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孩儿连连看,红孩儿被收服的经过概括?
1、红孩儿利用唐僧的仁慈之心,化为妖风将唐僧掳走。孙悟空敌不过红孩儿的三昧真火,于是请来观音菩萨帮。观音菩萨设计将红孩儿钉在她的莲花台上,又给他戴上金箍儿。红孩儿疼痛难忍,愿皈依佛门,被观音收为善财童子。
2、红孩儿号圣婴大王,住在号山枯松涧火云洞。红孩儿是他的乳名,是版牛魔王的儿子,铁权扇公主养的小妖怪,使用一杆八丈火尖枪,武功非凡,又在火焰山修练三百年,练成三昧真火,口里吐火,鼻子喷烟十分了得,经常与人赤脚打斗。
概括西游记电视剧86版每集主要内容?
第1集 猴王初问世
在东胜神州傲来国海滨的花果山顶有一块仙石。一日,仙石轰然迸裂,惊天动地,化出了一个石猴。这石猴灵敏聪慧,他交结群猴,在水帘洞找到安家的好所在。群猴尊石猴为美猴王。
美猴王为寻找长生不老的仙方,独自驾筏,漂洋过海,来到一所渔村。他拾得衣衫,偷来鞋帽,并去饭馆饮酒吃面,闹了许多笑话,也学了几分人样。猴王一路寻访,终于登上灵台方寸上,在斜月三星洞拜见了菩提祖师。祖师为他取名孙悟空。
第2集 官封弼马温
龙王、阎王上玉帝处告状,玉帝派太白金星下界招抚猴王,请他上天作官。悟空欣然前往,在武曲星君的捉弄下,玉帝封他做了弼马温。当悟空明白了自己不过是个马夫后,大怒之下回转花果山,扯起大旗,自称齐天大圣。
第3集 大圣闹天宫
悟空与二郎各显神通,大战不休,不分胜负。太上老君从空抛下金刚套,将悟空打倒。玉帝命天兵将悟空押上斩妖台,刀砍斧剁,雷打火烧,却丝毫无损。
群仙献策,太上老君将悟空带回兜率宫,投入八卦炉中,用三味真火烧炼,不料过了四十九日,猴王依旧活泼乱跳地蹦出丹炉,炼就一双火眼金睛。他盛怒之下打上灵霄宝殿。
第4集 困囚五行山
玉帝请来西天的如来佛祖,如来与悟空斗法,悟空翻不出如来掌心。如来将五指化作“五行山”,将悟空压在五行山下。天宫举行安天大会,欢庆收服妖猴,天下太平。五行山下,猴王孤寂冷清,历经雨雪风霜。
第5集 猴王保唐僧
悟空经观音指点,愿皈依佛门,日夜等待取经人。玄奘路经五行山,揭起如来的压帖,救出悟空,为他取名孙行者。师徒同行,夜宿农舍,一道白光中,唐僧的白马消失,悟空寻到鹰愁涧,与小白龙恶战,不曾取胜。夜间,三强盗来打劫农舍,悟空打死全部匪徒,唐僧责他杀生,悟空赌气离开师父。
第6集 祸起观音院
师徒二人来到观音院,金池长老盛情接待。悟空向长老炫耀袈裟,长老顿起贪心,将袈裟借回房中观赏。金池长老为占据袈裟,命众僧纵火,想要烧死唐僧师徒。悟空到南天门向广目天王借避火罩,保住师父,又吹起神风,将观音院烧成一片瓦。
长老羞愧惶恐,跌入火中,自焚而死。宝袈裟早已被黑风山的熊怪趁火打劫而去,黑熊怪想开“佛衣会”炫耀宝物。悟空请来观音,收服了黑熊怪。
第7集 计收猪八戒
