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战传奇,唐朝的十大名将都是谁?
唐朝将星璀璨,名将辈出,个人以为以下十人算得上是唐朝名将的杰出代表。
第一名:李靖
李靖是唐朝著名的军事家,是我国历史上最杰出的将领之一,世称李卫公。 李靖善于用兵,长于谋略,为大唐帝国的建立及发展立下赫赫战功。他的主要功绩有南平萧铣、辅公祏,北灭东突厥,西破吐谷浑。唐玄宗时配享武成王庙,位列十哲。 李靖的治军和作战经验,进一步丰富了我国的军事思想和理论,后人辑有《唐太宗李卫公问对》,在北宋时期列入《武经七书》,是我国古代兵学的重要代表著作。
历代评价:
李渊:靖乃铣、公祏之膏肓也,古韩、卫、何以加!
何去非:唐之善于兵者,无若李靖。
蔡东藩:唐初名将,推李靖为第一人。靖入东突厥,颉利受擒,及征吐谷浑,伏允走死,战功卓著,彪炳旗常,虽未始无将佐之赞襄,而调度有方,终归统帅,卫公固人杰矣哉!
欧阳澈:有如李靖者,则虽愚夫愚妇亦知其可以必胜矣。
蔡襄:李靖用兵,淳风天文,张旭草书,有唐之三绝也。其尊慕若此。
第二名:李勣
李勣,原名徐世勣,唐初名将,与李靖并称帝国双璧。他出将入相,功勋卓著,被朝廷倚为干城,为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 早年从唐太宗李世民征战四方,平王世充,灭窦建德,伐刘黑闼,为大唐帝国的建立,立下汗马功劳。唐朝建立后,他又在攻灭东突厥,平定薛延陀,大破高句丽等重大战役中,都做出了重大贡献,成为唐朝开疆拓土的主要战将之一。
历代评价:
李世民:李靖、李勣二人,古之韩、白、卫、霍岂能及也!
蔡东藩:李勣之为统帅,知人善任,始则留为巡徼,继则任其进攻,终则自行应援,不掣肘,不惎能,然后仁贵得以建立巨功,扬名千古,乃知李勣固一将材也。
杜牧:周有齐太公,秦有王翦,两汉有韩信、赵充国、耿恭、虞诩、段颎,魏有司马懿,吴有周瑜,蜀有诸葛武侯,晋有羊祜、杜公元凯,梁有韦睿,元魏有崔浩,周有韦孝宽,隋有杨素,国朝有李靖、李勣、裴行俭、郭元振。如此人者,当此一时,其所出计画,皆考古校今,奇秘长远,策先定於内,功后成於外。
第三名:苏定方
苏定方是唐朝杰出的军事家,一生驰骋疆场数十年, 战无不胜,攻无不克。他北击颉利,西灭突厥,东平百济,南镇吐蕃,纵横万里,“前后灭三国,皆生擒其主”,西域诸国震慑降服,将大唐帝国的版图推向顶峰 ,也将唐朝的声威播及西北边隅和东方遐邦。
历代评价:
李治:苏定方于国有功,例合褒赠,卿等不言,遂使哀荣未及。兴言及此,不觉嗟悼。
宋祁:唐所以能威振夷荒、斥大封域者,亦有虎臣为之牙距也。至师行数千万里,穷讨殊斗,猎取其国由鹿豕然,可谓选值其才欤!
于赓哲:他一生东征西讨,从黄沙漫天的大漠到惊涛骇浪的大海,战线纵横将近万里,前后伐三国,皆生擒其主。即便是今天,看他的事迹依旧有一种大气磅礴、热血沸腾的感觉,可以说他是唐高宗时期军事顶峰的象征。
第四名:薛仁贵
薛仁贵是唐朝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他一生征战数十年,主要功绩有大败九姓铁勒,降服高句丽,击破突厥,功勋卓著,留下“良策息干戈”、“三箭定天山”、“神勇收辽东”、“仁政高丽国”、“爱民象州城”、“脱帽退万敌”等历史故事。薛仁贵一生中最辉煌的战绩就是有名的“三箭定天山”。
历代评价:
谷应泰:军若惊飚,彼同败叶,遥传仁贵,咋舌称神。
凌扬藻:仁贵每战必克,名震异域,是知名将立功绝域,为敌人所畏慑,即国家之轻重系焉。
蔡东藩:仁贵三箭定天山,遂以成名,实则勇敢二字,足以尽之。及从征高丽,破男生,救高侃,进拔扶余城,以少胜多,有战必克,贾言忠所谓勇冠三军,良非虚语。
第五名:李光弼
李光弼是中唐杰出的军事家,是平息安史之乱的主帅之一,历史上郭子仪名气比李光弼大,但是,论战功、论军事才能,李光弼还要胜过郭子仪。《新唐书》评论,李光弼“与郭子仪齐名”,“世称‘李郭’”。安史之乱平定后,李光弼论战功被评为“中兴第一”,是“再造唐朝”的第一功臣。
历代评价:
《旧唐书·李光弼传》认为,即使是孙武、吴起、韩信、白起等比起李光弼,“或有愧德”。
孙甫:光弼将帅之材,杰出于时。平贼之功,高于诸将。
苏辙:李光弼提孤军,与安史健卒百斗百胜,其治军行兵,风采出郭子仪之右。而当时诸将,皆望风服子仪,如敬君父。而光弼之在彭城,诸将已不为使。子仪能使回纥谓为父,而思明乃上书请诛光弼。大抵光弼之实不如子仪之名,子仪安坐而有余,光弼驰骋而不足。
