公公的养的最好的,年年花开、绿油油的叶、色彩艳丽的花朵,在阳光里绽放一份生活的美好。
公公养的君子兰,花开似锦
公公每次都会把君子兰的叶子用啤酒擦得干干净净,叶片看起来肉质丰满充满了质地感。
还有最好养活的蟹爪兰,红、白、粉三色把阳台装饰的生机勃勃。
白色蟹爪兰,两年前也不再开花了。
红色蟹爪兰,虽不是名贵花品,但是看着就觉得灿烂而美好
除去养花养鸟,公公的重头戏就是看电视、看报纸。
电视节目中最喜欢的莫过于京剧,经典剧目《铡美案》《打龙袍》《武家坡》《穆桂英挂帅》《空城计》《借东风》《锁麟囊》等等,
那真是百听不厌沉醉其中。
京剧名家更是如数家珍,我的一点有限的京剧知识都是来自于公公他老人家的普及教育。
会友聊天夏天的晚饭后,公公会下楼在大院乘凉,和楼上的老人家们聊天拉呱。
个人感觉公公是听得多,说得少。听邻居们家长里短、国内国外的聊天。
公公遇到问题极少和人争辩,属于聊天的温和派。公公说:每个人想法不同,有什么好争得?聊天又不是为了抬杠。
这种佛系的生活态度和为人处世的心态,是他老人家健康长寿的生活秘诀吧?
生活里,公公从不干涉我们的生活,他老人家的原则就是:难得糊涂。
公公出生于1919年,离世于2015年,是一位经历了近一个世纪的老人家,经历过战火纷飞的年代,也享受过我们国家美好的太平盛世。
公公经常告诉我们要珍惜美好的生活,要学会知足感恩。
经历的坎坷和磨难多了,他老人家学会了该放下时候放下,给自己最好的善待。
人生短短不足百年,郁郁寡欢是一天,快乐洒脱也是一天,所以放平心态,活在当下才是最睿智的人。
生活的快乐与否,孤单还是充实,不在于是一个人还是一家人生活,而在于每个人的生活态度。
豁达的人即使冷清一人依然会觉得生活热闹有奔头;对生活心怀清冷的人,即使身居闹市依然觉得孤单寂寞冷。
老人一人在家生活时,合理安排好生活,找到自己的兴趣点,就会让生活充实而美好。
面对经常发脾气的孩子?
前段时间,孩子爸经常出差,我一个人带两个人,早上叫醒大宝,催促他吃早餐,然后送他去上学,下午过去学校接回来,弄晚餐写作业睡前故事...每一天都感觉像打仗一样。
这样的时候,如果大宝小宝一起闹情绪,我就会变得特别烦躁不安。特别是早上时间,感觉大宝磨蹭散漫神游海外的态度总是能把我逼到想把他发射到外太空去!
叫他起床换衣服,如果不提醒,20分钟后他还在脱上衣,脱到一半躺下来发呆…
吃早餐,吃一口可以吃十分钟,一直神游海外…
让他穿鞋子,明明鞋子就在眼前,他都能精准地避开鞋子的位置,一直找不到鞋子…
眼看快要迟到了,你都急死了,火冒三丈,忍不住大声吼一句:“你就不能快一点吗!”他还散漫地来一句:“妈妈你急什么呀!”
很多妈妈是不是跟我有一样的经历,有个妈妈说:“道理都懂,面对孩子这样那样时,真的控制不了发飙啊!”很多妈妈每天都在“开吼-崩溃-内疚”的死循环里苦苦挣扎。
上一次,妹妹高热惊厥住院,有一次哥哥来医院看望我们,一进来就大发脾气,大哭,我用温和坚定的方式处理了他的情绪问题,他很快平静下来了。记得中间床的那个妈妈,看到我对大宝的教育方式,忍不住忏悔说自己对大儿子总是打骂,他一不乖,就直接用衣架抽他,现在感觉他越来越难控制了,也越来越不怕我打了,真的不知道该如何管教自己的孩子了。
她说她儿子很多问题,动不动就躺地上打滚哭闹,可以一天到晚看电视玩手机,如果不答应他的要求,他就大发脾气……每一次,她看到儿子发脾气,整个人就烦躁得很,拿起衣架就抽他屁股,但是每次看到孩子屁股上的衣架痕,就内疚得想哭,觉得自己不应该这样,但下一次,又控制不住自己,觉得不这样做,根本没办法让孩子停止哭闹。
“如果教养是为了让孩子更好,为何要让孩子感受这般恐惧?”
如果孩子哭闹,父母就用打骂的方式对孩子,制止他的情绪发泄,你责怪孩子乱发脾气,你有没有反省过自己是不是也在孩子面前乱发脾气?你责怪孩子总是用哭的方式来解决问题,你有没有教过他真正的解决办法而不是大喊“哭什么哭!”你自己都没做好情绪管理,孩子又怎么会学会怎样管理好自己的情绪呢?
