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爪之王的传承,你是如何评价的?
庄子堪称古代版“鲁迅”,花式怼装×,怼虚伪,怼…
最近,纸条君又发现了一个宝藏人物。
以前,在语文书上刚接触他时,只以为他是风一样的男子,思想深邃宏阔、文章气势磅礴……
再接触,觉得他佛系又潇洒,整日钓鱼遛弯,不求名利。明明穷得连锅都揭不开了,送上门的官位还是不要。
再后来,仔细翻读了关于他的传记,才发现:他逍遥的外表下,竟是个中国第一毒舌段子手。
这个人,名叫庄子。
没错,就是写下那篇要背诵全文的《逍遥游》的作者。
一句“北冥有鱼,其名为鲲”引发多少人的浪漫遐想,佩服他的飞扬文采,钦佩他的恣意胸怀。
谁能想到,这个如谪仙般的圣贤之人,竟不像孔子、老子、孟子那些“子”们,走苦口婆心教育人那一套;
而是化身古代版的“鲁迅”,花式怼装×,怼虚伪……看完不得不说,这个“反正统”版本的庄子,真是搞怪的有点可爱。
Part 1 毒舌篇
庄子,本名庄周,出生在战国时期一个没落的贵族家庭里。
虽处乱世,他却长成一个妥妥的“学神”。才学令世人仰慕,思想令世人尊崇,所以被尊称为庄子。
但是,庄子自己,对于这些仁义礼智的虚名是毫不在乎的。而且还特别毒舌,专治各种不服,看他怼人的日常,估计连鲁迅都甘拜下风。
一、炫富的人,该怼
庄子不喜欢官场的虚伪做派,更讨厌官员间的勾心斗角,所以他一直拒绝在朝为官。
据《庄子·秋水》记载:楚威王曾仰慕庄子之名,派使者带上厚礼,去请庄子到楚国当大官,可惜庄子以“泥龟”自喻,说自己宁愿在烂泥里玩耍,也不愿被供奉在朝堂。
要知道,当年孔子周游列国,四处推行自己的政治理念和学说,也很难求得一官半职。而庄子就这样轻易放弃,宁愿回家钓鱼,可见他是真不喜欢官场之气。
但偏偏有个官员,故意跑来他跟前炫富,结果被怼到怀疑人生。
那天,庄子正在家里编草鞋,突然有人通报,说宋国重臣曹商来了,他便赶忙起身迎接。
没想到刚来到门口,曹商就直接拉着他去看自己停在村口满满的马车,问:“你猜这有多少辆呀?”
起初,庄子并不明白他的来意,就很老实地说:“太多了,猜不出。”曹商听完,得意大笑,说:“有一百辆,哈哈哈……”
原来,曹商是来炫富的,炫就算了,这人还炫得停不下来:“我前段时间出使秦国,秦王欣赏我的口才,赏了我这么多马车。可怜你一身名气,却在编草鞋过日子。”
庄子听完,也不生气,悠悠地说:“我听说秦王屁股上长了个大痔疮,正想找人给他舔,舔一次就赏五辆车马,舔得越多,奖的也越多,莫非你……?”
曹商听完,脸都绿了,愤然离开。虽然是有点恶心,但莫名解气有没有!
二、虚伪的人,该怼
的确,故意炫富的行为会令人心生不悦,但还有一种行为,更让人深感不齿。
不知大家有没遇到过这样一类人,在你需要帮助时,满嘴仁义道德,实则只为推脱,让你又气又无奈。
庄子也遇到过,不同的是,他不仅不会假意接下冠冕堂皇的推脱之词,还直接揭开你的虚伪,怼得你羞愧难当。
有一次,庄子家的粮吃光了,又恰逢阴雨连绵,他没办法出门钓鱼,就决定找朋友借粮,日后再还。
想来想去,他决定去找监河侯。因为之前他受过庄子的帮助,而且如今他家境丰裕,缺这点粮食并不会造成太大困扰。
结果,监河侯听完庄子的来意后,假装大方地说:“这是小事,等我之后收完租,直接借你三百两金子都可以。”
怎么样?冠冕堂皇吧,乍一听让人觉得他很大方,实际就是既想保全面子,又不想帮忙。
然而聪慧如庄子,一听便明白了,面对监河侯假大方,真吝啬的伪善面目,他开始不留情面地开怼。
庄子丝毫不掩饰生气的表情,还直接给他讲起了故事:
“昨天,我在来的路上遇到了一条快干死的鱼,它想让我找点水去救它。我说好,等我去南方拜访吴越两国时,说服国君,将整条西江的水都引来给你,如何?
