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什克,公务员遴选的难度大吗?
我从另外一个角度谈谈公务员遴选的情况。
原来从下级调公务员到上级部门去,比如说把县里的公务员调到地区或者省直部门,相关部门去选中了可以直接就调去了。现在为了公平,公正,公开。这样的直接调转是不行了。要进行遴选,实际在遴选之前就有了比较明确的遴选对象,这样的遴选对其他参加遴选的人来说,难度就大了一方面,这些事先被选中的目标是一个系统一个大的单位的,业务相同,占有优势,另外不排除透漏遴选考题的可能性,不用直接透露,就轻轻指点一下,那也比别人占的优势大多了。不是说别人就没有机会了,但是机会肯定小了,如果在遴选当中水平相当,遴选部门肯定会选用下级部门事先看重的人员,因为这些人员上来工作就会进入状态,而其他人虽然也符合条件,但是毕竟不十分了解工作。正常的就是这样的,其他的人为因素就更不用说了,参加遴选的人员对这一点要有清醒的头脑,要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可以参加这样的遴选,可以作为锻炼的一次机会,但是不要抱太大的期望,因为大的期望就会使你失望,也不是绝对没有机会,如果你人才出众,确实比其他遴选的人员高出一截,也有被遴选上的可能性,那就属于非常幸运了。
工作上的需要,又现实解决不了这样有经验,有能力,有水平的人员到岗,没有办法只能进行遴选。这样的遴选事先没有任何目标,是完全对符合要求人员敞开大门的,这样的遴选岗位,有的是专业性比较强,有的是需要一些写材料的能人,而且都是需要一些有实际工作经验阅历的人,如果有人能够符合遴选的要求,有机会参加这样的遴选,是不应当放过这样的好时机的。特别是有的夫妻两地分居的,或者是要照顾老人的,更要珍惜这样的机会。遴选和公务员考试不一样,有的遴选几年一次错过了这次,下次可能错过了年龄,所以对那些有解决两地生活问题的,有照顾老人需求的公务员是一件好事,至于到上级部门去工作的优越性,不用我在这里提了,因为这个大家普遍都知道,都了解,都有很高的期望值。努力去参加遴选就可以了。
遴选考试考哪些内容?这是一个最复杂的问题,因为遴选的部门不同考试的内容就不同,大约都是有一个笔试,然后前几名进入面试。面试和笔试的结果决定谁能够被遴选上。根据我以往给遴选人员辅导面试的经验大致如下。
首先你要想方设法看到遴选部门的工作职能,工作热点和难点,如果能看到你遴选的职位职能更好。这些容易出遴选的题目,其实不是题目也会成为答题的相关内容,比如说我辅导过一个遴选地级文化局副局长职位的。就是按照这个路子,顺利成功的,一次提拔了两级从县级的文化局副局长直接一步到位地级的文化局副局长。这是其他辅导所没有的地方,因为我任职过编办主任,了解各单位的职能,利用了这些知识。一般情况下,在政府网站或者部门网站当中都能查到这些职能,也可以看看最近他们的工作状态,文章,简讯等等,都是一些好的东西,都和考试能够联系上,都可以作为答题的内容。
其次,就是与你遴选的职位相关的一些内容,以往有的是一个半小时,写出一篇调查报告,有的是写出一篇年度规划,还有的是修改一段文章。这要看你所遴选的职位,经常性的工作是什么?与此相关的文章、稿件、讲话等等,都有哪些?这些都可以事先通过各种方法找到,如果你没有碰到十分接近的题,但是这些内容可以作为你回答问题的小点,就可以在会的问题上充分发挥,因为这样的遴选和公务员结构化面试是有区别的,无论笔试还是面试都没有标准的答案,特别是面试的时候往往进行的是半结构化面试,就是根据你回答问题回答的内容,继续向你提出问题,让你进一步深化回答。所以学习这些内容是非常重要的。我有几个参加遴选的面试考生,我就是在这方面对他们进行了辅导的,发现很有用,要不然的话面试过程当中都不知道说什么,提前知道了这个部门的一些规范性用语,把自己打扮的比较内行了,遴选考官比较喜欢,认为你能够适应工作。所以在这方面我认为应当下功夫。
最后就是对国家大事与部门有关系的资讯要有所了解。虽然这不是遴选的主要方面,但是他是拉开参加遴选人员分数的一个方面,因为其他方面大家都差不多,有的人只注意其他方面了,没有注意国家宏观政策和部门之间的一些联系,所以答题的时候就可能有些被动,在高度上存在问题,如果时间比较充足,一定要把于自己遴选的单位遴选的具体职位,一些相关政策弄个八九不离十,这样再回答笔试问题或者面试问题的时候有高度,有理性,有具体工作方法,会在参加遴选人员当中脱颖而出。
另外,就是在穿着打扮上,要自然得体,要符合工作场所的需要,一般的机关人员不要打扮得过于妖艳,也不要刻意的打扮自己,让遴选考官看着顺眼,看着符合这个部门人员着装的情况就可以了,但是绝不能无所谓。看上去衣冠不整的人是不受欢迎的。
学士学位考试需要考什么科目?
