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特舰队,俄罗斯是吞并克里米亚还是收复?
这个问题的视角非常好,俄罗斯是吞并克里米亚还是收复?可以说从不同的视角来看,这个问题就可以得出不同的答案。今天桃花石杂谈主要从历史的角度来看一看克里米亚到底曾经经历过什么。克里米亚——从远古到1783年
克里米亚的地盘虽然不大,但它经历过的历史,或者说它曾经的主人却复杂的无以复加。根据欧洲的古籍记载,克里米亚的沿海地区从很早就成为了希腊人的殖民地,而后来则先后随着东欧不同帝国的兴衰被罗马帝国、东罗马帝国、特拉比松帝国和提奥多罗公国所统治。总体上,克里米亚的沿海地区基本上长期处在希腊文化圈的统治之下,是一个希腊化地区。不过从公元13世纪开始,来自意大利的威尼斯和热那亚航海帝国也曾经先后控制了当地的一些海港,因此当地也曾受到拉丁文化的部分影响。
(古希腊人在克里米亚建立的城邦)
而与沿海区域相比,克里米亚的内陆历史就更加复杂了。曾经先后有斯基泰-辛梅里安人、桃里人、希腊人、罗马人、哥特人、匈人、保加尔人、钦察人和可萨人等统治该地,光从文化圈的角度就可以分成上古游牧民族、欧洲希腊-拉丁民族、北亚游牧民族和突厥民族几个类型。而在欧洲中世纪时期,克里米亚的内陆区域又是先落入了基辅罗斯之手,到了斯拉夫人的手里,后来又被蒙古金帐汗国占领,而金帐汗国崩溃之后,克里米亚又独立成为克里米亚汗国,成为了金帐汗国最后的余脉。
(克里米亚汗国)
而到后期,克里米亚汗国又成了俄罗斯和奥斯曼这两个帝国争夺势力范围的焦点,来自奥斯曼的土耳其人和来自俄罗斯的哥萨克人先后渗透进入克里米亚汗国,并为争夺克里米亚的主导权大打出手,后来俄罗斯在争夺中占据了上风,最终在公元1783年吞并了克里米亚全境。
俄苏时期克里米亚发生过什么?俄罗斯吞并克里米亚之后,先是在当地设立了桃里达州,之后又将其并入新俄罗斯省,后来又调整行政区域,将克里米亚地区定为桃里达省。不过在当时,原来建立了克里米亚汗国的克里米亚鞑靼人在克里米亚仍然是人口的主体。
(俄罗斯新俄罗斯省版图,克里米亚用橙色标出)
从公元1853年10月开始,克里米亚成为了俄罗斯和奥斯曼帝国争夺势力范围的战场,而在看到奥斯曼帝国无力抵御俄罗斯的攻势之后,英法和意大利的萨丁王国以及德国的拿骚公国也先后加入战事,帮助奥斯曼帝国作战。这场战争也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克里米亚战争,也被称为世界历史上第一场现代战争。此战以俄罗斯的战败而告终,但俄罗斯在克里米亚的统治却得到了维持。在战争中俄罗斯的传统盟国德国和奥地利并未出手相助,因此也导致战后俄罗斯和奥地利疏远。同时因为大量欧洲国家在战争中帮助奥斯曼帝国而不帮助俄罗斯,导致俄罗斯在克里米亚战争之后和整个欧洲的关系都出现了裂痕,其实在某种意义上也为20世纪俄罗斯革命之后和欧洲决裂打下了伏笔。
(惨烈的克里米亚战争场景)
克里米亚战争之后,大量俄罗斯人、乌克兰人、德意志人、犹太人和希腊人等民族迁入克里米亚定居,克里米亚鞑靼人的人口优势消失,此地开始成为了俄罗斯人和乌克兰人的天下。到十月革命之后,此地一度成为俄罗斯白军的重要据点,也多次发生极其惨烈的战役,最终此地的白军也和俄罗斯其它地区的白军一样,被红军所击败。内战结束之后,克里米亚成立了克里米亚苏维埃自治共和国,属于俄罗斯苏维埃共和国。
(1919年的欧洲地图,当时克里米亚被视为俄罗斯的一部分)
这种情况一直维持到了1954年,在当年苏联最高苏维埃宣布,因为克里米亚和乌克兰之间紧密的经济与文化联系,因此将克里米亚从俄罗斯划归乌克兰所有。而苏联解体之后,克里米亚仍然成为了乌克兰的领土。但俄罗斯黑海舰队的母港却仍然设在克里米亚地区,当时这种安排得到了俄乌双方的接受,但这种因为苏联解体遗留的问题其实从乌克兰独立开始就成了困扰克里米亚,乃至俄乌关系的大问题,各种不协调逐渐升级,最终在2014年导致了克里米亚的再次易手。
(今天的克里米亚,在俄罗斯行政区划中被分为克里米亚和塞瓦斯托波尔两部分)
所以从克里米亚的历史来看,它和乌克兰之间确实关系一直很小,直到1954年被苏联按照其内部“省界”调整的方式划归乌克兰。但苏联的解体就是按照省界来分割的,因此乌克兰在独立后占有克里米亚也有道理。不过明显在当地俄罗斯人和亲俄的人占据多数,因此在乌克兰发生政局混乱时通过全民公决的方式,俄罗斯又重新获得了克里米亚。所以整体上这是个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问题,未来如何恐怕也只能视俄乌双方的力量对比,乃至国际大形势的变化才能决定了。历史上东西方战争发生过几次?