悟能救出高小姐。高老汉夫妇招赘悟能为女婿。酒宴上,悟能酒醉现出真面,吓走了宾客,高小姐也拒不同房,悟能只能将高小姐锁在后花园,不许她与父母家人见面。悟空与师父来庄投宿。悟空使用巧计,弄清了猪悟能的来历。
猪悟能曾是天蓬元帅,只因调戏嫦娥,被发下界,错投了猪胎,经观音点化,等候取经人。唐僧收他为徒,给他取名猪八戒。
第8集 坎途逢三难
黄风岭上,刮起一阵怪风,唐僧被妖怪捉去。悟空为救师父,迎战黄风怪,被妖风伤了双眼。黎山老母变化的老妈妈医好了悟空的眼睛。悟空请来灵吉菩萨,收伏了黄毛貂鼠变成的黄风大王。
师徒三人来到流沙河畔,悟空与等候取经人的沙悟净几番争斗。观音的徒弟木吒赶来,说明了情况,于是唐僧又收下沙悟净为徒,师徒四人继续西行。
第9集 偷吃人参果
唐僧师徒到五庄观投宿。清风、明月两位道童奉师父镇元大仙之命,将两枚人参果捧送给唐僧。因果型酷似婴儿,唐僧不敢食用。
八戒怂恿悟空到园中偷来人参果,师兄弟一起分享。二道童发现少了仙果,责骂唐僧师徒。悟空一怒,推倒了人参果树。当夜,师徒四人匆匆离去,却被从弥罗宫回来的镇元大仙用法术将他们捉回去。悟空答应寻遍仙方,医治果树。
第10集 三打白骨精
白骨夫人一心想吃唐僧肉,但又害怕孙悟空火眼金睛识破本相,于是三次分别变化为村姑、老妇、和老翁,打动唐僧的怜悯之心。
唐僧果真上了白骨精的当,但三次均被孙悟空识破,金箍棒打“死”。唐僧认为孙悟空滥杀无辜,决心赶走悟空。一纸贬书在手,悟空热泪盈眶。唐僧想起往日师徒之情,也不免伤心落泪。
第11集 智激美猴王
师徒三人去到宝象国,国王思念女儿,恳请八戒、沙僧上山降妖。二人不是妖怪对手,沙僧被擒,八戒逃回馆驿。黄袍怪变做俊俏郎君,去国中拜见岳父,并施展妖法,将唐僧变做老虎囚禁笼中。
白龙马为救师父,变作宫女,伺机刺杀黄袍怪,却力不能胜,受伤潜入水中。八戒来到花果山,用激将法请回孙悟空。悟空与八戒双战黄袍怪:原来黄袍怪是二十八星宿之一——奎木狼星下界,悟空请二十七星宿将他召回天廷。悟空破除妖法,帮师父恢复原形,师徒重归于好。
第12集 夺宝莲花洞
西进路上,八戒巡山,被莲花洞银角大王捉去。银角大王又使用移山法,一面压住悟空,一面将唐僧、沙僧和白马掠回洞府。悟空挣扎脱险后,经过几番周折,终于将银角大王装进葫芦内,这时,太上老君赶来,收走了由炼丹的金、银二道童变幻的金角、银角大王。
第13集 除妖乌鸡国
乌鸡国“国王”冷落皇后,又不许太子和母后相见,往日的夫妻、父子情似乎都已付之流水。唐僧师徒投宿禅寺,夜半时分,唐僧恍惚入梦:只见芭蕉树下一口古井,青烟中一位已故的国王时隐时现,向唐僧诉说了被妖道推落井中的往事,恳请为他复仇。
在太子进香之时,唐僧将太子请入禅房,出示已故国王交给唐僧的信物,太子偷偷与母后见面,述说了真情。
第14集 大战红孩儿
