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野千里 奥巴马,美国多州现疫情恶化疯狂爆发?
美国新冠病毒感染人数在刚刚过去的这个6月大幅增加,共报告了80多万新病例,这使得美国官方报告的病例总数超过277万。美国人口仅占世界人口的4%,但新冠病毒病例现在占到了全世界的四分之一。近期,美疾控中心CDC对实际的感染人数进行了推测,由血清样本检测来看,全美有5-8%的人都感染了新冠,因此,美国实际上有1650-2640万人感染了病毒,比现在官方公布的270多人万要高10倍。
疫情已经无法控制公共卫生专家们认为,如果现在的形势不加以控制,情况还会进一步恶化。白宫卫生顾问安东尼·福奇星期二说,美国“没有完全控制”疫情,如果疫情继续以目前的速度发展,每天新增病例可能超过10万。
美国目前每天报告近4万例新冠确诊病例,几乎是5月中旬2.28万例的两倍,主要是由南部和西部许多州暴发的疫情驱动。福奇称,大约50%的新病例来自四个州:佛罗里达州、加利福尼亚州、得克萨斯州和亚利桑那州。
美国疾控中心CDC首席副主任安妮·舒查特博士也表示,冠状病毒的传播太快太广泛,以至于已经无法控制。
而接下来,对于普通民众来说,还有一个关口要过:7月4日独立日的庆祝活动。假使各地未能出台政策有效阻止人群聚集,而且连福奇所说的每天10万例的数字都不足以令人们在意的话,那么假期过后恐怕又会新出现一波感染潮。屡创新高的感染人数既会影响到每个人的健康与安全,也关系到美国的经济前景和所有人的生计。
美国疫情未来不会是曲线,也不会是抛物线,而是一条向45度右上方发展的斜线!
美国疫情激增的原因为什么美国新增确诊病例为何突然激增?专家认为,一是各地逐步复工,开放了社会和商业活动,增加了在工作场所、饭店、体育场馆等设施的群聚和群体感染的可能性;二是美国人对自己的行为不负责任、没有保证社交距离,不佩戴口罩、没有采取有效的个人卫生习惯,导致疫情继续扩大传播。三是无法迅速识别出新病例,并追踪所有联系人,隔离病患,控制事态。例如,韩国曾一度将他们的反应集中在南部城市大邱,后来在首都首尔发现新病例时,迅速部署了联络追踪器。而美国在病毒追踪和密切接触人员的隔离方面做得远远不够。
有人认为,自5月26日起因白人警察暴力执法致一名非洲裔男子死亡引发抗议和骚乱,大量人群聚集,加速了新冠病毒传播;但也有专家表示,户外活动可以使病毒颗粒容易扩散,降低了病毒的暴露水平。
而且,在发生抗议活动的城市,社交疏远总体上有所增加——这是因为有更多人在抗议活动时留守在家里,这抵消了抗议者缺乏社交距离所带来的影响。比如,明尼阿波利斯是弗洛伊德被杀的地方,也是抗议活动开始的地方,6月明尼阿波利斯的案件数量稳步下降。
美国疫情发展何以至此?1、联邦指挥缺位
想让联邦政府做出成功的反应,不仅需要有能力团结全国的解决方案,还需要有一位善于把握细节、尊重科学、并在悲剧时刻同情同胞的总统。6月29日,白宫将席卷全国的新感染病例描述为“需要扑灭的余烬”,而在第二天,特朗普竞选团队宣称,总统的疫情领导工作取得了“非凡”的成功。当全国疫情迅速发展时,特朗普关注的是除病毒以外的事情。比如,俄罗斯悬赏驻阿富汗美军的报道是、拜登的演讲、经济增长、股市、有线电视新闻收视率和警察改革等等。但他没有提供任何计划来应对疫情危机,也没有对受害者表示同情。
12、地方各自为政
另一名,各州对于疫情的指导方针仍然不同,哪怕是在感染病例激增的几个州也是如此。各州没有对戴口罩、继续保持社交距离等做出统一的安排,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前主任汤姆·弗莱登说,“我们内部斗争得越激烈,病毒分裂和征服我们的程度就越高。”
具体到危机的应对,加州州长纽森说他有可能重新关闭该州;而佛罗里达州州长罗恩·德桑蒂斯则表示,他不会再采取更严格的措施,他的州可以处理新发病例上升的问题,没有必要关闭商店和餐馆。他认为虽然病例不断上升,但检测结果呈阳性的百分比仍然很低,只有10%至15%。他强调佛罗里达仍将继续开放,说:“我们不会回头,关掉各种商业。”
2016年特朗普在大选中的一个重要观点是,全世界都在嘲笑美国。但现在的现实更糟:现在的世界可能不是在嘲笑美国,而是在同情美国!
