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唐传瓦岗山异闻录,隋朝第一猛将宇文成都能够秒杀罗成吗?
首先这个问题问得就多少有点儿问题,因为宇文成都并不是隋朝第一猛将。
李元霸未出世之前,宇文成都确实打遍天下无敌手,但随着西府赵王的横空出世,这位天宝大将就只能屈居第二了。
我们知道,在隋唐演义的小说里面,有个大名鼎鼎的十八条好汉,他们是:
第一条:西府赵王李元霸;
第二条:天保将军宇文成都;
第三条:银锤太保裴元庆;
第四条:紫面天王雄阔海;
第五条:南阳侯伍云召;
第六条:双镗无敌伍天锡;
第七条:神枪少保罗成;
第八条:靠山王杨林;
第九条:花刀大帅魏文通;
第十条:四宝大将尚师徒;
第十一条:八马将军新文礼;
第十二条;双枪大将定彦平;
第十三条:金刀殿帅左天成;
第十四条:铁枪大将来护儿;
第十五条:铁锤大将梁师泰;
第十六条:神拳太保秦琼;
第十七条:皂袍大将尉迟恭;
第十八条:赤发灵官单雄信。
这个排名一列举,我们就能看出来,天宝大将宇文成都排名第二,而神枪少保罗成只排在第七。很显然,两人之间差着好几级呢。
下面咱们再对这二人做个简单的介绍。先说宇文成都:宇文成都,隋朝丞相宇文化及之子,官拜镇国将军之职,是隋文帝杨坚御口亲封的天宝大将。
他黄面金睛,身材魁梧,威风凛凛,相貌堂堂。
他胯下一匹赤炭火龙驹,掌中一条凤翅鎏金镗,骁勇善战,所向无敌,堪称是大隋朝的擎天白玉柱,架海紫金梁。
直到后来出了个李元霸,宇文成都的万丈光芒才被压了下去。
那李老四是真厉害,别看长得瘦小枯干,却是天赋异禀,力大无穷,据说有气象不过之力。好家伙,四头大象都没有他的力气大。
李元霸刚出世之时,曾在晋阳宫和宇文成都比试过,结果不论是比力气还是比兵器,宇文成都被李元霸碾压。这也成了宇文成都永远的痛。
当然了,宇文成都所惧者,也就仅李元霸一人而已,除此之外,他不把任何人放在眼里。
隋炀帝杨广下扬州赏琼花之时,宇文成都随行保驾,结果在四平山下遭遇到了十八路反王的百万联军。
两军阵前一场大战,第四条好汉雄阔海、第五条好汉伍云召、第六条好汉伍天锡,三人合力大战宇文成都。结果双方大战了三百多个回合,把“海云锡”三人组累得筋疲力尽,也未能把宇文成都战败。
虽然宇文成都曾先后两次输给过银锤太保裴元庆,但每次都是因为他气力不加的时候裴元庆再出的手。若论真实本领,裴元庆不是他的敌手。
宇文成都风光半世,最终却命丧于李元霸之手。
扬州城被各路反隋势力围困住之后,宇文成都保护着他爹宇文化及想逃走,结果半路上遇到了命中克星李元霸。
宇文成都万般无奈,明知不敌也得硬着头皮上去应战,结果死在了李元霸的手里。
再说罗成:罗成,字公然,北平王罗艺罗燕超之子。
罗成的名气可太大了,真可以说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他面如冠玉,相貌俊美,有着“隋唐第一美男子”的称号。他胯下一匹追风小白龙,掌中一条五钩神飞亮银枪,枪法精绝,神鬼莫测,人称“神枪少保”。由于他不苟言笑,冷若冰霜,故此还有一个绰号,叫做“冷面寒枪”。罗成不仅武艺超群,而且还颇有谋略。他熟读兵书战册,通晓各种阵法。大破长蛇阵,大破铜旗阵,都是由他全面主持的。扬州城夺魁大会上,罗成艺压群雄,夺得了头名武状元。岗山散将以后,他先投靠了洛阳王王世充,后来又加入了李唐阵营。投唐之后,他屡立战功,“日锁五龙”更是威震天下。罗成这个人智勇兼备,文武双全,按说应该是一个十分完美的人才,但他却有一个致命的弱点,就是心太狠,手太毒,拿人命根本就不当一回事儿。常言道,上天有好生之德。什么意思呢?就是说生而为人,要善良,要厚道,不能把人往死路上逼,不能凡事都要赶尽杀绝。罗成逆天而行,因此命中注定就不会有好下场。大唐建国之后的某一日,周西坡传来一通鼓响,后汉王刘黑挞反唐。战报传到京城,唐高祖李渊十分震怒,命太子李建成挂帅,罗成为先锋。结果此次出征罗成却遭到了暗算,在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的情况下,他单枪匹马误入淤泥河,最终被乱箭穿身而死。下面是一段京东大鼓唱尽了罗成的一生:
说英雄,道好汉,少保罗成不一般;生辰八字五个午,乃是白虎星君下了凡;生在罗门为贵子,秦氏夫人把他添;一岁两岁娘怀抱,三岁四岁扶着娘肩;五岁六岁贪玩耍,七岁八岁就念诗篇;九岁学会文武艺,十岁兵书读得全;十一岁随父去扫北,杀死鞑子百万千;十二岁夜把登州打,为救表兄理当然;十三岁绿林访响马,结交文武众魁元;十四岁也曾卖过绒线,十五岁聚会瓦岗山;十六岁扬州去赶考,艺压群雄夺状元;十七岁归唐保真主,十八岁名誉满长安;凌烟阁上雕名姓,那年正好二十三。周西坡反了刘黑闼,要反大唐重建江山;太子建成挂帅印,罗成被选为先锋官;受人陷害中奸计,马踏淤泥难动弹;一阵乱箭如雨下,可叹英雄命归天!
