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统与荣耀,华为荣耀前身是哪个手机厂?
华为荣耀的前身还是华为荣耀。华为荣耀是华为新创立的一个专门对战互联网渠道的公司,主打性价比和极致体验,并不是华为通过并购其他手机厂商而改制的公司。所以华为荣耀是一个血统纯正的华为子公司,在华为芯片受限前市场占有率很好,直至芯片受限后被华为出售
李隆基迷恋儿媳杨玉环?
李瑁忍痛割爱?不割行吗?再疼也得忍着,更何况,他真的很疼吗?
李瑁是唐玄宗的第十八子,生母武惠妃,是唐玄宗的宠妃,按理来说先天优势很大,但武惠妃在此之前几次怀孕,生下来的孩子都夭折了,武惠妃没办法,李瑁出生后,很快就被送到伯父宁王李宪家,由其妻元氏抚养,被称为元氏子。
还被说,李瑁真的健健康康长大了,但唐玄宗似乎不怎么关注这个宠妃之子,直到开元十三年(725年),李瑁十几岁的时候,才封其为寿王,是唐玄宗三十几个儿子中最晚封王的。
武惠妃的盘算李瑁虽然不受唐玄宗关注,但母以子贵,武惠妃还是很积极为儿子争取的,争取什么?自然是那唯一的太子之位。
不过此时大唐王朝已经有太子了,那就是唐玄宗次子李瑛。
为了搞掉李瑛,武惠妃可谓费尽心机,她设计派人去召太子李瑛、鄂王李瑶、光王李琚(三人的母亲是唐玄宗之前的宠妃,因武惠妃出现而失宠)入宫,说是宫中有贼,让他们穿铁甲进宫。
三位皇子的智商是真好,还真屁颠屁颠地进宫了,武惠妃转头就向唐玄宗诬陷太子和二王谋反,竟穿铁甲进宫!
唐玄宗派人去查看,还真是这样,接着又找宰相李林甫商议,李林甫是拥护李瑁为太子的,自然不会给李瑛求情。
结果就算唐玄宗废三子为庶人,并在不久后同日将三子处死。
爱美人不爱儿子的唐玄宗武惠妃的盘算成功了大半,如果她继续运作,李瑁还真可能成为新的太子,但她心理素质远不如姑祖母武则天,陷害了李瑛等人后,开始疑神疑鬼,很快就一病不起,最后被自己吓死了,年仅38岁。
武惠妃过世后,唐玄宗非常伤心,追封她为皇后,但这纯粹是唐玄宗的爱美之心,当美人逝去,似乎只留下了伤心,对美人之子李瑁没有半分关爱。
从之前的一日杀三子也可以看出,在唐玄宗心目中,没人的地位是远高于儿子的,毕竟他三十几个儿子,尽管杀,不愁没人继位。
又见美人武惠妃死后,苦无没人在傍的唐玄宗郁郁寡欢,后来有人进言杨玉环“姿质天挺,宜充掖廷”,唐玄宗将杨氏召入后宫之中,一见,果然美人,心思顿时活络起来。
尽管杨玉环此时的身份是寿王妃、唐玄宗的儿媳,这还是唐玄宗自己册封的,但是唐玄宗心中的火焰久久不能熄灭,以他对儿子的态度,估计是见面的瞬间就打算抢人了。
杨玉环暂时回到了寿王府,但唐玄宗的抢人计划也逐步生成,在皇帝,尤其还是一个老谋深算的皇帝面前,李瑁和杨玉环这对相处五年的夫妻显得无比渺小。
唐玄宗的步骤唐玄宗虽然打算抢人,但明面上抢儿媳总是不好的,所以他计划的第一步,就是解除杨玉环跟李瑁的夫妻关系。
开元二十八年(740年)十月,以为玄宗母亲窦太后祈福的名义,敕书杨玉环出家为女道士,道号“太真”。
这个决定一出,唐玄宗的心思可以说是昭然若揭了,毕竟唐高宗从寺庙接回武则天的例子就摆在那里,还很鲜活呢。
不过清楚是一回事,作出反应是另一回事,史书没有记载李瑁和杨玉环的反应如何,但结果是明确的,杨玉环还是出家了,跟李瑁解除了婚姻关系。
在帝制时代,大唐的一切都是唐玄宗的,唐玄宗铁了心想要,李瑁毫无办法,杨玉环也只有自杀一途,李瑁最多跟她一起去自杀。
不过最后谁也没自杀,可能李瑁心里还对太子之位有打算吧,他曾离太子之位如此之近,却因母亲离世而越发遥远,如今献出妻子,能否获得补偿?