日耳曼人和德意志人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日耳曼人和德意志人有什么联系和区别?其实解答这个疑问石头君可以先给大家打一个不太恰当的比方,他们的关系就是鹦鹉和虎皮鹦鹉或者牡丹鹦鹉之间的关系,是包容和细分的关系。日耳曼人都是谁?
也许刚才那个例子举的不太恰当,但事实上日耳曼人和德意志人的关系就是一个总称和细分的关系。日耳曼人是一个起源于北欧南部的古老民族,后来其中一些部落曾经长期在东欧草原游牧。在公元4世纪到5世纪,由于受到西迁的匈人(很可能是匈奴人)的军事威胁,这些在东欧草原的日耳曼人开始大批逃往罗马帝国境内,也就是现代的中欧地区。
(早期日耳曼人迁移图)
后来,逃到罗马帝国境内的日耳曼人借着罗马帝国国力衰微,纷纷开始建立自己的国家,不断与罗马军队发生战争,并最终灭亡了罗马帝国。而这些日耳曼王国经过中世纪的战争、冲突与融合,逐渐形成了现代中欧和北欧各个国家。
从现代角度来讲,可以被归为日耳曼人国家的现代国家包括下面这些:
德国、奥地利、瑞士、比利时、卢森堡、荷兰、英国、瑞典、丹麦、挪威、冰岛
德意志人又是谁说完了日耳曼人,那么德意志人又是什么人呢?简而言之,德意志人就是历史上曾经长期在中欧存在的神圣罗马帝国境内说德语族群的统称。
(法兰克王国扩张历程,分裂之后最右边的东法兰克王国后来发展成为神圣罗马帝国)
罗马帝国灭亡之后,日耳曼人所建立的法兰克王国成为了主导欧洲历史的国家。公元843年,法兰克王国一分为三。大概一百多年之后,其中的东法兰克王国国王奥托一世加冕成为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揭开了神圣罗马帝国长达800多年的漫长历史,而所谓神圣罗马帝国,也就是后来纳粹德国语境下的“德意志第一帝国”。
(红线内为神圣罗马帝国极盛时疆域)
在这漫长的800多年里,尽管这个帝国很长时间其实只是一个松散的贵族联盟,而且时分时合,但因为各贵族领地之间交流频繁,所以帝国境内的日耳曼人渐渐形成了比较统一的语言和民族认同,也就是德意志人。
不过公元1806年,神圣罗马帝国在法国皇帝拿破仑的威逼之下解体,形成了奥地利和现在德国境内及周边的多个王国。最后德意志诸王国中的普鲁士在1871年统一德意志,建立了德意志民族国家。20世纪30年代,奥地利人希特勒成为德国元首之后,奥地利也曾一度并入德国,一个大德意志民族曾经一度呼之欲出。但二战战败使大德意志民族胎死腹中。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德意志帝国)
现在,基本上只有德国人会自称德意志人,而其它曾经属于神圣罗马帝国的德语地区,如奥地利、瑞士(德语区)、列支敦士登和卢森堡等国的国民已经很少会自称德意志人了。
(现代德国版图)
所以具体来说,德意志人在现代的含义就是德国境内说德语的一个日耳曼人族群,他们是其它日耳曼民族有亲缘关系,但因为历史上政治、文化乃至语言的差异,现在已经是不同的民族了。沉默寡言的人适合当领导吗?
【问题解析】
当领导,需要有专业能力、沟通能力、统筹规划的管理能力等,是否沉默寡言,并不是绝对因素。只拿这一个因素判断一个人是否适合当领导,显然是有失偏颇的。
有人说:沉默寡言的人不适合当领导。
这句话我个人表示并不是绝对的。
什么时候当领导还得能说会道了?是不是还得每天早上开晨会时给大家说段快板才能调动起员工的积极性啊?
