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锋岛,德国曾经不远千里迢迢用潜艇为日本送去了MG42通用机枪的图纸?
如果要评选一个二战中最让盟军士兵们恐惧的武器,MG42通用机枪是德军不得不提的一个大杀器。
MG42通用机枪诞生于二战爆发的1942年,是一款可以更换多种用途的通用型机枪。
如果使用轻机枪的枪架,那这款机枪就可以拿来当作轻机枪使用。
如果使用重机枪的枪架,那这款机枪也可以发挥出碾压大多数重机枪的威力。
要是把这款机枪给安装在坦克上的话,那这款机枪也可以轻易的化身成为车载机枪,并不会因为用途的更换而产生任何的不适应。
再凭借着它那每分钟最快1500发如同钢铁洪流一般倾泻而出的极快射速,以及无论是在零下40度的严寒地带还是在酷热无比的沙漠地区都丝毫不影响使用的强大适应性,这款机枪简直可以称得上是德国在二战中的最大杀器。
MG42通用机枪省材料的优点而且这款机枪还有一个非常大的优点,那就是它非常省材料。
在德军制造出这款机枪之前,全世界各个国家制造机枪都非常费材料,每制造一把机枪,都要使用一块硕大的金属块制造。
而每一块金属块制造机枪都会有3/4的多余材料被空余出来,由此造成了巨大的浪费。
还有以往机枪工序的繁琐,又耗费了大量的时间,这种种问题对于战争局势非常紧张的二战来说,是非常影响战争推展的。
但是在德国人改造了技术后,这些问题都得到了改变,他们制造机枪不再浪费大量的金属块,仅用少部分的金属资源以及非常省时间的工艺就可以制造出一挺在二战中性能表现最为良好的MG42通用机枪。MG42通用机枪在战场中普及开来后,它很快凭借着自己的优异性能,一举成为了二战中公认最好的机枪。
也因为这款机枪在二战中的杀戮过重,更是导致很多盟军在听到这款机枪的射击声时会不由恐惧万分。
日本的国情并不允许他们推广这款机枪至于提问中德军向日本人提供MG42通用机枪制造技术图纸的问题,这方面是无法考据的。
从来都没有任何一份历史文献表明德军在二战中向日本人提供过这款机枪制造技术的记载,因此我们对此也不要太过于认真,将其当做一个传言看待就好。
不过即便德军在二战中向日本人提供了这款机枪的图纸技术,日本人肯定也是不会使用这款机枪的。
在战争爆发的时候,日本国内的资源非常紧缺,侵华战争早期他们还可以通过和美国的交易获得持续战争的资源,但是在美国对他们进行交易封锁后,他们战争资源紧缺的局面却突兀地暴露在了表面。那时候的他们,技术方面是不缺乏的,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米”,即便再会做饭,也是没有用的。
于是在整个侵华战争以及二战中,日本为了省资源,他们一直都奉行着节俭的大战略。
连冲锋枪这种触手可及的武器他们都不愿意推广使用,他们更是不可能会在军队中推广使用MG42通用机枪这种射击子弹就如同流水一般的武器。
对于他们来说,威力倒是其次,节约才是最重要的,一枪一枪射击的38大盖,才是最符合他们国情的武器。
所以说德国千里迢迢给日本送机枪图纸的情况在历史中可能是不存在的,不过即便这种情况存在,以日本资源的缺乏也不可能会使用德国人的技术制造出MG42通用机枪这款机枪。珠中江珠海中山江门都处于珠江西岸?
