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装车的节目,汽车测评界的五大说车你平时都看哪个?
先回答一下汽车界现在有哪些人在做测评。
1、陈震,陈震的自媒体现在的节目有《萝卜报告》、《震震有词》、《萝卜实验室》、《越野路书》。其中《萝卜报告》是测评汽车的之前都是陈震在主持,现在大元也加入了,所以说不定是陈震或者大元谁主持测评。《震震有词》就是类似于之前优酷初晓敏主持的《每周车闻播报》的节目,一般陈震每周都会在《震震有词》上说一些关于汽车、交通、或者和汽车相关政策的新闻,并发表一些他自己的看法。《萝卜实验室》就是测评实验或者推荐一下汽车相关用品。《越野路书》就是陈震推出的越野游记类的节目,个人认为非常好看,我很喜欢看。
2、韩路,大保健现在自己推出了汽车软件“老司机”APP。所以“老司机”下边有好几位测评人(也叫原创内容出品人)都在做测评例如:胡正阳、李伟龙、二师兄、张小娴。韩路之前也有自己的测评视频叫《韩路体验》不过最近没更新的比较少了,而且《韩路体验》不仅测评汽车也测评别的东西。去年韩路推出自己的游记类节目,叫《寻龙之旅》,个人觉得也还不错不过说实话第一季不太好看,其他还好。另外李伟龙和二师兄的《上车开怼》这个测评我觉得也很有看点,两人基本上会选同级别的两个品牌的车型,然后各自分析优缺点。(二师兄的微博福利还是很多的,经常会放一些看腿猜车的图,这是一大看点。)张小娴的节目看的比较少,但是张小娴的微博一直关注,经常会看她的直播,怎么说小娴应该是评车里边唱歌最好听的。(下图中红框圈出来的就是小娴)
3、闫闯,闫闯之前在汽车之家,不过现在也自己出来做自媒体了。《闫闯说车》是他的汽车测评节目。闫闯测评汽车中个人认为最有特点的一项是他的长测,就是他会自己提一辆车开上很长一段时间,在这段时间有时会在《闫闯说车》的节目中讲长测的车,有时也会在微博分享开这个车遇到的事情及感受。印象中闯哥已经长测了传祺GS8和吉利博越。
4、旭子(张天旭),旭子是易车的汽车测评节目主持人。微博名字是“莲石路车神”,头条号的名字也是。比较有趣的是小娴之前在易车,旭子和小娴的微博粉丝有时会给他俩组CP。
这张图是旭子在易车上对自己的介绍。旭子有档节目叫《旭子头条》,这档节目也不错。
5、胖哥杨力,胖哥是新浪汽车的试车编导,记得之前杨力试车节目就叫《胖哥试车》,但我好久没看了,不知道现在还在不在更新。现在胖哥应该是也有自己的团队,微博是“胖哥汽车频道”。不过胖哥一样也是既有自己的试车节目,也会有游记的节目。
6、YYP颜宇鹏,新车评网的创始人,他的评车节目是《大家车言论》,但这个节目评车的应该不止YYP一个人。应该是他和袁启聪、曾颖卓一起在做。
7、初晓敏,之前她在易车时主持《易车体验》、《易车讲堂》、《明星车市》、《易车展视》等节目,不过当时我还没接触过车评节目。从她12年开始加入优酷主持《优酷试车》、《每周车闻播报》、《晓敏带你看车展》、《超级说明书》时开始看她的节目。不过最近晓敏应该是上线了两档新的节目《车若初见》和《车上说车闻》。
8、38号,38号车评中心。38号是有自己的测评视频发布官网的,38号的微博是“38号美系性能控”。38号的车评个人觉得比较犀利,而且38号也会在节目分享一些汽车知识。印象比较深的是有一期38号做卡车盲区测试,告诉观众那些区域是卡车司机的观察盲区,在日常生活中怎么避开这些盲区,保证自己的安全的节目。个人觉得很不错。
9、逗斗车,逗斗车主要做二手车的汽车测评,但是我觉得逗斗车是所有车评节目里最有趣的,因为他有剧情,比如测评二手A8就自己按照“非常人贩”的剧情编排了一期节目,还有最新的测评二手宝马760是编排的破产兄弟的剧情也非常有趣。另外逗斗车团队还有另外一档节目就是《丈母娘唠车》,这个视频比较短,但是做的也很有意思。