最后咱们再说说宇文成都能不能秒杀罗成。宇文成都虽然没有和罗成直接交过手,但咱们通过一对比也能看出来。
对比人有两位,一位是南阳侯伍云召,一位是靠山王杨林。
先说伍云召与杨林的对比:大战四平山之时,伍云召曾和杨林交过手,两人打斗到十几个回合,杨林就被伍云召走马生擒。
诸位,这可是生擒活捉,比直接杀死可难多了。伍云召十几回合就能生擒杨林,要是想要杨林的性命,绝不会超过十个回合。
再说罗成与杨林的对比:扬州场外一场混战,杨林遇到了罗成。两人交手二十多个回合,杨林死在了罗成的枪下。
伍云召要想杀死杨林不超过十个回合,而罗成则需要二十几个回合,说明排名第七的罗成和排名第五的伍云召还有一定的差距。
最后说宇文成都与伍云召的对比:伍云召因父亲忠孝王伍建章被杨广所害,一怒之下起兵反隋,自立为南阳王。杨广派四路大军前去围剿,其中就有宇文成都。
南阳关下一场大战,伍云召拼尽全力也就能和宇文成都大战二十个回合。
通过这么一系列的对比,问题的答案出来了。宇文成都要想秒杀罗成恐怕办不到,但估计罗成最多就撑上十几个回合而已。隋唐演义四雄十三杰?
四猛:罗士信、来护儿、尚师徒、新文礼;四绝:姜松(罗松)、秦琼 、杨广、程咬金;十三杰:李元霸、宇文成都、裴元庆、雄阔海、伍云召、伍天锡、罗成、杨林、魏文通、秦用、尚师徒、梁师泰、秦琼/尉迟恭。
1、罗士信
罗士信,《隋唐演义》中人物,山东省济南市人,自幼父母双亡,被美髯公王君可收养,起名罗士信,后秦琼将他收为义弟,他一对飞毛腿疾逾飞马,水性过人更兼天生神力,作战最为勇猛。
马下的猛将,使枪没有章法,常把枪当棒子使。程咬金探地穴,拜大旗成为大魔国大德天子混世魔王后封罗士信为瓦岗寨镇殿大将军。
罗士信曾力撼双牛、两战来护儿、火烧济南城;潼关口活捉魏文通,金堤关力擒伍天锡;擒裴元庆、铜旗阵杀仇成,可谓战功赫赫。
2、来护儿
又名徕乎尔,是隋唐四猛第二猛,外号铁枪将,官拜山东兵马监军使,与秦琼关系不睦。群雄反山东时,徕乎尔被罗士信杀死,兵器大铁枪也被抢走。
而在陈荫荣评书《兴唐传》中,来护儿则是第四猛,官拜济南府偏将,与秦琼私交不错。瓦岗聚义后,隋军一打瓦岗山,来护儿被王君可用钓鱼刀斩杀。
3、尚师徒
尚师徒是《说唐全传》中虚拟人物,隋唐第十条好汉,他武艺高强,是临潼关总兵,人称“四宝大将“。
尚师徒为虎牢关总兵,出场时为伍云召因父亲伍建章被杀而据南阳关造反,韩擒虎挂帅攻打南阳关不利,调尚师徒和新文礼前来助战。
新文礼与尚师徒到后,与韩擒虎、宇文成都合围南阳关。伍云召败逃后,尚师徒就回虎牢关镇守。
瓦岗军攻打虎牢关,尚师徒将程咬金击败,后秦琼出战,用计骗盗了尚师徒的战马呼雷豹。尚师徒修给虹霓关总兵新文礼前来助战。新文礼来后被裴元庆打败。
邱瑞得知尚师徒的来历后前来劝降尚师徒,尚师徒不愿归降,邱瑞却因年老气死在两军阵前。
秦琼见劝降不成,再次诱骗尚师徒,将尚师徒从虎牢关引开,盗走呼雷豹,诈取虎牢关,尚师徒回来后,得知母亲自尽,骂死妻子,将儿子托给秦琼,然后自尽而亡。武器铠甲归秦琼所有。
4、新文礼
隋唐第十一条好汉,虹霓关总兵。武功高强,因有横推八匹马之力,故人称八马将。使一条铁方槊,重二百斤。坐下一匹金睛骆驼。
瓦岗造反时攻打隋朝关卡,新文礼与瓦岗军交战而亡。《说唐》里因为用计杀死裴元庆,被瓦岗将领围攻致死。
《兴唐传》及评书《大隋唐》里,新文礼之前在四路人马围攻瓦岗之时,曾被罗士信打伤砸岔双臂,后被治好。
后来在瓦岗军攻打虹霓关之时,又一次被砸伤膀臂,这次伤得更狠,其妹新月娥逞能给他治疗,不幸将其治残,虹霓关所有事情只能全部由其妹管理。