结果鱼儿听后对我破口大骂,说‘我现在只要一点水就能活,你再东拉西扯,明天去鱼干市场找我好了!’”
庄周说完愤然离开,全然不顾早已脸红耳赤的监河侯。
看完心里舒适度极限上升。是啊,面对他人的请求,若你不愿意,可以直接拒绝,实在不必说那些虚伪的话。
做人,还是真诚最重要。不然要是遇到了庄子这样的直肠子,就只有被怼的份儿。
三、朋友错了,也该怼
庄子这人,一生朋友不多,知心的更是寥寥无几。唯独惠子,与他相交至深,是他最看重的好友。
可惠子若犯了错,他也照样开怼不误。
那时,惠子当上了梁国的宰相。俩人许久没见,庄子便想前往梁国看望惠子,谁知,一时谣言四起,纷传庄子这次过来,是来抢惠子的相位。
本来,朋友间应该彼此信任,但不知为何,惠子听信了谣言,还派人在城里到处找庄子,搜了三天三夜。害怕一不留神,好友便面见梁王,抢了自己的饭碗。
庄子听说后哭笑不得,直接找惠子,说:
“南方有种鸟,叫鹓鶵(yuān chú),可高贵了。不是梧桐树不栖息,不是竹子的果实不吃,不是甜美的泉水不喝。
后来,它路过一只在吃腐烂老鼠的猫头鹰,猫头鹰还以为这只鸟要和它抢吃的,就发出一阵阵怒斥声。”
咦,这声音还有点耳熟,惠子,是你在凶我吗?反正高贵如我,是不会跟你抢臭老鼠(相位)的!
不得不承认,庄子真是个段子连篇的怼人王者。
Part 2 佛系篇
除了毒舌段子手,庄子身上还有个亮眼的标签:佛系文化的祖师爷。
“佛系”这个词,近年来被批判得不轻,很多人都说它是以不争不抢来掩盖没能力的毒鸡汤。
那是假佛系,而庄子,是一个将生命看透,一个真正佛系的人。
一、妻子死了,还敲盆唱歌
相信大家都听过,“庄子妻死,鼓盆而歌”的故事。
据《庄子·至乐》中说:那年,庄子的妻子去世了,惠子作为好友,伤心地前往他家吊唁,路上估计还在想怎么安慰庄子才好。
结果倒好,当他来到庄子家时,却看见庄子正盘腿坐在蒲草编的垫子上,敲着瓦盆唱歌呢。
惠子懵了一会,然后怒了,大声质问他:“为你生儿育女,与你日夜相伴的妻子死了!你不但不哭,还这么高兴,脑壳坏了吧!”
听到惠子的斥责,庄子停下动作,微笑着解释说:“你知道吗?她刚去世的时候,我也伤心欲绝,但后来,我想通了,人的生老病死,就像四季交替一样,不断循环往复。
她只是沿着这个规律,诞生于天地之间,如今又重新与天地合为一体,我却为此大哭的话,不就是不懂大自然的道理了吗?所以,我才不要悲伤了。”
庄子对待生死的态度,真的令人钦佩。面对至亲的离世,谁都忍不住伤心难过,但流泪之后,能真正看透生死本质,欣然接受的,除了庄子又有几人?
二、把我抛尸荒野就行了
看到庄子如此坦然面对妻子的生死,有人赞赏,也有人疑惑:那若是自己的生死,也能如此看得开吗?
答案是肯定的,甚至更加“绝情”。
庄子年老临终之际,曾问弟子:“如果我死了,你们打算怎么安葬我?”弟子们纷纷表示,一定要给他风光大葬!
谁知庄子听了,并没有满意地点头,而是摆摆手说:“免了免了,太麻烦,直接把我的尸体扔在荒野就行了。”
弟子们吓了一跳:“老师,如果你被乌鸦老鹰吃了怎么办?”
庄子最后还幽默了一把:“把我埋了,蚂蚁也会吃我,既然如此,干嘛不喂乌鸦老鹰而去喂蚂蚁,太偏心了。”
弟子们都拿这个“反正统”的老师没办法,最后只得照办。
庄子曾说过:“独与天地精神往来”,如今他以天地为棺椁,以星辰、世间万物为陪葬,不正是在用生命来践行自己的哲学观吗?