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东西方的世界一直都存在互相的冲突与交融,又存在地缘和文化上的差异,战争现象可以说相当之多。
早期由于道路不通,东西方虽然已经知道了彼此的所在,但大规模的战争并不算多,走路都得穿越无数块地盘,怎么可能互相打的起来呢。
不过亚历山大偏偏却做到了这点,这位公元前300多年的马其顿国王,锻造了一支极为强大的军队,他率领着这支军队征服了一切“能看得到的地方”,连庞大的波斯帝国都给打得一败涂地。
亚历山大在最后的余生里,向东展开了历时10年的东征,从希腊一直到达了印度,建立空前规模的压力山大帝国,波斯人、巴克特里亚、粟特人等亚洲民族都臣服于其脚下。据说亚历山大的战略目标是“极东的中国”,结果他只打到了印度河流域。
在征服了一系列印度的城邦后,亚历山大渡过希发西斯河,准备向恒河流域进攻,但因为部下思乡心切,不愿再继续作战,他不得不在公元前325年停止了战争,随后回到了老家。前323年,亚历山大在巴比伦病死,至今留下许多“马其顿与秦军对上谁更强”的话题,同时期是秦孝公年间。
亚历山大之后,比较大的东西方战争应该算是汉朝赶走匈奴以后发生的事。匈奴人的一部分归附于汉朝,一部分则持续向西迁徙,这段时间从公元91年持续到290年,200年的迁徙令北匈奴在中国历史上彻底消失。但在欧洲历史中他们重新出现,以极快的速度消灭了位于西伯利亚西南欧亚分界线上的“阿兰聊国”(中国一些古代史书也称之为阿兰、阿伦、奄蔡、阖苏)。
按《史记》的说法,张骞通西域时阿兰聊有“控弦十余万”,而他们就这样让匈人给彻底覆灭了(实际上阿兰聊与北匈奴关系匪浅,具体事件拜占庭和波斯历史都有不同的说法)。
之后匈人一发不可收拾,这些游牧铁骑一头扎进东哥特人的范围,杀得血流漂杵片甲不留。东哥特的老国王赫曼瑞克率军抗敌,遭到全歼。继位的维席米尔整军再战,依然落得个被全歼的下场。东哥特就此完蛋,余部不是投降匈奴,就是跑到西哥特和巴尔干。
匈人将投降的东哥特人当做部族整合起来,然后作为前驱的炮灰仆从军使用,就这样,匈人的部队滚雪球一样膨胀,很快就干掉了大片日耳曼人、高卢人的蛮族势力,直接跑去进攻东、西两个罗马帝国。
有匈人在前面做初一,日耳曼、高卢等蛮族也开始对着衰落的西罗马大行掠杀,这导致西罗马不得不与匈人结盟,甚至还送出了罗马皇帝的姐姐给阿提拉和亲。在“沙隆战役”中,匈人终于战败,但他们随即马上转进攻击罗马,逼得教廷的教宗求饶才罢休。
匈人的战争将当时的罗马帝国撕得支离破碎,但453年,匈奴领袖阿提拉突然死去,这个蛮族帝国迅速开始了崩溃,日耳曼人、罗马人、匈奴人、高卢人、哥特人等各种民族互相杀得尸横片野,最后他们掠夺了金银、女人后各自散伙而去,西罗马就这样跟着灭亡了。我们从历史书上看到的“日耳曼人在罗马帝国的废墟上建立了自己的国家”,其实就是这么一段历史。
欧洲史关于匈奴人的记载也就此消失,从此匈奴这个民族不复存在。
1096-1291年,这次又轮到西方对东方发动进攻,在罗马教皇的支持下,西欧的封建领主、骑士们纷纷对中亚动起了心思,他们发动了长达200年的“十字军东征”。
十字军东征打着宗教的口号,实质是一场对中西亚的掠夺和殖民,各种西方骑士团和领主势力大行其道,对阿拉伯穆斯林进行了残酷的杀戮,占领了圣城耶路撒冷,建立了零零散散一大堆“十字军国”,然后他们炮火不停,接着又跑去攻击拜占庭帝国,打得山呼海啸,全忘了他们开始的出兵宗旨之一就是“帮助拜占庭人”。
