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聚一刻粤语,被生活狠狠的按在地上摩擦之后?
1、钱是永远不够花的,所以要学会存钱。没结婚之前,每个月都的工资都不够花。结了婚以后,面对车贷,房贷,家庭开支三座大山,钱更不够花。
婚前学会存钱,控制自己的欲望,因为你永远不知道什么时候,就要用到钱。
2、开始学会享受孤独,享受独处的时光。35岁以前去哪都喜欢抱团,甚至上个厕所都要叫上一俩个人。
35岁以后,习惯一个人静静地待着,看看书,想想未来,每天进步一点点,过得很充实。
3、再也没有人主动教你学习。我们从小到大在课堂上老师都会主动地教我们学习,我们习惯了填鸭式的学习。
工作之后,再也没有人主动帮你,自己不去问不去学就永远的不会。工作的事情,一定要主动问主动做笔记。
4、时间/精力真的是有限的。没有踏入社会之前,每天都有用不完的精力,每天都觉得时间太多。
踏入社会以后,每天被工作虐成狗,真的没精力再去思考再去折腾。曾经的自己说走就走,现在的自己说睡就睡。
5、多运动,对自己好一点。很多人过了30岁以后就开始出现“三高”,脊椎病,尿酸高,脂肪肝,以前觉得自己年轻,熬夜,喝酒,抽烟,无所谓。
现在周末熬夜后第二天要在家里躺一天,多运动,不要让自己身体成为家庭的负担。
对自己好一些,工作是枯乏无味的,要给自己一点盼头。发工资后记得奖励自己。每年奖励自己旅游一次,做人最重要的是开心。
6、千万不要让自己,成为一个没有原则的烂好人。因为你帮助过的人,不会感谢你。你没帮助到的人,只会怨恨你。
读大学那会,喜欢毫无保留对她好,每天早上叫她起床,每次有好吃的第一个给她,有好玩的第一个叫她。可能是接受别人的好都习惯了,就变成了日常。最终的我,也可想而知了。
9、找对象要求变得现实了。曾经,找女朋友考虑的是样貌,身材,身高等外在条件。
现找女朋友注重的是性格,背景,家境等条件。
10、不要想着对别人有太高的期望,期望越高,失望越大。
尤其是父母、配偶、孩子。当我们成了为人父,人母的时候应该给孩子正确的引导,而不是用你的三观来禁锢住他的人生。
11、生气时,学会闭嘴。生气时讲的话不经大脑,容易得罪人。
像钉子钉墙一样,就算第二天把钉子从墙上拔出来,墙依然会有孔。最好的方法就是深呼吸,闭嘴。
12、不要随便借钱给朋友。因为借出去的是钱,收回来的是气。
不要随便向朋友借钱或者借钱给朋友,假如要借也一定要打欠条,注明还款日期,先小人后君子。
13、无意义的社交尽量避免。一寸光阴一寸金,别把有限的时间,浪费在无用的交际上,人生中很多人基本不会再见。
多花点时间提升自己,有时间多陪陪父母妻儿,他们才是陪你一辈子的人。
14、未雨绸缪,等待机会。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做事情不可能一蹴而就,学会学习并等待。
机会一般三五年会有一次,平常多积累人脉,充实自我,等到机会来的时候,才有把握抓住。
15、不要与领导抬杠,质疑领导,有意见绝对不能当面提。领导无论说什么都是对的,有意见可以保留,私下找领导说。
16、经常欺负你的人,一次就要把他打疼。越是想着后退,他就会越会得寸进尺,拿起你的拳头,用力地回击一次,把他打疼了,他就再也不敢来欺负你了。
17、不要和那些整天唉声叹气,满嘴负能量的人在一起。时间长了你会被传染,没有人会喜欢一个负能量的传播者。
18、不要妄图通过爱情来改变自己,做出改变最核心的行为是自我驱动。
如果你懒得改变,最好连想改变的心思也不必有,否则只是自我陶醉。人只能靠自救,连改变这种事都要依赖别人,那还是别改变了。
19、你所高谈阔论的,可能正是别人所不屑的。