在深山枯松涧有一个红孩儿,他是牛魔王与铁扇公主的儿子,法术高强,顽皮好胜,正等着唐僧师徒路过,一心想用唐僧肉孝敬父母。红孩儿用苦肉计骗取了唐僧的信任,乘机将唐僧掳进火云洞。悟空、八戒前去寻师父,红孩儿率领一群小妖精,口喷烈火,烧得悟空、八戒落荒而逃。
第15集 斗法降三怪
师徒四人来到车迟国。国王宠信三位道士——虎力大仙、鹿力大仙和羊力大仙,封他们为国师。他们作威作福,欺压僧人,悟空大为不平,设计戏耍国师。
悟空携八戒、沙僧潜入三清殿,三人分坐神位,尽情享用供品。三位国师以为三清显圣,连连祈祷长生。悟空、八戒、沙僧以尿水作圣水赏赐给三位国师。
第16集 趣经女儿国
师徒们西行途中,唐僧、八戒误饮子母河水,腹中有了胎气。悟空取来落胎泉水,医好了师父、师弟的奇恙。西梁女儿国王倾慕唐僧一表人才,甘愿以国相托,婚配这位御弟。
女儿国王柔情绵绵,一再致意。唐僧虽为圣僧,却非木石之人,内心不免微泛波澜。但为取经大业,他毅然割断隐隐情丝,谢绝了女儿国王的一片好意。
第17集 三调芭蕉扇
火焰山阻挡着唐僧师徒西进的去路。只有铁扇公主的芭蕉扇才能灭火、生风、下雨。猴王以为与牛魔王有结拜之情,借扇定能如愿,谁知反被公主挥动宝扇,将他一吹九万里,直吹到小须弥山。
悟空二次借扇,变作小虫,随茶水进入公主肚中,公主疼痛难忍,只得答应借扇。谁知借来的却是一把假扇,愈扇火愈大。
第18集 扫塔辨奇冤
祭赛国金光寺中,僧人们衣衫褴褛,满面愁容,向唐僧师徒诉说一桩冤情:几年前一阵血雨过后,寺中塔顶的舍利子佛宝无影无踪。僧人们被罚受苦,沉冤难雪。
为查失宝之因,唐僧虔诚地持帚与悟空进塔祭扫。至塔顶,悟空擒住一个小妖,得知佛宝被碧波潭万圣老龙王作法至潭底。悟空携八戒入潭,先礼后兵,与龙王之女乃圣公主及九头虫驸马交战。白龙马化做少年,入潭寻见乃圣公主,设计骗回佛宝,金光寺顶佛宝重放光芒。
第19集 误入小雷音
荆棘岭上,八戒挥耙开路,师徒们艰难行进。入夜,唐僧被树精摄入木仙庵内吟诗品茶,杏仙对唐僧一往情深,献舞呈歌,唐僧不为所动。天明始得徒弟们相救,来到“小雷音寺”。
唐僧虔诚拜入,不料寺中之佛却是妖精幻化,将悟空扣入金钵,唐僧等束手被擒。在二十八星宿协助下,悟空方得脱身,与妖精交战,却被妖精收入宝袋,后经悟空请来弥勒佛,在西瓜田里设下巧计,终于擒住黄眉童妖。唐僧师徒得以继续西行。
第20集 孙猴巧行医
唐僧到朱紫国金殿倒换关文。悟空哄八戒到街前,见招医黄榜,遂揭下暗塞入八戒怀中,悄悄离去。八戒甚窘,只得带护榜官员们到会馆请师兄解围。
悟空上殿,悬丝诊脉,用奇药医好国王疾病,并询知三年前国王的金圣娘娘被麒麟山赛太岁接去。于是寻至妖洞,几经周折,在金圣娘娘协助下,盗得妖王施放火、烟、砂的三个紫金宝铃,救出金圣娘娘。
第21集 错坠盘丝洞
