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岛游戏,塔科夫近战武器会掉落吗?
塔科夫近战武器在游戏中可能会掉落,但是掉落率非常低。这些近战武器通常以稀有度为基准,像斧头、锁链以及刺刀等武器需要通过完成任务、击败敌人或者在游戏世界中的特定位置找到。尽管掉落率较低,但这些近战武器在战斗中能提供额外的近身攻击选项,提高了玩家在游戏中的战斗实力。
因此,玩家可以不断尝试寻找掉落这些近战武器的方法,以增加游戏体验的多样性和挑战性。
黄蓉为了郭靖?
黄蓉一直待在襄阳城,并不只是为了郭靖。这么多年来,她之所以甘愿和郭靖一起守城,直到襄阳城破,与郭靖一起双双殉城而亡,是因为抵抗蒙古军队的侵略也是她心底的梦想。
在黄药师的影响下,黄蓉心中亦有家国大义,与郭靖誓死抵御外敌的思想不谋而合。在金庸的笔下,黄药师虽然是个离经叛道的人,但是他的心里一直装着家国大义,且平生最敬重的就是忠臣孝子。
《神雕英雄传》中,欧阳锋路过一所书院,看见一个儒生给学生讲要做忠臣孝子,听得厌烦了,立马把他给杀了,把头割下来,来到烟雨楼当作礼物送给了黄药师。没想到黄药师却一脸严肃地把头颅给埋了,还恭恭敬敬地作了三个揖。
黄药师脸上色变,说道:“我平生最敬的是忠臣孝子。”俯身抓土成坑,将那人头埋下,恭恭敬敬地作了三个揖。欧阳锋讨了个没趣,哈哈笑道:“黄老邪徒有虚名,原来也是个为礼法所拘之人。”黄药师凛然道:“忠孝仁义乃大节所在,并非礼法!”
黄蓉从小在桃花岛长大,十几年来一直与父亲黄药师相依为命。黄药师文武双全,经常喜欢吟诵一些悲叹河山被占的的词作,也教着黄蓉读了不少讲忠孝仁义的书。
在《射雕英雄传》第十三回《五湖废人》中,郭靖和黄蓉游览太湖。看着眼前的湖光山色,黄蓉不由得触景生情,给郭靖讲起了范蠡帮助越王勾践报仇复国,在功成之后毅然带着西施归隐于太湖的故事。
在这个故事中,范蠡由于比较聪明,所以能够功成身退,得到一个泛游五湖的完美结局。伍子胥和文种由于一直坚持待在身边给越王和吴王尽忠,结果不是落个“鸟尽弓藏,兔死狗烹”的结局,就是遭到君王的猜忌被杀。
郭靖听后,说自己更加敬重伍子胥和文种这样的人,因为他们到死还在为国尽忠。黄蓉说这叫作“‘国有道,不变塞焉,强者矫;国无道,至死不变,强者矫”,并给郭靖科普起来:
黄蓉道:“国家政局清明,你做了大官,但不变从前的操守;国家朝政腐败,你宁可杀身成仁,也不肯亏了气节,这才是响当当的好男儿大丈夫。”郭靖连连点头,道:“蓉儿,你怎想得出这么好的道理出来?”黄蓉笑道:“啊哟,我想得出,那不变了圣人?这是孔夫子的话。我小时候爹爹教我读的……”
接着他们又看见湖中的一叶扁舟上,一位渔人坐在船头垂钓,整个画面看起来犹如一幅水墨山水画。黄蓉看着此情此景,不由得词兴大发,唱起了朱希真的词《水龙吟》:
“放船千里凌波去,略为吴山留顾。云屯水府,涛随神女,九江东注。北客翩然,壮心偏感,年华将暮。念伊蒿旧隐,巢由故友,南柯梦,遽如许!”
“回首妖氛未扫,问人间英雄何处?奇谋复国,可怜无用,尘昏白扇。铁锁横江,锦帆冲浪,孙郎良苦。但愁敲桂棹,悲吟梁父,泪流如雨!”