在讲话之前,先想想对方愿不愿意听,如果你的话题对方并不感兴趣,赶快刹车,别让对方产生反感。
20、不要把所谓的脸面看的太重,看的太重只会迷失自我。
懂得求别人,比你厉害的人必定有过人之处,即使再讨厌他,也一定要从他身上吸取能量和技能。只要能学到有用的东西,卑躬屈膝也无妨,自命清高只会成为,牵绊你的脚步的巨石。
21、保持客观的评价,当你的意见与大多数人不同时,你首先应保留自己的意见,而不是舍弃。
通过判断究竟是谁的想法更好,而不是随着别人的意见而改变。独立思考而不是跟风吃屁,拥有独立思考能力的人就会远远地领先同层次的人。
22、在正式的场合中,少用“我感觉”、“应该吧”。
这些词语会让你显得准备不充足,看起来没有自信,从而降低了自己的可信度。发表自己的看法时,要结合自己的分析和结论,有理有据的话语,很难让人不信服。
23、人是很奇怪的,你越是没底线,就越会有人践踏你的底线;当你底线越高,别人就越不敢逾越。
所以,要做一个带刺的好人,你越有态度,越不容易被欺负。
24、人们总是把富人的放弃叫舍得,而把穷人的放弃叫半途而废。
本质都一样,关键看你怎么理解。人都喜欢自欺欺人。比起找到成功的最佳路径,马上出发有时候才是最重要的。
25、看过100个道理,不如彻底践行一个真理。
不要停留在空想阶段,想到什么就立即付出行动,不然你只是别人眼里嘴炮王者。
26、人脉不是你认识多少人,而是有多少人认识你。
经营人脉,远远不如经营自己。人生是自己创造的,不是被动发生的。
27、要经常读书 思考和说话。书到用时方恨少,不读书,脑袋空空,贫乏的自己真的很乏味。多思考,别因为工作累就纵容自己头脑上的懒惰。
多和人交流,多说话,说话也是在锻炼你的思维和表达。人很容易变得麻木,生活可以不总是顺遂,但你的头脑一定要保持活泛和年轻。
28、职场上,一定要尽量多地去了解你的领导或者上司,确认你的风格是否与他匹配。
不合适的话尽早撤,职业生命是有限的,不要在不合适的环境,浪费自己的时间。
29、成功时,过分炫耀,会刺痛身边人所有人的神经,只有真正的朋友,才会为你感到高兴。
而多数人,从心里是会产生出嫉妒之心。所以点到为止,不要大吹大擂,遭人嫉妒遭人恨。低调做人,是保护自己的最佳方式之一 。
30、爸妈能帮你上路,但走路还得靠你自己。
《图片源于网络》
最混乱的家庭关系是怎样的?
婆婆一共有四个孩子,三个女儿和一个儿子。结果三个姑子都离了婚,她们每个离婚后都要回娘家,住在弟弟和弟媳妇的家里。
弟媳妇说,大姑姐她们每次来她们家住,从来都没有人给她打招呼说一声。
姑姐她们来之后每次都是娘几个凑在一起说家里的事情,可当弟媳妇一打开门,一进来却没有了声音,这样的事情让她很尴尬,感觉一直被当作外人在防备着。
最过分的是大姑姐与自己同一年结婚,结婚后就和丈夫一直住在娘家,结婚半年就离了婚。
那时大姑姐已经怀孕,弟媳妇很同情她,生孩子的时候都是她在帮忙给上下跑,还出钱给大姑姐请保姆照顾她。
弟媳妇觉得自己对大姑姐已经仁至义尽,大姑姐带着孩子在自己家里一住就是九年,这些年她们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多。
弟媳妇不堪其扰,想让大姑姐带着孩子搬出去住,但是婆婆却一直拦着不让。
婆婆对儿媳妇说,三个姑子离婚关你什么事情?她是一家之主,这个家里由不得儿媳妇来讲话,如果要搬走,也应该是儿媳妇和儿子搬走。
但是现在他们住的这个房子两百多平的复式房子,却是儿媳妇和儿子赚的钱,在婚后三年才买的,明明是自己和丈夫买的房子,现在却被婆婆逼得要搬出去住,这是她无论如何也接受不了的。
对于媳妇和自己妈之间的矛盾,弟弟是什么感受?