沉默寡言也好,巧舌如簧也好,都不阻碍一个人成为合格的好领导。
当初看《大话西游》时,里面的唐僧是个话唠,一天从早到晚唠叨个不停。连被牛魔王抓走了,面临被处死,还想着告诫大家“下雨了,收衣服了”,并且熟稔地问旁边的监斩官“你妈贵姓”。更别提把孙悟空唠叨得想直接拿金箍棒揍人了。
后来的唐僧,说话言简意赅,打个响指“走”,问去哪儿,回答两个字”天竺“,谁不喜欢这样的领导啊,说话都说在点子上,一句废话没有,难怪三个徒弟喜笑颜开地愿意继续跟着师父去取经。
沉默寡言,不在于说话少到什么程度,在于的是关键的话有没有说到位。
领导作为管理者,要充当信息传递者的角色。体现在要将外界和高层的信息传达给自己的下属。所以领导说话多少都没关系,说得少,但是句句都有价值,那就没问题。
有些领导开会时讲话长篇大论,一下午三四个小时讲下来,在场的员工却不知道领导到底想表达什么。这种情况也有吧。
沉默寡言的人,内心戏不一定少。有城府、能沉得住气的人,更容易当上领导。因为这些人不会把喜怒哀乐挂在脸上,遇事也都会三思后行,对外的表现就是有超高的情绪控制能力,简单说就是情商高。
大领导愿意提拔这样的人,因为这样的人更好相处,也更容易符合职场晋升的潜规则。而且人都喜欢自己的同类,久而久之,能当上领导的大部分人,至少情商都不低。
这部分人中,有一部分的体现就是沉默寡言。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言多必失,不小心说错话,说者无心,听者有意,被人拿住了话柄就不好了。
很多沉默寡言的人,反而有很丰富的内心戏,他们有不错的情绪控制力,很适合当领导。
沉默寡言的人,不怒自威,架势十足。大部分领导都不会跟下属打成一片,尤其是国企、事业单位等体制内的上了一定年纪的领导。
他们通常要保持一种地位上的威严,用沉默寡言和一张扑克脸,拉开和下属之间的距离。
距离能够产生美,距离也能保证权力。沉默寡言,恰恰是一种没有成本的保持距离的方式。
事实证明,这是一种偏见和误解,内向性格是一种性格的特点,和外向员工一样,存在很多优点,那么这种误解从何而来呢?
01性格内向的人“背锅”太多,经常被人“贴标签”经常看到有人吐槽,说性格内向的同事不合群,不好相处,而且容易被欺负,不会协调工作等等。
刘晓做行政工作,他的领导工作能力很强,但性格比较内向,不太爱说话,刘晓每次传达工作不利的时候,就跟同事说,因为领导不爱说话,没有把工作交代清楚,最后刘晓换了一个部门,小马接替了她的工作,再也没有出现信息上传下达出错的情况。
领导还是那个领导,员工换了,工作也顺畅了,因此,并不是内向领导的错误,只是之前替别人“背了锅”而已。
在工作中的很多问题,并不是内向造成的,哪怕换一个外向的人,也会出现类似的情况,所以不要总是给内向性格的人“扣帽子”“贴标签”
02
自我设限,限制了自己发展有些时候,性格内向的员工,一方面压力来自外界,另一方面也来自己,来自对自己的偏见,容易将自己的行为方式被内向设定,哪怕内心渴望融入周围的圈子,但还是别人不接受性格内向的自己。
那么性格内向人的优点有那些呢?
作为一种性格的特点,内向不仅仅是大家看到的那么片面,只要能在职场发挥自己的优势,内向的员工一样可以平步青云。
内向在心理学上是气质指向性的一种,人们的语言、情感和思维指向内者为内向,举例来说,内向的人话少不代表不善言辞,相反是思重于行、行重于言。
著名高管教练Jennifer B. K就曾评价说:
“内向者的一些关键特性——比如注重深度、清晰准确的表达、习惯孤独等,使他们更易成为卓越的领导者。”
”
事实证明,国内外有许多内向的人成为了优秀的领导者,比如陈云、马化腾、奥巴马、比尔·盖茨、拉里·佩奇。
性格内向的人并不需要假装自己很外向,他们可以发挥其天然的性格特点,成就伟大的事业。相比于外向型领导,内向型领导在很多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
思考的力量基于我们对大量管理者的性格评估数据分析,我们发现内向型的领导者更加谨慎、细心,乐于纵深挖掘以获取关键信息,倾向于深思熟虑之后再出做决定。
沉默的力量内向的人好沉思、善内省,通常对自己的优势和缺点有较多的认识。但由于性格腼腆,他们通常不太会主动表现自己。而一旦平时沉默寡言的人突然发言,他们将成为全场的焦点,并且更容易树立积极的形象。
比起“说”,内向者更倾向于以身作则。说服他人也许使他们感到压力,这就促使他们更加愿意用行动证明,履行他做出的承诺。
专注的力量相比于外向者,内向者对外界刺激/变化的敏感性更低。当在紧急的情况下,他们更能够专注在最重要的事情上,沉着冷静、坚持找到事情的解决方案。
倾听的力量内向的领导者不喜欢咄咄逼人的进攻,而是更善于把自己放在倾听的、客观的位置上去审视。研究表明,外向型管理者能够领导积极性不高的员工,创造高于平均水平16%的业务利润。而对于积极主动且经常提出建议的团队而言,内向型领导者反而更能够带领团队创造高于平均水平28%的利润。
促成这一结果的原因正是,内向型领导比外向型领导更善于倾听员工的意见。
为什么卓越的内向型领导者较少出现在人们的视野里?并非是内向者不适合做领导,而是容易错失领导机会!