甚至他会不会想到他被封为太子,然后唐玄宗病逝,他还能跟杨玉环再续前缘。
但这一切都没发生,天宝四年(745年)七月下旬,唐玄宗难得“关心”了儿子一把,把韦昭训的女儿册立为寿王妃。
仅仅10天后,再也等不及的唐玄宗册立杨玉环为妃,名号还是自唐太宗时代就已废置不用的"贵妃",当时已无皇后,杨贵妃就相当于皇后。
李瑁的结局李瑁没有获得幻想中的太子之位,反而是被唐玄宗越加疏远。
开元二十六年(738年)六月,李亨就被立为太子,李瑁已无宠妃母亲谋算,老婆献上去也没获得什么筹码,可以说跟太子大位彻底绝缘。
或许你会疑惑,杨贵妃为什么不在唐玄宗面前给前夫美言几句?一来这些言论很可能惹得唐玄宗不快,二来杨贵妃完全没有必要,即便李瑁继位封他为皇后又如何,她现在就是皇后了,不必冒那个政治风险。
李瑁此后跟韦妃相依为命,生有5个儿子,其中3人封王,他本人到大历十年(775年)才溘然长眠.。
现在买mate30好还是等月底买荣耀v30?
昨天入手了一部mate30,因为不喜欢pro版的曲面屏,所以买的8+128g标准版的。相比之前用的mate10pro,运行快了很多,拍照也锐。唯一觉得不足的是,屏下指纹解锁,好像没有原来的实体解锁快。上一张新手机拍的特写。
如果斯内普当初和莉莉在一起了?
斯内普和莉莉,是许多看过《哈利.波特》的读者心中的“意难忘”。感动于斯内普始终不渝的痴情,为莉莉没有选择他而抱憾,恨不得替作者改写故事,把他俩安排到一起。
说真的,我到现在都为这段感情感到有点惆怅,但如果真的让斯内普和莉莉走到一起,甚至结婚生子了,那结果……我不乐观。
首先当然是哈利.波特不存在了,故事也就该改名字了,荣耀与他无关。即使斯内普和莉莉感情好,家庭幸福,也生了个儿子叫哈利,想象一下这个哈利.斯内普.西弗勒斯能干啥?
他首先不大可能进格兰芬多了。虽然莉莉是格兰芬多的学生,但他的父亲斯内普是个标准的斯莱特林派,而且一开始就对伏地魔崇拜有加。如果莉莉能同意嫁给斯内普,说明她是赞同斯内普的主张的,斯内普的想法占据主导地位,他不会轻易让自家孩子去他看不上的格兰芬多读书。
那么,哈利跟伏地魔之间你死我活的对立,就根本不存在了。他们是同一阵营的。哈利跟格兰芬多成了对头,格兰芬多那一大票伙伴们:赫敏、罗恩.韦斯莱那一大家子、卢娜……都只会团结在另一个“天选之子”的周围,助他成就传奇了,也许那个人就是纳威,总之不会是莉莉的儿子。
然后,身为斯内普儿子的哈利,更不可能得到詹姆.波特、小天狼星、卢平、海格、邓布利多、麦格教授……这些大牛们的爱护和支持。
依照伏地魔的反派设定,斯莱特林学院在霍格沃茨其实是处于下风地位的,再加上斯内普的窘迫地位和不讨人喜欢的性格,哈利只怕会在学校到处树敌、受歧视,或者成为一个小透明。
可能会有人说,那又怎样?为什么非要成为一个英雄?跟着斯内普爸爸和莉莉妈妈,一家人好好过日子不行吗?
这就涉及到第二个问题,斯内普有能力和莉莉组建一个幸福的家庭吗?他没有。莉莉为啥没有选择对她痴心一片、为了她甘当双面间谍的斯内普?是她忘记了童年时的友谊,看到詹姆.波特家世显赫,就去高攀了吗?