在桃花岛上的时候,黄药师经常吟唱这首曲子,写的是一位老人在江上泛舟的时候,忽而想到半壁江山被敌人侵占,心中不由得悲痛起来。她刚唱完上半阙,就引来那渔人唱和,唱出下半阙。
这渔人正是黄药师的弟子陆乘风,被黄药师打断腿逐出师门之后,就一直在太湖上隐居。他听见黄蓉唱曲儿,立马邀请郭靖和黄蓉到自己船上喝酒。黄蓉一边饮酒,一边和陆乘风谈论起了词中之意,且内容都是“宋室南渡之后,词人墨客,无一不有家国之悲”之类的悲叹山河破碎之作。
这些无不表明,黄蓉在父亲多年的熏陶影响下,学习到了许多国大义的道理。一个人小时候受到的教育和经历,往往决定着这个人的思想和三观。所以,在父亲潜移默化的影响下,悲叹山河破碎、抵御外敌的家国思想,从小就植根于黄蓉的心中。
尽管她与陆乘风谈论词中之意的时候,还不太明白其中的道理;但是在后面,随着她和郭靖经历得多了,亲眼看见金国和蒙古铁蹄对中原普通百姓的践踏,对大好河山的破坏之后,就会越来越体会到家国之悲的道理,将她心中的家国情怀激发出来。
而她心中这样的情怀,正与郭靖抵御外敌侵略的思想不谋而合。所以,待在襄阳几十年如一日地守城不只是郭靖的理想,也是黄蓉从小埋藏在心底的觉悟。说黄蓉是为了郭靖而守城,显然是小瞧了他。
黄蓉是“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但是她为了郭靖,做好了与襄阳城共存亡的准备。《射雕英雄传》结尾的时候,郭靖和黄蓉忽然收到到华筝寄来的蒙古军队大军即将攻打宋朝的消息。接着两人又在湖州听到青州的李全、杨妙真夫妇和哥哥李福组织义军举兵反金的事迹,便决定到青州助他们一臂之力。
来到青州之后,蒙古军队果然大举南侵,而且还来了十万之众。而宋朝这边却是朝廷昏庸懦弱,忠义军内部也是自相残杀,显然不是蒙古人的对手。黄蓉看到这种情况,立刻说道:
“蒙古兵不来便罢,倘若来了,咱们杀得一个是一个,当真危急之际,咱们还有小红马可赖。天下事原也忧不得这许多。”
由此可见,黄蓉是个“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人。她心中虽然有浓浓的家国情怀,会主动抵抗外敌侵略,但同时她也会像范蠡一样,事先想好自己的退路,在必要的时刻保全自己,而不是把自己完全搭进去。
郭靖却更加推崇伍子胥和文种大夫这样的人,他认为即便牺牲自己,也要竭尽全力,抵抗到最后一刻。所以,他听了黄蓉的话之后,立刻说道:
“蓉儿,这话就不是了。咱们既学了《武穆遗书》中的兵法,又岂能不受岳武穆‘尽忠报国’四字之教?他教的是‘破金’,其实是‘破敌’,用以‘破蒙’,那也无妨。咱俩虽人微力薄,却也要尽心竭力,为国御侮。纵然捐躯沙场,也不枉了父母师长教养一场。”
黄蓉知道郭靖的心意,只好说道:
黄蓉素明他心意,叹道:“我原知难免有此一日。罢罢罢,你活我也活,你死我也死就是!”
于是两人下定了决心,全身心地投入到了战事当中去,一起商讨对策,一起上阵杀敌。只是这次蒙古南侵,由于成吉思汗病重,领军的拖雷不得不退回到大漠。郭靖和黄蓉跟着拖雷一起回到大漠,见了铁木真最后一面,回到了桃花岛成亲。
郭靖和黄蓉结婚后,在桃花岛上生儿育女,收徒教女,过了十几年平静而又幸福的隐居生活。这时蒙古又大举南侵,郭靖和黄蓉不得不带着郭芙和徒弟大小武一起离开桃花岛。
他们先是在大胜关的陆冠英家中举行武林大会,号召天下英雄豪杰一起抵抗蒙古侵略,接着就马不停蹄地来到襄阳守城。而他们这一守,就再也没有离开襄阳,直到城破战死。
所以,黄蓉是为了郭靖,才愿意和郭靖一直待在襄阳,竭尽全力守城。因为她和郭靖之间的爱情,来之不易。
黄蓉遇到郭靖之后,他们的感情先是遭到江南六怪和丘处机的反对,继而黄药师又百般看不上呆头呆脑的郭靖。经过一番折腾,郭靖的师父和黄药师终于同意了他们的婚事,结果欧阳锋和杨康联手杀死江南五怪又嫁祸给黄药师,差点儿断送掉了他们的感情。
好不容易黄蓉揭穿了欧阳锋和杨康杀死郭靖师父的真相,黄蓉又被欧阳锋和杨康给掳走了。郭靖只好跋涉千里到处寻找黄蓉,终于在领着蒙古军队西征的过程中找到了黄蓉。然而两人重聚没多久,黄蓉又惨遭欧阳锋的毒手。