十字军的作为受到了天主教、基督教的大肆颂扬,视之为浪漫史诗,但却受到伊斯兰教、东正教的大力批判。按照《耶路撒冷史》的说法,十字军完全就是群宗教疯子和强盗,他们可以在十字架下完成虔诚的祷告,然后转过身就展开屠杀,并将所有尸体堆成山一把火烧光,最后在灰烬中扒拉黄金。
十字军东征最后在阿拉伯世界的打击下失败了,连耶路撒冷城也回归了穆斯林的控制,大大小小的“十字军国”尽数覆灭。欧洲一些国王随后发动了数次新的十字军东征,但都以失败告终。
用恩格斯的话来说:“十字军战争期间,当西方的重装骑士们将战场移到东方敌人的国土之时,他们便开始打败仗,大多数场合都落得个覆灭的下场。”实际上十字军东征的军事和殖民入侵虽然失败了,但它令西方掠夺了很多东方的知识,也打开了社会的眼界,更促进了文艺复兴的诞生。
之后,蒙古人成为了东西之战的新主角,这段历史想必许多人都清楚,都会想到一代天骄成吉思汗。不过对西方战争的主角并非成吉思汗,而是他的孙子拔都。成吉思汗主要在进攻花剌子模之时打到了中亚,其中一部到达了黑海一带。
1235-1242年的“长子西征”是继成吉思汗西征后的第二次蒙古西征,也打开了蒙古人在西边的赫赫威名。成吉思汗的孙子拔都是这次西征的统帅,他们按照蒙古人“老家产留给幼子,长子出去开创新家业”的做法,带着一众王子和部族长子、万户长子等杀向了西边。
这次作战历时相当长,蒙古人将马蹄所到之处杀得尸横遍野。当时的俄罗斯尚处于“基辅罗斯”的公国联盟状态中,没几下就让蒙古人打趴,随后蒙古人杀向东欧,一路不断征服西方各王国和民族,也一步步深入到了欧洲。在对匈牙利的战斗中,蒙古人打得匈牙利国王贝拉四世抱头鼠窜,逃进了奥地利。
奥地利和波西米亚两国军队借多瑙河抵挡住了蒙军,然而,等到冬季多瑙河封冻,蒙古人踏过了冰河,一口气杀进匈牙利的格兰城,并咬着贝拉四世直到亚得里亚海边,还掠夺了帕拉托、卡塔罗两座城市。
因为突然传来窝阔台的死讯,再加上大军长时间征战损耗过大,拔都大军就此撤退,没有再深入欧洲境内。随后拔都于蒙哥死后,在罗斯区域建立了金帐汗国。
当蒙古人的统治逐渐开始土崩瓦解后,有一个被称为“跛子帖木儿”的突厥化蒙古人崛起了,这个察合台汗国的驸马爷建立了“帖木儿汗国”,在中西亚纵横驰骋。
帖木儿的武力十分强大,他压根不鸟各国使节,将包括明朝使节在内的多人关押并百般侮辱。他征服了叙利亚,随后又在安卡拉战役中大败奥斯曼土耳其,将这个当时正冉冉兴旺的国家打得一败涂地。帖木儿一生四处征战,打下了从小亚细亚到阿拉伯半岛的大部分地区,大明永乐皇帝朱棣,在他嘴中被称为“猪可汗”。
可笑的是,正是由于帖木儿对土耳其的战争,将本来已经完蛋的拜占庭从死亡线上捞了回来,又多活了许多年。帖木儿最后的目标也是中国,他积攒20万大军准备侵略明朝,结果病死在行军途中。有些文学将其描写为遭遇了锦衣卫的暗杀。
明朝时期中国的疆域被限制在东亚的范畴内,而彻底衰落的蒙古人也没有再向西前进。所以很长的时间内没有再发生东西方的对战。不过,土耳其奥斯曼帝国在此期间围攻君士坦丁堡并将之攻克,1461年,拜占庭的全部领土被土耳其占领,这也勉强能算算是东方又胜过西方一场。
再后面的历史说起来就比较丑了,无非是西方大航海时代的兴盛,以及随之而来的对东方的侵略,这个过程从海路开始,因此最早受到侵略的是阿拉伯人的海岸城市,随即欧洲人将爪牙伸向了东南亚地区,建立了一系列殖民地。
在这个过程中,由于中国的衰落,东亚、南亚地区几乎都不存在什么对西方人的抵抗,来自海洋的新形势扩张让东方人觉得很懵圈,等到发觉不对的时候,已经是几个世纪以后了。至于大清朝是怎样抵抗洋人的,我想这个不必多说吧?
