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情与战争2,请分享一下你最爱的十部电影?
1、《寻枪》 2002年 豆瓣7.6分
导演:陆川
中国牛逼的电影也不少,比如说这部《寻枪》。
这部陆川导演的气氛神秘的影片,因为姜文的精湛演技而增色不少。
影片开头直截了当的向我们展示了警察马山(姜文饰)因丢枪而开始了一段寻枪之旅。凌厉的剪辑迅速带你进入一个中年男子因丢枪而陷入的焦躁与臆想之中。
姜文曾说:“其实人生最根本的就是在找寻”。
影片中,马山自始至终的在寻找着那把带有信念意义的配枪,而生活中,我们也是一直在寻找我们所信念的东西。
寻找,是我们人生中的一个大命题!
2、《公民凯恩》 1941年 豆瓣8.5分
导演: 奥逊·威尔斯
1942年奥斯卡最佳剧本。
影片以20世纪初叶美国新闻业巨头威廉·朗道尔夫·赫斯特为原型,用新颖的艺术手法表现了一位报业大王的一生。
一个国家的传奇,一段国家的历史,却被浓缩成一个人的奋斗史。
此片由始至终一直在探寻着凯恩临终前的遗言:“玫瑰花蕾”。
然而最后谁也没有想到,这个被所有人好奇甚至调查追踪的,所有人都觉得背后隐藏着众大秘密的“玫瑰花蕾”,最后却是他儿时的滑雪橇。
这对于那些一直在努力调查的人来说简直就是一个笑话,而对于凯恩来说,这不过是他因太早脱离童年而对童年天真美好生活的怀念,仅此而已
3、《后窗》 1954年 豆瓣8.4分
导演: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
《后窗》在美国知名评分网IMDb上是最高的一部希区柯克电影。
希区柯克的成功之处就在于他讲故事的方法,他不会去制造未知的悬念,而是让观众看到悬念然后情绪紧张。
当女友帮助主人公参与到案件前去嫌疑人家一探究竟时,导演通过主人公的视角,让我们看到女友和嫌疑人的各自行动,在嫌疑人离家越来越近时,我们也开始感到越来越紧张。
说起这部电影立马会联想到人性的一面——偷窥。
从开始到结尾,主人公通过偷窥这样的一个方式进而分析出了一个杀妻分尸的案件。希区柯克成功将我们的注意力放在令人恐惧的凶杀案上。
然而,偷窥与被窥往往都是发生在你我身上的事,当你偷窥别人的时候,或许你也曾被这样偷窥过。希区柯克在最后给我们留下了一个更为恐怖的东西,就是无所不在的窥视的眼睛。
4、《铁皮鼓》 1979年 豆瓣8.3分
导演:福尔克·施隆多夫
这是一部充满“恶趣味”的电影。情节引人入胜但又艰涩难懂、太多的隐喻无法一笔带过。
一部现实中充满奇幻色彩的影片。
一个神奇的孩子可以有意识的控制自己的成长,他反抗身边亲人的所作所为。
除了压抑的人物关系及环境外,导演毫不含蓄的去拍摄每一个镜头,展示了特殊年代的人间百态。
奥斯卡走过了一条漫长的成长之路,影片中有着对造成二战悲剧的时代性与民族性的深刻思考。
影片的最后,奥斯卡乘着火车缓缓向新生活驶去,祖母和影片开始一样,依旧坐在那片生命起源的土地上,时光荏苒,世事变迁,只有生命还会一代一代地继续延续。
5、《洗澡》 1999年 豆瓣8.2分
导演:张扬