虽然黄蓉最终脱险,但郭靖误以为黄蓉死了,不由得万念俱灰。更不用说在这过程中,郭靖与黄蓉之间曾面临着“新盟旧约”的考验;黄蓉被裘千丈用铁掌打伤,郭靖背着黄蓉到处求医问药,等等,一系列的事情。
最终,由于郭靖不愿意攻打宋朝,母亲李萍被成吉思汗逼死,郭靖这才和成吉思汗彻底撕破了脸,逃出了蒙古。回到中原之后,郭靖在华山重新遇到了黄蓉,他们这才真正地走到了一起。
可以说,黄蓉和郭靖是经历了千难万阻才走到了一起,因此黄蓉非常珍惜自己和郭靖之间的感情。如果黄蓉硬要在最后关头逃走的话,那么她就会和郭靖分道扬镳。她不愿意失去郭靖,更不愿意郭靖独自一人牺牲,所以她要留下来陪着郭靖同生共死。
更重要的是,黄蓉和郭靖之间经历了这么多事情,早已经明白郭靖是个怎样的人。她非常懂郭靖,曾在牛家村曲灵风家中看到一幅画,上面韩世忠亲笔提着岳飞写的诗,知道郭靖必然喜欢,于是主动向黄药师要过来给了她。
尽管郭靖曾经为了履行和华筝的婚约,而打算不娶黄蓉;甚至因为误会黄药师杀害自己的师父而伤害了黄蓉,但是经历了这么多波折之后,依然选择和郭靖在一起,说明她她已经接受了郭靖的一切。
郭靖想要做“为国为民”的“侠之大者”,注定不能陪着黄蓉过自己的小日子。黄蓉也接受了这样的郭靖,而且她愿意成全郭靖,把郭靖的梦想当作自己的梦想,一起来实现。
结语在父亲黄药师多年潜移默化的影响下,黄蓉的心中从小就埋藏下了悲叹山河破碎的家国情怀,正与郭靖抵御外敌侵略的思想不谋而合。不过她是个“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人,不愿意为了守城而牺牲自己。但是她为了郭靖,却愿意一直待在襄阳,竭尽全力守城。
《神雕侠侣》中,由于蒙古侵略日益严重。此时的郭靖与黄蓉,早已经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决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付出自己的所有去守卫襄阳城。
黄蓉心想:“我和靖哥哥做了三十年夫妻,大半生心血都花在这襄阳城上了。咱俩共抗强敌,便两人一齐血溅城头,这一生也真不枉了。”一瞥眼,见郭靖左鬓上又多了几茎白发,不禁微增怜惜:“敌兵猛攻一次,靖哥哥便多了几十根白发。”
到了这个时候,守卫到襄阳城到最后一刻,不再只是郭靖的梦想,也是黄蓉的梦想了。换句话来说,随着时间的流逝,郭靖和黄蓉早已融为一体,将守城当作共同的目标来实现。
黄药师师承何处?
黄药师乃是北宋武术名家周侗之徒。周侗曾为京城禁军枪棒教头,收徒岳飞,天下闻名。黄药师因祸得福,偶然拜得周侗为师成为文武全材之人之后,思想超脱,将世俗红尘看破,超然物外,决心要让古人的奇门遁甲之术重现天日,寻得海外桃花岛,开始勤学苦研。
黄药师本名黄固,浙江海宁人氏,家世不俗,祖上曾是与北宋苏东坡齐名号称“一祖三宗”的黄庭坚。
黄固可以说是出身书香世家,自幼便有神童之号,五岁能诗,七岁能赋,从小便才华满腹,超卓不凡。
十二岁这年,黄固因仰慕唐初卫国景武公李靖李药师,才兼文武,出将入相,更被李靖所著的《李卫公兵法》所折服,小小年纪便自作主张将其名改为药师。
黄药师如此出众,其父黄蕴石自是十分高兴,将其当宝一般,可是却另有担忧,黄蕴石认为,自古天份太高的神童,多半其寿不永,甘罗十二拜相,期年夭亡,颜回聪颖绝伦,冠绝孔门弟子,未及三十而卒。
黄蕴石深恐爱子天纵聪明,反而不寿,担心之余,时常带着黄药师寺观礼拜,参神拜佛,祈求神佛保佑。
海宁城外太白山麓有座天童寺,乃佛教禅宗五大名刹之一,寺里主持晓云禅师,年登花甲,身怀异术,不仅精通禅理,还能预卜休咎,知晓阴阳。晓云禅师一见黄药师形貌,不由诧异,便对黄蕴石说出,黄药师宁馨英畏,将来必会出人头地,名垂千古。
黄蕴石知道晓云禅师乃是得道高僧,自不会妄语称赞别人,高兴之余,不旋踵间,说出自己担忧,恐其在世上犹如昙花石火,一瞥即逝。
晓云禅师将黄药师叫到面前,以麻衣柳庄之学仔细端详,说出黄药师乃夭亡之相,年方十五时,将会遭遇丙火而亡。
黄蕴石不禁心中发毛,爱子今年十二,如若十五而亡,岂非还只有三年阳寿?