最后妹妹新月娥爱上王伯当决定强行献关,新文礼不愿归降瓦岗军,毅然撞柱自杀而亡,夫人东方氏随后拔剑亦陪其一同自尽。
5、李元霸
李元霸,原名李玄霸,唐高祖窦皇后第三子。是古典小说《说唐》与评书《兴唐传》《瓦岗英雄》《隋唐演义传》中登场的虚拟人物。
隋唐第一猛将,隋唐十八好汉之首,传说为金翅大鹏鸟转世。面如病鬼,骨瘦如柴,两臂有四象不过之力,无人能敌。使一对金锤,四百斤一个,共重八百斤。坐骑为“万里云”,日行一万,夜走八千。
于晋阳宫金殿之上同大隋天宝大将宇文成都比力比武,力举金狮上殿,隋炀帝御封为“西府赵王”、“猛勇大将军”。四明山一战,一人击败十八路反王23000大军。
扬州“反王夺魁大会”时,于天昌关杀死天下第六好汉伍天锡。紫金山一战,杀死宇文成都,匹马双锤面对185万军队,两柄铁锤如拍苍蝇般,只打得尸山血海,将185万军队杀得只剩65万。逼得李密献上玉玺,各路反王递上降表。
后于紫金山再挫各路反军,玉玺独收。收军回长安时,举锤骂天,死于雷雨霹雳之中。
罗松能一枪挑开李元霸和罗士信?
对单田芳版隋唐演义熟悉的各位读者应该都知道,罗松和罗成确实是同父异母的兄弟,但似乎罗松的地位历来不被承认,这一切只是因为罗松罗成的父亲,也就是靖边侯罗艺,在罗松没有出生的那一年,便就早早的离开罗松和母亲了,这也就导致后来“罗松寻父”故事情节的引出。
罗松和罗成在新版隋唐演义当中确实有过交手,而且基本上两兄弟交手不过十个回合,就已经胜负分明了。虽然罗少保罗成的一手罗家枪法使得出奇,但他也丝毫不是罗松姜家枪法的对手,这一切的根本缘由就是,靖边侯罗艺传授给儿子罗成的罗家枪法,本来就是从姜家枪法中分离出来的,不过也不能单独说是分离。
虽然罗艺在他所学到的姜家枪法中融入了自己的一些技巧,但基本上他传授给罗成的罗家枪法也全部都是姜家枪法当中的招式。罗成不是罗松的对手,这是天经地义的,如果当时罗艺把姜家枪法的招式都学会的话,就凭借罗成的武学天赋,那也不至于几个回合之内就被罗松几枪击败。
探寻靖边候罗艺和姜嘉枪法的渊源罗艺在不是朝廷命官之前,只是民间的一个普通杂耍艺人,虽然也懂得一些武功招式的技巧,而且自幼武学天赋极高,但在没有名师的传授和点拨之下,罗艺也只是学会了一些基本招式的皮毛罢了。但一次沿街卖艺当中,罗艺无意之间走到了姜家村,为了维持生活,罗艺便开始在姜家村卖艺讨口饭吃,等到罗艺的一套杂耍完毕。
姜家村围观的老人小孩们只是摇摇头,笑着便离开了,一枚铜钱也没有施舍给罗艺。令人感到奇怪的是,罗艺并没有为此而感到生气,他只是上前追问住了一个小孩,问他围观的所有人,为什么都在摇头大笑着,难道是他表演的不好吗?看起来那小孩儿只有五六岁般年纪,但他随后说出来的话,却让罗艺感到震惊。
小孩直接脱口而出“我们这里随便挑出来一个人,都比你厉害的多,哪怕挑出来一位白翁老人,也比你枪耍的漂亮。”
小孩说的话让罗艺感到疑惑,普天之下,怎么会有如此奇怪村庄的存在!如果是村里的一个人、两个人比自己强,也就罢了。没想到这小孩竟然口出狂言,全村人都比自己强,这怎么可能?但罗艺仔细回想了一下当时的场景,确实围观的所有人在看完他的表演之后都在摇头大笑着,罗艺越想越不对。
正在罗艺疑惑不解的时候,一位白发老翁走了过来,虽然满头白发,但精神却显得十分健硕,没等罗艺开口询问。那老翁便主动搭话,“把你的枪借给我使使”。听到这话的罗艺下意识的便把那杆木枪递给了老翁,接下来老翁在罗艺面前表演的枪法着实让罗艺感到吃惊。看到老翁的这套枪法表演,那小孩儿说的话应该是属实的,毕竟罗艺十几年来走南闯北,还是头一次碰到枪法如此出奇的人。