性格内向者能适应独自工作。即便你通过合伙或合资的方式创建一家公司,你在职业生涯当中也一定会遇到独自工作的时候。内向者更愿意独自工作,因为在这种状态下,他们才能最专注于工作。
对此,苹果公司联合创始人史蒂夫?沃兹尼亚克这样解释:
“我见过的多数发明家和工程师就像我一样——他们性格腼腆,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当他们独处的时候,工作最有成效,可以控制一项发明的设计。
我要给你的一条建议是:独自工作,尽管这可能有些难以接受。独自工作的时候,你能够设计出革命性的产品和功能。”
所以,内向型领导者比外向型领导者表现更差,只是一种误解而已。不论你是内向型还是外向型,都应该充分利用自己的个性优势,领导公司向前进。
有部分内向的人天然不喜欢承担领导职责,但也有许多内向的人期望成为领导,可由于性格较为内敛且默默无闻,他们通常不太容易获得他人的注意,他们自己也无法积极主动争取,因此经常错失领导机会。
以上几点,说明了成功的领导,不乏有沉默寡言的。但是不代表,成功的领导就一定需要沉默寡言,更不代表,沉默寡言的人就一定适合当领导。
总结:性格内向的人,只要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性格优势,坚持走下去,当然也会慢慢走上领导的岗位。
破除别人对自己性格的偏见和误解,练好“内功”,“不爱交际”“不合群”等标签是别人贴的,自己要主动把它们揭掉。
接受自己,才会成为更好的自己!
我是@畅谈职场
拜登真的访问沙特失败了吗?
其实自从俄乌冲突之后,拜登访问沙特是一步妙棋。沙特现在对美国的忠诚已经动摇了,还打算用人民币结算石油交易。渡河俄罗斯没来远去的,在欧佩克石油生产方面有很多的合作。
然而美国在沙特毕竟有核心的利益,也有军事基地。沙特大量的采购美国的军火,总的来说沙特和美国的关系目前来说还算是稳固的。
退一万步说,虽然现在的小萨勒曼跟美国不太对付,但是美国人对于沙特的王子都有广泛的接触,始终是对于沙特现在的王子是一个威慑作用。
如果现在的沙特王子跟美国人不能搞好关系的话,说不定什么时候也会被美国人推翻的。
拜登至少达成了一部分的共识也就是说沙特阿拉伯的王储与拜登至少达成了一部分的共识,也就是说沙特也没有驳美国的面子,没有说不增产石油。只是说要分5年时间完成增产的任务,从而为沙特赚更多的钱打下基础。
至于说相关的记者事件的问题,双方各说各话,也为双方各自的支持者,国内的老百姓,让他们平息心中的疑虑。
再加上拜登借助沙特阿拉伯的平台与海湾,国家都建门面,这是很不容易的事情,海湾国家有好多都是美国的盟友,这一次他们又有一些共识了。显然这是对俄罗斯与我国又是一个大的牵制。我们要想达到同样的效果,又需要付出更大的努力。#俄乌冲突##俄乌战争##俄罗斯印象##乌克兰##在头条看世界##跟着头条看世界##策划##经济##正能量##杭州头条##我在头条搞创作##分享你的今日感悟#
为什么美国总统都很风趣幽默?
幽默,是每个美国总统必备的武器。
最集中表演的时候,则是一年一度的“白宫记者协会晚宴”。
以奥巴马2015年的演讲为例,就是用幽默诙谐的口吻,梳理一年发生的大事,同时各种自嘲和对政敌、朋友的吐槽调侃。
比如,当时在谈到美国正在经历的“不稳定时期”时,奥巴马调侃道:“我有个好朋友,几周以前的年收入还有好几百万,如今她却居无定所、住在艾奥瓦州的一辆货车上。”这其实在调侃希拉里,说她正在为竞选总统做准备。
奥巴马还拿当时的副总统搭档拜登开涮,说:由于自己和拜登太过“亲密”,以至于印第安纳州一些餐馆,拒绝为他们上菜(这其实在嘲讽印第安纳州颁布了歧视同性恋的“宗教自由”相关法律)。
另外,“安抚”中期选举的民主党人,奥巴马调侃说:“没关系,就算你们丢了工作,最起码你们的医保还在……多亏了奥巴马医改法案。甭客气啊。”幽默中,炫耀他主推的医保法案。
但幽默的奥巴马下台了,换了特朗普,希拉里的各种努力,却含泪输了大选;奥巴马医保法案,也几乎被特朗普扔到了垃圾桶里。
当然,虽然特朗普说话比较冲,但其实本质也很幽默的。因为幽默,其实融入了美国的国民性格,尤其是对公众人物来说。
对总统来说,要能选举胜利,就必须发表一场接一场的演讲,如果只是干巴巴地读稿子,下面听得索然无味,这肯定是灭顶之灾,别说登上总统宝座了,就是一个小议员都当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