中国衰落期间,日本成了个“小强”,他们很快也加入进了列强的队伍之中。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参与了对德的战争,与德国海军在海上发生了几起战斗,还围攻了青岛,打得德国人投了降。之后德国在山东的殖民地权益在巴黎和会上被转给了日本。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日本在战争中对敌了多个欧洲列强国家,太平洋战争一开始就打烂了美国的太平洋舰队,随后又干掉了荷兰、英国的东方舰队,还两次摧毁了来袭的英国Z舰队,侵吞了大量列强的殖民地,可谓将西方吊在南洋暴打。
不过日军最终还是失败了,工业力量上更强大的美国迅速翻盘,很快就将日本打入无底深渊。
在太平洋战争爆发之前,泰国与法国还发生过泰法战争,结果是受日本支持的泰国胜利,甚至法国还有小块领地被泰军包围封锁。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日本彻底歇了菜,各国的殖民地军队也纷纷回归。在划分势力范围的时候,得意洋洋的美军将朝鲜通过三八线割为两半,随后他们支持的李承晚南朝鲜与金日成政权发生了战争。
朝鲜战争前半段,朝鲜人民军势如破竹,一口气打到了釜山,杀得美韩军鬼哭狼嚎。但美军直接来了个仁川登陆,从朝鲜半岛的蜂腰部将人民军掐为两段,被打回原形的人民军很快就败退到了鸭绿江边。
这时候中国接受了金日成的求援,志愿军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几番血战,将美韩军打退到了三八线外,还一度占领了首尔。之后双方进行了长时间的武装对峙,最终美军无奈签订停战协议,中朝取得了胜利。
朝鲜战争之后是法越战争,中国支援越南人民进行了反法的战斗,将法国殖民者赶出了越南。
美国紧接着插手了越南事务,导致战争越盘越大。但依靠中国和苏联为后盾,越南在长时间的鏖战中将美国拖下了泥潭,最终美国不得不灰头土脸的滚出了中南半岛。
那么就到此为止了,老王应该还漏掉了许多东西,欢迎大家多多交流。
俄乌边境的哥萨克人认同自己是俄罗斯人还是乌克兰人?
