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迷心窍的意思,电影里的女特工为什么都那么漂亮?
01
1940年,法国被德军占领,维希政府投降德国,成为德国人的傀儡。但是法国民众并没有屈服,他们成立了地下抵抗组织,在沦陷区继续抗击德军。在这些抵抗活动中,有一个基地位于马赛的,名叫“帕特”的逃生组织。
逃生组织的主要任务就是营救法国境内的英国军人,以及被迫降落的盟军飞行员。让他们能够重新返回后方,继续参加作战。当时英国空军在与德军作战中损耗非常大,无论是飞机还是飞行员都是十分缺少而宝贵的。
这个逃生组织使得无数战士得以获救并重返打击纳粹德国的战场。
逃生组织的活动引起了德国秘密警察的注意,可是却一直得不到确切的证据。
德国人一直以为他们的对手是一个凶悍的危险人物,盖世太保还给这个始终一无所知,琢磨不透的人起了一个外号叫“白鼠”,是说他灵活敏捷难以抓获。并且悬赏500万法郎,通缉这个让他们恼怒而又一直无法抓获的对手。
可是让德国人没有想到的是,让他们寝食难安,甚至连他们的元首希特勒也恨得咬牙的,其实是一个美貌惊人的女性,她的名字叫南希·韦克。
02
南希1912年出生于新西兰,两岁的时候全家搬迁到澳大利亚悉尼。后来的家庭变故让童年的南希经受了孤独和磨练,养成了她独立和冒险的性格。
16岁时,南希就已经非常独立。她曾经到一家医院里做护士。1932年,20岁的南希只身来到伦敦,在那里学习新闻学。两年后她又来到巴黎,成为美国赫斯特报业集团的一名欧洲通讯员。
1935年,南希作为记者被报社派驻维也纳。她还接到了一个重要任务,采访刚刚上任的德国纳粹头子希特勒。
在这次采访里,南希把希特勒称为是“一个平民出身的政治新贵且是位帅哥”,希特勒对这位年轻的女士也是赞赏有加,当然没有想到多年后成为他头疼的人物。
不久,南希在维也纳亲眼目睹了纳粹虐待犹太人的残暴一幕。她看到纳粹士兵把犹太人从店铺中赶到大街上,逼迫他们脱掉衣服,将他们捆绑到大轮子上。纳粹士兵沿着街道滚动轮子,一路上那些犹太人不断地被鞭打蹂躏。
南希只能无可奈何地看着这悲惨的一幕,她对纳粹产生了极度的反感,她在心中暗自思索:如果有一天我能有所作为,我会尽力做任何事情,无论大小,愚蠢或危险,来反抗希特勒的邪恶政党。
第二年,南希回到法国,与一个富有的船商之子结了婚。可是不久随着德军闪击波兰,二战全面爆发。他们舒适安逸的新婚生活就被打破了。英法被迫应战,南希的丈夫亨利应招入伍,奔赴战场。
03
南希也像男人一样投身战争,她加入一个自愿救助车队,驾驶着急救车奔走在北部遭到德军轰炸的公路上,也见证了马奇诺防线成为摆设,英法联军向敦刻尔克的败退。
随着1940年6月法国政府向德国投降,纳粹占领了法国,南希与广大法国民众一样陷入极度绝望之中。可是她并没有屈服,很快便与丈夫亨利一道坚定地投入了地下抵抗活动,成为一名反法西斯的战士和组织者。
她冒险穿过德军封锁线,给法国南部的地下组织传递信息,运送食物。她利用富商太太独特和便利的身份,弄到一张假证件,从而得以在法国德占区工作。
她全身心地投入到逃生组织的工作,还特地买了一辆救护车,利用它先后帮助1000多名越狱潜逃的战俘和盟军飞行员,穿过法国边境逃到西班牙。
因为叛徒的出卖,南希在一列火车上被捕,一连几天她受到严刑拷打,可是她始终咬紧牙关坚持不露实情。盖世太保不仅没问出任何情报,就连她的真实身份也一无所知。后来盖世太保以为抓错了人,抵抗组织设法把她营救了出来。
纳粹将她列入黑名单,对她加紧悬赏搜捕。南希决定离开危机四伏的法国。她想与丈夫一起离开,可是亨利认为德军布防非常严密,两个人一起走目标太大,让南希先走。