不是的。她没有忘记过那段友情,甚至一开始非常讨厌爱出风头又欺负斯内普的波特,但不幸的是,时间越长,她越发现斯内普和自己不是一路人,而波特才是。
对于斯内普来说,莉莉是他心中永远的白月光。在贫穷和家庭暴力中长大的他,瘦小、邋遢、阴沉自卑,活得象只下水道的老鼠,看到美丽活泼的莉莉,他是鼓足了勇气才去搭讪的。他的鲁莽、直接让莉莉的姐姐佩妮又厌恶又害怕,远远地避开,但是莉莉却不带丝毫成见地接纳了他,和他一起玩耍、畅想未来。
那时的斯内普可能不知道什么叫爱,但莉莉就象一道温暖的阳光,照亮了他灰暗的生命。他对莉莉的感情随着年龄的变化,也从童年时的向往和喜欢,变成了对优秀的莉莉的渴望和占有。
但是斯内普的性格偏执,自尊心又脆弱得不堪一击。在开学的列车上,第一次穿上新衣服的斯内普被詹姆一行人嘲笑辱骂,虽然莉莉护着他,针锋相对地把詹姆他们怼了回去,拉着他走开,可是斯内普心中的阴影是留定了的。
某一天,他得罪了詹姆一伙人,被他们吊起来肆意嘲笑。这一次,又是莉莉冲过来救了他。但这次,斯内普没把矛头对准詹姆他们,反倒恼羞成怒地冲着莉莉吼出了让他后悔一生的辱骂:“泥巴种!”
先不说这侮辱人的词语,代表了他对莉莉这种麻瓜巫师的最大恶意,简直是恩将仇报,就说他脱口而出这句话,也让莉莉明白,自己对他的劝告根本没用,他早就彻底倒向伏地魔了。
就算斯内普再后悔,但在因为出身、天然地成为伏地魔打击对象的莉莉看来,这也无异于当众宣布与她为敌了。
到了这一步,斯内普凭什么还能让莉莉爱上他呢?凭他的阴郁自卑?还是凭他不分好歹迁怒于人的暴躁?这时的莉莉固然讨厌詹姆,可是斯内普也让人无法喜欢。斯内普怎么和莉莉发展恋情,走到一起去?没有可能。
斯内普走的是和莉莉相反的道路,而且他的“爱”极度自私这句“泥巴种”一出来,他们的友谊就正式破裂了。莉莉能容忍斯内普性格阴沉,表现平庸,甚至不听她的劝告,和斯林特莱的坏学生们走得近,可怎么也无法容忍斯内普用令人不齿的言语来攻击自己!很明显地,斯内普已经彻底走上了追随伏地魔的道路,把他们那一套邪恶的标准根植于心了。
当晚,在斯内普 “要睡在莉莉宿舍的门洞前”的威胁下,莉莉出来和他见面了。此时的莉莉,冷静明确地告诉斯内普,既然不是同路人,就趁早各走各的路吧,不要再死缠烂打了。
她说到做到,从此和斯内普不再来往。而是在后来一起和伏地魔斗争的过程中,慢慢和志同道合的詹姆走在了一起,结了婚,生下了哈利.波特。
斯内普再后悔也没用了,他的一意孤行早就在不断侵蚀着他和莉莉的友情。他对莉莉的爱是真的,莉莉不爱他也是真的。这不能怪莉莉,没有一个人格独立的女子,会爱上一个和自己三观不同、只想独占自己的乖戾男子。
请注意,电影中隐忍禁欲的斯内普,他的光环来自编剧的改编和老帅哥艾伦.里克曼的出色塑造,原著中,斯内普远没有那么迷人。他既不高大帅气,也没有在狼人面前护着哈利和小伙伴们。
而且,那个“生于七月的男孩”是他向伏地魔告的密,只是当他得知伏地魔选定了哈利,而莉莉因此可能会被连累时,他才痛哭着来找邓布利多,但他只是求邓布利多想法搭救莉莉,对莉莉的儿子和丈夫的死活,他并不放在心上。也因此,邓布利多对他评价道:你让我恶心。
诚然,斯内普作为双面间谍,在打败伏地魔的过程中功不可没,也确实在客观上帮助了哈利,可是,哈利家庭的悲剧很大一部分就是来自于他,这无法抵销。更重要的,他和莉莉,由于性情不同,三观各异,在面对伏地魔这种必须要站队的非常时刻,注定了是必然要各自分开,越走越远的。
我是@阿财姐姐,用心写字,用心回答。如果我的回答对您有用,或者您有不同意见,欢迎关注,点赞、评论、转发。
战斗民族是怎么看待同性恋的?