从第聂伯河到顿河沿岸的富饶平原,土地肥沃,气候宜人,这里是古代众多强大民族崛起,消亡的地方。哥特人,佩切涅格人,保加尔人和鞑靼人,斯拉夫人都曾在这里经营。
但从15世纪开始,这片土地上最富有传奇色彩的族群只有哥萨克。他们上马精通骑射,便于冲锋陷阵,下马善于使用枪支。在18世纪以前,他们还经常制造小船,在每年夏季组织舰队越过黑海去劫掠奥斯曼土耳其人和克里木鞑靼人。(表演传统哥萨克骑射技术的现代爱好者)
哥萨克人崇尚自由,他们没有部落,也没有国家,更不是一个民族。他们说俄语或者乌克兰语,他们的祖先多数是第聂伯河沿岸的古代罗斯人,也可能来自南俄罗斯草原上失去土地,躲避债务的农民。
在17世纪以前,哥萨克人和土耳其人,黑海的威尼斯人,波兰人保持着复杂的关系。在当今的乌克兰人看来,这些活动在顿巴斯一带的哥萨克就是乌克兰人的祖先。当时,乌克兰这个词汇在俄语中的含义是“边疆”,一个亲切而模糊的概念。
直到1654年,哥萨克人的首领赫梅利尼茨基与沙俄罗曼诺夫王朝达成合并条约,加入了沙俄。这被看做是乌克兰与俄罗斯联合的开始。(哥萨克人)
沙皇俄国经常把哥萨克人作为他们开疆拓土的先锋,无论是与中亚地区骁勇善战的乌兹别克人,哈萨克人还是阿富汗人和蒙古人作战,还是在东方进攻西伯利亚和远东,又或者在西方与法国,德意志诸侯和奥斯曼帝国交锋,哥萨克人都不落下风。沙皇又赏赐他们土地,吸引他们去远方定居,也因此形成了除扎波罗热哥萨克之外的,捷列金,库班,西伯利亚,乌拉尔等多个哥萨克团体。
在后来的苏俄内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虽然有一部分哥萨克人投靠了反苏势力,但大多数哥萨克都还是跟随莫斯科,立下了赫赫战功。
如今,哥萨克人已经分布在白俄罗斯,乌克兰,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等多个国家。哥萨克更多的不是指传统意义上的哥萨克集体社群,而是成为了一种“好汉”的代名词。(哥萨克军人)
哥萨克人在俄罗斯,乌克兰乃至于美国都有自己的协会,但在这其中影响力最大的还是俄罗斯。
虽然如今的许多乌克兰人将扎波罗热哥萨克的历史看做是乌克兰历史的一部分,学生们从小就学习塔拉斯.布尔巴,老赫梅的事迹。但实际上,大多数保持哥萨克社群的哥萨克人更加认同俄罗斯。
在哥萨克人与俄罗斯合作的几百年时间里,他们已经与东正教,俄罗斯民族建立了密不可分的文化联系。一个强硬,庞大的俄罗斯远比羸弱,腐败的乌克兰更能吸引哥萨克人为之效力。
加上哥萨克人极度厌恶乌克兰的西方派政治家,以及他们提倡的加入欧盟和北约的计划,哥萨克人几乎全部在2014年的顿巴斯战争中倒向了顿涅茨克和卢甘斯克,顿涅茨克就有一支哥萨克军团。而反对基辅政府的顿涅茨克和卢甘斯克正是历史上的哥萨克发源地。(哥萨克人)
不止顿巴斯的哥萨克人愿意认同自己的俄罗斯身份,俄罗斯境内的哥萨克人更是如此。哥萨克战士一直是俄罗斯向非洲,叙利亚输出武力的先锋部队,俄罗斯私人雇佣军公司“瓦格纳”的骨干力量就是哥萨克人。
可以说,克里姆林宫比起乌克兰对哥萨克人的吸引了更强,毕竟他们崇尚强者。
为何英国一直占领着直布罗陀?
原创不易,请随手关注
作者:毅品文团队刘备武,无授权禁止转载
要说到“日不落帝国”,恐怕很多人脑海里首先浮现出的是大英帝国,然而“日不落帝国”最早却是描述西班牙哈布斯堡王朝的。西班牙哈布斯堡王朝凭借着贵族联姻和大航海时代的扩张致使其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日不落帝国”,这要比大英帝国要早三百年。大航海时代欧洲诸强的扩张伴随着对海外财富的痴求,而强国纷纷打造的舰队妄图登上海洋霸主的宝座,而西班牙皇家海军和英国皇家海军的斗争却从未停止。
(西班牙帝国因继承人查理五世/卡洛斯一世的关系达到巅峰)
近日英国皇家海军又与与西班牙皇家海军爆发冲突,英海外领地直布罗陀首席部长皮尔卡多在社交媒体上控诉西班牙皇家海军一艘军舰非法“侵入”直布罗陀的英方水域。据称西班牙侦察级F-30型护卫舰F-77“克里斯蒂娜公主号”在中午利用英国皇家海军用餐时靠近英属直布罗陀海岸。面对这艘满载排水量为1660吨的军舰,英国皇家海军HMS直布罗陀中队竟然派出的是一条排水量仅为24吨的小巡逻艇!咋一看貌似找不到英国皇家海军力量,也难怪这两者的吨位比达到了69.16:1,英国皇家小艇拦截大舰好比是螳臂当车。
(西班牙皇家海军一艘轻护卫舰在英国小艇面前显得巨大)
西班牙侦察级F-30型护卫舰的任务主要是维护沿海安全和保护西班牙的海上贸易交通线,这级舰一共6艘。这款军舰长88.9米,其满载排水量1660吨,该舰采用柴柴联合动力,其最大航速25.5节。该舰舰首装备一门意大利奥托-梅腊76毫米舰炮,舰桥后部载有两座双联装的美国“鱼叉”反舰导弹,此外该舰还装备了一门20毫米机炮和4艇机枪。
(驻守在直布罗陀的英国皇家海军巡逻艇,排水量只有24吨)
(西班牙向驶入英国直布罗陀基地的美军运输船示威,不给英美面子!)
