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力斯诺克,小丁丁俊晖今年获得冠军的机率有多大?
与塞尔比的这场大奖赛半决赛,丁俊晖经受住严峻的考验。双方一直处于犬牙交错你追我赶的状态,在塞尔比防守不断施压的情况下,丁俊晖沉着应战,打出一杆破百和四杆50+,防守战丝毫不落下风,尽管错失赛点依然在决胜局展现出大心脏本质,6-5力克对手本赛季第二次打进大型排名赛决赛,将与奥沙利文争夺冠军。丁俊晖此前与奥沙利文交手19次,5胜11负3平战绩上处于下风,不过最近一次碰面去年世锦赛1/4决赛,丁俊晖13-10击败奥沙利文。
与塞尔比的这场大奖赛半决赛,丁俊晖经受住严峻的考验。双方一直处于犬牙交错你追我赶的状态,在塞尔比防守不断施压的情况下,丁俊晖沉着应战,打出一杆破百和四杆50+,防守战丝毫不落下风,尽管错失赛点依然在决胜局展现出大心脏本质,6-5力克对手本赛季第二次打进大型排名赛决赛,将与奥沙利文争夺冠军。丁俊晖此前与奥沙利文交手19次,5胜11负3平战绩上处于下风,不过最近一次碰面去年世锦赛1/4决赛,丁俊晖13-10击败奥沙利文。
丁俊晖此前与奥沙利文交手19次,取得5胜11负3平的战绩。尽管交手战绩落于全面下风,但丁俊晖仍有在重量级赛事中击败过奥沙利文的宝贵经验。2006年北爱尔兰杯决赛,丁俊晖9-6拿下当时如日中天的奥沙利文,成就20岁前三冠伟业。2017年世锦赛1/4决赛,丁俊晖13-10力克奥沙利文,那也是双方最后一次交手。此外丁俊晖还有三次击败奥沙利文的经历,不过都是在邀请赛中,分别是2007超级联赛小组赛,2010超级联赛第八站决赛及2011超级联赛小组赛决赛。 总体而言,奥沙利文目前更占上风,不过赛季至今他手握三冠,本届大奖赛到目前为止也是状态颇佳,轰出七杆破百剑指赛季第四冠,但丁俊晖打到决赛也有四杆破百,进攻状态丝毫不逊火箭。无论如何,这场大奖赛决赛都是可以被足够期待的,局面肯定是相当开放的,不会出现与塞尔比比赛时这种拖沓的场面,非常有利于双方发挥。大奖赛决赛将采取19局10胜的赛制,获胜的一方将拿到10万英镑冠军奖金,丁俊晖如果能够击败奥沙利文,排名上就将超越对手升至第二,第14冠也将超越目前与自己并列的塞尔比、罗伯逊,成为80后排名赛第一人。而奥沙利文若笑到最后,将是生涯至今首次单赛季夺取4冠。
丁俊晖和奥沙利文19次交手记录:丁俊晖5胜11负3平2005大师赛四分之一决赛 奥沙利文6:2丁俊晖
2005超级联赛小组赛 丁俊晖3:3奥沙利文 2006北爱尔兰杯决赛 丁俊晖9:6奥沙利文 2006超级联赛小组赛 丁俊晖3:3奥沙利文 2007大师赛决赛 奥沙利文10:3丁俊晖
2007世界锦标赛首轮 奥沙利文10:2丁俊晖 2007超级联赛小组赛 丁俊晖4:2奥沙利文 2008超级联赛小组赛 奥沙利文6:0丁俊晖 2009上海大师赛1/4决赛 奥沙利文5:3丁俊晖
2010超级联赛小组赛 丁俊晖3:3奥沙利文 2010强力斯诺克决赛 奥沙利文572:258丁俊晖
2010超级联赛第八站决赛 丁俊晖3:1奥沙利文
2010超级联赛总决赛决赛 奥沙利文7:1丁俊晖
2011超级联赛小组赛决赛 丁俊晖3:1奥沙利文
2012大师赛首轮 奥沙利文6:4丁俊晖
2013冠中冠1/4决赛 奥沙利文6:5丁俊晖 2014威尔士赛决赛 奥沙利文6:3丁俊晖 2014冠中冠半决赛 奥沙利文6:4丁俊晖 2017世锦赛1/4决赛 丁俊晖13:10奥沙利文
火老师还是很欣赏小丁的 就让我们一起期待丁俊晖顺利夺冠。
丁俊晖状态低迷本赛季三次一轮游?
丁俊晖单赛季一轮游最高纪录为6次!本赛季截至北爱尔兰公开赛为4次一轮游,有望打破6次的个人历史记录!