晓云禅师继续,黄药师人中到华盖之处,有条紧煞命纹,可通死亡之关,逃过天折大限,之后便可一帆风顺,扬名寰宇。
黄蕴石听了方才放心,遂问禅师如何能避免这丙火之厄。晓云禅师颔首而语,命理之相本就十分微妙,三年之内,多作善举,冀求回天,远离火源,便可逃却大难。
自此之后,黄蕴石对黄药师呵护备至,凡是有火之地,绝不准其靠近。
光阴苒冉,不觉三年,黄药师已然年满十五,黄蕴石更是格外小心,就连屋内火烛也不准其点。
这年秋季,适逢钱塘江潮水大涨。浙东人士有钱塘观潮赏景,祓除不祥之俗,黄家自是也不例外。
但见,海天远处,泛起一条白线,刹那间凉飒逼人。白线渐近,声若雷震,潮头丈高八九,有如长城峻岭,经天而来,声势雄伟已极。
黄蕴石紧握黄药师之手,正在出神观看之际,那知变数俄顷,祸生肘腋。
黄家父子身后有一观潮的老头,欲用火镰火石,敲出火星燃点长杆烟筒的烟丝,不想才把烟丝点着,一阵狂风刮来,将一大团着火的烟丝,吹到了黄药师背后的衣领之上,刹那间便把黄药师的衣领燃烧起来。
黄药师全神观潮,顿觉颈后灼热,立即回头来看,一下望见火光,不禁魂飞魄散。本来衣服烧着,本是小事,然而黄药师自小不触烛火,并常听家人说起天童寺主持之言,十五岁这年,必有火厄,因此不自然的养成畏火心理。
黄药师看见衣领着火,立即把身一耸,冲出人群,发狂也似的向海塘奔去。人群距海塘不过十丈远近,黄药师这一拼命奔跑,几卜起落之间,已经到了海塘旁边。
黄蕴石和另外几人急忙冲出人群,要跑去把黄药师拉回,那知才跑几步,只听一声大响,月影银涛,光摇喷雪,云移玉岸,浪卷轰雷,八九丈高的潮头已经拍在岸边,白练到处,黄药师全身吞没在水云之内。潮来凶猛,退得也快,眨眼之间,潮头倒卷,海塘上潮水退得干干净净,黄药师也失了踪影。
黄蕴石眼见爱子被浪潮卷去,情知凶多吉少,有死无生,忍不住放声大哭,形如疯狂,欲要投水自溺,和爱子同归于尽。众人死命拉住,方才止住。
却说黄药师被潮头卷入江里,只觉眼前一花,人已没顶,身子在波涛内滚了几转,陡觉一股重若万钧的水力,向胸口压来,哎呀一声,便晕了过去。
不知在水中漂流多久,黄药师昏惘之中,只觉被一物勾住,拖上岸来。又不知多久,黄药师这才悠悠醒转,发现自己躺在一艘渔船之上,身边坐着一位蓑衣老人,年逾知命,须发漆黑,神采奕奕。
但见这位蓑衣老人霍地站起,眼向水里一瞥,突然举起手掌,向着水面一击,只听哗啦一声水响,水面如同投入千斤巨石,波浪平处,海面浮出两尾二尺多长的青鱼,肚腹朝天。
黄药师自小聪明,知道此类大鱼通常在海面十尺以下游行,蓑衣老人居然能在举手之间,隔着丈多深的海水用掌把鱼震死,武功渊深可想而知。
蓑衣老人正欲弯腰把鱼捞起,听道黄药师竟能说出劈空掌的功夫,当下晒然一笑,问其如何得知?