在通往西班牙的逃生路线上,南希为了营救盟军人员,曾经十几次翻越法西边界的比利牛斯山。这一次她再次翻越大山,然后经过直布罗陀海峡,辗转来到英国。
南希还没来得及将自己安全到达的消息告诉丈夫,从法国就传来噩耗:亨利在马赛被捕后,受尽酷刑却始终拒不交代妻子的行踪,最后被纳粹残忍地杀害了。
04
到了英国后,南希并没有停止从事反法西斯的事业。在伦敦,她很快被一个秘密组织看中。那就是由丘吉尔创建并直接领导的特工机构-特别行动组,这个行动组的目标是尽可能破坏纳粹占领区的设施。
在这个组织中,体魄坚强的南希受到格斗、爆破、无线电、跳伞以及枪械使用等各种专业技能训练,使她拥有一身本领,终于成为一名真正的女特工。
1944年4月,南希与抵抗组织负责人一起被空投到法国中部奥弗涅地区。他们迅速地与当地游击队接上头,南希负责起无线电通信,建立起抵抗组织与伦敦之间的联系。他们还建立了秘密的弹药武器库,为游击队提供武器装备,打击德国占领军。
游击队开展了大量的游击作战和破坏行动,他们在公路上袭击德军车队,拦截了几百辆前往德国的卡车,夺取车上满载的食物。他们还袭击德军把守的油库、桥梁、铁路和工厂等目标,给德国人制造混乱。
南希刚到游击队的时候,队员们以为作为一个女人在战争中作用有限,还嘲笑她是“只会煎蛋的花瓶”。随着她在战斗中以顽强的精神和出色的能力征服了大家,她也成为领导7000多个部下的游击队负责人。
这个美丽的女人还有着强健的体魄,战斗中经常是身先士卒。在一次袭击盖世太保指挥部的战斗中,德国哨兵发现了游击队的行动,企图拉响警报。
就在千钧一发的时刻,赤手空拳的南希猛扑过去,瞬间解决掉这个家伙。南希的这个绝招也赢得了游击队战友们的钦佩。
最让南希感到无比振奋的,是一次突袭盖世太保位于蒙吕松的司令部的战斗。她后来回忆:我从后门进入楼内,跑上楼梯,沿着过道打开第一道门,将手榴弹扔进去,然后关上门,拼命跑回自己的车内。德军的司令部就这样被炸飞了,几十个德国人那天以后再也吃不上午饭了。
她的战友回忆:“战争开始前,她是我认识的最有女人味的女人。但战争开始后,她就如同五个男人一样勇猛果敢”。
在盟军诺曼底登陆两周后,上万名德军出动了坦克,大炮和飞机,对游击队的阵地发动大规模的进攻。战斗中,南希小组的无线电操作员牺牲,无线电台在敌军袭击中也丢失了。
这样与英国总部就失去了联系,他们必须找到250公里外的另一处无线电通信站以获得伦敦方面新的指示。
如此遥远的距离,又没有车辆,而且要穿越无数个德军的关卡,没有任何证件,这无疑是异常危险的。这时,南希挺身而出,自告奋勇地去执行这项艰巨的任务。别人都认为她会有去无回,但是南希却认为自己才是最合适的人选。
她设法弄来一个自行车开始长途行军。夜间就躲在灌木丛中休息。一次她在路上被德军拦下,正好在吃一个胡萝卜,她机智地说自己刚从市场回家,才得以脱身。3天后,骑行了500公里,精疲力竭的南希终于完成了任务,回到了游击队中。
南希回忆当时:“我无法站立,也无法坐下,什么也不能做,只能哭,那些家伙认为我永远完不成任务,我不是勇敢,而是我是那个唯一能完成任务的人。”
南希成为了游击队中的女神,许多人对她表达爱慕之情。伦敦方面在向游击队空投物资时,除了有手榴弹和轻机枪,甚至还有丝袜和面霜,而这两种物资是专门提供给南希上尉的。
05
二战后,南希回到了英国。她被英国、美国、法国和新西兰等国授予了许多国家级勋章,包括乔治勋章,法国军功十字勋章,抵抗运动勋章,荣誉骑士团勋章和美国的自由勋章等。南希成为了盟国授予勋章最多的女性。
她后来曾在英国皇家空军女队中谋得了一个长官的职位,并一直干到了1958年。可是让她伤心的是,被她视为祖国的澳大利亚不仅没有表彰她,还拒绝了她的老兵权利申请,理由是她不是正宗的澳大利亚人,没有作为澳大利亚军人参加过作战。