本季赛第1次:这里要纠正一下题主3次一轮游的说法,因为上海大师赛丁俊晖6-2赵剑波赢的是外卡赛,上海大师赛为16+8的邀请赛制,其实丁俊晖首轮的对手是尼尔-罗伯逊,当时丁俊晖3-6罗伯逊吞下赛季首次一轮游的苦果。
本赛季第2次:在广州中国锦标赛中丁俊晖虽然艰难拿下资格赛,但正赛首轮对阵赵心童竟然以3-5败北,继去年中锦赛4-5袁思俊之后再次在中国德比中失利,同时结束“内战”11连胜的纪录,看来广州并不是丁俊晖的福地。
本赛季第3次:在世界排名跌出前16之后丁俊晖突然宣布报名参加英格兰公开赛,然而参赛的决心并没有带来最终胜利,128人大混战中首轮3-4惜败48岁老将太空人多米尼克-戴尔。
本赛季第4次:同样在英国本土系列赛128人赛制的北爱尔兰公开赛中,丁俊晖输的更加离谱,竟然2-4输给44岁世界排名垫底的“职业赛新人”大卫-利里,送对手职业赛首胜的同时自己来到第4次一轮游。
再来回顾丁俊晖2011/12赛季的单赛季6次一轮游:
第1次:澳大利亚公开赛2-5斯图亚特-宾汉姆
第2次:上海大师赛3-5马丁-古尔德
第3次:大师赛4-6罗尼-奥沙利文
第4次:德国大师赛3-5于德陆
第5次:世界公开赛1-5金龙
第6次:世锦赛9-10瑞恩-戴
加上强力斯诺克和单局限时赛,丁俊晖当赛季一轮游的次数达到惊人的8次,但2011/12赛季虽然多次一轮游,同时也闯入中国公开赛半决赛,拿到冠军联赛冠军组的冠军,杀入超级联赛决赛,拿到威尔士公开赛冠军,悲惨中还是有所安慰的,最最关键当时的丁俊晖技术和心理都处于上升期,没有下降的趋势,直至后面几个赛季达到巅峰!
那么现在的丁俊晖怎么了?
我在11月11日的问答“现在丁俊晖在世界斯诺克是啥水平?”中详细分析过,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看看,文中提到“技术水平的下降直接导致竞技水平下降”,至于技术水平为什么会出现断崖式下滑?这其中的原因我相信只有丁俊晖自己知道了,我们分析再多也只是猜测,但技术的下降确实是客观事实!
因此丁俊晖怎么了?只有一个回答——技术下滑了!我曾经和很多网友一样做过很多无畏的猜测和主观臆断,虽然不无道理,但发现最终这些因素都是间接因素,技术下滑是最终的直接因素!
还能看到当年神勇的丁俊晖吗?
对于中国球迷来说当然希望丁俊晖还能复苏,但有很多历史规律是很难被打破的,比如亨得利36岁之后没获得过任何冠军,比如老怀特30岁之后只拿过一个冠军,而现在的丁俊晖接近33岁,好在我们看到了75三杰神一般的存在,好在我们看到了80四虎的厚积薄发,这些现象似乎证实一点——现代斯诺克的生涯巅峰期在不断拉长!
这对于丁俊晖和我们来说是一个好消息,丁俊晖还是有机会的!至少还能拼个5~10年不成问题,但问题的根源就在于丁俊晖自己如何掌舵未来这5~10年的方向,倘若依旧像近两个赛季这样没有足够专注斯诺克本身,那么一切都是空谈!未来的道路只会是不断的一轮游,跌出前16,跌出前32,保级失败……直至退役!
其实对于现在的丁俊晖来说,与其浑浑噩噩无法专注斯诺克,还不如清风拂袖暂别斯诺克,适当的沉淀也许会带来更强的自己!
因此还能看到当年神勇的丁俊晖吗?理论可能,等待!
关注#聊个芝麻球#,专注台球资讯与评论,图源来自网络,如涉侵权请联系删除!
为什么还是培养不出创新型人才?
创新型人才一直存在,就像千里马常有,关键是伯乐在哪里?
每年上千万大学生,会有很多创新型人才,有些人天赋异禀,自带光环,也是妥妥的天才。
然而,有些因素是人力无法改变的,也是阻碍创新型人才施展能力的限制因素。
第一,制度因素。
每年上千万大学生,想想就知道,就算选拔任用一批创新型人才也是有的。
但是,怎么选择,如何最大化的让人才施展能力,这才是关键。
你能想象,同样是足球,同样是一个足球队,欧洲各国给予优秀运动员怎样的对待。
为什么有的俱乐部有大量球探,去世界各地寻找有潜力的球员,然后加以培养,发掘出了大量世界级的球星。
然而,有的俱乐部只知道买球星,不怎么关心寻找有潜力的球员。
就连足球俱乐部也有对人才的区别对待,更不用说复杂的社会治理体系下,对于创新型人才的区别对待了。
有些人才因为制度因素,根本不会有机会施展能力。
第二,社会需求。
第二次世界大战,导致军工科技爆发,一系列复杂的高新技术被开发出来。
社会需求,导致在某一领域出现创新型人才的案例也很多,有需求就会让更多的人力和物力集中,导致更多的创新型人才在单一领域大量出现。
如果一个社会,基本不需要技术创新,只是一味守旧,不去创新,还限制创新,那么,就算有几百亿大学生,也很难让更多的创新型人才施展能力。
你觉得亨得利和奥沙利文谁更优秀?