黄药师虽不会武功,但也常听旁人说起,劈空掌练得到家,可隔墙打熄烛火,丈外活剖牛腹,今见蓑衣老人隔海将鱼击晕,遂想当然的以为。
蓑衣老人娓娓而道,劈空掌乃阳刚之劲,只可摧毁刚硬之物,对无形的海水却不中用,更不能在水中击杀大鱼,自己刚才所用的乃是混元掌,比那劈空掌要强百倍,二者不可同日而语。
黄药师见其武功高深,有心拜师,遂问其名。原来蓑衣老人乃是大名鼎鼎人称"陕西大侠铁臂膀”的侠士周侗。
周侗乃世外高人玉虚子之徒,有经天纬地之材,万夫莫敌者之勇,然徽宗皇帝信任蔡京、童贯等谗佞之徒、误国之辈,闭塞贤路,周侗怀才莫遇,意懒心慵,流落江湖,做了个教书先生。
这日,周侗观潮之后,由定海访友回程,恰好遇到被海潮卷来的黄药师,他将人救起之后,无意间见这少年根骨非凡,乃福慧双修之士,不由的爱才心起,有心收其为徒,于是故意显摆一点武功,让黄药师心生好奇,以期主动拜自己为师。
黄药师一向久羡武学,今见周侗武功高强,自然心愿,遂纳头便拜。周侗得知黄药师乃黄庭坚之后,书香世代,心中大喜,于是将船掉头,前往海宁,找黄药师之父详谈收徒事宜。
半日之后,黄药师返抵家门。黄府门人见少主无恙回来,不由大惊失色,以为白天见鬼,几乎失声大叫。
黄蕴石见说儿子无恙回来,口中不住念佛,一把搂住黄药师,喉头好似被东西咬住,久久不能说出半句话来,以为神佛有灵,助其脱了险境。
黄蕴石听说周桐救回孩儿,方才如梦初觉,宾主相让走入客厅,坐下寒喧,黄药师便将周侗在海上搭救自己的经过详细说与父亲,黄蕴石欲要纳头就拜,周桐伸手将其接在椅子,说出心中所想。
原来,周桐见黄药师天纵聪明,譬之美玉在璞,明珠在椟,如果不遇名师巧匠,始终不能雕琢成材,有心收其为徒,希望黄蕴石能首肯。
周侗曾为京城禁军枪棒教头,拳棒之精,收徒岳飞,天下闻名,黄蕴石听说周侗愿意收黄药师做徒,正所谓求之不得,不禁大喜应允。
自这日起,周侗便在黄府居住,做了西宾,黄药师也开始跟随其文武二学。
周侗教授之法,与众不同,单日练武,双日习文,武的并不重刀枪拳棒,只重运气吐纳,文的并不重诗词歌赋,注重古今论文,譬如贾谊过秦论、欧阳修宦官论等,都是纵谈天下大势之论,并及太公阴符,孙吴兵法。
光阴苒冉,转瞬一年,黄药师文治武学,已经颇有根底,周侗又教他一些悬壶济世之学以及强身健骨的法门。
不觉已然三年,黄药师年满十八,黄蕴石吩咐其准备应考县试,希望黄药师能博取功名,光宗耀祖,那知黄药师却断然拒绝。
黄药师认为,读书并非为升官发财,如今奸臣当朝,蔡京童贯之流,朋比结党,非亲不取,非财不用,尤其太师蔡京,睥睨社稷,内怀不道,颠倒纪纲,恣意妄作,庙堂腐败,谈何功名?
人若学以致用,并非身居庙堂,才可成事,侯夷门抱关击柝,助信陵君窃符救赵,布衣之士张子房,扶剑破项而有汉家四百年天下,此等众人虽非身居高位,却也一样名垂千古。
黄蕴石听到黄药师此番论断,一时间气的手足直抖。然而黄药师天生执拗,他说不考,黄蕴石虽为其父,却也无可奈何,一气之下,立即成病,黄药师仍是心如铁石,不愿顺从。
黄蕴石气上加气,床榻牵缠数月,便自一病不起,一命归西。
黄药师葬了父亲,守孝三年,期间,周侗又增他不少才学,然而黄药师性情越来越僻,越来越怪,完全崇尚黄老之学,无为而治,更是习染魏晋竹林七贤之流风习俗,玩世不恭,自命清高,思想超脱,礼义非为我而设,圣贤豪杰亦不屑为。
周侗本意,原是想将自己一生所学,倾囊相授,使黄药师成为文武全材之人,做国家栋梁,那知黄药师却将世俗红尘看破,超然物外,自别世上,变的高不可攀,和自己本意大相径庭。
十年之后,周侗再无留恋,悄然离开黄家,不辞而别,黄药师却无放在心上,将家人遣散,房屋田地卖光,四海邀游,佯狂玩世,做一些仗义行侠之事。
不出一年,盘缠花光,黄药师突然奇思妙想,到那些名门镖局寻求帮助,可是他却狮子大开口,伸手便要几千两纹银。
这日,黄药师来到山东历城,拜访名震山东的总镖头柯辟邪。黄药师登门拜帖,张口便是纹银五千。
柯辟邪隐忍不发,狂笑黄药师凭何本事,狮子大开。黄药师陡然伸手抓向堂中紫檀条案,五指宛如钢钩,巴掌大的一块木料便在手中,举手一扬,木料宛似弹丸离弦一般,向廊下兰锜飞去,只听三声大响,薄如手掌的檀木,竟将兰锜之上插的三只铁枪的枪尖,齐齐打折!