考试科目如下:
1、省统考课程:大学英语或第二外语(英语专业)。
2、基础课:工程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中外建筑史(建筑学专业),综合英语(英语专业)。
3、专业综合课:
(1)土木工程:房屋建筑学,建筑项目质量管理;
(2)工程管理:房屋建筑学,建筑项目质量管理;
(3)会计学:财务管理,财务会计;
(4)计算机:数据结构,数据库系统;
(5)建筑学:建筑设计原理,城市规划原理;
(6)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原理,机械设计基础;
(7)英语:英国文学史及选读、翻译;
(8)国际经济与贸易:国际贸易实务,国际经济贸易法;
(9)工程造价:工程计价与管理,工程询价与估价;
(10)法学:专业一(民法、民事诉讼法),专业二(刑法,、刑事诉讼法);
(11)给排水:水处理工程,建筑给排水工程;
(12)环境工程:水污染控制工程,空气污染控制工程;
(13)人力资源管理:组织行为学,人力资源管理。
电气类专业可以考哪些证书?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学生除了需要准备一般的四六级证书和计算机二三级证书外,还可以报考注册电气工程师执业资格证书。电气工程师是指取得《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电气工程师执业资格注册证书》,从事电气专业工程设计及相关业务的专业技术人员。注册电气工程师执业范围涉及很广,可以从事电气专业的监理、招投标、评标、技术咨询等工作。根据中国在加入WTO时的协议,属于服务性行业也要向世界开放,在保护期内国外设计公司在国内只能做方案、扩初,施工图设计必须由国内设计单位承担或和国内设计单位合作,2006年全面对外开放设计市场,国外的设计公司将进入国内市场。为了的挑战,在设计领域实施注册制度是势在必行的,这个制度主要起到技术壁垒的作用。
法考都考什么题型?
一、法考常识(题型、分数)
题型:两考,客观题(9月)和主观题(10月)分开考,客观题过了才有资格考主观题,主观题考过了才能领证,客观题成绩保留两年。
题量:客观题压缩题量,压缩成200题。偏的知识点考的概率就更小了,必考点就更重要了。
机考:计算机答题,一定要对机考系统熟悉,尤其主观题。
出题模式:题库大多来自于实践的案例,更侧重于实践,单独考理论的题基本没有了,题目更活。
开闭卷:客观题闭卷考。主观题开卷考,可以翻法条,这个就体现了法条的重要性,很多东西不用背了,直接翻,但要对法条熟悉,尤其可能考主观题的法条,要在前面阶段就熟悉,不然后面复习主观题来不及。
分数:客观题满分300分,合格分数180分;主观题满分180分,合格分数108分。
附18年客观题各科目考查分数及提醒占比:
二、备考的时间、计划安排法考最大的特点就是量大,难考也在于此,有这么一个段子最能凸显法考的特点:“你知道法考有多难吗?就像你看100集的宫斗剧,坚持3个月,好不容易看完了,它问你,第一集皇后娘娘出来时,先出的是左脚还是右脚”。
法考每个知识点都不难,听课后一般都能理解,但就是科目太多,知识点数量太大。不管是课时量,复习周期都堪称所有考试里最长的,全部课程学一遍,速度快的都要2个月,还不算做题、复习、二轮这些,如果走2轮,复习充分,最快也要3个月,正常速度是5个月。
所以复习规划很重要,如果没规划好,没有时间节点意识,前面磨磨唧唧耽误时间或中间一个阶段懈怠了,基本也就废了。尤其一些在职的、起步晚的、基础差的,如果没有规划好,看着还有3个月才考试,其实你可能勉强学完都不错了。
现在机构安排都不太合理,因为大多机构各科目都有自己的老师,要确保自己内部宣传和工作正常,所以课程顺序都是建立在机构的基础上。例如三国法这些小法复习的轮数竟然和刑法、民法是一样的,先修也要学三国法,考过的考生都知道,考前多花时间在小法,前期多弄民法刑法。(但如果机构前期不安排三国法,集中在后期上课,会导致前期三国法老师闲着,后期各地分校课上不过来)。
还有学习包模式,这些教材都很厚,课时很长。法本在校生中,能完整的跟完学习包所有的阶段都少之又少,绝大部分在职考生(或者说基本全部)都无法跟完。而且很多人不知道各机构给自己高端收费班上课都是用内部讲义,不是用学习包,还以为是自己时间不够,配不上法考,殊不知是资料和模式选错了,所以无论你怎么努力,基本都复习不完两轮。
每年我都会针对到人群(在职、非法本、法本等)写详细的备考计划,今年也会根据新的法条修改,考试的改革方向等做调整,今年有民法典的制定和修改(20年3月出台),对复习影响很大,时间少的如果前面学了民法,后面基本要重新再学,所以学的顺序上需要调整。
三、关于备考资料的建议1.在职时间少,建议都用内部讲义,报班你报任何机构都可以(不报班可以自己到处找找资料,看有没有流出或分享)。对时间少的在职考生,讲义比书好,机构各个班次其实都差不多,贵的只是噱头,只要选一个周期长一些的,有2轮以上的班,自己对比下老师和价格就好。时间少的用讲义才可以走完2轮,再多做做题,才比较稳了。
2.法本在校生时间多的考生,可以用书,但还是看你的效率和起步时间,如果你起步晚,(6月以后才开始),最多刑法、民法看书,其他科目直接用讲义吧,用书可能会来不及。如果你起步早,可以用书,用书记得整理笔记,后期二轮才可以复习,不然二轮又弄一遍书,会很累。
3.基础差的考生,刑法民法可以用书,书上有些例子可以辅助理解,但第一遍不要自己看书,很多专业名词你看不懂,或者理解有偏差,第一遍最好跟我的带读课学,学完之后自己可以多读读书上的例子。
注意:如果你是在职+基础差,按照在职的,都用讲义,不要自己看书,时间是硬伤,如果你会学不完两轮,什么都是白搭!
