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牛仔 厄运,为什么说五代十国时期建立在广东的南汉国是一个荒唐的国家?
大秦帝国偏于一隅,在贫困中爆发,千年后的南汉国同样偏于一隅,却在富贵中灭亡。正应了那句话:上帝在给你打开一扇门的同时,又给你关闭了一扇窗。
唐朝末年,藩镇割据,各地方节度使像脱了线的风筝,关起门来当土皇帝。当中原的军阀们,相互打得鼻青脸肿之时,最南端的清海节度使(节制今广东、广西、海南等地)刘隐,却悄然做大。当朱温灭唐,建立后梁政权后,刘隐被朱温任命为南海王。
刘隐病逝后,他的弟弟刘䶮继承了爵位。刘䶮就是南汉政权的建立者,当然他不会自称“南汉”,而就是“汉”,南汉是后人的称呼。既然是“汉”,也姓刘,刘䶮应该是刘邦的后人吧?对不起,99成的不是!
根据各类史料和墓志铭发掘记载,南汉刘氏的族系,大致有以下三种说法:
一、中原人士二、岭南少数民族三、大食波斯人其中中原人士说法又有两个争议,一个说是河南上蔡,一个是彭城(徐州)。刘家人自称是彭城人,明眼人一看就明白了,这是拼命往刘邦老家身上靠,不大可信。
有意思的是,刘䶮称帝后居然只立三庙,即祖父、父亲和兄长。古代礼法,天子七庙(甚至九庙),诸侯五庙,大夫三庙。这种自降身价的做法,暴露了刘家难以言表的家族背景。
南汉国建立于公元917年,灭亡于公元971年,历时五十四年。南汉先后三代四帝,分别是高祖天皇帝刘䶮(在位25年)、殇帝刘玢(在位1年)、中宗刘晟(在位15年)和恭宗刘鋹(在位13年),其中刘玢与刘晟是哥俩。
南汉国有两个独天优厚的条件,一是远离是非地,国泰民安;二是高度发达的商业,国际贸易红火。这两个条件,让南汉富得流油,可惜南汉国主们,把上帝为他们打开的门,当做了躲猫猫的玩具,上演了一幕幕荒唐剧,直到亡国。
南汉国皇帝们有多荒唐,大致说来有三点,一是骄奢淫逸,二是残酷好杀,三是畸形政治。这三点几乎是所有亡国之君的通病,可是当人们看到最后才发现,人家是把这三项做到极致的高段位选手。
骄奢淫逸1.敛财有道
南汉国三代君主,敛财术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第一代刘䶮是土包子的做法,死劲增加赋税,简单粗暴。
第二代君主刘晟,嘲笑老爹守着金山去要饭,南海上每天都有国际商船驶过,哪条船上不都是一座小金山?是的,刘晟成了海盗皇帝,他直接派军队,到海上劫掠商人,把靠海吃海发挥到极致。
第三代君主刘鋹,又反嘲刘晟不文明,朕最讨厌你们这些海盗,一点技术含量都没有!刘鋹真没吹牛,他的敛财术,足可以写一篇博士论文:货币战争。
他发行了一种叫“乾亨重宝铅钱”的货币,一听名字就知道,这玩意不是铜钱,而是成本低廉的铅。古代民间私铸货币,最常用的手段就是增加铅的含量。刘鋹说,那才几分利?我全部用铅!而且他还强制规定,一枚铅钱等值十枚铜钱。
为了推行铅钱,从官员们开始,薪水一律领铅疙瘩,回去后,再倚仗权势,强行花出去。看我们南汉国的钱多干净,一点铜臭都没有。好悬,亏得这家伙不懂印钞术。
刘鋹还有一个敛财之道,他派了一支八千人的“捞珠队”,四处抓渔民,强制他们潜入深海采珍珠。为了能采到大珠,他们给渔民脚上绑上石头,提高下潜深度,结果溺死者无数。
总之,南汉直到亡国,皇宫里奇珍异宝多得船都装不下,便宜了赵匡胤。
2.大兴土木
