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星决,为什么大家会说佩恩之后无火影?
虽然火影忍者在佩恩六道袭击木叶村之后的剧情也很精彩,还是和岸本老师以前的写作风格相差甚远,让不少火影粉丝有所失望。
首先,在以前的火影中,忍者对决主要是靠智谋。比如卡卡西用通灵兽的嗅觉打败再不斩,再比如鹿丸借用飞段的能力坑掉角都一条命等等。但是在佩恩之后的火影,明显在智斗上下的功夫变少了,变成了比拼谁的查克拉更多,谁的忍术破坏力更大。
这种战斗风格的改变,让很多喜欢看智斗的粉丝非常不适应,说出来佩恩之后无火影的观点。我认为这种现象的主因是,后期的敌人越来越强大,曾经的强者也陆续出场,但有点强大过头了,各个手搓核弹,战术就显得不是这么重要了。这就是我要说的第二点,战斗力崩坏。
其次,我们来说说佩恩之后战斗力的崩坏。佩恩六道是有着影级实力的,当初佩恩神罗天征袭击木叶村时,纲手都拿他没办法,最后是靠仙人鸣人出手才解决了问题也就是说此时的鸣人已经有了影级实力。
但在佩恩之后,鸣人仿佛大号被封砍掉重练一样,打个上忍都费劲。后期的敌人也越来越强,使得鸣人不得不继续努力修炼,提升自己的实力。这种强行削弱鸣人来迫延长剧本的行为实在是不让人讨喜。。。
第三,在佩恩之后,鸣人的嘴遁更加强大。在火影后期的战斗中,我们经常看到鸣人在一边对战,一边给对手灌心灵鸡汤。鸣人嘴遁说死了长门,鸣人嘴遁劝降了宇智波带土,佐助嘴遁气的迪达拉自爆等等。。。让人怀疑我到底看了个啥。。是忍术对决还是语言说话技巧的实践与应用!?
你要是嘴遁也没事,说一两句就完了,一直嘴遁烦不烦啊,真当是闪电侠那样整整半集都是we need to talk啊。。。
第四,大篇大篇的回忆杀,大篇大篇的比惨大会。感人是感人,但有必要回忆这么多遍吗。。。
最后,我们再来说说火影在佩恩之后的忍术设定的崩坏。火影在早期中,越强大的忍术副作用就越大,比如鼬神的须佐能乎,会对身体造成极大的负担,但后期这些血轮眼使用者随便开须佐能乎,大气都不喘一喘。。。
再比如鸣人的螺旋手里剑,打角都时用了几发就差点要了自己的命,就算后期鸣人变强了。但打带土时借用各种尾兽的力量,使出了多种不同属性的螺旋手里剑,自己却一点事都没有,就有点说不过去了。。。就算鸣人变强了,身体素质上去了,但这术对身体的损伤我认为也不应该这么含糊的覆盖过去。。。
为什么晁盖就是不想让宋江接任梁山首领?
《水浒传》中,施耐庵绝对没有写过晁盖不想宋江接任梁山首领,反倒是认为晁天王必须让位于宋江。而且,晁盖肯定是要把寨主之位传给宋江的,不会在死前留下对宋江不利的遗嘱,以阻止宋江做寨主。
绿野老道如此说,并非是为了标新立异,而是本着《水浒传》文本,依据施耐庵的创作思想来看待梁山的这次寨主更替的。因而,本回答依然将从文本出发,来细解一番晁盖到底想不想让宋江接任梁山首领,他有没有权利阻止宋江做寨主,晁盖的遗言到底是什么意思。
晁盖的遗言真的是为了阻止宋江做寨主吗《水浒传》有繁本、简本两大版本体系,其中,简本(《水浒传忠义志传》)第五十五回中,晁盖的遗言是这样的:“贤弟保重。捉得射死我的,与吾报仇,死亦瞑目。你自立为寨主”。假如以此为据,题主的这个问题就不存在了。
有观点(包括鲁迅、聂绀弩)认为,《水浒传》是先有简本,然后才有繁本。若此,这个版本的遗言就应当是施耐庵的本义了,还能说晁盖就是不想让宋江接任梁山首领吗?
