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为什么分四个国家,为什么当年英国政府会对善良的中国人无缘无故地发动了鸦片战争?
一战战争的发动当然不可能是无缘无故的,在现代很多英文资料里都认定这是场侵略战争,即使在当年英国议会也为是否开战足足吵了三天。英国人能拿出的遮羞布无外乎是反对清朝贸易保护,或者只是想以战促谈,分毫改变不了侵略本质,但关于鸦片战争前后的国际局势倒是可以扯淡下。
林则徐从不是愣头青因为课本的简陋,我们大部分都觉得林则徐去了广州就直接开始查抄鸦片,继而在虎门销烟,最终导致战争爆发。其实当时发生的事情远比这复杂,作为一个儒家思想深刻的官员,林则徐没那么暴烈。
事情的起因自然是英国利用鸦片走私来抹平与中国的贸易逆差,注意,是走私,即使货物不是鸦片中国也有权采取行动的。这种可怕的货物走私不停侵蚀国人的健康,于是道光皇帝在1810年下诏禁止鸦片销售,切断货物源头。
然而这道诏书毫无用处,到了1838年英国单年向中国走私了1500吨鸦片!民间吸食鸦片的行为更是屡禁不止,甚至军队都深受其害,多数时间闲暇的八旗子弟成了最大的消费群体,那可是清朝最核心的基本盘。
在这样的背景下,清朝派出林则徐为钦差,赴广州彻查鸦片源头并处理与英方的冲突。林则徐上任伊始并没有打算使用太强硬的手段,他给英女王写了一封公开信,质疑英政府的道德伦理,呼吁他们停止鸦片销售。但是对方没有回应,据说是那封信传递过程中丢失了。
继而林则徐又召见在广州的英国商人,希望用茶叶专营权吸引他们放弃鸦片贸易,然而那些商人根本不愿放弃利润丰厚的非法生意,对林则徐一直采取敷衍的态度。种种现象表明,英国根本无意放弃鸦片走私,礼数用尽的林则徐这才使用强制手段。
他彻底封闭了珠江航道,将在广州的仓库和货栈一家接一家的搜查,找出大量鸦片,验证了广州就是源头的推断。对于英国商人,林则徐是保持了基本的风度的,他没有直接派兵搜查,用围困的手段逼迫他们交出鸦片。
英国议会的辩论吐槽机得承认,多数英国人还是要脸的,在得知中国强行销毁鸦片后,很多民众对英政府给予猛烈的抨击,无法相信自己的国家居然干出这么无视道德底线的事情。但很快英女王在1840年1月16日发表的上议院致辞就改变了舆论风向。
她说“我将持续严重关切这个深刻影响我国臣民利益及本人王冠尊严的问题”,带着使命的下议院在4月7日发起动议,希望推翻上议院的开战决定。两边不可开交的争论足足三天,最终在4月9日进入表决。
这项动议获得262票赞成,但有271票反对,道德洁癖没能压倒贪婪人性,战争还是不可避免。女王和上议院种种关于尊严的狡辩掩盖不了贪婪的事实,英国人现在也不否认这点。
总结起来吧,善良是美好的品质,但它并不能阻止贪婪,所以贪婪的英国人对善良的中国人发动了鸦片战争。扯淡完毕。
法兰西为什么有五个共和国?
法语说数字非常繁琐,但法国人却又特别喜好用数字进行指代。比如,巴黎的街区,就是从第一到第二十区这么依次排列着划分的,仅看名字,还真是一点都没体现出那个“浪漫之都”的味道。
再看国家的名字,竟然也是一二三四五,这么一路排列过来的......这里就从200多年前的法国大革命讲起,简单说说这个五个共和国都经历了什么?