庄子老先生对待世间万物的豁达和自适情怀,让人羡慕不已。在这个高速发展的社会,大部分人就缺少这种超然洒脱的人生态度。
Part 3 奇思妙想篇
以前读庄子的文章,总有种天马行空感觉。直到近年来,随着科幻大片的火热,才发现:这些都是庄子故事里出现过的情节,他竟然是个脑洞大开的“编剧”!
《逍遥游》撞版《哥斯拉》
还记得庄子的成名作《逍遥游》吗?《哥斯拉》一播出时,纸条君就想起了它。
庄子在文章里写,北方有条大鱼,叫做鲲,身长几千里,为了飞往南边度假,就从海里飞上天,变成了大鹏鸟。
大鹏鸟,张开翅膀,奋力飞翔时,海水都被激出千层浪,卷到三千里的高空。(这不就是海啸吗!)
飞上天后,还将天空遮住了,地面霎时间,被一大片黑影笼罩。可大鹏鸟才不管这么多,继续飞到九万里高空上玩去了。
这剧情好熟悉啊,不就是现在很多好莱坞科幻片的开头嘛。
看完是不是开始觉得,庄子这个人,没想象中的无趣,他也有搞怪可爱的一面,他的思想和文章,也并非是些枯燥无味的空谈。
之前就听人说,庄子是中国第一个朋克青年,反正统,爱自由,叛逆又有趣。
同时,也有人批评他“很颓很丧”,没啥追求,整日就怼怼人,钓钓鱼,空有一身才华,却没有“上进心”。
他的这种人生态度,后人们崇尚也好,笑话也罢,都再难活出他的洒脱,他的真实,他的不落俗套,他的知行合一。
如果可以,真的好想穿越回去,和庄子交个朋友啊。
为什么感觉世界上的食肉动物很多都以猫科犬科为主?
猫科真的比犬科大吗?
猫科现存38种,其中7种成年雄兽平均体重在40千克以上,我们称之为大型猫科动物,它们是狮、虎、美洲虎、山狮、豹、猎豹和雪豹。而犬科也有36种,40千克以上的却一种也没有,现存最大的犬科是狼,综合全球各地平均体重为30千克左右。
现存最大的猫科动物:东北虎
大型犬科动物有7种,分别是狼、红狼、鬃狼、非洲野犬、埃塞俄比亚狼、豺和郊狼,体重在10-40千克之间。有趣的是,这正好是中型猫科的体重范围,中型猫科包括4种猞猁、2种云豹、2种“金猫”、狞猫、薮猫、虎猫和渔猫,共计12种。
猫科“中位物种均重”在10千克左右,犬科只有5千克。小型猫科动物在3-5千克的种类比较扎堆,而小型犬科在2千克左右的更多。
总的来说,猫科确实比犬科大不少。这是为什么呢?下面我从生态和进化两个角度,简要给大家剖析下。
现存猫科和犬科的体重分布
生态上的原因现存猫科动物主要扮演了两种生态角色,大猫类主要伏击大型有蹄动物,而小猫类主要伏击老鼠和兔子。唯一例外的是猎豹,它是追捕羚羊。除猎豹外,猫科都是伏击型猎手,捕猎流程是:发现猎物→潜伏→慢慢靠近→突然袭击,一击不得手很少远距离追捕。伏击狩猎注重个体力量和技巧,体大力不亏很重要。
现存犬科也扮演了两种生态角色,几种大型犬类主要追捕大型有蹄动物,而多数中小型犬类偏杂食性(吃昆虫和水果),还有一些介于两者之间,如郊狼、金背胡狼。追捕狩猎强调速度、耐力以及群体协作,所以犬科多群居,个体力量反而没那么重要,没必要长太大块头。狼、豺和非洲野犬狩猎颇具耐心,经常连续几个小时长途跋涉追赶猎物。
现存最大的犬科:马更些狼
生态位倒逼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和生活方式的演化,现在猫科和犬科都非常适应各自的生态位。犬科群体协作和耐力的优势弥补了体型和技巧的劣势,猫科能捕杀的大型有蹄类,它们同样能,可以说二者是殊途同归的。
现存最大的食草类是厚皮巨兽(大象、犀牛和河马),目前已经没有以它们为食的食肉动物了。其次就是野牛类,狮、虎可以经常捕杀野牛,将野牛纳入菜单的重要项目,狼群同样可以。
同一地区的大型猫、犬往往存在生态位的分离。例如在非洲,狮子是唯一将非洲野牛作为主食的捕食者,非洲野犬主要捕杀羚羊类。而在北美,狼以美洲野牛为主食,美洲狮则主要吃鹿类。即使捕杀同一种猎物,对猎物的选择也有差异。大猫多选择捕杀孤独的成年或年轻雄兽,狼和野犬多追逐老幼病残个体。