唐僧独自化斋,错入七个蜘蛛精洞中,欲逃不能,被蛛丝缠住。悟空前去救援,见蛛女们去濯垢泉洗澡,不便下手打斗,只作法取走蛛女纱衣。八戒闻讯,赶至泉中,与蛛女们水中战斗,不料也被蛛女用丝缠住。蛛女们明小妖抗抬唐僧,到黄花观师兄家去蒸食。悟空等打死小妖,救下师父。
第22集 四探无底洞
唐僧命徒弟路救一位自称被强盗掠入山中的女子,不料女子却是妖精所变,在山寺中吃了两个贪色的和尚,并使妖风把唐僧摄入险空山无底洞。
悟空先后四探妖洞:先察知妖精欲与师父成亲;再入洞变成红杏诓妖吞下,逼她放了师父。不想妖精再次摄走唐僧。悟空三番入洞,探明妖精来历,遂上天宫告状,迫使玉帝派托塔李天王父子随悟空入洞,终于擒住金鼻白毛老鼠精。
第23集 传艺玉华洲
玉华州国王下旨逐僧。唐僧师徒来到州境,扮成客商,住进小店。适逢三个太子领兵盘查,四人分别躲进米缸、衣箱、席筒、木柜内,被抬进宫去听候发落。夜间,悟空用隐身术潜入宫中,作法把国王、王后、妃嫔、太监及满朝文武顶上头发全部剃光。国王受此教训,自认排佛之过,礼遇唐僧师徒。
第24集 天竺收玉兔
天竺国园中一个不明来历女子的哭声,引起了唐僧师徒的关注。天竺国公主骑象择亲,一箭射中唐僧之帽。国王为公主和唐僧举行盛大婚礼。
园中的女子在喜庆的乐声中,欲投河自尽,被悟空暗中救起。悟空变作老奶奶,问明女子身世。她原是天竺国真公主,一年前在父王为他举行的二十岁生日盛宴上,被黄风刮走。
第25集 波生极乐天
唐僧师徒过凌云渡,乘无底船,终达彼岸,得以脱胎换骨,来到灵山。佛祖命二尊者引他们到珍楼用斋,入宝阁选经。不料二尊者却向他们索取“人事”。
悟空不肯行贿,结果取来的竟是无字白经。他们重返灵山告状,佛祖却不责怪二尊者。师徒们只好把紫金钵盂送给尊者,才取得有字真经,并一一受封佛号。
扩展资料
西游记的幕后制作:
1982年2月25日剧组成立;7月试拍了《除妖乌鸡国》一集;10月1日该集在中国中央电视台播出(该集在1986年重拍,其中仅保留了试拍版本的一小部分片段)。
1982年—1985年拍完前十一集。1984年2月3日播出了《计收猪八戒》、《三打白骨精》两集。
1986年春节期间播出前十一集。其中1-5集孙悟空由李世宏配音,由张暴默演唱前11集片尾曲《敢问路在何方》。
同年,拍摄完成《夺宝莲花洞》、《除妖乌鸡国》(重拍)、《大战红孩儿》、《斗法降三怪》、《趣经女儿国》、《三调芭蕉扇》、《扫塔辨奇冤》、《误入小雷音》、《孙猴巧行医》九集。
1987年1月29日(即农历正月初一),为了介绍《西游记》的拍摄情况,在中国中央电视台播出名为《齐天乐》的晚会。同年,拍完《错坠盘丝洞》、《四探无底洞》、《传艺玉华洲》、《天竺收玉兔》、《波生极乐天》五集。
1988年2月1日起,前25集全部播出,其中由蒋大为演唱片尾曲《敢问路在何方》。2000年春节,《西游记》续集播出。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西游记
西游记中名字带九的人物?