柯辟邪见状,大惊失色。照理来说,铁比木硬,只有铁削木之能,断没有木削铁之理。可是黄药师却在举手之间,竟用小小木料同时打断三只铁枪,气功之精,内力之劲,可见一斑。
柯辟邪虽震惊黄药师之绝技,但他话语气焰冲天,不留情面,心头仍是火发三丈,遂展开神拳绝技,猛向椅中端坐的黄药师胸口撞去。
也不见黄药师闪身作势,人已离椅,柯辟邪一拳打在椅上,但见椅子变成无数断木碎屑。
黄药师冷笑一声,右腿抬脚一蹴,竟把散在地上的木屑直踢起来,无数木屑宛似炮弹一般,向柯辟邪迎面射来。
柯辟邪料想不到黄药师武功居然这样诡异,立即将身一闪,虽然躲过头脸,腰背却被木屑击中,疼痛异常。柯辟邪恼羞成怒,拔出金背砍山刀,便向黄药师头顶劈去。
那知刀才出手,柯辟邪猛觉眼前一花,啪啪两响,面上已挨了黄药师两记耳光,手中金刀也被夺去,黄药师用力一掰,金刀齐中断成两段。
十几个镖局伙计见状,随即拔出兵刃,群起而攻,然黄药师两臂一伸,直入人群,瞬间夺去武师兵刃,随手掰折,掷到地上,接着一抬右腿,扫倒数人,霎时之间,十多个武师头青面肿,叫苦连天,争先恐后的向门外跑逃。
黄药师望着呆若木鸡的柯辟邪,银子也不要,大踏步地出门而去。
经此一闹,黄药师名声鹊起,每当他再向镖局讨要银子,这些镖局个个忍声吞气,双手捧上。
如此三年,黄河以北的镖局镖师对黄药师皆畏如神鬼,万人咒骂,武林中人也无人敢与之较量。
黄药师回到江南故里,途经雁荡山,见这里山峰峻丽,花明柳媚,景物幽胜,于是将周侗赠给自己的易理之书,太公阴符之术,在此苦苦揣练,开始一心一意的仔细研究先天易理,奇门生克,五行变化之学。
此种本领也称之为奇门遁甲,却绝非迷信愚人之术,而是古人行军布阵的一种绳规墨矩,诸如孙膑大败庞涓于马陵道,用的便是这奇门遁甲之术,然自秦始皇焚书坑儒,奇门遁甲之术便荡然无存。
待到汉末三国,蜀汉丞相诸葛亮由他岳丈襄阳名士黄承彦那里学了一些奇门遁甲的皮毛,并在鱼腹浦摆下八阵图,围困东吴大将陆逊,可是三国之后,再也无人会这种奇门八阵。
黄药师自负绝世聪明,根基禀赋,发誓要让这奇门遁甲之术重见天日,于是在雁荡山深处,垒石为阵,细心考究。
半年之后,黄药师方才将这奇门八阵的方向弄清,又过半年,又把六十四位卦图方位排成,即便颠来倒去,也不错误。
黄药师将山中野兽放入奇门石阵之中,就算是左窜右突,也不得逃出,黄药师知道自己这奇门遁甲之术已初见端倪,不禁仰天长啸。
猛然,黄药师突发奇想,自己如果凭着一身武学,在浩瀚汪洋中,占据一岛屿,收罗门徒,摆下奇门石阵,纵然不能海外称雄、青史留名,也可在武林中大放异彩。
黄药师先从东海沿岸找起,长山八岛,老铁山头,再到庙岛群岛,七星洋各岛屿,找来找去,经历岛屿百十多个,始终没有找到一个称心心意。
在黄海尽头鳖头洋黄药师见一岛屿,峰峦叠起、礁奇石怪,林木参天、枝干虬蟠,岛上郁郁葱葱,桃花绿红黄紫,端的是繁花似锦,一抹如画云海,恍若置身桃源仙境。
黄药师将此岛命名桃花岛,自认岛主,自此开始在此勤练武学,苦研奇门遁甲之术。
PS射雕英雄传武功最高等级是多少?