非洲野犬
进化上的原因根据柯普法则,动物进化的总体趋势就是越来越大的,直到灭绝,较小的动物取而代之,重走大型化之路。在食肉动物演化史上,犬科兴起比猫科早,它们的巅峰时代已经过去了,而猫科近一万年才走下坡路,还有不少大型种类幸存。只看现在这一个时间点,自然就是猫科明显大于犬科。
犬科最早兴起于距今4000万年前,分三个亚科,按演化先后顺序是黄昏犬亚科→恐犬亚科→犬亚科,现存所有犬类都属于犬亚科。犬科体型的巅峰是第二阶段的恐犬亚科时代。
海德尼上犬复原图
恐犬亚科的生存年代是距今3600~200万年,在北美一度非常繁盛,目前已发现化石的有66种之多。距今2800万年前,恐犬达到最大多样性,据世界顶级犬科专家王晓鸣说,它们在当时扮演了今天至少三个科的角色:鬣狗——噬骨者,犬——追逐者,浣熊——杂食的食肉者。其中最大的种类海德尼上犬,体重超过100千克,为有史以来最大的犬科动物,它身体强壮,有些像鬣狗又有些像熊,可怕的颌骨能把骨头碾得粉碎。
而同样在2000多万年前,猫科的共同祖先——体型娇小的原猫,仍躲在西班牙、德国和蒙古的密林里。如果在当时看,犬科无疑远大于猫科。
猫科共同祖先:原猫
原猫随后演化出“假猫三兄弟”——欧亚的假猫、瑙柱猫和北美的超猫。假猫和瑙柱猫分别是剑齿虎和真猫(现存所有猫科)的祖先。超猫在1500万年前入侵北美,成为史上第一种进入新大陆的猫科。
当时恐犬仍有20种,在北美非常繁盛,入侵的超猫立即与恐犬展开竞争。无畏超猫、强壮超猫和马氏超猫体型都接近今天豹子大小,只比海德尼上犬稍小。这场竞争的结果是恐犬亚科迅速衰退,并最终于200万年前彻底退出历史舞台。而猫科则在北美开枝散叶,后来剑齿虎和真猫先后到此安家。
恐犬的失败与气候变化有关,当时全球降温使北美大片森林被改造成草原,直接导致海德尼上犬等多种大型特化恐犬灭绝。但主持该研究的洛桑大学进化生物学家丹尼尔·西尔维斯特罗坚称,猫科在恐犬灭绝之路上起的作用比气候原因更大。猫科擅长伏击,而且具有可伸缩的锋利爪子,捕猎能力远胜过恐犬,恐犬就渐渐被淘汰了。
有史以来最大的猫科动物:无鬃狮
这次竞争导致犬科刚刚走上的大型化之路被猫科扼杀于萌芽之中,从此在大型食肉动物这个生态位上,犬科再也无力与猫科争锋。犬亚科选择了一条与猫科截然不同的演化道路,朝着适应成群追捕大型有蹄兽方向发展,并取得了成功,但单体体型是远比不过猫科了。
进入更新世,猫科进入了大型化的巅峰,无鬃狮和毁灭刃齿虎体重可达400千克。当时恐犬已消亡,继续与猫科争雄的是犬亚科了,但最大的犬亚科恐狼只有80千克重,不仅远无法和同时代的猫科相比,甚至比不上现代狮、虎。
恐狼复原图
到距今1万多年前冰期结束,在气候剧变和人类崛起的双重打击下,很多巨兽灭绝,猫科也开始走下坡路。北美狮和刃齿虎灭绝,犬科夺回了对北美荒野的统治权,今天的狼群胜过山狮一筹。虽然从全球来看猫科仍稳压犬科,但至少在当初恐犬惨遭“灭门”的北美是犬科更占优势,也算出了气了。
食肉动物真的以猫、犬为主吗?现存食肉目共有16科、280种,其中猫科不过38种,犬科36种,两个科总和也只占食肉目的1/4。食肉目第一大科鼬科有59种,灵猫、獴等科也有30多种。猫科倒是名副其实的超级食肉动物,犬科多数种类还是杂食性的。因此,猫、犬不过是获得了更多公众关注,存在感高而已。
食肉目系统发育图
这主要是因为,陆地大型食肉动物首推猫科的狮、虎、豹和犬科的狼、豺、野犬。熊虽然更大,但多被作为杂食动物;鬣狗现存种类太少,只有4种;海象、海狮生活在海里,且常被认为是独立的鳍脚目而排除。另外,家猫和家犬两个宠物明星也是很大的加分项。
不过,猫科和犬科确实代表了食肉目演化的两大分支。食肉目分猫型亚目和犬型亚目,在公众眼里,常常把猫型亚目的獴和灵猫也当作猫,犬型亚目的熊和鼬也当作犬,甚至猫型亚目的鬣狗有时也被误当成犬。
为什么食草动物的眼睛在两边?