拜师学艺,娶妻生子没等罗艺反应过来,那老翁便把木枪塞到了他的手里,转身就要离开,心想着这套枪法如今已经使了出来,这年轻人也应该心知肚明了吧?却万万没有想到的是,罗艺竟然追上前去,下跪在了老翁面前,他恳求老翁,想要拜师学艺,不会贪婪老翁的这套枪法,只教他学十几个招式便够了。老翁起初并不答应,但罗艺长跪不起,老翁见罗艺求学心切,便答应暂时收他为徒弟。
因为罗艺是个外乡人,又是一个走南闯北的卖艺人,所以说罗艺身上所带的盘缠并不多,想要在姜家村内租一间茅草屋都不够。正当罗艺为自己的温饱问题和居住问题犯愁的时候,老翁发话了,他可以让罗艺留在自己家里,但要每天干一些粗活累活。一些脏活累活对于罗艺来说,这又有何难?只要能让他有个住处,能吃上一顿饱饭,能好好的学习一套拿的出手的枪法,让他当牛做马又有何妨呢?
果不其然,几个月的拜师学艺,罗艺所学的这套姜家枪法便有了质的飞跃,就连老翁也赞叹罗艺具备天生的武学天赋,既然能够在这么短的时间之内,就能将姜家枪法当中的精髓学到。但美中不足的是,罗艺并没有学完整套姜家枪法,他也只是学习了前几式。值得一提的是,在老翁家中学习枪法的过程中,他和老翁的女儿从相识到相知,两个人之间互相对对方产生了情愫。
可以说二人真的是情投意合,这对罗艺来说,也算得上是上天赐予他的福气了吧?不仅让他偶然间遇到师父,而且还让他遇到了人生当中的第一段婚姻,在老翁的主持之下,罗艺最终迎娶了老翁的女儿。两人婚后生活一年之后,姜家女的肚子里便有了罗松的存在。但是罗艺却没有等到罗松的出生,当时正值天下大乱,全国都在征兵抽调,而罗毅又有拯救天下苍生的胸襟。
既然罗艺一心想要投军从戎,那妻子又怎么可能会执意阻拦呢?在罗艺临走之前,他和妻子共同给还没有出生的儿子起的名字,那个时候窗户外边长着一颗参天的松树,罗艺和妻子便共同商量给儿子取单字为“松”,即“罗松”。打点好家里之后,罗艺和妻子做了告别,便踏上了投军从戎的军旅生涯。没想到后来到达军队的罗艺,竟然真的凭借着一手姜家枪法,让他一步一个脚印地走上人生巅峰,直至靖边侯。
四平山枪挑李元霸和罗士信罗艺并不是一个忘恩负义之徒,在罗艺成为靖边侯之后,他一直都在利用自己的力量,到处寻访着姜桂芝母子二人,但可惜的是,因为年代久远,再加上对姜家村地理位置的模糊,几十年都没有在民间寻觅到姜桂芝母子的身影。同样地,罗松出生以来,母亲就一直告诉他,父亲是征战沙场的大英雄,在外公和母亲的传授下,武学天赋极高的罗松,在成年之时便已经学会了108式姜家枪法。
等到外公去世之后,罗松便带着母亲将桂枝一直在寻觅着父亲的踪影,但他们不知道的是,当时的罗艺已经成为了镇守北方边疆的靖边侯。同样是十多年的遍访和四处打探,好在皇天不负有心人,最终罗松和母亲姜桂芝终于打探到了父亲的消息。
关于罗松枪挑李元霸和罗士信的情景,我们确实值得一提,因为这一情景可以算得上是整部隋唐演义当中最为精彩的一个环节了。当时李元霸在十八路反王面前叫阵,前前后后没有人能够抵挡住他的一双鎏金大锤,别看李元霸生的面黄肌瘦,但他却有天生蛮力,就连天下第二的宇文成都也不是李元霸的对手,众所周知,宇文成都就是活活被李元霸用那双大锤锤死的。
如果说李元霸在隋唐演义当中是无敌的存在,那多多少少也有一些瑕疵,毕竟我们不能忽略罗士信的存在。罗士信同样是一个天生神力的人,他和李元霸能够在几十个回合之内不分胜负,而且能和李元霸僵持好长一段时间。虽然从综合较量上来看,罗士信可能要比李元霸差一些,但是二人在四平山的那一次战斗,读者和观众丝毫看不出来谁胜谁负?
