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格兰1-2法国,二战后德国被他国占领了多少年?
战后,根据雅尔塔协定和波茨坦协定,德国分别由美、英、法、苏四国占领,并由四国组成盟国管制委员会接管德国最高权力。柏林市也划分成4个占领区,1961年民主德国修建了柏林墙阻止东德居民向西流动。
1948年6月,美、英、法三国占领区合并。翌年5月23日,合并后的西部占领区成立了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同年10月7日,东部的苏占区成立了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德国从此正式分裂为两个主权国家。
1989年民主德国局势发生了急剧变化。自同年5月起,大批公民出走联邦德国。10月初,许多城市相继爆发了规模不等的示威游行,要求放宽出国旅行和新闻媒介的限制等。10月18日,民主德国总统昂纳克宣布辞职。11月9日,“柏林墙”开放。11月28日,联邦德国总理科尔提出关于两个德国实现统一的十点计划。
两德统一
1989年东欧剧变,包括东德在内的各国共产党政权纷纷垮台;在四强同意下,1990年东德和西德终于达成两德统一。
1990年2月13至14日,民主德国总理莫德罗首次访问联邦德国。3月18日,民主德国人民议会实行自由选举,德梅齐埃任总理后,两德统一的步伐大大加快。
1990年5月18日,两德在波恩签署关于建立货币、经济和社会联盟的国家条约。1990年8月31日,双方又在柏林签署两德统一条约。
1990年9月24日,民主德国国家人民军正式退出华约组织。
1990年10月3日民主德国正式加入联邦德国。民主德国的宪法、人民议院、政府自动取消,原14个专区为适应联邦德国建制改为5个州,并入了联邦德国,分裂40多年的两个德国重新统一。
法国和英国综合国力哪个高点?
英国
英国的综合国力较强,因为英国是是世界第五大经济体系,也是全球最富裕、经济最发达和生活水准最高的国家之一。下面是英国和法国各方面的对比介绍:
一、经济:
1、英国:英国作为一个重要的贸易实体、经济强国以及金融中心,是世界第五大经济体系,也是全球最富裕、经济最发达和生活水准最高的国家之一。
2、法国:法国是世界主要发达国家之一,国内生产总值位居世界第五。法国是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农产品出口国,第三产业在法国经济中所占比重逐年上升,其中电信、信息、旅游服务和交通运输部门业务量增幅较大,服务业从业人员约占总劳动力的70%。
二、工业:
1、英国:英国主要工业有:采矿、冶金、化工、机械、电子、电子仪器、汽车、航空、食品、饮料、烟草、轻纺、造纸、印刷、出版、建筑等。生物制药、航空和国防是英工业研发的重点,也是英最具创新力和竞争力的行业。
同许多发达国家一样,随着服务业的不断发展,英制造业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萎缩,80年代和90年代初两次经济衰退加剧了这一态势。英制造业中纺织业最不景气,但电子和光学设备、人造纤维和化工产品,特别是制药行业仍保持雄厚实力。
2、法国:法国是世界主要发达国家之一,国内生产总值位居世界第五。法国是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农产品出口国,第三产业在法国经济中所占比重逐年上升,其中电信、信息、旅游服务和交通运输部门业务量增幅较大,服务业从业人员约占总劳动力的70%。
世界杯法国和英格兰哪个厉害?
世界杯法国和英格兰这二支国家足球队实力不分伯仲,旗鼓相当,法国队在1998年法国世界杯上首次夺取大力神杯,英格兰是现代足球发源地,英格兰历史上二次夺取世界杯冠军,卡塔尔世界杯法国队和英格兰进入十六强问题不大,目标进八强。
1840年签订了哪些不平等条约?