不过,对于简本《水浒传》在繁本之前,绿野老道保持谨慎的怀疑态度。其中的一条理由,是因为续书《征四寇》的存在。田虎、王庆的故事是在万历三十年刊行的百回本之后,才被塞进去的,而简本《水浒传》却有这两段故事。因而,这个版本肯定是要晚于百回本(繁本)的。由此,分析解读晁盖遗言,恐怕就不能以简本说事了。
繁本体系中,又分容与堂本、贯华堂本,这两个版本中的晁盖遗言虽然也不尽相同,但却一致性的没有晁盖直接指定宋江做寨主的描述。因为,按照施耐庵的文本设计和思想内涵来考察,晁天王无权做这件事,他不能决定梁山寨主的归属。这一点,后文再讲。
不妨先抄录两个繁本的晁天王遗言,对照一下晁盖到底是不是在最后时刻试图阻止宋江接班:
贤弟保重。若那个捉得射死我的,便教他做梁山泊主!(容与堂本)
贤弟莫怪我说:若那个捉得射死我的,便教他做梁山泊主。(贯华堂本)
贯华堂本原本就是金圣叹腰斩袁无涯一百二十回本,然后经过自己删改的伪古本,文本中出现的与容与堂本不同之处,大致也是金先生为了“恶宋江”而下的黑手。从金圣叹的文本中解读,确实有晁盖阻止宋江做寨主的意思。但是,金先生想错了,施耐庵绝对不会这样写。
金圣叹的问题稍后再讲,此处,先讨论一下两个版本的共同之处,即晁盖说“捉得射死我的”,便能做梁山之主。我们先不讲宋江后来把射死晁盖的凶手锁定为史文恭,就以“射死我的”这个模糊的对象来分析,晁盖的本意其实就是在指定宋江做寨主,绝对没有“就是不想”让宋江接任梁山首领的任何意思。
为什么?
梁山泊谁最有可能活捉射死晁盖的凶手这个设问,先做回答:梁山最有可能为晁盖报仇的人就是宋江。无论是史文恭,还是梁山上的某个人,宋江都可以轻松的手到擒来。
先说说史文恭的事情。梁山之上,没有谁能够在阵战中擒获史文恭。假如是派花荣一箭将史文恭射死,或者是公孙胜以五雷天罡正法轰死此人,也不算完成晁盖遗嘱。晁盖说的是“活捉”凶手才能做寨主,这样,就把寨主的归属锁定在很小的范围之内,避免了更多的人去争夺寨主之位。
后来,卢俊义完成了对史文恭的活捉,那么,为何不是卢俊义做寨主呢?其实,卢俊义根本就做不了寨主,晁盖的遗言不能作为梁山寨主的“法定”指令。同时,宋江请卢俊义上山,绝对不是为了给晁盖报仇,因而,卢俊义活捉史文恭这件事也就与梁山寨主的归属毫无关系。
宋江想得到“玉麒麟”肯定是在晁天王归天之前,而不是为了完成活捉晁盖的仇人才有此念头的。书中交代,宋江是在与来自大名府龙华寺的大圆法主为晁天王做法事,空间闲谈时,经大圆和尚提醒,才“猛然省起”河北玉麒麟的。宋江“猛然省起”说明他早就打算把卢俊义弄上山了,因而,宋江对卢俊义的情况非常熟悉。
假如宋江最终要做寨主,为何自己要锁定史文恭就是凶手,为自己的接任增加难度。又为何要请卢俊义来完成这件事,岂不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吗?宋江可没有这么愚蠢,施耐庵也绝对不会这么写。
从卢俊义活捉史文恭的过程看,完全是宋江的意图、吴用的计谋、公孙胜的法术,以及晁盖的阴魂,根本就与武功高低没有多大关系。既然如此,宋江何不亲自动手,去活捉史文恭呢?难道吴用、公孙胜也“叛变”了?
吴用、公孙胜没有叛变,他们帮助宋江完成了一件大事。这件事隐写的是北宋的一段历史,梁山攻打曾头市写的是抗金故事。按照前七十回书的伏线,施耐庵将以杨志为线索,依据历史真实,在七十回之后,写梁山好汉与照夜玉狮子的主人金国王子有一场恶战。所以,卢俊义活捉史文恭,实际上是“玉麒麟制服照夜玉狮子”,与为晁盖报仇无关,更与梁山寨主归属无关。
假如施耐庵写这段故事没有任何寓意,宋江才不会这么愚蠢,自己给自己挖坑。如果仅是为了争夺寨主,不需要吴用、公孙胜、晁天王帮助,花荣一箭先将史文恭射个半死,有点武艺的宋江便能轻松的将史文恭活捉了。
绿野老道一直认为,晁盖之死涉嫌梁山好汉所为。假如这样,宋江更是最能活捉凶手的人。一声令下,有作案嫌疑的好汉统统拿下。
因而,晁盖的遗言恰恰是偏向宋江的。但是,宋江为何没有亲手捉拿史文恭呢?