刘鋹被押送到开封后,曾经用珍珠,亲手给赵匡胤变了一副马鞍。搞得赵匡胤大发感慨:这心思用到治国上,哪至于亡国。
是的,南汉三代君主有一个共同爱好:大兴土木。
南汉皇宫遗址已经被发掘,其规模足以与大明宫相媲美,甩南越王宫几条街。根据史书记载,皇宫的装饰“玉堂珠殿”,连下水道都铺满珍珠,屋顶是黄金的,地面是白银的,栏杆是水晶的。
当然除了皇宫外,离宫别苑是少不了的,至今还有一些遗存。刘䶮是佛道双修,他曾经挖了一条近两公里长的人工湖,湖心建药洲,洲上亭台楼阁,珍禽奇兽,仿佛仙境。此外,刘䶮还兴建了二十八座寺庙,对应二十八宿。
3.穷奢极欲
富贵之家倘若缺德,是一件很可怕的事,皇家更糟糕。如果说刘䶮的奢侈,多少还有那么一点求仙问道的“精神价值”,他的儿孙们则不忍细看。
刘玢在位时间最短,但“贡献”一点不低。这伙计有两大爱好:一是玩裸戏,二是玩博戏。刘玢好色,还是重口味,喜欢“站街女”,经常召集一帮货色,跟他玩“赤诚相见”,即便在刘䶮的丧期,都坚持不懈。
大概刘玢是美术学院毕业的,喜欢人体艺术,他还有一个奇葩的命令:所有大臣要想见他,都必须接受脱光检查的程序。
博戏就是看一帮大力士决斗,刘玢最终死在这上面。他的弟弟刘晟,搞了一帮大力士,乘他喝多之际,给他做了一次“松骨”。不过,松开的骨头再也没接上,刘玢成了一堆支撑不起来的烂肉。
刘晟是一只体面的禽兽,他最牲口的一件事,就是把所有的侄女们,都纳入他的后宫。
刘鋹在这方面则要“检点”得多,也就养了一条猪——一个叫“媚猪”的波斯宫婢。刘鋹是“技术型”皇帝,国家都交给别人打理,他自称“萧散大夫”,整天跟“猪”玩在一起。
残酷好杀刘家祖传好杀,闻不到血腥就心神不宁,更有资料说,三代皇帝都有一个让人头皮发炸的遗传病:看到杀人就流口水!
1.刘䶮六刑
晚年的刘䶮,越发残酷,动不动对臣民施以酷刑,为此他也当了一把发明人,发明了六种刑具:灌鼻、割舌、支解、刳剔、炮炙、烹蒸。
2.刘晟屠弟
刘晟兄弟十九个,那十八个兄弟,除了两位早夭,一位战死疆场,剩余的十五位全部被刘晟杀害。其中包括前任皇帝刘玢,和他的政治同盟,五弟刘洪昌。除了这些兄弟,他的侄子们也都没有逃过他的魔爪。
皇室内残,从来没有哪一位像刘晟那样,做得那么“干净”。
3.刘鋹杀臣
刘鋹当了赵匡胤的“食客”后,有一次老赵宴请他喝酒,这伙计见到酒杯吓得哇哇大哭。刘鋹嗜杀,不像其父祖那样粗暴,他最喜欢给大臣们喝毒酒。此刻见到赵匡胤赏酒,那场景跟他给别人下毒一模一样。
赵匡胤呵呵一笑,端起酒杯一饮而尽,搞得刘鋹人生第一次懂得了什么叫惭愧。
畸形政治1.宦官、宫女、女巫当政
宦官专权在古代屡见不鲜,但是像南汉这样,完全掌握国政的还真没有。从刘晟开始,南汉就逐渐是宦官的天下。
刘鋹不光是刘家荒唐无耻的“集大成者”,还是个无能者,有个叫龚澄枢的太监,被授予特进开府仪同三司、万华宫使、骠骑大将军,后又改授上将军、左龙虎军观军容使、太师,军政一把抓。
宦官专权尚有迹可循,宫女当权、女巫干政,这种事则是刘鋹的“独门绝技”。刘鋹任命一个叫卢琼仙的宫女为侍中(即宰相),又引入一个叫樊胡子的女巫参与政事决策。
樊胡子装神弄鬼,以上帝附体自称,替卢琼仙、龚澄枢、陈延寿等神化,他们结成小集团,把刘鋹糊弄的五迷三道。
2.士大夫自宫入仕
历史上最奇葩的事出现了,刘鋹说,这世上唯有太监没有家业,对皇帝最忠心,所以,谁要想升官,必须先把自己的命根干掉!