正当李元霸和罗士信打的难解难分的时候,两个人相互便僵持住了,李元霸那双大锤夹持住了向他胸膛刺过来的那杆铁枪,罗士信丝毫不敢动弹,李元霸也是如此。只要李元霸一松手,那么罗氏性手里的枪头便会插进自己的胸脯,到时候在胸上透出几个窟窿眼儿来,这就不好了。同样对于罗士信来说。他的力气也丝毫不敢放松,如果一旦放松,那么李元霸顶在他头上的一双大锤便会无情地砸下来。
如此僵持下去,恐怕二人都会暴毙当场,这个时候突然一杆长枪将二人挑开了,两个人分别闪出去十好几米的距离,都摔倒在地,顿时便不省人事。而使出这一枪的人,正是姜家枪法的罗松。通过这个细节,便能够看出来,罗松此人,不仅枪法惊奇独特,而且也有一身神力,单从力气大这一方面来看,罗松的气力丝毫不比李元霸和罗士信差到哪里去!
在此之前的罗松,他可是亲自以一人的力量,破了靠山王杨林的一字长蛇阵,而且那套姜家枪法使得出奇,竟然在靠山王杨林身上戳出了百八十个小孔,更为神奇的是,百八十个小孔都毫不例外的戳在了杨林的铠甲上,杨林铠甲里面的衣服却丝毫未伤。由此便可看出,罗松枪法的出奇和精准。
靠山王杨林是何等人物,当初靠山王杨林凭借着他那把囚龙棒,可是在几十个回合之内就击败了罗松的父亲靖边候罗艺。罗士信是何等人物,李元霸又是何等人物?却照样还不是只被罗松用一枪便把二人挑出去十多米远。枪法的惊奇和气力的巨大,所以让罗松担负得起隋唐英雄当中天下第一的称号。
罗成远远不是罗松的对手罗艺虽然学会了姜家枪法,但是姜家枪法共108式,罗艺只学会了前72式,便离开姜家村走上了军旅生涯,后边的36式才是最厉害,但罗艺却没有学会。罗成学会的罗家枪法,其实正是姜家枪法的前72式,虽然罗成逢人并未败过,也因此突出了前72式姜家枪法的厉害,但这只是在没有遇到学会108式姜家枪法的人来说的。
所以当学会72式姜家枪法的罗成,遇到自己同父异母的哥哥,也就是学会108式姜家枪法的罗松的时候,罗成根本不是罗松的对手。在《说唐传》中,罗成和罗松未成年的儿子比试枪法的时候,也是拼尽了全力才略胜一筹,由此可见罗松儿子的厉害,既然罗松未成年的儿子都如此厉害,那就不要再提罗松有多厉害了。
你觉得罗成和雄阔海谁厉害?
当然是雄阔海厉害了!我们知道,在《说唐》里面,有个大名鼎鼎的“隋唐十八条好汉”。他们是:
第一条:西府赵王李元霸;
第二条:天保将军宇文成都;
第三条:银锤太保裴元庆;
第四条:紫面天王雄阔海;
第五条:南阳侯伍云召;
第六条:双镗无敌伍天锡;
第七条:神枪少保罗成;
第八条:靠山王杨林;
第九条:花刀大帅魏文通;
第十条:四宝大将尚师徒;
第十一条:八马将军新文礼;
第十二条:双枪大将定彦平;
第十三条:金刀殿帅左天成;
第十四条:铁枪大将来护儿;
第十五条:铁锤大将梁师泰;
第十六条:神拳太保秦琼;
第十七条:皂袍大将尉迟恭;
第十八条:赤发灵官单雄信。
我们还知道,在《隋唐演义》里面,有个大名鼎鼎的“四猛、四绝、十三杰”。他们分别是:
四猛
第一猛:今世孟贲罗士信;
第二猛:四宝大将尚师徒;
第三猛:八马将军新文礼;
第四猛:铁枪大将来护儿。
四绝
第一绝:罗松的枪法;
第二绝:程咬金的斧子;
第三绝:侯君集的轻功;
第四绝:尚师徒的呼雷豹。
十三杰
第一杰:西府赵王李元霸;
第二杰:天宝大将宇文成都;
第三杰:银锤太保裴元庆;
第四杰:紫面天王雄阔海;
第五杰:南阳候伍云召;
第六杰:双镗大将伍天锡;
第七杰:神枪少保罗成;
第八杰:靠山王杨林;
第九杰:花刀大帅魏文通;
第十杰:金面韦陀秦用;
第十一杰:铁锤大将梁士泰;
第十二杰:武王杨芳杨义臣;
第十三杰,并列两位:神拳太保秦琼;皂袍大将尉迟恭。
大家看到了吗,不管是在《说唐》的十八条好汉之中,还是在《隋唐》的十三杰之中,雄阔海的排名都在罗成之上。既然一个排名第四,一个排名第七,那就说明雄阔海肯定要比罗成厉害。下面咱们再对这二人做个简单的介绍。