让人感慨的是,一个曾经为世界反法西斯事业不畏牺牲,浴血奋战的女英雄,却成了一个无家可归,孤苦伶仃的老人。
2001年,已经80岁的南希迫于生活,离开了澳大利亚。她来到了英国伦敦,住进一家酒店里。南希这时已经是经济拮据 ,她无奈以7.5万英镑的价格变卖掉自己获得的所有荣誉勋章,以维持生计。
所幸的是,不久南希的遭遇被英国王子查尔斯知道了。他为南希交付了酒店的所有费用,并请人照顾南希的生活。
2001年,由奥斯卡影后凯特·布兰切主演的影片《夏洛蒂·格雷》上映,向人们讲述了美丽而机智勇敢的巾帼英雄南希·韦克那充满传奇的经历。
2004年,被遗忘多年的南希终于得到自己国家的认可,澳大利亚总督杰弗里在访英期间授予南希最高荣誉胸章。在收到这迟到荣誉的那一刻,这个92岁的老人激动不已。尽管她曾多次表示不会接受澳大利亚的表彰,因为 “没有爱的奖章毫无价值”。
2011年,99岁高龄的南希与世长辞。这个曾经让纳粹闻风丧胆的女英雄,唯一的遗愿就是把自己的骨灰撒在法国维乃克市城堡边的山岗上,那是她1944年跳伞降落的地方,也是她曾经战斗过的地方。
为了纪念这个伟大的战士,在惠灵顿、马赛和伦敦等地都建造了她的纪念碑,上面书写着“纪念二战女英雄南希·韦克充满意义的一生”。
我有时候在想如果当初潘金莲先遇见武松?
在逻辑文史姨看来,潘金莲的人物形象转变多少有些生硬,因为在潘金莲在嫁给武大之前本是地主家的女仆,小潘本身就是个美人痞子,好色的地主觉得这些个女仆本就应该任凭自己玩弄,所以就想侵占小潘。且不说小潘跟了地主后会不会得到什么名分,至少吃喝应该是不愁了,但小潘居然去主人婆那里告状,这地主也是个妻管严,居然不敢对小潘行歹事,怀恨在心的他没有把小潘直接赶出家门,而是把他嫁给了又矮又丑的武大。
如果这事放到现代,逃离魔爪的小潘嫁给了老实人,两口子日子虽然过的不咋样,但夫妻和睦辛勤耕耘的话,白手致富的他们也会成为当地的一段佳话。并且,小潘这不畏强权富贵,敢于大胆维护自己权益的举动,也值得称赞。可嫁人之后的小潘,就好像变了一个人似的,由于武大就是那种老实巴交的老百姓,他娶媳妇充其量就是为了传宗接代,或许在他眼里,只有配偶能给武家培养出后人,那么媳妇的模样根本就无所谓,更别指望这样的男人能陪你看星星,给你准备惊喜什么的。而小潘在为人妻之后,可能发现了人生当中的另类体验,武大恰恰是个不会风流的人,因此在某些事情上面,并不能和正值青春年华的小潘产生和谐。
所以,小潘大胆的选择了和村边的浮浪子弟们打情骂俏,从书中的描述来看,小潘和那些个小年轻们已经不是言语勾搭,而是真正有了身体接触的。
从一开始的“贞洁烈女”变成了“浪荡少妇”,多少让人有些不能理解,我们不找武大的问题,找找施公的问题。我们知道,施耐庵的真实身份一直是个谜,其身份的神秘程度不下于兰陵笑笑生,而施公让小潘作如此转变,从女性的生理角度来说,其实也是能说得通的,那么,施公这么了解女人,有没有可能说她施耐庵其实就是位女子呢?
哈哈~
回归正题,也就是说,武大的迂腐和某方面的不得力,让小潘选择了更能释放作为已婚妇女天性的渠道,那么如果先遇到了武松,是不是就会和武松恩恩爱爱的过一辈子呢?
恐怕未必。
小潘嫌武大不会“风流”,这个“风流”不仅仅是生理上的需求,对于女人来说更重要的是心理上的满足。就算武松身强力壮,但武松的性格压根就不是那种油嘴滑舌会逗小姑娘开心的类别,如果能嫁给武松,确实不会受到欺负,可过于正直的武松恐怕也不是那种会制造浪漫的小哥哥,所以就算小潘嫁给了武松,当他遇到风流倜傥的西门庆后,以她的品质,还是会经不住诱惑。
我西门庆有“潘驴邓小闲”的加成,你武松有什么呢?只是说你的拳头比我硬个子比我高么?