只要有利益存在,就会有人飞蛾扑火,这条绝户的命令,居然没有让南汉缺少官员,全国一度宦官人数多达两万多人。
当然,刘鋹很快见识了宦官们的忠诚。971年,宋军兵临城下,刘鋹准备了十几条船,装满金银财宝和美女,计划当鲁滨逊。可是当他跑到海边才发现,忠心耿耿的宦官们,勾结卫兵,提前扬帆了,留下刘鋹当木头桩子。
南汉就这么亡了。
其实南汉的自然条件非常好,在刘䶮之前,其父刘谦和其兄刘隐多年经营岭南,为刘䶮夯实了政治基础。刘䶮执政的绝大多数时间,也是锐意开拓,大兴科举,广开言路,深得民众和士族阶级的拥戴。
假如刘䶮晚年不堕其志,立意北伐,乘北方政权无暇顾及南方时,先吞并荆楚、南平、闽越、南唐等政权,谁敢说笑到最后的一定是赵匡胤?
一个荒唐出尿来的政权,凭借财力,居然能存活半个多世界,也算是个奇迹了。
对于疯狂的麦克斯4你们怎么评价?
谢邀。
老片子了,记得刚看的时候,某瓣才给它六点几分,现在已经8.6了。作为一部商业片,能拿到8分以上算是很厉害了。
某奇艺的评分机制不了解。就个人观感来说,《疯狂的麦克斯4》是系列中的集大成之作。
完整可信的世界观末日废土,资源奇缺。反派头子狭水源以令天下。影片用了很多细节构造这种感觉:黄沙、灰尘、特殊的疾病、邪教、不合逻辑的狂人之举……
印象最深的镜头是飞车追逐大战时,一个吉他手在车顶表演。作用类似现实中的冲锋号?导演似乎在暗示末日发生时的文化环境。
发人深省的价值观可以说这部电影没有一个正常人,如果以现实中的道德观来评判的话。麦克斯自私自利,不死老乔控制欲旺盛,纳克斯盲目崇拜,被统治的民众愚昧又可恨。
但试想一下,如果在现场的是自己,又会比他们正常多少呢?末世未至,但历史上曾出现过比电影还疯狂的时期,人性之恶超乎想象。
中世纪的欧洲几乎是教会的后花园,平民生下来就是教会和王权的生产工具。为了转移内部矛盾,教会创造了“异教徒”,而行刑场面竟成了大众娱乐。
电影里的不死老乔就是“教皇”,大搞个人崇拜,给年轻人洗脑。而战争男孩纳克斯的背叛,就是对不死老乔的绝佳讽刺。
吃鸡腿吃到撑的道具组末日废土的载具应该是什么样的?每个人都有看法,道具组的看法是这样的。
还有这样的。
以及这样的。
车厂早就关门大吉,配件都是以前攒下来的,汽油烧一点少一点,载具都是奢侈品。末日的奢华,显然自有风格。
有哪些好看的官场小说吗?
谢邀 第一次推荐官场小说,喜欢的友友请点击关注和评论,谢谢!