1789年,法国大革命爆发,之后就是各种惊天动地的运动,路易十六两口子和他们的大量贵族亲朋们,被一批又一批的送上了断头台。1792年9月22日,法国正式废除君主制,建立了法兰西第一共和国。
国旗就是现在的蓝白红的样式——蓝天、白云、一地血。
这届共和国最为动荡,先后经历了吉伦特派掌权和异常激进的雅各宾派的专政。热月政变后,又相继进入到热月党人、督政府和执政府时期。这段岁月里,巴黎的断头台,几乎都没怎么闲过,各种派别的革命领袖和革命群众,满怀着激情和理想,前仆后继的高呼着“自由、民主、法兰西万岁”的口号,魂断于此。
1799年11月9日,通过雾月政变,世界风云人物——拿破仑·波拿巴夺取法国政权。1804年,他老人家直接称帝登基,建立了法兰西第一帝国。随即开始了在欧洲大陆上的南征北战,一路开挂。
不过,好景不常在,滑铁卢战役后,1815年6月22日,拿破仑第二次宣布退位,路易十六的老弟路易十八被反法同盟迎回国,波旁王朝复辟。
1848年2月,法国爆发二月革命,这也是当年席卷整个欧洲的革命风暴的开端。此时,法国人打出了“既不要国王,也不要摄政王,共和国万岁”的口号。巴黎人民再次起义,赶走了国王,推翻了君主制,又开创了法兰西第二共和国。
这时,法兰西第二共和国的民选总统,竟然是拿破仑的侄子路易·拿破仑,在历史上,他多被称为“拿破仑三世”。
一个总统,为什么要叫“拿破仑三世”呢?很显然,那是因为他随后也当了皇帝。
这位原本享有广泛民意基础的共和国民选总统,在掌权后,野心开始不断膨胀。于是,路易在一些投机政客的忽悠下,1851年12月2日,发动政变,宣布解散议会,恢复了专政体制。次年,路易·拿破仑宣布成立帝国,自封为拿破仑三世,法兰西第二共和国仅仅维持了三年多就匆匆告终,法兰西第二帝国建立。
虽然拿破仑三世效仿自己的大爷,也当上了帝国皇帝,但行为上,还算比较小心谨慎。因而,保证了自己能稳坐近二十年的“龙庭”。
没成想,正在通过“王朝战争”搞统一的德意志人主动上门来挑衅。1870年,普法战争爆发,御驾亲征的拿三惨败,本人都成了俘虏。凡尔赛宫被普军占领,威廉一世直接在这里宣布成立了“德意志第二帝国”。
还有著名小说《最后一课》中,描述被强行割让给德国的阿尔萨斯和洛林两省,也是这个时候失掉的。
法军战败三天后,巴黎人民再次行动起来,这就是轰轰烈烈的“巴黎公社起义”。结果,刚掌权的法国资本家又与自己敌人普鲁士军队(德国在这之后的几个星期才成立的)展开了合作,对巴黎公社进行了残酷镇压。
在又一次“蓝天、白云、一地血”的情形下,法国人宣布——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建立。
这回,“法四”的建立者们为了共和政体的维系,还真煞费了一番苦心,最后确定了一个原则——新政府为议会共和制,凡是之前的法兰西王室家族,无论是波旁王朝的遗老遗少,还是拿破仑家族的后人们,都不允许竞选新政府的首脑,以免窃国之事再度发生。
很显然,这种做法很凑效,至此之后,法国还真的就再也没出现过皇帝或者国王了。
而且,这个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的存在时间还挺长,维持了整整70年,曾经成功的在一战中打败了德国人,重新控制了北部的阿尔萨斯和洛林。
再往后,就是二战了,又开启了法兰西的另一段“不堪岁月”。
1940年6月,号称欧洲最强陆军的高卢雄鸡,被德国人“闪电战”的钢铁洪流给直接“扑杀”了。
显然,“德意志第三帝国”纳粹军团的野心,远非当年“第二帝国”德军可比的。跟在巴黎登基建国,并拿到割地赔款后就走人的第二帝国比,这个第三帝国给法国人带来的,是“灭国之灾”。
经历了战场和谈判桌上的羞辱后,法国人眼睁睁的看着德军开进巴黎,并直接占领和接管了法国五分之三的国土,假惺惺的留下五分之二的南方地区成立了维希傀儡政府,让法国人在德意志人的铁骑下战战兢兢的“自治”。
就这样,坚持时间最长的“法三”,跟70多年前的“法兰西第二帝国”一样,最终还是被德国人打成了历史。
三年多后,1944年6月22日,盟军登陆法国。同年8 月25日,戴高乐的法军第二装甲师意气风发的开进巴黎。
这回风水轮流转,法国勒克莱尔将军奉盟军总司令艾森豪威尔之命,高傲的在巴黎接受德军投降,宣告巴黎解放。1944年8月30日,戴髙乐宣布法国临时政府在巴黎成立,法国光复。
那么,戴高乐他老人家主持的为什么叫”临时政府“呢?