儿子小姜说事情闹到这一步,跟他也有很大的关系,但是他老老婆比较强势,自己的姐姐确实现在有困难,他也和姐姐商量过,但是两个人都不听自己的。
小姜曾经告诉妻子他们搬出去住,父母年龄大了,总不可能让父母出去,但是妻子不同意这么做。
他也自己曾经给大姐发短信让她搬出去,在外面租房子,自己给姐姐一个几百块钱。
但是大姐没同意,还说父母不会同意她搬出去住,又说弟弟为了老婆赶亲姐出门的事情都做得出。
其实这位大姑姐自己是有房子的,但是她把自己的房子租了出去,一个月三百元,说是嫌她的房子离学校太远,孩子上学不方便,如果自己搬出去住,父母没法帮她带孩子了。
弟弟想到了一个方案,给姐姐一个月几百元租房子,这样她就可以带孩子搬出去在外面住,并且让父母一起住过去帮她带孩子。
婆婆同意了这样的安排,但是又让儿媳妇给他们老两口生活费,儿媳妇满口同意,婆婆要多少她愿意给多少。
本以为接下来就一切顺利,可没想到婆婆却突然反悔说要在儿子的房产证上加上自己的名字,因为怕儿媳妇离婚分财产。
看到这里我们都觉得太不可思议了,为什么大姑姐会一直住在弟媳妇家九年,这背后的原因其实与他们家的每个人都有很大的关系:
拎不清的婆婆四个孩子三个离婚,先不去讨论这样的家庭教育是否有问题,只看婆婆在大姑姐这件事情的做法,就知道这家里的矛盾主要还是与婆婆有很大的关系。
①舍不得放手
婆婆心疼自己的女儿离婚一个人带孩子,所以想要女儿待在家里,娘家可以帮衬她,作为父母疼爱女儿这样的初衷是没有错的。
女儿在娘家住一两年或者两三年这都可以理解,但是一直住九年,俗话说“远香近臭”,这么多人住在一起肯定会有矛盾。
女儿已经成年,父母就应该要学会放手,不能只想着把子女都聚拢在自己身边,这样下去只会导致女儿越来越依赖自己,依赖娘家学不会成长。
②对待子女太过偏心
同样是子女,婆婆竟然愿意让儿子和儿媳妇搬出去住,也不愿意让女儿出去租房住,这样的做法太过偏心。
在对待子女时父母如果太过偏心,会导致其他子女心理不平衡,甚至会产生怨恨,从而引发更多矛盾。
③把儿媳妇当做外人
婆婆让女儿住在家里是心疼自己的女儿,却全然不顾儿媳妇心里的想法,主要还是因为婆婆一直把儿媳妇当作外人,所以不会在乎她的想法。
甚至为了防备儿媳妇,要在儿子的房产证上加上自己的名字,儿媳妇都已经嫁进他们家,与他们一起生活了这么多年,所以婆婆的这些做法才会让儿媳妇寒了心。
不知感恩的大姑姐一个女人怀孕就离婚,孩子还没出生爸爸就不能陪在身边,这样的女人确实值得人同情。
但是如果一直把别人的同情和帮助当作理所当然,这样的人就是不懂得感恩。
自己在娘家心安理得地住了九年,怀孕都是弟媳妇出钱找的保姆,这样好的弟媳妇去哪找。
明知道弟媳妇不喜欢自己住在家里,弟弟和弟媳妇都要离婚了,还一直道德绑架弟弟为了媳妇,不顾姐弟之情。
这样的大姑姐真的很自私,只考虑自己从来不在乎别人的想法。自己学不会独立,什么事情都只想靠娘家帮忙给解决,难怪不受弟媳妇待见。
没担当的丈夫作为弟弟,想要帮助自己的姐姐这个想法并没有错,但是错在对姐姐的无限包容,却伤害了自己的妻子。
作为儿子,想要孝顺父母,宁愿自己搬出去住也不想把父母赶出去,可能对于父母来说这个儿子确实很孝顺。
但是对于妻子,这个男人有太多的亏欠,没有担当,关键时刻不懂维护妻子,让她一直生活在这种压抑的生活环境。
一个家庭婆媳关系是否和谐,丈夫在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如果这个男人只想着和稀泥,或者一味地偏向自己的母亲,这只会使矛盾越来越严重。
所以作为男人应该要勇于担当,有个问题想着该如何去积极解决,而不是一味地回避。
结语:都说家是避风港,是休憩的地方,如果一个家庭关系乱七八糟,无论有多少物质财产,都是不幸的。
家里的每一个成员,都要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张弛有度,不偏不倚。另外,无论嫁出去还是踏进家门的人,彼此相互尊重,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如果想的都是别人的不好,自己也不会获得真正的快乐。
另外,每个人应该懂得知足感恩,成全是最大的善良。
你身边有没有让人惊讶的巧合?