♥♥【谢邀】【珠海.中山.江门】♥核心城市【珠海】。
♥♥【珠海】广东省地级城市。【珠江三角洲】城市之一。东南沿海重要风景旅游城市。位于广东省【珠江三角洲】的西南部。东与香港隔海相望,南与澳门相连,西临江门市,北与中山接壤。设有【拱北】【九洲港】【珠海港】【万山横琴】【斗门】【浮仔】【珠澳】跨境工业区等8个国家一类口岸。是【珠江三角洲】中海洋面积最大,岛屿最多,海岸线最长的城市。素有【百岛之城】美誉。【珠海】1980年成为中国最早的对外开放的经济特区。2008年国务院颁布实施【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一2020)】。并明确【珠海】为珠西口岸的【核心城市】,享有全国人大赋予的地方法权。♥为全国旅游圣地四个最佳城市之一。♥2013年中国城市可持续发展指数排名全国第一。♥全国花园城市,国家颁布的【幸福之城】。享有【浪漫之城】的称号。♥2016年国家首批命名【生态园林之城】。♥中科院宜居指数在全国城市中排名第七位。♥2016年9月19日获【国家森林城市】称号。♥♥【宁静.舒适.悠闲是珠海的特色。秋天海浪在夕阳下泛起金边,过人的海渲之城堪称完美】
♥♥【中山】中国5个不设市辖区的地级市之一。位于【珠江三角洲】中部偏南的西、北江下游出海处。北临广州,西靠江门,东南和珠海相连,东隔珠江,伶仃洋与深圳相望。♥♥【中山】乃历史名城,有着悠久的历史文明文化【香山文化】。原为香山县,1925年为记念孙中山先生改名【中山县】。♥与广东的顺德、南海、东莞并称【广东四小虎】。♥【中山】多种仙在香卉,故称【香山】。♥同为沿海重要口岸。♥粤剧之乡。♥桥胞之乡。
♥♥【江门】广东省地级市。地处【珠江三角洲】西部。因位于西江与支流蓬江会合处,江南烟墩山与江北蓬萊山对峙如门而得名【江门】。♥丰富的土地资源。♥丰富的淡水资源和温泉资源。♥丰富的泥炭土资源与高岭土中黑白【云母】矿藏丰富。♥♥【珠海】【中山】【江门】是【珠江三角洲】的三颗明珠。都有着沿海港口的便利,各具特色,又都有【旅游胜地】的美誉和开发资源。♥♥但相比下【珠海】占优势大一些,毕竞地理位置占优,又是国家重点扶持对象。所以【珠海】是【珠江三角洲】的【核心之城】。
韩国军事力量真的这么强大吗?
最近日韩还在掐,还在撕,已经到了剑拔弩张的阶段,以至于大家忽然都对韩国军事力量颇有兴趣!韩国军队比较日本,其实还是有距离的,尤其深水海区作战方面。但现在终于有人,把德国都跟韩国比较起来……但是德国军队现在这个尴尬的状况,韩国军队比它强,有什么问题么?那不是很自然的事情么?!下2图为今日韩军与德军!
很多人对德国军队有"无比强大"的印象,那不过是过去的德国军队,留下的一点残存印象,以及现在德国军费虚高造成的虚幻。在冷战时期,德国分为西德和东德。由于地处冷战第一线,而且国家分裂互相敌视,两德军队虽然都为美苏超级大国分别控制,没有自主权,没有指挥权,但是战斗力都还是很强的!战斗力不强不行啊,会被灭国的!比如现在德国军队的前身,西德国防军,总员额高达50万,力量算是强大的。西德陆军Deutsches Heer,其野战部队12个师,36个旅,包括6个装甲师、4个装甲步兵师、1个山地师和1个空降师,基本要啥有啥,结构特别齐全!其接收了至少1845辆豹-1坦克,2500多辆豹-2主战坦克,还储备了一批美制M-47和M-48坦克,在20世纪80年代拥有主战坦克超4000辆!这个规模当时绝对世界前5,而且质量也是高得惊人!另有2077辆"黄鼠狼"步兵战车,1055门M-109G自行式或其他牵引火炮。 下2图为当年枕戈待旦的西德陆军。