一方面,是因为“光复”的过于突然,没有来得及进行普选。
另一方面,更是取决于法国内部,各种派系和利益集团的纷争。
当年,考虑到前面“法三”政府中,有相当多的“纳粹合作者”,实在不光彩,所以绝定“重新做人”,成立“法四”。
然而,鉴于在海外忙活的以戴高乐为首得自由法国运动成员、国内得法国反纳粹势力,还有诸如人民共和党、社会党和共产党等等,他们都曾在战争中做出了巨大贡献。因此,仗着自己的功劳,各派人马针对新政府中的利益分割问题,互不退让。
没成想,这一争就折腾了两年多。
期间的法国政府,被叫做“法兰西共和国临时政府”。可以说,这两年的法国,既不三、也不四,只能算是个“临时共和国”。
1946年,在全民公投通过的新宪法的基础上,法国宣告,法兰西第四共和国正式成立。
只是,照顾到了众派别“口味”的“法四”成立后,总统权力被削弱,议会能量巨大。又因为议会中派系众多,导致政府力量涣散,执行力也非常差。短短14年间,就换了22届内阁。
此时,法国国内经济靠着马歇尔计划,过得还算可以,但外部环境却“危机四伏”。
作为老牌殖民帝国,法国一直不能像英帝国那样调整好“心态”,顺应时代潮流,对殖民地进行放权。而是采用了暴力打压的手段。结果,“法四”深陷于越南和阿尔及利亚的战争泥潭。与此同时,在东南亚、马达加斯加、摩洛哥、突尼斯和阿尔及利亚等地,反抗法国的呼声,更是一浪高过一浪。长期下去,庞大的军费开支和高昂的管理成本也给“法四”带来了不少民怨。
压倒“法四”的最后一根稻草,是1956年10月爆发的第二次中东战争(苏伊士运河战争)。
这场战争充分证明,在美苏两霸的拳头下,英法两个老牌“列强”的“旧日风采”,早已不复存在。算是打的英国颜面尽失,法国深受刺激。
战后不久,在法军方的主持下,法国进行了和平政变。1959年1月,享有崇高人气的戴高乐将军被请出来,担任了新政府的总统。
在戴高乐的示意下,法国的共和政体又进一步进行了“集权化”的改革,并发起全民公投,再次着手修改宪法。比如,总统将被选举人团选举,而不再由议会直选;总统负责任命总理,授权组阁;在特定情况下,按照宪法规定,总统可以越过议会发起全民公投、甚至能否决议会得提案。
这就是具有法国特色的“半总统半议会制”,苏联解体后,俄罗斯也选择了这一政体。
显然,总统和内阁换了一茬,政府与行政体制出现了大幅度的修改,宪法也改版了,那么,国家的名称自然也得变一变了。于是,就有了当今的“法兰西第五共和国”。
英国是女皇?
