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有魔力,儿童绘本好么?
绘本阅读能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有利于宝宝增长见识,可以让孩子锻炼专注,陶冶美感,丰富语言。里面有各种生动的故事,反复阅读,也会增强社交能力和做事的好习惯,比如不撒谎,爱分享,爱劳动,守时间的好习惯。并且,绘本故事在孩子心目中是新奇的,曲折的故事,可以增加孩子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探索欲。
1、培养幼儿阅读兴趣
爱读书的孩子更爱动脑思考问题,个性较为冷静,能自我约束,知识面宽广。孩子从幼儿开始喜欢读书,上学后有一定识字量,就可以自己独立阅读,获取更多的知识,选书时注意,根据孩子所处的年龄段。根据孩子的兴趣,人物和事物都应该是他们生活中常见的。挑选绘本应切合儿童生活的题材,采用朗朗上口、简练易懂的文字,这样孩子才容易接受。
2、便利于情感的培养
绘本有好多,选择性给孩子挑选,把好的绘本让孩子看。开始他们不懂得画面内容,给他们循序渐进的讲。画面的颜色代表什么情绪,让他们在体验下生活中都有什么情绪。我们帮助他们的时候,增加孩子之间感情,也同时在绘本中找到,如何利用情感。
3、语言和想象能力
绘本故事中的句子简单易学,尤其是带图画的幼儿读本,不仅能训练孩子的语言能力,还能提高孩子的想象力。画面内容让我们充满想象,在里面可以创造自己想象的画面,让孩子有放射性的思维,敢于尝试,亲力亲为,锻炼他们的创造和想象的能力。
为什么很多人都喜欢唐伯虎的桃花庵诗?
唐伯虎用一首佛偈风+打油诗风的绝世佳作,写出了传颂几百年的人间清醒。
看过周星驰演的唐伯虎,我其实深感周星驰非常理解唐伯虎这种人物的性情和境界。
虽然电影是搞笑无厘头,但是在搞笑里面,隐含着江南才子至情至性和天真纯善的关键要素。
我们一听古人,仿佛那几千年来的人都是不苟言笑一本正经的腐儒,其实不然,周星驰式的演绎,恰恰把人性里的真实表露了出来。
唐伯虎也不外如是,即使早期的功名之恋,也不能淹没才子的活泼才情。
唐伯虎一生坎坷,可谓极其倒霉。他当时才华横溢,诗书满腹,已经是高中解元了,但一心还想中状元,欲望驱使他进京赶考,卷入了一场说也说不清的考场舞弊案。
要说他没有舞弊吧,里面的巧合让所有人都不信,唯有相信他才华不需要偷题。可是他和主考官的来往关系,却无法摆脱嫌疑。
在被锦衣卫抓进大牢折磨了一番后,弘治皇帝终于网开一面,搞清楚他是被冤枉,但也被罚终生不能入仕,罢为小吏,也就是说状元之材,一辈子只能去街道做主任。所以唐伯虎等于在人生最巅峰的时候就直接落入谷底。
相信这次大祸,还是没有能惊醒他的官场名利梦。他之后长期郁郁不得志。曾写一首诗描述自己的官场梦碎的悲凉:
二十年余别帝乡,夜来忽梦下科场。 鸡虫得失心尤悸,笔砚飘零业已荒。 自分已无三品料,若为空惹一番忙。 钟声敲破邯郸景,仍旧残灯照半床。
从这诗里看得出,他还在为当年那件事做噩梦。耿耿于怀。
唐伯虎的才情,吃上饭是没有问题的,可是那个年代,不入仕途的读书人,等于人生黯淡无光。
唐伯虎才华横溢,其实光靠为达官贵人定字作画是可以养活自己的,只是唐伯虎喜欢逛青楼,消费自然要远比普通百姓高很多,所以才会入不敷出,越来越穷。
在多年的折腾下,他再一次找到了名利的契机,那就是做了宁王的门客。宁王很是器重他。
可是,当他发现宁王有心造反。这可不行,搞不好是要掉脑袋加满门抄斩的。
只好装疯卖傻,脱了衣服裸奔,才得以脱身,躲过一劫。
这以后,一代画家,诗人唐伯虎,才算真正从名利场的旋风里清醒过来。于是,后来才有了这首《桃花庵诗》。
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里桃花仙。