《南京条约》、《天津条约》、《瑷珲条约》、《北京条约》、《黄埔条约》等。
一、《南京条约》
《南京条约》(Treaty of Nanking),清廷原称“万年和约”,后世又称“江宁条约”、“南京条约” ,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该约于1842年8月29日签订。
《南京条约》共十三款,其中要求中国:
1、割让香港岛;
2、向英国赔偿鸦片烟价、商欠、军费共二千一百万银元;
3、五口通商,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允许英人居住并设派领事;
4、协定关税,英商应纳进出口货税、饷费,中国海关无权自主;
5、废除公行制度,准许英商在华自由贸易等。
二、《天津条约》
《天津条约》是清咸丰八年(1858)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国、法国、俄国、美国强迫清政府在天津分别签订的不平等条约。
第二次鸦片战争是英、法两国为了进一步扩大侵略特权而对中国发动的侵略战争,爆发于1856年10月,1860年10月结束。
1858年,英法舰队在美、俄两国支持下,袭击大沽口。大沽炮台失陷,英法联军进犯天津。清政府派钦差大臣桂良、花沙纳与俄、美、英、法各国代表分别签订《天津条约》。
三、《瑷珲条约》
瑷珲条约》,又称《瑷珲城和约》,是俄罗斯帝国东西伯利亚总督尼古拉·尼古拉耶维奇·穆拉维约夫和清朝黑龙江将军奕山于1858年5月28日(咸丰八年四月十六日)在瑷珲(今黑龙江省黑河市爱辉区)签定的不平等条约。
该条约令中国失去了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以南约60万平方千米的领土。把乌苏里江以东的中国领土划为中俄共管。
黑龙江、乌苏里江只准中、俄两国船只航行;当时清政府拒绝批准该条约。1860年订立中俄《北京条约》时清政府始予认可。
四、《北京条约》
《北京条约》,包括《中英北京条约》、《中法北京条约》、《中俄北京条约》,是1860年清朝政府于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在北京分别与英国、法国、俄国签订的不平等条约。
清政府委任钦差大臣奕䜣作为谈判及签约代表。签约地点在北京礼部衙门,今天安门广场东南角。另外,1887年与葡萄牙签定的《中葡和好通商条约》亦称《中葡北京条约》。
三个条约约文现存于台湾地区,典藏于台北外双溪国立故宫博物院。该条约的签订进一步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程度。
五、《黄埔条约》
《黄埔条约》(Treaty of Whampoa)又称《中法五口贸易章程:海关税则》,是1844年(道光二十四年)10月24日清朝与法国在广州黄埔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也是法国侵略中国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英国为何要组织多次反法同盟坚决反对法国?
一
法国大革命是历史上开天辟地的第一次资产阶级革命,之前的西欧是封建制度,各国贵族之间相互通婚,共同维护现有的社会秩序和欧洲的政治格局。
法国之前出现了很多思想家,他们本身也是贵族。但他们对贵族过去的统治表示非常的不满,他们应该应该有一个新的制度,更自由民主的制度来替代封建制度。
法国大革命的本质,就是贵族内部的一场斗争,新派贵族和旧派贵族之间的斗争。只不过这次的斗争要产生一个新的社会制度,那就是资本主义。
二
第一次反法同盟和第二次反法同盟,都是为了对抗新生的法兰西第一共和国。这种全新的社会制度的出现,把法国的皇帝送上了断头台,大批的贵族被处死。
这在过去的西欧历史上是从来没有出现过的,这就引起了其他国家的恐慌。
英国是一个比较传统保守的国家,作为一个老牌的封建国家,他认为有义务在这个时候站出来,领导各国的旧势力,把法国重新回归到最原始的社会状态。
他们对这种社会制度深恶痛绝,严重破坏了旧贵族的既得利益。他们担心这会在欧洲蔓延开来,必须把它消灭在萌芽状态。
三
第三次到第七次的反法同盟都是为了对抗,拿破仑统治下的法兰西第一帝国。
拿破仑统治下的帝国,更像是一个君主立宪制度的资本主义国家,它同时又有极强的帝国扩张欲望。
拿破仑曾经制定了欧洲最完善的资产阶级法典,他希望把这种社会制度推广到整个西欧,甚至整个欧洲。拿破仑希望用自己手中的剑把这种制度能够在整个欧洲播种发芽,恢复法兰西在欧洲的荣耀。
英法之间曾经打过上百年的战争,战争的目的就是要决出胜负,看看到底谁是欧洲的霸主。
拿破仑的帝国几乎踏遍了整个欧洲大陆,这就引起了英国的恐慌。英国人担心拿破仑最终会攻入英国,因此阻止拿破仑统一欧洲,就是英国迫切需要完成的任务。
因此后五次反法同盟,最根本的任务就是组织法兰西第一帝国在欧洲的霸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