第六名:郭子仪
郭子仪是唐朝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 郭子仪的主要功绩是指挥或参与指挥了攻克河北诸郡之战、收复两京之战、邺城之战等重大作战;安史之乱后,他计退吐蕃,二复长安;说服回纥,再败吐蕃;威服叛将,平定河东。他戎马一生,功勋卓著。史书称他“再造王室,勋高一代”。
历代评价:
陆贽:天宝之季,寇陷二京,时则先臣子仪,翼戴肃宗,戡定祸乱,再造区夏,於今赖之。
赵匡胤:唐李靖、郭子仪,皆出儒生,立大功。
康熙帝:自汉唐以来之勋臣,功名最盛而福祚克全者以郭子仪为首称。非其得于天者独厚也,良由笃棐谦冲,不敢以功业自矜,故能终身显荣,声施后世。观其自谓不能禁暴,乃遭天谴数语。其虚怀卓识过人远矣。
第七名:侯君集
侯君集是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唐朝名将。早年曾随唐太宗征战四方,立下赫赫战功,逐渐被唐太宗赏识,后与尉迟恭一起,力劝发动玄武门事变。贞观年间,他随师父李靖讨平突厥,后又领大军灭高昌国,开始居功自傲,因讨灭高昌时私取宝物而被下狱,得释后开始怀恨在心,先后劝大将张亮、太子李承乾谋反,后来侯君集因太子李承乾谋反一事,受到牵连并被处死。
历代评价:
魏元忠:“李靖破突厥,侯君集灭高昌,苏定方开西域,李勣平辽东,虽奉国威灵,亦其才力所致。”
刘昫:“侯君集摧凶克敌,效用居多;恃宠矜功,粗率无检,弃前功而罹后患,贪愚之将明矣。
朱元璋:“侯君集有功于唐,犯法当诛,太宗欲宥之,而执法者不可,卒以见诛。非高祖、太宗忘功臣之劳也,由其恃功骄恣,自冒于法耳。”
第八名:王忠嗣
王忠嗣是唐玄宗时期的名将,730年,出任兵马使,随河西节度使萧嵩出征,在玉川战役中以300轻骑偷袭吐蕃,斩敌数千,吐蕃赞普仓皇逃走。738年,他北伐契丹,率10万骑兵,北出雁门关,于桑干河三战三捷,奚和契丹联军全军覆没。天宝初年,又大败突厥叶护部落,取乌苏米施可汗首级至长安。对吐蕃的青海湖会战中,王忠嗣 大破吐蕃北线主力,吐蕃死伤数万人,两王子阵亡,使吐谷浑降唐。
历代评价:
李光弼:大夫能行古人之事,非光弼所及也。
宋祁:以忠嗣之才,战必破,攻必克,策石堡之得不当所亡,高马直以空虏资,论禄山乱有萌,可谓深谋矣。然不能自免于谗,卒死放地。自古忠贤,工谋于国则拙于身,多矣,可胜吒哉!
罗大经:汉惟一赵充国,唐惟一王忠嗣,本朝惟一曹彬,有三代将帅气象。
第九名:李孝恭
李孝恭是初唐名将,位列凌烟阁二十四功臣第二。 早年负责经略巴蜀,攻占30余州,俘获朱粲。619年,献计并率军攻打南方的萧铣,立下战功。621年,李孝恭任夔州总管,大造战舰,练习水军,和副将李靖一起灭萧铣,并受封荆州大总管,成功招抚岭南诸州。623年,又率军攻打辅公祏,用一年时间将江南平定。
历代评价:
《旧唐书》:自大业末,群雄竞起,皆为太宗所平,谋臣猛将并在麾下,罕有别立勋庸者,唯孝恭著方面之功,声名甚盛。厚自崇重,欲以威名镇远,筑宅于石头,陈庐徼以自卫。
陈元靓:“唐室之隆,时推英宗。佐佑王业,缉熙帝功。擒萧定乱,戮辅英凶。锡祀河间,茂哉厥庸。”
黄道周:“孝恭唐族,智勇无双。行循巴蜀,降者相望。众请坑戮,孝恭酌量。获降则杀,谁肯复降。进围萧铣,铣镇破亡。获其战舰,尽放满江。救谓已破,不敢直当。既知再进,铣已降唐。辅公祏反,兵寇丹阳。孝恭往讨,酒浮血光。众惊恭喜,授首之祥。既而擒斩,河间封王。人虽暴戾,功实难忘。”
第十名:韦皋
韦皋是唐代中期名将,他的主要功绩是和南诏,拒吐蕃。史称其“数出师,凡破吐蕃四十八万,禽杀节度、都督、城主、笼官千五百,斩首五万余级,获牛羊二十五万,收器械六百三十万,其功烈为西南剧。” 以上是个人眼中的唐朝十大名将。
历代评价:
李肇:郭汾阳再妆长安,任中书令,二十四考,勋业福履,人臣第一。韦太尉皋镇西川,亦二十年,降吐蕃九节度,擒论莽热以献,大招附西南夷,任太尉,封南康王,亦其次也。
徐钧:抚边年久赋徭宽,善政春秋俗自安。蜀道虽危今坦易,登天不比向时难。
彭孙贻:韦皋立功西南,开拓万里,功名之盛诸葛之后未之有加。……皋以强藩内制朝廷,虽愧汾阳之忠,谨然志清君侧,臣节未亏。……皋功大势盛,首击权悻,中朝忌之。
此外,唐朝名将还有李晟、李愬、裴行俭、程咬金、秦叔宝、尉迟恭等人,可以作为候选,有不同意见的网友,可以在评论区留言,说说你心目中的唐朝十大名将,让我们一起交流提升历史。小冰冰传奇海民强不强?