关于斯蒂芬·亨德利与罗尼·奥沙利文到底谁才是最伟大球员的讨论,即使在亨德利退役7年后也从未停止。不管你把票投给谁,不可否认的是亨德利真正的展现出了“统治力”,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统治着这项运动。反观奥沙利文,从亨德利到75三杰再到塞尔比特鲁姆普,在奥沙利文辉煌的职业生涯中,这些人从未甘心做“背景板”,时时刻刻刷着存在感。
这个问题没有绝对正确的答案,就好比我没有经历过亨德利的时代,所以无法评判。近日,笔者翻阅了一些年代久远的资料,在“考古”时偶然发现了一项十分恐怖的记录,再一次刷新了笔者对皇帝的认知,或许,我们都低估了那些年皇帝的统治力。
在1990/91赛季的欧洲公开赛、世界锦标赛、大奖赛、亚洲公开赛、迪拜精英赛、英国锦标赛,1991年的精英赛(Classic)和英国公开赛(British Open)连续八站比赛中,史蒂芬亨德利创造了连续八站排名赛进决赛的记录,更是在亚洲公开赛、迪拜精英赛、英国锦标赛、精英赛(Classic)和英国公开赛中,连续五站夺冠!
人们常常在讨论丁俊晖的时候说到单赛季5冠的壮举,从而联想到亨德利也曾完成过,却没有太多人注意到,这五冠是在五站连续进行的排名赛中创造的,更没人注意到,在这五冠之前,亨德利已经连续三站进入决赛。
相比起世锦赛7冠、排名赛36冠等广为人知、至今仍被人津津乐道的记录,这件发生在30年前的事情几乎没人想起。但是它却能带我们穿越到1990年,更加直观的感受台球皇帝在那个年代的统治力,即使是一个群星闪耀的时代,亨德利的光芒也足够让其他人都黯然失色。
奥沙利文的伟大在于他的职业寿命长得惊人,在27年职业生涯中,他始终保持着顶尖的水准。那么亨德利的伟大则在于,在某个特定的时间点,他比“顶尖”还要顶尖,他站在金字塔的顶端,睥睨众生。尽管在40岁后状态快速下滑,但他曾经站在过任何人都未曾到达过的高处,就够了。
星球大战中的常规大型战舰有没有重型武器?
星球大战设定中其实有很多大型战舰,这些战舰有一个统一的称呼:歼星舰。歼星舰一词来源于早期引进自港台的《星球大战》漫画作品,原词是Destroyer,虽然这个单词在军事用语中是驱逐舰,但显然驱逐舰没有歼星舰杀伤力大,且星战后期作品出现的Super Star Destroyer巨大到已经不是用驱逐舰可以概括的了,因此歼星舰一词沿用至今。
比如比较常见的欢呼者级强袭登陆舰(Acclamator-class assault transport)——Star Destoryer的前无畏时代。752米长的欢呼者级强袭登陆舰不仅仅是一级战舰,更是之后数以百计的歼星舰的始祖。她由Rothana 重工业集团设计建造。在克隆人战争最为激烈的时期,每艘此类型歼星舰携带16000名旧共和国克隆人战士。欢呼者级强袭登陆舰的武装包括12门4联强力激光炮塔,24门激光副炮和四个多用途发射器。
而后来的帝国级歼星舰是星球大战中的超级武器,也是银河帝国的骄傲。歼星舰一般指的就是帝国级歼星舰。星球大战中帝国级歼星舰是帝国舰队最有力、最显著象征。也是银河帝国(皇帝是西斯)力量象征,按照设定,帝国级歼星舰除了战斗机之外,还拥有用以摧毁敌方战舰的12门增压镭射炮和4门重型离子炮。这些重炮中4门以双联炮塔形式布置在塔式舰桥两边。舷侧各有一个四联炮塔。增压镭射炮和离子炮装在五管炮座上,每个炮座有三个炮位,分别以2-2-1方式组成,可以锁定单一目标或多重目标,战舰上的强力武器可以只需要几个小时就能摧毁一颗星球的文明。
实际上,早期的星球大战电影中很少表现这种战舰的威力,主要是因为技术的限制,无法展现,在《星战前传3》中,借助电脑特技,曾经展现过这些歼星舰的作战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