《射雕英雄传》中,洪七公的武功与东邪、西毒、南帝难分高下,算不上武功最高。
第一次华山论剑,王重阳得了第一,其他四人未分高下,只是按照各人所在地域方位得了绰号。
第一次华山论剑后《射雕英雄传》中,北丐洪七公与东邪黄药师、南帝段王爷都没有直接对战过,仅通过洪七公与欧阳锋的数次交锋,我们可以看出洪七公算不上武功最高。
一次是洪七公在桃花岛上与欧阳锋大战了三百多招,不分胜败。接下去二人离开桃花岛,在海中的船上各自施展绝技拼斗,也是难分轩轾。至于洪七公救了欧阳锋,冷不防欧阳锋恩将仇报,偷袭洪七公,重伤了洪七公。那算不得欧阳锋取胜。
但在第二次华山论剑时,欧阳锋用逆练的九阴真经,怪招迭出,洪七公和黄药师二人都似乎不是他的对手。我们虽然不能就此判定洪七公不如欧阳锋,但总不能说《射雕英雄传》里洪七公武功最高。
黄药师骗走九阴真经周伯通为何很淡定?
黄老邪解读金庸武侠,点击关注阅读系列内容!
这个问题,从何说起,周伯通被骗走《九阴真经》后,准确的说,是被骗走了真经内容,他怎么可能淡定?又怎么可能知道真经的秘密?他知道的是啥秘密?他如果知道,怎么还会被骗?
不论是连载版还是三联版,亦或者是新修版,虽然有些改动,但周伯通被骗《九阴真经》这件事的前提,与被骗后的反应,都是一样的。
周伯通被骗后,并不淡定,更不知道《九阴真经》的什么秘密。
一、周伯通被骗《九阴真经》的前提是不知道真经内容武学宝典《九阴真经》,是北宋年间朝廷官员黄裳所创,乃道家玄门武功代表之作,真经被誉为武学中的“百科全书”,武学最高境界。
当初王重阳组织华山论剑,就是为了以公平比武的方式,决定真经的归属权。
华山论剑的结果,大家都知道,最终王重阳先后击败了东邪黄药师、西毒欧阳锋、南帝段智兴(一灯大师)、北丐洪七公四人,成为武林中公认的天下第一高手,获得了《九阴真经》。
华山论剑后,王重阳旧疾复发,与世长辞。他临终前,将《九阴真经》交给了周伯通,让他找个地方藏起来。并且留下遗训,凡是全真教弟子,都不得修习《九阴真经》中的武功。
按照连载版和三联版的设定,周伯通先是藏好了上卷《九阴真经》,然后带着下卷去雁荡山藏匿,于途中碰到了新婚的黄药师。
黄药师之前去全真教拜访过王重阳,因此识得周伯通,熟人相见,自然少不了一番交谈。黄药师新婚大喜,于是主动请周伯通喝喜酒。
席间周伯通说起师兄王重阳仙逝之事,并且将欧阳锋抢夺《九阴真经》被王重阳破了“蛤蟆功”之事也说了。
黄药师夫妇都是聪明人,听着听着,便知道《九阴真经》现下在周伯通身上,于是弄了点阴谋诡计,将周伯通的《九阴真经》骗过来看了一遍。
黄夫人冯氏聪明绝顶,拥有过目不忘的本事,仅看了一遍,便记住了真经内容,回去后便写下了手抄本。
而且黄药师夫妇冒了坏心眼,不仅骗走了真经内容,还骗周伯通毁了真经原本,骗他说真的真经被欧阳锋掉包了。
周伯通心思单纯,也没有想那么多,气冲冲地便回去了,说要练几门厉害的武功,再去西域白驼山找欧阳锋报仇。
再说黄药师,因为只有下卷《九阴真经》,无法练习,于是便想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自创上卷中的武功,结果还没开始,真经就被徒弟偷走了。
值得一提的是,新修版这一段略有改动。周伯通当初被骗的是全本《九阴真经》,而且他也没有毁掉原本,因为他当时是将信将疑。
而黄药师有全本《九阴真经》,本来是可以练习的,但他听说王重阳没有练,于是自己也不练,只是看了其中的武功,也觉得没多了不起,不过他被梵文音译总纲给吸引了,想要破解总纲。后来陈玄风与梅超风,也只偷走了下卷经书。
至于金庸先生为何要修改,有很多原因,最主要的原因,笔者认为是为了填补陈玄风、梅超风重返桃花岛目的的漏洞。
从小说中来看,不论是哪个版本,周伯通被骗的前提都是不知道《九阴真经》的内容,因为王重阳的遗训,他并没有看过。他既然不知道,又怎么会知道真经的秘籍?如果他知道,又怎么会被骗?