雄阔海:雄阔海,身材魁梧,紫面虬髯,人送绰号“紫面天王”,名列隋唐第四条好汉。
他为人豪迈,义薄云天,胯下一匹落日黄风兽,掌中一条丈二熟铜棍,力猛棍沉,势不可挡,有万夫不当之勇。
他虽然占据一座金顶太行山,但从不祸害百姓,而是杀贪官除恶霸,扶危济困,除暴安良,因此名声甚佳,是江湖上赫赫有名的公道大王。
雄阔海这个人争强好胜,因不服天宝大将宇文成都的威名,曾带着自己的宝雕弓去长安城叫卖。名义上是卖弓,实际上就是以此为借口,会一会宇文成都。
他这张弓铜胎铁臂,非万斤神力不能拉开,他使足力气能拉三个满,自认天下无敌。哪知宇文成都轻而易举就拉了三个满,第四下更是直接将弓弦拉断。雄阔海大吃一惊,方知人外有人,天外有天。
他在宇文成都手里吃了瘪,顿感心灰意冷,回到客店收拾了一下,就打算返回金顶太行山。
哪知他刚离开客店的房门,出事了。
什么事?原来是秦琼秦叔宝、王勇王伯当,谢科谢映登、齐彪齐国远、李豹李如辉、柴绍柴嗣昌,这六个人大闹丞相府,杀死了丞相宇文化及的三儿子宇文成祥,正在被宇文成都追杀。
雄阔海急公好义,出手相助,和秦琼等人合在一起,七人群战宇文成都。
哪知他们七人也不是宇文成都的对手,被宇文成都打得四散奔逃。幸好关键时刻被秦琼的姨夫昌平王邱瑞所救,七人这才平安逃出了长安城。
这就是著名的“七煞反长安”事件。
雄阔海回到太行山以后,知耻而后勇,加紧苦练武艺。有一次他双拳毙二虎,结识了南阳侯伍云召。
后来,他与伍天锡的一场大战,又结交了伍天锡。
再后来,他打死了那个吃小孩儿的恶魔麻叔谋,追随了十八路反王之一的白御王高谈圣,任兵马大元帅之职。
十八路反王截杀杨广之时,他曾和伍云召、伍天锡合力大战过宇文成都。虽然未能取胜,但也消耗了宇文成都大半的体力,为银锤太保裴元庆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扬州城夺魁大会上,雄阔海代表白御王高谈圣参加。由于他晚到了一步,赶到之时大会刚刚结束。此时,靠山王杨林已下令落下千斤闸,准备全歼众反王。
为了救群雄脱困,雄阔海力举千斤闸。
由于他连日来的奔波劳累,再加上一日一夜水米未尽,在苦苦支撑了大半天后,终因体力不支而惨死在千斤闸下。
生死关头,雄阔海敢于挺身而出,就凭这个舍己救人的精神,他就是一位顶天立地的大英雄,无愧于“好汉”二字。
罗成:罗成,字公然,北平王罗艺罗燕超之子。
提起罗成来,可太有名了,“素袍白马无敌将,一条银枪天下传!”简直可以说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他面如冠玉,俊美不凡,有“隋唐第一美男子”的称号。
一个人只要长得好看,那就是最大的本钱,就会很容易得到异性的爱慕,无论男女都一样。就拿罗成来说吧,据说他有一百个爹,一个亲爹仨义父,九十六个老丈人。好家伙,这也太猛了。
他胯下一匹追风小白龙,掌中一条五钩神飞亮银枪,枪法精绝,神出鬼没,名列隋唐第七条好汉。
他不仅武功高强,而且还熟读兵书战册,三韬六略无不了然于胸,是一位难得的帅才。
大破一字长蛇阵,大破四门铜旗阵,都是由他坐镇指挥的,瓦岗众将无不对他心服口服。
扬州城夺魁大会上,罗成大展神威,艺压群雄,夺得了头名武状元。
岗山散将之后,他和秦琼、程咬金三人先是投身洛阳,后来又投靠到了李唐阵营。
加入李唐阵营以后,他更是屡立战功,“日锁五龙”名震天下。
罗成虽然文武双全,虽然智勇兼备,但他却有一个致命的弱点,就是心太狠,手太毒。
大破一字长蛇阵之时,他欺骗义父双枪大将定彦平,获取了单枪破双枪的秘诀,结果把定彦平逼得出家当了和尚。
在单田芳老爷子的评书《隋唐演义》里面,罗成做得更绝,直接把义父定彦平给活活逼死了。
攻打洛阳的时候,他丝毫不念旧情,亲自领兵攻破了洛阳城,生擒了结义的五哥单雄信。
虽说是各为其主,但你罗成也太狠了。想当初你在洛阳患病之时,是谁给你煎汤熬药,是谁给你端屎端尿,还不是人家单雄信吗?