小冰冰传奇海民在游戏中的实力可以说是非常强大的。他拥有出色的技能和强大的攻击力,能够在战斗中造成巨大的伤害。他的技能组合多样,可以根据不同的战斗情况选择合适的技能来应对敌人。此外,他还具备较高的生存能力和机动性,能够在战斗中灵活应对敌人的攻击。总的来说,小冰冰传奇海民是一个非常强大的角色,能够在游戏中展现出强大的战斗力。
为什么说美国著名军火公司格鲁曼是个传奇公司?
目前,在全球防务商排行榜上,总部位于加利福尼亚州圣地亚哥的诺斯罗普·格鲁曼公司,以在世界100余个地区拥有工厂或办事机构以及125400名职工,年收入为300余亿美元,暂时名列第三位。
诺斯罗普·格鲁曼公司,在全球军火商中的地位,仅次于洛克希德·马丁公司以及波音公司,这三大全球军火商,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全都是美国本土的军火商。
美国在全世界的军事霸主地位,是由这些著名的军火商在支撑的,源源不断地向美陆海空三军输送了全球最先进的武器装备,在满足美三军装备的前提下,不断地推向国际军火市场。
同时美军以各种名义,不断地对外发动大大小小的战争,或干扰他国内政,在全世界制造混乱局面,助力上述美国三大军火商的武器不断地被他国和地区军队采购,让美国军火商赚得钵满盆满。
因此,美军和美国的军火商,本身就是利益共同体,两者之间的狼狈为奸,让全球许多地区陷入了混乱状态,包括美国政府在内,其实就是国际形势紧张,最主要的幕后推手。
冷战时期,曾经赫赫有名的F-14“雄猫”舰载机,就是诺斯罗普·格鲁曼公司的杰出军品,随着阿汤哥主演的军事题材大片《壮志凌云》,让威武雄壮的F-14“雄猫”舰载机风靡全球,同时也让观看这部好莱坞大片的美国青年热血沸腾,掀起了一踊涌跃报名参加舰载航空兵的高潮。
B-2隐形战略轰炸机、E-2C“鹰眼”预警机、“全球鹰”无人机等,军迷非常熟悉的著名机型,以及“民兵-3”洲际导弹、军用雷达和卫星包括空间系统等,也都出自诺斯罗普·格鲁曼公司之手。
同时诺斯罗普·格鲁曼公司也制造了DDG-1000型“朱姆沃尔特”级驱逐舰、“弗吉尼亚”级攻击型核潜艇、“尼米兹”级核动力航母/CVN21、“大黄蜂”级/LHAR两栖突击舰,“圣安东尼”级两栖运输舰等海军的著名战舰。
总之,诺斯罗普·格鲁曼公司,是当下美国主要的航空航天飞行器制造厂商之一,包括海军作战舰艇的主要制造商,由原诺斯罗普公司和格鲁曼公司于1994年合并而成,在电子和系统集成、轰炸机、战斗机、侦察机以及精密武器和信息系统等领域具有很大优势。
请说出十部最经典的电影?
首先谢邀,关于这个问题,怎么说呢?嗯,每个人心里恐怕都会有不一样的答案。就像那句话说的,“一千个读者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就我个人而言,我超爱看电影。比起电视剧,电影会让我觉得故事更完整。不用去漫长的等待结局。但如果你说让我说出经典的电影,恐怕10部有点少了。有很多电影都让我觉得很好看,很经典,会反复去看。不过题主要求说出10部,那我就只好反复斟酌好好排个顺序了。
第一部,《黑洞频率》,科幻片,2000年4月上映的电影,在我的记忆中,它可能是我给别人推荐的次数最多的,也是我印象深刻的一部电影,我自己可能反复看过5遍以上,嗯,不是特别出名,有些小众。这部科幻片。至少在我看的时候,题材很新颖。故事也很另类。不过相对于现在而言,最终改变过去,影响未来的这类电影已经逐渐多了起来,但它仍然是我很喜欢的一部科幻片。好像16年还根据这部电影拍了一部同名电视剧。爱看科幻题材的朋友建议不要错过哦。