二、周伯通得知被骗后并没有很淡定因为不知道《九阴真经》的内容,周伯通被黄药师夫妇骗走了真经内容。又因为黄药师夫妇“祸水西引”,骗周伯通去找欧阳锋麻烦,最终周伯通是气冲冲地回家了。
刚开始,周伯通不了解其中的阴谋,一直被蒙在鼓里,他还真把黄药师当好人了,一门心思想找欧阳锋麻烦。
后来江湖传言,桃花岛弟子陈玄风、梅超风练了《九阴真经》中的武功,丘处机得知后便跑到周伯通家里,告诉了他。
但周伯通还没弄明白,以为是黄药师去白驼山找了欧阳锋,抢回了《九阴真经》,因此他说了一句:黄药师真不够朋友,去找欧阳锋麻烦,也不叫他。
但丘处机觉得,这件事情有蹊跷,于是他继续跟踪陈玄风和梅超风,最终得知,他们的《九阴真经》,是黄药师从周伯通那里骗到的。
当丘处机将这个消息告诉周伯通后,他都傻眼了,原来他被人骗了,还不自知。
随后周伯通召集全真七子,让他们继续跟踪陈玄风、梅超风,有什么事情就向他汇报。
全真七子出动后,陈玄风和梅超风发现追杀他们的人越来越多,自知肯定挡不住,于是决定重回桃花岛,盗取上卷《九阴真经》。
再说周伯通,一个人呆着家里,越想越气,于是独自一人跑到桃花岛,找黄药师理论。这次他学精了,把《九阴真经》带在身上,贴身保护,人死经灭。(连载版和三联版只有提前藏好上卷,新修版是全本)
去到桃花岛后,他才得知,黄夫人流产死了,黄药师伤心欲绝。也是周伯通嘴欠,竟然恭喜黄药师死了老婆。
黄药师当时一肚子火气,正愁没处撒,结果周伯通撞枪口,被他迁怒。二人一言不合,在桃花岛大战,结果可想而知,周伯通被打成重伤,打断了双腿,困在桃花岛十五年。
黄药师也不是要打死周伯通,只是想逼他交出《九阴真经》,祭奠亡妻。而周伯通受王重阳遗训,死也不肯交,于是双方便在桃花岛开始较劲。周伯他藏在一个洞里不肯出来,黄药师则在洞想尽办法逼他出来。
而重返桃花岛的陈玄风与梅超风,恰巧看到黄药师与周伯通大战,见识到二人的武功后,心都凉了。
从整件事情来看,周伯通哪里表现的淡定了?是找欧阳锋麻烦淡定?还是上桃花岛找黄药师淡定?
实际上,《九阴真经》对周伯他来说并不是最重要的,他在乎的是王重阳交给他的任务。换言之,丢了《九阴真经》没事,但不能对不起师兄王重阳。
三、结语因为王重阳的遗训,周伯通没有看过《九阴真经》,更不知道真经内容,因此被黄药师夫妇给骗了,所以他不可能知道真经的秘密。
又因为王重阳的遗训,周伯通被骗《九阴真经》后反应很大,起初误以为是欧阳锋掉包,便要去白驼山找欧阳锋麻烦,后来得知真相,便去了桃花岛找黄药师理论,自始至终,他都没有表现出淡定。
综合上述,周伯通是个单纯的人,没有那么多心眼,他对王重阳敬若神明,而《九阴真经》是王重阳交给他的,这对他来说,是一个任务,更是一种责任。
所以这个问题,完全不知从何出发。黄药师骗走《九阴真经》后周伯通为何很淡定?这个问题根本不成立,周伯通哪里表现淡定了?他早就知道真经里的秘密?他怎么可能知道,要是知道还会被骗?
(图片来源于网络)
我是卓尔不群黄老邪,欢迎关注,一起交流!