澡堂泡澡,是老北京的一大特色风俗。
《洗澡》虽然是男人戏,无论是洗澡时爱唱歌的胖子、爱斗蝈蝈的老头们,还是那充满儿化音的口腔,都充满北京市井的温情。
一辈子经营澡堂的老刘早年丧偶,两个儿子一个离家多年一个因智商底下留在身边。
整个故事反映了一个现代化的问题,传统与现代之间的格格不入。而导演选择澡堂这一个极具传统民俗意义的场所展开故事,更是将现代化表现得意味深长。
“爸爸说,他们要去很远很远的地方洗澡,圣湖的水不仅能够洗涤身体,而且能够洗涤心灵…”澡堂子里放得满满的一池子水,蓝蓝的。老牌子上写着四个大字“上善若水”。
上善是水。水不仅能洗净人的身体,还能洗干净人的灵魂。
6、《太阳照常升起》 2007年 豆瓣7.9分
导演:姜文
这是一个到处充满符号的故事。
姜文蛰伏七年之后的又一力作,由四个充满魔幻现实主义风格的小故事组成。分为了疯、恋、枪、梦四个部分。
姜文说:“其实是一个故事,没有四个,是他们说有四个,你看也就只有一个,而且,就一个男的和一个女的”
这部外壳娱乐实则政治的的电影是对那个时代的反思,耐人寻味。非线性的叙事手法,充满了对人之欲望的真实描绘,每个人物都设置的离奇怪诞。
友情提示的是这或许不是一部看惯好莱坞大片人的菜。只是需要静下心来一边体味着影片的独特,一边发掘着影片的内涵:荒诞的年代,无论怎样严肃酷杀,太阳依旧每天升起。
7、《鸟人》 2014年 豆瓣8.3分
导演:亚历桑德罗·冈萨雷斯·伊纳里图
《鸟人》是一部“在电影语言的应用上几乎无懈可击的,制作精美的好莱坞电影”。
一个如此疯狂痴迷于鸟的人,对人的生活没有一点兴趣,甚至最后形态心理都开始趋向于鸟的人,这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导演艾伦帕克通过时空交织的对比手法讲述了一个想要像鸟儿一样飞翔的少年的故事。
在故事最后,巴蒂在艾尔的怀里终于说话了,他如同脱胎换骨般回到曾经的模样,似乎从来没有经历过战争,没有阴影,没有悲痛。
导演正是这样将人物夸张化,去阐述了现实对人的残忍扼杀。而吸引我的也正是这个被夸张化的鸟人形象,在他身上可以看到对自由的追求和对自我的认知。
8、《法国中尉的女人》 1981年 豆瓣7.9分
导演:卡雷尔·赖兹
《法国中尉的女人》这部影片属于英国的“民族文化遗产电影”,不仅因为它是改编自英国文学名著,还因为它注重人物的刻画,重视长镜头的运用,特别是过去时空,其构图颇具油画风格。
片中除了爱情这一传统的主题,本片最为新颖的就是如何将戏中戏这样的一个结构很好的把握在电影当中。
影片将两个时代两个不同的爱情故事放在一起叙说,过去时空中的萨拉与查尔斯的爱情故事,现在时空的安娜与麦克的故事。
两个时空的反差,颇具时代的讽刺。
一个生在维多利亚那样用思想束缚自由的时代里,无助而坚毅,为了爱情选择了反抗;另一个生在自由万岁的现代,却最终无法挣脱世俗的链条,选择了平静的逃避。
现在看来,这种对现世生活的反思,仍然具有深刻地时代意义。
9、《放大》 1966年 豆瓣8.4分
导演:米开朗基罗·安东尼奥尼
真相与幻想之间的界限是什么?感官是否能帮助我们认识世界?