第二部,《当幸福来敲门》,剧情片,2008年8月上映的电影,记得看这部剧的时候,我还在上学。那时候的我。很多时候都是在看科幻片,喜剧片,奇幻片,动画片不爱碰剧情片。因为剧情片都太长了。而且要很长时间你才能看懂,它在讲什么。嗯,有的时候看着看着就睡着了,都没有看完。但这部剧,我真的很认真,从头看到尾。他应该也属于是我反复看了5遍以上的。这部剧很励志。威尔史密斯的演技真的很棒,他将主人公诠释的很到位。人们常说,人生不如意之事,常有八九,在追逐梦想的过程中,也会常常在人生谷底,但坚持和努力,总会等到幸福到来,感兴趣的朋友不要错过哟。 第三部,《幸福终点站》,喜剧片,2005年1月上映的电影,这部电影是在想到刚才那部幸福来敲门时,想到的,嗯,这部电影我也看了至少好多遍。这部剧的题材来源于真实事件。等我看过好多遍之后,仍然不敢相信现实生活中会有一个像主人公维克多那样的人,默默的在机场候机大厅等了那么久。在现在这个快节奏的生活中,我们常常是不愿意等待的。这部影片讲述了等待讲述了承诺。。。很多很多。是一部值得细细品味的经典之作。对了,这部剧是出自斯皮尔伯格之手。但我看的时候并不知道,是看过很久之后才知道的。 第四部,《蝴蝶效应》,怎么说呢,很多平台把它归为剧情片。我觉得它更是一部悬疑科幻片。2004年3月上映的电影。我们常常说世上没有后悔药,但每当遇到后悔遗憾的事情时,又常常会想,如果当时。。。结局会不会不一样,现实中真的没有那么多如果,但在这部剧里面,主人公是拥有如果的,但即便主人公一次又一次的回到过去,不同的时间点,希望重新来过。。。嗯,好像有点剧透了。。。好吧,说回到正题,在这部剧之后,也有出系列电影。但我始终觉得,还是第1部比较经典。如果没看过的朋友,一定别错过,抽时间看看吧。 第五部,《七号房的礼物》,喜剧片,2013年1月上映的韩国电影。身边有挺多人不喜欢看韩国电影的。嗯,但这部影片在推荐一个朋友看后他居然看哭了,反复告诉我出乎他意料的好看。其实故事内容讲的很简单,是父爱亲情。但看这部剧真的很悲喜交加,很打动人心。同题材类型的,其实还有一部更早时期的,《我是山姆》,2001年上映的。但这两部电影无一例外都像我们展示了,父爱是纯粹的。如果打算看,记得备好纸巾哦。 第六部,《美丽人生》,剧情片,1997年底上映的电影。我还记得是在某一个无所事事的下午。我在实在没有想看类型电影的情况下,无奈选择了不爱看的剧情片。嗯,当时觉得看名字这应该是一个很美好的故事。。。但看过之后发现其实不然,而且它带给内心情愫,沉重地久久不能平复,一直在不停的流眼泪。同题材的,让我印象深刻的还有一部《穿条纹睡衣的男孩》。这种发生在特定时期的故事,真的很耐人寻味,任何的情感在那个时期都显得更加的弥足珍贵。 第七部,《盗梦空间》,科幻片,2010年9月上映的电影,这部电影怎么说呢,印象深刻是因为第1遍完全没有看懂,直到后面2刷3刷才明白讲了个什么,它让我感觉自己好迟钝(写到这儿好想放个表情包呀,捂脸的那个表情),可能也正是因为这样。以至于我现在对这种烧脑的电影欲罢不能,沉迷其中。如果想要看烧脑的,这部很经典,个人认为它绝对算是必看的。 第八部,《萤火虫之墓》,动画片,1988年4月上映的电影,为什么要提这部电影呢?因为它真的是我看过的动画片里面又老又惨的,以至于看过这么多年之后,每每想起印象深刻的动画片,我一定会想到它,而且我还是会像刚看完时一样,后悔为什么要看这部电影。真的拍的很好,只是,太揪心了,为什么一部动画片要拍成这样,那对兄妹真的太惨了。故事的内容太过真实也太过现实了。不过自己想看那就看吧,但不要带小朋友看哦。 第九部,《僵尸新娘》,动画片,2005年10月上映的动画片,这部电影我应该是在0809的时候看的,当时像这种黑色题材的动画片记得还有一部《鬼妈妈》,因为有些地方太过恐怖,不太适合小朋友看。不过真的内容都很好,引人深思,值得反复观看细细品味。 第十部,哎,这么快就第十了?感觉还有好多好多经典之作,要不耍个赖皮吧,就不细说具体的了。其实很多系列电影也拍的很经典,比如,《夺宝奇兵系列》,《黑客帝国系列》,《星球大战系列》《哈利波特系列》,《指环王系列》,《侏罗纪公园系列》,《加勒比海盗系列》。。。。太多了就不一一列举了。总之,一个时代会有一个时代经典的电影,一个演员会有他最经典的作品。十部真的很难抉择。
写完这篇回答突然觉得自己。我可能这几年真的没有干太多正经事。但看了很多正经的电影。嗯,我喜欢看电影,也喜欢分享电影。如果你正在剧慌,不知道看什么,欢迎关注我,问我哟。
二战中有哪些有趣的梗?