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卖酒钱。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还来花下眠。半醒半醉日复日,花落花开年复年。但愿老死花酒间,不愿鞠躬车马前。车尘马足富者趣,酒盏花枝贫者缘。若将富贵比贫贱,一在平地一在天。若将贫贱比车马,他得驱驰我得闲。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不见五陵豪杰墓,无花无酒锄作田。这首诗的语句用法,已经脱离了诗词的美学范畴,大白话写的好像打油诗一般,但也有几分佛偈的感觉。一般诗词里面同一个字顶多就用一次两次,出现三次断然不可,可是他这首诗里面,桃花就有五次,花字也是很多次,道理说得非常简陋,
比如不愿鞠躬车马前,这种话拿来入诗是魏晋先秦的做法,明朝人写诗,没有这样的大撒把。
唐伯虎早年苦心钻研《昭明文选》写诗直追六朝气度,很注重字句修辞和辞藻用法。
可是后来的他写诗,全部都是信手拈来之笔,无法度、无造作,浑然天成,直白真挚。
所以从造句看,唐伯虎这诗,已经开化了,摩顶放踵了。
为什么?因为一生的传奇坎坷,灯红酒绿的名利梦和钱财忧愁混过来,不清醒都不行,道理太明显了,必须直白地说出来才有力量。
前面写的自己当自己是桃花庵里的神仙,其实是自嘲,自得。
你看看我,坐在这桃花庵里,种种桃树卖点桃花,只为几个酒钱。每天半醉半醒的,混日子。
为什么,就因为不愿鞠躬车马前。老子是有骨气的,这和陶渊明的不为五斗米折腰一样的脾气。
车马之奢侈生活,是富人的快乐,我这样的穷人,只能玩玩酒盏花枝。
前面一通,几乎都是套路话,最后四句,才是经典。
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
不见五陵豪杰墓,无花无酒锄作田。这四句,有点魔力,正因为它不像唐诗或其他诗词一般的优雅、没有视觉美感。说的是佛偈式的大白话,可是正因为如此,才有直抒胸臆的效果。
好像喝了几杯酒和老朋友扯淡,人家都在笑我疯癫,我呢,笑你们看不穿。为啥,你没有看到五陵豪杰墓,都已经被锄作田了。
这语气,绝对是老友扯淡的语气,无花无酒锄作田,好大的口气啊。顶级吹牛的境界莫过于此、
可是这吹牛里面,这豪迈里面,是一种解脱、清醒、和放下。
曾经也是王侯将相梦,不料人生坎坷多唏嘘,如今独居桃花庵里面,有花无梦,无钱有闲、管它的功名利禄,这个时候还不看穿,就不算是个明智人了!
古代许多有才情有智慧有骨气的读书人的生涯,多半如此。
陶渊明、刘禹锡、郑板桥、唐伯虎、蒲松龄.......这些人,本就不是官场的料子。
就如顺治皇帝写的诗:我本西方一衲子,奈何生在帝王家。
造物弄人,生在这个时代,大家都是考功名,做大官,你也得这样走一遭。不去那里面混一次,哪里能看得穿呢?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不在红尘中滚一滚,不知道为何叫做红尘如梦啊。
红尘如梦,所以要看穿,看穿了活着,在别人眼里,是笑话,是疯癫,是乖僻。
桃花庵诗招人喜欢,第一个大原因就是因为通俗易懂,一点不晦涩,一如曹雪芹的《好了歌》,写的也是大白话,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功名忘不了,古今将相今何在,荒冢一堆草没了。
和唐伯虎的诗有异曲同工之妙。
通俗易懂,不是因为写诗的人没有水平,唐伯虎写诗可以写出很雅致的诗来,可是这首,不能雅致,这首必须真性情,必须平常道来,必须一针见血。
犹如毕加索丢弃了写实主义、丢弃了矫揉造作的立体主义,后期直接几根线条出感觉,没有什么比那一下的线条更加直接表达了。
没有什么比桃花庵诗更清醒地表达了。喝这种用一辈子血泪抑郁酿出来的酒,再用美丽的修辞,就太LOW了。
直接上LOW的,明眼人却看出来,这种LOW,一点都不LOW,很高级,因为很难写。
最简单的诗是最难写的。风月诗好写、江枫渔火、寒山寺、渡口、都好写,因为有意象可以借助。
可是这样的人生大道理,洋洋洒洒谈吧,显得多余,雅致地来,又显得矫情。
因此这几句话,写的虽然简单甚至看似毫无文学技巧,但是它胜在第一时间最快速明了地把主旨交代清楚。