1《官道之1976》
风雷激荡的时代大潮,改革开放的春天号角,薛向这条小鱼儿偶然破开时空,一头扎进了历史这条大阴沟。且看他如何借助先知先觉,纵横捭阖,架构经营,一步步迈向神坛。
小海点评:看名字就知道是写主角重生1976的事,事实上就是如此,本书在一些地方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可以一读。
2《首席高参》
本书向读者呈现了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社会的百态生活,其中既有为梦想而努力拼搏的成功者,也有被时代大潮所淘汰的人,这本书是一个时代的写照,能够引发读者的深思,值得反复阅读 小海点评:都市官场小说代表作之一,这是一本重生官场小说,现代官场政体小说。书中人物众多,基本随着主角的每一次任职变化,都有一大批配角刻画,而且塑造的都很丰满,非常难得。
3《二号首长》
以特殊的视角,透视官场,人们对潜规则口诛笔伐,其实最博大精深的学问却是官场显规则,浓缩成一句话:当官是一门技术,王者伐道,政者伐交,武者伐谋。┆ 小海点评:本书的魅力在理性客观看待官场,不是一味揭秘窥探性质,也不是片面贬低揭批性质,而是从细致入微的情节,丝丝入扣的分析展现,甚至从官场的历史由来,中外的官场对比,来深度思考官场人,官场事。
4《重生之官路商途》 一个自控力超强的新时代超级好男人,一不小心重生去了90年代,还成了个身心均很健康的青春期小屁孩,所以遇到御姐、萝莉、姐妹花神马的,真是压力山大! 好在,还有纠缠不清的官场、商场那些事儿,能让张恪权力以对、大战拳脚,至于白手起家创建商业帝国……当然更是手到擒来! 作为一个开银行、办酒店、染指互联网、顺手牵羊迪士尼的财团总裁,成年人张恪告诉你:发家致富的捷径只在于六个字——打通权贵之门! 小海点评:本书延续官商的算计风格,并在此基础上有所精进。本书无论在官场类还是重生类小说中都是比较独树一帜的。书中更包含着专业知识和对政治体制的思考,实属难得。
5《官神》 为官者达到举重若轻、点石成金、出神入化的境界,是为官神。 慧眼看红尘,做官如有神。 多了12年前瞻性优势的夏想重新站在大学毕业的路口,回味错过的人生,珍惜眼前的时机,他要自己规划自己的人生,于是,从县委书记秘书起步,以一种奇怪的起飞的姿势,跑步进入了官场……10年后,所有认识他的人都称他为官神。 小海点评:这是一本被誉为“权威公务员手册”的书,书中“官运之道,三分运气,五分背景,七分运作”的理念我一直很认同,官场小说中很不错的书。
关注小海,远离书荒!你还在等什么?
为何最终遭遇杀身之祸?
征西将军邓艾
邓艾是怎么死的?这一切都源于一场或许本不该有的战争。
司马昭一意孤行,三路大军齐伐蜀自从魏国建立之后,一直将东吴作为主要的对手,魏国历代君主多次兴兵南下伐吴,而对蜀国则主要采取防守策略,也就是从司马懿开始制定的龟缩战术。不管蜀汉怎么挑衅,我就是坚持不出击,等蜀军出了秦岭、祁连山再将其击退。
司马昭然而,公元262年司马昭忽然萌生弃吴伐蜀的想法,他觉得连年伐吴效果不佳,耗费很多却一直没有什么战果,不如先伐蜀汉。蜀国的兵士只有九万,除去分布驻守各地的兵士,机动兵力最多不过五万,要找软柿子捏,只要集中全力击败蜀汉,三年之后再顺水而下扫平吴国就水到渠成了。但是他的这一想法遭到朝廷很多人的反对,只有司隶校尉钟会赞同司马昭的计划。这也是不得已的办法,朝一个方向努力了太久,始终看不到希望,换个方向或许会有一些收获。这就像蜀国连年北伐没有结果,蒋琬曾萌生东出上庸伐魏的计划是一样的。
钟会大臣们这么多反对不是没有道理的,因为魏国此前两次伐蜀都是大败而归,一次是曹真主导的,率军出子午谷,一次是曹爽、夏侯玄主导的,从骆谷攻汉中,也是大败而回。再加上曹操争汉中的失利,魏国对汉中的作战确实还没有胜利过,也没有讨到便宜,还不像对吴国作战经常还能占点便宜。甚至,包括征西将军邓艾也反对伐蜀。