老萨谈舌尖上的抗战--拯救了二战的美国午餐肉
本文章为萨沙原创,如果转载请务必注明
萨沙平时整天瞎忙,很少去逛超市。今天带着小朋友去超市购物,无意中发现有梅林午餐肉罐头卖。当时很激动,买了一罐回去。记得老萨小时候,只有过年过节或者有远客来家里的时候,才会放上一盘梅林午餐肉,绝对是珍惜的食物了。那时候觉得午餐肉非常好吃,恨不得天天都吃一罐。但这次买的梅林午餐肉,却让萨沙极为失望。味道和小时候差不多,吃起来已经根本谈不上美味了,而类似于廉价的火腿肠,吃不出肉味。废话少说,来谈谈二战时期的午餐肉,以及同中国抗战的关系。
新概念食品午餐肉
午餐肉到底是什么?是一种罐装压缩肉糜。所谓肉糜,就是被打碎的肉,混合淀粉、食盐、香辛料、亚硝酸钠和少量的水。
午餐肉罐头和传统的猪肉火腿罐头,是有很大不同的。最直接不同就是,猪肉火腿罐头是成块的猪肉,添加的东西很少,吃上去基本还是猪肉的味道。但午餐肉罐头则是肉糜,肉只占其中一部分,大部分是淀粉,吃起来是淀粉的味道。
美国历史上,压根没有午餐肉的概念。
美国人的饮食,以偏重肉类为主,强调肉类的纯粹和新鲜。介绍美国饮食的书中写道:美国饮食的特色是“粗狂实在”,食用新鲜的原材料,不靠添加剂,调味剂,食 物保持原汁原味,烹调的过程不拖泥带水,无论是烤、煎、炸都没有很复杂的做工,也不讲究细火慢炖,没有太多的花俏装饰。只要放在盘子里的食物都能吃下肚 里,痛痛快快、实实在在地吃个饱。美国食物的主要结构是一二三四制,如同三角形状,最主要的一是牛肉,二是鸡、鱼,三是猪、羊、虾,四是面包、马铃薯、玉 米、蔬菜。
对于美国人来说,吃饭就是扎扎实实的吃点肉,其他都是搭配。一块优质的猪扒牛扒羊扒鱼排,比什么都重要。19世纪最后10年,美国经济已经跃居世界第一,人民生活也有很大改善。对于一个勤恳的美国工人或者农夫来说,每天都吃一顿肉并不算什么。美国人每周吃一块优质的牛排,也不算是什么奢侈了。
遗憾的是,上个世纪30年代世界经济危机到来,改变了一切。约四分之一的美国男性劳工失业,仅能依靠失业救济金维持全家最基本的生活开销。不失业的家庭中,收入也锐减了百分之四十。
对于很多美国事业家庭来说,一块面包、一些廉价的蔬菜就是一顿美餐。而且这些面包往往买的是隔天,而不是当天烤的新鲜面包,这样可以偏一些。当时美国时代周刊上写到:城里的孩子妈妈在码头上徘徊等待,一有腐烂的水果蔬菜扔出来,就上去同野狗争夺。蔬菜从码头装上卡车,她们就跟在后边跑,有什么掉下来就捡。中西部地区一所旅馆的厨师把一桶残菜剩羹放在厨房外的小巷里,立即有十来个人从黑暗中冲出来抢。人们还看到,有人全家走进垃圾堆捡骨头和西瓜皮来啃。
平时的日子可以将就着过,但到了圣诞节、复活节、家庭成员的生日怎么办?美国的主妇们彻底犯了愁。原本这些节日都必须庆祝,吃一些新鲜的肉类。可是,现在连面包都快要吃不上,哪里有钱去买肉呢?
这种窘迫的悲剧,却让午餐肉脱颖而出。
地处美国明尼苏达州奥斯汀市的荷美尔食品公司(Hormel Foods, LLC),创建于1891年。这家公司开始是专门经营猪肉销售的食品企业,出售整猪、火腿和香肠制品。公司规模中等,并不算什么一流企业。
在20世纪初期,荷美尔食品公司在同美国肉类巨头的竞争中,逐步败下阵来。公司的董事们反复研究,认为几大巨头控制了美国传统的猪肉市场,荷美尔食品公司难以争取到大的市场份额,必须另外想办法。
此时,正巧遇上了1929年美国大萧条。企业领袖精明的看到了商机,尤其是公司创始人的儿子杰伊·荷美尔。
杰伊·荷美尔认为,这种困境之下,传统的猪肉销售必然遭受极大打击,却是低端猪肉商品的好机会。
猪的各部位价格不同,对于美国人来说,猪肩膀肉用处不大,一般以低廉价格销售。杰伊·荷美尔决定就用这种肉,制作成廉价的罐头销售。
杰伊·荷美尔认为,这种罐头是大萧条时期的救世主,一定会畅销。谁知道,这种叫做荷美尔五香火腿的罐头投放的第一年,在市场上遭遇惨败。
改变一个国家的传统饮食习惯是极为困难的,美国人根本不接受这种怪模怪样的食物。
老萨扯几句题外话。看过李安电影的人都知道一个菜:左公鸡!李安好几部电影里面都有这个菜,似乎是中餐顶尖菜肴的代表。左公鸡全名称为左宗棠鸡,是一道色香味俱全的湘菜。左宗棠鸡的发明人是彭长贵,是一个著名的湘菜大师。有意思的事,1973年,彭长贵前往美国发展,在纽约曼哈顿东44街开设彭园餐厅,依靠的主菜就是左公鸡。这道菜在美国大受欢迎。一次著名建筑师贝聿铭邀请前美国国务卿基辛格到彭园用餐,基辛格甚为喜爱,后来经常前往。每次基辛格赴彭园,维安人员都基于安全考量将整家餐厅包下,结果形同彭园的免费广告。基辛格特别喜爱左宗棠鸡这道菜,加上ABC电视台报导此菜的特别节目,使此菜在美国声名大噪,ABC并在随后短短数天接到1500封来信索取食谱,各地中菜馆纷纷推出,成为美国人认知中最著名的中国菜之一。
彭长贵的餐馆,也成为美国最著名的湘菜餐馆。有意思的事,在美国大获成功以后,彭长贵曾回到湘菜的老家长沙开设彭园餐厅。让他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在美国餐饮界首屈一指的彭园餐厅,并不被真正的湖南人接受。以这道左公鸡为例,其实为了迎合美国人的口味,将单纯的辣变为甜酸辣。湖南人对此极不适应,认为这不是湘菜,彭园餐厅在长沙惨淡经营1年就很快倒闭。