10、李三吱李老鼠,从最早节目叫《吱道二手车》到后来的《吱道不知道 》再到现在的《ASK吱吱吱》。现在统称《李老鼠说车》(其实还有其他节目比如《吱道3分钟》、还有最新又有了一个《小吱奇谈》等但就统称《李老鼠说车》了),还有他的《FMC》(fxxk my car)。李老鼠也是二手车的测评,不过不同于逗斗车的剧情模式,李老鼠的二手车测评和那些新车的测评差不多,但是李老鼠的《FMC》汽车改装这个节目很有特色,个人非常喜欢强烈推荐。
而且李老鼠和旭子合作了一期就是将五菱宏光真的运到了日本秋名山(榛名山)对标86,而且这期节目8月28号就是今天要上了,但是截至到现在还没更新。。。。
其他:还有一些也和汽车相关的节目,比如四万大叔的《四万说车》。另外还有森哥的《涡轮时间》记得他之前好像叫《森哥侃车》来着,不过后来改叫《涡轮时间》,但森哥的风格挺逗比的也很好玩。
-------------------------------------------------------------------------------------------------------------------
总结:题主问的是汽车测评界五大说车,但凭着日常对测评节目的接触列举这十个(排序不分先后,因为我是凭记忆想出一个写一个),我比较喜欢的是逗斗车还有李老鼠的节目,还有陈震和韩路的游记我也非常喜欢。当然其他的我也有看,我一般都是在微博上关注了这些人,闲的无聊时他们视频有更新刷微博看到了就看一会,当消遣时光了。碰见喜欢看的就多看会,不喜欢这个车的或者这期节目的就少看。另外有时也会逛大保健韩路的“5X兴趣社区”,在这上边也基本上是看评车,还有就是看妹子的游记嘻嘻。
这些汽车测评的的节目,各有特点,各有风格。有的时候一辆新车上市同时有好几个车评人在测评,我认为选风格适合你,你喜欢的那个车评人的看就好了。
你喜欢哪个车评人欢迎在评论中讨论,写的匆忙有错别字大家见谅,反正我也不改了哈哈哈哈。。图都是想到了就在网上搜出来截图了,侵必删。
有哪些优质的汽车节目和网站值得推荐?
我来回答一下:
1、优质的汽车网站:我推荐“汽车之家”、“易车”、“太平洋汽车”这三个网站,它们都是已发展了很久的成熟网站,车型全面,内容丰富。还有很多的车型评测视频,也有口碑论坛值得一看。但随着“互联网”对汽车消费者的影响越来越大,很多汽车网站已经出现了大量的“水军”和“充值车评人”,间接影响了消费者的选择。所以大家在看这些网站内容的时候要多费点心,多去实体店和懂车的朋友打探“虚实”,要擦亮自己的眼睛,用心选到令人放心的产品。
2、优质的汽车节目:我分三个领域:新车看“38号车评中心”,节目内容真实可靠,基本上所测试的车型都是主人自己购买,所以没有任何偏袒之心,有什么说什么。二手车看“李老鼠”,内容幽默风趣,实质有效,对于怕被坑的观众有很大帮助。改装车看“工匠派”,国内最火的改装车节目,车型改装惊艳,节目质量高,值得欣赏。
以上就是我对于问题的一些看法,现在网上类似的内容还有很多很多,每个都有自己的特点。但朋友们只能当作“参考”,别人觉得好的你不一定喜欢,所以买车时一定要去到店里“试乘试驾”。希望我的回答对大家有所帮助。
女教师事件继续发酵?
她的行为无疑是错的,也应受到相应处罚。但一个带着孩子急切之间做了错事,并未造成严重后果的小女子,何须无限上升到道德层面进行攻击?一时做错事,改正就好;而动辄挥舞道德大棒,试图置人于死地的“道德婊”,则绑架了整个社会的情绪,更值得警惕。
正式开始这个回答之前,请容我先描述一个场景:
一对年轻的父母,带着一个孩子去赶高铁,他们的进站时间恰好卡在停办进站手续的时间点上,结果年轻母亲带着孩子进去了,父亲将将被卡在了外面。检票口坚决不放人,母亲寻求列车乘务人员帮助,请他们跟进站口说一下,放年轻父亲进站。但双方没有达成一致,结果发生了冲突。 事后,铁路方说这个行为“致列车发车晚点”,其实并没有,因为列车本就已经确定晚点,并要停靠15分钟,起冲突时还没到发车的点。在纠缠了几分钟后,那位父亲还是进了站,顺利上了车——那是列车停靠的第14分钟。之后,列车按计划发车了。如果这样表述,不知道你如何看待这一场冲突?