如果要说世界上,最不能容纳同性恋群体的地方,那么“战斗民族”俄罗斯无疑是最露骨、最强烈的恐同国家之一。
2018年的一项民意调查显示,有超过2/3的俄罗斯人,认为“同志宣传”正在摧毁这个国家的精神意志。早在2013年,俄罗斯政府通过了反同性恋法律(2015年生效)后,全国各地出现了一批又一批的“狩猎组织”。他们惯用伪装,寻找出那些“潜在”的同性恋者,并对其进行任意的侮辱和打骂。这被称之为俄罗斯民间的“狩猎游戏”。拍过俄罗斯反同题材纪录片的导演斯蒂尔曾说:“这些恐同团体把他们的国家当成野生动物园,像狩猎动物一样对待这些人”。在街上被打、被逼着喝尿、被拿枪指着脑袋说自己不是同性恋者……这些暴行,屡见不鲜。2016年,俄罗斯又颁布了新的“禁同令”。禁止同性公共场合牵手或亲吻;禁止同性恋领养儿童。在整个俄罗斯恐同的社会根基下,战斗民族之中的佼佼者,向来以武力和强悍立国的小小车臣,就更加容不下同性恋了。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在反同法之后,俄罗斯的LGBT平权运动一波又一波,人们走上街头,抗议和诉权。一位举着彩虹旗的平权者,在街头被众人一拥而上,肆意殴打。就在车臣肃清运动爆发前,俄罗斯的一个同性恋人权组织,准备在4个城市进行一场“同性恋自豪大游行”,其中一个就在车臣。游行证显然没有拿到,但是这番“嚣张”,彻底激怒了车臣保守政府统治下的保守社会。反同性恋的示威运动,民间搅起了风云,他们称之为“防御性扫荡”。从民间到政府,对于同性恋者的憎恶与猎杀,在车臣人的心中达成了一种“共识”。就连总统拉姆赞·卡德罗夫也公开宣称:这只是国家一次“净化”社会的“正义行动”罢了。在街上、在家中、在公共娱乐场所,只要被盯上、被怀疑…无论你曾经是谁,身份多么显赫,是明星还是名流,都会沦落到人人喊打,人人下狠手,往死里打的境地。一位刚参加化妆舞会的异妆男士,被拦住质问,然后被一记重拳落在脸上;一位跪地求饶的女子,被两个人摁住头,强行割掉头发;短短几个月,很多人都被抓进了一所由前军事总部改造的大楼“阿拉贡”。这里变成了关押同性恋的集中营,更像是一所惨绝人寰的炼狱。每隔五分钟,就被揍一顿;手指被缠上电线,通电;把活蹦乱跳的老鼠放到“犯人”的背上,用锅盖住,然后加热。老鼠一受热,就会拼命的用爪子撕裂皮肤,有人因此被折磨到死;扛不住的,当场死亡。抗得住的,活一时,然后再自杀。而这一切,无人能管,哪怕被抓的人里不乏社会名流和公众人物。 在纪录片中,有一位车臣著名歌手巴卡耶夫,参加完姐姐的婚礼后神秘失踪。尽管引起了新闻媒体的广泛关注,甚至有目击者说,“他被人抓走了!”可最终,警察的调查结果是:没有结果。车臣著名歌手,巴卡耶夫。一个著名歌星的消失,就此不了了之。因为,就连总统都回应说道,“你应该去问他们的家人啊。”“问他们的家人要人……”,这是多么细思极恐的一句话。在车臣,这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有的人会被抓进集中营,有的人会被警方“遣送”回家。别以为这是有权有势的某种万幸。 恰恰相反。他们回家的那一刻,等待他们的,是更残忍被亲人杀死。因为在警方的暗示和授意下,这件事轻而易举地演变成了,所谓的“清理门户”。传统保守、信仰穆斯林,车臣整个社会仿佛与这个时代背道而驰。