孩子的错,都是大人的错。母亲的教育方法对孩子的精神健康起着主要的作用,对孩子大吼大叫、严厉惩罚和故意忽视只会让他们产生更多的行为问题。家庭教育最重要的一步,是父母学会情绪管理。
《卡尔•威特的教育》一书里有一段话我觉得很有道理:教育孩子是最考验耐性的事,很多父母动不动就火山爆发,打骂孩子,虽然他们把孩子吓得够呛,表面上管住了孩子,实际上没有解决任何问题,他们不知道教育孩子,最好的方法是心平气和。
用孩子害怕和恐惧的方式对待孩子,其实只是父母对于无法掌控孩子的情绪宣泄,但是过后无尽的后悔和内疚又让自己感到不安。
隔壁床的妈妈就是这样,她感到无助,因为完全不知道该怎样跟有情绪的孩子相处,她在忏悔的时候,想到宝宝对自己说的话,心里更难受了:“其实他总是对我说:妈妈我爱你。你生了弟弟之后,不要像打我一样打弟弟了。”
这位妈妈说,其实每一次对着孩子大吼,当时是有些反应,但他都不入耳,下一次同样的事情发生,他还是一样,所以我才那么气啊…
那吼没有用,可以用什么呢?我跟这位妈妈说了几点我的方法和建议:
1、父母首先学会情绪管理
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是深远且潜移默化的,父母是孩子的一面镜子,如果大人学会情绪管理,孩子就能习得这样的技能。如果父母动不动就发脾气,动不动就动手打孩子,孩子去哪里学会心情气和,学会管理自己的情绪?
2、跟孩子表达自己的情绪
你生气的时候,可以跟孩子说:“我们两个人现在都很生气,我现在不想说话,要冷静一下。”如果觉得自己面对孩子很难平复心情,可以自己进房间里冷静好再出来。
3、同理心对待孩子
试试从孩子的角度去看一下他为什么这么做,真正理解了他的内心感受,站在他的角度想想他为什么生气,为什么哭闹,也许你就不会那么生气了。
允许孩子哭,哭也是一种重要的情绪表达。可以陪着他,等他哭完再沟通。
4、教孩子怎样做,而不是不可以做什么
每次宝宝哭闹,有情绪,可以告诉孩子“要不我们试试这样做”,而不是一直强调说“不可以哭!”“不可以这样!”
5、好好道歉
如果你这次忍不住对孩子发脾气了,请记得主动跟孩子道歉。如果孩子有错,对你乱发脾气,你可以请他跟你说对不起。这是互相尊重,也是礼貌。
“教养的初衷,都是为了孩子好。然而教养孩子固然要紧,但请别忘了亲子关系比教养重要。不要为了教孩子,而不断与孩子发生冲突;不要为了孩子好,而强逼孩子做他不愿意做的事情;不要为了孩子好,而不断批评与责骂。”
更多育儿知识,请关注“小马快跑国际早教”。
有一个精神病同学是什么体验?
你好,我是精神心理科医师俊朗,因为工作的原因,见过很多有精神病的同学,他们经过治疗后回到学校有两种情况,而他们的同学有很多种体验:
01 感觉不安!这是他的同学对他最大的体验。袁同学患抑郁症后在精神专科医院,治疗两个多月后好转回到学校。回去的第一天,袁同学就感觉到同学对他的异样眼光,他的同学都感到袁同学得了精神病,会对他造成不安的影响,同宿舍的同学怕他抑郁发作有自伤行为,而要求换宿舍。袁同学也明白大家的感受,主动向学校要求外宿。这样减少对同学接触,大家相安无事。
同学互相帮助
02 真心相助,全程陪伴的同学情、师生情。因为治疗,袁同学的课程落下了很多,而且同学对他的点疏远,影响到他的学习,但是他的班长“吴队”,主动帮助他,每天晚自习课后都帮助袁同学补课,将之前的课补上来,有不懂的就请教老师,不厌其烦地讲解,做练习,经过一个多月的补习,袁同学的课程跟上来了,心情也好了很多。当袁同学情绪发生波动的时候就陪着他,也寻求校辅导员的帮助,辅助员李老师用她的教育心理学知识来帮助,大大的缓解了袁同学的情理压力,病情处于波动范围内,没有出现自伤、自罪、自责的行为。成绩也有了很大的提升,整个人表现很乐观!