中国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是一部伟大的神魔小说,这部著作的主线是唐僧带领孙悟空、猪八戒、沙僧、白龙马前往西天拜佛求取佛家真经,一路上降除魔,最终唐僧取得真经,师徒几个修得了正果。原著围绕着崇佛抑道的方式来写的,特别是天庭的神仙、妖怪也是道教称谓。
在《西游记》中,出现了几个名字中带“九”的角色,他们分别是谁呢?为啥他们都非常的厉害?中国人认为九是一个至阳的虚数、极数,也就是代表无数或者最多的意思,如西游记当中常见的九天、九幽等,或者咱们常说的九牛一毛、九死一生、九阴九阳、九九归一等。九字在中国文化中本就有厉害之意,所以《西游记》中名字带“九”的也大多都是厉害人物。一、九天荡魔祖师在《西游记》中,九天荡魔祖师到底有多厉害?猪八戒曾说过:“我有天罡三十六般变化,使得一件惊鬼动神的九齿钉耙,什么道士法师的,我都不放在眼里,即使你有本事请来九天荡魔祖师,看在与我有过相识的份上,他亦不能把我咋的.......”大家都知道猪八戒原是天界掌管天河十万水师的天蓬元帅,放在今天最起码是部级干部,职位如此之高的猪八戒见识自然也非比寻常,平时在天庭见惯了高官名爵的他,一般神仙自是入不了他的法眼,既然猪八戒能够郑重其事地将九天荡魔祖师抬出来,可想而知这九天荡魔祖师在猪八戒在心目的地位之高。
九天荡魔祖师指的是九天之下,降妖除魔的祖师,为何在九天之下?因为天庭就在第九重天,寓意戳中重点,因为九天荡魔祖师就是三界当中的降妖之祖,也是妖魔的克星。
在西游记中九天荡魔祖师一生所干的事情,就是和妖魔鬼怪作斗争,战斗力非常爆表,曾剪伐三界所有妖魔,降服东方黑气,最后统摄真武之位,被尊为真武大帝。
二、九灵元圣九灵元圣,是《西游记》 中最厉害的妖王之一,原形是一只九头狮子,他是是太乙救苦天尊的坐骑。他是《西游记》原著中,对唐僧肉不感兴趣的妖怪之一。
趁天尊狮奴偷喝太乙天尊的轮回琼液沉醉之际,私下凡间,在玉华州竹节山九曲盘桓洞落草为妖三年,并收下黄狮、狻猊、抟象狮、白泽、伏狸、猱狮、雪狮七狮,被七位狮子精尊称为"祖翁",旗下徒子徒孙无数。
九灵元圣好为人师,极其护短,重情重义。在明知齐天大圣不好惹的情况下,仍纵容黄狮的盗窃行为,带着七狮强出头,大举进攻凡人国度,导致七狮被灭,赔了夫人又折兵,得不偿失。
九灵元圣法力高强,但却没修成人形,一直以兽身行动。虽无武艺,但杀手锏强大,能以头生擒孙悟空与沙僧。
九灵元圣的吼声可上通三圣,下彻九泉。摇摇头,九口一出,必然擒敌,就连孙悟空也被其所擒,第二次使用被孙悟空回头跳开。
三、九头虫九头虫,本相是一只九头鸟,他是碧波潭万圣龙王的上门女婿。原形是神话传说中的九头滴血虫又名鬼车、姑获鸟。因下血雨盗取祭赛国佛宝舍利子而和孙悟空师兄弟发生冲突。
九头虫手持一柄月牙铲,在原著中与孙悟空大战三十回合不分胜负,后来面对孙悟空和猪八戒的联手,架不住五七回合,挡不得前后齐轮,便现出本相,是一个九头虫,捉走了猪八戒,观其形象十分恶,见此身模怕杀人。
后现本相欲咬二郎神,又被天犬咬掉一颗头颅后,因孙悟空求情才能活命,九头虫也是少数从孙悟空手中被放过下落不明的妖怪,逃往北海不知所踪。
总得来说强的有限,没武器面对八戒也会被压制。本相可以初见杀抓了猪八戒,但局限性很明显,那就是对方了解套路后第二次就不好使了。
四、九尾狐狸九尾狐狸是千年老狐妖,但却没有势力、武力和妖法,她拥有太上老君的幌金绳一直是个谜,幌金绳呢,其实就是太上老君的裤腰带,因此网友说了,既然九尾狐狸能解下太上老君的裤子,就能够征服他的心。
九尾狐狸是金角大王和银角大王的干妈,她出场没多久,就被孙悟空一棒子打死了。
可见,九尾狐狸虽然名字中带九,不过自身实力很一般,至于和太上老君有何关系,就不清楚了。
西游记中地上自我修炼的妖怪有哪些?