晁天王能左右梁山的寨主归属吗绝对不能。其中的理由十分简单,施耐庵早就告诉了读者,宋江才是梁山的真正寨主,晁盖不过是过渡式的人物,最终不会出现在梁山一百单八将的名单之中。连一百单八将都进不了,晁盖的寨主之位迟早是要让出来的,即便他不死,也是宋江做寨主。
《水浒传》写的是道家北斗七星群中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的故事,这些“妖魔”都是江西信州龙虎山伏魔大殿中误走的妖魔。书中写得很明白,这些“妖魔”是大唐洞玄国师镇锁的,历代张天师负责看管。洞玄国师等张天师是道教张天师,而晁盖则是佛教的四大护法天王之一。所以,洞玄国师是无权,也不敢把托塔天王镇压的。
那么,为何说晁盖是佛教的四大护法天王之一呢?施耐庵说,晁盖在东溪村做保正时,夺过了西溪村镇压溪鬼的宝塔,便得名“托塔天王”。稍微留意一下,施耐庵讲的这个故事完全文不对题。
晁盖是夺塔,而非托塔,《水浒传》中好汉们的绰号是要与人物的职业、状貌、事迹等相对应的,晁盖的故事不与其绰号对应,而且,他手中也没有托着宝塔,这就赋予了这个人物的特殊性。
从“七星聚义”这个故事来看,施耐庵进一步交代,晁盖是佛教的护法天王——毗沙门天王、北方多闻天王、托塔天王。
七星聚义,讲的是道家北斗七星群中的七位好汉聚义,晁盖原本就不是北斗七星群中的星煞,因而,他才是北斗斗柄上化作白光飞去的小星。但是,在晁盖庄上聚义的只有六颗“上应天星”的好汉,因而,托塔天王便举荐了地耗星白日鼠白胜。
晁盖之所以推荐白胜,是有典故来源的。毗沙门天王曾经在唐玄宗时期,得到一只金鼠的帮助,为唐军大破番兵,解了安西之围。因而,毗沙门天王塑像的左手,就握着一只白色吐财鼠。
晁盖是毗沙门天王,也是能找到蓝本依据的,龚开《宋江三十六人画赞》中说晁盖是“毗沙天人,澄紫金躯”。施耐庵依据佛教典故以及蓝本故事,把晁盖塑造成了佛教的护法天王。然而,水泊梁山却是道家妖魔的聚义之地,谁做寨主,当然得由道家说了算,晁盖无权干预。
决定梁山好汉排名的是一块石碣,这块石碣原本就是伏魔之殿中,镇压一百单八将的那一块,绝非宋江等人伪造。石碣按照梁山一百单八将的绰号含义,与天罡地煞星号的含义逐一对应,星煞排在什么位置,好汉就坐第几把交椅。宋江的最终绰号是“呼保义”,即呼群保义的意思。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放出来后,都要去梁山聚义,宋江便是召集人,因而是“呼群保义”。既然是召集人,也就是当然的首领,所以,宋江上应天魁星。
天魁星原本就排在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的第一位,晁盖连星煞都不是,如何不交出寨主之位?
道家决定了宋江是当然的“把寨为头”的寨主,佛家的护法天王岂能干预?因而,晁盖无权决定梁山寨主的归属,宋江也不必计较天王的遗言,他必须继续完成梁山大聚义,把所有的“妖魔”都招呼上山,然后,按照“天地物理之数”自动落座,成为梁山大聚义的真正寨主。
由此看来,晁盖能阻止宋江做寨主吗?既然晁盖不能阻止宋江做寨主,施耐庵为何又要写晁盖的遗言呢?岂不是多此一举吗?