所以当小潘在家中看到武松时,心里自然觉得不公,都是一个妈生的,这弟弟居然如此的威猛霸气,小潘当然就想往上贴。但武松并非小潘唯一的选择,当他遇到西门庆时,才发现大官人才是最适合自己的人。
所以,武大和武二都不是小潘的菜,西门大官人才是。可小潘错就错在她以为西门大官人是能给她带来一生幸福的人,谁曾想大官人对哪个姑娘也不会走心,在王婆的挑唆下,小潘脑子犯浑居然选择了去毒杀武大,也可以证明其实小潘也是个可怜的女人,在所谓的爱情面前,她也会迷失自我,最终走上了一条不归路。
文/逻辑文史游
所以,小潘是不是也有洗白的可能?
关闭娱乐场所对社会有利吗?
在古代
娱乐场所就是非常重要的存在。
其中最能让人熟知且充满遐想的娱乐场所恐怕就是青楼了。
那时的青楼,可不是一般平民能够消费得起的。能出入青楼潇洒的大多是达官显赫,因此很多官场应酬,外交签约都是在青楼完成的,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不仅如此,青楼也是许多文人墨客喜欢光顾的地方,许多诗人留下诗词让青楼女子弹唱,因此对文化的发展也起到了促进作用。
至今还有许多脍炙人口的关于青楼的诗句:
十年一觉扬州梦, 赢得青楼薄幸名。——杜牧《遣怀》
驰道杨花满御沟,红妆缦绾上青楼。——王昌龄《青楼曲二首》
到现代人们的娱乐方式比古人可丰富多了,娱乐场所也是五花八门:KTV,洗浴中心,酒吧,网吧,棋牌室等等,娱乐场所已经不再是上流人士的专享,平民百姓在闲暇之余也可以去消费一番。
但也就是因为娱乐场所的普及,这些娱乐场所成为了“藏污纳垢”的重灾区,导致现在很多人提起这些娱乐场所,就感觉不太“正经”:洗浴中心跟色情产业挂钩,酒吧更是毒品泛滥的地方,棋牌室总是跟赌博牵扯到关系等等。
你可能会告诉父母今晚要跟朋友出门聚餐,但你永远不会告诉他们吃完饭后要去洗浴中心耍一耍,即使你真的只是去泡个澡。在父母眼里,甚至KTV唱歌都是不安全的。
娱乐场所能关闭吗答案是肯定不能,全部关闭有弊无利。
从古至今,娱乐场所都是一个国家重要的经济支柱,就像古代贵族们在青楼应酬外交一样,现代许多生意与合约也是需要各种娱乐场合来完成的。而且如今娱乐平民化,各种烟酒糖茶的消费在娱乐场所也是占了大半。
假如哪天全面禁止娱乐场所,那么首先各类酒水烟茶甚至是水果都会面临滞销。其次就是大量人员失业,社会就业压力直线上升,不利于社会稳定。最后就是人们的精神生活将会变得空白单调,如今生活压力日渐增大,人们却得不到一个可以放松发泄的地方,后果不堪设想。
确实,如今这些娱乐场所就算是正规经营,也难免藏匿着一些“灰色产业”。但仅仅是靠关闭娱乐场所来封堵是起不到任何作用的,就算没了棋牌室,只要有麻将桌还是能开赌;就算没有洗浴中心,大街小巷的小黑屋依然会有不可告人的交易,在这些合法经营的场所下,这些违法活动反而会有所收敛,并且“方便管理”。
我个人认为
就算是世界没有了电子游戏,孩子也不可能都考上清华北大;就算电视里只播《喜羊羊》,未来的社会也不会“天下无贼”。一味的要求封停与关闭是起不到任何作用的,反而适得其反。加强自我判断能力保护能力,主动远离与防范才是最正确的选择。
太子与郑春华私通?
太子沟母妃,搬来整座的呼仑贝尔大草原摆在康熙的面前,这事冒险不?
再说太子和郑春华,那都是生活在皇宫里的人,皇宫是全天下规矩最大的地方,他们这样胡闹,到底是为了什么?