多谢邀请,目前英国伊丽莎白二世是女王,而非女皇,因为英国只是王国(Kingdom),国家君主只能称国王(King)或者女王(Queen),只有帝国(Empire)君主才能称皇帝(Emperor)或者女皇(Empress)。
查理曼大帝(来源:sohu)
欧洲历史上的皇帝或者女皇这一称呼,基本上都与罗马帝国有着密切的联系的。某种意义上,能够被称为皇帝或者女皇的人,其实多多少少都与古罗马帝国有着一定的联系。例如欧洲历史上的查理曼帝国,就是法兰克王国国王查理在公元800年在罗马被加冕为罗马人的皇帝。也就是说,查理及其后裔有资格被称为皇帝,原因在于他的帝国,即查理曼帝国被认为是继承了罗马帝国的,查理作为罗马人的皇帝,被认为是奥古斯都·凯撒的合法继承人。当然,查理的这一称号,随着查理曼帝国的一分为三最终也随着时间而消逝。
神圣罗马帝国疆域的变迁(来源:聚购)
接下来一个君主能够被成为皇帝或女皇的国家是神圣罗马帝国,公元962年,东法兰克王国的后继德意志国王、萨克森的奥托一世同样也是在罗马被教皇加冕称帝,被称为是罗马的监护人和天主教世界的最高统治者。从1157年起,奥托一世开创的这个帝国被称为神圣罗马帝国,而这个帝国是以罗马帝国和查理曼帝国的继承者而自居。1804年,在面对拿破仑的威胁下,当时的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弗朗茨二世整合其统治下的领土,将其合并为奥地利帝国,自称奥地利皇帝,这是奥地利帝国的开始,1806年弗朗茨放弃神圣罗马帝国称号,但仍然是奥地利帝国皇帝。1867年帝国改组为二元帝国,即奥匈帝国,君主仍然称皇帝。
1812年的拿破仑帝国及其控制区域(如无特殊说明,以下图片均来源于Wikipedia)
第三个君主可以自称是皇帝的是拿破仑帝国。1804年11月,法国公民投票将法兰西共和国改为法兰西帝国,拿破仑加冕称帝,是为法国人的皇帝。当然,虽然拿破仑是在教皇主持下被加冕为皇帝的,但拿破仑却是直接从教皇手中拿过皇冠,自己给自己加冕的,以寓意自己是人民的皇帝,因此某种意义上,拿破仑这一皇帝称呼,除了教皇加冕外,与罗马帝国传统没什么关系。第四个君主可以自称皇帝的是德意志帝国,1871年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在法国凡尔赛宫加冕称帝,成为德意志帝国皇帝,而德意志帝国被认为是神圣罗马帝国的后继者,所以又称第二帝国。当然,虽然这次加冕并没有宗教意味,但是与拿破仑的加冕相反,由于德意志帝国被认为是神圣罗马帝国的后继者,所以理所当然的也被认为是罗马帝国的后继者。
德意志帝国另外一个君主可以称皇帝的国家是沙皇俄国。1453年,俄罗斯大公伊凡三世娶末代东罗马帝国皇帝的侄女索菲亚·帕列奥罗格公主为妻,这使得莫斯科公国开始以东罗马帝国的继承人自居,并将东罗马帝国的象征双头鹰作为自己的象征。1547年,莫斯科公国大公伊凡四世,即伊凡雷帝将大公升级为沙皇,国号被称为沙皇俄国,之后彼得大帝于1721男将沙皇升级为皇帝,俄罗斯正式成为帝国,虽然自彼得大帝以后,历代俄罗斯帝国君主都按惯例被称为沙皇,但俄罗斯帝国的君主们其实也是皇帝。
1533年至1894年的俄罗斯帝国历史上的大英帝国,虽然被称为大英帝国,但其君主仍然被称为国王或者女王,但在1876年英国颁布《皇家称号法案(The Royal Titles Bill)》,维多利亚女王被加冕为印度女皇,并在1877年元旦,在印度首都德里举行了正式的加冕仪式,从而使得英国君主获得了皇帝或女王的称呼,不过维多利亚女王的这一称呼,并非来源于罗马帝国,而是来源于印度,因此英国君主的皇帝或者女皇的称呼,是与他们是否是印度的君主有着密切的联系的。正是因为如此,所以随着印度独立,英国君主的皇帝或者女皇的称呼也随之取消。正是因为如此,所以今天的伊丽莎白女王,已经不再具有印度女皇的称号,那么自然也不能再被成为女皇了,事实上,今天英国伊丽莎白二世女王的正式称呼是
蒙上帝洪恩,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以及其他领土和属地的女王、英联邦元首、基督教的保护者伊丽莎白二世。也就是说,伊丽莎白二世女王只能被称为女王,而非女皇。
维多利亚女王(上,可以称女皇,印度女皇)、巅峰时期的大英帝国(中)、伊丽莎白二世女王(下,只能称女王,而非女皇)为什么英国是世界上第一个现代国家?