除了陆军这个绝对主力外,西德海军也出人意料地强大。德国在近海,堆积了世界级的近海海军力量。西德在冷战时期主要任务是一线对抗,封锁波罗的海出海口,并与丹麦协同防御日德兰半岛,阻止苏联为首的华约军队进攻和登陆。为封锁海峡,在第一道封锁线上的当然是潜艇,设置伏击区和雷障!20世纪80年代,联邦德国有24艘205和206型小型潜艇,排水量仅500到550吨,但在波罗的海这种浅海、封闭海区是足够了。206型潜艇可以使用多达16枚鱼雷,或者外挂使用24枚水雷,这个排水量级别上的潜艇,这种承载能力确实很恐怖了。驱护舰数量不少,包括3艘103型"吕特晏斯"级驱逐舰,是美国"查理.亚当斯"级的改进型;8艘主力护卫舰F122型"不莱梅"型,导弹直升机都是当时顶级配置,为对付大量苏联导弹艇,电子战系统更是超乎寻常地强大。另外还有15艘驱护舰,以及多达60艘水雷战舰艇与之配合。当然,西德海军最强力量,是40艘143A、143和148型导弹艇,以及3个中队72架F-104G导弹轰炸机(后来替换为2个中队"狂风")。前边潜艇隐蔽到一线,驱护舰和水雷战舰艇撑住主要战线,导弹艇和飞机可以进行多波次反复打击,来消耗和歼灭敌人! 下2图是方面纵横波罗的海的西德海军。
德国这一强大的武装力量,早就不复存在,而且是与铁幕那边的同胞,一起逐步消失了。如今的德国联邦国防军(Bundeswehr),截至2018年,共有17万8680人的编制,包含预备役27900人。从人数上看,德国联邦国防军的编制规模,在武备废弛的欧洲,大致排名第三。陆军60900人,只有区区2个装甲师,和1个空降师指挥部,下属主要单位共有7个旅。装备少得可怜,仅有236辆豹-2A5/6/7型主战坦克,1228辆侦察/装甲输送车,590辆步兵战车,214门各种火炮、160架直升机……作为一个传统上陆军见长的国家,如今竟与英国之类陆军规模相同,这完全是一副战争早已离我远去,完全不想打仗的样子!空军也一样,123架EF-2000"台风"战斗机,88架"狂风"战斗轰炸机,妥善率也就是能飞的飞机,不过总数15-25%!另外则是区区55架运输机,以及88架直升机,显然在兵力投送上,也没什么像样的要求。 而德国海军的情况更是不堪入目。3艘F124型"萨克森"级,4艘F123型"勃兰登堡"级,2艘已特别老旧的不莱梅级护卫舰。你要问,那型特别大的护卫舰,F-125型巴登符腾堡级(Baden-Württemberg)的首舰,不是早在2013年就下水了么,到哪里去了?不幸的是,该舰下水后不停故障,终于被海军退回船厂了——2017年12月22日,德国国防采购局(BAAINBw)宣布,“巴登·符腾堡”号无限期停航维修开始。这就是今日的"德国制造"——F125质量问题,拖了5年时间,这在德国海军以前历史上都是绝无仅有的!不光是装备建设出问题,力量结构也在不断萎缩、降级。德国海军航空兵引以为傲的导弹轰炸机部队,如今已灰飞烟灭,被8架P-3C巡逻机替代,维持编制。德国海军海上先锋——40艘的导弹艇部队,也不复存在,目前被5艘K-130"布伦瑞克"级轻型护卫舰替代……反正厉害的部队都给裁减了,后继也只是不知所云地维持没用的编制。下2图是德国没什么用的护卫舰们。
德国军队的管理和素质,如今也下降到相当田地。据英、德媒体报道,2011年1月,德国海军训练舰“戈尔希·福克”(Gorch Fock)号上一名女学员的神秘死亡,牵出该船连串丑闻,许多官兵整日在舰上酗酒,男女学员均遭骚扰,完全没有一个军舰的样子,媒体更将此船形容为“德国最大的流动鸡院”。另外,媒体爆出德国陆军在阿富汗期间,竟然每个月给塔利班交几万美元的保护费,哪里有个军队的样子!其他,像德军士兵的肥胖率超过百分之四十;德国陆军在北约演习中屡次败于意大利;2018年德海军F-124型护卫舰,在发射一枚“标准-2”Block 3A防空导弹时训练事故等等……各类问题屡见不鲜。对于一个规模并不大的军队,一天到晚出事只能表明能力太差。下2图是今日的肥胖德军,以及出了事故的F124型护卫舰。所以,德国军队那个"世界强军"的印象,早就不是那么回事了!比较韩国军队——韩国陆军49万员额,常备师22个,乡土师13个,预备役师16个,主战坦克2514辆,各型火炮1万1千多门!这哪是德国那个3个师的小小陆军能比?韩国海军排水量26.5万吨,比德国高出整整10万吨!韩国上万吨的2艘“独岛”级两栖攻击舰、3艘KDD-III型“世宗大王”号大型驱逐舰,更是德国没有的。更何况,韩国现在还是征兵制,强制服兵役,还是枕戈待旦,哪是德国那个武备废弛的样子!所以韩国比日本还是差点意思,比德国强那是必须的!
直升机在战时是导弹的活靶子吗?