英国BAE系统公司生产的“弯刀”级巡逻艇全长为16米,该艇最大航速为32节,其主要武器也就是2挺机枪!显然英国P284小艇可以凭高航速及灵活的机动性在海上穿插并对西班牙军舰示威,就算西班牙舰炮和导弹在近战中可能无法快速施展,但双方真要打起来英国小艇2挺机枪的火力还是会被西班牙军舰的20毫米机炮和4挺机枪压制。
(西班牙皇家海军和英国皇家海军的斗争不会停止,西班牙不甘心啊)
去年9月美国海军一艘高速双体运输船进入直布罗陀海域时立即被西班牙警卫队拦截,英国皇家海军迅速出动巡逻艇驱逐西班牙船只为美国军舰护航。西班牙警卫队表示自己只是在行驶《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通过权,英国皇家海军认为这是一次挑衅。据称西班牙海警船还专门护卫渔船在英国水域捕鱼超过3次,而像英西海军的对峙则至少达到7次。今年的这次对峙英国霍华德勋爵建议英国女首相特蕾莎-梅发动战争,可西班牙外长劝英国不要动怒且拒绝英方提议的双方到国际法庭上解决问题。由于西班牙经济不振,直布罗陀90%的居民仍决定留在英国,恐怕西班牙想收回这个3万人的军事重镇并非那么简单。(请支持毅品文团队的各种原创文章及实体书,独立专业有种有料)
阿拉伯帝国四大名将?
四大名将如下:
1、哈姆宰
哈姆宰作为先知穆罕默德的表叔,在先知创立伊斯兰初期功不可没。早在先知成圣之前哈姆宰就以英勇无畏,骁勇善战而著称。先知早期传播伊斯兰在当时的麦加遇到很大的阻力,甚至受到了生命安全的威胁,再此危难时刻哈姆宰以一人之力,凭借自己的威武和英勇多次帮助先知脱离险境。
2、哈立德 本 瓦力德
哈立德崭露头角是在与伊斯兰地敌对面的麦加军队中,当时在武侯德战役中他率领一直骑兵绕后奇袭了穆斯林军队,扭转了麦加军队的败势,击溃了穆斯林军队。
麦加解放后哈立德皈依了伊斯兰,加入穆斯林军队成为了哈里发麾下的名将,被称为“真主的宝剑”。哈立德一生战功显赫,鲜有败绩。由他统帅的部队征服了叙利亚,伊拉克,等地。其中最为著名的是哈立德带领骑兵十八天穿越沙漠奇袭大马士革救援被拜占庭军队围困的穆斯林军队。
3、阿慕尔 本 阿绥
阿穆尔和哈立德一样 被认为是伊斯兰初期的杰出军事家之一,阿穆尔在征服叙利亚和伊拉克的战争中也立下过汗马功劳,但是他最杰出的贡献就是征服埃及,把伊斯兰的版图从阿拉伯半岛扩张到非洲,把拜占庭帝国赶出了亚力山大。
4、穆阿威叶 本 阿布素菲扬
穆阿威叶是委玛亚王朝的奠基人和创立者,他的军事能力和政治能力都是被广泛认同的,在伊斯兰初期的开疆扩土中,穆阿威叶的名字都会出现在各大战役中,但是他对伊斯兰帝国做出的最大贡献是创立了穆斯林军队的第一只海军。随后的时间里以穆阿威叶为首的阿拉伯舰队占领了塞浦路斯,多次攻打拜占庭首都,君士坦丁堡。在这期间穆斯林舰队逐渐成长壮大,一跃而起,成为地中海上所向披靡的无敌舰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