道理就是这样,美国人也一样。
况且,当时荷美尔五香火腿罐头价格虽便宜,因使用猪肉较多,罐头比较贵,失业家庭仍然承受不起。加上罐头没有太多防腐措施,肉的颜色灰暗,看起来像腐烂的肉,让人一看就毫无食欲,几乎上不了餐桌。
最关键的是,自称为荷美尔五香火腿,其实里面压根就没有火腿。有些客户当作火腿肉买回去,一吃发现根本没有火腿的味道,下次就不会受骗了。
第一年市场的惨败,迫使杰伊·荷美尔进行改变。
杰伊·荷美尔认为首要的就是降低成本。
猪肩膀肉虽便宜,制造罐头也需要购买很多设备和工人投入,这样一来,猪肉价格的优势就被冲抵了。
考虑再三,显然只有一个办法解决。杰伊·荷美尔决定大量加入淀粉,猪肉仅仅占其中一小部分,这样就可以有效降低罐头成本。这样一来,罐头的热量很高,价格却为普通猪肉的三分之一,仅仅卖40美分。
至于保质期短,肉的颜色难看,只能用一个办法解决,就是加入亚硝酸盐。这可以大大增加保质期,还可以让肉保持一种鲜肉的色泽。自然,亚硝酸盐有毒,控制在微量即可保证大体对人体没有什么伤害。
这些问题都解决了,下面还要考虑改名字。本来就不是火腿,不能随便谎称就是火腿肉。公司向社会征集方案,同时也是一种广告宣传。最终,还是一个小演员肯尼思·达格纽(荷美尔公司副总裁达格纽的哥哥)提出了一个好创意。
他提出用‘猪肩肉加火腿,(shoulder of Pork And haM)的缩写SPAM作为新产品的商标,获得了荷美尔公司100美元的奖励。
这种罐头也曾销售到中国,主要是为西餐的材料。当时中国人吃西餐基本都是午餐,于是给它起了个名字叫做午餐肉。重新包装且廉价的午餐肉重新投入市场以后,逐步被美国人所接受。
到了1940年,百分之七十的美国家庭曾经吃过午餐肉。
这种肉最大特点就是便宜,远远低于鲜猪肉价格,还有猪肉的热量。很多美国失业家庭,就买这种标明为猪肉,其实是一种肉糜的廉价罐头回家。味道和真正的猪肉有差别,至少也是吃肉了。相比之前吃面包和廉价蔬菜来说,这已经是很大的享受了。
于是,午餐肉作为美国一种低档次的肉类代替物,开始流行起来。美国中产阶级社会和上流社会,也曾一度流行过午餐肉野餐,不过是偶尔尝个新鲜。这种罐头,基本还是在平民中流行。
午餐肉终究是特殊时期的特殊商品!随着美国经济的逐步好转,午餐肉的销售量会剧减,甚至会逐步沦为可有可无的东西。
-----------------梅林午餐肉说是最正宗的,其实淀粉含量也非常高。老萨买的梅林午餐肉罐头,打开可以看到基本就是肉糜!
午餐肉罐头成为美军主力食品
有意思的是,战争改变了一切。
1937年,美国陆军认为全面的世界大战很有可能在几年内爆发,开始做军事上的备战。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备战的首要部门就是军需部。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式,美国基本没有准备。他们的主要武器不全,到了法国才开始补充,装备了大量的法制武器,其中诸如绍沙轻机枪之类其烂无比。
好在美国国力惊人,他们后来者居上,为美国大兵提供了全世界最好的军队给养。在供应正常的时候,美国大兵每天除了肉类、面粉和豆类之外,还有土豆、梅干、炼乳、黄油、糖果和4支香烟。从1918年8月11日上午8:15的记录可以看到一个有代表性的日补给申请:125万个西红柿罐头、100万磅糖、75万个肉丁土豆罐头、60万个咸牛肉罐头和15万磅干豆。
除了这些战地补给以外,士兵随身携带一份应急口粮,包括:1磅罐头肉、1磅面包干、1盎司咖啡和3盎司糖,约1公斤重量。
只是,这些都是补给线稳定的情况下,而战时很难保证这点。在很多时候,士兵们只能吃着五花八门的拼凑军用食品。战争刚刚爆发时,由于没有准备,美国陆军紧急将生产于50年前南北战争前生产的腌肉干,送到前线。
美国水兵们对这种腌肉痛恨无比,认为他们是比德国鬼子更可怕的敌人。这种肉,在今天就是标准的僵尸肉。由于保存时间太长,腌肉坚硬无比,吃之前要用刀用力切成一片片,靠牙齿是不行的。
美国水兵们为了表示自己的不满,居然将腌肉干雕刻成军舰状,打磨光滑,然后涂上油漆,挂在舱内的梁上。这种艺术品让美国海军高层哭笑不得,也被媒体强烈抨击。
同一个坑,不能连续跌倒两次。
美国军需部认为,要保证士兵的正常热量消耗,每天应该在午餐和晚餐都吃肉类食物。
不过,战场能否搞到鲜肉是没把握的,必须大力发展肉罐头作为军粮。
当时美国军需部继续要一种廉价的罐头肉类,来装备美军部队。
这种肉类第一需要有很高的热量,可以弥补士兵每天大量的身体消耗;
第二,必须要廉价,以便大量购买;
第三,就是需要一定的保质期,最少需要存在三年作用,还要易于携带。
以上都是军用品的基本要求;放在最后一位的是,这种罐头吃起来至少不会让人作呕。
对于这四点要求,最符合的显然不是美国现在流行的牛肉罐头,猪肉火腿罐头,羊肉罐头,鸭肉罐头,甚至火鸡肉罐头。