施耐庵在《水浒传》中寄托了宗教思想吗毫无疑问,《水浒传》中隐藏着施耐庵的宗教思想。因为,开篇故事就是以道教为线索展开,并为全书立意的。赵匡胤是道教的“霹雳大仙”,宋仁宗则是“赤脚大仙”,然后是张天师祈禳瘟疫,洪太尉在道教圣地龙虎山误走了张天师镇锁的道家紫府的一百单八个妖魔。
智取生辰纲故事中,施耐庵把蔡京的生日由《大宋宣和遗事》中的六月初一,改为道家大护法王灵官的诞辰六月十五,还让刘唐在灵官殿中睡了一夜。刘唐从灵官殿下山,便去找托塔天王。后来,朱仝、雷横去捉晁盖,却先到观音庵集合队伍。宋江避难,却躲在了佛堂下的地窨子里,上面又是供着三世佛的供床。
其他诸如林冲在山神庙杀人,李逵到泗州大圣祠(观音)拔掉石香炉,吴用指使李逵在佛教盂兰盆大斋之日前的半个月斧劈小衙内,鲁智深与杨志、武松在宝珠寺聚义。晁天王被法华寺僧人引诱,张青、孙二娘配合时迁,在铜佛寺放火,打下了大名府……等等,佛、道符码在《水浒传》中无所不在。遗憾的是,这些符码为历代解读《水浒传》的大师们所忽略,施耐庵在《水浒传》中寄托的宗教思想被深深掩藏。
金圣叹同样没有读懂书中的深刻思想,一味的“恶宋江”,丑化梁山好汉,说晁盖劫取生辰纲上梁山是“倡聚群丑”。因而,篡改晁盖遗嘱,极不愿意宋江做寨主,也就不足为奇了。
书中在写梁山好汉很多“妖魔”行为时,施耐庵总是要写一个佛教标志来强调自己的宗教观念。施耐庵主张佛道合一,佛道联手劫取生辰纲,佛道联手开创梁山事业,完成梁山大聚义。
晁盖、宋江其实也是施耐庵宗教思想的一大体现,一个是佛教四大护法天王,一个是道家的天魁星,佛道联手,难道他们会相互排斥,大搞派系之争吗?
从这一思想内涵来解读晁盖的遗言,就会发现,简本《水浒传》是非常俗不可耐的。同样,金圣叹篡改原著也是毫无道理的。晁天王无权干预梁山寨主的归属,宋江原本就是当然的寨主。
晁盖死了,也就是毗沙门天王“归位”了。天王归于本位,道家的“天魁星”当然也得回归自己的本位,完成《水浒传》开篇故事的预设伏笔,把所有的道家妖魔齐聚于梁山。
正是因为如此,宋江才不顾生命危险给晁盖报信,宋江有难,晁盖必定要亲自出马予以解救。大名府城外托塔天王显圣,这是晁盖“归位”后知道了梁山好汉都是上应天星的玄机,因而,继续充当梁山的护法天王,前来解救天魁星。
晁盖、宋江佛道联手,最终佛道合一,晁宋因而也是一体。既然如此,晁盖会“就是不让”宋江做梁山寨主吗?别说他无权,即便是有权决定梁山寨主的归属,晁盖也不会这样做。
如何理解晁盖的遗嘱上文讲到,晁盖遗嘱的核心本意,就是偏向宋江的,梁山之上最能为晁盖报仇的人,就是宋江。无论是史文恭射杀了晁盖,还是这个凶手就隐藏在梁山内部,宋江都可以轻松的手到擒来。
绿野老道这样讲,似乎是在打脸。既然是晁宋一体,佛道合一,又何来梁山好汉中有射杀晁盖的凶手呢?
其实,在北宋时期一直就存在着宗教问题,佛道之争在宋徽宗朝代更是达到了高潮。宋徽宗极力推崇“崇道抑佛”的宗教政策,下“革佛诏”革佛,引发了佛教徒的激烈反抗。《大宋宣和遗事》中就说:“那时有僧人鲁智深反叛,也来投奔宋江”。
在《水浒传》中,不仅以鲁智深的故事反映了宋徽宗时期的宗教历史,也以晁盖、宋江这一对人物,写了梁山的“佛道之争”。以下,举一个例子来说明施耐庵的“曲笔深意”。
彭玘在晁盖的教导下,劝降凌振。当时,彭玘说:“晁、宋二头领替天行道,招纳豪杰,专等招安,与国家出力。”
彭玘说得没错,晁盖、宋江都主张替天行道,这是他们两个头领共同的主张,是佛道合一的体现。但是,专等朝廷招安,则是晁盖为实现“替天行道”所采取的策略,宋江则是坚定的造反派。这就是梁山上的“佛道之争”。