常言道:人在做,天在看。罗成如此忘恩负义,就注定不会有好下场。
后来周西坡一通鼓响,刘黑挞反唐。李建成挂帅,罗成为先锋。
因遭人陷害,罗成单枪匹马误入淤泥河,最终落了个万箭穿身而死,年仅二十三岁。
纵观罗成这一生,虽然短暂,但却光芒四射,荣耀无比。
下面是一首京东大鼓的唱词,唱尽了罗成的一生:说英雄,道好汉,少保罗成不一般。生辰八字五个午,乃白虎星君下了凡。生在罗门为贵子,秦氏夫人把他添。一岁两岁娘怀抱,三岁四岁扶着娘肩。五岁六岁贪玩耍,七岁八岁就念诗篇。九岁学会文武艺,十岁兵书读得全。十一岁随父去扫北,杀死鞑子百万千。十二岁夜把登州打,为救表兄理当然。十三岁绿林访响马,结交文武众魁元。十四岁也曾卖过绒线,十五岁聚会瓦岗山。十六岁扬州去赶考,艺压群雄中状元。十七岁归唐保真主,十八岁名誉满长安。凌烟阁上雕名姓,那年正好二十三。周西坡反了刘黑闼,要反大唐另立江山。太子建成挂帅印,罗成被选为先锋官。受人陷害中奸计,马踏淤泥难以动弹。一阵乱箭如雨下,可叹英雄命归天!
大名鼎鼎的开隋九老功高盖世?
“开隋九老”是演义小说里面的人物,有五位历史上确有其人,但有四位却是虚构的。
真有其人也好,虚构人物也罢,既然是演义里面的人物,这个问题咱们就以演义里面的内容来回答。我们知道,在中国的历史上有一个大分裂时期,就是西晋末年南北朝时期。
那个时期四方割据,天下混乱,而统一南北,结束这种四分五裂局面的就是隋朝的开国君主——隋文帝杨坚。
连年来,杨坚统帅大军东挡西杀,南征北战,终于使万民臣服,四海归一。当然了,成就这盖世功勋仅凭杨坚一个人那是万万不可能的。俗话说得好,一个篱笆三个桩,一条好汉三个帮。杨坚之所以能一统天下,打下万里江山,他身边能没有一帮舍死忘生的忠臣猛将吗?在隋朝的开国功臣里面,有九个人的功勋格外卓著,被称为“开隋九老”,又叫“兴隋九老”。他们是:第一老:忠孝王,太师伍建章。第二老:齐国公,大丞相高熲。第三老:靠山王,大元帅杨林。
第四老:宋国公,上柱国贺若弼。
第五老:安国公,大都督鱼俱罗。
第六老:昌平王,邱瑞。
第七老:平南王,上柱国韩擒虎。
第八老:定国公,大将军丁彦平。
第九老:越王,杨素。
至于他们各自的结局如何,咱们一个一个的说一说。
第一老:忠孝王,太师伍建章伍建章,字德良,安徽蒙城人氏。
他是开隋九老之首,不仅为人忠正,而且武艺高超。平南陈之时,他日不移影,一条长枪连挑南陈十八员上将,威震敌胆。因劳苦功高,受封为忠正王。
此公性格刚烈,做事认真,眼睛里容不得半粒沙子。
隋炀帝杨广篡位以后,满朝文武眼见木已成舟,皆敢怒不敢言。唯有伍建章披麻戴孝,敢在朝堂之上手举哭丧棒痛骂杨广。杨广震怒,下令将伍建章处以极刑而死。
伍建章有个儿子,就是隋唐第五条好汉南阳侯伍云召。后来伍云召起兵反隋,就是因为其父被害之故。
第二老:齐国公,大丞相高颎高颎,字昭玄,河北景县人氏。
此公品行端正,文武双全,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上马定乾坤,是隋文帝杨坚的左膀右臂。
杨坚听从独孤皇后的话,有了废长立幼的心思后,曾找高颎商量。高颎听闻以后,长跪不起,苦劝道:“自古以来,长幼有序,太子无过,岂能废之?”这话传到晋王杨广耳中,杨广对高颎心生怨恨。
杨广登基以后,因穷奢极欲,高颎对此十分不满,言语之中难免有对杨广不敬之处,被强加诽谤君主的罪名所害。
第三老:靠山王,兵马大元帅杨林杨林,字虎臣,隋文帝杨坚的弟弟,隋炀帝杨广的叔叔。