其实这种诗词并非出自推敲字句所成,而是出自内心的性情和智慧流露。属于自然天成。
这句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可以任由大众咀嚼,极有韧性。
久吃不腻的佳句。其实这句,我们何必把它当成美感的诗歌,不过是一个人生失意的才子,在百般折腾后的一句清醒大话。
而因为他恰恰说中了许许多多狂浪不羁、淡泊名利的人的心事。
于是整首诗,别人干脆忘掉那些桃花树桃花酒桃花仙,只记得这一句: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
可以说,这是唐伯虎一生的金句,他可能也没有料到,自己作诗无数,就这一句留下名来了。
不见五陵豪杰墓,无花无酒锄作田。是不是人间清醒?唐伯虎与徐渭有点像,但唐伯虎没有发疯,所以艺术造诣,在后人心里,没有徐渭那么登峰造极。
唐伯虎五十多就死了,死之前的那些年,过的非常落魄,大师级的人物,常常是如此,落魄,曹雪芹也一样。
他们不愿意再为金钱名利而献出哪怕一丁点的光阴,其实这是一种清醒,虽然并未算得上透彻,却依然极其难得。
我们来看看唐伯虎其他的清醒诗,或者说是豪迈不羁的诗吧。其实艺术成就不比疯癫句差。
我也不登天子船,我也不上长安眠。
姑苏城外一茅屋,万树梅花月满天。这四句我一直都很爱,也是通俗易懂、大气如同酒后闲话,却极有文学张力。
《言志》
不炼金丹不坐禅,不为商贾不耕田。闲来写就青山卖,不使人间造孽钱!像这样的诗词,在他中后期的创作里,几乎随意可见。
所谓人间清醒,就是不为名利抛头颅洒热血,不为五斗米折腰吗?当然不是,为名利的人并没有错,许多人心里头有刺,不喜欢名利,或者说,不喜欢蝇营狗苟的名利,尤其是读书人。
读书人清高的很,自以为自己了不起。
于是乎觉得自己不应该在名利面前卑颜屈膝,把那些不得已在名利场里的人,看的一文不值。
其实他们内心是希望天下有绝对的公平、有人仰慕他们才华,被众星捧月一般抬出来,指点江山挥斥方遒。
李白也是这样的人,满心其实都是名利欲望,不过眼前的现实,并非他心里要的那种。
所以他们的诗篇才有那些潇洒不羁的气质。但内心是不是真潇洒,那就是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了。
因此我们从文字,也可以看得出一个人的修为,文字是愤世嫉俗故意这样写,还是真正地人间清醒境界到了那个地步,明眼人一看就知道了。
比如苏轼的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大家都是在人生际遇的苦难中磨过来,可是苏轼的词,却淡定从容、沉稳平和,所以,豪迈不羁,不一定是最好的人间清醒。
真正的清醒,是风波之下路要照走,绝不逃避,亦无厌恶愤恨懊恼,内心里也无风雨也无晴。但是,能够不为五斗米折腰,能够结庐在人境,躲开车马喧,做个桃花仙,忍受经济拮据的痛苦,保持内心的一汪净土,已经是足够清醒不容易了。
唐伯虎的凄惨悲凉,一点不比其他人少。他一生除了事业悲催,亲人也都离他而去。最后的时间,常靠朋友接济过活。我们来看他这首:《贫士吟》十朝风雨若昏迷,八口妻孥并告饥。信是老天真戏我,无人来买扇头诗。青山白发老痴顽,笔砚生涯苦食艰。湖上水田人不要,谁来买我画中山。荒村风雨杂鸡鸣,轑釜朝厨愧老妻。谋写一枝新竹卖,市中笋价贱如泥。书画诗文总不工,偶然生计寓其中。肯嫌斗栗囊钱少,也济先生一日穷。白板门扉红槿篱,比邻鹅鸭对妻儿。天然兴趣难摹写,三日无烟不觉饥。唐伯虎后面的生活过得怎样,这首《贫士吟》就是最好的回答。家里已经断粮好几天,妻子儿女都挨着饿,可是老天像是在戏耍他一样,扇子一直都卖不出云。靠字画谋生,确实艰难。但是在他心中,也似乎有苏东坡的那股淡定了。三日无烟不觉饥。靠什么在活着,全靠精神生活意志力在支撑啊。《临终诗》生在阳间有散场,死归地府也何妨。阳间地府俱相似,只当漂流在异乡。这首是据说唐伯虎最后的一首诗,和其他诗篇一样,通俗不装,毫无润色,甚至可以说干枯,文学感全无,却冷清寂然,让人慨叹。所以古人说:天妒英才。散户炒股放长线好还是短线好?