因为续书《征四寇》完全反转了《水浒传》,宋江反倒成了投降派,铁杆的招安者。施耐庵可没写宋江是投降派,梁山所有的攻打官府、抗击官军缉捕的战斗,都是宋江带领梁山好汉完成的。其中,斩杀宋徽宗的国舅,便是最高级别的反皇帝之战。
遗憾的是,宋江坚定的造反,却被说成了架空晁盖。晁盖需要宋江去架空吗?绝对不需要,托塔天王原本就不是召集妖魔大聚义的人,原本就不是真正的寨主,根本就不存在被架空。
晁盖做寨主时,特别叮嘱部下“只可善取财物”,不准伤害一人。这是理所当然的,佛教的护法天王当然得这么干,否则,施耐庵就不是个合格的佛教信徒。
托塔天王要招安,天魁星要造反,梁山的佛道之争,导致晁天王“归位”。但是,宋江后来还是带着梁山好汉招安了。因为被张叔夜战败,“副贼”被擒,宋江效仿当年的朱武,率领所有好汉投降救人。
梁山好汉投降后被招安,实现了晁天王生前所愿,宋江也照应了彭玘的劝降说辞,晁宋二头领都愿意招安了。
同时,彭玘所言“与国家出力”,晁宋二位头领也都做到了。攻打曾头市不管出于何种目的,都是对金国人作战——晁宋二头领不但一同“替天行道”,而且,还一同“保境安民”。
所以,无论晁盖主张招安,还是宋江坚决造反,晁宋二位头领最终还是殊途同归,佛道合一,晁宋一体。
所以,晁盖的遗嘱所隐藏的深意,便是要宋江继续“替天行道,保境安民”。因为晁天王是在曾头市中箭中毒的,只有继续对曾头市用兵,把这些金国人及其帮凶乃至是汉奸史文恭全部荡尽,才能把北宋境内的金兵全部清除。
宋江荡平曾头市,实现了晁盖的遗嘱,仅凭这一点,晁盖为什么要阻止宋江做梁山首领呢?
《水浒传》隐藏着施耐庵的宗教思想,更隐藏着“保境安民”的人文情怀。以“替天行道”的义举争取天下太平(《水浒传》立意),是施耐庵寄托在晁盖、宋江等梁山好汉故事中的深刻内涵。
晁盖与宋江隐藏着施耐庵的宗教寄托,隐含着《水浒传》的思想主题,绝不可能是“晁宋之争”。梁山上没有“晁宋之争”,便不存在“晁宋派系”,因而,晁盖也绝对不会“就是不想”宋江继任梁山首领。
觅长生后期最强流派?
金虹蓄势流内伤流总体水平为t1,该流派对炼器需求高,九幽技能可以移除敌人的护盾,但九幽的伤害很低。
九宫天星隐虚破总体水平为t0.5,前期比较弱,搭配天星润水、朝元御金诀、朝元御金诀、九宫颠倒阵这四个技能,强度非常高。
冰剑流/寒霜寂灭指/金剑贯日(水剑进化),总体水平为t0.5,该流派的核心技能组合是大罗千幻诀、藏离决、乱刃/怒涛、金芒术。
有没有一些比较好听的古风歌曲?
废话不多说,有个别歌曲放错地方了
有哪些滥竽充数的庸才?
梁山一百单八将没有一个是滥竽充数的,每一个人都有存在的价值。绝大多数,或者说我已经解读出来的好汉,都是施耐庵煞费苦心赋予了深刻隐喻的文学形象,而且,一人多面,绝无滥竽充数的庸才。
梁山为何是一百单八将梁山好汉的故事,南宋时期就有蓝本,而且,宋江以及梁山好汉的事迹,《宋史》等史料中也有记载。据《大宋宣和遗事》、《宋江三十六人画赞》,以及《七类修稿》中都提到了宋江起义总共有三十六人。这就是施耐庵创作《水浒传》,以三十六天罡重塑梁山好汉的总来源。
蓝本故事中,只有三十六人的姓名、绰号,《大宋宣和遗事》则讲了几则后来被改写进《水浒传》的故事,比如杨志卖刀杀人,晁盖智取生辰纲,宋江杀惜,九天玄女庙等。
《宋江及三十六人画赞》也有人物姓名、绰号,但却没有故事,三十六人的简介都是用一首四言诗来描述的。
施耐庵根据两个蓝本,综合了一份三十六人名单,以三十六天罡赋予蓝本人物新的形象,新的故事,以及新的寓意。人物的绰号是什么含义,就对应相同含义的天罡星煞,又反过来以所对应的星煞,调整人物绰号,编写人物故事。