相比这些价格较高的罐头,午餐肉罐头要便宜的太多。
美国军需部毫不犹豫的将午餐肉选中,作为美军主力制式罐头。买一罐牛肉罐头的钱,可以买三四罐午餐肉罐头,傻瓜也会选择后者。
不过需要说明的是,虽然著名的K级口粮等战时口粮中有午餐肉罐头,但绝大部分午餐肉罐头是作为非紧急时候的补给,也就是B级口粮,而不是战斗补给的。
美国的军粮主要是B级,C级,K级和D级口粮。D级口粮是巧克力,C级K级口粮都是以罐头为主,是前线作战时候士兵们自己携带的口粮,是所谓应急口粮。兄弟连中,101空降师的E连空降诺曼底时,每个人携带3天份量的K级口粮。
这种都是冷食,可以直接冷着吃。自然,也可以给罐头加温食用。
一般非战斗期间,部队不会吃这些口粮,而会集体供应热餐,也就是B级口粮。B级口粮一般是美军野战厨房,用鲜肉或者半成品罐头肉制作,然后送到部队里。
美军作战的欧洲,北非等地,不是因为战争破坏,就是本来就很贫穷,搞到新鲜的肉类是很困难的。况且,美军在欧洲的数量巨大,仅仅诺曼底登陆的美军就超过百万,靠法国荷兰的小镇供应也是不现实的。
即便能够买到,鲜肉难以长时间保存,必须立即食用,这样就极大的增加了后勤部门的压力。
于是,鲜肉自然让位给午餐肉罐头。几乎所有的热餐里面,都有这种午餐肉罐头。
在战争期间最高峰,荷美尔食品公司每周向军方交付1500万罐午餐肉。生产量巨大,公司24小时轮班,人休息机器不休息。而一墙之隔的屠宰场也一样忙碌,每天都要宰杀2万头肉猪,同时还需要向其他屠宰场购买大量猪肉。
在战争期间,午餐肉罐头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它的热量很高,完全可以满足士兵战时热量消耗。
每罐斯帕姆午餐肉重12盎司(340克),含42克蛋白质、12克碳水化合物和80克脂肪,能提供1020大卡热量,每日所需三分之一摄入量的盐。
众所周知,士兵在非战时每天消耗热量不过2000大卡,即便战时,也不过消耗4000大卡。
换句话说,中午和晚上两个午餐肉罐头,就可以完全补充非战时的热量消耗。自然,普通美军士兵不可能一天支吃两个罐头,还有大量的饼干,麦片,葡萄干,水果糖,果酱,可可饮料粉和褐色牛奶糖等。
以午餐肉罐头为主的这种军用口粮,一天的热量高达4300大卡,什么热量消耗都可以补充。
这种不起眼的午餐肉罐头,让美国大兵没有得营养不良,个个膘肥体壮。不过,午餐肉除了高热量以外,并不含其他的东西,是一种垃圾食品。如果常年吃午餐肉,会导致人虚胖,维生素缺失,会得很多疾病。
让美国军方没有想到是,美国大兵们对午餐肉罐头却仇恨到了极点。
大萧条时代此时早已过去,美国经济大体就完全恢复了。美国大兵来自于社会各阶层,基本的饮食还是都挺不错的。在这些小伙子看来,只有牛扒猪扒这些扎扎实实的肉,才算是肉。所谓的午餐肉罐头,是大萧条时期无可奈何的垃圾食品。现在经济已经好转,谁还吃这种玩意。
况且,这些小伙子们也是美国国内选拔出来的优秀青年。他们认为自己为国家卖命,至少有资格吃美国普通家庭的食物吧,怎么用这种廉价垃圾食品来打发他们。
萨沙看过一个美国老兵的回忆录,写的颇有意思。
这个老兵回忆午餐肉罐头,完全是魂不附体:欧洲很多小镇都毁于战火,居民不知道逃到哪里去了,连面包都买不到。无奈之下,我们一日三餐吃的都是罐头午餐肉。 连里的伙夫,将午餐肉同各种乱七八糟的东西一起煮,最终就成为一种肉糊糊。不管配菜怎么变,都没有别的味道,就是午餐肉味。午餐肉这种东西,吃起来根本就不是肉,而是一种肉酱面粉味,难以下咽。这种东西,如果平时野餐或者没空做饭时候,偶尔吃一次还是可以的。如果天天吃这种东西,正常人是绝对受不了的。以我们为例,后来只要闻到大锅里面午餐肉的味道,就食欲全无,几乎要吐了。吃了1年多午餐肉,我的战友们都有一种午餐肉恐惧症。以为我例子,退伍以后的40多年,我从来没有吃过午餐肉。即便在超市中看到这种肉,立即转头就走,看都不想多看一眼。
美军最著名的一个午餐肉的段子,是关于艾森豪威尔的:二战结束后,德怀特·艾森豪威尔有一次偶然碰到了荷美尔公司的总裁。艾森豪威尔斟酌了一下,诡秘地笑着说:在二战当中,我和其他几百万大兵一样.吃了我那份午餐肉。我必须坦白,我对它有过一些不厚道的评论——当时我真想枪毙了你们。现在想起来,你知道,无论如何,我得感谢你们的斯帕姆午餐肉。不过,作为前任总司令,我想你们唯一的罪过是-你们送来的太多了,似乎永远都吃不完。
更有意思的是,不单单是美国人,中国的看法也差不多。
----------------------美国午餐肉罐头品牌其实很多,但SPAM无疑是最擅长宣传的,它的广告众多。
午餐肉在其他国家的影响力
抗战初期,国军曾经采购过一小批美国午餐肉罐头,并没有装备部队,主要作为一种战略储备。国军湖南老兵卿伯金曾经在淞沪会战,用重机枪击落了一架日军飞机。他的师长非常高兴,除了奖励给他一笔钱以外,还给整个团发了一堆罐头,其中就包括午餐肉罐头,让他们大吃了2到3天。
要知道,当时国军每天就是几两米饭和萝卜白菜,能够吃上肉就是很大的奖励了。但这个班的战士居然对午餐肉罐头不太满:这些罐头都不怎么好吃!