第一个发明蒸气发动机,从此有纺织机织布 +有汔车代替马拉车+有蒸气动力的轮船代替帆船。世界从此进入现代化,史称工业革命-是英国启动的。
第一个西方帝国中率先创立民主议会,皇权不入蓬门,必须通过代表人民的议会施政,是英国。
第一个创立市场经济学-鼓励资本主义才合乎人性共建繁荣进步的社会-经济学始祖-是英国人〈亚当斯密〉。
第一个建立社会福利制度+全民免费医疗医药制度-是英国(注/香港沿用这英国制度故平均寿命亚洲最高)。
第一个创立司法独立-以法治国-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国家。人民可以通过司法程序,申张正义可控告任何人-包括人民的政府。(注/香港市民曾成立全港保卫维港委员会,控告港英政府独断独行要填海缩小维港,香港市民嬴了官司,可查兑80年代法庭档案/报纸新闻)。
第一个把毒品鸦片当为贸易商品输入大清帝国-是英国,不依从以炮艦征服並收割了香港,香港人被迫穿夷服讲英文,忍辱负重历150年才回归祖国怀抱。
中美汽车是靠右行驶?
这和移民没有关系,虽然美国绝大多数都是英国移民后裔,但是美国可并不是英联邦成员国,所以美国不需要保持英国的传统和习惯。下面先给你说说英国为什么是靠左行驶的由来。
英国右驾左行是有历史渊源的其实英国右驾左行的习惯是有着很深厚的历史渊源,这要追溯到中世纪英国骑士时代。
英国骑士上马决生死时,一直是右手持武器,所以马匹必须靠左侧走,才能准确地刺杀对手。这样在不断地练习和对决中,骑士靠左行就成为习惯,久而久之,英国社会蔚然成风。当骏马换成汽车时,现代英国骑士仍然沿袭右驾左行的传统,并带到了殖民地。
世界上有很多国家都是右驾左行其实在世界上除了英国之外,还有不少国家都是实行的右驾左行,但是这些国家大多数为君主立宪制国家和曾经的英国殖民地英联邦国家。
右驾左行的国家有君主立宪制国家,比如日本、泰国等国家,还有就是曾经的英国的殖民地,独立后成为了英联邦成员国,比如印度、澳大利亚、巴基斯坦、不丹等国家。
当然,也并不是所有英联邦成员国都一定是右驾左行的规矩,比如加拿大,虽然加拿大曾经也是英国殖民地,但是加拿大受美国影响比较大,所以很早就改成了左驾右行的规矩。
中国其实早期也是右驾左行国家中国最早的汽车和最成熟的汽车公路最初是始于上海,在1945年以前,从上海乃至全国时期,中国的公路交通规则一直是右驾左行。
这是因为中国最初全都靠进口英国的汽车,还有就是上海租界的管理权一直是牢牢掌控在英国手中,所以中国在1945年以前一直是按照英国的右驾左行的交通规则执行。
1945年之后,由于美国汽车大量进口到中国,而美国的交通规则一直是左驾右行,所以中国也跟随了美国的左驾右行规则。
因此,自1946年1月1日起,中国的交通规则就改为了左驾右行,解放后新中国成立依旧沿用了国民政府的左驾右行规则至今。
美国人多数为英国移民后裔,为什么改变了英国人的规则?其实这就像最开始说的,这和移民没有太大关系,这主要和美国的国家文化有关系,美国是一个崇尚自由民主的国家,所以他们在最开始很多规矩都没有完全按照英国的传统规矩而定。
依据人体工程学原理,90%以上的人习惯使用右手,为准确安全地使用挂挡和刹车,设计师自然而然将驾驶座设定在右边。所以美国的左驾右行其实还是非常符合人体工学原理。
小岛知风拙见
欢迎四海八方的朋友关注和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