比如,阮小二的绰号是短命二郎,排在立地太岁阮小五之后,这两人与阮小七都不是非亲兄弟。到了《水浒传》中,施耐庵就把他们写成了亲哥仨。在配备星号时,短命二郎是应当对应天罪星的,因为,二郎神曾经犯过天条。而立地太岁的含义是太岁乃悬在命运头上的一把利剑,上应“天剑星”毫无歧义。但是,天剑星却是排在天罪星前面的。
如果照搬蓝本的绰号,立地太岁阮小五就得对应天剑星,排在哥哥阮小二的前面。于是,施耐庵干脆让阮小二、阮小五互换了绰号。绰号一换,兄弟二人的星号就得换,座次也随之也发生了变化。
给三十六人上星号,这就无限拓宽了重塑人物,再造故事,隐喻历史真实的空间。因而,三十六天罡人人都是有作用的,缺一不可。
既然有了三十六天罡,怎么可能少得了七十二地煞呢?道家神话中,三十六天罡下界,与七十二地煞联手降妖除魔。一百单八将原本都是紫薇大帝麾下玄武大帝降服的妖魔,与天罡地煞相应后,便都是道家紫府北斗七星群中的星煞,是有固定排位的。
所以,施耐庵又塑造了七十个人物,分别让他们以绰号对应意义相同的星煞,按照故事的脉络到梁山聚义,依次落座。
所以,梁山好汉都是施耐庵苦心经营的杰作,哪里会出废品呢?说梁山好汉有滥竽充数的庸才,其实也是“水浒阴谋论”在作祟:有的庸才竟然排名很高,是不是宋江搞的鬼啊?
按照施耐庵的设计,梁山好汉的排名是按照道家神话排定座次的,每个好汉一出场就有一个绰号,这个绰号总要符合人物的某个特征,或职业、或状貌、或性格、或兵器,等等。然后,以绰号对应意义相同的星煞,这颗星煞在什么位置,就坐哪把交椅。
一百单八将包括宋江自己,绰号都是别人起的,长相也是父母给的,兵器或是家传,或是师授,即便是野路子,也不全是宋江教的。宋江即便教了两个徒弟,但孔明、孔亮的绰号却不是宋江给的。
施耐庵的精心设计,又以一个十分玄奥的故事来表述,这个故事就是“洪太尉误走妖魔”。“洪太尉误走妖魔”故事不是玄幻,也不是魔幻,而是玄奥,迄今无人读懂。
如此,凭什么说是宋江拉帮结派,搞厚黑决定了梁山排名呢?
既然梁山排名不是宋江决定的,也就不存在滥竽充数的庸才了,他们都是上应天星,联合降妖除魔的天罡地煞。天罡地煞能有废物庸才?
梁山大分工人尽其才假如一定要攻击宋江,我给“水浒阴谋论”出个点子。
梁山大聚义时,其实进行了两次排名,天罡地煞群星排座次,不是宋江干的,这个攻击不着。第二次则是分工排名,虽然书中说是“宋江与军师吴学究、朱武等计议”,但还不是宋江说了算?
所以,“水浒阴谋论”可以从梁山第二次大排名入手,抨击宋江搞任人唯亲,打压异己,重用心腹,滥竽充数的庸才混进了一百单八将行列。
但是,既然是一百单八将,“滥竽充数”的庸才又怎么混得进来呢?紫薇大帝就那么好糊弄?而且,我们不妨稍微分析一番,看看这次大分工之后产生的排名是不是合理。我觉得,简直是太合理了,梁山的这次人力资源配置完全做到了人尽其才,没有产生一个废物庸才,也没有让南郭先生混了进去。
若以“阴谋论”解读,最有疑问的一个滥竽充数的庸才,肯定就是宋江的弟弟宋清。铁扇子宋清因为上应地俊星,排在了第七十六位,这是“天地之意,物理数定”,无论高了还是低了,“水浒阴谋论”就别讨论了。
但是,在大分工时,宋清却谋了个肥差,“排设筵宴一员”。这个差事多好,吃喝不愁,还可以贪污伙食费。宋清有功劳吗?没有。有武功吗,也没有。那么,凭什么就谋得了这么个美差呢?还不是仗着宋江是寨主,一个滥竽充数的庸才管着百十号人的吃喝,他能行吗?
以此指责宋江的朋友,大概既没做过家务,更没管过后勤,宋清不过只负责排宴席,他哪里有贪污伙食费的机会?最多先米西几块肥肉,先抿几口美酒而已。这个差事很好吗?梁山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出过差错吗?