下面,对于这场不伦之恋的两位主人公,试着解析一下他们的思想动态。
太子的内心很苦闷太子苦闷的原因由五个方面组成:
原因一,康熙越活越健旺
在《雍正王朝》剧中,胤礽曾经感慨:“自古无四十年之太子”。这是一句大不敬的话,字里行间流露出对康熙的不满,觉得康熙活久了,挡了自己当皇帝的道。
这话毒,但不是虚言。胤礽在康熙十四年立为太子,至其第一次被废,已有三十三年了。
胤礽的内心渴望当皇帝,为此他等了很久很久……
然而,康熙给他的感觉却是越活越健旺,这令他十分困惑,觉得距离做皇帝的目标遥遥无期。
原因二,在剧中,康熙御驾亲征噶尔丹,打败了当时威胁大清的最后一个对手。康熙认为,国家大的征讨阶段已经结束,可以与民休息,就慎重宣布:朕之子孙,永不加赋。
对于这点,胤礽内心很不赞同。他认为康熙对子民施恩太过,轮到他当皇帝,就没有什么恩情能够向下施舍了。
原因三,兄弟们对皇位虎视眈眈
康熙三十七年,康熙册封各位成年皇子,包括皇长子胤禔封为多罗直郡王,皇三子胤祉封为多罗诚郡王,胤禛、胤祺、胤祐、胤禩皆封为多罗贝勒。并且,受封的皇子参与国家军政事务的管理。
康熙的本意是锻炼各位皇子的政务处理能力,以便将来他们能更好地辅佐太子。
然而,随着众皇子的羽翼日益丰满,他们对皇位渐渐起了觊觎之心,明里暗里开始对抗太子。这令太子十分头疼,认为康熙是造成这种局面的根本原因。
原因四,国家政事日渐靡烂
康熙戎马一生,击败了一个又一个的对手。在长年的征战中,使得他和下面的官员不仅是隶属关系,还掺杂了很多的个人感情的成份。
康熙为人仁慈,明知朝政有众多弊端,他一般采取包容的态度。就拿国库亏空一事来说,最开始亏空国库的官员,都是康熙的近臣和重臣。
江山迟早都是太子的,他看到这种不良的现状又拿不出很好的办法来治理。于是,他也破罐子破摔地学着他们向国库借银子。
贵为国家的储君,调头行掏空国库之事,可见他的精神状态已经十分的颓废。
在胤礽心里,一定在暗暗责怪康熙是一切乱象之源。
原因五,心里苦闷得不到排解
胤礽的心里虽然苦闷,然而却没有很好的排解对象。
在《雍正王朝》剧中,对太子妃石氏的交待很少,但在小说原著中,是提到了太子妃的相关事情的。
太子妃是个谨小慎微的女人,更确切地说,她十分胆小。
有一次,皇室庆贺喜事,请戏班子上台演戏。戏名叫《包公铡美》,其中有包公铡掉陈世美人头的情节,人头是用西瓜代替的。包公一刀铡下,人头血水流淌满地,其实流出的是西瓜汁,但居然把太子妃给活活地吓昏了过去。
太子妃就是这样胆小的一个女人,胤礽又怎敢向她吐槽对康熙的不满,所以事事只能憋在心里。直到他遇上郑春华,才找到一个可以倾诉的对象。
分析太子私通郑春华的原因,有很大程度是发泄对康熙不满的情绪,再加上他当时的精神状态很颓废,有一种得过且过的心态。所以,他的乖张行为不可以常理来推测,自然也就不会顾忌到事后所产生的严重后果。
郑春华有一颗寂寞的心私通母妃一事东窗事发,郑春华主动承担了全部负任,她说:“是我主动勾引太子的。”她还说:“我是个无耻的女人。”
然而,事情的真相并非如此。
他们的感情开端在于太子一把抢走了她的白手绢。手绢在当时,是一种定情信物。事后,郑春华没有告发太子,也没有托人找太子要回手绢。这种欲拒还迎的态度,是一种变相地鼓励太子向她发起进攻。
(太子抢手绢)
太子当时已人到中年,从郑春华对自己事后的态度,他准确地判断出:上手郑春华这事,绝对靠谱!如此这般,最终佐成了这桩不伦的恋情。
康熙带着郑春华去热河狩猎,从这一事看,她在康熙面前是十分得宠的。然而她最终背叛了康熙,选择投入到太子的怀抱,又是为啥呢?
第一,郑春华后来怀上了太子的孩子,她却不敢生下这个孩子,因为她说:“康熙已经一年没有碰过她了!”