很多年前,我在乐山大佛景区当地接导游。带了一团散客,其中两位男性客人,是北京人。
他们不是很认真听讲。说他们来过大佛景区的,只是希望来乐山了解更多未开发的景区、或适合个人自助游的景区。
其中一个男的,看上去很儒雅,看不出身份。也许是旅行社老板,来开发线路的?
于是我给他们推荐乐山的峨边黑竹沟景区,号称北纬23度的中国百慕大。
他们很感兴趣,请我多介绍一些相关的信息。
我大致介绍了一下,然后又说,我收集得有相关资料,回去我给他们邮寄过去吧。
于是他们之一留下了收件地址。记得那个儒雅的男人姓丁,钢笔字字写得挺好。
改天,我就把我手头的资料(书、报纸等),都邮寄给那个人了。考导游的时候特地收集的,比较全。然后这事儿就过了。
隔了大概几个月,有一天我又带游客去大佛景区,在大雄宝殿介绍的时候,一下子瞟到有个面孔有点熟悉。
然后,那人在人群中向我问好,某导,你好。
咦,正是那个北京客人!
我向我的游客说明了一下,便走过去跟那人问好,问问怎么又来大佛景区了,不是来过又来过的吗?
他随便解释了一下。
然后,我们各自便散了。
要知道,那时候,每年大概有全国各地约八百万游客,来去乐山大佛景区;乐山至少也有一百名以上的地接导游,每天轮候着给不同的团队当地陪。
想想看,我这个导游,和某个游客,在大佛景区的大雄宝殿,二次相遇的随机机率有多大?
我在感慨这个巧合的时候,也庆幸,幸好我履行了承诺,真的给他邮寄了资料。
否则,再次偶遇,真不好意思让乐山人被我黑啊。
这件事情是真的,当年我还发表在《乐山日报》的副刊上的。
后来,我就考进了公司,离开了旅游行业。
但这件事,留给我的印象非常深刻。
它让我知道,山不转水转,总有一天要遇上,不是瞎说的。
还有,做人留一线,日后好相见,也是真的。
图文无关。
你见过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人?
2010年夏天我在一个山村里教学,总有个穿得很旧的瘦弱女孩去蹭课,忽然有一天再也不见她去,一问班里的孩子才知道,她已经去世了。
大二那年暑假,我为了挣点生活费,就和同学一起去了一个山村做补习老师,当时一看到那些孩子,就觉得十分亲切,因为和我们小时候太像了,大多小孩都穿着朴素,眼神纯净。
那些孩子基本上都是留守儿童,跟着爷爷奶奶在老家,其实大多数爷爷奶奶,非常不愿意让孩子读暑假补习班,即便我们当时,每人才收了几百元,还包含了两个月的饭钱、书本费用,完全不用他们再另外交钱,但这些老人依然觉得很贵。
大多数去补习的孩子,都是在外地打工的父母作主,爷爷奶奶拗不过,很不情愿地送到我们那里的。
其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直到现在都无法忘记的,是一个没交任何费用,但是每天都去蹭课的瘦弱小女孩。
第一次见到她的时候,我以为她是去试听,因为当时有很多老人就是这样,知道试听不收费时,就提出先让孩子试听几天的课,孩子喜欢了再交钱报名。
为了省钱,那些老人通常会让孩子试听个三五天,自己都觉得不好意思了,再去交费。
而这个小女孩,一直到了快半个月,还没有交钱的意思。
但是当我问她的时候,不等她回答,就有其他孩子说话了:
“老师,青青交不起钱,我们上学的时候,她连材料费都交不起。”
我立刻意识到她的境况可能和其他孩子不一样,让她像其他小学生一样,照常上课。
这个叫青青的女孩,看起来实在太瘦了,胳膊像麻杆一样细,皮肤还很黑,只有眼睛里闪着倔强的光芒。