宋清的差事决不能出差错,遇到官军缉捕,梁山战将若有一次拉稀跑肚,立即遭到团灭。宋清在这个岗位上兢兢业业,保证了宴席万无一失,正是宋江举贤不避亲的管理魄力的体现。因为,宋清绰号铁扇子,正是这个职业最合适的人选。
如果说分工也是一次排名,那么,宋清在这个排名中,又是老几呢?倒数第四。谁说这个岗位是个美差肥缺呢?即便以“水浒阴谋论”来解读,宋清在这个很低下的岗位上做得十分优秀,怎么就成了滥竽充数的庸才了?一百单八将难道就不吃宴席了?非得要上阵冲杀才不是庸才吗?
再说说白日鼠白胜,此人只在劫取生辰纲时做过贡献,但却出卖过晁盖。勉强上了梁山,排名倒数第三,武功低微,功劳微薄,几乎就没干什么大事。排在倒数第三,岂不就是个滥竽充数的庸才吗?
还有郁保四,“专一把捧帅字旗”,都去扛大旗了,十足的大头兵一个。险道神郁保四是从曾头市反正过来的,最多在攻打东平府、东昌府时扛过帅字旗,难道不是个滥竽充数的庸才?这等人也能“上应天星”吗?
梁山好汉无庸才施耐庵的《水浒传》是一部寄托着人文精神与家国情怀的伟大史诗,通过梁山的故事,隐藏了王朝的兴亡历史,北宋九代皇帝尽入书中,大明王朝三代帝王悉数登场。因而,《水浒传》中所有的龙都是真龙,所有姓赵的,都是赵宋官家。这些寓意,我在多篇文章中讲到,此处作为辩白“滥竽充数”的梁山庸才的引首提纲,略提一提。
先说说排名倒数第一的金毛犬段景住,如果按照题目来讲,此人也算得上一个滥竽充数的庸才了。但是,这个人却隐藏了“宋金海上之盟”的玄机,这是北宋迅速走向灭亡的一个盟约。金毛犬肩上的历史责任真的不轻呢。关于段景住的故事,我昨天晚上的一个回答中已经基本讲清楚了,也就不再重复了。
接着,说一说上文提到的白日鼠白胜。
晁盖之所以在七星聚义时临时拉白胜入伙,后来又救了这个涉嫌出卖的白日鼠,其中的深意从来就没有人读懂过。
原来,晁盖是北方多闻天王(毗沙天人),也就是托塔天王。《毗沙门仪轨》中说,北方多闻天王曾经在唐玄宗时期,显圣于安西城北门楼,帮助唐军解安西之围。天王显圣,大放光芒,一只金鼠咬断番兵弓弦,配合天王击溃了敌军。
托塔天王后来演变为一尊财神,他的左手就握着一只吐财鼠。道家的天罡地煞要劫取生辰纲,作为大聚义的第一桶金,怎么离得开财神呢?财神要出动,又怎么能少得了吐财鼠呢?
白日鼠与托塔天王又极深的渊源,难道是个废物点心吗?而且,白日鼠还隐喻了属鼠的朱棣。
说白日鼠隐喻了朱棣,郁保四可以“作证”。郁保四实则“欲保四”,什么意思,想必不言而喻。最厉害的是郁保四在大分工时,“专一把捧帅字旗”。这个隐喻说的是李景隆涉嫌“欲保四”,在白沟河之战中帅字旗无故被折断,有暗中帮助燕军的巨大嫌疑。果然,当朱棣打到南京城下的时候,李景隆就打开了城门,迎接燕军进城。朱棣策马进入南京城,立即听到了一片“万岁”之声。
郁保四一点都没用吗?如果说郁保四是滥竽充数的庸才,那么皇甫端呢?
绰号“紫髯伯”,是一个幽州人,与段景住一样是一个辽国汉人,这个辽国汉人“貌若番人”。朱棣就是个紫髯大汉,而且,身世成谜,很多人都怀疑他有蒙古血统。
现在,该再讲讲宋清了。宋清上应地俊星,何意?正与宋江长相是相对之意。
宋江原本是家中老大,上面是没有哥哥的,但是,施耐庵硬是要把他写成三郎。这个三郎还是“宋三郎”、“孝义黑三郎”。书中说,这个三郎被宋太公出籍了,也就是说,宋江早就与宋清不是一家人了。但是,宋清还真的与宋江是一家亲的同胞兄弟。
上文讲到,每一个梁山好汉都是一人多面。宋江的另一面就隐喻了北宋王朝的两次“妖魔”式的皇位传承,说的是宋徽宗以第三顺位继承人的身份,因为“仁孝”而做了皇帝。这是一个亡国之君,施耐庵以宋江的“出籍”,隐喻了宋徽宗死在异国他乡,尸骨不能葬入祖陵。同时,也隐喻了朱标一脉的丧门出籍。
宋江出籍,当然就不是宋清的哥哥了,所以,兄弟两人一丑一俊,哪像一母同胞的兄弟?而且,宋清还是“地俊星”。
那么,施耐庵真的是这么写的吗?他为何这样写呢?