【小奋观影】:小奋认为《西游记》以下妖怪是自我修炼的有24个妖怪。
1.黑熊怪:黑风山的黑熊怪
2.黄风怪(黄凤岭迷了孙悟空眼睛)
3.白骨精
4.黄袍怪(把唐僧变老虎)
5.金角大王,银角大王
6.红孩儿
7.虎力大仙,羊力大仙,鹿力大仙
8.灵感大王(被观音用鱼蓝收走的金鱼精)
9.独角兕大王(用一个圈子收走孙悟空兵器,太上老君青牛变得)
10.蝎子精(女儿国把唐僧摄走,蛰了孙悟空头)
11.六耳猕猴(真假孙悟空)
12.玉面狐狸(牛魔王的小妾)
13.九头虫(盗佛宝,这个是水里)
14.杏仙,柏、桧、竹、松几个树精
15.黄眉童(假雷音寺,后被弥勒佛收走)
16.大莽精(孙悟空钻到大蛇腹中,打死大蛇)
17.赛太岁(孙悟空给国王看病,掳走皇后)
18.蜘蛛精(盘丝洞)
19.蜈蚣精(身上有很多眼睛的道士,蜘蛛精师兄)
20.青狮怪,白象怪,大鹏怪(狮驼岭)
21.狐狸精,白鹿精(比丘国要吃一千个小孩)
22.鼠精(无底洞)
23.牛怪(玉华国三个王子拜唐僧徒弟为师,偷走悟空,八戒,沙僧兵器)
24.玉兔精(天竺国招唐僧为驸马)
唐僧师徒历经九九八十一难才取到真经?
九九八一劫生死难,九九八十一重万刃山
西行是一场考验,也是一场随时都可能会结束的旅途。
师徒四人加一匹白龙马,构成了一只足以斩妖除魔的手掌,常言道“独木难成舟”,只有五根手指紧紧握成拳头,才能击碎一劫又一劫的磨难。
九九八一难中最难的,并不是某个法力高强的魔头所筑下的“妖魔墙”,而是由四师徒内部产生的“诛心阵”……
《西游记》第五十八回 二心搅乱大乾坤 一体难修真寂灭
民间将此难称之为“真假美猴王”,唐僧在这一难中,面对不再是嗜血的魔头,而是每日朝夕相处的大徒弟孙悟空, 曾经最为熟悉的彼此,只因一念之差,成为了相互对立的敌人。
五根手指真的要“分崩离析”吗?
孙悟空与之战斗的,也并非是书中所称的“六耳猕猴”,而是隐藏在内心中的“心魔”。 画皮画肉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孙悟空原本就是一个杀孽滔天的神魔,哪怕他一心向佛,也无法完全消除沁入骨骼中的戾气,但西行是一场“剥皮换骨”的考验,孙悟空能打败心魔,立地成佛吗?
话说唐僧四师徒路经深山野林,天色已晚,道路两边闪出一伙贼人拦住唐僧师徒去路,孙悟空怎能容他十几个贼人猖狂。
手起棒落,便送那十几个贼人上了西天,唐僧唯恐孙悟空的行为会影响自己的“职业生涯”,赶忙对着几个山贼的尸体念叨起来“他姓孙、我姓陈,各居异姓,冤有头债有主,你们到了阴曹地府,告他别告我!”
好一个唐僧,把身为人师的责任择的明明白白, 一旁看热闹的猪八戒心怀叵测,一味的添柴加火,挑拨唐僧和孙悟空的关系,一向老实巴交的沙和尚也沉默不语保持中立,一肚子委屈的孙悟空渐生二心……原文用这样一段话,来描写了此时取经团队所面临的“关系危机”!