4.喜欢读书,不喜欢听课的,可以用书,但注意效率,一般5-15天要学完一个科目和做完相关题目,不能拖太久!而且如果看完书做题错误率太高,最好就去跟课,不要自己瞎看。
四、法考资料要买哪些?(一)一套学习用的教材
各科目要有一本教材(可以是内部讲义或书),教材肯定有配套的课,这个主要是看你选的老师,在职就选总结多一些的,基础差就选讲的通俗易懂些的,具体后面会有介绍。
(二)练习用的题目
(1)一套真题。各科目要有一本题,目前都是真题,真题各个机构都差不多,可以就和你买的老师配套的即可,纸质真题买一套就够了,
(2)往年我们还会建议再买一套分年的,但现在机考时代,没必要。多用APP刷题,多模考系统做一些卷子,反而比再做一遍纸质真题效果好。因为可以自动记录错题,后面可以导出错题来再做一遍,不用弄什么错题本,还可以熟悉机考系统。app可以应用商店搜“觉晓法考”,模考卷子和全真模考系统可以在网页(www.juexiaotime.com)上看一下。
【强调】,机考时代一定要多用机考系统做题模考,否则会发挥失常,一次做100个题很容易选错(跟你考驾照一样,很容易点错),必须多次用机考系统模考实战才能适应,一般至少要训练7次,才会适应,否则会丢百分之10左右的冤枉分!
(3)一套模拟题。模拟题之前不重要(往年做真题就好),但18年改革后不公布真题,18/19年真题都是回忆版,和实际有出入。而且18年开始,命题也发生了变化,司法部要案例化,实践化,以实际案例改编,所以近两年考生会反应“越考越活”,都是用实践中真实案例改编的,能不活吗?
因此,做一些模拟题是有必要的,但模拟题不要太早做,也不用做太多,前面还是多做真题,真题质量高,配合课程也好用。
今年尤其注意:新增考点一定要做模拟题,尤其民法,刑诉这两个有变化的科目!新增知识点没有真题,又必考,你一定要做模拟题!
模拟题一般也都大纲之后2个月(8月左右),一般各个老师每年都会编100个左右模拟题,还有一套官方出版社的模拟题叫“法考白皮书”,这些模拟题出来了再给大家推荐,现在不着急买,前期多做做真题。
(三)
(1)如果你用书,一定要自己整理笔记,否则你全部科目学完,堆在你面前的是接近一米(没有夸张的修辞,就是接近一米!)高的书和题,你根本没办法进行二轮复习。
(2)如果用内部讲义,可以直接用这个复习,因为不厚,但主要自己要勾画圈点加批注,复习的时候不用全部看,多看自己的关键词即可。
ps:后期方便复习也是我建议在职考生用讲义的重要原因,大部分考生没想到后面还要复习,前面买一堆,生怕不全,学到一半就快考试了,又到处找押题,最好一开始就有自知之明,用讲义,学的又快,后期又好背。
只有我才能帮你想到后面记忆的问题,提醒你一开始就要注意减负,你自己要听,不要贪多!
(3)各个机构和老师一般到7、8月也会出一些背诵版教材,但加起来也很厚,每个科目150页左右,加起来也有上千页(相当于两本新华字典),你到那会再背是背不下来的,前面就要多巩固和笔记。
(4)法考中,一般用整理笔记的方法巩固,效果最好,不仅可以让学习的效果更好(整理笔记是一个梳理和吸收的过程),后期背诵也可以节约大量时间,自己梳理下要点,记忆效果最佳,尤其程序法,自己梳理下就很清晰了,也记住了,否则再怎么听课看书都是乱的。
笔记自己梳理完,每个科目就20-40页,加起来就300页左右,梳理的过程本身就是强化的记忆,后面复习也很方便,自己梳理的看起来没障碍。我之前录过一个梳理笔记的方法,大家最好认真看一下,笔记是你法考过线的神器!
祝你备考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