同学互相帮助,共同进步
03 对一个有精神病的同学,我们要有一个正视的态度,有一颗包容的心。得了精神病这是一个很痛苦的事,他本身已受到了身体的疾病折磨,而同学对他不接受,漠视甚至抵触的情绪和行为,会造成他的心理创伤。
我们同学有点心理顾虑,出现小心对待的行为,我们都可以理解,首先是学生的年纪小对精神病的理解较少,都认为他们是“异类”而不愿同伴。其次是精神病人出现冲动行为,会造成同学的受伤,对精神病人保持一定的距离是应该的,但是在精神病的缓解期,同学们是可以适当给予精神病同学关心的,同学们的关心会帮助他战胜疾病,走向健康。
精神病是一个慢性疾病,它是可防可治可愈的疾病,我们需要一个正确的疾病知识,对有精神病的同学,也需要分时期的接纳,发作期送他到专科医院治疗,到医院看望看望他,缓解期帮助他做做运动,一起打打球、慢跑散步,做一些力所能及的活动,做家务、班级的卫生等。
有爱心、信心、恒心、真心帮助同学。
总结对有精神病的同学,我们一要有爱心、二要有信心、三要有恒心、四要有真心!帮助同学战胜病魔,共同迎接美好生活!
见过动物报复人的现象吗?
被黄鼠狼报复过,我是无意中惹了它,黄鼠狼不依不饶折腾了挺长时间,一直到跟它们道歉讲和,才消停了。从此黄鼠狼有了心里阴影,一点不高兴,就要表示抗议不满。
黄鼠狼聪明有灵气,而且善解人意,但睚眦必报。它们在我的院里和我们做邻居,我们和这个小动物,二十多年和谐共存,相处无痕。
所有的不愉快都是发生在去年,因为疫情,哪也去不了,所以把精力和时间都用在院子改造上。在院子里时间多了,不知不觉就有了摩擦。
最大的矛盾点,是因为花盆换土,从新放回花盆时,没有放好,堵住了黄鼠狼的洞口,黄鼠狼生气愤怒,开始了报复。
它们把我的水培放倒,把鱼食咬烂撕破全部给扬了,把其中一袋鱼食拖到房门正对着的地方,也咬碎给扬了,让你一出门,就看到它的抗议和不满。
很长一段时间,它们的不满和愤怒都无法发泄释放,就开始咬塑料袋,空的也咬,咬完一定要放到你可以看到的地方。
黄鼠狼的聪明表现在,它要表达它的愤怒 ,但是又有底线,不激化矛盾。靠背,椅垫,养的花和鱼不碰,就是只拿塑料袋出气。
一段时间,我不敢进院,一进去就头皮发炸,我先生替我道歉几次也没用,最后我亲自和它们道歉,它们才停止了折腾。
虽然事情过去了,但它们变得敏感,胆小,不包容不好相处了。有一次我和它们说,我们好好相处,别一点点事不高兴,我先生说了一句,不好好做邻居,就别在这了,你们换个地方。我说它知道好赖话,别让它又不高兴了。结果它们果真又不高兴了,把正对着门的花土,给刨出来一些。尺度把握的很好,也不大刨,让你知道它的不高兴,它必须要表明自己的态度。
它们经历了洞口被堵之后,可能心里没有了安全感。以前院子里不管谁来,和它们也没有关系。现在它们开始挑人了,家里人谁都可以,亲戚也可以,邻居也可以,但是不熟的,或者登山路过人进院坐坐,它就又扒拉花土抗议。到现在我也不明白它们是怎样可以分辨出外人,熟人,家人的,只能说这个有灵气的动物太神奇了。
其实,不要说动物,连蚂蚁都有报复心,因为喜欢养花,就免不了和蚂蚁打交道,我曾经历过蚂蚁搬兵的报复,挺可怕的,下次再写关于蚂蚁的报复心。
拐回来,接着说黄鼠狼。
还有件事,到现在我也不明白,我的红薯水培去哪了,我的水培红薯好好的放在桌上,莫名其妙的就没了。水瓶没有倒,但瓶里的水培红薯没有了。如果是老鼠拖走,瓶子挺高,瓶子又没有倒。要是黄鼠狼,它会吃红薯吗?我拿了个红薯放在它的洞口,一个星期红薯还安然无恙的躺着,案犯到底是谁,百思不得其解。
因为院里有黄鼠狼,老鼠和猫是不敢进院的,到现在水培红薯去哪了?这个谜底也没有答案。
现在想想,不要说动物有思想,会报复人类,有时候我甚至觉得植物都有思想,有心思。我养的花,很多朋友喜欢,有时就送给朋友,我发现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就是我如果说把哪盆花送给朋友,不等朋友来拿,这盆花就开始无精打采的出问题,它好像知道我不要它了。所以现在给朋友花,我都是说尽快来拿,要不它知道了,又开始出问题,朋友哈哈大笑说:“真的,假的,太神奇了。”我说:“如果你认为是假的,你就过一段时间再来拿试试。”
所以,动物是会报复人类的。善待生命,万物有灵有情有爱,人不是万能的主宰。人,动物,自然是一体的,只有互相依存,互相敬畏,和谐相处,和平共生,我们的家园才能平安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