导弹的确是直升机的大敌,但如果你了解到1991年的海湾战争中,美军用直升机仅付出了1架阿帕奇武装直升机的代价,就击毁了伊拉克3700辆坦克,你就不再觉得直升机只是个“挨打的货”。
1961年12月11日,一艘美国航空母舰载着32架美陆军H-12型直升机和400人停靠在南越的西贡码头。12天之后的23日,这些直升机将大约1000名南越伞兵空运到距其首都16千米的一个被怀疑是越共总部的地方。
伞兵仅遇到轻微的抵抗,就缴获了越共的地下无线电台,首战告捷,这次行动揭开了越战期间美军长达10多年的空中机动作战的序幕。
题主之所以觉得直升机脆弱,甚至觉得它就是个“挨打的货”,那是你没去了解直升机在现代战争中,特别是越战和海湾战争中所发挥的巨大功用。
诚然,直升机被击中的概率确实比固定翼飞机要大,而且很多时候都不用导弹,单兵RPG火箭筒就足以击落直升机。这其中有一个重要的方面是与直升机的机械力学结构密切相关。
直升机(除了支奴干那种纵列双旋翼)都有一个抵消主螺旋桨扭力的尾旋翼,这一点是直升机的软肋,无论再强大的直升机,只要尾翼受损,不是坠毁就是坠落。
我最喜欢的直升机就是黑鹰,那流线型的机身给人以轻快有力的感觉,印象最深的就是《黑鹰坠落》这部电影。
在影片里摩加迪沙巷战中,美军2架黑鹰直升机被击落,就是RPG火箭弹击中了尾旋翼,这的确让人感觉到它的脆弱,即便是“帅气皮实”如黑鹰的直升机,在简易火箭筒面前也不堪一击。
但抛开战损率较高的事实,直升机以其独特的战术价值至今无可替代,对于直升机的应用达到巅峰的战争非越战莫属。
1961年开始的越南战争后来被称为“直升机战争”,至1973年的12年战争期间,美军广泛地使用了直升机实施各种作战行动,直升机昼夜出动频度最高达2万余架次,总共出动约6400万架次,飞行总时长达1.34亿小时。
直升机飞行员平均日飞行13小时,直升机平均月飞行时间高达200多小时。
对于越南热带丛林山地的战场环境,山沟峡谷陡坡密布,可以说地无三尺平,水系沼泽众多,林密草深,高温高湿,毒虫肆虐,如果没有直升机,美国这些“少爷兵”恐怕很难在战场上靠步行跋涉机动作战。
而正是有了数以万计的直升机作为空中机动工具,这些美国大兵才可以潇洒地坐在直升机仓门边,抱着机枪,双腿垂在下边,一边嚼着口香糖,一边哼着歌曲,在越南丛林上空高来高走、来去自如。
美军直升机不仅执行运输和战场救护这两项主要任务,还从警戒、侦查、通信、扫布雷等辅助军事任务,发展为执行对地攻击、反坦克、攻击导弹阵地等重要军事行动。
在山高林密、路险坑深的越南战场,美军依靠直升机竟创造性地玩起了“蛙跳”、立体攻击和快速机降等战术,而且战果显著。
也是在这次战争中,世界第一代攻击直升机AH-1G“眼镜蛇”武装直升机开始投入实战。
当然,整个越战中,美军的各型直升机数量损失也是惊人的,达到5000架左右,当然这里面除了被击落的,还有不少是因为自身机械故障坠毁。
直升机单从防御上讲,导弹、火箭筒甚至大口径机枪都是它的克星,即便被机枪弹击中尾旋翼或主旋翼桨叶,对直升机都是重伤。
但现代军队为什么各国都没有放弃直升机,反而都更新迭代出最新型的武装直升机和运输直升机呢?
1、陆军的翅膀和名副其实的“坦克杀手”,尤其是在面对大集群钢铁洪流时。1991年的海湾战争中,美军用1个直升机营的24架AH-64(阿帕奇)攻击直升机,攻击伊拉克的1个坦克师,1个小时不到的功夫,伊军84辆坦克和装甲车、8门火炮、39辆汽车被全部击毁。
还是在海湾战争中,美军出动300多架直升机,从沙特阿拉伯北部的13个集结地起飞,把2000多名士兵和大量装甲车、大炮、弹药等直接空降到伊拉克境内80多公里的地方,切断了伊军退路。
能够一次出动300多架直升机,快速运输一个整装团的人员设备集中降落到一个地方,这种规模是世界战争史上的新纪录。
1965年11月的德浪河谷战役,是越战中美越第一次正面交锋,美第1空中突击师第7团第1营767人,利用直升机垂直机动战术,乘直升机进驻靠近德浪河谷的朱邦山下的“X光”着陆区,并进行了艰苦的防御作战。
4天时间内顶住了数倍越军的进攻,此次战役,美军利用直升机向前线空运了全部步兵、炮兵以及各种作战物资43000余吨。
2、复杂地形下出色的特定地域和特种任务投送能力。相对于地面和航空运输,直升机运输具有灵活简易的特点,对于出发地和着陆场要求不高,不受地形和地面障碍物的限制。
特别是在执行特种作战任务时,直升机可以任意悬停在需要高度和位置的投送能力更是无可替代。
现在的特种部队普遍装备的单兵旋翼机就是很好的发展,这种旋翼机外形酷似小型直升机,但安全性却比固定翼飞机还要高,失去动力时不会像直升机那样直接坠落,而是会在旋翼反推力下缓慢降落,基本上不会导致人员伤亡。
3、无可替代的战场伤员急救后送能力。美军在越战中通过直升机救援了大量伤员,在越南那种山地战场,如果没有直升机这种救援工具,很多重伤员基本上没有存活的可能。
而有了直升机,地形阻碍因素完全消失,只要开辟一小片空地,甚至完全不需要着陆就可以把伤员抬到机舱,然后第一时间送到战地医院手术室。
现代战争中,伤员救护始终是战场后勤的第一要务,当年我们在对越自卫反击战中,重伤员和牺牲的烈士很多时候还是要靠人工背下或抬下来,那种效率和直升机没法比。
当然经过40年的快速发展,今天我们的陆航直升机早已今非昔比,无论是武装攻击直升机还是运输支援救护直升机都有了非常巨大的进步。
结语:如题主所言,如果单拿直升机和导弹甚至火箭筒PK,直升机肯定不是对手,但现代战争是各军种、兵种合成作战,在一定的战损比例下,直升机能够发挥种种无可替代的作用,这与其战损率高一点相比,战果性价比很高,是完全值得的。以上原创回答,码字不易,喜欢的朋友请点赞评论、转发关注。感谢支持!