显然,从女性生理的角度讲,康熙对她是有欠缺的。
第二,太子地位崇高,宫里有那么多的妃子、答应,其中不乏有比她年轻漂亮的。胤礽偏偏只看上了她,她有一种虚荣心得到满足的感觉。同时,太子正值壮年,正处在一个男人对女人最有吸引力的阶段,郑春华为之心动是情有可原的。
第三,往现实里说,康熙老了,郑春华未能替他生下一儿半女。一旦康熙归西,郑春华在宫中必将晚景凄凉。为了自己的后半生,她得找一个有力的依靠。在当时,太子无疑是最佳人选。
第四,郑春华的胆子够大。
偷情之事,女人的胆子小了,大多成不了事。
有两件事足证郑春华处事不惊:
其一,两人正偷情时,太子师傅王掞四处寻找太子,郑春华对惊恐不安的太子说:“你从后门走,老王由我应付。”
其二,热河狩猎时东窗事发,康熙正往郑春华寝居之地抓奸,这是要把两人按住的节奏。郑春华从容地唱起了动人的歌曲,康熙听到歌声,调头而去,打消了现场将两人出丑的念头。
(康熙听到歌声,知道是郑春华)
郑春华聪明呀!这是勾起康熙对她的旧情,适当地放了她一马。
以上,是我认为太子和郑春华私通的根本原因。当然,感情这事有一个始乱必定终弃的规律。
后来,偷情一事成为太子被废的导火线,太子的劣根性就暴露出来了,他委托十三阿哥弄死郑春华,以达到杀人灭口的目的。
反观郑春华,她是一心一意替太子着想,甘心自污以开脱太子的罪责。甚至她活着的全部意义,只为怕太子说不清楚偷情的事情。
这个故事同时告诉我们,对待感情,真得“发乎情 而止乎礼”呀!
褒姒烽火戏诸侯是发生在汉中吗?
“褒姒一笑失天下” ——这流传千古的笑谈,来自西周末年,周幽王“烽火戏诸侯”。
周王朝奠基在“周文王”,开创于“周武王”,建都“镐京”(今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时光荏苒,传至“周幽王”,三川竭、岐山崩。然,幽王沉溺声色,任用佞臣,社稷安危系于一旦!
美女“褒姒”,冰冷美艳,入宫以后,幽王十分宠爱。可闹心的是“从未见其笑过”,幽王为此着急上火,绞尽脑汁,花样百出,却劳而无功,仍旧不苟言笑!束手无策,万般无奈下,下令“能使褒妃笑者,赏金千两”。这时候,佞臣“虢石父”出了个“馊主意”,言道:“点燃烽火(台)试试看”。
“烽火”,白天“狼烟四起”,夜间间“烛光通天”。烽火台,是为了防止“西蛮犬戎”袭击建造的,属军事警报。点燃后,各路诸侯勿必第一时间赶来“勤王救驾”!
“兵者,国之大事,生死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昏庸无道的幽王,色迷心窍,竟采纳了。“带着褒姒,虢石父陪同,登上了骊山烽火台(骊山,在今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城南),命令守兵点燃烽火。”
诸侯见讯后,十万火急地赶到骊山脚下,却不见犬戎的踪影,只见幽王和褒姒在高台上饮酒作乐。正当面面相觑、纳闷不解之际,幽王遣人言道:“这里平安无事,大王和王妃闲来无趣点燃烽火,游戏游戏。大家一路辛苦,都请回去吧!” 诸侯们,遵命行事,一溜烟全都撤了。
褒姒站在高处眺望,“只见尘土飞扬,千军万马,招之即来挥之即去”,顿感普天之下她为第一人,一下子飘飘然了。自我优越感爆棚,虚荣心极大满足,不禁嫣然一笑!这可把幽王乐坏了,我的个小乖乖,终于笑了,实属不易呀!心花怒放,如同见得“日出西山”般,即赏虢石父千金。后来又玩了几次,诸侯都不相信了,也不来了。
“舍命陪君子”!幽王为进一步讨得褒姒欢心,无故废掉“申后、太子(宜臼)”,立褒姒为后、其子(伯服)为太子。这下彻底激怒了申后之父“申候”。申候气急之下,纠结“缯国、犬戎”来攻打周幽王。幽王随即逃至骊山,点燃烽火搬请救兵,犹如“狼来了”的孩童,无人肯救。被犬戎杀害于骊山下,又杀了“太子”,掳走“褒姒”,取尽镐京财物,扬长而去。
从此,西周灭亡!
所以说,“褒姒烽火戏诸侯”不是发生在“陕西汉中”,而是在“陕西西安的骊山之上”。如今,在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城南,有一座“骊山国家森林公园”。里面有“周烽火台”,讲述的正是此事件,记载并用以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