《水浒传》的终极密码毫不夸张的说,我破译了《水浒传》的终极密码,上面所说的所有隐喻,都是在这个终极密码之下的隐写甚至是密写。
这个密码,就是洪太尉误走的妖魔。这些妖魔之于北宋王朝而言,则是“杜迁”,杜太后的“金匮之盟”改变了北宋的皇位世系。杜迁才是梁山的第一任寨主,因为“杜迁”,所以王轮,朝改、宋江(断送江山)。
之于大明朝而言,则是“孙立”,朱洪武立孙子做皇帝,导致靖难之役,破坏了天下太平。
施耐庵在开篇故事中,就以一首五言诗,借用天地成数与大衍之数,亮明了观点,说那个乱离的世道因为人人都想做皇帝而违背了“天道循环”,天下大乱,赵匡胤“替天行道”,结束战乱,为天下百姓带来了“天下太平”。
但是,因为北宋王朝违背“天道循环”的皇位传承礼律,犹如妖魔出世,“扰乱大宋乾坤”。按说,即便是有“金匮之盟”而“杜迁”,那么,到了赵恒这里,就该传位给太祖系。但是,“宋三郎”赵恒却成了宋真宗。
书中以“三月初三”为误走妖魔的节点,隐喻的就是宋真宗。这一天是真武真君的诞辰,宋真宗时北宋第一个给这尊大神上尊号的皇帝,是其疯狂崇道的产物。因而,宋真宗的庙号便与此有关。
真武真君到了朱棣这里,便上升到至高无上的地位,成了“北极镇天真武玄天上帝”。朱棣封到了极致,后来的皇帝们也就再也没有给玄天上帝上尊号了。无疑,“三月初三”同时也隐喻了朱洪武误走的妖魔。
整部《水浒传》都是围绕这两个“妖魔”展开故事的,因为妖魔出世,梁山好汉便“替天行道”。因而,施耐庵在《水浒传》中以大量的隐写,揭示了《水浒传》的主题。
既然是隐伏了历史真实,施耐庵也必定按照历史的记载,写宋江被张叔夜战败而投降招安。但是,宋江并不辅佐宋徽宗,而是进了“白龙庙”。白龙庙说的是宋钦宗时期的朝廷(庙堂),宋钦宗赵桓是属龙的,生于庚辰年,就是一条白龙。
宋钦宗也是太宗系的,按说还是一个“妖魔”。施耐庵确实把这朝皇帝也写成了妖魔,书中的“二龙”其中之一的隐喻,说的就是宋徽宗、宋钦宗父子(书中有“父子客店”),鲁智深单打二龙山,打的就是这两朝皇帝。宋江在九天玄女庙见到的“二龙戏水”,说的便是宋徽宗父子坐井观天。
但是,晁盖、宋江为何要进白龙庙呢?一方面隐喻了北宋将亡于白龙时代。另一面,隐写了梁山好汉在国难当头之际,舍弃主张,“保境安民”。
施耐庵超越了故事开篇的“天道循环”,以“天道民心”为主题,梁山好汉保境安民,为国尽忠,杀敌立功。
在另一条伏线中,施耐庵赞同朱棣夺位,因为,梁山好汉就是玄武大帝降服的妖魔,玄武大帝是朱棣所封。但是,施耐庵又以诸多故事,无情的抨击了朱棣夺位前后的劣行,“血染浔阳江口”指责的就是“貌若番人”的朱棣。
而且,施耐庵披露了建文帝的去向,更倾向于建文帝在宫中失火之前就被杀掉了。
在施耐庵的笔下,为天下百姓带来太平世道,让百姓受些快乐的皇帝就符合“天道循环”之理。否则,就都是妖魔。
每一个梁山好汉都肩负着这样的“历史责任”,通过他们的绰号、故事,隐喻了历史真实。如此,谁又是滥竽充数的庸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