伤兵是不是扔了不管?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
突围的时候,如何处理伤病,需要从实际情况进行考虑,所谓时也、势也。
红军时期,蒋介石发动一百万军队对中央红军进行围剿,在蒋介石的“铁桶阵”即将合围前夕,中央决定实行战略战役,由于当时中央尚未确定到什么地方,前途危险万分,所以对一些伤兵进行了处理。
红军当时将一大部分红军安置在农户家里面,请农户进行照顾,在长征路程中,也出现这类的情况。当时很多红军将领都将自己的孩子交给农户抚养,其中就包括毛主席等人,而有很多人与孩子,一经离别,却是永远。红军当时出于这种安培也实属无奈,因为当时的情况十分危急,行动稍有缓慢,就可能全军覆没。
红军转移前很多高级指战员就就由于伤病被留下了,陈毅元帅就是典型。红军战略前夕,陈老总因为胯骨被子弹打碎,无法行走,当时陈老总苦苦请求跟随主力部队长征,但是没有被博古同意,就这样陈毅元帅成为了十大元帅中唯一一个没有参加长征的元帅。
当时第一军团第二师四团长耿飚,在战略转移前夕突然发高烧,医生诊断是牤疾,师长陈光根据当时在指令,一开始决心让他留下养病,但是耿飚不愿意,他找来医生,要求重新诊断。后来在长征的最后一刻,陈光和政委刘亚楼冒着风险将他带上了。
从红军当时的情况看,在突围的时候,也是因为不得已,将一些受伤的将士安置在农户家中,这也是形势所逼。
解放战争前夕,中原大地上,国民党调集30万大军,围剿我大别山6万人部队,在国民党步步紧逼下,我解放区面积已不及原先的1/10,为此中原突围开始。当时面对优势之敌的四面围攻,中原军区经反复运筹,拟订了以少数兵力向东行动,迷惑与牵制敌人,主力向西突围的方案,并得到中共中央的批准。
牵制兵力就是皮定均所率领的“皮旅”,皮定均带领这支部队,是最后一支撤出大别山的部队,在他以一个旅阻击国民党军约22万兵力,掩护主力突围。皮定均采用疑兵之计,连续3天顽强阻击,掩护中原军区主力顺利越过平汉铁路向西突围 。
之后皮定均率部孤军转战24昼夜,横跨鄂豫皖三省,历经23次大小战斗,克服崇山峻岭、暴雨洪水等艰难险阻,冒着酷暑,忍饥挨饿,行程1000余公里,以3个团的完整建制,胜利到达苏皖解放区。
皮定均在此次突围中,严格规定不得抛弃一人。后来民间传出:“皮定均带领5000人突围,到达苏皖解放区的时候有5001人,因为中途一个孕妇生下了一个小孩。”这当然是对皮定均将军灵活作战的肯定,但实际上皮旅以7000人突围,到达苏皖解放区的时候只有5000人,中途还是伤亡了约2000人,但是“皮旅”本来打掩护的部队,却成为了唯一一支成建制突围成功的部队。
后来评定军衔的时候,毛主席特意评语“皮有功,少晋中。
总体而言,突围的时候,对伤兵的处理需要结合当时的情况进行,将伤兵留下,他们九死一生,将伤兵带走他们是一生九死,还要看对大部队 的影响,所以说具体处理要看时也、势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