可见,这种午餐肉真的是不好吃。
国军尚且如此,美国大兵就更别说了。他们一致认为,这根本就不是肉,而是不知道用什么东西造出来的代用肉,人造肉,下水肉。
美国大兵都说:这个午餐肉公司,肯定是美国陆军某个将军的亲戚开的。
他们还说:这种肉是比德国人的子弹,流行的性病还要可怕的东西。
有意思的是,美国陆军可不会管什么好吃不好吃。战争的几年内,美军花费高达3.73亿美元,采购了7亿罐斯帕姆午餐肉。如果把吃光的午餐肉罐头连起来,可以绕地球两圈。
万幸的是,荷美尔食品公司对于午餐肉生产控制极为严格。虽然是廉价的罐头,利润很低,质量却毫不含糊。
就原料的选择上,病猪、配种猪、老母猪、黄膘肉猪,一律不会使用。选择猪肉上,严格选用猪肩膀肉,并不用价格更低廉的猪颈肉。为什么呢?因为猪颈上有淋巴, 而淋巴上面很可能有病毒和细菌。这种肉如果长期吃,容易让食用者得病!之后每个加工过程,都严守质量,所有的淀粉、水,研制时间,杀菌的温度等等严格控制,毫不马虎。
美军午餐肉质量很好,无论在北非的沙漠还是在苏联的极地,这种肉都保存很好,不会变质。
美国大兵对于午餐肉极为厌恶,其他国家却不是这样。
午餐肉罐头作为民主工兵厂的一部分,送到全世界各地,尤其是英国、苏联,也包括中国。
英国人在战时保守封锁之苦,不要说肉类,即便鸡蛋也变成了鸡蛋粉,蔬菜成为每家花园里种植的胡萝卜。坚硬的鳟鱼干,成为了英国人最常见肉类。著名的记者萧乾二战期间就在英国,他多年没有吃肉。停战以后,萧乾奉命去美国采访,刚刚入海关,第一件事就是和一群英国记者冲到餐馆,点了砖头一样厚的猪扒,大吃一顿。连吃了几周,这才逐步缓过劲来,不会见到肉就走不动路了。
在这种情况下,午餐肉罐头成为英国家庭的美食。英国餐馆大多关闭,只有少数高档餐馆工作,而他们供应的肉类,就是这种午餐肉罐头。在上流社会的聚餐中, 每个参与的人一般都会带一些食物交给女主人。如果客人能够带一罐午餐肉罐头,女主人就会极为高兴,这是最好的礼物了。
苏联人也极为欢迎午餐肉罐头。苏联已经饥荒横行,普通平民以土豆充饥勉强活命。在苏军中,每天的食物只是黑炭一样的黑面包,一些农村常见的圆白菜汤,最多还有一些鱼干。美国人提供给苏联肉类罐头78万2973吨之巨,占苏联生产的肉罐头总量的17%,其中绝大部分都是午餐肉罐头。
苏联士兵对午餐肉罐头极为喜爱,他们多将罐头和各种蔬菜、佐料熬成糊状,然后浇在黑面包上直接吃下。午餐肉罐头,大大提高了苏军士兵的体力,对苏军意义极大。在著名的电影《解放》中,一个苏军士兵甚至把午餐肉罐头叫做第二战场。
至于中国人,对罐头并不喜欢。
虽没肉吃,但中国人对于食物的新鲜看得很重。据统计,去年美国人均罐头年消费在 90 公斤左右,西欧约为 50 公斤,日本 23 公斤,中国仅为 1 公斤。
抗战中,美国曾经将一批午餐肉罐头运到缅甸前线,提供给中国驻印军。
驻印军官兵对这种罐头并不喜欢!之前他们吃的都是英国人提供的腌牛肉,猪肉香肠等等,都是扎扎实实的肉。他们吃的肉罐头,也是英国的牛肉罐头或者缴获日本 人的牛肉罐头!这两种罐头,前者很咸,后者很甜,但也是货真价实的纯肉!美国的午餐肉罐头,同这些牛肉罐头比起来,就是一个天一个地。
----------------美军也好,国军也罢,都吃过不少午餐肉罐头!
倒是1945年中印公路开通以后,一批午餐肉罐头运到中国国内,交给国军部队,才有完全不同的评价。国内的国军战士基本一个月吃1到2次肉,这个肉不是大块肉,而不过是肉丝或者肉末。主食一天只有1斤多米,副食就是白菜豆腐,根本不够吃。根据美国军官检测,中国国内的士兵,基本百分之百严重营养不良。尤其抗战后期,人人身体衰弱。在著名的常德会战中,后来五大主力之一的18军曾经奉命连续急行军,攻击日寇。没想到,急行军期间生病掉队甚至死亡的士兵,和作战伤亡差不多。打仗的时候,国军官兵体力不支,冲锋都追不上日军撤退,战果不佳。为什么?就是因为身体太差,长时间都有热量的大亏欠,身体的脂肪基本都消耗光了,体质极差。
那么,本来吃萝卜白菜和粗米饭的国军士兵,现在居然能够吃上午餐肉罐头,自然是狂喜不已,高兴的手舞足蹈。
在这些士兵眼中,这种午餐肉绝对是无上的美味。只是,由于运入的罐头很少,能够吃上午餐肉罐头的,基本都是国军的主力部队,而且也是偶尔吃一顿而已。
午餐肉罐头,也是中国抗战的一个功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