魏伐蜀进军路线最终司马昭以钟会为镇西将军坐镇关中,从子午谷,骆谷,斜谷兵分三路,钟会领兵十万直取汉中,是左路进攻的主力。以征西将军邓艾为右路,出狄道,出击沓中的姜维,牵制姜维的主力军。以凉州刺吏诸葛绪为中路军,出祁山奔桥头,分割姜维军和汉中军队,担任阻击姜维回援的任务。在誓师出征的当天,将军邓敦依然出言反对伐蜀,算是以死相谏,结果被司马昭当场斩首祭旗,由此也可以看出司马昭此次伐蜀的决心之大。
邓士载绝境求生,拒绝背锅九死一生夺阴平司马昭的赌注下得很大,姜维不敢怠慢。
姜维一眼就看出对方这次是要吞下汉中,于是姜维一边让成都派兵增援汉中,一边全力以赴奔赴汉中。另外,姜维让汉中各隘口放魏军进来,退守汉、乐二城,还企图和汉中守军一起夹击钟会的军队,想打一个防守反击战。这样一来,钟会一路进军十分顺利,沿途没有遇到什么抵抗,直入汉中腹地。但是钟会也遇到了麻烦,汉、乐二城易守难攻,他攻了几次都没有攻下来,不得已他只得围而不攻,转向进攻阳平关和白水关,准备打开入蜀的通道。
姜维右路邓艾的任务是和姜维作战,拖住他,但是邓艾还没和姜维接上火就已经让对手给跑了,邓艾的战役任务没有完成,只是占领了没有人防守的武都郡。
中路诸葛绪率领三万人马,本来已经按照预定计划占领桥头,截住了姜维增援汉中的必经之地。但是机智的姜维突然分兵向北出击北道,作出要反过来截住诸葛绪退路,要把他包饺子的形状。诸葛绪还是太嫩了,没有摸透姜维的真实意图,为了保命赶紧下令军队后撤三十里。这样一来又让出了桥头,姜维趁这个机会迅速回兵,从桥头率军撤往汉中。诸葛绪眼睁睁地看着姜维跑了,一旦让姜维和汉中军汇合,司马昭的战略计划就被完全打乱了,三路进军的计划基本宣告失败,又变成了曹真式的孤军深入。如果魏国和蜀国在汉中长期对峙,由于魏国的后勤补给战线长,压力大,最终结果就会和曹操一样,望汉中而兴叹,不得不撤兵。
诸葛绪右路和中路的作战都没能达成计划,这时邓艾和诸葛绪商量说咱俩一块合兵,从阴平直出江油,深入蜀军腹地,到时姜维若从剑阁回援,左路军就可以鱼贯而入,若不回援,蜀地就必为我等所破。但是诸葛绪不这么想,他说我凭什么听你的,我的任务是截击姜维,而不是西进进攻蜀国,说了句对不起,我不想和你一块冒这个险。于是诸葛绪向东去和钟会的左路军汇合,把邓艾的西路军晒在一边。然而,令诸葛绪想不到的是,钟会反而表奏他临阵畏缩不前,一道命令把诸葛绪收押到牢车里送洛阳去治罪了。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诸葛绪也因此得以全身而退,终老天年。
此时的邓艾就很尴尬了,如果不向前就是劳而无功,钟会可以告他贻误战机,让姜维跑了导致左路军进攻受阻,就像告诸葛绪的状一样,只需要几句话就可以把邓艾送到牢车里。而如果按照他的计划继续前进,出现在蜀国腹地,成功包抄到位,帮助钟会攻灭蜀国,那他的功就大于过,就不会被司马昭治罪了。邓艾的计划即是作为一名老将的奇计,也是他在此时不得不行的一招险棋。
刘公嗣一纸降书,邓艾漫步成都抢头功魏国这次攻蜀,可以说是一路有神护佑,是曹操显灵了,还是司马懿加力了,还是诸葛武侯落泪了,不得而知。
钟会拜祭诸葛亮钟会入汉中,蒋舒开城门投降,不费吹灰之力就拿下了阳平关。张翼、董厥本来要等着防守诸葛绪,结果诸葛绪去会合了钟会,自己还被治罪下狱,于是张翼、董厥放弃阴平汇合姜维防守剑阁去了,阴平空虚。
阴平小道,山路崎岖,不适合大部队行军,邓艾这一支偏军历经千辛万苦终于走了出来。到了谷口江油关,蜀国的守将马邈又投降了,邓艾轻松进入蜀中平原。对面的主将是诸葛亮之子诸葛瞻,虽然忠心一片,可是对军事却是一窍不通。等着邓艾到眼前才去以力相搏,自己的军队久不上阵,那边是九死一生的虎狼之卒,怎么打得过。一败之后退保绵竹,到了绵竹又不知道固守,邓艾一挑衅就轻易率军出战,一时冲动就把成都的最后一道屏障都给丢了。