安东尼奥尼曾说“在《放大》这部影片中,我则一点没有去表现这种主题,这是非常明显的。而我表述的是单独的人物和现实之间的联系,现实、事件都是紧紧地围绕着人物而存在的”
一位热爱拍照的摄影师,某天在公园抓拍到了一系列照片,在经过不断地放大之后意外发现,这些照片里隐藏了一起凶杀案。然而,没有人愿意相信他的推测。
导演将社会坏境与人物内心交织起来,去探究了一个真相与虚幻的故事,即使发现真相,也未必能证明什么。
影片结尾处,主人公和一群奇怪的年轻人打着不存在的虚拟网球,在一番无果之后,主人公也渐渐的开始由现实开始走向了虚无。
10、《裸岛》 1960年 豆瓣8.5分
导演:新藤兼人
《裸岛》是新藤兼人20世纪60年代创作的一部影片。正值二战结束后日本的重建期。
这部没有人物对白的电影,通过对岛上艰难环境的描写,突出了岛上夫妇生存的艰难。尽管有时候也会非常的无奈压抑和厌烦,但他们还是坚持了下来。
例如影片最后女人把好不容易挑来的水全部洒了,疯狂的扯掉自己种的蔬菜,然后趴在地上痛哭。而最后还是爬起来继续重复着机械的工作,为了生存的,而又不得不做的劳动。这就更加突出了他们对生的渴望和忍耐的精神。
一个简简单单的故事,却很好的反映了二战后60年代的日本社会情况以及日本大和民族的心态 。
战争与和平哪部电影好看?
美好一天很荣幸为大家解答这个问题,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问题,现在让我们一起探讨一下。
我认为1968年苏联的那版电影好看。通过我看了其他版本的《战争与和平》,相互揣摩比较,这部电影表现更加细腻,体现了原著的风格各异的特色。
以下我为大家分享,我个人对这个问题的看法与想法,希望我的分享能给大家带来帮助,也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我的分享。
我认为1968年这部《战争与和平》,是完美主义者的拍摄方式。有大师的风采特色,其中的专业素养是其他几部无可比拟的。这部充分表现了女主角的天真少女般的气息,让人难以忘怀。
虽然相比其他国人的思维与我们不是完全相同,一些人看来很是沉闷无聊,但是这部电影在全球都得到了普遍认可,我国也不例外。
因为与BBC拍摄的两部相比,这部的战争场面完全超越了那两部。英国美国版的电影看似拍出了爱情故事的感觉。而苏联版本的则拍出了沉重的厚重感,以及他们爱过主义者对国家人民的深沉爱意。
在以上的分享关于这个问题的解答都是个人的意见与建议,我希望我分享的这个问题的解答能够帮助到大家。
在这里同时也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我的分享,大家如果有更好的关于这个问题的解答,还望分享评论出来共同讨论这话题。
我最后在这里,祝大家每天开开心心工作快快乐乐生活,健康生活每一天,家和万事兴,年年发大财,生意兴隆,谢谢!
B的区别有哪些?
您好朋友!我是小小曲儿,很乐意跟您分享民谣和R&B区别的讨论!
R&B又被称为“摇摆布鲁斯”,是一种融合了爵士乐,现代音乐和电子布鲁斯音乐的音乐类型。最早是由黑人音乐发展起来的。这个喜欢音乐的黑人,在茶余饭后聚集在街头,用吉他,口琴简单乐器演奏一些音乐,抒发生活,工作,离乡背井等感受,发展出了R&B的前。在二战以前,爵士乐是一种为跳舞而演奏的音乐,但是在乐队中,通常有歌手可以演唱了。这种节奏强劲的音乐非常受当时人们的欢迎。
民谣一般指的是在民间流传的音乐作品,是那些民间音乐爱好者,或者说民间歌手创作出来的,这些音乐作品更加贴近生活,表现普通劳动者的生活,劳动和情感,民谣表现了一个民族的情感和风尚,有其独特的音律与情调风格,比如说法国民谣的蓬勃,意大利民谣的热情,英国民谣的淳朴,日本民谣的悲愤,西班牙民谣的豪放,中国民谣的缠绵,都和民族的气质和色彩有关联。
由此来看,民谣和R&B虽然都是从民间音乐和少数族群发展起来的,他们仍然分属于两种不同性质的音乐形式,也许中间会偶有融合,但是在本质上至少还是不相同的。
粗陋之见,请指正!