没错,这正是当前全民热议的“教师高铁扒门”事件,只不过换一种说法,不再是车站方单方面带节奏。不过,由于先入为主,另一种表述在群情激昂的吃瓜群众眼中,已经成了狡辩。
事实上,如果此事仅仅止于对该女子行为本身的批评,哪怕有些过,也过不到哪里去,至少这也是自己没有把握好时间应当承受的后果。而最新的结果,该女子被处予2000元罚款。也就是说,从性质来看,这是一个危害不大,因铁路运营各方处置不当引起冲突的一般性治安事件。
但是,让人闻之色变的舆论审判来了。在这场集体审判中,该女子被描述为一个道德水准低下、只顾一己之私、“绑架乘客利益”、破坏社会治安、大街撒泼耍横、完全无可救药的坏人形象(这些评价都是原文照搬)。不仅如此,该女子的身份和个人信息被“正义群众”迅速扒出,并向全网进行“直播”。
当地教体局行动很快,在尚无警方结论的情况下,对其进行了停职,在通报中还有一些定性及事实定论。但即便如此,网友并不满足,用更激烈的语言要求开除其公职。
可叹的是,在这场集体审判之中,当事女子的声音没有多少人倾听,也没有多少人愿意从另一个角度审视这原本只是一个普通的乘客与运营方纠纷、顶天算个治安案件的事情,并没有那么多的“坟”好挖的。
我不是为她的行为辩护,只是在想,一家三口进站,因为丈夫被拦在检票口外,而去寻求帮助,在得不到帮助后情急之下有了过头行为的一个妻子、一个母亲,固然有错,但至于说是“绑架乘客利益”吗?
过头行为如何处置,自有相关法律法规明确规定,但将一个违规行为直接深挖到个人德行上去,进行全民审判,这种舆论暴力所造成的恶果,难道还少吗?这样的舆论暴力,所伤害的不仅是那个可能是好妻子好母亲好女儿好老师的犯错女子,还深深伤害着与她有万千联系的相关人和相关家庭。
人们习惯于用一件单独的小事,来无限上溯当事人的德行,并进行恶意的猜测和攻击。我们这个社会,似乎失去了“就事论事”的能力。
什么是就事论事?在公共话题中,涉及对个人行为的判断,应当尽可能抛弃无根据的“动机论”和道德批判,而只针对其客观行为进行讨论——按照行为人的客观行为,严格比照相关规则进行判断,无论行为人本身是一个“好人”还是“坏人”。
但在目前,许多人遇到网上的事物,动辄以道德进行评判,时常站在道德至高点上挥舞道德大棒。而且整个舆论显得特别一根筋,在节奏被带走之后,不容易被任何客观有据的他方观点所改变。
在网上,一人犯了小错,许多人会觉得那肯定这个人就是人渣,却很少有人审视过自己,有没有犯过类似的错误?如果自己处于当事人当时的情形,有没有可能表现得更好?
一件错事,何至于成为评判“好人”、“坏人”的标准!
是的,问问你自己,如果你是一位年轻母亲,在带着孩子进入站台后,却发现同行的丈夫被检票口“铁面无私”地挡在外面,你的表现会不会更好?
恐怕很难回答。如果我们身临其境,很可能表现得比这位女教师好很多,但也有可能与她差不多。谁都不能保证自己在某些极端情境下一定会作出百分之百正确的选择,那么,又何必去说“慢了一秒也活该”之类的风凉话?
“教师高铁扒门事件”,如果涉事双方都能处理得当,本来未必会有严重后果,也犯不着舆论暴怒。不是说涉事女子不能批评,只要就事论事,在法律框架内批评探讨,哪怕说得厉害一点,当事人也应当能够接受。是对是错,不是没有判断标准;有多少错,也自然应当承担多少责任。
但是,无限地挖掘他人的个人信息,并无端地猜测和指责他人的私德和主观恶性,则无疑完全超越了事件本身。相比这位情急之下扒高铁门的女子,这种舆论暴力更加不可让人接受,也更可能令社会处于无端的恐慌之中。
失去就事论事能力的社会中,所有人——包括常常咬牙切齿的你我,都有可能成为被“集体审判”的那个人。
文/牙牙小语
金牌喜剧班一改成名是第几期?
金牌喜剧班一改成名是第一期。
《金牌喜剧班》是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文艺节目中心制作的喜剧传承类综艺,由陈佩斯、郭德纲担任首席金牌导师,英达担任金牌导师,以“真正的喜剧精神需要传承”为口号。该节目将真人秀和舞台竞演相结合,挖掘喜剧背后的故事,展现喜剧大师培养传承人的全过程。节目在CCTV-3播出。满族有什么节目?