从其他小孩的嘴里,附近村民的口中,以及和我们同去的女校友,那个担任语文课的老师丽娜的嘴里,我断断续续地知道了青青的情况。
她已经11岁了,但是看起来仍然像是七八岁的样子,因为从小身体就差,有先天疾病,再加上长期营养不良,所以身材又瘦又小。
她的爸爸因为出车祸,在她还不记事时就去世了,她远嫁过来的妈妈当时就疯了,后来一直精神不好,再后来不知道跑到哪里去了,再也没回来过。
青青的爷爷一直是自己拉扯儿子长大的,儿子就是命根子,儿子去世后,他也没了精神支柱,又把全部的心思转移到了青青身上。
爷爷自己的身体也不好,整天咳个不停,但他还是给足了青青所有的爱。
农村的流浪狗很多,青青很喜欢收养它们,她经常和爷爷一起捡流浪狗回家,还给它们都起了名字,有的叫勇气,有的叫爱心,有的叫大胆,有的叫笑脸……
青青说,希望自己能给爷爷带来这些东西,所以就给小狗的名字安排上,这样天天叫着叫着,自己就有了。
我那个教语文课的女同学丽娜,知道这个事之后,哭了半天,她自己也是缺少父母关爱的人,父母感情不好,早早离婚,她从小跟着爷爷奶奶长大,父母都嫌她是累赘,几乎没回去看过她。
丽娜说,自己也曾经养过一只小狗,专门给它起了和妈妈一样的名字,似乎这样就有妈妈陪伴了,她太理解青青的感受了。
平时,我不敢对青青太区别对待,怕伤害她小小的自尊心,铅笔和本子那些东西,都是借着奖励回答问题的机会,给到她手里的。
当时我担任的数学课,青青听了几次之后,就一直跟着丽娜走班,因为她喜欢语文,她说丽娜讲的语文课里有故事,她爱听故事。丽娜去哪个班上课,她就跟着去哪个班。青青也很喜欢这个语文老师, 因为她就像姐姐一样,是除了爷爷之外,对她最关心的一个,尽管才认识不久,但是关系好得俨然一对姐妹。我十分清楚,丽娜更是在青青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响,她想尽最大努力帮助青青。有一次,我们周末一起去当地赶集,丽娜买了一双漂亮的儿童凉鞋,一看尺码,我就知道,肯定是送给青青的。
但是她拿给青青的时候,青青却无论如何都不愿意换上,她觉得太贵重,只有穿别人送给自己的旧鞋时,才没有心理压力。
最终,丽娜把新鞋送给了另外一个女孩,换来女孩的两双旧凉鞋,青青这才欢快地穿上了。
脚上原本那双破得几乎看不出样子的白色运动鞋,她执意要再带回家,并在后来的一次作文中,写了关于自己脚上那双运动鞋的故事。
原来,那是她爷爷曾经给她买的。
为了买那双鞋,爷爷攒了很久的钱,有卖破烂的收入,还有卖蔬菜的收入。
爷爷经常起早贪黑地卖菜,有时是赶集卖,有时是去城里,走街串巷卖,经常是和最早的一抹亮光出发,卖到夜幕降临,再和呼呼的北风一起回家。
那天,爷爷早早起来,和等在门口的青青一起,带着前一天晚上就整理好的蔬菜,赶集去卖。
他们打算早点卖完,就可以给青青挑双新运动鞋了。
那时还是冬末春初,爷孙俩顶着寒风,守着面前的一堆蔬菜,大声叫卖着。
临近中午的时候,还没卖出去多少,眼看着集上的人越来越少,爷爷还以为又要把菜扛回家了,不料,一个高个头男人走到摊位面前,提出要买走剩下的所有蔬菜。
青青和爷爷高兴极了,这种好心人,他们以前也多次遇到过,所以,爷爷为了表示自己的感谢,还特意便宜了一些。
称完之后,那个人给了爷爷一张50元的纸币,可那些菠菜才不到10元,爷爷就小心翼翼地拿出心口包着的“存款”,给那个人找了回去。
就在爷俩欢欢喜喜地拿着钱去买鞋子时,正要付款,鞋店老板娘摸了一下那张50元纸币,就大叫一声:
“大爷,你收到假钱了!”