是作者为了泡妞甩锅吗?
沙沙小观园来回答。
泡妞大概有对爱情不专一乱来的意思,甩锅是说自己本来还不错,但都是别人做的不好,都是别人的错。如果回答提问者的问题最好用裴多菲,对生命,对爱情,对自由的态度来回答。
裴多菲出身非常贫苦,父亲是个屠户,母亲社会地位更低是个农奴,他从小生活在社会最底层。他少年时期就热切希望改变自己的命运,好好的有价值的去生活,这样的人当然也珍重自己的生命。裴多菲十二岁才有机会去读书,由于出自贫苦,而且自己的祖国被奥地利帝国占领,他从小又经常听老人们讲自己的国家民族英雄胡斯反对外来侵略的故事,并在少年时期打下了一生追求的烙印。
他非常热爱生活,珍重生命,早期写过许多有生活气息的诗文,如《谷子成熟了》、《傍晚》等,后被钢琴大师李斯特谱曲,成为欧牙利的民歌。他也写过许多歌唱人间美好感情的诗,当然也包括《致尤丽亚》、《我是一个怀有爱情的人》,这样的爱情的诗,无情未必真豪杰。但裴多菲没有泡妞式的乱来,而是珍重爱情,大胆的追求属于自己的爱情生活。他在一个舞会上偶然相遇了一位伯爵的女儿,让他一见倾心,但伯爵不肯让出身高贵而富有的女儿嫁给一个社会地位低又贫穷的诗人。但裴多菲的执着和对爱情的专心,终于感动了伯爵的女儿尤丽亚,两人走进神圣的婚礼的殿堂,裴多菲没有泡妞,而是在有热情而又美好的爱情。
这样一个热爱生命,有着美好爱情,更有了自己的孩子的诗人,骨子里更热爱自由,特别是自己民族和国家的独立,他写过许多争取民族和国家独立的诗文,他在风起云涌的欧牙利人争取民族和国家独立的战斗中,写下过《民族之歌》,“起来,欧牙利人,祖国正在召唤”,等战斗诗文。他不仅在用诗来鼓动欧牙利去为民族独立斗争,而且亲自去参加抵抗俄奥联军的起义战斗,英勇的血洒战场,为了民族的自由,为了祖国的独立牺牲了自己宝贵的生命,年仅26岁,身后留下了美丽的妻子和年幼的孩子。
裴多菲不仅至今为欧牙利人所怀念,他的诗文和经历也深深影响了世界,马克思、恩格斯给过关切和赞扬,许多欧洲文学家和文艺评论家给以高度评价,中国的鲁迅在《为了忘却的记念》一文中曾引用过裴多菲的这首传留世界的小诗《自由与爱情》。裴多菲用自己的言行可以回答,他不是一个在所谓泡妞甩锅在写诗。他热爱生命,爱自己的美丽的妻子和孩子,但他更爱民族的自由生存,还有国家的独立。
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有没有能让人哭的稀里哗啦的电影死去活来那种推荐?
《我脑中的橡皮擦》
这是一部由 孙艺珍 ,郑雨盛主演的韩国笑中带泪的电影。
电影讲的是由孙艺珍饰演的富家千金修真和由郑雨盛饰演的建筑工人哲洙之间的感人爱情故事。
富家千金秀真因为恋人的失信而迷迷糊糊地与建筑工人哲洙发生了误会,一开始,我也仅仅只认为这是一次烂大街的“误会”剧情,再看时,才发现这是秀真患有“阿尔兹海默症”的伏笔。也就是说,其实影片一开头,秀真就已经出现了阿尔兹海默症的隐约症状了。
虽然“失忆”是各种爱情电视剧电影中经常使用的桥段,观众也似乎对这种烂大街的桥段拥有免疫功能,很难再有“悲从心中生”的感觉。但在《我脑中的橡皮擦》中,“失忆”的展现方式和运用却赚足了观众的眼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