满族
1、主要节目:
满族许多节日均与汉族相同。主要有春节、元宵节、二月二、端午节和中秋节。节日期间一般都要举行珍珠球、跳马、跳骆驼和滑冰等传统体育活动。
颁金节:是满族“族庆”之日。1635年农历10月13日,皇太极发布谕旨,正式改族名“女真”为“满洲”,这标志着一个新的民族共同体形成。各地满族同胞在农历十月十三日满族命名日自发地举行纪念活动,以示纪念满族的诞生。
上元节:即正月十五日,俗称“元宵节”。同汉族一样,满族也有元宵挂彩灯和吃元宵的习俗。
走百病:满族妇女的节日。一般在正月二十日。当晚,妇女们三五成群,结伴远洲,或走沙滚冰,或嬉戏欢闹,叫做“走百病”。
添仓节:每年正月二十五,满族农村家家讲究煮黏高粱米饭,放在仓库,用秫秸棍编织一只小马插在饭盆上,意思是马往家驮粮食,丰衣足食。第一天,再添新饭,连着添三回。也有的人家用高粱秸做两把锄头插在饭上。这个节至今在东北农村保留着。
二月二:俗称“龙抬头日”。当日晨,满族人家把灶灰撒在院中,灰道弯曲如龙,故称“引龙”。然后在院中举行仪式,祈求风调雨顺。全家人还要吃“龙须面”和“龙鳞饼”。妇女们这天不能做针线活。
虫王节:六月天,易闹虫灾。居住在辽宁省岫岩、凤城一带的满族过去在六月初六这天,一户出一人到虫王庙朝拜,杀猪祭祀,求虫王爷免灾,保证地里的收成好。如今不搞虫王节祭祀扫活动,但家家要在这一天晾晒衣物,以防虫蛀。中元节:满族以七月十五为中元节,也视为超度亡灵的“鬼节”。届时,各处寺院设立道场,燃灯念经,要举行各种超度仪式。院内西侧向东摆一架木屏风,屏风上挂有鸡冠花、毛豆枝、鲜藕等,为供月兔之用。屏风前摆一张八仙桌,桌上供一大月饼。祭时,焚香磕头,妇女先拜,男人后拜。
开山节:满族人民在每年秋季中秋以后,或农历9月中旬(具体时间不定)为采集草药获得丰收而进行的祝福活动。在过去东北满族村落中每年开山节都要面对长白山,进行祝福祷告,感谢山神给予采药人的丰富恩赐,再这一时期采到的人参则要供奉在自家的神龛中。
腊八节:满族人家腊月初八要泡“腊八醋”和煮“腊八肉”。除全家人吃外还要分送亲友。
小年:满族过小年的习俗与汉族相同。腊月二十三日为“小年”。届时家家户户要祭祀灶神,俗称“送灶王爷”。
2、聚居地点:中国东北、河北、内蒙古、新疆
3、着装特色:历史上满族男子多穿带马蹄袖的袍褂,腰束衣带,或穿长袍外罩对襟马褂,夏季头戴凉帽,冬季戴皮制马虎帽。衣服喜用青、蓝、棕等色的棉、丝、绸、缎等各种质地的衣料制作,裤腿扎青色腿带,脚穿棉布靴或皮靴,冬季穿皮制乌拉。顶上留辫子,剃去周围的头发。
女子喜穿长及脚面的旗袍,或外罩坎肩。服装喜用各种色彩和图案的丝绸、花缎、罗纱或棉麻衣料制成。有的将旗袍面上绣成一组图案,更多在衣襟、袖口、领口、下摆处镶上多层精细的花边。脚着白袜,穿花盆底绣花鞋,裤腿扎青、红、粉红等各色腿带。盘头翅,梳两把头或旗髻。喜戴耳环、手镯、戒指、头簪、大绒花和鬓花等各种装饰品.满族男女都喜爱在腰间或衣服的大襟上挂佩饰。男子有火镰、耳勺、牙签、眼镜盒、扇带。女子有香囊、荷包等。大多用绸缎缝制,花色品种繁多,制作精美。入关以后,满族旗袍已在中国妇女中通用。
4、饮食习惯:满族饮食品种繁多,风味独特。满族烹调以烧、烤见长,擅用生酱(大酱)。蔬菜随季节不同而7a686964616fe78988e69d8331333337623464变化,杂以野菜(蔷蒿、蒙菜等)及菌类。满族先人好渔猎,祭祀时除用家禽、家畜肉外,还有鹿廉、漳、豹、雁、鱼等。尤喜食猪肉。猪肉多用白水煮,谓之“白煮肉”。设大宴时多用烤全羊。满人忌吃狗肉。不戴狗皮帽子,凡是用狗皮做的东西都是禁止使用的。据说狗救过满族始祖的命,所以满族人对狗有特殊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