《说唐》里面他是隋文帝杨坚的叔叔,隋炀帝杨广的爷爷。我们不管他是谁的叔叔,也不管他是谁的爷爷,反正他是皇室宗亲,大隋重臣。
杨坚打天下之时,杨林就身先士卒,驰骋疆场,凭着掌中一对水火囚龙棒,立下血汗功劳。
隋朝建立以后,杨林执掌兵权,做了天下都诏讨兵马大元帅。
这老头子为隋朝的江山真可谓是操碎了心,堪称大隋朝的擎天白玉柱,架海紫金梁。
无奈大厦将倾,一木难支。可叹戎马一生的杨林最终还是死在了罗成的枪下。
第四老:宋国公,上柱国贺若弼贺若弼,字辅伯,河南洛阳人氏。
此人能文善武,颇有谋略,所率部队训练有素,军纪严明,平南陈立有大功,深受隋文帝杨坚的信赖。
但他也有一个很大的缺点,就是太过骄傲。自恃功高,盛气凌人,经常说一些得罪人的话。
隋文帝杨坚在位之时,就已经对他颇为不满,但看在他立有大功的份上,一直也没把他怎么样。
隋炀帝杨广登基以后,可没有那么好说话。最终贺若弼因为言语不当,罪名和高颎一样,也被加了个诽谤君主的罪名,被杨广下令处死。
第五老:安国公,大都督鱼俱罗鱼俱罗,陕西渭南人氏。
此人目生重瞳,神勇无比,胯下嘶风抱月驹,掌中一口曜日龙鳞紫金刀,纵横沙场,所向披靡。
江南叛乱,他一口大刀定江南;突厥犯境,他杀得突厥人望风而逃。
后因其弟鱼赞之事,引起隋炀帝杨广的不满,再加上他的重瞳异相,更遭杨广猜忌,最终被害。
不过在《兴唐传》里,鱼俱罗是被李世民给射死的。
天宝大将宇文成都是他的徒弟,宇文成都被李元霸打死以后,他为了给徒弟报仇,七旬高龄再度出山。两军阵前,他使用拖刀计刀劈了李元霸后,因一时疏忽,被李世民一箭射杀。
第六老:昌平王,邱瑞邱瑞,字梦龙,籍贯不详。
他胯下一匹日月逍遥马,掌中一条望月银龙枪,马快枪急,能征善战,被隋文帝杨坚封为“昌平王”。
“七煞反长安”之时,他救下了外甥秦琼等人,得以亲人相遇。
后来他因为遭到奸相宇文化及的陷害,在秦琼等人的劝说下,倒反大隋,投靠了瓦岗山,被封为“福寿王”。
大战虎牢关之时,他因劝降徒弟尚师徒不成,羞愧恼怒之下,撞石柱而亡。
第七老:平南王,上柱国韩擒虎韩擒虎,字子通,原名韩擒豹,因十三岁那年徒手擒虎,故改名韩擒虎。
此人胯下一匹乌骓马,掌中一口三亭大砍刀,勇冠三军。
平南陈之时,他和贺若弼一左一右,同时进攻,一举占领健康城,生擒陈后主。
忠孝王伍建章死后,其子伍云召反隋,自立南阳王。隋炀帝杨广派四路大军前去围剿,统兵大将就是韩擒虎。
他因为与伍建章有交情,虚张声势,暗中助伍云召脱困。
韩擒虎的结局还行,他是病死的。因其刚正无邪,面貌凶恶,据说死后还做了阎罗王。
第八老:定国公,双枪大将丁彦平丁彦平(一说定彦平),曹州人氏。
他胯下一匹银点花斑豹,掌中一对绿沉四尖枪,征战四方,杀敌无数,为大隋朝立下汗马功劳,受封定国公,曾拜海州大元帅之职。
后因厌倦官场生涯,辞官归隐山林。
靠山王杨林攻打瓦岗山之时,曾请他出山镇守一字长蛇阵。他因被义子罗成所骗,致使大阵被破,老头子心灰意冷,出家当了和尚。
在单田芳老爷子的评书《隋唐演义》里面,丁彦平的结局更惨,是被罗成那个白眼狼给逼死的。
第九老:越王,杨素杨素,字处道,陕西华阴人氏。
此人出身名门望族,自幼胸怀大志,而且文武双全,有勇有谋。
因功勋显著,隋文帝杨坚在位之时,他就位高权重。后来隋炀帝杨广登基,他因拥护有功,更是权倾朝野,堪称隋朝第一权臣。
至于杨素的结局,根据正史记载,他是病死的。而在演义小说里面,他是反隋大军逼死的。还有一种说法,他是被风尘三侠之一的虬髯客杀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