这一叫,把青青和爷爷的魂都叫没了,她爷爷呆住了。
那个老板娘经常见到他们在集市上卖菜,认识他们,知道他们非常不容易,立刻自顾自地大骂起来:
“这是哪个坏良心的崽子,专挑苦人家坑,让我知道了非扒烂他的脸不可!”
话没说完,老板就赶紧问青青和爷爷,还记不记得给钱的人长啥样,青青勉强说出了几个特征,但是,又不知道名字,哪有那么容易找到?
老板两口子常年做生意,对周边的人都很熟,但也没猜出到底是谁。
老板娘安慰了青青爷俩一番,和青青的爷爷意思性地要了5块钱,就把运动鞋塞青青手里了。
假钱的事,被爷爷念叨了很久,他把那张假钱放在一个透明塑料袋里,一闲下来就拿起来仔细端详。
青青知道,爷爷是在记住假钱的样子,免得以后再吃同样的亏。
丽娜本来就多愁善感,看到青青写的这篇作文时,又一次哭得眼睛红红的。
我发现,青青从来不午睡,每次其他学生午睡之后,我们这几个老师,不是在忙着收拾他们吃完饭的碗筷,就是在批改作业,或者准备下午的课。
青青就总是凑在丽娜旁边,一会帮她递个东西,一会帮她倒点水。
实在没事干的时候,她就拿本书,坐在那安静地看。
中间有一个多星期,丽娜因为有事,回自己家了,她临走时告诉青青,要好好听课,等到补习班结束,会送给她一个惊喜。
担任语文课的,在那几天换成了另一个男生,也是我们的大学同学,但他比较懒散,基本上都是按教材读,讲的课远没有那个女老师精彩。
青青又回到了我的班里,因为我班里的,大多是她熟悉的老同学。
我发现,每到课下,青青就会趴在桌上写着什么,看我总关注着她,有次她就在课下神秘地告诉我,她在给语文老师丽娜写信,每天好几封。
丽娜回去后,青青的情绪明显高兴了起来,一见面就迫不及待地把那些信送给她。
晚上,我这个女同学拆开一封封信,一会哭一会笑,我们凑过去一看,心里五味杂陈。
原来青青只当语文老师回家只是借口,还以为她再也不会回去教课了,但其他老师都说过她会回来,所以,青青心里既期盼又焦虑,还不敢表现出来。
在大人的一句话就可能占据整个内心的孩童时代,青青的担忧无可厚非。
那些信,被丽娜压在一摞崭新的作文书下,那些作文书,是她回去前,特意从书店买的,我们当时也都是穷大学生,看得出来,她买那些作文书,肯定又要节约一年半载的生活费。
受到青青写信的启发,回去后的每一个晚上,丽娜都会在睡前制作一张硬纸卡,上面写着对青青的鼓励,分别夹在每本书中。
她俩那份双向奔赴的美好,似乎让人眼前溢满了幸福和希望。
然而,生活总会不按预期发展。
青青的爷爷,不知道从补习班里哪个老师说起,县城里有很多旧书店,里面的书都是按斤卖的,一本书几毛钱就能买到。
爷爷把这个好消息告诉青青后,第二天一大早,就骑着那辆破旧的脚蹬三轮车,出发去县城了,上面还拉满了他自己种的蔬菜。
可能那一整天,青青心里都满怀期待,但等到天快黑了,也没见爷爷的影子。
青青一个人去接爷爷,快出村的时候,还碰见村里的几个人,那些人听说她去接爷爷,还以为她爷爷是去下地干活了,就没多想。
不料,她这一接,再也没回来。
等到半夜的时候,爷爷才回到家,好心人送他回去的,他的三轮车在半路上没气了,推了很久才到一个村庄,有人借给他打气筒,发现打不进去,再一看,是胎破了,那人还帮他修了轮胎,眼看都晚上了,一问他家还有很远,又开着面包车把他送回了家。
到家后的爷爷没见到青青,还以为她去邻居家玩了,四处去问,都没找到。