这句话充分证明了,此时的取经团队是一个“貌合神离”的状态,而这一难,也成为了唐僧四师徒,最难跨过的一劫———心劫。
对唐僧心怀不满的孙悟空,在一个小村庄中又打死了一个贼人,孙悟空接二连三的犯下杀戒,彻底触犯唐僧心底的原则,导致唐僧念动紧箍咒把孙悟空逼走。
这时候,原著又给出了一句诗,来说明孙悟空、唐僧此时的心境:
孙悟空被赶走后,书中的“六耳猕猴”正式登场,六耳猕猴将唐僧“胖揍”了一顿后,又抢走了行囊衣钵。
“沙猪二人组”气哄哄的去花果山找“孙悟空”评理,却被六耳猕猴好一顿奚落, 打也打不过,骂也骂不过的“沙猪二人组”只好一个回去照顾师父,一个灰头土脸的去找观音菩萨告状。
真悟空正在观音菩萨的道场诉苦,正巧与前来告状的沙和尚碰面,孙悟空知道了有“猴”假扮自己揍了唐僧后,并没有心疼唐僧,孙悟空骂六耳猕猴的时候对唐僧也是只字未提,说明孙悟空对唐僧挨揍漠不关心。待到真假悟空打上灵山时,如来佛祖正在讲经,这一段经讲的是“有”和“空”之间的转换, 而后佛祖又用一句话点名了“六耳猕猴”的来历“汝等俱是一心,且看二心竞斗而来”——
不是二人,也不是二猴,而是二心。这“二心”的意思是“一分为二的心”,六耳猕猴其实是孙悟空本心中分裂出的“反面悟空”, 六耳猕猴有着孙悟空一般无二的本领,又做了孙悟空心中想做,而不敢做的事(胖揍唐僧、自己取经),所谓“六耳猕猴”就是孙悟空的“邪念”。原著里写的很明白,六耳猕猴善聆听,能察理,知前后,万物皆明……
无所不知,无所不在,无所不能,他是你我的第二个心,他是浮在世人心中的邪念。
孙悟空打死了六耳猕猴,也就消灭了自己的二心,从而做到“立地成佛”。这一难,最难跨过的地方,就在于唐僧四师徒的“二心”,现在孙悟空的“二心”已经根除了,那么唐僧的二心呢?
唐僧心底里喜欢的是猪八戒,而不是孙悟空,对孙悟空一直都是不冷不热的态度,
猪八戒做错了事唐僧只是轻轻训斥几句,但孙悟空做错了事,便会遭到唐僧无情的惩罚,甚至三番五次的驱逐,可以说唐僧才是取经团队中最大的“不和谐因素”,这是唐僧对孙悟空的“二心”。孙悟空的二心被根除后,佛祖给孙悟空吃了一颗“定心丸”,佛祖说“只要西行大业成功,你保证会坐上莲花台”,此时孙悟空已经是“内定”的佛了。
而后,观音菩萨亲自送孙悟空归队,并对唐僧下了指示:“唐僧你必须收留孙悟空,只有他保护你才能到灵山,你不许再赶他走了”。
唐僧恍然大悟,孙悟空已经被佛祖内定了,惹不起,惹不起……
读过《西游记》原著的朋友都会发现,这一难之后,唐僧几乎再也没有念动过紧箍咒,甚至几乎没有训斥过孙悟空。
对孙悟空心生嫉妒的“杀猪二人组”,也明白了孙悟空此时的地位,
但是“沙猪二人组”的“二心”并未根除,这也成为“沙猪二人组”最终没有成佛的原因。
我认为“真假孙悟空”是九九八十一难中最为凶险、黑暗的一难,它让我知道了“取经四人组”只是一个由“利益”驱动的组织,也让我看清了“取经四人组”最不为人知的一面:唐僧的“私心”、孙悟空的“二心”、沙猪二人组的“妒忌心”!
若不能跨过这一难,貌合神离得取经四人组,迟早会“原地解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