你好!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
作为接触散户较多的投顾来说,根据我的统计,赚过大钱的散户肯定是做长线的,当然前提是在牛市里。而做短线的则是盈少亏多,无论牛熊市。做短线在牛市里可能小赚,熊市里则是不断的亏,最终积小亏成大亏,结果就是盈少亏多。
做长线的散户,在熊市里也可能亏得一塌糊涂,但是人家至少在牛市里赚过大钱啊,总比做短线的散户要好。做短线的散户,我很少看见有赚大钱的。
所以,在不讲市场背景时,做长线的散户应该比做短线的总收益要高。这是我的观察结果。
当然,如果从逻辑推理来说,长线和短线各有所长,很难说哪种方法更好。长线可能赚钱多,但是夜长梦多啊,影响股价的因素也多,股价震荡的幅度也很大,要坚持长线持股很难。短线赚钱少,但是人家持股时间短,每次亏损的额度低,风险相对低。如果短线有可靠的交易模式,累计起来盈利也比较稳定。有时候抓住了几个大牛股,收益也可能会飙升。
从实战的角度看,选择长线还是短线,首先需要看大盘背景。大盘牛市时应该做长线,震荡市和熊市时做短线。其次,也要看投资者的具体情况。如果投资者有足够的时间连续看盘,有一定的技术研究能力,那么做短线也是很好的选择。如果投资者没有足够的时间看盘,那肯定不能做短线了,只能选择做长线。
总之,长线和短线不过都是一个投资方法。哪种方法使用得顺手,哪种方法赚钱,就选择哪种方法。如果普通散户么有选择,只能做其中一种方法,那就专心学习一种方法,学到精了,也可能赚到属于自己的那份钱。这个需要看自己的具体情况啦。
以上是我对你的问题解答希望能帮助到你,谢谢!
为什么总感觉8090年代的歌曲更好听?
为什么总感觉80,90年代的歌曲更好听,更有代入感?
作为80,90后的男青年,马上步入中年,虽然不想,但是是事实,本人也是90后一枚,80,90后的一群人,经历了很多事情,也受了很多磨难,所以情怀自然也不一样,我从小是听陈星,卓依婷,邓丽君,的歌曲长大的,
那时候农村弄个小录音机装个磁带去带个大电池,感觉老牛逼了,现在随着时代的进步,歌曲也会更有年代步入感,有新一代的歌曲和风格,个人更喜欢一些经典老歌,
总觉得现在的新歌虽然好听,但是依然没有老歌来的更有韵味,这可能就跟年纪有关系了吧!
如果把老歌加上新时代的MV不仅有了情怀,也有了新时代的进步感和步入感,所以说80,90的伙伴们,也要跟上新时代,要雨露均沾,哈哈!…
炒股算不算一个辛苦活?
谢谢你的邀请,为什么会觉得炒股“累”?
首先回想一下自己觉得累是因为什么,如果有意义,对未来的成功有帮助,是种累积,那么请继续,坚持就是胜利。
但如果你的努力付出仅停留在无聊的盯盘,每天盯着这个涨那个跌,这个厉害拉升涨停,不仅浪费时间,而且会不断消耗你的情绪。看着别人眼红,自己的不涨干着急,白天晚上、开盘收盘都在查询该股的讯息,翻股吧论坛看看别人的发文。每天战战兢兢,忧思忧虑,怎么会不累?
如何让投资变轻松?
虽然赚钱不易,但是我们可以把自己的投资变得容易一点。比如学技术,不在于多,而在于精,要把一套技术学会学懂学通。
比如心态,调整好心态,股票就选业绩好的,没有什么大负面信息的,拿着晚上能睡的着,几天不看都没关系的那种。挑几支自己看好的标的,分批建仓,按比例布局,耐心等待收获的季节。一个好的股票,下跌的时候你都能一路走来,开始上涨就更要拿住了。如果心态好,即便是下雨天,也会觉得雨中漫步更具情调不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