邻居们都开始帮忙找,几个碰见过青青的村民才说傍晚见到青青,她说要去接爷爷。
一伙人都出村去找,夜空中飘着大家的呼喊声,却没有得到任何回应。
一直到几个小时后,跟随人们出来的几只青青收养的流浪狗,一直对着一片田地叫,众人才发现,青青坠落在了邻村田里的一个水井里,看起来她是想抄近路,但是不熟悉地里的情况。
有人报了警,并七手八脚把她打探上来,却发现已没了呼吸,那些被叫做“勇气”和“大胆”的狗狗们,转着圈吠个不停。
青青的爷爷知道消息后,一下子瘫倒在地上,话都说不出来,用手指着三轮车上的那堆旧书,喉咙里发出含糊的“呜呜”声。
我们几个吃住都在补习班那边,一开始并不知道这个消息,是丽娜第一个发现的, 不管青青在谁班里,我们点名的时候都会算上她。
当时丽娜没等点名,就一眼瞥见教室里没有青青的影子,她一问,有个男孩子漫不经心地回了一句:
“青青没了!”
没等她反应过来,这个“没了”是什么意思,那男孩又加了一句:
“掉井里淹死了!”
这话如同晴天霹雳。
放学的时候,我一回宿舍,就发现丽娜已经在那里掉泪了,面前是她买给青青的那堆作文书,她的眼睛已经肿了,我猜测,她应该是当天下午没上成课。
看到我之后,她在那里喃喃自语:
“我是打算补习完,把这当奖品送给她的,要是一带回来就给她,她有书看了,可能也不会让爷爷去买书了,也就不会发生这事了,我好难受……”
一直到补习结束,她的状态就没再好过。
听说青青的爷爷把买回去的作文书,全都烧掉了,边烧边说:
“乖孩子,以后也不用跟着爷爷受罪了,下一辈子,去个有爹妈疼的人家。”
而我那个女同学丽娜买的十几本,在她的默许下,被其他语文老师当作奖品,发给了其他小学生。
不知道这件事,对丽娜的影响,究竟有多大,她本来品学兼优,回去之后,直到毕业,成绩刷刷下滑,整个人天天无精打采,似乎对什么都没了热情。
在写毕业论文的时候,她总是无缘无故地哭泣,后来被家人接走,申请了延期答辩,听说被诊断出抑郁症,幸亏恢复得还行,第二年跟着下一届学生答辩通过。
那几个曾一起去补习班工作的同学说,感觉青青的事件,对她打击太大,她曾以为,自己从泥潭中走出来过,可以帮助青青更快地脱离泥潭,不承想,青青连泥潭之外的世界,都没来得及看一眼。
社会底层的人,光是生存,就可能耗尽了所有的力气。
我始终记得自己在小时候的生活情景,那时候的农村,又穷又苦,直到小学快毕业,我才知道香油是什么味道,直到初中,我才第一次吃到炒的菜,永远无法忘记,我吃的第一口炒菜,是我哥做的炒辣椒,只是放几滴油和一点盐,就觉得是世间最好的美味。
但身边又有无数人,过得更加艰辛,他们可能没有体会过父爱母爱,可能身体从出生就不健康,可能用尽能想到的所有办法,都无法完成学业。
哪怕是在当今时期,社会发展如此迅速,依然有大量的底层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中,他们不是不努力,而是没有可以努力的方向,或者付出了百分的努力,都不及更高层次的人,稍微努力个一分两分,取得的成果显著。
这个世界的很多艰难,都超出了普通人的想象。
大年初一守店文案?
大年初一守店让我显得有些落寞,别人大年初一都在跟家人一起出去旅游或相聚在一刻,但是我被生活所迫,只能大年初一出来守店,想着能多赚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