实行一夫多妻制,以战斗力强悍的男性为尊,以女性为辅,是家族荣耀至高无上的表现。在总统和民俗、宗教信仰面前,法律几乎毫无存在感。同性恋的存在,挑战的岂止只是世俗的社会准则,也是整个国家,以总统为核心的权威。而家族的伦理道德又给他们上了一道最隐秘的枷锁,一旦被认定玷污了家族血统,唯有鲜血才能洗刷和赎罪。开头提到的两场谋杀,大抵如此。巴卡耶夫的失踪,或许就如总统说的,“跟我没关系,应该去问问他们的家人。”细思极恐啊。卡德罗夫和巴卡耶夫。02逃不出的车臣车臣的同性恋者们,在这里几乎走到了绝路。有人在折磨中死去,有人在身体和精神双重重压下自杀。但也有人,足够幸运。回想起自己的遭遇,30岁的格里沙仍每天做着噩梦,战战兢兢。那一句“你别想活着出去”,反复萦绕在他的耳边。哪怕他已经暂时脱离险境,被俄罗斯的LGBT网络组织营救,藏在了某处秘密基地。这个基地的幸存者们,因为相同的遭遇,在这里匆匆相聚,一边对未来存着希望,一边又感到无尽地恐慌。活着,是为了生存。对格里沙来说,唯一的生存可能就是出逃车臣。移民或逃难,而找到一个世界上愿意接受他们的地方,谈何容易呢。几个月来,在车臣参与拯救的LGBT网络组织者大卫和“LGBT+倡议人”巴拉诺娃等人一直在奔走,联合全世界LGBT组织的力量,拯救在车臣受尽折磨、遍体鳞伤的“他们”。“LGBT+倡议人”巴拉诺娃。日复一日的等待,忐忑和惊恐每天在成倍增加,有的人熬到了好消息。而有的人,在精神折磨中选择割腕自杀。对于格里沙来说,他始终想不明白,为什么这里的人们完全不一样了。“初到车臣时,我很喜欢这里,这里的人们很善良、热情,有同理心。”“可是……”“为什么善良的人,会变成这样,会残忍地对待从来没有伤害过他们的我们?”因为工作原因,他暂居在车臣,本打算几周后工作完成后回家和男朋友相聚。然而,同性恋的身份,让外族的他也未能幸免。回想起在“集中营”,那些鲜血淋漓和哀嚎惨叫的日子……镜头前的格里沙,几度哽咽,因为这是他一生中最恐怖的噩梦。几经辗转,相对幸运的格里沙,最后和家人一起逃到了欧洲某个城市。起飞前,所有人心都提到了嗓子眼。成功起飞后,格里沙才舒缓了一口气。对比起格里沙,作为车臣政府高官的女儿安娜,就没有那么好运了。她被叔叔发现自己是同性恋者,不仅遭到了威胁和性侵,还有随时可能被父亲发现并处死的危险。转移安娜,迫在眉睫。这也是大卫最惊心动魄的一次营救。安娜的父亲是官员,每个边境关卡都有眼线,所以,逃跑非常艰难。大卫准备了两套方案,一队人马乔装成安娜掩人耳目,一队争分夺秒冲击防锁线。刚出城,迅速销毁电话卡和手机。整个过程之惊险,堪比大片《逃离德黑兰》。在长达6个月时间的“等待移民”,让安娜几近崩溃。但最后,安娜却消失了。至今也没有人知道,她是成功逃离了车臣,还是被父亲抓了回去。片子最后,公布了这样一组数据。最初两年,俄罗斯的LGBT+组织帮助了151人在海外定居,其中加拿大给予了44人难民身份。而特朗普政府,从未接受任何车臣的性少数群体。这个数字,在整个“肃清”运动中占了多少比重,无从得知。就像在黑夜里的大海中捞针一样,也许永远不再知道还有多少安娜和巴卡耶夫。或许,他们从此就会无声无息地消失在车臣这个国家中。车臣首都,格罗兹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