刘禅邓艾即使兵临城下,以成都的坚固,想攻下来没有几个月是不行的。但是城中再次出现了神助攻,谯周。谯周以研究天文著称,听到魏军已经逼近成都更是力主投降,还信誓旦旦地保证只要刘禅投降,就一定到洛阳去让人家封他个王,要不然自己就亲自到洛阳去和他理论。看这牛逼哄哄的勇气,好像都能说服皇帝把宝座让给他,然而就是这样一个腐儒的话,刘禅也相信了,派张飞的儿子张绍去向邓艾送去了降书。刘璋投降好歹是被刘备围困了数十日,好歹是自己做出的决定,而刘禅仅凭别人的一席话就投降了,难怪他儿子气得要自杀。
邓艾是有大志的人,他想做邓家的先祖开国大将邓禹。
邓艾进入成都后,仿照邓禹当年收复长安时的办法,笼络成都的刘氏和各级官员,对他们进行大量的封赏。但是邓艾忘了一件事,他的这些命令都是没有请过皇命令的,也没有请示过自己的主子司马昭,也没有请示过这次战役的主将钟会,他不像邓禹和刘秀是亲如兄弟的关系,他虽然得到司马氏的赏识,可毕竟只是出身寒微的一员武将而已,因此他的这些举措就变成非常可疑了。
东汉云台二十八将之一邓禹邓艾立下举世之功,受封太尉,增封邑二万户,钟会升任司徒,增封邑一万户。伐蜀之役,邓艾当之无愧居首功,受封最多是就当的,但是作为主帅的钟会就很不高兴了。加上邓艾有一些恃功自傲,在往来汇报中有些自大,对司马昭的意见都不太放在心上,更加给了别人以口舌。钟会借机在背后密奏邓艾有造反的嫌疑,司马昭一听就信了,不管他是真的还是假的,得先把他收监了再说。刘秀灭蜀,后来发生史歆的叛乱,司马昭肯定不想蜀地再次发生叛乱。
将军卸甲虎落平阳,一亭长足以要斩其首从邓艾被押上牢车送往洛阳起,邓艾的辉煌就注定要在此了结了。
飞鸟尽,良弓藏。攻下蜀国的功劳只能是司马昭的,而不可能是邓艾的,倘若他谦虚一点,注意提防还有可能保全自己,但是他和大多数将领一样,获得大功难免有一点骄傲。
邓艾父子均遇难坐进槛车的邓艾,就像拔了牙的老虎,没了毒的蛇,谁也伤不了。而要想取他的性命则易如反掌,五十名军士足以杀了他,不管以什么理由。
随后钟会进驻成都,和姜维密谋反叛魏国,在蜀地拥兵自立,想成为刘备第二。但是钟会毕竟是嫩了点,在和卫瓘、姜维的争夺中出了差错,最终导致自己身败被杀。而这一切和邓艾已经没太大关系,邓艾已经在前往洛阳的旅途中了。卫瓘搞定成都的混乱的状况后,邓艾的旧部想迎回他坐镇成都,这正是卫瓘担心的。在成都的主要是钟会和邓艾的军队,卫瓘只是一个监军,掌握的兵力有限,倘若邓艾返回成都他自己的性命能不能保得住都难说。卫瓘抢先一步,派护军田续率兵追杀邓艾于绵竹,如此一来成都的局势就被卫瓘牢牢的控制住了。
监军卫瓘邓艾以谋反罪被处死,他在洛阳儿子也都被处死。
但邓艾真的有谋反意图吗?当然是没有,他和魏延一样,只是有些居功自傲,引起了别人的不满,导致自己被人陷害。
十年之后,司马炎为邓艾平反了,重新封邓艾的孙子邓朗为议郎。
诛杀邓艾的卫瓘多年以后也没能逃脱被灭门的命运,由于得罪皇后贾南风,被以“谋图废立”的罪名诛杀一家九口,仅有两个孙子在外而得以幸免。
邓艾之死,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在于四个字,功高震主。
诸葛亮伐蜀之役,原来邓艾只是偏军,如果他像诸葛绪那样只按部就班完成自己的作战任务,就算贻误战机,最多不过就是降职削爵,还可保富贵。而邓艾以自己出色的军事才华,绝境逢生,成功逆袭以一己之力迫使蜀主刘禅投降,完成了魏国几十年来都没完成的任务。这么大一个功劳谁都想要,这时已经如同在火山口上了,十分危险,但是邓艾没有看到危险,反而想学邓禹那样名留青史,手握重兵,遭遇小人的嫉妒,被人陷害,就算你和司马家是亲戚都会被怀疑。
自古立大功者难善终,邓艾也难逃历史的宿命。
孟加拉国和柬埔寨面积差不多?