食草动物的眼睛通常都长在脑袋的两边,比如我们熟悉的牛、马、羊;与之不同的是,食肉动物的眼睛都长在脑袋的前面,比如狮子、老虎、狼、熊等。
为什么食草动物与食肉动物的眼睛在头部的位置上会有如此明显的不同呢?原因就是生存(我们仅在哺乳动物范围内讨论这个问题)
食草动物平时要躲避食肉动物的攻击,所以它们需要更广阔的视野能够同时观察更大的范围,这样就有更大的几率发现食肉动物,然后食草动物就能够及时做出反应。可以说,食草动物需要将视力平铺到一个面上。
图注:一边吃草一边观察周围动静的斑马,图片来自网络
与食草动物不同,食肉动物不需要观察更大范围,它们只需要将视力集中到一个点,这个点就是猎物。将双目集中于一个点不仅仅是为了看得更清楚,同时还能够获得三维立体的深度视觉,如此才能够准确估算猎物距离自己的距离,然后在最佳距离上发起攻击。我们人类同样具有双目立体视觉,所以我们能够伸手准确拿到面前桌子上的东西,如果你只睁着一只眼,那么伸手拿东西的时候很容易偏离甚至是抓空。
图注:具有双目立体视觉的狮子能够在准确锁定猎物,图片来自网络
我们哺乳动物在侏罗纪时期的祖先,比如侏罗兽,眼睛就是长在脑袋两边的,因为它要及时发现危险的食肉恐龙。早期的哺乳动物都是眼睛长在脑袋两边的,因为此时眼睛的首要任务是发现危险,而不是寻找猎物。当进入新生代,哺乳动物崛起之后,食肉目哺乳动物才演化出了两只朝前看的眼睛。
图注:侏罗兽的眼睛大,但是却长在脑袋两边,图片来自网络
食草动物眼睛长在两边,食肉动物眼睛长在前面,这个规律适用于大部分哺乳动物,不过也有例外,比如包括我们人类在内的灵长类动物。所有的灵长类动物,不论是猴子还是猩猩,眼睛也是长在前面的,但是它们都是吃水果树叶的。灵长类具有朝前的双眼是因为灵长类的祖先都是生活在树上的,而且非常善于攀援。抓着树枝在树上移动需要很好的立体视觉,如果哪一只手没有抓住树枝,结局就是掉下去摔死,所以灵长类才拥有了长在脑袋前面的双眼。其实不仅仅是灵长类,在树上活动的鼯鼠、树袋熊、树懒也都有长在前面的双眼哦。
图注:双目向前的猴子,图片来自网络
图注:鼯鼠,图片来自网络
图注:树袋熊,图片来自网络
最后总结一下,眼睛长在两边还是长在前面其实不是因食性而定,是生存的需要来决定的。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人体内细胞自我进化发展成文明?
现在有类似的电影呀,给你推荐一部:《超体》
《超体》是一部由法国导演吕克·贝松执导,斯嘉丽·约翰逊、摩根·弗里曼、崔岷植主演的科幻动作片,于2014年7月25日在北美上映。
《超体》讲述一个年轻女人被迫变成毒贩,然后这种毒品倾入她自己身体,反而给了她超于常人的力量:包括心灵感应、瞬间吸收知识等技能,让其成为一名无所不能的“女超人”。
剧情简介:
25岁的露西(斯嘉丽·约翰逊饰演)是美国公民,在台北市生活和工作。她受到男友的欺骗,沦为运送品的“毒骡”,而这一切的幕后主使是韩国人张先生(崔岷植饰演),他是一名黑帮大佬和毒枭。一次,露西把装有天价新式毒品CPH4的箱子交给张先生。露西目睹她的男友被杀害,之后她也遭监禁,CPH4被手术缝进了她的腹部。露西和其他三名毒骡一起要把毒品运到欧洲。然而露西由于腹部被人踢伤,毒品包装袋破碎渗入到她体内的器官和血液。不过,露西非但没有死亡,反而发现自己的体能和智能都在药物的作用下得到了飞速的提升,从而拥有了心灵感应、心灵遥感、心灵时空穿梭等不可思议的超能力,而且她能够控制让自己感觉不到疼痛。她成了一个不不折不扣的女超人。在轻易杀死绑架者并逃脱之后,露西去医院取出了她体内的毒品包。从医生口中,露西得知了这种药物的原理以及副作用。感觉到自己的能力在无止境地强大,露西回到了张先生的宾馆,抓住他,杀死保镖,并且从张先生的大脑中获取了其它三名毒骡所在位置的信息。露西为了更加详细地了解自己体内的毒品,联系到教授塞缪尔·诺曼(摩根·弗里曼饰演),此人或许掌握着不让露西被药物杀死的关键。露西坐飞机来到巴黎,联系当地一名叫做皮埃尔·德尔里奥(阿莫尔·瓦科德饰演)的警察,来帮助她寻找其他三包CPH4的下落。在飞机上,露西喝了一口香槟,身体却在药物的作用下急剧恶化,而唯一能够保住她性命的方式就是服用更多的CPH4。与此同时,露西运用超能力远程控制了一群武装警察和张先生的黑帮成员。在德尔里奥的帮助下,露西找到了其余的CPH4。在诺曼教授的实验室,露西吐露了她关于时间与生命的感悟,并声称其实是人性扭曲了人对世界的感知能力。最终,余下三包CPH4也被注射到了露西的体内,她的身体变幻出一种黑色的物质,在整个实验室飘散,最终形成了一种无形无状的次时代超级电脑。她穿梭时空回到过去,和人类最古老的祖先对话。正在这时,张先生和他的手下来到实验室,并且用枪抵住了露西的头部。他按下扳机,然而这时露西的超能力达到了百分之百,瞬间消失。露西的声音解释这一切:世间万物都是一体的,而存在只有通过时间才能证明。露西消失了,留下来的只有她的衣服以及一台黑色超级电脑。这时德尔里奥赶到实验室并且开枪打死了张先生。黑色电脑最终化解为灰烬,但诺曼教授从中去取出了一张黑色,巨大的闪盘。德尔里奥的手机收到了一条短信,是露西发来的“我无处不在”。电影的结尾响起了露西的画外音:“生命是在10亿年前被赋予给我们,现在你知道能用它做什么”
你喜欢这类电影的话可以去看一下。
大理国金翅大鹏传说?
大鹏金翅鸟,梵名“迦楼罗”是古印度佛教文化传说中的神鸟,一日能吃掉3000巨龙,是佛教文化中的“八部天龙”之一。
本文所讲的大鹏金翅鸟全称“宋代大理国银鎏金嵌珠金翅鸟”,是一个高18.5厘米,重125克的塑像,它更是一件珍贵的文物,蕴含了古代大理地区人们的精神信仰。
金翅鸟不仅和大理联系紧密,和千寻塔也渊源颇深,因为这一个金翅鸟立像是在千寻塔的塔尖发现的,后鉴证属于宋代大理国时期铸成的艺术珍品。
宋代大理国银鎏金嵌珠金翅鸟全身金黄色,头部像老鹰,爪牙锋利,眼睛怒目圆睁,头顶有羽冠,翅膀展开,尾部似一团直立燃烧的火焰,上面镶嵌透明的水晶珠,整个立像线条流畅,造型新颖、独特,从细节处就能看出高超的制作技艺。
宋代大理国银鎏金嵌珠金翅鸟立像虽然现在展陈于云南省博物馆,但在大理的多个地方都能看见金翅鸟造型,因为从它出现至今,它都是大理人的精神信仰。
大理古代多水患,深受佛教文化熏陶的大理人认为水患肆虐是因有恶龙作怪,所以便把专食恶龙,专治水患的金翅鸟奉为神明,放置在千寻塔的顶端,祈愿大理不受水患之祸乱。
现今,没有了水患袭扰的大理海晏河清,但金翅鸟的精神一直传承延续,并且已经升华成为守护洱海的环保理念,这一理念根深蒂固成为烙印,印在每一个大理的人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