现在我们中国的人口是世界第一多,但是在可遇见的将来,印度会超过我们,但是中、印两国,不论怎么说国土面积还是很大的。而在印度旁边有一个国家,以人口密度胜出,那就是孟加拉国。孟加拉国三面被印度包围,南面濒临孟加拉湾,东南与缅甸接壤,位于南亚次大陆东北部的恒河和布拉马普特拉河冲击而成的三角洲上。国土面积在世界排行中居于第92位,但人口数量确高居世界第7位,14.4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承载着1.647亿人口,每平方公里土地就有1100人左右,它的人口密度是中国的7.5倍,印度的3倍。而同样位于恒河与湄公河附近的柬埔寨,国土面积18万余平方公里,还比孟加拉国大,人口却只有1500万,为何两国的人口差距会如此之大呢?
孟加拉国已经陷入了人口增长——贫穷——人口继续增长——更加贫穷的恶性循环。孟加拉国的人口密度大,但该国40%的居民每天生活费不到一美元。以前我们上地理课的时候经常提的一句话是:我国(中国)地大物博,但人均少。但是对孟加拉国来说就得换成:该国地少物稀,人均几无。孟加拉国资源十分匮乏,除了天然气以外,几乎没有什么自然资源,旅游资源也是相当匮乏,工业和服务业发展不起来,支撑整个国家的就是农业。
国家的贫穷,人民生活困乏,男士日出在田间耕地,日落就着小酒,炕头耕耘。几乎没有的节育措施,就会越生越多,越生越多的后果必然是越来越穷。而孟加拉国信奉伊斯兰教,伊斯兰教禁止有生育能力的人不嫁不娶,而且允许有条件的男士多妻;并且伊斯兰教是禁止堕胎、杀害生命的。
自从1971年孟加拉国独立战争以来,孟加拉国国内相对于稳定(这和该国国内没啥资源有关吧),促进了人口迅速增长。
相对来说孟加拉国人口迅猛增长的条件,柬埔寨就要好些,柬埔寨资源丰富,政府实行对外开放的自由市场经济,推行经济私有化和贸易自由化,且旅游业的发展蒸蒸日上,这些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国家。越发达的国家人口越少,我想大概就是人民的业余时间有地儿消遣,有有效的节育措施,以及教育后生育思想的转变。况且柬埔寨是佛教盛行的国家,佛教认为要禁欲,人生来就是受苦的,那干嘛要生呢?
我是石头说史,喜欢和大家一同探讨问题,您还可以在下方留言,告诉我您的观点。点赞和关注我哟。不过为了控制人口的增长速度,孟加拉国也是下了很大的力气,制定了很多控制人口的方案。具体内容如下:
(1) 充分重视人口增长过快对孟加拉国经济发展的严重影响。
(2) 降低人口增长率,提高避孕率。
(3) 限制家庭人数,提高家庭的福利水平。
(4) 号召妇女和青年人把时间和精力用到生产活动中去。
(5) 采取计划生育和卫生保健相结合的有效战略来控制人口增长。
(6) 采取综合措施保障妇幼身心健康。
(7) 动员广大群众积极参加控制人口增长运动。
(8) 政府尊重和维护个人选择某种节育措施的自由。
(9) 计划生育在孟加拉国是自愿的,政府决不强制实施。
为此作为一个信奉伊斯兰教的国家,孟加拉国政府利用伊斯兰教义来宣传计划生育。根据古兰经所说:巨颇的财富和众多的子女都将毫无疑问给人类带来灾难。先知说:我主安拉降福于人世,使人间免受贫穷和多子女之罪。
出台了一系列措施后,孟加拉国控制人口增长的效果还是显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